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21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388676       资源大小:50.50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21及答案解析.doc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 21 及答案解析(总分:5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1,分数:42.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西周还没有出现的教育是( )(分数:2.00)A.女子教育B.家庭教育C.小学教育D.大学教育3.以下哪一项不是古代私学兴起的原因?( )(分数:2.00)A.受教育的对象越来越多B.奴隶制的解体C.学术文化下移D.养士之风盛行4.在教育上主张主动施教、“强说人”的学派是( )(分数:2.00)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5.“自行束惰以上,吾未尝

    2、无诲焉”出自哪位教育家?( )(分数:2.00)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6.以下哪一个不是太学的法定教材?( )(分数:2.00)A.诗B.礼C.乐D.易7.郡国学是什么性质的学校?( )(分数:2.00)A.中央官学B.私学C.地方官学D.官私合办8.唐朝各学校五月份放的长假称为( )(分数:2.00)A.旬假B.田假C.授衣假D.月假9.韩愈的学说代表的是( )阶级的利益。(分数:2.00)A.劳动人民B.农民C.小生产者D.封建地主10.四书的作者是( )(分数:2.00)A.孔子B.颜元C.朱熹D.王守仁11.从“教”“养”“取”“任”四个方面来综合考察人才的系统理论是由谁提出

    3、的?( )(分数:2.00)A.韩愈B.朱熹C.王安石D.王守仁12.以下几组人物中,二者都有提出并实行分斋教学的是( )(分数:2.00)A.王安石、胡瑗B.胡瑗、朱熹C.胡瑗、颜元D.颜元、王安石13.最早明确表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概念的是( )(分数:2.00)A.沈寿康B.王韬C.冯桂芬D.郑观应14.近代中国第一批西学知情者是( )(分数:2.00)A.早期改良派B.洋务派C.教会学校毕业华人学生D.中国第一批留美学生15.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没有涉及的教育领域是( )(分数:2.00)A.职业教育B.师范教育C.女子教育D.幼儿教育16.清末新政时期,派遣留学生主要是去哪个国

    4、家?( )(分数:2.00)A.美国和法国B.英国和法国C.日本和美国D.英国和日本17.率先发表文章提出“收回教育权”口号的是( )(分数:2.00)A.余家菊B.蔡元培C.陈独秀D.李大钊18.1932 年,国民政府教育部以“系统混杂,目标分歧”为由整顿全国中学教育,其主要措施是( )(分数:2.00)A.中学分设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B.高中分设普通科和职业科C.高中分设文科和理科D.中学分设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19.以下有关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分数:2.00)A.其内容可概括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B.它既是文化的方针,也是教育的方针C.所谓“民族的”是指,新

    5、民主主义教育主张中华民族的教育独立,反对外国教育D.所谓“大众的”是指,新民主主义教育是为工农劳苦民众服务的20.陶行知创立“小先生制”的主要目的在于( )(分数:2.00)A.解决普及教育的师资问题B.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C.发挥优秀学生的帮扶作用D.尽早完成儿童的社会化21.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是( )(分数:2.00)A.鼓楼幼稚园B.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C.山海工学团D.育才学校二、简答题(总题数:1,分数:2.00)22.简要介绍学记里的教育思想。(分数:2.00)_三、分析论述题(总题数:4,分数:8.00)23.必答题(分数:2.00)_24.试从科举制度的演变分析科举制

    6、与学校教育的关系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分数:2.00)_25.试以康有为为代表,分析维新派对中国教育改革的贡献。(分数:2.00)_26.试分析蔡元培改革北京大学的指导思想、具体措施,及其对我们的启示。(分数:2.00)_四、名词解释(总题数:1,分数:2.00)27.科举制(分数:2.00)_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 21 答案解析(总分:5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1,分数:42.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西周还没有出现的教育是( )(分数:2.00)A.女

    7、子教育 B.家庭教育C.小学教育D.大学教育解析:3.以下哪一项不是古代私学兴起的原因?( )(分数:2.00)A.受教育的对象越来越多 B.奴隶制的解体C.学术文化下移D.养士之风盛行解析:解析:受教育对象的增加是私学兴起的结果而不是原因。4.在教育上主张主动施教、“强说人”的学派是( )(分数:2.00)A.儒家B.墨家 C.道家D.法家解析:5.“自行束惰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出自哪位教育家?( )(分数:2.00)A.孔子 B.孟子C.荀子D.墨子解析:6.以下哪一个不是太学的法定教材?( )(分数:2.00)A.诗B.礼C.乐 D.易解析:7.郡国学是什么性质的学校?( )(分数:2.

