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38 (1)及答案解析(总分:33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5,分数:90.00)1.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声音要求要洪亮,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 ( )(分数:2.00)A.强度律B.差异律C.活动律D.组合律2.汉代著名文献对贤良策的作者是 ( )(分数:2.00)A.王充B.董仲舒C.贾谊D.郑玄3.学生年龄特征包括 ( )(分数:2.00)A.认识和个性特征B.生理和心理特征C.个性和性格特征D.认识和情感特征4.在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称为 ( )(分数:2.
2、00)A.操作的定向B.操作的模仿C.操作的整合D.操作的熟练5.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 ( )(分数:2.00)A.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B.积极性C.适应性和社会性D.内化性和意志性6.下列属于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的四个阶段的是 ( )(分数:2.00)A.明了;联合;系统;方法B.注意;期待;要求;行动C.期待;联合;验证;结论D.问题;假设;验证;结论7.福禄培尔认为,人之初,“尽管犹如一个自然的产物还是无意识的,然而就其本身而言,却必然地、无疑地要求至善的,而且甚至采取完全适合于他的形式来达到至善。”因此,教育遵循 ( )(分数:2.00)A.发
3、展的原则B.顺应自然原则C.统一的原则D.创造的原则8.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学会用绳子打结不属于解决问题,其理由是 ( )(分数:2.00)A.它所要求的心理活动太简单B.它不必克服认知障碍C.它不是在人的头脑内完成的D.它不需要复杂的认知活动9.定时强化由于有一个时间差,强化后随之以较低的反应率,但在时间末了反应率上升,出现一种 ( )(分数:2.00)A.高反应率B.低反应率C.期望效应D.扇贝效应10.下列不属寸:抗战时期延安大学教学方法上的三大特点的是 ( )(分数:2.00)A.“自学为主,教授为辅”B.“在教学上发扬民主精神”C.“学与用的一致”D.“集体研究讨论”11.晏阳初三
4、大教育方式中,学校式教育不包括 ( )(分数:2.00)A.初级平民学校B.高级平民学校C.中级平民学校D.生计巡回学校12.教育的特质是 ( )(分数:2.00)A.认识活动B.生存活动C.传递活动D.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13.在学习分数后学习百分数,这种学习最宜用 _ 模式进行教学。 ( )(分数:2.00)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学习D.发现学习14.乌申斯基是 _ 国教育学体系的奠基人之一。 ( )(分数:2.00)A.英B.法C.俄D.苏联15.下列关于“苏湖教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分数:2.00)A.苏湖教法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创立的分科教学和学科的必修、选修制度,在
5、北宋崇宁兴学中得到推广,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B.苏湖教法是北宋著名教育家胡瑗在苏州、湖州两地讲学时采用的教学管理制度C.经义斋学习六经经义,以培养高级统治人才;治事斋学习一些应用学科,属“达用”之学,培养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D.学生可主治一科,兼治他科16.幼儿园小朋友不爱吃肥肉,把偷偷吐在地上的肥肉踢到旁边小朋友桌下,以防老师发现。根据态度和品德的定义这种行为反映的是儿童的 ( )(分数:2.00)A.品德B.不良品德C.不能确定D.嫁祸于人17.清代的国子监生实行 ( )(分数:2.00)A.积分法B.五等黜法C.历事制度D.二等黜法18.下列不属于黄炎培所提出的职业教育的三
6、大“要旨”的是 ( )(分数:2.00)A.“为个人谋生之准备”B.“为世界、国家增进生产力之准备”C.“为人类谋发展之准备”D.“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19.美国教育史上著名的莫里尔法旨在资助各州大办 ( )(分数:2.00)A.民族学院B.农工学院C.商贸学院D.社区学院20.教师在给小学六年级学生教授圆柱和圆锥的计算方法时,所设计的例题的计算只要求精确到“?”为止。从知识分类学习论来看,教师的教学行为的最适当解释是 ( )(分数:2.00)A.防止学生产生厌倦情绪B.可以突出认知策略教学C.防止学生课业负担过重D.突出数学概念与规则的学习21.在智力技能形成的过程中,依据智力活动的实践模
