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历史学基础-17 及答案解析(总分:36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西周建立之后,派遣同姓贵族和异姓贵族及归顺的异族首领到各地区,建立国家以藩屏护卫周室,分别分在卫、鲁、唐、燕的贵族是( )。A康叔、伯禽、召公、叔虞 B伯禽、叔虞、康叔、召公C召公、叔虞、康叔、伯禽 D康叔、伯禽、叔虞、召公(分数:2.00)A.B.C.D.2.下列选项中,与“履亩而税”相一致的做法中不包括( )。A“作爰田” B“初税亩” C“量入修赋” D“自爰其处”(分数:2.00)A.B.C.D.3.下列选项中,控制了西域政权的是( )。A前秦 B后赵 C前凉
2、 D代(分数:2.00)A.B.C.D.4.元朝的南北经济联系的成果,还体现在一部集大成的农学著作上,即( )。A氾胜之书 B农书 C四民月令 D齐民要术(分数:2.00)A.B.C.D.5.读史方舆纪要的作者是( )。A顾祖禹 B黄宗羲 C谈迁 D顾炎武(分数:2.00)A.B.C.D.6.中国政府第一次选派留学生是在( )。A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C甲午海战之后 D清末新政时期(分数:2.00)A.B.C.D.7.中国革命必须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的理论的提出是在( )。A中共第一次代表大会 B中共第二次代表大会C中共第三次代表大会 D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分数:2.0
3、0)A.B.C.D.8.日本决定了侵略中国和称霸西太平洋的纲领是( )。A帝国军队用兵纲领要旨 B国策基准C对中国实施的策略 D近卫三原则(分数:2.00)A.B.C.D.9.新中国成立初期,旨在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运动是( )。A“三反”、“五反” B农业合作化 C抗美援朝 D土地改革(分数:2.00)A.B.C.D.10.下列在中共十四大上提出的是(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基本路线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分数:2.00)A.B.C.D.11.下列国家中,不属于地跨欧亚非三洲大帝国的是( )。A波斯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C
4、罗马帝国 D古埃及帝国(分数:2.00)A.B.C.D.12.以下古代文件起到了限制王权作用的是( )。A黄金诏书 B沃姆斯宗教协定C末日审判书 D自由大宪章(分数:2.00)A.B.C.D.13.下列航海家到达过印度的有( )。哥伦布 麦哲伦达伽马 迪亚士A B C D(分数:2.00)A.B.C.D.14.英国革命中,平等派的领导人是( )。A温斯坦莱 B李尔本 C艾维拉德 D普莱德(分数:2.00)A.B.C.D.15.整个印度变成英国的殖民地在( )。A1849 年 B1858 年 C1866 年 D1867 年(分数:2.00)A.B.C.D.16.国联成立之初的常任理事国不包括以下
5、( )。英国 美国 日本法国 意大利 荷兰A B C D(分数:2.00)A.B.C.D.17.下列会议中,讨论有关对日本法西斯问题的有( )。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A B C D(分数:2.00)A.B.C.D.18.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铁幕”演说马歇尔计划 北大西洋公约A B C D(分数:2.00)A.B.C.D.19.以下是“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排列组合,其中最正确的一组是( )。A稳定发展“滞胀”复苏繁荣B“滞胀”复苏稳定发展繁荣C复苏稳定发展“滞胀”繁荣D繁荣“滞胀”稳定发展复苏(分数:2.00)A.B.C.D.20.在 20 世纪 50 年代至
6、 70 年代,改革卓有成效并促进了经济较快发展的国家是( )。日本匈牙利 捷克斯洛伐克波兰A B C D(分数:2.00)A.B.C.D.二、名词解释(总题数:8,分数:80.00)21.葵丘之盟(分数:10.00)_22.输籍定样(分数:10.00)_23.乾嘉学派(分数:10.00)_24.尼布甲尼撒二世(分数:10.00)_25.隶农制(分数:10.00)_26.罗斯法典(分数:10.00)_27.七年战争(分数:10.00)_28.柏林危机(分数:10.00)_三、史料分析题(总题数:2,分数:120.00)阅读材料并结合背景知识回答问题:材料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旧,然其大要有三。由
