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现代教育)-试卷6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388700       资源大小:53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现代教育)-试卷6及答案解析.doc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现代教育)-试卷 6 及答案解析(总分:6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1931 年,到山东邹平开办了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研究乡村建设问题,培养乡村建设人员的教育家是( )。(分数:2.00)A.黄炎培B.晏阳初C.梁漱溟D.陈鹤琴3.“生活教育”理论的提出者和倡导者是( )。(分数:2.00)A.梁漱溟B.黄炎培C.晏阳初D.陶行知4.“四大教育”理论的提出者和倡导人是( )。(分数:2.00)A.陶行知B.陈鹤琴C.晏阳

    2、初D.梁漱溟5.“敬业乐群”的职业道德教育思想观点的提出者是( )。(分数:2.00)A.梁漱溟B.黄炎培C.晏阳初D.陶行知6.认为中国传统社会本是一个“伦理本位,职业分途”的社会的教育家是( )。(分数:2.00)A.梁漱溟B.陶行知C.黄炎培D.晏阳初7.提倡“小先生制”,以“为了孩子,甘为骆驼”、“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为奋斗精神的教育家是( )。(分数:2.00)A.黄炎培B.梁漱溟C.陶行知D.晏阳初8.“化农民”与“农民化”是( )进行乡村建设试验的目标和途径。(分数:2.00)A.陶行知B.晏阳初C.梁漱溟D.黄炎培9.在教学中提倡“五指活动”的教育家是( )。(分数:2

    3、.00)A.梁漱溟B.黄炎培C.晏阳初D.陈鹤琴10.国民政府时朝,提出解放儿童的手、脑、嘴、眼睛等“六大解放”思想的教育家是 ( )。(分数:2.00)A.陶行知B.陈鹤琴C.晏阳初D.梁漱溟11.在职业教育的探索中,将社会化视为“职业教育机关唯一的生命”的教育家是 ( )。(分数:2.00)A.梁漱溟B.晏阳初C.黄炎培D.陶行知12.黄炎培早期职业教育思想更多以解决( )问题为重。(分数:2.00)A.社会发展B.个人生计C.外部环境适应D.国家强盛13.认为中国的问题就是文化的失调的教育家是( )。(分数:2.00)A.陶行知B.陈鹤琴C.晏阳初D.梁漱溟14.提出“做人,做中国人,做

    4、现代中国人”教育目的的教育家是( )。(分数:2.00)A.陈鹤琴B.梁漱溟C.陶行知D.晏阳初15.( )提出在教师中有“两位最伟大的老师”一是老百姓,二是孩子们。(分数:2.00)A.梁漱溟B.陶行知C.黄炎培D.晏阳初16.“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是( )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分数:2.00)A.生活教育B.乡村教育C.活教育D.职业教育二、辨析题(总题数:6,分数:12.00)17.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分数:2.00)_18.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教育实验纯粹是与共产党争农民,无积极意义可言。(分数:2.00)_19.陶行知“社会即学校”本质上是要取消学校。(分数:2.

    5、00)_20.按照晏阳初的化农民与农民化主张能够彻底解决农民问题。(分数:2.00)_21.陈鹤琴的“活教育”课程论主张从自然和社会中直接获取知识,绝对强调经验,决然否定书本。(分数:2.00)_22.梁漱溟认为中国问题的症结在于文化的失调,从而否认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分数:2.00)_三、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8.00)23.晏阳初在乡村教育实验中提出的“四大教育”和“三大方式”分别指什么?(分数:2.00)_24.简述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及与杜威理论的关系。(分数:2.00)_25.陈鹤琴“五指活动”教育思想包括哪些内容?(分数:2.00)_26.简析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

    6、想。(分数:2.00)_四、分析论述题(总题数:4,分数:8.00)27.必答题(分数:2.00)_28.试述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分数:2.00)_29.试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分数:2.00)_30.述评陈鹤琴“活教育”思想体系。(分数:2.00)_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现代教育)-试卷 6 答案解析(总分:6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1931 年,到山东邹平开办了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研究乡村建设问题,培养乡村建设人员的教