7、式,以展开的、外显的方式付诸实施的阶段是 ( )(分数:2.00)A.原型定向B.操作定向C.原型操作D.原型内化22.我国古代学校的萌芽是 ( )(分数:2.00)A.庠序之学B.国学C.乡学D.“大学”23.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年代是 ( )(分数:2.00)A.1890 年B.1990 年C.1900 年D.1862 年24.不属于我国普通学校教育教学任务的是 ( )(分数:2.00)A.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B.学生在课外独立自主进行学习能力的提高C.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D.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25.西塞罗认为,要成为
8、一名成功的演说家,应该具有一系列素质,这些素质并不包括 ( )(分数:2.00)A.必须具有良好的自然天赋B.必须具备良好的哲学素质以及雄厚的知识基础C.必须具备高尚的品德D.必须有良好的语言修养26.日本从 _ 世纪初开始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 )(分数:2.00)A.20B.19C.18D.1727.关于陈述性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分数:2.00)A.发出行为指令B.通过观察行为测量C.激活速度较快D.提取需有意识搜寻28.下列不属于布鲁纳提出的教学原则的是 ( )(分数:2.00)A.结构原则B.序列原则C.强化原则D.学习原则29.以下不是资源管理策略的是 ( )(分数:2.
9、00)A.习惯在固定的一个地方上自习B.相信自己努力就可以学好C.碰到不懂的问题向老师请教D.常常思考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正确30.英国近代第一个关于初等教育的法案是 ( )(分数:2.00)A.福斯特法案B.工厂法C.巴尔福教育法D.费舍教育法31.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中应有 ( )(分数:2.00)A.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B.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C.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D.精深的专业知识32.建国以来我国教育目的的多次变化,说明教育目的受 ( )(分数:2.00)A.文化传统的制约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制约C.社会生产方式的制约D.外国教育目的的影
10、响33.夸美纽斯关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教育理念被称为 ( )(分数:2.00)A.“泛智”思想B.和谐发展思想C.全面发展思想D.全民教育思想34.特朗普制的教学组织形式属于 ( )(分数:2.00)A.个别化教学B.集体化教学C.综合化教学D.课堂教学35.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 ( )(分数:2.00)A.依从B.接受C.认同D.内化36.设立什么样的学校,开设什么样的专业,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比例如何,各种专业之间的比例如何,都受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产业结构所制约。这说明了 ( )(分数:2.00)A.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教育结构的变化B.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
11、质C.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D.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方法发展与改革三种教学计划。37.“在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受教育者的品德发展”。这句话反映了德育过程的特征是 ( )(分数:2.00)A.主体性B.实践性C.渗透性D.统一性38.“立五经博士”是哪一位统治者的决策? ( )(分数:2.00)A.汉武帝B.秦始皇C.周文王D.唐太宗39.古代希腊体育的五个竞技项目是赛跑、跳跃、掷铁饼、角力和 ( )(分数:2.00)A.游泳B.射箭C.投标枪D.击剑40.现代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产生直接为教育服务的分支学科是
12、 ( )(分数:2.00)A.学习心理学、学校心理学、教育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B.学习心理学、学校心理学、教育社会心理学、教学心理学C.认知心理学、学校心理学、教育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D.学习心理学、学校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41.根据布卢姆的分类,下面属于“普遍原理知识”的是 ( )(分数:2.00)A.日期B.中学生守则C.牛顿第一定律D.家庭地址42.泰勒认为,课程评价是为了找出结果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并利用这种反馈信息作为修订课程计划的依据。据此提出的课程评价模式是 ( )(分数:2.00)A.目标游离评价模式B.目标评价模式C.背景、输入、过程、结果评价模式D.差距评价模式