7、学馆者曰生徒,由州县者日乡贡,皆升于有司而进退之。其科之目,有秀才,有明经,有俊士,有进士,有明法,有明字,有明算,有一史,有三史,有开元礼,有道举,有童子。而明经之别,有五经,有三经,有二经,有学究一经,有三礼,有三传,有史科。此岁举之常选也。其天子自诏者日制举,所以待非常之才焉。新唐书卷四十九志三十四选举上请回答:(分数:60.00)(1).通过以上材料可知唐代的选官途径主要有哪些?(分数:30.00)_(2).谈谈你对隋唐科举制度的认识。(分数:30.00)_阅读材料并结合背景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919 年美国总统威尔逊带着“十四点原则”,参加了巴黎和会)西方一评论家说:威尔逊的原则
8、征服了欧洲,国联盟约无疑是他努力的一座纪念碑,但是新大陆的政治是否与旧世界一样尚不可知。威尔逊的理想征服了欧洲,他是否能征服美国呢?材料二国际联盟有两项基本宗旨。首先,谋求通过集体行动维护和平,各国之间发生争端要提交国联理事会进行仲裁和协调,必要时可以进行经济制裁和军事制裁。换句话说,国联成员保证保护其他成员免受侵略。国联的第二个宗旨是在经济和社会事务中促进国际合作。国际联盟设立了组织机构,主要为国联大会、理事会、秘书处。国联大会由全体成员国组成,每年 9 月在日内瓦总部举行常会,必要时还可召开特别会议。每个成员国可派 3 名代表,但只有 1 票表决权。国联大会是一个大论坛,国家无论大小,都有
9、权发表意见,但实际上所起的作用不大。国联盟约中规定大会和理事会的一切决议只有经过全体成员国的同意方可生效。材料三国联盟约规定;“联盟成员国有尊重并保持所有联盟成员国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以抵御外来侵犯的义务”,一个成员国对另一个成员国发动侵略,“应视为对于联盟所有其他成员国的战争行为”。被侵略国可以向国联理事会提出申诉,或者诉诸常设国际法院。一旦侵略行为被确定,国联成员国就要对侵略者实行集体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制裁。当时很多人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纯粹是由几件偶然事件引发的,因而国际联盟制止武装冲突的指导思想,是实施“冷处理”。盟约规定,冲突双方不论是将争端诉诸常设国际法院还是国联理事会,在 3 个
10、月之内都不许使用武力,这就是所谓的“延缓原则”,即通过一个“冷静时期”使冲突热点降温,最后恢复和平。由于国际联盟没有设立国际警察部队,它惩罚侵略者的主要手段是经济制裁。从 1920 年到 1939 年,国联理事会共受理了 66 件国际争端,其中有些争端得到了迅速而顺利的处理。如 1925 年保加利亚和希腊之间发生纠纷,希腊军队进占保加利亚南部,后者提出申诉,理事会经过调查后作出裁决,要求希腊撤军并支付 22.5 万美元赔偿金。但是对 30 年代涉及大国的侵略行为,国际联盟却束手无策。请回答:(分数:60.00)(1).国联由美国倡导建立,为何美国最终未加入?(分数:30.00)_(2).结合材
11、料二、三,谈谈对国际联盟性质和地位的认识。(分数:30.00)_四、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120.00)29.谈谈你对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看法。(分数:40.00)_30.论述中间路线的破产和民主党派的重新组合。(分数:40.00)_31.评价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分数:40.00)_考研历史学基础-17 答案解析(总分:36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西周建立之后,派遣同姓贵族和异姓贵族及归顺的异族首领到各地区,建立国家以藩屏护卫周室,分别分在卫、鲁、唐、燕的贵族是( )。A康叔、伯禽、召公、叔虞 B伯禽、叔虞、康叔、召公
12、C召公、叔虞、康叔、伯禽 D康叔、伯禽、叔虞、召公(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 武王幼弟康叔封于卫,都朝歌;周公之子伯禽封于鲁,都奄;成王之弟叔虞封于唐,都翼;同姓贵族召公封于燕,都蓟。2.下列选项中,与“履亩而税”相一致的做法中不包括( )。A“作爰田” B“初税亩” C“量入修赋” D“自爰其处”(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 “履亩而税”是贵族统治者放弃以“公田”收获作为租税的方法,而不再区分“公田”、“私田”的做法,各国都有相似的做法,本题的前三项都是正确的,最后一项不包括在内。3.下列选项中,控制了西域政权的是( )。A前秦 B后赵 C前凉 D代(分
