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考研类试卷】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世界近现代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5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388367       资源大小:84.50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考研类试卷】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世界近现代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5及答案解析.doc

    1、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世界近现代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25 及答案解析(总分:6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论述题(总题数:32,分数:64.00)1.简述凯恩斯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南京大学 2000 年世界近现代史真题)(分数:2.00)_2.简析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南京大学 1996 年世界近现代史真题)(分数:2.00)_3.简述非暴力不合作的思想体系及实践。(中国人民大学 2017 年世界通史真题)(分数:2.00)_4.简述凯末尔改革及其影响。(北京师范大学 2003 年世界近现代史真题)(分数:2.00)_5.简述凯末尔主义。(华南师范大学 2006 年世界近现代史真题

    2、)(分数:2.00)_6.简述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东北师范大学 1999 年世界现代史真题;南京大学2006 年加试世界近现代史真题)(分数:2.00)_7.试析英法绥靖政策和美国中立政策的原因。(南京大学 2013 年国际关系史真题)(分数:2.00)_8.试析英、美采取绥靖政策的原因及后果。(东北师范大学 2000 年世界通史真题)(分数:2.00)_9.试论绥靖政策。(中国人民大学 2005 年世界通史真题)(分数:2.00)_10.评述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北京师范大学 2004 年历史学综合真题)(分数:2.00)_11.简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四川师范

    3、大学 2013 年历史学基础真题)(分数:2.00)_12.试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中山大学 2013 年历史学基础(A)真题)(分数:2.00)_13.论述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过程。(南京大学 2000 年世界近现代史真题)(分数:2.00)_14.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主要战场战略性转折的时间及其代表性战役。(华东师范大学 2003 年世界通史真题)(分数:2.00)_15.简述开罗会议的主要内容。(云南大学 2013 年历史学综合真题)(分数:2.00)_16.简评雅尔塔会议。(东北师范大学 2001 年世界史综合卷真题)(分数:2.00)_17.试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首都师

    4、范大学 2013 年历史学基础综合真题)(分数:2.00)_18.20 世纪上半叶,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结合其中一史实谈谈对战争的反思。(复旦大学 2016 年历史学综合真题)(分数:2.00)_19.论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及原因。(陕西师范大学 2016 年世界史真题)(分数:2.00)_20.评论联合国的建立与作用。(南开大学 2013 年世界历史真题)(分数:2.00)_21.比较国际联盟与联合国。(苏州大学 2014 年世界史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分数:2.00)_22.概述雅尔塔体系的内容及其性质。(厦门大学 2002 年世界现代史真题)(分数:2.00)_23.评述第

    5、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国际地位及影响。(四川大学 2013 年世界通史真题)(分数:2.00)_24.简述二战后美国全球霸权战略的表现。(四川大学 2017 年世界通史真题)(分数:2.00)_25.简述美国在二战后对欧洲国家重建的作用。(北京大学 2013 年历史学基础(世界史)真题)(分数:2.00)_26.简述马歇尔计划的内容与影响。(辽宁大学 2014 年历史学专业基础真题)(分数:2.00)_27.简述杜鲁门政府的遏制理论和实施。(中国人民大学 2013 年世界通史真题)(分数:2.00)_28.简述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及其扩展。(首都师范大学 2002 年世界近现代史真题)(分数:

    6、2.00)_29.试论雅尔塔体制与冷战起源的关系。(华东师范大学 2006 年世界通史真题)(分数:2.00)_30.学术界对于冷战爆发的根源有哪些解释?(南京大学 2017 年世界史基础真题)(分数:2.00)_31.试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冷战的兴起、东西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及在欧亚的特征。(黑龙江大学2013 年历史学基础(世界史)真题)(分数:2.00)_32.简述第一次柏林危机的起因与后果。(华东师范大学 2004 年世界通史真题)(分数:2.00)_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世界近现代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25 答案解析(总分:6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论述题(总题数:

    7、32,分数:64.00)1.简述凯恩斯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南京大学 2000 年世界近现代史真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一)主要内容。即 20 世纪 30 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创立的经济理论体系。1936 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的出版,标志着凯恩斯理论体系的形成。凯恩斯抛开微观经济学的个量分析,研究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总需求或总收入与消费和投资总和的平衡关系,从而开创了现代宏观经济学。凯恩斯认为,社会总需求,即所谓的有效需求,是由总消费需求和总投资需求所组成的。为了弥补“有效需求”的不足,就需要增加社会投资以引起消费需求的增加,并借此扩大总就业量。“有效需求