    8、00)A.中央官学B.私学C.地方官学 D.官私合办解析:8.唐朝各学校五月份放的长假称为( )(分数:2.00)A.旬假B.田假 C.授衣假D.月假解析:9.韩愈的学说代表的是( )阶级的利益。(分数:2.00)A.劳动人民B.农民C.小生产者D.封建地主 解析:10.四书的作者是( )(分数:2.00)A.孔子B.颜元C.朱熹 D.王守仁解析:11.从“教”“养”“取”“任”四个方面来综合考察人才的系统理论是由谁提出的?( )(分数:2.00)A.韩愈B.朱熹C.王安石 D.王守仁解析:12.以下几组人物中,二者都有提出并实行分斋教学的是( )(分数:2.00)A.王安石、胡瑗B.胡瑗、朱

    9、熹C.胡瑗、颜元 D.颜元、王安石解析:13.最早明确表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概念的是( )(分数:2.00)A.沈寿康 B.王韬C.冯桂芬D.郑观应解析:解析:最早表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概念的是沈寿康,1896 年 4 月,他主张:“中西学问本自互有得失,为华人计,易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4.近代中国第一批西学知情者是( )(分数:2.00)A.早期改良派B.洋务派C.教会学校毕业华人学生 D.中国第一批留美学生解析:15.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没有涉及的教育领域是( )(分数:2.00)A.职业教育 B.师范教育C.女子教育D.幼儿教育解析:16.清末新政时期,派遣留学生主要

    10、是去哪个国家?( )(分数:2.00)A.美国和法国B.英国和法国C.日本和美国 D.英国和日本解析:17.率先发表文章提出“收回教育权”口号的是( )(分数:2.00)A.余家菊 B.蔡元培C.陈独秀D.李大钊解析:18.1932 年,国民政府教育部以“系统混杂,目标分歧”为由整顿全国中学教育,其主要措施是( )(分数:2.00)A.中学分设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B.高中分设普通科和职业科C.高中分设文科和理科D.中学分设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 解析:解析:1932 年 12 月公布的中学法,进一步明确中学教育的目标为“继续小学之基础训练,以发展青年身心,培养健全国民,并为研究高深学术及从事各种职业

    11、之预备。”19.以下有关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分数:2.00)A.其内容可概括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B.它既是文化的方针,也是教育的方针C.所谓“民族的”是指,新民主主义教育主张中华民族的教育独立,反对外国教育 D.所谓“大众的”是指,新民主主义教育是为工农劳苦民众服务的解析:20.陶行知创立“小先生制”的主要目的在于( )(分数:2.00)A.解决普及教育的师资问题 B.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C.发挥优秀学生的帮扶作用D.尽早完成儿童的社会化解析:解析:陶行知认为,“穷国普及教育最重要的钥匙是小先生”,即“小先生制”是为了解决普及教育中师资稀缺、经费匮乏、谋生与教

    12、育难以兼顾、女子教育困难等矛盾而提出的。21.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是( )(分数:2.00)A.鼓楼幼稚园 B.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C.山海工学团D.育才学校解析:二、简答题(总题数:1,分数:2.00)22.简要介绍学记里的教育思想。(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它是先秦时期儒家教育和教学活动的理论总结,主要论述了教育的具体实施,偏重于说明教学过程的各种关系。其作者一般认为是思孟学派,甚至具体到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其主要内容包括教育作用与目的,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等几大部分。

    13、(1)教育作用与教育目的。 学记把教育的作用和目的概括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兴办学校,推行教育,教化人民群众遵守社会秩序,养成良好风俗)。 学记将教育与政治高度结合起来,使教育成为政治的手段。学记尽管说明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但它认为人的发展问题是服从于政治与社会的发展的。因此,教育只是人与社会、政治之间的中介。 (2)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 学制与学年。 学记把大学教育定为两段、九年。七年为一段,谓之“小成”;九年合格后,谓之“大成”。 视学与考试。 其中,一、三、五、七、九都有考试,分别是,“视离经辨志”“视敬业乐群”“视博习亲师”“视论学取友”“知类通达,强力而不返”