13、数:2.00)A. B.C.D.解析:解析 公元 370 年,苻坚灭前燕,374 年,夺得东晋的益州,376 年,灭前凉和代,382 年,控制了西域,至此,前秦基本上统一了北方。4.元朝的南北经济联系的成果,还体现在一部集大成的农学著作上,即( )。A氾胜之书 B农书 C四民月令 D齐民要术(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农书作者王祯,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从全国范围内对农业做系统研究的著作。氾胜之书是汉成帝时的农学著作;四民月令是东汉晚期的崔定按季节总结了当时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齐民要术是北朝后期贾思勰总结了西汉以来北方农业生产经验,是现存最早且完整的古代农业技术著作。5.读
14、史方舆纪要的作者是( )。A顾祖禹 B黄宗羲 C谈迁 D顾炎武(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顾祖禹所作的读史方舆纪要概述了历史地理学和军事地理的沿革变迁。6.中国政府第一次选派留学生是在( )。A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C甲午海战之后 D清末新政时期(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由官方派遣留学生赴美国和欧洲留学是培养洋务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洋务运动进一步深化的标志。一些洋务运动的倡导者向清政府上书建议派遣留学生,1872 年到 1875 年先后有四批选拔出来的幼童到美国留学。7.中国革命必须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的理论的提出是在(
15、)。A中共第一次代表大会 B中共第二次代表大会C中共第三次代表大会 D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1922 年在中共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大会提出了现阶段的革命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实际上是提出了中国革命两步走的理论,是一种极大的进步。8.日本决定了侵略中国和称霸西太平洋的纲领是( )。A帝国军队用兵纲领要旨 B国策基准C对中国实施的策略 D近卫三原则(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广田内阁按照军部事先制订的方案,决定了全面侵略中国和称霸西太平洋的国策基准。规定日本的根本国策为“在于外交和国防互相配合,一方面确保帝国在东
16、亚大陆的地位,另一方面向南方海洋发展”。9.新中国成立初期,旨在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运动是( )。A“三反”、“五反” B农业合作化 C抗美援朝 D土地改革(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 新中国成立时,全国拥有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不仅使广大贫雇农遭受残酷的封建剥削和压迫,也严重地束缚了农村生产力的解放。为废除封建剥削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为了使广大贫雇农从地主阶级统治、压迫下解放出来,必须进行土改。这是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10.下列在中共十四大上提出的是(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基本路线C社会主
17、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要确立什么样的目标体制是有关全局的大问题,问题的核心是正确处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十一届三巾全会后中共逐渐摆脱旧有的观念,在十四大上江泽民在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1.下列国家中,不属于地跨欧亚非三洲大帝国的是( )。A波斯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C罗马帝国 D古埃及帝国(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 大流土时代,波斯帝国的范围不断扩大,建立了古代世界上第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亚历山大于公元前 4 世纪晚期灭波斯帝国,建立