    8、”不足,正是资本主义经济病症的根源,为了解决问题,国家就必须通过变更利率、通货膨胀、公共投资和公共工程等手段来干预调节经济生活。 (二)影响。凯恩斯的经济理论首先在美国“新政”中得到了印证。自此以后,剀恩斯主义被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奉为国策,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析:2.简析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南京大学 1996 年世界近现代史真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一)运动经过。1919 年 4 月 13 日,印度发生了“阿姆利则惨案”,反英斗争迅速高涨。1920 年 9 月,国大党加尔各答会议通过甘地制定的不合作运动纲领。主要内容:抵制立法机关、法庭、学校;鼓励家庭手工

    9、纺织,抵制英货;抵制国家职务,拒绝或放弃政府赠给的头衔和名誉。主要原则是非暴力。同年 12 月,国大党作出开展不合作运动的决议。1922 年 2 月,乔里乔拉村事件后,国大党作出巴多利决议,停止第一次不合作运动。1930 年 3 月,甘地发动食盐长征,掀起了以反对食盐专卖法为中心的第二次不合作运动。1931 年 3 月,甘地一欧文协定签订,国大党同意停止不合作运动,标志着第二次不合作运动结束。 (二)意义。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反映了印度人民要求民族独立的愿望,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它一方面用“不合作”形式动员人民群众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使反英斗争具有空前广泛的群众性,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另

    10、一方面,又以“非暴力”原则阻止人民群众用暴力推翻现行社会制度,阻碍民族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充分反映了甘地所代表的印度资产阶级的两面性。)解析:3.简述非暴力不合作的思想体系及实践。(中国人民大学 2017 年世界通史真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非暴力不合作的思想体系极为庞杂,它包括四项基本内容:(1)宗教泛爱观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真理观相结合的政治哲学;(2)争取印度自治、独立,进而建立以村社为基础的分治联合体的政治思想;(3)以经济正义和经济平等为支柱的农村经济思想,以及奠基于“不占有”和“财产委托制”的经济自主思想;(4)发扬民族文化、重视民族教育、致力于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团

    11、结、反对歧视“不可接触者”,以及和爱国主义结合在一起的小生产劳动者互助互爱的平等社会思想。核心是为印度民族解放斗争提出的真理与非暴力学说。 1920 年 12 月的那格浦尔年会正式通过了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计划及甘地起草的党纲,使非暴力不合作思想成为国大党的指导思想;争取“印度自治”成为国大党的现实斗争目标;国大党也因此由一个少数上层分子主要依靠宪政手段从事活动的团体变成一个有广泛群众基础、依靠群众性直接斗争进行全面反帝斗争的现代资产阶级政党。1922 年 2 月,因运动中出现暴力事件,甘地宣布停止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29 年 12 月 31 日,国大党拉合尔年会通过争取印度独立的决议,

    12、并授权甘地领导新的不合作运动。1930 年 3 月他率领 78 位志愿队员开始“食盐长征”,揭开了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序幕,给英殖民主义者以巨大打击。运动进行过程中甘地又与总督谈判,并出席圆桌会议,群众运动因此而松懈,被英国残酷镇压下去。1942 年 4 月,在印度国内广大群众反英情绪高涨和日本侵略者迫近印度的形势下,甘地提出了英国“退出印度”的口号,并发起了 1940 一 1941 年第三次不合作运动和准备发起第四次不合作运动,均被英国镇压下去。)解析:4.简述凯末尔改革及其影响。(北京师范大学 2003 年世界近现代史真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一)内容。(1)政

    13、治领域世俗化改革的核心是废除苏丹制和哈里发制,实行政教分离,建立现代政治与法律体系。政治与宗教分离必然导致法律与宗教分离。1924 年 3 月,土耳其政府撤销了宗教基金事务部,废除了宗教法和宗教法院,确定了国民议会和立法权。4 月 20 日,正式颁布了土耳其共和国宪法。法制改革将世俗化的成果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以世俗化的规范调节着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为现代化、世俗化改革提供了一个有力的维持与推动机制。(2)教育与宗教的分离,是世俗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改革的中心问题。1924 年,大国民议会颁布教育世俗化、现代化法令,规定学校必须在国家监督之下;学校必须向受教育者提供非宗教的现代化

