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管理学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逻辑(评论题)-试卷 1 及答案解析(总分:4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逻辑推理(总题数:21,分数:44.00)1.在一次聚会上,10 个吃了水果色拉的人中,有 5 个很快出现了明显的不适。吃剩的色拉立刻被送去检验。检验的结果不能肯定其中存在超标的有害细菌。因此,食用水果色拉不是造成食用者不适的原因。如果上述检验结果是可信的,则以下哪项对上述论证的评价最为恰当?(分数:2.00)A.题干的论证是成立的。B.题干的论证有漏洞,因为它把事件的原因,当作该事件的结果。C.题干的论证有漏洞,因为它没有考虑到这种可能性:那些吃了水果色拉后没有很快出现不适的人,过不久
2、也出现了不适。D.题干的论证有漏洞,因为它没有充分利用一个有力的论据:为什么有的水果色拉食用者没有出现不适?E.题干的论证有漏洞,因为它把缺少证据证明某种情况存在,当作有充分证据证明某种情况不存在。2.甲、乙两人就“人的有意识的活动是否都是有目的的”这一论题展开辩论。甲认为,人有意识的活动都是有目的的,乙持相反的观点。为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乙说:“我现在就可以有意识却无目的地举起我的手。”乙的证明犯了下述哪项错误?(分数:2.00)A.模棱两可。B.两不可。C.自相矛盾。D.以偏概全。E.论据不足。3.东方日出,西方日落;社会是发展的,生物是进化的。这些都反映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3、小王对此不以为然。他说,有的规律是可以改造的,人能改造一切,当然也能改造某些客观规律。比如价值规律不是乖乖地为精明的经营者服务了吗?人不是把肆虐的洪水制住而变害为利了吗?试问,以下哪项最为确切地揭示了小王上述议论中的错误?(分数:2.00)A.他过高地估计了人的力量。B.他认为“人能改造一切”是武断的。C.他混淆了“运用”与“改造”这两个概念。D.洪水并没有都被彻底制服。E.价值规律若被改造就不叫价值规律了。4.有些外科手术需要一种特殊类型的线带,使外科伤口缝合达到十天,这是外科伤口需要线带的最长时间。D 型带是这种线带的一个新品种。D 型带的销售人员声称 D 型带将会提高治疗功效,因为 D
4、型带的黏附时间是目前使用的线带的两倍长。以下哪项如果成立,最能说明 D 型带销售人员所做声明中的漏洞:(分数:2.00)A.大多数外科伤口愈合大约需要十天。B.大多数外科线带是从医院而不是从药店得到的。C.目前使用的线带的黏性足够使伤口缝合十天。D.现在还不清楚究竟是 D 型带线带还是目前使用的线带更有利于皮肤的愈合。E.D 型带线带对已经预先涂上一层药物的皮肤的黏性只有目前使用的线带的一半好。5.去年经纬汽车专卖店调高了营销人员的营销业绩奖励比例。专卖店李经理打算新的一年继续执行该奖励比例,因为去年该店的汽车销售数量较前年增加了 16。陈副经理对此持怀疑态度,她指出,他们的竞争对手并没有调整
5、营销人员的奖励比例,但在过去的一年也出现了类似的增长。以下哪项最为恰当地概括了陈副经理的质疑方法?(分数:2.00)A.运用一个反例,否定李经理的一般性结论。B.运用一个反例,说明李经理的论据不符合事实。C.运用一个反例。说明李经理的论据虽然成立,但不足以推出结论。D.指出李经理的论证对一个关键概念的理解和运用有误。E.指出李经理的论证中包含自相矛盾的假设。6.有种观点认为,到 21 世纪初,和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将有更多的人死于艾滋病。其根据是:据统计,艾滋病毒感染者人数在发达国家趋于稳定或略有下降,在发展中国家却持续快速发展;到 21 世纪初,估计全球的艾滋病毒感染者将达到 4000
