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试卷 37 及答案解析(总分:5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2,分数:44.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礼记.内则记载了贵族家庭教育的逐步要求:“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男肇革,女肇丝。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之让。九年,教之数日。”这种贵族教育所处的时代是(分数:2.00)A.夏B.商C.西周D.东周3.孟子的“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的思想反映的是(分数:2.00)A.“四心”思
2、想B.“人伦”思想C.“大丈夫”思想D.“深造自得”教学思想4.阐述乐和礼的区别是:“乐也者,动于内者;礼也者,动于外者也”的典籍是(分数:2.00)A.大学B.中庸C.学记D.乐记5.南朝宋时期,集藏书、研究、教学三位一体,且教学任务实际上已退居次要地位的机构是(分数:2.00)A.太学B.国子学C.四馆D.总明观6.下列朝代中,将科举考试分为“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四个阶段的是(分数:2.00)A.宋B.元C.明D.清7.“古者小学,教人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小学的主要任务是(分数:2.00)A.教以事B.教以理C.教以礼D.教以学问8
3、.从招生上看,不再免费招收贫寒子弟,而是以高额学费招收新兴资产阶级和富裕家庭子弟。出现这一转变的时期是(分数:2.00)A.1842 年后B.1850 年后C.1860 年后D.1895 年后9.下列选项中,关于京师大学堂的说法错误的是(分数:2.00)A.1898 年,光绪帝在明定国是诏中提出要首先举办京师大学堂B.中国近代最早的国立大学C.各省学堂皆归京师大学堂统辖D.戊戌政变后,京师大学堂被废除10.下列选项中,是中国资产阶级首次以中央政府的名义发布的教育文件是(分数:2.00)A.钦定学堂章程B.奏定学堂章程C.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D.学校系统改革案11.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
4、,通过文化反思倡导科学启蒙,主张以理性的态度看待中国的传统教育。这一思想属于(分数:2.00)A.平民教育思潮B.工读主义思想C.科学教育思潮D.实用主义思潮12.下列选项中,根据学龄儿童的年龄分期划分教育阶段的是(分数:2.00)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一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13.最集中地体现了国民党训育思想的纲领性文件是(分数:2.00)A.中小学训育主任办法B.中学训育暂行标准C.小学训育暂行标准D.训育纲要14.下列选项中,不是革命根据地教育的基本经验的是(分数:2.00)A.紧密结合当前的中心任务,坚持教育为政治服务B.在教育形式上,主张“且战且训,且训且战”的非制度化的教育
5、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依靠部队办学15.下列选项中,是陈鹤琴的“活教育”的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是(分数:2.00)A.教学做合一B.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C.做中学D.学做合一16.下列关于古罗马帝国时期的学校的表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拉丁语取代了希腊语,成为文法学校的主要教学语言B.拉丁修辞学校成为主要的高等教育机构C.医学、建筑学和法律教育得到了较大的发展D.雄辩术教育关注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17.启蒙运动后,法国中等教育发生了革新,这些学校不包括(分数:2.00)A.中心学校B.国立中学C.市立中学D.圣乐会学校18.夸美纽斯说“一切学科都应加以排列,使其适合学生的年龄
6、,凡是超出了他们的理解的东西,就不要给他们去学习”,这一主张反映了(分数:2.00)A.直观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C.量力性原则D.系统性原则19.“没有经过理解的知识,等于灵魂的废物”,这段话反映了强调直观原则、发展儿童的独立思考和主动精神,持有这一主张的人物是(分数:2.00)A.伊拉斯谟B.莫尔C.拉伯雷D.蒙田20.在英国的历史上首次以立法的形式规定了学校的基本教学内容的法案是(分数:2.00)A.巴特勒教育法B.罗宾斯报告C.斯宾斯报告D.1988 年教育改革法21.规定教育要实行“人道主义”“多元化”“民主化”的是(分数:2.00)A.关于进一步改进普通中学工作的措施B.普通学校和职
7、业学校改革的基本方针C.统一劳动学校规程D.俄罗斯联邦教育法22.将自己的实验的范围设定在初中的社会学科,一方面从公认的有重要影响的社会科学家的著作中找出所使用的重要概念;另一方面从当代社会重大问题中找出一些中心论题的教育实验是(分数:2.00)A.华虚朋.文纳特卡制B.克伯屈.设计教学法C.拉格.单元社会课程模式D.沃特.格雷制二、辨析题(总题数:2,分数:4.00)23.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分数:2.00)_24.论语.子路载:“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这段话说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教育后行。(分数:
8、2.00)_三、简答题(总题数:1,分数:2.00)25.简述“八年研究”。(分数:2.00)_四、分析论述题(总题数:4,分数:8.00)26.必答题(分数:2.00)_27.阅读下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就吾最近几年的经验,用吾最近几个月的思考,觉得职业学校最要紧的一点,譬如人身中的灵魂,得之则生,弗得则死。是什么东西呢?从其本质来说,就是社会性,从其作用来说,就是社会化。” 材料二:“我们的职业教育社,自从成立以后,一般普通社会里的人,都希望我们介绍职业。我们岂有不愿意的么?只是办不了这件事。终想根本解决,所以打算从职业指导下手。” 材料三:“学生来学,凭什么方法替他们分科?用
9、怎样方法教导他们养成他们职业界的种种资格?学成以后,更有什么方法使得他们有一条相当的出路?仔细想想,这个职业指导,简直是职业教育的先决问题了。” 材料四:“应该想一个法子,预先去指导他;凡是关于社会的生活,职业的种类,职业界需用人才的标准,以及学徒自己的体力学业品性能力各方面,都应该使他们注意做他们将来选择职业时候的参考资料。” (1)在此材料中,作此表述的教育思想家是谁?阐明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2)对材料中反映的观点进行评析。(分数:2.00)_28.苏格拉底要求学生列出两行,正义归于一行,非正义归于另一行。首先问“虚伪”归于哪一行?学生答,归于非正义一行。苏格拉底又问,偷盗、欺骗、奴役等
10、应归于哪一行?学生答,归于非正义的一行。苏格拉底反驳道,如果将军惩罚了敌人,奴役了敌人,战争中偷走了敌人的财物,或作战时欺骗了敌人,这些行为是否是非正义的呢?学生最后得出结论,认为这些都是正义的,而只有对朋友这样做是非正义的。苏格拉底又提出,在战争中,将军为了鼓舞士气,以援军快到了的谎言欺骗士兵,制止了士兵的消沉;父亲以欺骗的手段哄自己的孩子吃药,使自己的孩子恢复了健康;一个人因怕朋友自杀,而将朋友的剑偷去,这些行为又归于哪一行呢?学生得出结论,认为这些行为都是正义的,最后迫使他收回了自己原来的主张。(1)此材料反映了苏格拉底的何种思想? (2)论述这些思想的含义,并评述之。(分数:2.00)
11、_29.比较洪堡在柏林大学的改革和蔡元培的北大教育改革。(分数:2.00)_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试卷 37 答案解析(总分:5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2,分数:44.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礼记.内则记载了贵族家庭教育的逐步要求:“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男肇革,女肇丝。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之让。九年,教之数日。”这种贵族教育所处的时代是(分数:2.00)A.夏B.商C.西周 D.东
12、周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周时期贵族的家庭教育。西周时期,贵族奴隶主子弟在未入正式学校之前一般都要接受相当严格和规范的家庭教育。礼记.内则记载了贵族家庭教育的逐步要求:“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男肇革,女辇丝。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之让。九年,教之数日。”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C。3.孟子的“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的思想反映的是(分数:2.00)A.“四心”思想B.“人伦”思想 C.“大丈夫”思想D.“深造自得”教学思想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孟子的“人伦”思想。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明人伦”,这五种道德规范,后世称为“
13、五伦”。“五伦”在封建社会是重要的伦理概念。孟子重孝悌,尤其重孝,主张君主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正因为孟子把政治关系建立在血缘、宗法关系的基础之上,所以,孟子认为“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B。4.阐述乐和礼的区别是:“乐也者,动于内者;礼也者,动于外者也”的典籍是(分数:2.00)A.大学B.中庸C.学记D.乐记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乐记的思想。在乐记中,阐发了“乐”的作用主要有五种,其中乐和礼的区别是其中一种。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5.南朝宋时期,集藏书、研究、教学三位一体,且教学任务实际上已退居次要地位的机构是(分数:2.00)A.太学B.国子
14、学C.四馆D.总明观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南朝宋时期的教育机构总明观。470 年,南朝宋明帝以国学既废,诏立总明观(亦称东观),置祭酒,设儒、道、文、史四科,每科置学士 10 人,其他还置正令史、书令史、门吏等吏员数人。总明观设置后,到南齐 485 年国学兴建方废。在刘宋后期,总明观虽是由于国学的荒废而出现,但它并不是纯粹的教学机构,而是藏书、研究、教学三位一体的机关,而且教学任务实际上已退居次要地位。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6.下列朝代中,将科举考试分为“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四个阶段的是(分数:2.00)A.宋B.元C.明 D.清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明代的科举制度。明朝科举制度定