13、。43.下列关于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 ( )(分数:2.00)A.侧重于间接经验的获取与侧重于直接经验的获取的关系B.侧重于书本公共知识的学习与侧重于个人实践知识的学习的关系C.关注经验的逻辑方面与关注经验的心理方面的关系D.注重思维与注重行动的关系44.癸卯学制是以 _ 学制为蓝本制定的。 ( )(分数:2.00)A.日本B.美国C.德国D.英国45.斯宾塞是英国著名的 _ 哲学家和科学教育的倡导者。 ( )(分数:2.00)A.唯物主义B.唯心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二、辨析题(总题数:3,分数:30.00)46.教育目的就是培养目标。(分数:10.00)_4
14、7.德育过程也就是品德形成的过程。(分数:10.00)_48.定势对问题解决只有消极的作用。(分数:10.00)_三、简答题(总题数:6,分数:90.00)49.简述“要素主义”教育思想。(分数:15.00)_50.请说出:(1)两本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方面的论著;(2)独立形态的教育学产生后的五本有影响的教育专著。(分数:15.00)_51.简要评述清朝文教政策的内容及其具体表现。(分数:15.00)_52.简述“结构主义教育”流派的教育主张。(分数:15.00)_53.简述教育实验的基本类型。(分数:15.00)_54.问卷调查是一种重要的调查方法。请简要说明问卷调查的特点及其结构设计。(分数
15、:15.00)_四、分析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120.00)55.试述互连网对当代教育、教学的影响。(分数:30.00)_56.试评学记对教育理论的贡献及其历史地位。(分数:30.00)_本题为必选题,请在、两道试题中选取一道作答。(分数:60.00)(1).四年级某班的班主任李老师主张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不大管理学生的日常行为,希望留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可是多数任课教师向李老师反映,该班课堂纪律较差,不但课堂教学计划难以完成,而且有很多学生不完成课外作业。李老师虚心接受大家的意见,在管理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全面控制。比如制定详细的行为条例,安排值日生据此对学生的
16、日常行为包括课堂、课间及放学后的行为进行严格监督、记录,如果哪个学生有违反条例的行为,就给予严厉批评,并通知家长争取配合。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班里的纪律有了明显好转,课堂上再也没有捣乱的学生了,学生的作业也普遍能按时完成。但是又出现了一些新问题,那就是课堂上无论老师怎么启发,学生总是保持沉默,不回答问题,而且作业抄袭现象严重。试对李老师的领导方式加以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设计一个方案帮助他改进领导行为。(分数:30.00)_(2).设想一个或两个自变量,结合你所了解的教学实际,设计一个教育实验并对其效度、信度进行简单分析。(分数:30.00)_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38 (1)答案
17、解析(总分:33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5,分数:90.00)1.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声音要求要洪亮,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 ( )(分数:2.00)A.强度律 B.差异律C.活动律D.组合律解析:2.汉代著名文献对贤良策的作者是 ( )(分数:2.00)A.王充B.董仲舒 C.贾谊D.郑玄解析:3.学生年龄特征包括 ( )(分数:2.00)A.认识和个性特征B.生理和心理特征 C.个性和性格特征D.认识和情感特征解析:4.在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称为 ( )(分数:2.00)A.操作的定向B
18、.操作的模仿C.操作的整合 D.操作的熟练解析:5.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 ( )(分数:2.00)A.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 B.积极性C.适应性和社会性D.内化性和意志性解析:6.下列属于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的四个阶段的是 ( )(分数:2.00)A.明了;联合;系统;方法 B.注意;期待;要求;行动C.期待;联合;验证;结论D.问题;假设;验证;结论解析:7.福禄培尔认为,人之初,“尽管犹如一个自然的产物还是无意识的,然而就其本身而言,却必然地、无疑地要求至善的,而且甚至采取完全适合于他的形式来达到至善。”因此,教育遵循 ( )(分数:2.00)A.