18、起亚历山大帝国,亚历山大帝国比波斯的范围更为扩大;罗马帝国在屋大维及其后继者的对外扩张政策下,也成为地跨三洲的大帝国。而古代埃及帝国只是地跨西亚北非,所以应选 D。12.以下古代文件起到了限制王权作用的是( )。A黄金诏书 B沃姆斯宗教协定C末日审判书 D自由大宪章(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 1215 年 6 月,英王约翰在封建领主、教士、骑士和城市市民的联合压力下签署了自由大宪章,宪章的主要精神是限制王权,到 17 世纪,资产阶级对大宪章内容作了新的解释,作为要求公民权利、商业自由和法治的法律依据。13.下列航海家到达过印度的有( )。哥伦布 麦哲伦达伽马 迪亚士A B
19、C D(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麦哲伦进行的是环球航行,很明显此题要选麦哲伦,其余三位航海家中迪亚士和达伽马是沿着非洲海岸向印度探航,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和麦哲伦环球航行都是向西航行,但是最终到达印度的只有麦哲伦和达伽马。所以此题应选 C。14.英国革命中,平等派的领导人是( )。A温斯坦莱 B李尔本 C艾维拉德 D普莱德(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平等派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激进民主派,主要代表人物是约翰李尔本。15.整个印度变成英国的殖民地在( )。A1849 年 B1858 年 C1866 年 D1867 年(分数:2.00)A. B.C.D.解析
20、:解析 英国在印度的统治地位,是通过一系列的战争完成的。英国和法国为争夺印度进行了 3 次大规模的战争,结果法国势力被排挤出印度。在印度,英国进行了 4 次侵略迈索尔的战争、3 次侵略马拉特的战争,占领了南部和中部印度。1849 年吞并旁遮普,完成了对印度的全部占领。印度完全沦为英国殖民地。16.国联成立之初的常任理事国不包括以下( )。英国 美国 日本法国 意大利 荷兰A B C D(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 国联有四个常任理事国:英国、日本、法国、意大利。17.下列会议中,讨论有关对日本法西斯问题的有( )。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A B C D(分数:2
21、.00)A.B.C. D.解析:解析 德黑兰会议主要讨论对德问题,与本题无关。18.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铁幕”演说马歇尔计划 北大西洋公约A B C D(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三者中,最早,1947 年;比晚半个月;最晚,1949 年。19.以下是“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排列组合,其中最正确的一组是( )。A稳定发展“滞胀”复苏繁荣B“滞胀”复苏稳定发展繁荣C复苏稳定发展“滞胀”繁荣D繁荣“滞胀”稳定发展复苏(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战后初期至 70 年代,美国经济稳定发展,70 年代石油危机以后出现“滞胀”,80 年代后出现复苏
22、的局面,90 年代以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20.在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改革卓有成效并促进了经济较快发展的国家是( )。日本匈牙利 捷克斯洛伐克波兰A B C D(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从各国改革的实际效果来看,波兰成效不大,捷克斯洛伐克因苏联的干涉而中断,而日本和匈牙利的改革卓有成效。二、名词解释(总题数:8,分数:80.00)21.葵丘之盟(分数:10.00)_正确答案:(春秋时期的齐国是东方的大国,齐桓公在位时,任用管仲为相,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得国势日渐强盛,公元前 651 年,齐桓公在葵丘(今河南兰考县东)大会诸侯,参加会盟的有鲁、宋、卫、郑
23、、许、曹等国的国君,周天子也派了代表参加。商订了有关各国共同遵守的条约,盟约申明:“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葵丘之盟以后,齐桓公作为盟主,挟周天子以令诸侯,开创了春秋时期霸主的先河。)解析:22.输籍定样(分数:10.00)_正确答案:(隋开皇五年(585 年),隋文帝根据宰相高颖的建议,实行了“输籍之法”。即由国家制定“输籍定样”(划分户等的标准),发到各州县,每年正月五日,县令派人到农村,依定样划分户等,作为征调赋税、力役的依据。由于国家规定的赋税、力役数量低于豪强地主对佃农的剥削量,许多原来依附豪强地主的农民纷纷脱离地主,向官府申报户口,纳税服役,成为国家的编户。封建国家和地