    7、育家是( )。(分数:2.00)A.黄炎培B.晏阳初C.梁漱溟 D.陈鹤琴解析:3.“生活教育”理论的提出者和倡导者是( )。(分数:2.00)A.梁漱溟B.黄炎培C.晏阳初D.陶行知 解析:4.“四大教育”理论的提出者和倡导人是( )。(分数:2.00)A.陶行知B.陈鹤琴C.晏阳初 D.梁漱溟解析:5.“敬业乐群”的职业道德教育思想观点的提出者是( )。(分数:2.00)A.梁漱溟B.黄炎培 C.晏阳初D.陶行知解析:6.认为中国传统社会本是一个“伦理本位,职业分途”的社会的教育家是( )。(分数:2.00)A.梁漱溟 B.陶行知C.黄炎培D.晏阳初解析:7.提倡“小先生制”,以“为了孩子

    8、,甘为骆驼”、“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为奋斗精神的教育家是( )。(分数:2.00)A.黄炎培B.梁漱溟C.陶行知 D.晏阳初解析:8.“化农民”与“农民化”是( )进行乡村建设试验的目标和途径。(分数:2.00)A.陶行知B.晏阳初 C.梁漱溟D.黄炎培解析:9.在教学中提倡“五指活动”的教育家是( )。(分数:2.00)A.梁漱溟B.黄炎培C.晏阳初 D.陈鹤琴解析:10.国民政府时朝,提出解放儿童的手、脑、嘴、眼睛等“六大解放”思想的教育家是 ( )。(分数:2.00)A.陶行知 B.陈鹤琴C.晏阳初D.梁漱溟解析:11.在职业教育的探索中,将社会化视为“职业教育机关唯一的生命”的

    9、教育家是 ( )。(分数:2.00)A.梁漱溟B.晏阳初C.黄炎培 D.陶行知解析:12.黄炎培早期职业教育思想更多以解决( )问题为重。(分数:2.00)A.社会发展B.个人生计 C.外部环境适应D.国家强盛解析:13.认为中国的问题就是文化的失调的教育家是( )。(分数:2.00)A.陶行知B.陈鹤琴C.晏阳初D.梁漱溟 解析:14.提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教育目的的教育家是( )。(分数:2.00)A.陈鹤琴 B.梁漱溟C.陶行知D.晏阳初解析:15.( )提出在教师中有“两位最伟大的老师”一是老百姓,二是孩子们。(分数:2.00)A.梁漱溟B.陶行知 C.黄炎培D.晏阳初解

    10、析:16.“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是( )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分数:2.00)A.生活教育B.乡村教育C.活教育 D.职业教育解析:二、辨析题(总题数:6,分数:12.00)17.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分数:2.00)_解析:18.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教育实验纯粹是与共产党争农民,无积极意义可言。(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错误。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和思想,是探索拯救中国的“第三条道路”,既不同于国民党,也有别于共产党对农村问题的解决思路。在当时的条件下,注定会成为一场不成功的实践。但是,该实验并非毫无积极意义。他认识到中国问题的关键是农村问题,并从传统文化的角

    11、度来思考中国社会的改造,是有识之见;他对农民的生存状况深表关切,并身体力行来到村,其精神可嘉;将现代科学思想和方法带人了落后的农村,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的状况。因此,该实验虽不足以从根本上改变农村面貌,却也作出了有益的探索。)解析:19.陶行知“社会即学校”本质上是要取消学校。(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错误。陶行知的“社会即学校”含有三层意思:一是学校生活要引入社会生活的因素,使学校生活接近社会生活;二是要求对社会进行改造,使社会成为一所大学校,使社会具有学校的功能;三是扩大教育的对象和学习内容,让更多的人享受教育。“社会即学校”是让人民大众都有受教育的机会,是要以生活作为学校

    12、的中心内容,反对脱离社会生活的“死学校”,而不是主张取消学校。)解析:20.按照晏阳初的化农民与农民化主张能够彻底解决农民问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错误。晏阳初提出“农民科学化,科学简单化”的平民教育目标,并认为欲化农民,须先农民化,即彻底地与广大农民打成一片。作为一个教育救国论者,所提出的中国农村四大问题愚、穷、弱、私,只看到了社会现象的表层,没能认识帝国主义的侵略,以及封建残余的剥削,才是造成它的根源,否认了社会问题的根源是阶级剥削和压迫,所以不可能彻底解决农民问题;同时,把乡村建设作为一种社会改革运动,其实是一个不彻底的资本主义运动,结果必定以失败告终 但其可取之处

