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历史学基础-31 及答案解析(总分:36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提出一系列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方案主张的是( )。A冯云山 B洪仁玕 C杨秀清 D石达开(分数:2.00)A.B.C.D.2.美国工业革命的有利条件包括( )。美国自然资源丰富 独立战争后,美国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度 地理位置优越,远离动乱的欧洲 拥有潜在的广阔的国内市场A B C D(分数:2.00)A.B.C.D.3.日本的“兰学”主要是通过( )传入的。A葡萄牙 B西班牙 C荷兰 D中国(分数:2.00)A.B.C.D.4.汉武帝时期设立的司隶校
2、尉所掌纠的范围不包括( )。A三公 B三河 C三辅 D弘农七郡(分数:2.00)A.B.C.D.5.唐代府兵的基本单位是( )。A左右武卫 B左右卫 C鹰扬府 D折冲府(分数:2.00)A.B.C.D.6.操纵巴黎和会的“三巨头”中,不包括( )。A克里孟梭 B威尔逊 C劳合乔治。 D奥兰多(分数:2.00)A.B.C.D.7.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变化迅速,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 )。国际金融体系和贸易体系的形成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空前发展 形成以美苏冷战为特征的两极格局 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更为迅速A B C D(分数:2.00)A.B.C.D.8.关于罗马万民法,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际
3、上是罗马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B内容主要是调整财产关系,特别是有关所有权和契约关系的规范C它不包含任何罗马法原有的规范D是以自然理性为依据的,没有公民法那样狭隘的民族性和形式主义的缺点(分数:2.00)A.B.C.D.9.下列不是美国独立战争与美国内战的相同点的是( )。A引起战争的绎济原因与英国有关 B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C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 D改变了美国的社会性质(分数:2.00)A.B.C.D.10.在甲骨文的研究领域,对甲骨文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被后人称为“甲骨四堂,的四位学者是( )。A王懿荣、刘鹗、董作宾、郭沫若 B罗振玉、王国维、董作宾、郭沫若C罗振玉、王国维、董作宾、王懿荣 D
4、刘鹗、罗振玉、郭沫若、王国维(分数:2.00)A.B.C.D.11.我国古代文献中记载了许多有关部落和部落联盟之间发生大规模战争的传说,如炎帝和黄帝两个部落曾战于( ),结果黄帝取得了胜利。A鸣条 B阪泉之野 C涿鹿之野 D牧野(分数:2.00)A.B.C.D.12.下列属于古希腊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作品的是( )。A俄狄浦斯王 B波斯人 C美狄亚 D和平(分数:2.00)A.B.C.D.13.“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这是民族英雄( )的豪言壮语。A俞大猷 B郑和 C戚继光 D郑成功(分数:2.00)A.B.C.D.14.1938年,英、法、德、意在德国召开会议讨论对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
5、的问题,这次会议被称为( ),它把英法的绥靖政策推到了顶峰,加速了二战的爆发。A四国同盟会议 B干涉捷克会议 C苏台德会议 D慕尼黑会议(分数:2.00)A.B.C.D.15.二战后,民族民主运动首先在( )出现高潮,接着转向非洲和( )。A中国;拉丁美洲 B中国;东欧 C亚洲;拉丁美洲 D亚洲;东欧(分数:2.00)A.B.C.D.16.最早提出建立普遍性国际联盟的是( )。A劳合乔治 B克里孟梭 C奥兰多 D威尔逊(分数:2.00)A.B.C.D.17.万历年间,朝廷内外,派系林立,纷争不已。其中有( )浙党 齐党 楚党 粤党 宣党 昆党A B C D(分数:2.00)A.B.C.D.18
6、.良渚文化主要分布于( )。A长江下游的浙江省东部和江苏省南部B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陕西、河南、山西、山东等C山东省和江苏省北部部分地区D黄河上游的甘、青地区(分数:2.00)A.B.C.D.19.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颁布于( )。A1949 年 B1950 年 C1952 年 D1954 年(分数:2.00)A.B.C.D.20.下列王朝中被称为拜占庭的“黄金时代”的是( )。A希拉克略王朝 B伊苏里亚王朝C马其顿王朝 D科穆宁王朝(分数:2.00)A.B.C.D.二、名词解释(总题数:8,分数:80.00)21.杨格计划(分数:10.00)_22.七星期战争(分数:10.00)_23.草市
