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试卷 23 及答案解析(总分:5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4,分数:48.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大盂鼎记载“女妹辰又大服,余隹即朕小学,女勿克余乃辟一人”,记录的是周康王之子入小学的事。这是我国的(分数:2.00)A.夏B.商C.西周D.东周3.认为人们常犯的错误是“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而解蔽的方法是“无欲、无恶、无始、无终、无近、无远、无博、无浅、无古、无今,兼陈万物而中悬衡焉”的思想家是(分数:2.00)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4.针
2、对当时的谶纬神学和浮妄虚伪的世书俗说,论其是非、辨其真伪的书籍是(分数:2.00)A.论衡B.春秋繁露C.养性D.讥俗5.被称为中国古代大学的教学实习制度的是(分数:2.00)A.三舍法B.六等黜陟法C.监生历事D.苏胡教法6.主张对儿童的教育要“诱之歌诗”“导之以礼”“讽之读书”的人物是(分数:2.00)A.朱熹B.王守仁C.王安石D.王廷相7.被称为近代中国海军人才的摇篮的是(分数:2.00)A.福建船政学堂B.江南水师学堂C.北京昆明湖水师学堂D.天津水师学堂8.规定蒙学堂和寻常小学堂共 7 年规划为义务教育性质,“无论何色人等皆应受此七年教育”的学制是(分数:2.00)A.壬寅学制B.
3、癸卯学制C.壬子一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9.适应了大工业生产,既有一技之长又能适应工种变换的劳动力培养需求,“其用意在适应个性,指导研究,打破学年制度”的教学法是(分数:2.00)A.设计教学法B.道尔顿制C.文纳特卡制D.葛雷制10.关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初等教育的说法错误的是(分数:2.00)A.1928 年 2 月,国民党提出“普及国民教育”,提高民众知识,以造成健全之国民B.1928 年 5 月大学院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根据三民主义教育方针厉行全国义务教育C.1929 年 7 月国民政府行政院限教育部于当年 9 月制定出“厉行国民义务教育及成年补习教育”的规程和实施计划D.南京国民政
4、府限于 1934 年底实现普及六年的义务教育11.在教育实践中开展“科学下嫁”、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等中国现代史上的独特举措的人是(分数:2.00)A.陶行知B.黄炎培C.陈鹤琴D.晏阳初12.与其他国家相比,这个国家的教育制度比较完善,包括了宫廷学校、僧侣学校、职官学校和文士学校。这个国家是(分数:2.00)A.巴比伦B.古印度C.古埃及D.古希腊13.提出“原罪论”,且提出禁欲主义思想的是(分数:2.00)A.奥古斯丁B.圣托马斯阿奎那C.西塞罗D.昆体良14.希腊化时期得到明显发展的是(分数:2.00)A.小学教育B.中等教育C.高等教育D.私人教育15.英国国民教育的发展受到了一些思想
5、家的影响,这些思想家包括(分数:2.00)A.亚当.斯密和马尔萨斯B.拉甫尔神父和马尔萨斯C.亚当.斯密和洛克D.洛克和马尔萨斯16.反对大学进行实用性学科的教学与研究,主张坚持纯粹的科学教育的学校中不包括(分数:2.00)A.柏林大学B.波恩大学C.慕尼黑大学D.哈勒大学17.为了使国家便于管理全国的学校,为了使所有的儿童都有上学的机会,夸美纽斯主张建立(分数:2.00)A.全国统一的学制B.班级授课制C.葛雷制D.大学区制18.赫尔巴特认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或称品格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反
6、映了(分数:2.00)A.教育性教学原则B.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C.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D.把握教学时机的原则19.第斯多惠被誉为“德国的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家,他的思想不包括(分数:2.00)A.文化适应性原则B.自然适应原则C.全人教育D.自我教育原则20.下列关于新教育发展时期的说法错误的是(分数:2.00)A.新教育联谊会的建立B.新时代教育杂志的创办C.教育理论从儿童中心转向社会中心D.代表人物是罗素21.“提议大力发展高教事业:提高中学生升入高等院校的人数比例;提高工科学院的地位,使之升格为大学或大学院:把高级工艺学院升格为有学位授予权的工科大学;把培养教师的学校改为能授予学位的教育学院