    14、教育;学校必须向受教育者传授西方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和思维方式;加强土耳其民族意识的教育。(3)文化领域的世俗化改革以改造宗教精神,培养理性化、现代化的民族精神为基本目标。1928 年 11 月 3 日,大国民议会公布了文字改革方案,用拉丁字母代替阿拉伯字母,并决定于 1929 年元月开始实行。1932 年,土耳其语协会成立。(4)经济领域的世俗化改革是围绕着发展民族工业、建立现代农业经营体制进行的。(5)社会生活方面的世俗化改革主要表现为破除陈规陋习,提倡现代生活方式。1925 年,土耳其政府决定废除旧历,正式采用世界大多数国家通用的公元历。在解放妇女方面,凯末尔政府作出了富有成效的努力,在教

    15、育、就业、选举、婚姻等方面给予妇女以平等权利。政府建立了女子学校,培养妇女从事工作的技能。1934 年 6 月,大国民议会通过采用姓氏的决定,改变了土耳其人以往有名无姓的习惯,取消了象征封建等级的旧称号和头衔。(二)影响。凯末尔改革是凯末尔主义的全面实践,它是在政治独立之后向帝国主义威胁和封建神权专制神权影响的主动进攻。凯末尔的现代化、民族化、民主化改革,都同“世俗化”有密切关系,因此凯末尔改革的总特点在于它是一次以“世俗化”为中心的现代化改革。革命胜利之后历时 15 年之久的改革,使一度濒于灭亡的“西亚病夫”走上了民族复兴的道路。)解析:5.简述凯末尔主义。(华南师范大学 2006 年世界近

    16、现代史真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一)内容。1931 年土耳其人民共和党第三次代表大会上通过的新党纲中,凯末尔主义被概括为六项原则,后来还写进 1937 年宪法,从而成为土耳其民族国家的主要政治意识形态。这六项原则是:(1)共和主义或民主共和主义,它体现反对君主专制主义,坚持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国体原则;(2)民族主义,它体现保卫土耳其的领土完整、民族独立和国际上应有的地位的原则:(3)平民主义,它体现公民主权,即国家权力属于全体公民和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4)国家主义,它体现以国营经济为基础、同时鼓励私人工商业和坚持经济独立自主地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原则;(5)世俗主义

    17、或反对教权主义,它体现反对伊斯兰封建神权势力干预国家政权、法律、教育和社会生活的原则;(6)改革主义,它体现反对满足现状、盲目保守和听天由命的思想,体现坚持不懈地进行社会经济改革的原则。 (二)意义。凯末尔主义成为土耳其民族解放运动与世俗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推动了土耳其现代化的进程。)解析:6.简述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东北师范大学 1999 年世界现代史真题;南京大学2006 年加试世界近现代史真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一)主要内容。1934 年 7 月,卡德纳斯当选墨西哥总统。在 19341940 年的总任期内,卡德纳斯进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与社

    18、会改革。改革内容如下:(1)政治改革。打击军事寡头势力,改组国民革命党,确立中央集权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卡德纳斯执政后,恢复了 1917 年宪法规定的有关民主权利,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承认工人罢工权利,支持工农运动,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赋予妇女以基层选举权等。(2)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分配土地。取消了对庄园主的补偿金制度,还取消了对债务役农分配土地的限制,使土地分配的规模和范围空前扩大。实行合作农场制,推动农村土地所有制结构和农业生产方式的改造。(3)国有化运动。将服务业、铁路、石油等工业企业收归国有,打击外国垄断资本在本国的势力,以谋求民族经济的独立与发展。国有化推动了政府职能的相应变