7、、集、墟(分数:10.00)_24.匠班银(分数:10.00)_25.“八一宣言”(分数:10.00)_26.中俄瑷珲条约(分数:10.00)_27.常平法(分数:10.00)_28.神圣同盟(分数:10.00)_三、史料分析题(总题数:1,分数:120.00)阅读材料:于此思穷变通久之道不必求之天降地出惟一破目前之成例曰开海禁而已矣盖矿砾之开事繁而难成工费不可必所取有限所伤必多其事未可骤论也惟番舶之往来以吾岁出之货而易其岁入之才岁有所出则于我毫无所损而殖产贸易愈足以鼓艺业之勤岁有所入则在我目见其赢而货贿会通立可以祛贫寡之患银两既以充溢课饷赖为转输数年之间富强可以坐致较之株守故局议节议捐其得失
8、轻重有不啻径庭者矣。慕天颜:清开海禁疏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分数:120.00)(1).请为上段材料加句读。(分数:30.00)_(2).试概述慕天颜奏疏的内容和该奏疏提出的背景。(分数:30.00)_(3).概述清朝的海外政策。(分数:30.00)_(4).分析清朝海外政策的原因。(分数:30.00)_四、问答题(总题数:4,分数:120.00)29.比较日本明治维新与俄国 1861年改革的异同。(分数:30.00)_30.评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分数:30.00)_31.述评新文化运动。(分数:30.00)_32.简述维也纳体系的形成。(分数:30.00)_考研
9、历史学基础-31 答案解析(总分:36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提出一系列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方案主张的是( )。A冯云山 B洪仁玕 C杨秀清 D石达开(分数:2.00)A.B. C.D.解析:2.美国工业革命的有利条件包括( )。美国自然资源丰富 独立战争后,美国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度 地理位置优越,远离动乱的欧洲 拥有潜在的广阔的国内市场A B C D(分数:2.00)A. B.C.D.解析:3.日本的“兰学”主要是通过( )传入的。A葡萄牙 B西班牙 C荷兰 D中国(分数:2.00)A.B.C. D.解析:4.汉武
10、帝时期设立的司隶校尉所掌纠的范围不包括( )。A三公 B三河 C三辅 D弘农七郡(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司隶校尉于汉武帝征和四年设立,置于京师所在地,他掌管纠除三公之外的百官,包括京兆、冯翊、扶风在内的三辅,包括河东、河内、河南在内的三河,还有弘农七郡。“无所不纠,唯不察三公”。5.唐代府兵的基本单位是( )。A左右武卫 B左右卫 C鹰扬府 D折冲府(分数:2.00)A.B.C.D. 解析:6.操纵巴黎和会的“三巨头”中,不包括( )。A克里孟梭 B威尔逊 C劳合乔治。 D奥兰多(分数:2.00)A.B.C.D. 解析:7.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变化迅速,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
11、( )。国际金融体系和贸易体系的形成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空前发展 形成以美苏冷战为特征的两极格局 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更为迅速A B C D(分数:2.00)A. B.C.D.解析:8.关于罗马万民法,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际上是罗马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B内容主要是调整财产关系,特别是有关所有权和契约关系的规范C它不包含任何罗马法原有的规范D是以自然理性为依据的,没有公民法那样狭隘的民族性和形式主义的缺点(分数:2.00)A.B.C. D.解析:9.下列不是美国独立战争与美国内战的相同点的是( )。A引起战争的绎济原因与英国有关 B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C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 D改变了美国