24、方豪强之间在对人口的控制方面存在着尖锐的矛盾。隋朝政府积极实行“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的措施,从豪强士族手中把大批户口收归政府控制,打击了大地主阶级的兼并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国家的力量。)解析:23.乾嘉学派(分数:10.00)_正确答案:(乾嘉学派是清代的一个主要学术流派。亦称汉学、朴学或考据学派。因其在乾隆、嘉庆两朝达于极盛,故名。惠栋、戴震、钱大昕、段玉裁等为其代表人物。乾嘉汉学家继承古代经学家考据训诂的方法,加以条理发展,治学以经学为主,以汉儒经注为宗,学风平实、严谨,不尚空谈。古音学是乾嘉学派研究的主要对象,对古籍和史料的整理,亦有较大贡献。长于考据,这是清代汉学家朴实为学的传统。
25、清初,为确立封建专制的政治统治,在文化上也推行了极为酷烈的专制政策。加之清廷的崇奖,考据之学遂成为统治者与文化专制相辅为用的工具。乾嘉学派诸学者在经学、史学、音韵、文字、训诂等方面,都取得了当时最好的成就。道光以后,学术风气久经酝酿而发生了一个较大的变化,今文经学得以复兴,从事于“经邦济世”之学。同治、光绪之世,孙诒让诸人在古籍整理上同样作出了值得称道的成就。)解析:24.尼布甲尼撒二世(分数:10.00)_正确答案:(尼布甲尼撒二世是新巴比伦王国国王(约公元前 604前 562 年),王国开创者那波帕拉萨之子。即位前任王国的军事统帅,即位次年发兵出征叙利亚和巴勒斯坦,与埃及争夺势力范围。公元
26、前 601年被埃及击败。公元前 598 年、公元前 587 年两度亲征犹太王国,公元前 586 年攻陷耶路撒冷,将犹太的国王、贵族及一般居民掳至巴比伦尼亚,史称“巴比伦之囚”。尼布甲尼撒二世对巴比伦城进行了大规模建设,使巴比伦城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为取悦其米底籍的王后,宽慰她的思乡之情,尼布甲尼撒二世下令以人工堆起梯形山丘,其上遍植奇花异木,这就是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空中花园”。)解析:25.隶农制(分数:10.00)_正确答案:(隶农最早于公元前 2 世纪在意大利出现,最初是指承租别人土地的佃户。这种佃户有大小之分,小佃户大多是失地或少地的农民;大佃户则是拥有雄厚资金和众多奴隶
27、而以经营农业获利的人。隶农可把租来的土地转租给别人,也可以在租地外耕种自己的土地。起初,小佃户承租土地限于偏远地区和山区各地,隶农制尚不流行。后来,由于受到斯巴达克起义的冲击,一些大奴隶主鉴于集中使用奴隶劳动存在危险,转而把一部分土地作为特许析产交给奴隶经营,或出租给隶农耕种。于是,隶农数量日益增多,存在范围较前广泛。公元 1 至 2 世纪,由于意大利土地关系的变化,奴隶制出现危机征兆以及劳动力来源紧张,隶农制在意大利逐渐盛行,并扩展到许多行省。公元 3 世纪的危机则使隶农在实际上丧失了自由民身份和独立的经济地位,终于导致隶农转变为罗马奴隶制解体时期介于自由民和奴隶之间的一种特殊类型的依附农民
28、,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中世纪农奴的先驱。)解析:26.罗斯法典(分数:10.00)_正确答案:(罗斯法典是基辅罗斯及封建割据时期古罗斯的法令汇编。反映了罗斯封建关系的形成过程,是研究基辅罗斯历史的珍贵资料。它是在东斯拉夫人习惯法的基础上,罗斯历代大公颁布的法令,在1112 世纪编成的法令汇编。法典中反映了罗斯封建关系的形成过程,其目的是为了保护封建所有制,巩固封建制度。罗斯法典有简本和详本两种版本,是研究基辅罗斯历史的珍贵资料。)解析:27.七年战争(分数:10.00)_正确答案:(七年战争是 17561763 年英普集团和法奥俄瑞集团之间的战争。奥地利战争后的亚琛条约不仅没能解决英法间和普奥间的
29、旧有矛盾,而且还平添了许多新矛盾,于是双方发生了这次混战,史称“七年战争”。战争的实质:一是普奥争夺德意志的领导权,二是英法争夺殖民地与海上霸权。战争历时七年,最后以巴黎和约和胡贝尔图斯堡和约的签订而告终。这次战争在欧洲没有引起疆界的变化,但对列强的地位和未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战争对欧洲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是深远的。战争改变了欧洲列强的力量对比,形成了列强争夺欧洲霸权的新格局。)解析:28.柏林危机(分数:10.00)_正确答案:(柏林危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美、英、法 4 国因对西柏林法律地位的争执而引起的两次国际危机。在德国投降后,由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德国和柏林,以防止其再发动战