    14、。体现国家对教育的重视。 (3)教育教学的原则。 可归纳为,“预、时、孙、摩”“长善救失”“启发诱导”“藏息相辅”。 “禁于未发之谓豫”预防性原则。 “当其可之谓时”及时施教原则。 “不陵节而施之谓孙”循序渐进原则。 “相观而善之谓摩”学习观摩原则。 “长善救失”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帮助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启发诱导”。“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教师引导学生,但又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督促勉励,又不勉强、压抑学生;打开学生的思路,但又不给学生提供现成的答案。 “藏息相辅”:既有有计划的正课学习,又有课外活动和自习,有张有弛,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劳逸结合。)解析:三、分析论述

    15、题(总题数:4,分数:8.00)23.必答题(分数:2.00)_解析:24.试从科举制度的演变分析科举制与学校教育的关系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科举制度的演变历史。 隋唐初创科举。 宋代科举改革。 a名额扩大; b考试与授官紧密结合; c考试规程一殿试,三年一试; d考场管理严密。 元代:朱熹的四书集注。 明清:应试科举必须入学;八股文。童试,乡试,会试,殿试。 (2)科举制对学校的影响。早期的积极方面:选才、育才结合,促进学校教育发展;统一学校教育内容。晚期的消极方面:社会只重科举,不重教育,使学校教育成为科举制的附庸;科举限制了学校教育内容的多

    16、样化发展;读书做官的教育模式严重腐蚀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3)科举与学校教育的关系。科举制与学校教育之间存在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学校教育的兴衰直接影响科举取士的质量和数量;科举取士的标准和方法指导着学校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解析:25.试以康有为为代表,分析维新派对中国教育改革的贡献。(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甲午战争后,随着近代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早期改良主义思想迅速演变成为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维新派出现了,他们希望在不触动封建统治阶级基础的前提下,进行自上而下的、渐进式的改革,从而改变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及文化教育,以抵抗外国侵略,发展资本主义。 (1)维新派的基本主张和贡

    17、献。 维新派要求打破封建地主阶级的专政,参与政权,实现君主立宪。为此,他们在思想意识上,努力输入西方资产阶级的伦理道德观念,以西方某些民主观点来反对封建专制思想。特别是君权思想。 维新派主张学习西学,包括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他们批评“宋学义理”“汉学考据”和“辞章”之学,认为这些被封建统治者提倡的“中学”无实无用,只能培养俗儒、鄙夫。 维新派认为:欲救中国,必须先开民智;培养人才,就必须废除八股,改变科举制度,建立资本主义的教育体系。维新派按照资本主义教育制度,提出了在中国建立学校体系的主张,对于改革封建官学、私学、书院等也都提出了具体建议。 (2)康有为的教育贡献。 康有为

    18、认为历史是变化发展的,根据他的“张三世”说,认为中国应该由封建主义的君主专制制度向资本主义性质的君主立宪制转化,转化的关键是变法,变法的第一步在于教育。他强调教育在国富民强中的重要作用。在人才培养上,他认为学习可以改变人的善恶,这是继承孑 L 子“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思想。 他主张变革科举,废除八股。他认为当时的科举制度立法过严,束缚了士子的头脑,闭塞了民众的心智。他主张要以中国文学、策论、外国科学代替章法古训,用武备学校培养人才。为打破以科举、八股为中心的旧教育,他还力倡派游学、译西书,学习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 他强调兴办学校,建立资产阶级的教育制度。他认为只有遍设各学,才能才以足用,达到

    19、救国救民的目的。他曾介绍欧、美、日、德兴学的情况,指出具体办法是请皇帝下诏:遍令省、府、县、乡兴学;在北京设立京师大学堂。他还主张立海、陆、医、律、师范各专门学校。 他撰写了大同书,攻击了社会不公平现象,提出去国、去家,实行男女平等的主张。他还在书中论述了他设想的理想学制,并强调这一教育制度是每个社会成员都有权享受的,并且皆为公费。)解析:26.试分析蔡元培改革北京大学的指导思想、具体措施,及其对我们的启示。(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蔡元培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中国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在五四时期,他接手了在当时学风低下、自由散漫的北京大学,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为指导

    20、思想对北京大学进行改革,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使得北京大学的面貌焕然一新。 (1)“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指的是蔡元培在北京大学内,允许各种学派自由发展,采取“学诣”第一的原则,只要这些思想言之有理,尚未达到自然淘汰的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任它们自由发展。其只是为新思想、新文化争取地位。 这一办学理念反映了蔡元培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在当时具有冲破封建专制思想的作用,是积极、进步的。在这个原则下,他对北京大学进行改造。 (2)改革北大的具体措施。 抱定宗旨、改变校风。 这是蔡元培改革北大的第一步。他认为,大学应该成为“研究高尚学问之地”,但是现在