12、的社会性质(分数:2.00)A.B.C.D. 解析:10.在甲骨文的研究领域,对甲骨文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被后人称为“甲骨四堂,的四位学者是( )。A王懿荣、刘鹗、董作宾、郭沫若 B罗振玉、王国维、董作宾、郭沫若C罗振玉、王国维、董作宾、王懿荣 D刘鹗、罗振玉、郭沫若、王国维(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甲骨四堂”是指对甲骨学作出重大贡献的四位中国学者,因为他们的名号中都包含了“堂”字。他们是: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晚号观堂;董作宾,字彦堂;郭沫若,号鼎堂。11.我国古代文献中记载了许多有关部落和部落联盟之间发生大规模战争的传说,如炎帝和黄帝两个部落曾战于( ),结果黄帝
13、取得了胜利。A鸣条 B阪泉之野 C涿鹿之野 D牧野(分数:2.00)A.B. C.D.解析:12.下列属于古希腊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作品的是( )。A俄狄浦斯王 B波斯人 C美狄亚 D和平(分数:2.00)A.B. C.D.解析:13.“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这是民族英雄( )的豪言壮语。A俞大猷 B郑和 C戚继光 D郑成功(分数:2.00)A.B.C. D.解析:14.1938年,英、法、德、意在德国召开会议讨论对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的问题,这次会议被称为( ),它把英法的绥靖政策推到了顶峰,加速了二战的爆发。A四国同盟会议 B干涉捷克会议 C苏台德会议 D慕尼黑会议(分数:2.00)
14、A.B.C.D. 解析:15.二战后,民族民主运动首先在( )出现高潮,接着转向非洲和( )。A中国;拉丁美洲 B中国;东欧 C亚洲;拉丁美洲 D亚洲;东欧(分数:2.00)A.B.C. D.解析:16.最早提出建立普遍性国际联盟的是( )。A劳合乔治 B克里孟梭 C奥兰多 D威尔逊(分数:2.00)A.B.C.D. 解析:17.万历年间,朝廷内外,派系林立,纷争不已。其中有( )浙党 齐党 楚党 粤党 宣党 昆党A B C D(分数:2.00)A.B.C. D.解析:18.良渚文化主要分布于( )。A长江下游的浙江省东部和江苏省南部B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陕西、河南、山西、山东等C山东省和江苏省北
15、部部分地区D黄河上游的甘、青地区(分数:2.00)A. B.C.D.解析:19.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颁布于( )。A1949 年 B1950 年 C1952 年 D1954 年(分数:2.00)A.B.C.D. 解析:20.下列王朝中被称为拜占庭的“黄金时代”的是( )。A希拉克略王朝 B伊苏里亚王朝C马其顿王朝 D科穆宁王朝(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10 世纪以后,由于国内外矛盾的发展,阿拉伯帝国趋于衰落,拜占庭在马其顿王朝(8671056 年)的统治下,加强了封建制度,社会经济和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进入帝国历史上第二个“黄金时代”。二、名词解释(总题数:8,分数:
16、80.00)21.杨格计划(分数:10.00)_正确答案:(1929 年一战战胜国重新规定德国赔款问题的计划。由美国银行家杨格主持制定。规定:把德国应村的赔款总额缩减为 1139亿马克,分 59年付清;协约国对德国提供贷款,净额为 12亿马克;取消对德国财政经济的国际监督,由新成立的美国操纵的国际清算银行处理赔款的一切事宜。1929 年10月爆发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德国财政面临崩溃的危险。1931 年 6月,美国总统胡佛宣布“延债宣言”,杨格计划夭折。杨格计划是国际帝国主义对经济危机和德国革命极度恐惧的反映,是德国统治集团和战胜国列强进一步勾结的产物。其目的在于帮助德国垄断资本缓和困境,从而使协
17、约国列强得以维持其赔款和战债偿付体制。)解析:22.七星期战争(分数:10.00)_正确答案:(普鲁士和奥地利为争夺德意志统一领导权的王朝战争。19 世纪中期,德意志开始大规模的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但在政治上依然四分五裂。普鲁士和奥地利的统治者竭力想把德意志各邦并入自己版图,形成了普奥争霸的局面,终于导致了 1866年普奥战争。战争从 6月 7日开始,在7月 3日的萨多瓦战役中,普鲁士获得决定性的胜利。因法国出面调解,7 月 26日缔结停战协定。战争前后仅七个星期,故有“七星期战争”之称。通过这次战争,普鲁士基本上完成德意志统一。)解析:23.草市、集、墟(分数:10.00)_
18、正确答案:(宋代时,城乡周围普遍存在着一些定期的集市,北方叫做“集”,南方叫做“墟”或“赶场”,又称集市、墟市或草市。各种生活和生产用品都在集市中买卖,集市成为沟通城乡经济的桥梁。)解析:24.匠班银(分数:10.00)_正确答案:(匠班银是明代匠户以银代役的产物。匠班银实行之前,不论是轮班匠还是住坐匠,都必须向政府服劳役。他们因不满政府的奴役,纷纷用怠工、避班、隐冒和逃亡等方式反抗。在明代,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市场商品种类的繁多,政府改变了对工匠的直接剥削方式。成化年间,工部奏准,轮班匠不愿当班者,听其出银代役。南将每月出银九钱,北匠六钱。嘉靖四十一年(1562 年),政府又下令,班匠一