7、”的英国的教育法案是(分数:2.00)A.巴特勒教育法B.哈多报告C.斯宾斯报告D.罗宾斯报告2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国家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中的教育改革建议的是(分数:2.00)A.加强中学 5 门“新基础课”的教学B.提高教育标准和要求C.改进师资的培养D.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23.关于教育的教育即生活的解读错误的是(分数:2.00)A.学校教育要与社会生活相结合B.要求学校与儿童的生活相结合C.要为未来生活做准备D.教育是生活的过程24.在德国,主张“初等师范学校教师由师范学院来培养,中等学校教师由四年制大学来培养,担任中等学校的教师需经学业考试合格方能获得见习教师的资格,见习两年后
8、,经专业考试合格者担任助理教师,以后再经正式任命才能成为任期终身的中学教师”的历史时期是(分数:2.00)A.一战前的帝国时期B.魏玛共和国时期C.纳粹时期D.“二战”后的重建时期二、辨析题(总题数:2,分数:4.00)25.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分数:2.00)_26.教会学校促进了我国教育的近代化进程。(分数:2.00)_三、简答题(总题数:2,分数:4.00)27.简述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分数:2.00)_28.简述法国阿斯蒂埃法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分数:2.00)_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试卷 23 答案解析(总分:5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
9、项选择题(总题数:24,分数:48.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大盂鼎记载“女妹辰又大服,余隹即朕小学,女勿克余乃辟一人”,记录的是周康王之子入小学的事。这是我国的(分数:2.00)A.夏B.商C.西周 D.东周解析:解析:大盂鼎“女妹辰又大服,余隹即朕小学,女勿克余乃辟一人”记录的是周康王之子周昭王幼年入小学的事。出自周康王时的大盂鼎。3.认为人们常犯的错误是“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而解蔽的方法是“无欲、无恶、无始、无终、无近、无远、无博、无浅、无古、无今,兼陈万物而中悬衡焉”的思想家是(分数:2.00)A.孔子B
10、.孟子C.荀子 D.墨子解析:解析:命题中的引文出自荀子.解蔽。荀子认为,人们常因客观事物存在着远近、始终、博浅等差异与矛盾;受自身的知识、经验的局限,就产生了蔽塞。解蔽的办法是“无欲、无恶、无始、无终、无近、无远、无博、无浅、无古、无今,兼陈万物而中悬衡焉”。即不偏执于某一事物和事物的某一方面,对事物做全面、广泛的比较、分析、综合,择其所是而弃其所非,以求如实地把握事物及其关系。4.针对当时的谶纬神学和浮妄虚伪的世书俗说,论其是非、辨其真伪的书籍是(分数:2.00)A.论衡 B.春秋繁露C.养性D.讥俗解析:解析:论衡养性讥俗都是王充的著作,论衡一书是一部针对当时盛行的谶纬神学和浮妄虚伪的世
11、书俗说,论其是非、辨其真伪的书籍。论衡的书名也正是表明了这个意思。春秋繁露是董仲舒的著作。因此,答案为 A。5.被称为中国古代大学的教学实习制度的是(分数:2.00)A.三舍法B.六等黜陟法C.监生历事 D.苏胡教法解析:解析:三舍法是王安石熙宁兴学中采取的措施。明代国子监在教学制度方面,创立了历事制度。洪武五年规定国子监生学习到一定年限,分拨到政府各部门“先习历事”。他们“昼则趋事于各司,夕则宿于斋舍。廪食学校,则俾其习经史;历事各司,则俾其习政法”,称为“历事监生”。除中央政府各部门之外,历事监生也被分派到州、县清理粮田,或督修水利等。监生历事的具体时间不相同,有的三个月、半年,有的则长达
12、一年,甚至还有更长的。监生历事期满经考核,分为上、中、下三等。明朝统治者选派监生历事,起因是为了弥补明初官吏的不足,监生通过历事,可以较广泛地接触实际,获得从政的实际经验,有利于他们的成长。因此,明朝监生历事制度,可视为是中国古代大学的教学实习制度。6.主张对儿童的教育要“诱之歌诗”“导之以礼”“讽之读书”的人物是(分数:2.00)A.朱熹B.王守仁 C.王安石D.王廷相解析:解析:王守仁认为,对儿童“诱之歌诗”,不但能激发他们的意志,而且还能使儿童的,隋感得到正当的宣泄,也有助于消除他们内心的忧闷和烦恼,使其“精神宣畅,心气和平。”“导之以礼”,不但能使儿童养成威严的仪容和仪表,而且通过“周
13、旋揖让”“拜起屈伸”等礼义动作,“动荡其血脉”“固束其筋骸”,也有利于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讽之读书”,不但能增长儿童的知识,开发其智力,而且还能“存其心”,“宣其志”,有利于培养儿童的道德观念和理想。总之,在王守仁看来,对儿童进行“歌诗”“习礼”和“读书”的教育,是为了培养儿童的意志,调理他们的性情,在潜移默化中消除其鄙吝,化除其粗顽,让他们日渐礼义而不觉其苦,进入中和而不知其故,在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诸方面都得到发展。因此,答案为 B。7.被称为近代中国海军人才的摇篮的是(分数:2.00)A.福建船政学堂 B.江南水师学堂C.北京昆明湖水师学堂D.天津水师学堂解析:解析:福建船政学堂又称