6、万至 11 亿人,其中,60将集中在发展中国家。这一观点缺乏充分的说服力。因为,同样权威的统计数据表明,发达国家艾滋病感染者从感染到发病的平均时间要大大短于发展中国家,而从发病到死亡的平均时间只有发展中国家的二分之一。以下哪项最为恰当地概括了上述反驳所使用的方法?(分数:2.00)A.对“论敌”的理论动机提出质疑。B.指出“论敌”把两个相近的概念当作同一概念来使用。C.对“论敌”的论据的真实性提出质疑。D.提出一个反例来否定“论敌”的一般性结论。E.指出“论敌”在论证中没有明确、具体的时间范围。7.一般人总会这样认为,既然人工智能这门新兴学科是以模拟人的思维为目标,那么,就应该深入地研究人思维
7、的生理机制和心理机制。其实,这种看法很可能误导这门新兴学科。如果说,飞机发明的最早灵感是来自于鸟的飞行原理的话,那么,现代飞机从发明、设计、制造到不断改进,没有哪一项是基于对鸟的研究之上的。上述议论,最可能把人工智能的研究,比作以下哪项?(分数:2.00)A.对鸟的飞行原理的研究。B.对鸟的飞行的模拟。C.对人思维的生理机制和心理机制的研究。D.飞机的设计制造。E.飞机的不断改进。8.有人认为鸡蛋黄的黄色跟鸡所吃的绿色植物性饲料有关,为了验证这个结论,下面哪种实验方法最可靠?(分数:2.00)A.选择一优良品种的蛋鸡进行实验。B.化验比较植物性饲料和非植物性饲料的营养成分。C.选择品种等级完全
8、相同的蛋鸡一半喂食植物性饲料,一半喂食非植物性饲料。D.对同一批蛋鸡逐渐增加或减少植物性饲料的比例。E.选出不同品种的蛋鸡,喂同样的植物性饲料。9.是否应当废除死刑,在一些国家一直存在争议,下面是相关的一段对话: 史密斯:一个健全的社会应当允许甚至提倡对罪大恶极者执行死刑。公开执行死刑通过其震慑作用显然可以减少恶性犯罪,这是社会自我像护的必要机制。 苏珊:您忽视了讨论这个议题的一个前提,这就是一个国家或者社会是否有权利剥夺一个人的生命。如果事实上这样的权利不存在,那么,讨论执行死刑是否可以减少恶性犯罪这样的问题是没有意义的。 如果事实上社会有权利剥夺一个人的生命,则以下哪项最为恰当地评价了这一
9、事实对两人所持观点的影响?(分数:2.00)A.两人的观点都得到加强。B.两人的观点都未受到影响。C.史密斯的观点得到加强,苏珊的观点未受影响。D.史密斯的观点未受影响,苏珊的观点得到加强。E.史密斯的观点得到加强,苏珊的观点受到削弱。10.毫无疑问,未成年人吸烟应该加以禁止。但是,我们不能为了防止给未成年人吸烟以可乘之机,就明令禁止自动售烟机的使用。这种禁令就如同为了禁止无证驾车在道路上设立路障,这道路障自然禁止了无证驾车,但同时也阻挡了 99以上的有证驾驶者。为了对上述论证做出评价,回答以下哪个问题最为重要?(分数:2.00)A.未成年吸烟者在整个吸烟者中所占的比例是否超过 1?B.禁止使
10、用自动售烟机带给成年购烟者的不便究竟有多大?C.无证驾车者在整个驾车者中所占的比例是否真的不超过 1?D.从自动售烟机中是否能买到任何一种品牌的香烟?E.未成年人吸烟的危害,是否真如公众认为的那样严重?11.大学图书馆员说:直到三年前,校外人员还能免费使用图书馆,后来因经费减少,校外人员每年须付100 元才能使用我馆。但是,仍然有 150 个校外人员没有付钱,因此,如果我们雇用一名保安去辨别校外人员,并保障所有校外人员均按要求缴费,图书馆的收益将增加。要判断图书馆员的话是否正确,必须首先知道下列哪一选项?(分数:2.00)A.每年使用图书馆的校内人员数。B.今年图书馆的费用预算是多少。C.图书
11、馆是否安装了电脑查询系统。D.三年前图书馆经费降低了多少。E.雇用一名保安一年的开支是多少。12.林教授是河北人,考试时,他总是把满分给河北籍的学生。例如,上学期他教的班上只有张贝贝和李元元得了满分,她们都是河北籍的学生。为了检验上述论证的有效性,最有可能提出以下哪个问题?(分数:2.00)A.林教授和张贝贝、李元元之间到底有没有特殊的亲戚关系。B.林教授为什么更愿意把满分给河北籍的学生。C.林教授所给满分的学生中是否曾有菲河北籍的学生。D.张贝贝和李元元的实际考试水平是否与她们的得分相符。E.林教授平日的一贯工作表现如何。13.吴大成教授:各国的国情和传统不同,但是对于谋杀和其他严重刑事犯罪