19、律以银代役,每名每年纳银四钱五分,称为“匠班银”。匠班银制度的实行,是政府对人身隶属关系的削弱,有利于民营手工业的发展。)解析:25.“八一宣言”(分数:10.00)_正确答案:(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发表的宣言。九一八事变后,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1935 年 8月 1日,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的名义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通常称为“八一宣言”。宣言指出,在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和国民党政府加紧卖国的情况下,亡国灭族迫在眉睫,中国共产党呼吁各党派、各界同胞和各军队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宣言倡议成立国防政府;号召全体同胞总动员,集中人力
20、、物力、财力,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八一宣言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对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解析:26.中俄瑷珲条约(分数:10.00)_正确答案:(瑷珲条约是咸丰八年(1858)俄国侵略者强迫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的。通过中俄瑷珲条约俄国割占了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6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并把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解析:27.常平法(分数:10.00)_正确答案:(刘晏为解决唐政府的财政危机,稳定物价而采取的一项措施。在各道设巡院,选择精干廉洁的人做知院官,知院官每月都要把本道各州县的雨雪、丰歉情况向中央申报,政府在丰收地区用较高的价钱籴进
21、粮食:在歉收地区则用较低的价钱粜出,不仅利用粮食差价获利,而且保持各地物价的大体稳定。)解析:28.神圣同盟(分数:10.00)_正确答案:(拿破仑帝国瓦解后,欧洲大多数国家参加的一个松散的政治组织。1815 年维也纳会议结束后不久,由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发起,得到奥地利皇帝弗兰茨一世和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的赞同,于同年 9月 26日在巴黎签署神圣同盟宣言,标榜根据基督教教义处理相互关系,宣布:三国属于上帝统治下的“同一家庭的三个分支”,三国君主以“手足之情互相救援”。引导臣民和士兵“保卫宗教、和平与正义”,要求人民遵守教义,恪尽职责。19 世纪 20年代,神圣同盟先后镇压了意大利革命和西
22、班牙革命,还曾企图干涉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招致美国的反对,后者遂抛出“门罗主义”。后因欧洲革命蓬勃发展,列强问矛盾加剧,1822 年希腊爆发独立运动后名存实亡。在 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和欧洲1848年革命的冲击下,同盟瓦解。神圣同盟实际上是维护维也纳体系、维护君主专制政治秩序的君主互助同盟。)解析:三、史料分析题(总题数:1,分数:120.00)阅读材料:于此思穷变通久之道不必求之天降地出惟一破目前之成例曰开海禁而已矣盖矿砾之开事繁而难成工费不可必所取有限所伤必多其事未可骤论也惟番舶之往来以吾岁出之货而易其岁入之才岁有所出则于我毫无所损而殖产贸易愈足以鼓艺业之勤岁有所入则在我目见其赢而货贿会
23、通立可以祛贫寡之患银两既以充溢课饷赖为转输数年之间富强可以坐致较之株守故局议节议捐其得失轻重有不啻径庭者矣。慕天颜:清开海禁疏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分数:120.00)(1).请为上段材料加句读。(分数:30.00)_正确答案:(于此思穷变通久之道,不必求之天降地出,惟一破目前之成例,日开海禁而已矣。盖矿砾之开事繁而难成,工费不可必。所取有限,所伤必多,其事未可骤论也。惟番舶之往来,以吾岁出之货,而易其岁入之才。岁有所出,则于我毫无所损,而殖产贸易,愈足以鼓艺业之勤。岁有所人,则在我日见其赢,而货贿会通,立可以祛贫寡之患。银两既以充溢,课饷赖为转输。数年之间,富强可以坐致。较