14、“求是堂艺局”或“福州船政学堂”,是福建船政局的组成部分。福建船政局由闽浙总督左宗棠于 1866 年奏请创办,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也是洋务运动时期最大的专门制造近代轮船的工厂。福建船政学堂从 1867 年开办到 1913 年重组,历时近半个世纪,是洋务学堂中持续时间最久的一所。福建船政学堂尤其在近代中国海军事业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首先,它为近代中国海军输送了第一代战舰指挥和驾驶人才;其次,它为近代中国船舰制造业发展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尽管进入 19世纪 80 年代后,相继成立了多所海军军事学校,但福建船政学堂作为同类学堂的先驱和办得最久的一所,不仅为这些学校输送了一批教师和管理人员,就所培养
15、人才的数量和层次而言,也是其他任何一所同类学校都难以比拟的。福建船政学堂无愧于近代中国海军人才摇篮的称誉。8.规定蒙学堂和寻常小学堂共 7 年规划为义务教育性质,“无论何色人等皆应受此七年教育”的学制是(分数:2.00)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C.壬子一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解析:解析:1902 年,在官学大臣张百熙的主持下拟定了一系列学制系统文件,包括京师大学堂章程考选入学章程高等学堂章程中学堂章程小学堂章程和蒙学堂章程共 6 件,8 月 15日奏呈颁布,统称钦定学堂章程。因该年为壬寅年,又称“壬寅学制”。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中央政府名义制定的全国性学制系统,具体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性质、培
16、养目标、入学条件、在学年限、课程设置和相互衔接关系。该学制主系列划分为三段七级。第一阶段为初等教育、包括蒙学堂 4 年、寻常小学堂 3 年、高等小学堂 3 年。蒙学堂和寻常小学堂共 7 年规划为义务教育性质。“无论何色人等皆应受此七年教育。”因此,答案为 A。9.适应了大工业生产,既有一技之长又能适应工种变换的劳动力培养需求,“其用意在适应个性,指导研究,打破学年制度”的教学法是(分数:2.00)A.设计教学法B.道尔顿制 C.文纳特卡制D.葛雷制解析:解析:道尔顿制是相对于班级授课制的一种个别教学制度,产生于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柏克赫斯特女士于 1920 年在马萨诸塞州道尔顿中学所进行的实验,
17、适应了大工业生产对既有一技之长又能适应工种变换的劳动力培养需求。其原则有三:一是自由去除凡是阻碍学生自由学习和教师对学生的不合理规定,使学生自我计划、自我约束,借助自由的手段养成学生自我支配的能力;二是合作学校成为实际社会组织,打破班级界限,在团体生活中,学生既为团体服务,又保持个人独立性;三是时间预算破除班级授课制,在规定时间内,学生自订计划,自行学习。道尔顿制的实质是让每一个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方法更多地负责,它看到了整齐划一的缺陷,因此“其用意在适应个性,指导研究,打破学年制度”,注重因材施教和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对改变机械、被动的学和呆板、划一的教,有重要的意义。1922
18、 年,道尔顿制被介绍到中国,同年 10 月舒新城率先在上海吴淞中国公学中学部试行。1925 年,柏克赫斯特访问中国,将道尔顿制的宣传和试行推向高潮。因此,答案为 B。10.关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初等教育的说法错误的是(分数:2.00)A.1928 年 2 月,国民党提出“普及国民教育”,提高民众知识,以造成健全之国民B.1928 年 5 月大学院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根据三民主义教育方针厉行全国义务教育C.1929 年 7 月国民政府行政院限教育部于当年 9 月制定出“厉行国民义务教育及成年补习教育”的规程和实施计划D.南京国民政府限于 1934 年底实现普及六年的义务教育 解析:解析:19
19、28 年 2 月,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宣言中提出“普及国民教育”,提高民众知识,以造成健全之国民等要求。同年 5 月大学院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决议,根据“三民主义”教育方针“厉行全国的义务教育”,中央、各省区、各市县均设立义务教育委员会。1929 年 7 月,国民政府行政院限教育部于当年 9 月制定出“厉行国民义务教育及成年补习教育”的规程和实施计划,并要求限于 1934 年底实现普及四年的义务教育。1930 年第二次全国教育会议将义务教育完成期限定为 20 年,即从 1930 年到1950 年。1935 年 8 月行政院批准并颁布教育部根据国民党四届五中全会精神制定的实义务教育暂行办法大纲