19、发展的原则B.顺应自然原则 C.统一的原则D.创造的原则解析:8.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学会用绳子打结不属于解决问题,其理由是 ( )(分数:2.00)A.它所要求的心理活动太简单B.它不必克服认知障碍C.它不是在人的头脑内完成的 D.它不需要复杂的认知活动解析:9.定时强化由于有一个时间差,强化后随之以较低的反应率,但在时间末了反应率上升,出现一种 ( )(分数:2.00)A.高反应率B.低反应率C.期望效应D.扇贝效应 解析:10.下列不属寸:抗战时期延安大学教学方法上的三大特点的是 ( )(分数:2.00)A.“自学为主,教授为辅”B.“在教学上发扬民主精神”C.“学与用的一致”D.“集
20、体研究讨论” 解析:11.晏阳初三大教育方式中,学校式教育不包括 ( )(分数:2.00)A.初级平民学校B.高级平民学校C.中级平民学校 D.生计巡回学校解析:12.教育的特质是 ( )(分数:2.00)A.认识活动B.生存活动C.传递活动D.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解析:13.在学习分数后学习百分数,这种学习最宜用 _ 模式进行教学。 ( )(分数:2.00)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 C.并列学习D.发现学习解析:14.乌申斯基是 _ 国教育学体系的奠基人之一。 ( )(分数:2.00)A.英B.法C.俄 D.苏联解析:15.下列关于“苏湖教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分数:2.00)A.
21、苏湖教法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创立的分科教学和学科的必修、选修制度,在北宋崇宁兴学中得到推广,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苏湖教法是北宋著名教育家胡瑗在苏州、湖州两地讲学时采用的教学管理制度C.经义斋学习六经经义,以培养高级统治人才;治事斋学习一些应用学科,属“达用”之学,培养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D.学生可主治一科,兼治他科解析:16.幼儿园小朋友不爱吃肥肉,把偷偷吐在地上的肥肉踢到旁边小朋友桌下,以防老师发现。根据态度和品德的定义这种行为反映的是儿童的 ( )(分数:2.00)A.品德B.不良品德C.不能确定 D.嫁祸于人解析:17.清代的国子监生实行 ( )(分数:2.00)A.积
22、分法B.五等黜法C.历事制度 D.二等黜法解析:18.下列不属于黄炎培所提出的职业教育的三大“要旨”的是 ( )(分数:2.00)A.“为个人谋生之准备”B.“为世界、国家增进生产力之准备”C.“为人类谋发展之准备” D.“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解析:19.美国教育史上著名的莫里尔法旨在资助各州大办 ( )(分数:2.00)A.民族学院B.农工学院 C.商贸学院D.社区学院解析:20.教师在给小学六年级学生教授圆柱和圆锥的计算方法时,所设计的例题的计算只要求精确到“?”为止。从知识分类学习论来看,教师的教学行为的最适当解释是 ( )(分数:2.00)A.防止学生产生厌倦情绪B.可以突出认知策略
23、教学C.防止学生课业负担过重D.突出数学概念与规则的学习 解析:21.在智力技能形成的过程中,依据智力活动的实践模式,以展开的、外显的方式付诸实施的阶段是 ( )(分数:2.00)A.原型定向B.操作定向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解析:22.我国古代学校的萌芽是 ( )(分数:2.00)A.庠序之学 B.国学C.乡学D.“大学”解析:23.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年代是 ( )(分数:2.00)A.1890 年B.1990 年C.1900 年D.1862 年 解析:24.不属于我国普通学校教育教学任务的是 ( )(分数:2.00)A.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B.学生在课外独立自主
24、进行学习能力的提高 C.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D.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解析:25.西塞罗认为,要成为一名成功的演说家,应该具有一系列素质,这些素质并不包括 ( )(分数:2.00)A.必须具有良好的自然天赋B.必须具备良好的哲学素质以及雄厚的知识基础C.必须具备高尚的品德 D.必须有良好的语言修养解析:26.日本从 _ 世纪初开始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 )(分数:2.00)A.20 B.19C.18D.17解析:27.关于陈述性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分数:2.00)A.发出行为指令B.通过观察行为测量C.激活速度较快D.提取需有意识搜寻
25、解析:28.下列不属于布鲁纳提出的教学原则的是 ( )(分数:2.00)A.结构原则B.序列原则C.强化原则D.学习原则 解析:29.以下不是资源管理策略的是 ( )(分数:2.00)A.习惯在固定的一个地方上自习B.相信自己努力就可以学好C.碰到不懂的问题向老师请教D.常常思考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正确 解析:30.英国近代第一个关于初等教育的法案是 ( )(分数:2.00)A.福斯特法案 B.工厂法C.巴尔福教育法D.费舍教育法解析:31.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中应有 ( )(分数:2.00)A.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B.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C.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26、D.精深的专业知识解析:32.建国以来我国教育目的的多次变化,说明教育目的受 ( )(分数:2.00)A.文化传统的制约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制约C.社会生产方式的制约 D.外国教育目的的影响解析:33.夸美纽斯关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教育理念被称为 ( )(分数:2.00)A.“泛智”思想 B.和谐发展思想C.全面发展思想D.全民教育思想解析:34.特朗普制的教学组织形式属于 ( )(分数:2.00)A.个别化教学B.集体化教学C.综合化教学 D.课堂教学解析:35.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 ( )(分数:2.00)A.依从B.接受C.认同 D.内化解析:36