    19、化。卡德纳斯政府引进凯恩斯主义的赤字财政政策,奉行国家干预政策,进行国家投资,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刺激社会的有效需求。(4)教育改革。教育改革的起点是扫盲教育。政府专门设立了印第安人事务司和士兵学校,在军队和印第安人中进行扫盲教育。在卡德纳斯执政期间,国会通过了修改宪法第三条的法令,规定宗教与教育分离,走教育世俗化的道路。卡德纳斯政府拨出大量款项用于开办学校。 (二)历史意义。卡德纳斯改革是墨西哥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改革。改革打击了大地主的分裂性、地方性势力,加强了国家权力,扩大了国家政权的社会基础,有利于政局的稳定与国家发展。他在农业和工业领域进行的改革比较深刻地体现了 1917

    20、年宪法的实质性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原有的大地产制和外资经济的垄断地位,使墨西哥的土地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卡德纳斯改革对中央集权的强化、政府对经济干预的加强,为实现工业化和民族经济的发展,为以后墨西哥迈向工业化道路奠定了基础。)解析:7.试析英法绥靖政策和美国中立政策的原因。(南京大学 2013 年国际关系史真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一)英法绥靖政策。20 世纪 30 年代,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在反对共产主义的旗帜下,加紧向外侵略扩张,向英、法等国的霸权进行挑战。英、法等国试图通过牺牲中小国家的利益,同法西斯国家达成妥协,以便推动法西斯势力进攻苏联。在英、法妥协、纵容

    21、政策的鼓励下,1935 年 10月,意大利入侵了埃塞俄比亚。1936 年 8 月,德意共同干涉西班牙内战,颠覆了西班牙民主政府。1937年 7 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8 年 3 月,德国吞并了奥地利。1938 年 9 月,英、法两国出卖捷克斯洛伐克的主权,同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是绥靖政策的典型表现。英、法实行绥靖政策的原因主要有:两国受经济危机打击严重,国力衰落;一战后西方和平主义思潮的泛滥;英国传统的均势外交思维的影响;对法西斯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等。 (二)美国中立政策。1935 年 8 月 31 日,美国国会通过了中立法,规定对交战国实行武器禁运;禁止美国船只向交战国运送武器。美

    22、国实行中立政策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第一,美国推行中立主义政策是由于美国国内孤立主义情绪的影响。第二,美国此时奉行中立政策符合国内资产家的利益。第三,美国不愿置身于欧战之中。此外,欧美国家“一战”后流行的“和平主义”思潮、高涨的畏战和反战情绪是美国推行中立政策的又一重要原因。)解析:8.试析英、美采取绥靖政策的原因及后果。(东北师范大学 2000 年世界通史真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一)原因。(1)英国。20 世纪 30 年代,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在反对共产主义的旗帜下,加紧向外侵略扩张,向英国的霸权进行挑战。英国试图通过牺牲中小国家的利益,同法西斯国家达成妥协,以便推动

    23、法西斯势力进攻苏联。英国实行绥靖政策的原因主要有:受经济危机打击严重,国力衰落;一战后西方和平主义思潮泛滥;英国传统的均势外交思维的影响;对法西斯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等。 (2)美国。1935 年 8 月 3 1 日,美国国会通过了中立法,规定对交战国实行武器禁运;禁止美国船只向交战国运送武器。美国实行中立政策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首先,美国推行中立主义政策是由于美国国内孤立主义情绪的影响。其次,美国此时奉行中立政策符合国内资产家的利益。再次,美国不愿置身于欧战之中。此外,欧美国家一战后流行的和平主义思潮、高涨的畏战和反战情绪是美国推行中立政策的又一重要原因。 (二)后果。1935 年 10 月意大

    24、利入侵了埃塞俄比亚。1936 年 8 月德、意共同干涉西班牙内战,颠覆了西班牙民主政府。1937 年 7 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8 年 3 月德国吞并了奥地利。1938 年 9月,英国出卖捷克斯洛伐克的主权,同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是绥靖政策的典型表现。)解析:9.试论绥靖政策。(中国人民大学 2005 年世界通史真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一)原因。20 世纪 30 年代,在德、意、日法西斯的疯狂侵略扩张面前,英国、法国、美国都推行过绥靖政策。(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经济一直一蹶不振,政府财政极其困难,被迫紧缩国防开支,军事力量孱弱,尽力避免在国际上采取军事