    21、的北京大学,学生对研究学问没有兴趣,读书只为做官,因此,蔡元培改革北大的第一步就是明确大学宗旨,并为师生创造研究高深学问的条件和氛围。 第一,改变学生的观念。蔡元培对学生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抱定宗旨;二是砥砺德行;三是敬爱师长。并将“抱定宗旨”置于首位,要求学生从此以后抱定为求学而来的宗旨,并强调对学生人格的培养。 第二,整顿教师队伍,延聘积学热心的教员。蔡元培在教师聘任上采取“学诣”第一的原则,对于具有真才实学、教学热心、有研究学问兴趣和能力的学者,不论其国籍、资格、年龄、思想倾向如何,都加以聘任。据此,他一方面延请了学有所成、富有声誉的专家学者来北京大学任教,另一方面也辞掉了一些不称职的中

    22、外教师。 第三,发展研究,广积图书,引导师生研究兴趣。蔡元培认为大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机关,而且是要创新知识、推动学术进步的场所。据此,他率先在国内大学中设立了各科研究所,并注意丰富图书馆藏书,为学术研究创造条件。 第四,砥砺德行,培养正当兴趣。在将北大导向注重学术研究的同时,蔡元培还努力在师生中提倡道德修养。要求学生砥砺德行,敬爱师长,并成立了各种学生组织以培养学生兴趣。对于私生活糜烂,甚至于引诱学生与之堕落的教师则予以坚决解聘。 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原则。 大学的宗旨是研究高深学问,但它不是研究某一家某一派的学问,更不是研究被某些人指定的学问,“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他办理北京大学

    23、的基本指导思想。同时这一原则还体现在对教师的聘任上,蔡元培以“学诣为主”,罗致学术人才,使北大教师队伍一时出现流派纷呈的局面。 这一思想体现了蔡元培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在当时具有冲破封建专制思想的作用,是积极进步的。 教授治校,民主管理。 为了贯彻落实“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的原则,蔡元培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成立全校最高立法和权力机构:评议会(全校每 5 名教授中选举评议员 1 人,校长为评议长);第二,成立全校最高行政执行机构:行政会议(下设各种委员会分管各类事务);第三,建立全校教务传导机构:教务会议及教务处(各系主任组成);第四,建立主管全校人事和事务工作的机构:总务处;第五

    24、,成立各学门教务管理机构:教授会。 学科与教学体制改革。 在学科与教学体制改革上,蔡元培采取了以下措施: 扩充文理,改变“轻学而重术”的思想;沟通文理,废科设系;改年级制为选科制(学分制)。 (3)蔡元培改革北大的教育启示。 大学应当以研究学问为第一要义。大学不是灌输知识的场所,教师学生都应当热爱学问,培养自己的学者风范。大学以引领社会、服务社会为职责,应当担当引领社会风气的责任,作为高级知识分子聚集的地方,大学代表一个社会最高层次的群体的精神面貌,也是一个国家精神面貌的标志,应当用强烈的责任心来维持这种好的精神状态。 大学教育的目的是育人而非制器。教育要以养成学生的健全人格为宗旨。教育要帮助

    25、学生发展能力、完善人格、在人类文化上尽一份责任,同时也兼顾学生的技能和道德的教育。 大学的管理者、办学者,应当好好审视大学的意义、角色,做好正确的定位,只有把握好大学应有的特点及应做的事,才能真正把教育办好,把学校办活。)解析:四、名词解释(总题数:1,分数:2.00)27.科举制(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科举制度产生于隋朝,发展于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选士制度。采用考试成绩来选拔人才的科举制是以考试为主,荐举为辅。科举制是隋代的一大创举,经唐、宋、明、清各朝代的发展更加完备,清末 1905 年废除,共存在了 1300 年,对封建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科举制产生前期,刺激了学校教育的发展,为封建国家选拔出有才能的人为官,从而使整个社会形成了热爱学习的风气。但是宋朝以后,各朝各代重视科举而忽视兴学,导致学校成为科举的附庸,科举的弊端显露出来,各种消极作用日趋明显。科举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选士制度,对我国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存在有一定合理性。)解析:


    注意事项

    本文(【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21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rimleave22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