30、争,危害世界和平。分 1948 年柏林危机和 19581961 年柏林危机,1961 年 6 月 3 日,美苏两国首脑在维也纳会晤,当危机达到高峰时,赫鲁晓夫态度软化。70 年代初苏联推行缓和政策,争取西方国家承认欧洲现状,在与联邦德国改善关系的同时建议就柏林问题举行谈判,为西方国家所接受。签订西柏林协定,柏林局势趋于稳定,两个德国之间的关系有很大发展。)解析:三、史料分析题(总题数:2,分数:120.00)阅读材料并结合背景知识回答问题:材料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旧,然其大要有三。由学馆者曰生徒,由州县者日乡贡,皆升于有司而进退之。其科之目,有秀才,有明经,有俊士,有进士,有明法,有明字,有
31、明算,有一史,有三史,有开元礼,有道举,有童子。而明经之别,有五经,有三经,有二经,有学究一经,有三礼,有三传,有史科。此岁举之常选也。其天子自诏者日制举,所以待非常之才焉。新唐书卷四十九志三十四选举上请回答:(分数:60.00)(1).通过以上材料可知唐代的选官途径主要有哪些?(分数:30.00)_正确答案:(通过材料可以知道唐代选拔政府官员的途径主要有三个:科举人世;门荫得官;流外和杂色人流。)解析:(2).谈谈你对隋唐科举制度的认识。(分数:30.00)_正确答案:(隋唐在官员选拔上最大的贡献是创建了科举制。隋文帝废除了汉代以来的地方长官自行辟除下属的权力,停止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隋的
32、科举制度处于开创阶段,在隋炀帝时期,设立了进士科,科举制逐渐成为国家按照才学标准选拔文士担任官吏的考试制度。唐代的科举分为常科和制举。常科是按照制度规定定期举行的科目,也称为贡举、常贡;制举是由皇帝特别下诏举行的选拔特别人才的考试。科举制同察举制最大的区别在于,察举制由他人推荐,考试为辅;科举制为自我推荐,以考试定取舍宋代以后科举制度发生改变,废明经等科,专以进士科取士。随着科举制的发展,逐渐成为选官的唯一的途径。科举制度在唐朝起了重要的作用。改变了前代选官制度的权力下移之弊,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把官吏的选拔权彻底收归中央;扩展了统治集团的统治基础,打破了官僚世家倚仗门荫资历对政权的垄断
33、,为中小地主乃至平民开辟了入仕途径,形成了由下层社会到上层社会的政治通道;科举制将教育制度和选官制度结为一个整体,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官僚队伍的知识化,有利于陶冶官员的操守品行,保证了社会思想与统治思想的高度融合,在维持社会稳定方面有明显的作用,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成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制度建树之一。)解析:阅读材料并结合背景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919 年美国总统威尔逊带着“十四点原则”,参加了巴黎和会)西方一评论家说:威尔逊的原则征服了欧洲,国联盟约无疑是他努力的一座纪念碑,但是新大陆的政治是否与旧世界一样尚不可知。威尔逊的理想征服了欧洲,他是否能征服美国呢?材料二国际联盟有两项基本宗旨。首
34、先,谋求通过集体行动维护和平,各国之间发生争端要提交国联理事会进行仲裁和协调,必要时可以进行经济制裁和军事制裁。换句话说,国联成员保证保护其他成员免受侵略。国联的第二个宗旨是在经济和社会事务中促进国际合作。国际联盟设立了组织机构,主要为国联大会、理事会、秘书处。国联大会由全体成员国组成,每年 9 月在日内瓦总部举行常会,必要时还可召开特别会议。每个成员国可派 3 名代表,但只有 1 票表决权。国联大会是一个大论坛,国家无论大小,都有权发表意见,但实际上所起的作用不大。国联盟约中规定大会和理事会的一切决议只有经过全体成员国的同意方可生效。材料三国联盟约规定;“联盟成员国有尊重并保持所有联盟成员国
35、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以抵御外来侵犯的义务”,一个成员国对另一个成员国发动侵略,“应视为对于联盟所有其他成员国的战争行为”。被侵略国可以向国联理事会提出申诉,或者诉诸常设国际法院。一旦侵略行为被确定,国联成员国就要对侵略者实行集体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制裁。当时很多人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纯粹是由几件偶然事件引发的,因而国际联盟制止武装冲突的指导思想,是实施“冷处理”。盟约规定,冲突双方不论是将争端诉诸常设国际法院还是国联理事会,在 3 个月之内都不许使用武力,这就是所谓的“延缓原则”,即通过一个“冷静时期”使冲突热点降温,最后恢复和平。由于国际联盟没有设立国际警察部队,它惩罚侵略者的主要手段是经济制