15、式于 1384 年颁布,后“以为永制”。并将科举考试分为四级: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后为清继承,并直至 1905 年才废除。因此,本题的答案为C。7.“古者小学,教人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小学的主要任务是(分数:2.00)A.教以事 B.教以理C.教以礼D.教以学问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朱熹的小学教育思想。小学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伦理道德规范的训练和基本知识技能的学习,简单地说就是“教事”“学事”、教儿童只是教他如何去做,不必教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即“小学是事,如事君,事父,事兄,处友等事,只是教他依次规矩做去。”具体而言“古者小学,教人以洒扫
16、、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A。8.从招生上看,不再免费招收贫寒子弟,而是以高额学费招收新兴资产阶级和富裕家庭子弟。出现这一转变的时期是(分数:2.00)A.1842 年后B.1850 年后C.1860 年后 D.1895 年后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会学校在中国的举办。办学目的是为“传播福音开辟门路”。招生对象以难童、贫苦人家的子弟及父母已为信徒的孩子为主。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召开了第一次传教士大会,教会学校的地位提升至“基督教教会应把教育列为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招生上看,不再免费招收贫寒子弟,而是以高额学费招收新兴资产阶级和富裕家庭子弟。因此
17、,本题的答案为 C。9.下列选项中,关于京师大学堂的说法错误的是(分数:2.00)A.1898 年,光绪帝在明定国是诏中提出要首先举办京师大学堂B.中国近代最早的国立大学C.各省学堂皆归京师大学堂统辖D.戊戌政变后,京师大学堂被废除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京师大学堂。1898 年 6 月 11 日,光绪帝在明定国是诏中提出“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应首先举办”,规定“各省学堂皆当归大学堂统辖”即京师大学堂既是施行学校教育的机关(中国近代最早的国立大学),同时也是当时全国最高的教育行政机关,各省学堂均统归大学堂管辖。“戊戌政变”后,京师大学堂以“萌芽早,得不废”。1900 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
18、京师大学堂毁于战火,校务停顿。1902 年学堂恢复。并纳入清末学制系统。1902 年始更名为北京大学。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10.下列选项中,是中国资产阶级首次以中央政府的名义发布的教育文件是(分数:2.00)A.钦定学堂章程B.奏定学堂章程C.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 D.学校系统改革案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民国初年的学制。1912 年 1 月 1 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1 月 3 日,任命蔡元培为教育部部长:1 月 19 日颁布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和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这两个文件是中国资产阶级首次以中央政府的名义发布的教育文件,意义重大。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C。11.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激进
19、民主主义者,通过文化反思倡导科学启蒙,主张以理性的态度看待中国的传统教育。这一思想属于(分数:2.00)A.平民教育思潮B.工读主义思想C.科学教育思潮 D.实用主义思潮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科学教育思潮。科学教育思潮的发展阶段包括:(1)科学教育思潮的萌芽。(2)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科学教育,具体包括三个流派:第一,以任鸿隽为代表的中国科学社的科学杂志。第二,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激进的民主主义者。第三,以胡适为代表的实证主义。(3)“五四运动”后的科学教育思潮。本题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陈独秀的科学教育主张。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C。12.下列选项中,根据学龄儿童的年龄分期划分教育阶段的是(分数:
20、2.00)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一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壬戌学制的特点。壬戌学制根据学龄儿童的年龄分期划分教育阶段,将学制阶段的划分建立在对我国儿童的身心发展阶段的研究上,这在中国近代学制史上是第一次。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13.最集中地体现了国民党训育思想的纲领性文件是(分数:2.00)A.中小学训育主任办法B.中学训育暂行标准C.小学训育暂行标准D.训育纲要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了国民政府的训育制度。1929 年 7 月,国民政府教育部通令全国实行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制定的中小学训育主任办法,设立训育主任和训育人员,专事考察学生的思想、言论和行动,在全国
21、中小学实行训育制度,并颁布了小学训育暂行标准中学训育暂行标准。1939 年 9 月,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了训育纲要。训育纲要是一个最集中地体现了国民政府训育思想的纲领性文件。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14.下列选项中,不是革命根据地教育的基本经验的是(分数:2.00)A.紧密结合当前的中心任务,坚持教育为政治服务B.在教育形式上,主张“且战且训,且训且战”的非制度化的教育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依靠部队办学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革命根据地的经验。革命根据地的经验有:(1)紧密结合当前的中心任务,坚持教育为政治服务。(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3)依靠群众办学。在第一项经验中,强调在教育形
22、式上,灵活多样,以非制度化的教育为主。“抗大”的“且战且训,且训且战”的教学训练形式,就是典型代表。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15.下列选项中,是陈鹤琴的“活教育”的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是(分数:2.00)A.教学做合一B.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C.做中学D.学做合一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陈鹤琴的“活教育”的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活教育”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的思想;做中学是杜威的思想;学做合一是干扰项。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B。16.下列关于古罗马帝国时期的学校的表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拉丁语取代了希腊语,成为文法学校的主要教学语言
23、B.拉丁修辞学校成为主要的高等教育机构C.医学、建筑学和法律教育得到了较大的发展D.雄辩术教育关注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罗马帝国时代的教育特点。这一时期的教育主要因袭旧制,只是在某些内容和形式上有了一些变化。如在文法学校中,拉丁语取代了希腊语,成为主要教学语言;拉丁修辞学校逐渐成为主要高等教育机构;但雄辩术的应用空间变小,仅限于法庭;雄辩术教育不再关注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医学、建筑学、法律教育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17.启蒙运动后,法国中等教育发生了革新,这些学校不包括(分数:2.00)A.中心学校B.国立中学C.市立中学D.圣乐会学校 解析:解
24、析:本题考查的是法国近代教育状况。法国旧学校中包括耶稣会学校、圣乐会学校:在启蒙运动后期,法国成立了一批中心学校,并随后发展成为国立中学和市立中学,是中等教育的主要机构。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18.夸美纽斯说“一切学科都应加以排列,使其适合学生的年龄,凡是超出了他们的理解的东西,就不要给他们去学习”,这一主张反映了(分数:2.00)A.直观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C.量力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解析:解析:夸美纽斯关于教学原则的论述是其教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教学原则可以归纳为直观性原则、巩固性原则、量力性原则、系统性和循序渐进原则。他指责经院主义教育用繁多的抽象教材、儿童陌生的拉丁文、长时
25、间的教学和死记硬背的方法增加儿童的心理负担。本题目反映了量力性原则。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C。19.“没有经过理解的知识,等于灵魂的废物”,这段话反映了强调直观原则、发展儿童的独立思考和主动精神,持有这一主张的人物是(分数:2.00)A.伊拉斯谟B.莫尔C.拉伯雷 D.蒙田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北欧的人文主义教育家。在教学方法上,拉伯雷尖锐地批判了强迫儿童呆读死记的教学方法,主张采用直观原则,发展儿童的独立思考和主动精神。在拉伯雷看来,“没有经过理解的知识,等于灵魂的废物”。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C。20.在英国的历史上首次以立法的形式规定了学校的基本教学内容的法案是(分数:2.00)A.巴特勒