    25、对抗政策。国内存在着强大的和平主义思潮,执政党为争取选票亦鼓吹“和平”。因此,当德国重新走上侵略战争道路时,英国为维护自身利益,企图靠牺牲中欧、东欧弱小国家,把德国的扩张矛头引向苏联。(2)法国经济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长期处于萧条状态不能复苏,国防费用减少,军事实力落后于德国。为保护其既得利益,法国在 20 世纪 30 年代后半期放弃同小协约国、苏联的合作,和英国一道对德采取绥靖政策。(3)自 20 世纪 30 年代初起,美国公众主要关注于国内的经济恢复与就业问题,对国际事务普遍不感兴趣,孤立主义势力再度崛起。在法西斯侵略尚未对美国构成直接威胁的情况下,美国政府对欧洲政治事务采取中立政策。 (

    26、二)后果。在英、法、美的默认和纵容之下,1935 年意大利侵占埃塞俄比亚,1936 年德国进军莱茵非军事区,19361939 年,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1938 年 3 月,德国吞并奥地利。1938 年 9 月,慕尼黑协定签订,绥靖政策达到了顶点。1939 年 9 月,德国入侵波兰。英、法自食其果,被迫卷入战争。1940 年 5 月,德国进攻西欧,张伯伦下台,标志着绥靖政策彻底破产。在东方,九一八事变后,西方一些国家对日本也实行绥靖政策。七七事变之后,尤其是从日军占领武汉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英、美与日之间曾几次酝酿以牺牲中国求得相互妥协的“远东慕尼黑”阴谋活动。)解析:10.评述苏德互不侵犯条

    27、约。(北京师范大学 2004 年历史学综合真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一)主要内容。(1)1939 年 8 月 23 日,苏、德两国在莫斯科签订了为期十年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条约规定:缔约双方保证不单独或联合其他国家彼此间进行任何武力行动、任何侵略行为或者任何攻击;如果缔约一方成为第三国敌对行为的对象时,另一方不向该第三国提供任何支持;缔约任何一方不加入直接或间接旨在反对另一方的任何国家集团。(2)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还附有秘密附属议定书,它划定了两国在东欧的势力范围:在属于波罗的海国家(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的地区发生领土和政治变动时,立陶宛的北部疆界将成为德国

    28、和苏联势力范围的界限;属于波兰国家的地区如发生领土和政治变动时,德国和苏联的势力范围将大体上以纳雷夫河、维斯杜拉河和桑河一线为界。 (二)评价。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杜绝了英、法、德结成反苏阵线的任何可能,使苏联不致首先与德单独作战,并赢得了一段喘息时间,以加强战备。但条约的签订也使德国得以按既定计划发动对波兰的进攻,并避免了东西两线作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爆发。)解析:11.简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四川师范大学 2013 年历史学基础真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一)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经济上,一战后德国利用英法矛盾和美国的经济扶植,再次超过英法;日本利用“一战

    29、”期间在远东、太平洋地区获得的利益,迅速发展起来。政治上,德国、日本在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过程中,较多地保留了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传统,经济大危机中更是建立了极权统治法西斯专政;英、法、美则继续发展了民主政治。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再次改变了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并且加剧了它们之间的矛盾,发展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按新的实力重新分割世界。 (二)“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影响。“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使战胜国与战胜国、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矛盾重重,受压制国家一直希望能改变这一政治格局。凡尔赛和约对德国惩罚性的规定在德国人民心目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战胜国意大利因英法没有履行大战前的承诺而不满;华盛顿体

    30、系使日本在军事、中国问题方面受到压制。因此,德、意、日三国都迫切希望打破“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三)经济大危机的影响。1929 年的经济大危机引发了各国严重的政治危机,为摆脱经济危机打起了贸易壁垒战。严重依赖美国的德国与严重依赖外国市场的日本,都无法通过自身内部经济政策的调整来摆脱危机,只能借助原有的军国主义与专制主义传统,建立法西斯专政进行疯狂的对外扩张,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解析:12.试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中山大学 2013 年历史学基础(A)真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问题是史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的一个重大学术问题。主要观点有: (一)反