27、.设立什么样的学校,开设什么样的专业,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比例如何,各种专业之间的比例如何,都受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产业结构所制约。这说明了 ( )(分数:2.00)A.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教育结构的变化 B.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C.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D.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方法发展与改革三种教学计划。解析:37.“在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受教育者的品德发展”。这句话反映了德育过程的特征是 ( )(分数:2.00)A.主体性B.实践性C.渗透性D.统一性 解析:38.“立五经博士”是哪一位统治者的
28、决策? ( )(分数:2.00)A.汉武帝 B.秦始皇C.周文王D.唐太宗解析:39.古代希腊体育的五个竞技项目是赛跑、跳跃、掷铁饼、角力和 ( )(分数:2.00)A.游泳B.射箭C.投标枪 D.击剑解析:40.现代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产生直接为教育服务的分支学科是 ( )(分数:2.00)A.学习心理学、学校心理学、教育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B.学习心理学、学校心理学、教育社会心理学、教学心理学 C.认知心理学、学校心理学、教育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D.学习心理学、学校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解析:41.根据布卢姆的分类,下面属于“普遍原理知识”的是 ( )(分数:2.00)A.日期B
29、.中学生守则C.牛顿第一定律 D.家庭地址解析:42.泰勒认为,课程评价是为了找出结果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并利用这种反馈信息作为修订课程计划的依据。据此提出的课程评价模式是 ( )(分数:2.00)A.目标游离评价模式B.目标评价模式 C.背景、输入、过程、结果评价模式D.差距评价模式。解析:43.下列关于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 ( )(分数:2.00)A.侧重于间接经验的获取与侧重于直接经验的获取的关系 B.侧重于书本公共知识的学习与侧重于个人实践知识的学习的关系C.关注经验的逻辑方面与关注经验的心理方面的关系D.注重思维与注重行动的关系解析:44.癸卯学制是以 _ 学制为蓝本
30、制定的。 ( )(分数:2.00)A.日本 B.美国C.德国D.英国解析:45.斯宾塞是英国著名的 _ 哲学家和科学教育的倡导者。 ( )(分数:2.00)A.唯物主义B.唯心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解析:二、辨析题(总题数:3,分数:30.00)46.教育目的就是培养目标。(分数:10.00)_正确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理由如下:(1)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在头脑中预先观念地存在着的教育活动过程结束时所要取得的结果。它指明教育要达到的标准或要求,说明办教育为的是什么,培养人要达到什么样的规格。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对教育任务的确定、教育制度的建立
31、、教育内容的选择以及全部教育活动过程的组织都起着指导作用。教育目的确定以后,教育事业才能有组织、有计划地朝预定的方向发展。教育不可能没有目的,无目的的教育是不存在的。(2)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对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所提出的具体标准和要求。它由特定社会领域和特定社会层次的需要决定,也因受教育者所处的学校类型的差异而相异。(3)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既有一致性,又有区别性。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标准和总的规格要求,而培养目标则是不同级别、不同类别、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学校教育的具体目标,也称分目标。两者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教育目的集中反映了社会和时代对培养人的共同要求,它是各级各类学校
32、教育都必须遵循的总目的。而培养目标则是依据教育总目的,从各级各类学校或各种专业实际培养任务出发,针对培养对象身心发展特点制定的。因此,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在制定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目标时,必须以总的教育目标为指导,离开了总的教育目标,就要偏离方向。但在制定具体的培养目标时,又必须考虑到各级各类学校的不同任务,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等。因此,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将教育目的仅仅理解为培养目标是缩小了教育目的的范围。)解析:47.德育过程也就是品德形成的过程。(分数:10.00)_正确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其理由如下:(1)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