26、教育法B.罗宾斯报告C.斯宾斯报告D.1988 年教育改革法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英国1988 年教育改革法。1988 年 7 月,1988 年教育改革法在议会获得通过。该法案的主要内容有:(1)推行全国统一的国家课程与国家评定。(2)引进直接拨款公立学校。中学可以直接摆脱各自地方政府的影响,申请脱离地方教育当局,直接得到中央政府的完全资助,成为教育和科学部直接拨款的学校。(3)扩大家长选择学校的权利,引进选择要素,父母可指定哪所学校是其首选目标,即开放大学。(4)引进地方学校管理。(5)在学校引进“关键阶段”。在每个关键阶段必须达到规定的教育目标。(6)引进成绩名次表,发布考试成绩。19
27、88 年教育改革法是继1944 年教育法之后英国又一个重要的教育法案,在英国历史上首次以立法的形式规定了学校的基本教学内容。法案规定,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必须学习统一的国家课程,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大纲和成绩标准。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21.规定教育要实行“人道主义”“多元化”“民主化”的是(分数:2.00)A.关于进一步改进普通中学工作的措施B.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改革的基本方针C.统一劳动学校规程D.俄罗斯联邦教育法 解析:解析:1918 年苏俄教育委员会制定了统一劳动学校规程和统一劳动学校宣言。为了解决升学和就业的矛盾,1966 年,苏共通过关于进一步改进普通中学工作的措施,提出学校的主要任务
28、是使学生获得牢固的科学基础知识,培养青年面向生活并能自觉地选择职业。1984 年,苏联通过了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改革的基本方针,它指出要大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1991 年,苏联解体。1992 年,作为独联体中最大的国家的俄罗斯制定了俄罗斯联邦教育法,这一法律奠定了国家教育政策的基础。其中规定教育要实行“人道主义”“多元化”和“民主化”。教育内容应保证个人的自我选择并为其实现创造条件,以发展公民社会、巩固和完善法治国家为最终目的,即教育要以培养与现代社会相适应并以完善社会为己任的具有个性的公民、复兴和发展社会的人才为目标。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22.将自己的实验的范围设定在初中的社会学科,一方
29、面从公认的有重要影响的社会科学家的著作中找出所使用的重要概念;另一方面从当代社会重大问题中找出一些中心论题的教育实验是(分数:2.00)A.华虚朋.文纳特卡制B.克伯屈.设计教学法C.拉格.单元社会课程模式 D.沃特.格雷制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进步教育实验。进步教育运动的主要实验有帕克的昆西教育,其创办了以昆西方法为主要实验方法的学校,是真正意义上的进步主义学校;杜威的教育教学方法,其意义在于帮助构建杜威的心理学和教育学思想,促进了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发展;约翰逊的有机教育方法,其意义在于促进进步主义教育传统的形成,使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具有了实用的形式;沃特的格雷制的意义在于其是早期最有代表性
30、、最为完整地反映了进步主义教育基本精神和特征的实验;帕克赫斯特的道尔顿制的特点在于其体现进步主义教育的强调个性差异和个性发展的实验;华虚朋的文纳特卡制是对道尔顿制的改进,加入了社会合作精神;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的意义在于社会意识和温和的儿童中心倾向的结合;拉格的单元社会课程模式的意义在于其兼顾了儿童中心和社会中心的实验。拉格的社会课程从 1920 年一直持续到 1936 年,实验的范围最初主要限于初中的社会学科,指导思想是加强学校与社会联系,使初中社会学科的教学充分反映 20 世纪美国民主主义和工业文明的要求。实验的首要任务是从认知和社会问题两个方面来确立选择编制课程的原则。从形式上看,拉格的社
31、会课程是单元课程,是问题中心课程,是儿童中心课程,但又非常注重概念和思路的形成,以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和正确理解为目标。因此,它兼顾了儿童中心和社会中心、儿童和知识、知识的更新和知识的结构。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C。二、辨析题(总题数:2,分数:4.00)23.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分数:2.00)_解析:24.论语.子路载:“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这段话说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教育后行。(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正确。 影响教育发展的社会因素有政治、经济、文化、人口。此段论述中包含了人口、经济