    31、法西斯战争论。多数学者认为,二战自始至终是一场反法西斯战争,大战初期即是反法西斯战争,不存在帝国主义战争阶段。从当时世界的主要矛盾、战争发动者及其目的来看,二次大战是由全世界人民的敌人德意日法西斯侵略国集团发动的、旨在奴役和征服整个人类的战争,这样一个世界主要矛盾就决定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自始至终是一场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不存在帝国主义阶段;所谓苏联参战从本质上改变了大战的性质,其论据是不足的。 (二)两阶段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有一个演化的过程:前期或初期为帝国主义战争,后期为反法西斯战争。持这种观点的学者在战争性质转化的具体时间上也有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从 1940 年 4 月 9 日德

    32、国进犯丹麦、挪威到 6 月 18 日戴高乐将军领导的“自由法国”活动开始,为二战性质转化的标志。德国进攻西线后,英国开始推行坚定不移的反法西斯政策,戴高乐为恢复民族独立而战,二战性质从帝国主义战争转变为反法西斯战争。另一种意见认为,二战性质转化的界标应是苏德战争的爆发,苏联参战使第二次世界大战演变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三)“两种性质始终存在”论。认为二战初期主流是帝国主义战争,也具有反法西斯战争性质;苏联参战后反法西斯战争性质占了主流,但在一些战场上仍是帝国主义战争。 (四)“两重性”论。认为二战中所有交战国进行的战争都具有两重性。法西斯国家集团战争的两重性表现在:其共性是扩大侵略,称霸和

    33、瓜分世界,因而形成法西斯同盟;其特殊性表现在德日意法西斯各有自己的战争目的,这就使得它们之间既有同盟条约又没有明确承担具体义务。反法西斯国家的两重性表现在:它们的共性是反法西斯,它们的特殊性表现在除反法西斯的共同目标外还有各自不同的要求。 (五)“四种性质综合”论。认为二战是四种不同性质战争的综合,即:德意日所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英法美对德意日之间的帝国主义战争、德意日对社会主义苏联的侵略战争、美苏英法中等国所进行的反法西斯战争。这四种战争的综合,决定了二战的性质只能是各国维护自身独立与安全、共同反对侵略的战争。这是反法西斯国家战争目的的唯一共同点。)解析:13.论述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过程

    34、。(南京大学 2000 年世界近现代史真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一)1940 年 9 月,英美达成协议,英国以西半球英国属地纽芬兰、百慕大等战略基地的租借权,换取美国 50 艘旧驱逐舰。1940 年 9 月 27 日,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签订后,英美联系进一步加强。 (二)1941 年 3 月 11 日通过了租借法案,授权总统向他认为其防务对美国国防至关重要的任何国家出售、转让、交换、租借或其他方法处理任何国防物资。罗斯福立即请求国会拨款 70 亿美元,也得到同意。租借法的实施,实质上使美国由中立国变成非交战国。1941 年 3 月 27 日,美英两国制定了“ABC

    35、一 1 计划”,确定了以欧洲作为两国主要战场以及“先欧后亚”的战略决策。 (三)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终于促使被侵略国家联合起来,结成反法西斯联盟。1941 年 7 月 12 日,苏英两国在莫斯科签订了苏英关于对德作战中联合行动的协定,双方保证在战争中互相援助和支持,绝不单独对德停战或媾和。8 月 16 日,苏英又达成贸易、贷款和支付协定。 (四)1941 年 8 月 14 日,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停靠于大西洋纽芬兰阿根夏湾的军舰上举行会晤,发表了英美两国关于战争目的的联合声明,表达了反对纳粹暴政,尊重各国领土、主权和各国人民的民主、自由,以及致力于战后和平与合作的共同立场。此即大西洋宪章。它

    36、得到了苏联、中国等国的赞同,奠定了反法西斯国家联合的原则基础。 (五)1941 年 9 月 29 日至 10 月 1 日,苏、美、英三国代表在莫斯科举行会谈,签订了战时第一个三国协定莫斯科议定书。该协定实际上确认了战时三国同盟关系。 (六)1942 年 1 月 1 日,苏、中、美、英等 26 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宣言规定:签字国政府保证运用全部军事、经济资源,打败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并保证相互合作,而不单独与敌人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至此,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建立起来。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使战争的形势发生变化,是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并为联合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解析:14.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主要战场战略性转折的时间及其代表性战役。(华东师范大学 2003 年世界通史真题)(分数:2.00)_


    注意事项

    本文(【考研类试卷】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世界近现代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5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fatcommittee26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