33、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导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2)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的过程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不能将二者等同从联系上来说,德育只有遵循人的形成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地促使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而人的品德形成发展也离不开德育因素的影响。从受教育者角度看,德育过程是受教育者个体品德形成发展过程,只不过是在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影响下,受教育者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德的过程。从区别来看,德育过程是一种教育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统一活动的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品德的过程。教
34、育者根据社会发展提出的要求,依据学生特点,以适应的方式调动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将相应的社会规范转化为学生的品德,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而品德形成的过程是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品德形成过程属于人的发展过程,影响这一过程实现的因素包括生理的、社会的、主观的和时间的等。因此,认为德育过程也就是品德形成的过程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解析:48.定势对问题解决只有消极的作用。(分数:10.00)_正确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理由如下:(1)定势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是由先前学习引起的对以后的学习活动能产生影响的心理准备状态,对学习具有定向作用。定势既可以成为消极迁移的心理背
35、景,又可以成为积极迁移的心理背景。如果是在条件变化的情况下,定势可能是一种束缚,使得思维受到旧框架的限制而缺乏变通性和灵活性,但是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解决类似问题,定势具有积极作用,可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哈罗在实验中发现,当以由易到难的次序安排学习任务时,被试能较容易解决这些问题,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境中学习者学会了如何学习,形成了学习定势。他们认为,学生在这种训练中形成了学习定势。而且,这种定势能迁移到其他情境中去。有人在实验中发现,学习定势对学习慢的学生比对学习快(或学习较优秀)的学生更有促进作用。马尔兹曼的实验则表明,学习定势不光适用于常规学习,而且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创造性。加涅也强调学习定势
36、的迁移对一般情境下尤其是程序教学中学习的重要性。(2)定势对解决问题起到积极作用还是消极作用,关键在于学习者能否具体地分析当前的学习情境,从中找哪些是可以利用已有知识和策略来学习和解决的,哪些需要打破已经形成的反应定势灵活处理创造性地进行解决。因此,定势对问题解决并非只有消极的作用,如果学习者能够根据当前学习情境,恰当地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策略来解决问题,定势能发挥积极的作用,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解析:三、简答题(总题数:6,分数:90.00)49.简述“要素主义”教育思想。(分数:15.00)_正确答案:(“要素主义”教育是 20 世纪 30 年代末作为实用主义教育和进步教育的对立面出现的一种
37、教育思潮。1938 年在美国成立的“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育委员会”是要素主义教育形成的标志,巴格莱被视为要素主义教育的主要代表人物。“要素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与美国进步教育思想尖锐对立要素主义教育家激烈批判美国的进步主义教育,认为进步主义教育导致了美国教育质量的下降。早在 20世纪 30 年代末,巴格莱就严厉批评了进步教育理论的缺陷。巴格莱认为,进步教育的严重弊病已造成美国教育软弱无能,并从根本上削弱了美国的统治秩序。到 20 世纪 50 年代,科南特等人进一步尖锐批评进步教育给美国教育带来的危害。贝斯特认为,进步教育不但使中小学教育质量下降,更为严重的是使美国学校
38、教育没有明确的方向,缺乏正当的目标,甚至走向荒废的边缘。(2)把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要素主义教育家认为,在人类的文化遗产中,存在着永恒不变的、共同的、超时间和空间的要素,它们是种族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基础。在“民主”社会中,应该通过学校教育“使每一代人拥有足以代表人类遗产最宝贵的要素的各种观念、意义、谅解和理想的共同核心”。要素主义教育家要求美国普通中小学重新审查它们的课程计划,以保证学生学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 20 世纪 60 年美国教育改革中,要素主义教育家特别强调“新三艺”(即数学、自然科学和外语)。他们还强调必须按逻辑系统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认为实用主义教育所谓的“