12、实施死刑,至少是大多数人可以接受的。公开宣判和执行死刑可以有效地阻止恶性刑事案件的发生,它所带来的正面影响比可能存在的负面影响肯定要大得多,这是社会自我保护的一种必要机制。史密斯教授:我不能接受您的见解。因为在我看来,对于十恶不赦的罪犯来说,终身监禁是比死刑更严厉的惩罚,而一般的民众往往以为只有死刑才是最严厉的。以下哪项是对上述对话的最恰当评价?(分数:2.00)A.两人对各国的国情和传统有不同的理解。B.两人对什么是最严厉的刑事惩罚有不同的理解。C.两人对执行死刑的目的有不同的理解。D.两人对产生恶性刑事案件的原因有不同的理解。E.两人对是否大多数人都接受死刑有不同的理解。14.张教授:和谐
13、的本质是多样性的统一。自然界是和谐的,例如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相同的。因此,克隆人是破坏社会和谐的一种潜在危险。李研究员:你设想的那种危险是不现实的。因为一个人和他的克隆复制品完全相同的仅仅是遗传基因。克隆人在成长和受教育的过程中,必然在外形,个性和人生目标等诸方面形成自己的不同特点。如果说克隆人有可能破坏社会和谐的话,我看一个现实危险是,有人可能把他的克隆复制品当作自己的活“器官银行”。以下哪项最为恰当地概括了张教授和李研究员争论的焦点?(分数:2.00)A.克隆人是否会破坏社会的和谐?B.一个人和他的克隆复制品的遗传基因是否可能不同?C.一个人和他的克隆复制品是否完全相同?D.和谐的本质是否
14、为多样性的统一?E.是否可能有人把他的克隆复制品当作自己的活“器官银行”?15.司机:有经验的司机完全有能力并习惯以每小时 120 公里的速度在高速公路上安全行驶。因此,高速公路上的最高时速不应由 120 公里改为现在的 110 公里,因为这既会不必要地降低高速公路的使用效率,也会使一些有经验的司机违反交通规则。交警:每个司机都可以在法律规定的速度内行驶,只要他愿意。因此,把对最高时速的修改说成是某些违规行为的原因,是不能成立的。以下哪项最为准确地概括了上述司机和交警争论的焦点?(分数:2.00)A.上述对高速公路最高时速的修改是否必要。B.有经验的司机是否有能力以每小时 120 公里的速度在
15、高速公路上安全行驶。C.上述对高速公路最高时速的修改是否一定会使一些有经验的司机违反交通规则。D.上述对高速公路最高时速的修改实施后,有经验的司机是否会在合法的时速内行驶。E.上述对高速公路最高时速的修改,是否会降低高速公路的使用效率。16.一个月了,这个问题时时刻刻缠绕着我,而在工作非常繁忙或心情非常好的时候,又暂时抛开了这个问题,顾不上去想它了。以上的陈述犯了下列哪些逻辑错误?(分数:2.00)A.论据不足。B.循环论证。C.偷换概念。D.转移论题。E.自相矛盾。17.“人多力量大”“众人拾柴火焰高”等,这些名言证明了人口的增加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上述推断的主要缺陷在于:(分数:2.00)
16、A.“人多力量大”肯定了人力资源的作用,是重视人才的表现。B.不同的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不一样的,应当指明主要应增加哪一类人口。C.名言并非真理,不能由名言简单地证明上述结论。D.人口越少,消耗掉的社会资源就越少。E.人口越多,带来的社会问题越多。18.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社会,白领阶层以其得体入时的穿着、斯文潇洒的举止,在城市中逐渐形成一种新的时尚。张金力穿着十分得体,举止也很斯文,一定是白领阶层中的一员。下列哪项陈述最准确地指出了上述判断在逻辑上的缺陷?(分数:2.00)A.有些白领阶层的人穿着也很普通,举止并不潇洒。B.有些穿着得体、举止斯文的人并非从事令人羡慕的白领工作。C.穿着举止是人的爱