24、之株守故局,议节议捐,其得失轻重,有不啻径庭者矣。)解析:(2).试概述慕天颜奏疏的内容和该奏疏提出的背景。(分数:30.00)_正确答案:(明清之际,战争频仍,中外贸易受到严重的摧残。顺治元年,为了缓和沿海因战争造成的困难,一度允许外国人到澳门贸易。此后为了封锁沿海人民同郑成功等海外抗清势力的联系,实行严厉的迁海、禁海政策,在经济上造成了严重的消极影响,成为清初经济萧条的重要原因之一。康熙年间强烈要求解除海禁的呼声越来越高,慕天颜就是其中之一。)解析:(3).概述清朝的海外政策。(分数:30.00)_正确答案:(第一,清统一前后,害怕汉人反抗,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顺治十六年颁布了迁海令,强迫
25、东南沿海居民内移 50里;第二,康熙 23年,开放海禁,设闽、浙、粤、江四海关,用以主管海外贸易事务;第三,康熙 56年,下达禁止中国商人前往南洋贸易的命令;第四,雍正时期开放了南洋之禁,但是却加强了对中国商人出海的一系列限制,中国商人无法得到清政府给予外国商人同等的政策待遇;第五,18世纪 50年代,西方国家船队直接前来浙海关所在地宁波贸易,乾隆帝感到担忧,决定禁止外国商船来宁波,只允许广州一口通商。)解析:(4).分析清朝海外政策的原因。(分数:30.00)_正确答案:(第一,其根源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没有发展对外贸易的需求;第二,处于自我封闭的文化之中,人的思想较为封闭,自认为“天朝物
26、产丰富,无所不有”;第三,对汉人的防范、猜忌、戒备。)解析:四、问答题(总题数:4,分数:120.00)29.比较日本明治维新与俄国 1861年改革的异同。(分数:30.00)_正确答案:(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 1861年改革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两者相较,既有共同点,也有着各自的特色。日本明治维新与俄国 1861年改革的相同点:(1)两者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两国都在保留了君主制度的前提下,实行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废除本国的封建落后因素,实行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措施。这与两国长期以来存在的专制主义传统、资产阶级因素的落后和民主力量的弱小密切相关。(2)改革都促进了本
27、国经济的发展,此后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两国的改革过程中,都颁布了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措施。在日本主要是推翻幕府统治,进行政治经济改革,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在俄国主要是废除农奴制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封建义务、特权。改革后,两国的资本主义经济都得到了迅速发展,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3)改革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两国都是在封建王朝领导下,实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加之长期以来存在的专制主义传统,因此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如君主仍享有很大权力,军国主义气息浓厚,民主意识淡薄等。(4)改革后,两国都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由于两国的资产阶级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加之资产阶级追求海外
28、市场、领土的希望,两国都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给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日本明治维新与俄国 1861年改革的不同点:(1)背景不同:俄国改革前面临着严重的农奴制危机,没有民族危机;日本则不仅有国内危机,而且面临着外国侵略的民族危机。俄国主要是在克里米亚战争后,农奴制的弊端充分显露出来,因此采取了改革运动,废除农奴制,发展资本主义;日本则主要是西方的侵略,带来了严重的民族危机,日本为富国强兵、攘除外夷,实行了明治维新。(2)前提不同:日本在改革前,武装倒幕运动推翻了幕府的封建统治,为维新改革扫清了障碍;俄国在改革前没有发生内战。改革前,日本政治上存在二元体制,幕府掌握着国家的实际权