    13、在于其平民教育和乡村改造理论有中国特色,确实给实验区人民带来了一定的实惠。四大教育、三大方式打破了狭隘的教育观念。)解析:21.陈鹤琴的“活教育”课程论主张从自然和社会中直接获取知识,绝对强调经验,决然否定书本。(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错误。陈鹤琴“活教育”的课程论主张“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即让儿童在与自然、社会的直接接触中,在亲身观察中获取经验和知识。尽管他主张从自然和社会中直接获取知识,但他并非绝对强调经验,决然否定书本。)解析:22.梁漱溟认为中国问题的症结在于文化的失调,从而否认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正确。梁漱溟认为中

    14、国社会自始至终走着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表现为遇事安分、知足、寡欲、摄生,取一种向自身内求“调和持中”的有理智、有意识的态度。所以,他认为中国的问题就是文化的失调,从而否认阶级斗争,体现了其消极的一面。但是他的乡村建设理论和乡村教育思想本质上是一种中国知识分子通过改造中国农村来改良中国社会的理想,是在探索拯救中国的纵三条道路,可取之处在于认识到中国问题是农村问题,立足于文化传统来思考中国社会的改造,对农村有一定的贡献。)解析:三、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8.00)23.晏阳初在乡村教育实验中提出的“四大教育”和“三大方式”分别指什么?(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四大教育”

    15、是指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即:以文艺教育救愚,培养知识力;以生计教育救穷,培养生产力;以卫生教育救弱,培养强健力;以公民教育救私,培养团结能力。 (2)“三大方式”是指学校式教育、社会式教育、家庭式教育。具体而言:利用学校教育这种集中而有效的组织形式来推进乡村中的平民教育,是实施“四大教育”的总枢纽。晏阳初指出“学校、家庭范围都是固定的,欲向一般群众及有组织的农民团体施以适当的教育,则必赖社会式”,社会式教育是青年农民在平民学校毕业后继续受教育的教育形式。晏阳初认为家庭在中国社会,尤其是在农村社会里,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家庭教育是联合各个家庭中地位相同的分子施以相当的训练,在

    16、施教方面,多与社会式、学校式联络进行,可以帮助解决家庭与学校之间的矛盾。家庭式教育一方面要使家庭社会化,另一方面是教育必须以全民为对象,要使家庭中男女老少都得到相当的教育。)解析:24.简述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及与杜威理论的关系。(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生活即教育,要求教育与实际生活联系,克服传统教育脱离生活,甚至与生活相对立的弊端。 (2)社会即学校,指出扩大教育的范围,凡是生活的场所,都是教育的场所,这一观点来源于杜威的“学校即社会”的理论。 (3)教、学、做合一,即反对传统的“教授法”,认为教与学是教学过程中两个不可偏废的因素,“做”是一切教育活动的中

    17、心。这一观点来源于杜威的“从做中学”并加以改造。 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中,“生活即教育”是其实质、核心,“社会即学校”是其课堂,“教学做合一”是其实施的方法。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深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影响,并在其基础上有所发展和改造,更多地关注中国的社会现实。他的这一理论虽有不足,但在反对封建教育,探索中国教育发展道路,克服旧教育弊端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解析:25.陈鹤琴“五指活动”教育思想包括哪些内容?(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五指活动”是陈鹤琴为达到儿童完整的生活所设计的“活教育”课程体系,是符合儿童身心发展和生活特点的活动中心和活动单元的体系。它包括:(1)儿童健

    18、康活动(包括卫生、体育、营养等);(2)儿童社会活动(包括史地、公民、时事等);(3)儿童自然活动(包括生、数、理、化、地等);(4)儿童艺术活动(包括音乐、图画、工艺等);(5)儿童文学活动(包括读、写、说、译等)。)解析:26.简析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关于职业教育的作用和地位,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的作用在于“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表达了力求改变中国和社会现状的美好心愿。对于职业教育的地位,他认为职业教育在学校教育制度上的地位应是一贯的、整个的、正统的。 (2)关于职业

    19、教育的目的,他概括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体现了尊重学生个性,实现“谋生”与“乐业”完美统一的崇高境界。 (3)关于职业教育的方针,他强调职业教育必须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发展,必须与社会沟通,并为社会服务,即社会化;另一方针是科学化。 (4)关于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他提出“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践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的主张,体现了他对职业教育特殊规律的认识。 (5)关于职业道德教育,他提出了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敬业乐群”,认为职业科学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掌握,离不开职业道德教育,否则职业教育便会迷失方向。)解析:四、分析论述题(总题数:4,分数:8.00)27.必答题(分数:2.