32、与教育的关系。从孔子的论述看,人口、经济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在人口、经济发展良好的基础上,才能发展教育。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有三种,即先行、并行、后行。“庶、富、教”的论述反映了孔子关于教育与人口、经济发展关系的思想。在发展生产以满足人民基本物质生活的基础上,一定要抓好教育,这是国家安定的前提。因此,在三者关系中,教育在人口、经济发展之后,是教育后行。因此,命题正确。)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孔子“庶富教”思想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庶富教的思想反映了孔子对人口、经济和教育关系的认识。孔子认为,在发展生产以满足人民基本物质生活需要的基础上,一定要抓好教育,这是国家安定的前提。因此,在三者关系中,教育
33、在人口、经济发展之后。是教育后行。三、简答题(总题数:1,分数:2.00)25.简述“八年研究”。(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美国的进步教育广泛地影响了小学和初中。从 20 世纪 30 年代起,进步教育也开始关注高中的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如何处理学生的升学和就业之间的矛盾,特别是其中大学入学考试要求的限制问题,一直是困扰美国高中发展的重要因素。1930 年美国进步教育协会成立“大学和中学关系委员会”,试图通过加强中学与大学的合作关系来解决高中长期存在的问题。该委员会制定了一项为期八年的大规模的高中教育改革实验研究计划,即“八年研究”计划。参加实验研究的是从美国全国推荐 200所中
34、学中选出的 30 所中学,故也称为“三十校实验”。“八年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关于教育目的。在一个民主社会中,中学教育的目的除升学外,还应有其他的目的,即实现个人的发展,为走向社会做准备。关于教育管理。大学与中学委员会下设专门的咨询机构,负责课程设计,教育评估以即实验研究人员的培训。关于课程、方法的选择。设计新的课程和新的教学方法。如,按单元组织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学生的思考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等。关于评估工作。实验指导委员会下设的一个评估委员会设计了两百多种用于各种过程和目的的标准测验,并提出了一整套新量表以及评估的理论。)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八年研究”的理解和
35、掌握情况。八年研究试图解决的是如何处理学生的升学和就业之间的矛盾,特别是其中大学入学考试要求的限制问题,对我国的教育实践也有巨大的启示意义。四、分析论述题(总题数:4,分数:8.00)26.必答题(分数:2.00)_解析:27.阅读下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就吾最近几年的经验,用吾最近几个月的思考,觉得职业学校最要紧的一点,譬如人身中的灵魂,得之则生,弗得则死。是什么东西呢?从其本质来说,就是社会性,从其作用来说,就是社会化。” 材料二:“我们的职业教育社,自从成立以后,一般普通社会里的人,都希望我们介绍职业。我们岂有不愿意的么?只是办不了这件事。终想根本解决,所以打算从职业指导下手
36、。” 材料三:“学生来学,凭什么方法替他们分科?用怎样方法教导他们养成他们职业界的种种资格?学成以后,更有什么方法使得他们有一条相当的出路?仔细想想,这个职业指导,简直是职业教育的先决问题了。” 材料四:“应该想一个法子,预先去指导他;凡是关于社会的生活,职业的种类,职业界需用人才的标准,以及学徒自己的体力学业品性能力各方面,都应该使他们注意做他们将来选择职业时候的参考资料。” (1)在此材料中,作此表述的教育思想家是谁?阐明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2)对材料中反映的观点进行评析。(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此材料反映的是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体系。 (2)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
37、体系包括:职业教育的作用与地位。职业教育的体系。职业教育的目的。“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职业教育的方针:社会化、科学化。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能力并重等为职业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坚持的原则。职业道德教育。 材料中反映的黄炎培的职业教育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材料 1 反映了黄炎培的职业教育的方针:即社会化、科学化中的社会化的部分。黄炎培的职业教育社会化的内容包括:办学宗旨的社会化、培养目标社会化、办学组织社会化、办学方式社会化。材料 2、3、4 反映了职业教育的体系。他认为职业教育在学校教育制度上的地位应是一贯的、整个的和正统的。一贯的,即指应建立从初级到
38、高级的职业教育系统。职业教育应贯彻于全部教育过程和全部职业生涯,建立起职业陶冶一职业指导一职业教育一职业补习和再补习的体系。整个的,即不仅在学校系统中应有一个独立的职业教育系统,其他各级各类教育也要与职业教育相互沟通。不仅普通教育要适应职业需要,而且职业教育也要防止偏执实用的片面。正统的,即应破除为升学做准备的普通教育为正统,而以为就业做准备的职业教育为偏系的传统观念,职业教育的地位应与普通教育等量齐观。 (3)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开创了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并推进其发展,也丰富了我国的教育理论,对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教育改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我国今天的职业教育实践仍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因