29、力,并且顽固腐朽,反对进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自强,因此推翻幕府成为了明治维新的前提条件。(3)内容不同:俄国改革以废除农奴制为中心;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以学习西方为主。俄国主要是废除了农奴制及与之相关的封建权利和义务关系;日本的改革波及面更为广泛,除了推翻幕府外,还大规模地向西方学习,提倡文明开化,在军事、教育、文化、生活方式上都在向西方靠拢。)解析:30.评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分数:30.00)_正确答案:(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内徙,并建立了众多独立的政权,在与汉族政权及中原封建文化的相互碰撞之中,民族融合同时进行。各民族政权为了生存发展,采
30、取了有力的措施巩固统治,客观上推动了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发展。 (1)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坚持“南抚夷越”的民族关系方针,对散居在蜀汉“南中”的各少数民族采取“攻心为上”的措施,促进了汉族与西南少数民族的交流与融合。孙吴政权对山越人采取“强者为兵,羸者补户”的政策,促进了山越族与汉族的民族融合,还派卫温、诸葛直到达夷州(今台湾),加强了高山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联系。(2)东晋十六国时期,各少数民族政权纷纷接受汉族文化,加强与汉族上层土族势力的合作,劝课农桑,设学授经,促使少数民族上层分子接受汉文化,并吸收士族豪门参与统治,这对于民族融合具有积极意义。(3)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改制总结和肯定了民
31、族融合的成果,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如禁胡服,改穿汉服;废北语,改说汉语;变姓氏,改从汉姓;革婚俗,胡汉通婚。同时改革官制,修订法律,尊孔崇儒,兴立学校,在国家体制和思想文化方面全面接受汉族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进一步促进了融合进程的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民族大杂居的形成,使内迁各族与汉族形成了在居住地域上的不可分离。杂居加强了各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便利了经济文化较低的民族接受较高的经济文化,使胡汉各族在经济生活上趋于一致。在此基础上,消除了阻碍民族融合的社会势力,民族隔阂逐渐减弱。胡汉各族终于在经济、文化、习俗上达到一致,再经过相互通婚混血,民族的
32、自然差异也逐渐消失,民族融合的局面形成了。第二,民族融合的表现,从胡族来看,除了在经济、文化上纳入封建体系外,在语言、姓氏、服饰上,也都实现了汉化。第三,民族融合这一事实,从汉族来看,是吸收了新的血液,汉族共同体进一步扩大,而且在经济、文化中吸收了不少胡族的优秀成分,如经济生活中的畜牧生产经验,物质生活中的胡服、胡食(胡饼、胡饭)、胡床等,精神生活中的胡乐,胡歌、胡舞等。至于在文学方面,北方民歌中的杰出作品木兰辞和敕勒歌,也正是胡歌与汉歌相融合的结晶。民族融合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中国古代民族整合和民族地域调整的新时期。应当看到,民族融合的主流,是周边少数民族对中原先进文化
33、的靠拢与吸收。从这个意义上讲,民族融合实际上是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和中原的先进文化向四周的扩展。)解析:31.述评新文化运动。(分数:30.00)_正确答案:(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政治方面: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混战、政治腐败,国家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帝国主义列强利用中国政局动荡,加紧侵略中国。经济方面:一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为新文化运动的产生奠定了经济基础。思想文化方面:到 20世纪初,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到中国,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国的思想深入人心。袁世凯上台后,搞复辟帝制,在文化领域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具有民主思想