20、及实施细则,计划分三期实现全国普及四年制义务教育。因此,答案为 D。11.在教育实践中开展“科学下嫁”、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等中国现代史上的独特举措的人是(分数:2.00)A.陶行知 B.黄炎培C.陈鹤琴D.晏阳初解析:解析:陶行知从 20 世纪 20 年代初起直到去世,先后提倡和推行了平民教育、乡村教育、普及教育,创办了晓庄学校、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社会大学,虽口号在变,形式在换,但中心思想始终没有任何改变,这就是如何使教育普及,如何使没有机会受教育的人可以受到教育。于是,就有了“科学下嫁”运动、山海工学团及报童工学团、流浪儿工学团和“小先生制”等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独特举措,就有了专门培
21、养有特殊才能的劳苦民众子弟的育才学校。站在人民大众尤其是劳苦大众的立场上思考和解决他们的教育问题,是陶行知教育思想和实践的一大特点,也是他区别于同时代其他教育家的地方。因此,答案为 A。12.与其他国家相比,这个国家的教育制度比较完善,包括了宫廷学校、僧侣学校、职官学校和文士学校。这个国家是(分数:2.00)A.巴比伦B.古印度C.古埃及 D.古希腊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埃及的教育。与其他国家的教育相比,古埃及的教育比较发达,教育制度也比较完善,出现了宫廷学校、僧侣学校、职官学校和文士学校。在教育内容上,各类型学校侧重点不同,如僧侣学校重视科学教育;职官学校重视普通文化教育和专门职业教育;
22、文士学校重视书写、计算、律令、数学、天文、地理等。在教学方法上,古埃及的教育业重视灌输和体罚。因此,答案为 C。13.提出“原罪论”,且提出禁欲主义思想的是(分数:2.00)A.奥古斯丁 B.圣托马斯阿奎那C.西塞罗D.昆体良解析:解析:奥古斯丁对圣经中“我是罪孽里的存在,在我母亲怀胎的时候,就有了罪”的表述进行了思辨演绎,提出了“原罪论”。“原罪论”以后成了基督教的重要教义之一。奥古斯丁还提出了禁欲主义思想,这是他“原罪论”的派生物。人有原罪,而人要想得救,首要的是过禁欲的生活,即要谨戒“淫欲声色、荣华富贵”。因此,答案为 A。14.希腊化时期得到明显发展的是(分数:2.00)A.小学教育B
23、.中等教育C.高等教育 D.私人教育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希腊化时代的教育。希腊化时代的教育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文化和教育中心发生转移。但初级学校发生蜕变,由于城邦的覆灭,带有军事目的的体育被取消,美育也逐渐被削弱,小学教育主要局限于读、写、算等知识性科目,注重和谐发展与多方面教育的传统遭到破坏。中等教育同样面临着衰微的境地,原有的中等教育机构体育馆被文法学校所取代。希腊化时期真正得到发展的是高等教育,除原有的柏拉图的学园、亚里士多德的吕克昂和伊索克拉底的雄辩术学校外,出现了芝诺的斯多葛学派的哲学学校以及伊壁鸠鲁开办的伊壁鸠鲁学派的哲学学校。因此,答案为 C。15.英国国民教育的发展受到了一些
24、思想家的影响,这些思想家包括(分数:2.00)A.亚当.斯密和马尔萨斯 B.拉甫尔神父和马尔萨斯C.亚当.斯密和洛克D.洛克和马尔萨斯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英国近代教育。在 17 世纪之前,英国的初等教育主要是由国教教会把持。英国国民教育的发展主要是受到了亚当斯密和马尔萨斯的影响。亚当斯密指出,人接受教育后所学到的才能是国民财富的一部分,是发展生产的因素。熟练的劳动是花费时间和学费,接受教育和训练的结果。他将经过学习获得的才能看做资本,认为受教育所花费的钱转变为人的才能是资本的转移,亦是一种投资。因此,他主张进行国民教育,所谓“基本教育”主要是指诵读、书写、算术等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要实施
25、这种“基本教育”,国家就要兴办学校,使之“取费之廉,务使一个普通劳动者也能负担得起,这样,人民就容易获得基本教育了”。进而,亚当斯密强调,“在一个文明和商业化的社会里,要求公众更为注意的是一般老百姓的教育,而不是有钱有地位的人的教育”。马尔萨斯是亚当斯密古典经济理论的后继者,他提出要建立一个国民教育体制。因此,答案为 A。16.反对大学进行实用性学科的教学与研究,主张坚持纯粹的科学教育的学校中不包括(分数:2.00)A.柏林大学B.波恩大学C.慕尼黑大学D.哈勒大学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国近代的高等教育。哈勒大学和哥廷根大学被认为是德国大学复兴过程中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柏林大学、波恩大
26、学、慕尼黑大学坚持纯粹的科学教育,反对大学进行实用性学科的教学与研究。因此,答案为 D。17.为了使国家便于管理全国的学校,为了使所有的儿童都有上学的机会,夸美纽斯主张建立(分数:2.00)A.全国统一的学制 B.班级授课制C.葛雷制D.大学区制解析:解析: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夸美纽斯主张建立全国统一的学制。他把一个人从诞生到成年分为四个时期:婴儿期(16 岁)、儿童期(612 岁)、少年期(1218 岁)、青年期(1824 岁),并主张按这种年龄分期设立相应的学校“每个家庭应当有个母育学校,每个村落应当有个国语学校,每个城市应当有所高等学校(或称拉丁语学校),每个王国或每省应当有