36、裁。从 1920 年到 1939 年,国联理事会共受理了 66 件国际争端,其中有些争端得到了迅速而顺利的处理。如 1925 年保加利亚和希腊之间发生纠纷,希腊军队进占保加利亚南部,后者提出申诉,理事会经过调查后作出裁决,要求希腊撤军并支付 22.5 万美元赔偿金。但是对 30 年代涉及大国的侵略行为,国际联盟却束手无策。请回答:(分数:60.00)(1).国联由美国倡导建立,为何美国最终未加入?(分数:30.00)_正确答案:(美国未加入的原因:由于美国国内存在着强大的孤立主义势力,他们认为凡尔赛和约以及国联盟约对于美国来说没有好处,反而会使美国卷人欧洲的纷争,于是在威尔逊向国会递交和会有关
37、内容后,他们竭力阻挠和反对美国参加国联,最后美国参议院否决了美国参加国联的决议,宣布不承认凡尔赛和约。)解析:(2).结合材料二、三,谈谈对国际联盟性质和地位的认识。(分数:30.00)_正确答案:(性质:由于英法两国掌握着国际联盟的大权,战后初期它成为确保大国既得利益、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地位:积极方面: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国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一般政治性的国际组织,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它所依据的法律原则、概念和制度,是同前一个世纪甚至几个世纪国际交往的经验相联系的;它的组织形式和某些程序规则,也吸取了过去国际组织活动的重要经验并有所发展。其次,在促进和处理国际范围内的卫
38、生、社会、经济和人道等问题方面,成效显著。消极方面:在组织上它一开始就没有包括某些大国在内,始终缺乏一个世界性组织所要求的普遍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它的行动的效能。大会与行政院的职权没有明确区分,决议的通过又以一致表决为原则,这些也给国联活动的灵活性带来了困难。尽管国际联盟的宗旨是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但是在实际中,国联往往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争夺势力范围与殖民利益、执行绥靖政策的工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导致了国联的瓦解。它于 1946 年 4 月召开最后一届大会,正式宣告解散。)解析:四、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120.00)29.谈谈你对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看法。(分数
39、:40.00)_正确答案:(汉初,由于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统治阶级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恢复生产,稳定封建统治秩序。因此,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经济上实行轻徭薄赋。在思想上,主张清静无为和刑名之学的黄老学说受到重视。武帝即位时,社会经济已得到很大的恢复和发展。武帝依靠文、景两代积累的财富,大事兴作。与此同时,随着地主阶级及其国家力量的强大,对农民的压迫和剥削也逐渐加重,农民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逐渐加剧。因此,从政治上和经济上进一步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成为封建统治者的迫切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主张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已不能满足上述政治需要,更与汉武帝的好大喜功相抵触;而儒家的春秋大一统思想、仁义思想和君臣伦理观念显然与武帝时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相适应。于是,在思想领域,儒家终于取代了道家而居于统治地位。武帝召集各地贤良方正文学之士到长安,亲自策问。董仲舒在对策中指出,春秋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现在师异道,人异论,百家之言宗旨各不相同,使统治者思想不一致,法制数变,百家无所适从。他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提出的适应政治上大一统的思想统治政策,很受武帝赏识。公卿、大夫、士吏都为文学之士,通晓儒家经典成为做官食禄的主要条件。治狱官吏张汤、杜周,迎合汉武帝的需要,也主张以春秋决狱,用儒术附会粉饰法律。儒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