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5年湖北省黄石市市中考真题地理.docx

    • 资源ID:138871       资源大小:155.02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5年湖北省黄石市市中考真题地理.docx

    1、 1 2015 年湖北省黄石市市中考真题地理 地理试题部分 一、选择题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2 分,共 16分 ) 1.读如图经纬网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E 点在 F 点的东北方向 B.E、 F 两点均位于东半球 C.E、 F 两点均有太阳直射现象 D.E 点的地理坐标为 40 N, 40 W 考点: 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 。 解析: 在经纬网地图上,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据此读图可知, E 点在 F点的东北方向,故 A 正确;东西半球分界线是 20 W和 160 E组成的经线圈, 20 W 以东、160 E 以西为东半球, 2

    2、0 W 以西、 160 E 以东为西半球,据此可知,图中 F 点位于西半球,故 B 不正确;热带的纬度范围是 23.5 N 23.5 S,有阳光直射现象,因此可知, E、F 两点中,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是 F 点,故 C 不正确;东西经度的划分是以 0经线为界,向东向西各分了 180, 0经线以东、 180经线以西称东经,用符号 E 表示, 0经线以西、180经线以东称西经,用符号 W 表示,南北纬度的划分都是以赤道为界,赤道以北的纬度称北纬,用符号 N 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称南纬,用符号 S 表示,据此可知, E 点的地理坐标为( 40 N, 40 E),故 D 不正确 。 答案: A 2.日本

    3、传统民居多用质地较轻的建筑材料,木制框架结构,多为二层楼房,房顶坡度较缓,以增加稳固程度,其目的主要是( ) A.减少火山活动造成的人员伤亡 B.减少地 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 C.减少寒潮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 D.减少台风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 考点: 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解析: 日本地处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地震 。 民居多用质地较轻的建筑材料建造,可以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 。 答案: B 3.黄石市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北纬 30附近,其气候类型为( ) A.温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2 D.亚热带季风气候 考点:气候复杂多样和主

    4、要气候类型。 解析: 黄石市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其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 答案: D 4.山脉是地形的骨架,也是重要的地理界线,横断山脉东、西两侧的地形区分别是( ) A.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 C.云贵高原、青藏高原 D.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 考点: 中国的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解析: 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分界线是太行山;长江中下游平原与四川盆地是巫山;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的分界线是横断山;大兴安岭是内蒙古高原与东北平原的分界线 。 答案: C 5.读下列省(区)轮廓图, “ 陇 ” 和 “ 蜀 ” 分别是哪两个省(区)的简称( ) A.

    5、B. C. D. 考点: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位置 解析: 图中是甘肃省、是广东省、是四川省、是湖北省 。 甘肃省的简称为甘或陇,四川省 的简称为川或蜀。 答案: C 6.下列地理景观与其对应地区的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 A.水乡泽国 华北平原 B.千沟万壑 黄土高原 C.山青水碧 内蒙古高原 D.林海雪原 柴达木盆地 考点: 中国的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 解析: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地理景观 。 华北平原是黄河、淮河、海河共同冲积而成,地势平坦、一望无际,故 A 说法是错误的;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地表裸露,由于水土流失,地表形成了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状态,故 B 说法

    6、是正确的;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开阔,一望无际,故 C 说法是错误的;大兴安岭是我国东北林区的主要分布地区,冬季降雪以后,银装素裹、林海雪原,故 D 说法是错误的。 答案: B 3 7.下列关于台湾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工业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一带 B.台湾山脉呈西北 东南走向 C.经济一直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 D.台湾岛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考点: 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和地域组成 解析: 台湾工业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一带,故 A 错误;台湾山脉呈东北 西南走向,故 B错误;台湾在 20 世纪 60 年代以前,经济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为主,第一产业占比重大;从60 年代开始,台湾利用自身的一些优势

    7、条件,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进口 加工 出口”导向型经济;故 C 错误;台湾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故 D 正确 。 答案: D 8.如图中序号与铁路干线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 A.宝成线、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 B. 宝成线、焦柳线、京九线、京沪线 C.陇海线、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 D.陇海线、京九线、京九线、京沪线 考点:重要的铁路干线、高铁 . 解析: 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中国铁路运输的地位尤为突出 。 纵横交错的铁路分布全国各地,并与公路、河道、航空港相连,构成了全国交通运输网的骨架 。 读图分析可知,为陇海线,从连云港至

    8、兰州,途径徐州、郑州、西安等城市;为京广线,从北京至广州,与陇海线交汇于郑州;为京九线,从北京至香港九龙,与陇海线交汇于商丘;为京沪线,从北京至上海,与陇海线交汇于徐州 。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2分) 48.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 4 (1)林场管理处位于学校的 方向, A 处所在的山体部位是 。 (2)林场管理处与森林动物园的相对高度为 米,从 B、 C、 D 三条线路爬上山顶,如果只考虑地形与节省体力的因素,应选择的线路是 ,理由是 。 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 读图可知, (1)根据图中指向标判断,林场管理处位于学校的西南方向, A

    9、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 。 (2)林场管理处的海拔为 1000 米 ,森林动物园的海拔为 400 米,两地的相对高度为 1000 米 400 米 =600 米,若从 B、 C、 D 三条线路爬上山顶,应选择 C处,因为 C 处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容易爬山 。 答案 : (1)西南 山脊 (2)600 C C 处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容易爬山 49.读 “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 ” ,回答下列问题 。 (1)图中 和 两区域显著的自然地理特征分别是 、 。 图中 区域的自然景观呈明显的 (东西、南北)方向的变化 。 (2)图中 和 两区域以 一线为分界线;图中 区域的耕地类型以 (水田或旱地)为主, 区域中流程最长的河流是 。 考点:我四大地理区域及其划分 解析: 读图可得,是北方地区,是南方地区,是西北地区,是青藏地区 。 (1)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分别是干旱、高寒 。 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呈明显的东西方向的变化,由于降水量的多少,其植被自西向东依次是荒漠 荒漠、草原 草原 。 (2)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 以秦岭 淮河一线为分界线;图中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我国最长的河流是长江,流经南方地区和青藏地区 。 5 答案 : (1)干旱 高寒 东西 (2)秦岭 淮河 旱地 长江


    注意事项

    本文(2015年湖北省黄石市市中考真题地理.docx)为本站会员(王申宇)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