34、的知识分子不能容忍,发起了新文化运动。(2)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有着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的深刻背景,在内容上也不仅限于文化方面。初期的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这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又是一场文学革命,新青年提出了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口号。新青年先后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化革命论文学革命由此开始。新文化运动的实质是探索中国的出路。新文化运动由 1915年兴起以来,先进的知识分子进行了勇敢的探索。俄国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
35、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的“新”,是指俄国十月革命后,李大钊开始宣传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3)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此前,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做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子宣传动员作用。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
36、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新文化运动提倡的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4)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新文化运动中的先进分子,大多有一些偏激情绪,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这种看法一直影响到后来。)解析:32.简述维也纳体系的形成。(分数:30.00)_正确答案:(维也纳会议确立的欧洲统治秩序和国家体系称为维也纳体系。维也纳体系是经过维也纳会议和其后欧洲政治力量的整合等一系列过程形成的,具体内容为:第一,维也纳会议的召开。反拿破仑战争的需要使欧洲英、
37、俄、普、奥四大国暂时联结在一起。然而,随着战争的结束,同盟各国的团结变得难以维系,出现了新的国际格局。俄国企图称霸欧洲;英国力图保持欧洲均势,既要防止法国东山再起,又要阻挠俄国取代法国;奥地利和普鲁士争夺德意志霸权的斗争十分激烈;而那些被拿破仑征服的欧洲各国大大小小的王室,分别依附于欧洲列强,都在力图恢复旧日的统治。但是,战胜国在经历了长时期的破坏性的战争后都无意和无力发动一场新的战争。在此背景下,战胜国于1814年 9月至 1815年 6月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召开了一次国际会议。它是欧洲各国在打败拿破仑后处理战后问题的国际会议,其实质是一次消除法国大革命影响、恢复封建统治秩序、瓜分拿破仑帝国遗
38、产的会议。第二,维也纳会议上主要大国的目的。对于参加维也纳会议的目的,四大操纵国英、俄、普、奥都十分明确:瓜分赃物,满足自己的领土野心;打着“正统主义”招牌,恢复法国大革命前的旧秩序,实现旧封建王朝复辟;防止法国东山再起。在这几个大国中,沙俄的野心最犬,企图称霸欧洲。英国则希望一方面保持欧洲大陆诸国的均势,另一方面扩大英国海外殖民地以加强海上霸权地位。奥地利力图建立自己在中欧的霸权,特别是在德意志的优势。普鲁士也要求扩充领土,以便同奥地利争夺德意志的领导权。各国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在会上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第三,维也纳会议的原则。维也纳会议召开的目的是恢复和巩固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消除法国大革命的
39、影响,满足各国重新分配欧洲和殖民地的要求。为此,法国外长塔列兰提出的“正统主义”原则成为会议的旗帜。这个原则就是肯定法国革命前的封建君主为正统王朝,恢复他们的统治权力、政治体制及所属领土等。与此相适应,战胜国又采取了“补偿原则”,即以相当面积的领土补偿旧日统治者的损失,重新划分欧洲的政治地图。这两项原则符合正统君主的利益,而违背了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的精神。第四,最后议定书的通过。1815 年 6月 9日维也纳会议通过了最后议定书。主要内容为:欧洲旧王朝普遍复辟,如法国、西班牙、那不勒斯都恢复了波旁王朝;奥地利得到加里西亚,奥属尼德兰(比利时)并人荷兰,奥地利得到意大利北部为补偿;意大利和德意志在政治上仍处于分裂状态,德意志是一个由 39个君主国和 4个自由市组成的德意志邦联,意大利仍旧是一个包括 9个王国的“地理名词”;瑞士成为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