27、所大学。”夸美纽斯这种建立全国统一的既分段又连贯的学校制度的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各国的普及教育及公立学校制度正是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因此,答案为 A。18.赫尔巴特认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或称品格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反映了(分数:2.00)A.教育性教学原则 B.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C.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D.把握教学时机的原则解析:解析:赫尔巴特从揭示智育与德育的内在关系入手,对教育性教学进行了较深刻的论述,明确了教学是实现教师的重要手段。他认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
28、的的手段,道德教育(或称品格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儿童的德行,掌握知识主要是为了形成道德观念,知识越多,品德才越好。这一原则不仅在当时,就是在今天也是正确的。但遗憾的是,他把教学当成实施德育的唯一途径,视知识增长与品德提高为无条件的同步运动。因此,答案为 A。19.第斯多惠被誉为“德国的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家,他的思想不包括(分数:2.00)A.文化适应性原则B.自然适应原则C.全人教育D.自我教育原则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第斯多惠被称为是“德国的裴斯泰洛齐”。第斯多惠则在实践中探索出了国民教育
29、规律,并提出了“全人教育”的理想,强调教育的任务首先是培养人。同时,第斯多惠还强调自然适应性原则和文化适应性原则以及发展性教学原则。因此,答案为 D。20.下列关于新教育发展时期的说法错误的是(分数:2.00)A.新教育联谊会的建立B.新时代教育杂志的创办C.教育理论从儿童中心转向社会中心D.代表人物是罗素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教育运动的形成和发展。19141944 年是新教育运动的发展时期。1914 年,一批蒙台梭利学派的新教育家在英国举行会议,共同讨论新教育的理论。此后,他们每年开一次年会,并提出建立一个国际新教育团体的要求。1921 年,来自 40 个国家的 100 多人在法国加莱
30、举行了主题为“儿童创造性的自我表现”的讨论会。这个会议标志着新教育联谊会正式成立。新教育联谊会的宗旨是进一步促进世界各国新教育思想的交流和新教育的国际化,它为新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从而加快了世界各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教育理论从儿童中心向社会中心的转变。代表人物为蒙台梭利、德可乐利、爱伦凯、梅伊曼、拉伊等。因此,答案为 D。21.“提议大力发展高教事业:提高中学生升入高等院校的人数比例;提高工科学院的地位,使之升格为大学或大学院:把高级工艺学院升格为有学位授予权的工科大学;把培养教师的学校改为能授予学位的教育学院”的英国的教育法案是(分数:2.00)A.巴特勒教育法B.哈多报告C.斯宾斯报告D
31、.罗宾斯报告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罗宾斯原则”。巴特勒教育法是英国教育制度发展史上的一项重要法令,它决定了英国战后教育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直到 1963 年,英国才进入了所谓的“教育改革运动年”,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英国高等教育委员会发表的罗宾斯报告。罗宾斯报告拟定了至 1980 年的英国高等教育发展规划(如题所述)。这些建议大部分被政府所采纳,大大促进了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因此,答案为 D。2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国家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中的教育改革建议的是(分数:2.00)A.加强中学 5 门“新基础课”的教学B.提高教育标准和要求C.改进师资的培养D.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解析:
32、解析:本题考查的是 20 世纪 80、90 年代的教育改革。 1983 年,美国中小学教育质量调查委员会提出了国家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对美国教育提出了改革建议: (1)加强中学五门“新基础课”的教学,中学必须开设数学、英语、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计算机课程。 (2)提高教育标准和要求。 (3)改进师资的培养,提高师资就业前应达到的教育专业训练标准,使他们既有从教的倾向,又具备从教的能力。 (4)联邦政府、州和地方的官员以及学校校长和学监,都必须发挥领导的作用,负责领导教改的实施。因此,答案为 D。23.关于教育的教育即生活的解读错误的是(分数:2.00)A.学校教育要与社会生活相结