17、好、习惯,也与工作性质有一定关系。D.张金力的穿着举止受社会时尚的影响很大。E.白领阶层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应当穿着得体、举止斯文。19.许多孕妇都出现了维生素缺乏的症状,但这通常不是由于孕妇的饮食中缺乏维生素,而是由于腹内婴儿的生长使她们比其他人对维生素有更高的需求。为了评价上述结论的确切程度,以下哪项操作最为重要?(分数:2.00)A.对某个缺乏维生素的孕妇的日常饮食进行检测,确定其中维生素的含量。B.对某个不缺乏维生素的孕妇的日常饮食进行检测,确定其中维生素的含量。C.对孕妇的科学食谱进行研究,以确定有利于孕妇摄入足量维生素的最佳食谱。D.对日常饮食中维生素足量的一个孕妇和一个非孕妇进行
18、检测,并分别确定她们是否缺乏维生素。E.对日常饮食中维生素不足量的一个孕妇和另一个非孕妇进行检测,并分别确定她们是否缺乏维生素。20.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对卡路里的日需求量逐渐减少,而对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需求却日趋增多。因此,为了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老年人应当服用一些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为了对上述断定做出评价,回答以下哪个问题最重要?(分数:2.00)A.对老年人来说,人体对卡路里的需求量的减少幅度,是否小于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需求量的增加幅度。B.保健品中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否比日常食品中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更易被人体吸收。C.缺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所造成的后果,对老年人是否比对年
19、轻人更严重。D.一般地说,年轻人的日常食品中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含量,是否较多地超过人体的实际需要。E.保健品是否会产生危害健康的副作用。以下是在一场关于“人工流产是否合理”的辩论中正反方辩手的发言。 正方:反方辩友反对人工流产最基本的根据是珍视人的生命。人的生命自然要珍视,但是反方辩友显然不会反对,有时为了人类更高的整体性、长远性利益,不得不牺牲部分人的生命,例如在正义战争中我们见到的那样。让我再举一个例子。我们为什么不把法定的汽车时速限制为不超过自行车呢?这样汽车交通死亡事故发生率不是几乎可以下降到 0 吗?这说明,有时确实需要以生命的数量为代价来换取生命的质量。 反方:对方辩友把人工流产和
20、交通死亡事故作以上的类比是毫无意义的。因为不可能有人会做这样的交通立法。设想一下,如果汽车行驶得和自行车一样慢,那还要汽车干什么?对方辩友,你愿意我们的社会再回到没有汽车的时代?(分数:4.00)(1).以下哪项最为确切地评价了反方的言论?(分数:2.00)A.他的发言有力地反驳了正方的论证。B.他的发言实际上支持了正方的论证。C.他的发言有力地支持了反人工流产的立场。D.他的发言完全地离开了正方阐述的论题。E.他的发言是对正方的人身攻击而不是对正方论证的评价。(2).正方论证预设了以下哪项?I保护人的生命并不是社会的目的。人类注意的焦点问题并不是人类自身的生命。以人类生命的数量为代价换取人类
21、生命的质量是可以由社会准确把握的。(分数:2.00)A.仅仅 I。B.仅仅。C.仅仅。D.仅仅 I 和。E.I、和。管理学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逻辑(评论题)-试卷 1 答案解析(总分:4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逻辑推理(总题数:21,分数:44.00)1.在一次聚会上,10 个吃了水果色拉的人中,有 5 个很快出现了明显的不适。吃剩的色拉立刻被送去检验。检验的结果不能肯定其中存在超标的有害细菌。因此,食用水果色拉不是造成食用者不适的原因。如果上述检验结果是可信的,则以下哪项对上述论证的评价最为恰当?(分数:2.00)A.题干的论证是成立的。B.题干的论证有漏洞,因为它把事件的原因,