39、为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是一种大职业教育思想,是一个“职业陶冶一职业指导一职业教育一职业补习和再补习的体系”,对于今天我国实行人力资源强国战略下的学习化社会的建立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的理解和掌握情况。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是比较成熟的职业教育思想,且扎根于职业教育实践。其丰富的职业教育思想对我国今天的职业教育富有启示意义。28.苏格拉底要求学生列出两行,正义归于一行,非正义归于另一行。首先问“虚伪”归于哪一行?学生答,归于非正义一行。苏格拉底又问,偷盗、欺骗、奴役等应归于哪一行?学生答,归于非正义的一行。苏格拉底反驳道,如果将军惩罚了敌人,奴役了敌人,
40、战争中偷走了敌人的财物,或作战时欺骗了敌人,这些行为是否是非正义的呢?学生最后得出结论,认为这些都是正义的,而只有对朋友这样做是非正义的。苏格拉底又提出,在战争中,将军为了鼓舞士气,以援军快到了的谎言欺骗士兵,制止了士兵的消沉;父亲以欺骗的手段哄自己的孩子吃药,使自己的孩子恢复了健康;一个人因怕朋友自杀,而将朋友的剑偷去,这些行为又归于哪一行呢?学生得出结论,认为这些行为都是正义的,最后迫使他收回了自己原来的主张。(1)此材料反映了苏格拉底的何种思想? (2)论述这些思想的含义,并评述之。(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反映了苏格拉底的德育论,即“德行可教”的主张和苏格拉底法
41、(2)“德行可教”和苏格拉底法的具体含义 “知识即道德”是苏格拉底伦理学最重要的命题,也可以说是苏格拉底道德教育思想的核心。在苏格拉底看来,人的行为之善恶,主要取决于他是否具有有关的知识。人只有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才能趋善避恶。 从“知识即道德”的观点出发,苏格拉底提出了“德行可教”的主张。既然道德不是出自于人的天性,而是以知识或智慧为基础,那么,德行是可教的。通过传授知识、发展智慧,就可以培养有道德的人。因此,在他看来,知识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 为了有效地传授知识,以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苏格拉底提出了著名的教学法苏格拉底法。苏格拉底法是指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并不直截了当地把学生所
42、知道的知识告诉他,而是通过讨论问题甚至辩论的方式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最后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由于苏格拉底把教师比喻为“知识的产婆”,因此,苏格拉底法也被人们称为是“产婆术”。这是一种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共同寻求正确答案的方法。它有助于激发和推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评价 苏格拉底的德行可教的观点在教育实践上具有重要意义。既然正确行为基于正确认识,那么,对人进行道德教育就是可能的。这对后世建立道德意识、道德判断是德育的重要任务有重要的影响。但“德行可教”也有其不完善之处,如亚里士多德批评说“说美德就是知识,这是不对的;但是说美德不能没有识见(不能没有知识),这
43、句话却有道理”。 苏格拉底法的优点是没有将现成的结论硬性灌输、强加给对方,而是与对方共同讨论,通过不断提问诱导对方认识并承认自己的错误,自然而然地得到正确的结论。但需要明确的是,这一方法是在当时没有教材、教科书、成熟的教育制度的条件下的有效方法。它不是万能的教学方法,只能在一定条件下和适度范围内做参照。因此,在当今的教学论中对于苏格拉底法的采用要注意其适用条件。)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在评价时学生需要明确“德行可教”这一观点的正反两方面意义。一方面,既然正确行为基于正确认识,对人进行道德教育就是可能的。这对后世建立道德意识、道德判断是德育的重要任务是
44、有重要的影响的。另一方面,“德行可教”也有其不完善之处,如亚里土多德批评说“说美德就是知识,这是不对的;但是说美德不能没有识见(不能没有知识),这句话却有道理”。在评价苏格拉底法时学生需要明确的是苏格拉底的问答法是苏格拉底探讨伦理哲学的研究方法,也是他的教学方法。这一方法的优点是没有将现成的结论硬性灌输、强加给对方,而是与对方共同讨论,通过不断提问诱导对方认识并承认自己的错误,自然而然地得到正确的结论。但我们需要明确的是,这一方法在当时没有教材、教科书、成熟的教育制度的条件下的有效方法。它不是万能的教学方法,只能在一定条件下和适度范围内做参照。首先,受教育者必须有探求真理、追求知识的愿望和热情。其次,受教育者必须就所讨论的问题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否则问答便无法进行。再次,苏格拉底谈话的对象是已经具有了一定知识基础和推理能力的成年人,这种方法不能机械地用于幼年儿童。29.比较洪堡在柏林大学的改革和蔡元培的北大教育改革。(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洪堡在柏林大学的改革 背景:在中世纪大学创办的过程中,德国是起步较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