33、合B.要求学校与儿童的生活相结合C.要为未来生活做准备 D.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解析:解析:杜威反对教育为固定的成人生活做准备。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他强调的生活是现在的、儿童的生活,要求教育重视儿童现在生活的内在价值,使儿童从目前的生活中得到乐趣,而不仅仅将现在的生活视为为另一种生活作准备的工具与手段。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有两个方面的基本含义:一是要求学校与社会生活结合,一是要求学校与儿童的生活结合。这两个方面实际上是要求改革不合时宜的学校教育,使学校生活成为社会生活与儿童生活的契合点,从而既合平社会需要亦合乎儿童需要。与这两种要求相适应,杜威提出“学校即社会”
34、,可克服学校与社会生活的分离。因此,答案为 C。24.在德国,主张“初等师范学校教师由师范学院来培养,中等学校教师由四年制大学来培养,担任中等学校的教师需经学业考试合格方能获得见习教师的资格,见习两年后,经专业考试合格者担任助理教师,以后再经正式任命才能成为任期终身的中学教师”的历史时期是(分数:2.00)A.一战前的帝国时期B.魏玛共和国时期 C.纳粹时期D.“二战”后的重建时期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教育。魏玛共和国师范重视中小学教师的培养,规定师资训练一律采用高等教育形式。于是从 1924 年起,德国的初等学校教师由师范学院来培养;中等学校的教师由大学来培养,并需经过严格
35、的见习和考试。因此,答案是 B。二、辨析题(总题数:2,分数:4.00)25.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分数:2.00)_解析:26.教会学校促进了我国教育的近代化进程。(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错误。 教会学校在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的作用具有复杂性。一方面,它是列强文化教育侵略的结果,对中国教育的近代化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它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教会学校与教育近代化关系的掌握情况。在这里,我们需要对教会学校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作用进行辩证的分析和审视。三、简答题(总题数:2,分数:4.00)27.简述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分数:2.
36、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孔子的道德教育的思想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道德教育的内容,“仁”和“礼”是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孔子所强调的基本道德修养原则。二是在道德教育方法上,孔子坚持“外铄”和内省相结合的路线。因此,在道德教育方法上,孔子主张要立志、克己、力行、中庸、内省、改过等六种方法。)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孔子从仁出发,强调培养人们的“爱人”的情感。主要是推己及人的逻辑路线,启发人们内在的道德自觉,这是一条内发的道德修养路线。从“礼”出发,强调人必须接受外在社会行为规范的约束。社会行为规范即是“礼”,因此必须接受礼的约束。这是一条外铄的道
37、德修养路线。28.简述法国阿斯蒂埃法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919 年,法国议会通过了议员阿斯蒂埃提出的职业技术教育方案,该法案被称为阿斯蒂埃法。 主要内容为: (1)由国家代替个人来承担职业教育的任务。 (2)规定全国每一市镇设立一所职业学校,经费由国家和雇主各负担一半。私立职业技术学校如果想得到国家的承认和补助金,必须接受教育部的有关规定。 (3)规定 18 岁以下的青年有接受免费职业教育的义务。雇主必须保证他们每周有四小时的工作时间接受职业技术教育。 (4)职业技术教育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即补充初等教育的普通教育、作为职业技术的各门学科、获得劳动技能的劳动学习。阿斯蒂埃法的颁布,是法国职业技术教育成为一种国家管理的事业。该法在历史上有法国“技术教育宪章”之称。)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有法国“技术教育宪章”之称的阿斯蒂埃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对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也有重要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