22、当作该事件的结果。C.题干的论证有漏洞,因为它没有考虑到这种可能性:那些吃了水果色拉后没有很快出现不适的人,过不久也出现了不适。D.题干的论证有漏洞,因为它没有充分利用一个有力的论据:为什么有的水果色拉食用者没有出现不适?E.题干的论证有漏洞,因为它把缺少证据证明某种情况存在,当作有充分证据证明某种情况不存在。 解析:解析:评论逻辑漏洞。 题干:不能肯定色拉中存在超标的有害细菌一食用水果色拉不是造成食用者不适的原因。 题干犯了诉诸无知的逻辑,即把不存在证据证明某种结论不成立,当作此结论不成立的证据,故 E 项评价正确。2.甲、乙两人就“人的有意识的活动是否都是有目的的”这一论题展开辩论。甲认为
23、,人有意识的活动都是有目的的,乙持相反的观点。为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乙说:“我现在就可以有意识却无目的地举起我的手。”乙的证明犯了下述哪项错误?(分数:2.00)A.模棱两可。B.两不可。C.自相矛盾。 D.以偏概全。E.论据不足。解析:解析:评论题。 乙:为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乙说:“我现在就可以有意识却无目的地举起我的手。”乙的行为实际上是有目的性的,嘴上却说自己无目的,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3.东方日出,西方日落;社会是发展的,生物是进化的。这些都反映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小王对此不以为然。他说,有的规律是可以改造的,人能改造一切,当然也能改造某些客观规律。比如价值规律不
24、是乖乖地为精明的经营者服务了吗?人不是把肆虐的洪水制住而变害为利了吗?试问,以下哪项最为确切地揭示了小王上述议论中的错误?(分数:2.00)A.他过高地估计了人的力量。B.他认为“人能改造一切”是武断的。C.他混淆了“运用”与“改造”这两个概念。 D.洪水并没有都被彻底制服。E.价值规律若被改造就不叫价值规律了。解析:解析:评论逻辑漏洞。 小王在论证过程中混淆了“运用客观规律”与“改造客观规律”这两个概念。4.有些外科手术需要一种特殊类型的线带,使外科伤口缝合达到十天,这是外科伤口需要线带的最长时间。D 型带是这种线带的一个新品种。D 型带的销售人员声称 D 型带将会提高治疗功效,因为 D 型
25、带的黏附时间是目前使用的线带的两倍长。以下哪项如果成立,最能说明 D 型带销售人员所做声明中的漏洞:(分数:2.00)A.大多数外科伤口愈合大约需要十天。B.大多数外科线带是从医院而不是从药店得到的。C.目前使用的线带的黏性足够使伤口缝合十天。 D.现在还不清楚究竟是 D 型带线带还是目前使用的线带更有利于皮肤的愈合。E.D 型带线带对已经预先涂上一层药物的皮肤的黏性只有目前使用的线带的一半好。解析:解析:评论逻辑漏洞(原因+措施+目的型)。 销售员:D 型带的黏附时间是目前使用的线带的两倍长(原因) D 型带(措施)5.去年经纬汽车专卖店调高了营销人员的营销业绩奖励比例。专卖店李经理打算新的
26、一年继续执行该奖励比例,因为去年该店的汽车销售数量较前年增加了 16。陈副经理对此持怀疑态度,她指出,他们的竞争对手并没有调整营销人员的奖励比例,但在过去的一年也出现了类似的增长。以下哪项最为恰当地概括了陈副经理的质疑方法?(分数:2.00)A.运用一个反例,否定李经理的一般性结论。B.运用一个反例,说明李经理的论据不符合事实。C.运用一个反例。说明李经理的论据虽然成立,但不足以推出结论。 D.指出李经理的论证对一个关键概念的理解和运用有误。E.指出李经理的论证中包含自相矛盾的假设。解析:解析:举反例。6.有种观点认为,到 21 世纪初,和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将有更多的人死于艾滋病。其根据