39、做中学”是没有普遍意义的。(3)教学过程必须是一个训练智慧的过程要素主义教育家认为,蕴藏在儿童身上的智力和道德力量的资源不应该被浪费,这是学校教育的真正的根本利益之所在。学校要提高“智力标准”,注重思维力的严格训练。一切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发展人的智慧力量。一些要求严格和对学生心智训练具有特殊价值的科目,应该在学校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要素主义教育家还认为,要特别注重“天才”的发掘和培养,学校的社会责任是发现最有能力的学生,激发他们最大的潜力。因此,在教学上,他们强调坚持传统的心智训练,传授整个人生的知识。(4)强调学生在学习上必须努力和专心要素主义教育家强调指出,学习不能像实用主义教育和进步教育那
40、样只强调儿童个人的兴趣和自由,只有强调“努力”,才能实现最有价值的学习。因此,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不能把学生的自由当作手段,而应该看作过程的目的与结果。(5)强调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的核心地位从强调系统的学习和智慧的训练出发,要素主义教育家反对“儿童中心主义”认为应该“把教师放在整个教育体系的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核心地位的作用,树立教师的权威。为了使教师成为整个教育过程中的权威人物,要素主义教育家还认为,教师必须具有第一流的头脑和渊博的知识,精通所教科目的逻辑体系,深入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具有把知识、事实、理论传授给学生的能力,懂得教育的历史和哲学的基础,并能全心全意地献身于自己的工作
41、。要素主义教育对美国的学校教育产生过很大的影响,要素主义教育家提出的教育理论和策略曾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其中一些被采纳为国家的教育政策。从某种意义上讲,要素主义教育不失时机地提醒人们认识到学校应该关注的目标是高深的教育和严格的学业标准,而不是教育方法上的花样翻新。因此,要素主义教育在西欧和苏联也有一定影响。但是,由于忽视学生自己的兴趣和身心特点以及能力水平,片面强调系统的、学术的基本知识的学习,加上所编教材脱离学校教育实际,因而受到一些社会和教育界人士的抨击。从 20 世纪 70 年代起,要素主义教青逐渐失去其优势地位,但仍有一定的影响。)解析:50.请说出:(1)两本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方面的论
42、著;(2)独立形态的教育学产生后的五本有影响的教育专著。(分数:15.00)_正确答案:(1)两本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方面的论著两本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方面的论著为:中国古代战国末期儒家思孟学派撰写的学记和西方古罗马时期教育家昆体良所著的论演说家的培养。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和世界教育史上最早、最完整的教育学专著。它对先秦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作了相当全面的总结和概括,论述了教育的作用、目的和任务,以及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原则和方法,还涉及到了教师与师生关系。它的内容十分丰富,论述十分深刻,充满着辩证法因素,至今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论演说家的培养是一本修辞学教程,也是一部教育著作。其论述范围包
43、括高、中、初等教育,甚至幼儿教育,但并未触及一些教育上的根本性问题。它是古代西方第一部专以教育为题材的系统著作,也是古代第一部系统的教学法论著。昆体良总结了自己长期教学的成功经验,同时也对古代西方世界的教育实践作了总结,该书在教育史上有重要地位。(2)独立形态的教育学产生后的五本有影响的教育专著从欧洲文艺复兴开始,教育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它从哲学中分化出来,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从此以后,出现了许多有影响的教育论著,主要包括: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漫话、法国教育家卢梭的爱弥儿、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和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大教学论是西方第
44、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它把反映教育这一复杂社会现象的某些属性和关系的概念和范畴组织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从而使以往对教育现象的描述进一步转向理论的论证,使教育学的理论化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教育漫话系统阐述了培养未来绅士的绅士教育理论,包括培养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等。摒弃传统教会的原罪论,深信教育和理性的力量。批评经院主义教育脱离实际,单纯古典主义教育陈旧迂腐,提出一套世俗、实用、直接为现实生活服务的新教育理论。爱弥儿通过论述主人公爱弥儿及其未婚妻苏菲的教育过程,强烈批判封建专制下的经院主义教育,宣扬追求个性解放的自然教育思想。他认为人性本善,顺乎天性发展就可成为善良的人,实现善良的社会。强调教育要受天性指引,以培养自然人为目的。普通教育学分别就儿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