    20、00)_解析:28.试述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乡村建设与乡村教育理论。所谓乡村建设,是一种力图在保存既有社会的基础上,通过乡村教育的方法,由乡村建设引发社会工商业发展,实现经济改造和社会改造。 中国问题的症结。梁漱溟认为中国社会自始至终走着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表现为遇事安分、知足、寡欲、摄生,取一种向自身内求“调和持中”的有理智、有意识的态度。中国的问题就是文化的多失调。 如何解决中国的问题:乡村建设。 第一,从社会历史看,中国不存在经济意义上的阶级对立,不会产生阶级对抗。因此社会革命在中国已不可能,唯一可行的道路就是乡村建设。 第二,从社会现状

    21、看,中国社会是乡村社会;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在乡村,中国如要从头建设,必须一点一滴从乡村建设起。 乡村建设与乡村教育。 乡村建设以乡村教育为手段,而乡村教育以乡村建设为目标。一方面,解决中国文化失调的主要手段是教育,另一方面,中国社会的改造其实是个教育的过程。所以乡村建设是纳社会运动于教育之中以教育完成社会改造。 (2)乡村教育的实施。 乡农学校的设立:以教育的力量替代行政的力量。 乡农学校的教育内容:所有教育内容强调服务于乡村建设,密切适合村生产生活的需要。 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和乡村教育思想本质上是一种中国知识分子通过改造中国村来改良中国社会的理想,是在探索拯救中国的第三条道路,但是其否认阶级斗

    22、争,体现了消极的一面,可取之处在于认识到中国问题是农村问题,立足于文化传统来思考中国社会的改造,对农村有一定的贡献。)解析:29.试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所在,它包括了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是一种创造性的,又是不断发展前进的教育理论。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想,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具有教育的作用,生活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教育; 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实际生活是教育的

    23、中心,与教育是同一过程的,教育必须与生活相联系、相一致,通过生活来进行,以满足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 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 “生活即教育”是终身教育,是与人共始终的教育。 (2)“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主张,主要内涵有:学校生活要引入社会生活的因素,使学校生活接近社会生活;要求对社会进行改造,使社会成为一所大学校,使社会具有学校的功能;扩大教育的对象和学习内容,让更多的人享受教育。 (3)“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方法论。它包含有以下要点: 要求“在劳力上劳心”、“手脑双挥”,将传统教育下相互割裂的“劳力”和“劳心”连接起来; “教学做合一”是因为“行

    24、是知之始”,即“做”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创造的基础,身临其境,动手尝试,才有真知,才有创新; “教学做合一”还是对注入式教学法的否定,主张“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教师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引发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从被动受教的地位,转变到自觉主动学习的地位。 “生活即教育”强调的是教育以生活为中心,尽管它在生活与教育的区别和系统知识传授方面有所忽视,但在破除传统教育脱离民众、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即学校”扩大了学校教育的内涵、对象、内容和作用,对传统的学校观、教育观有所改变,而且能使劳苦大众受到起码的教育,贯穿了普及民众教育的苦

    25、心,同样值得肯定。“教学做合一”不仅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而且是对注入式教学法的否定和对传统教学方法的重大改造。 总之,“生活教育”理论体现了陶行知立足中国实际“去谋适合,谋创造”的追求,无论是强调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相结合,还是要求手脑并用、在劳力上劳心,都是对传统教育的批判和超越,显示出强烈的时代气息,至今都富有启示意义。)解析:30.述评陈鹤琴“活教育”思想体系。(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在长期的儿童教育实践中,陈鹤琴吸收了外国的先进教育经验,又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影响下,提出了独具特色的“活教育”理论体系。 (1)“活教育”目的论。有感于民族的生存危

    26、亡和中国传统教育的弊失,陈鹤琴提出“活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三者从抽象到具体,逐一递进。 (2)“活教育”的课程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这是陈鹤琴对“活教育”课程的概括表述,他批评传统教育把书本看作是唯一的教育资料,学校因与自然、社会隔离而成为知识的牢狱”,这样的教育只能培养“书呆子”。因此,陈鹤琴主张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寻找 (3)“活教育”的教学论。陈鹤琴认为“做”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因此“活教育”的教学方法以“做”为出发点和核心,确保了“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基本原则,强调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活动中直接获取经验。 “活教育”思想是一种有吸收、有改造、有创新的教育思想,它吸取了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合理内核,同时也充分考虑到中国的时代背景和国情,对中国现代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的不少观点对当今的教育改革仍不乏启示意义。)解析:


    注意事项

    本文(【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现代教育)-试卷6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brainfellow39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