27、是:据统计,艾滋病毒感染者人数在发达国家趋于稳定或略有下降,在发展中国家却持续快速发展;到 21 世纪初,估计全球的艾滋病毒感染者将达到 4000 万至 11 亿人,其中,60将集中在发展中国家。这一观点缺乏充分的说服力。因为,同样权威的统计数据表明,发达国家艾滋病感染者从感染到发病的平均时间要大大短于发展中国家,而从发病到死亡的平均时间只有发展中国家的二分之一。以下哪项最为恰当地概括了上述反驳所使用的方法?(分数:2.00)A.对“论敌”的理论动机提出质疑。B.指出“论敌”把两个相近的概念当作同一概念来使用。 C.对“论敌”的论据的真实性提出质疑。D.提出一个反例来否定“论敌”的一般性结论。
28、E.指出“论敌”在论证中没有明确、具体的时间范围。解析:解析:评论逻辑技法。 题干中要反驳的观点是“艾滋病毒感染者人数”,但其论据说的却是“从感染到发病的平均时间”,不是相同概念,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7.一般人总会这样认为,既然人工智能这门新兴学科是以模拟人的思维为目标,那么,就应该深入地研究人思维的生理机制和心理机制。其实,这种看法很可能误导这门新兴学科。如果说,飞机发明的最早灵感是来自于鸟的飞行原理的话,那么,现代飞机从发明、设计、制造到不断改进,没有哪一项是基于对鸟的研究之上的。上述议论,最可能把人工智能的研究,比作以下哪项?(分数:2.00)A.对鸟的飞行原理的研究。B.对鸟的飞行
29、的模拟。C.对人思维的生理机制和心理机制的研究。D.飞机的设计制造。 E.飞机的不断改进。解析:解析:评论逻辑技法。 题干:飞机的发明,设计制造和改进并非基于对鸟的研究,因此,人工智能的研究也不应基于对人思维的生理和心理机制的研究。所以题干把对人思维的生理和心理机制的研究,比作对鸟的研究;把人工智能的研究,比作飞机的发明,设计制造和改进。D 项和 E 项都和题干的上述类比相关,但是,题干中有“现代飞机从发明、设计、制造到不断改进”,而不仅仅是“改进”,所以 D 项比 E 项更加恰当。8.有人认为鸡蛋黄的黄色跟鸡所吃的绿色植物性饲料有关,为了验证这个结论,下面哪种实验方法最可靠?(分数:2.00
30、)A.选择一优良品种的蛋鸡进行实验。B.化验比较植物性饲料和非植物性饲料的营养成分。C.选择品种等级完全相同的蛋鸡一半喂食植物性饲料,一半喂食非植物性饲料。 D.对同一批蛋鸡逐渐增加或减少植物性饲料的比例。E.选出不同品种的蛋鸡,喂同样的植物性饲料。解析:解析:评价削弱加强。 题干:鸡蛋黄的黄色跟鸡所吃的绿色植物性饲料有关。 通过求异法,建立一个对比实验即可:选择品种等级完全相同的蛋鸡,一半喂食植物性饲料,一半喂食非植物性饲料故 C项正确。 A 项,不知实验方法,无法判断是否科学; B 项,比较的是饲料间的差别,但无法确定这些差别是否会导致鸡蛋的差别; D 项,增加或减少植物性饲料的比例,能起
31、到证明或削弱题干中结论的作用,但是不如 C 项; E 项,此实验确定的是相同的植物性饮料对不同品种的鸡的影响。不能判断题干的结论。9.是否应当废除死刑,在一些国家一直存在争议,下面是相关的一段对话: 史密斯:一个健全的社会应当允许甚至提倡对罪大恶极者执行死刑。公开执行死刑通过其震慑作用显然可以减少恶性犯罪,这是社会自我像护的必要机制。 苏珊:您忽视了讨论这个议题的一个前提,这就是一个国家或者社会是否有权利剥夺一个人的生命。如果事实上这样的权利不存在,那么,讨论执行死刑是否可以减少恶性犯罪这样的问题是没有意义的。 如果事实上社会有权利剥夺一个人的生命,则以下哪项最为恰当地评价了这一事实对两人所持
32、观点的影响?(分数:2.00)A.两人的观点都得到加强。B.两人的观点都未受到影响。C.史密斯的观点得到加强,苏珊的观点未受影响。 D.史密斯的观点未受影响,苏珊的观点得到加强。E.史密斯的观点得到加强,苏珊的观点受到削弱。解析:解析:评价削弱加强题。 史密斯:公开执行死刑可以减少恶性犯罪,因此,应该允许死刑。 苏珊:如果国家或社会没有权利剥夺一个人的生命,则讨论通过死刑来减少恶性犯罪这一话题没有意义。 史密斯的观点有一个隐含假设,即国家或社会有权利公开执行死刑。因此如果事实上社会有权利剥夺一个人的生命,则补充了史密斯的隐含假设,支持史密斯新的观点。 如果事实上社会有权利剥夺一个人的生命。对苏
33、珊的观点没有影响。因为苏珊的现点只是一个假设情况,这个假设情况是否发生,和这个假设是否成立,没有关系。 例如:如果天下雨,那么地上会湿。只是做了一个饭设,如果天下雨会怎么样,但是事实上有没有下雨,不影响我做这个假设。10.毫无疑问,未成年人吸烟应该加以禁止。但是,我们不能为了防止给未成年人吸烟以可乘之机,就明令禁止自动售烟机的使用。这种禁令就如同为了禁止无证驾车在道路上设立路障,这道路障自然禁止了无证驾车,但同时也阻挡了 99以上的有证驾驶者。为了对上述论证做出评价,回答以下哪个问题最为重要?(分数:2.00)A.未成年吸烟者在整个吸烟者中所占的比例是否超过 1?B.禁止使用自动售烟机带给成年
34、购烟者的不便究竟有多大? C.无证驾车者在整个驾车者中所占的比例是否真的不超过 1?D.从自动售烟机中是否能买到任何一种品牌的香烟?E.未成年人吸烟的危害,是否真如公众认为的那样严重?解析:解析:评价削弱加强(类比型)。 题干采用类比论证: 设立路障:禁止了无证驾车,但是也阻挡了99以上的有证驾驶者,所以不应设置路障; 禁止自动售烟机;防止给未成年人吸烟以可乘危机,但事后也给成年人带来不便; 所以,不应该禁止自动售烟机。 如果也给大比例(如 99)的成年人带来不便,那么就不应该禁止自动售烟机,如果没有给很大比例的成年人带来不便,则说明题干类比不当,应该禁止自动售烟机。因此,B 项正确。11.大
35、学图书馆员说:直到三年前,校外人员还能免费使用图书馆,后来因经费减少,校外人员每年须付100 元才能使用我馆。但是,仍然有 150 个校外人员没有付钱,因此,如果我们雇用一名保安去辨别校外人员,并保障所有校外人员均按要求缴费,图书馆的收益将增加。要判断图书馆员的话是否正确,必须首先知道下列哪一选项?(分数:2.00)A.每年使用图书馆的校内人员数。B.今年图书馆的费用预算是多少。C.图书馆是否安装了电脑查询系统。D.三年前图书馆经费降低了多少。E.雇用一名保安一年的开支是多少。 解析:解析:评价削弱加强。 题干:雇用一名保安去辨别校外人员,并保障所有校外人员均按要求缴费,图书馆的收益将增加。
36、收益是否增加,要判断新增收益与支出的关系,所以,需要考察的是雇佣保安的开支,故 E 项正确。12.林教授是河北人,考试时,他总是把满分给河北籍的学生。例如,上学期他教的班上只有张贝贝和李元元得了满分,她们都是河北籍的学生。为了检验上述论证的有效性,最有可能提出以下哪个问题?(分数:2.00)A.林教授和张贝贝、李元元之间到底有没有特殊的亲戚关系。B.林教授为什么更愿意把满分给河北籍的学生。C.林教授所给满分的学生中是否曾有菲河北籍的学生。 D.张贝贝和李元元的实际考试水平是否与她们的得分相符。E.林教授平日的一贯工作表现如何。解析:解析:评价削弱加强。 题干:上学期林教授只给了两个河北籍的学生
37、满分13.吴大成教授:各国的国情和传统不同,但是对于谋杀和其他严重刑事犯罪实施死刑,至少是大多数人可以接受的。公开宣判和执行死刑可以有效地阻止恶性刑事案件的发生,它所带来的正面影响比可能存在的负面影响肯定要大得多,这是社会自我保护的一种必要机制。史密斯教授:我不能接受您的见解。因为在我看来,对于十恶不赦的罪犯来说,终身监禁是比死刑更严厉的惩罚,而一般的民众往往以为只有死刑才是最严厉的。以下哪项是对上述对话的最恰当评价?(分数:2.00)A.两人对各国的国情和传统有不同的理解。B.两人对什么是最严厉的刑事惩罚有不同的理解。C.两人对执行死刑的目的有不同的理解。 D.两人对产生恶性刑事案件的原因有
38、不同的理解。E.两人对是否大多数人都接受死刑有不同的理解。解析:解析:评论争论焦点。 吴大成认为:公开宣判和执行死刑可以有效地阻止恶性刑事案件的发生; 史密斯认为:执行死刑或者终身监禁的目的应该是给十恶不赦的罪犯以最严厉的惩罚。 所以,人对执行死刑的目的有不同的理解。因此,C 项的评价最为恰当。 由题干,不难得出结论:昊大成认为执行死刑的目的是有效地阻止恶性刑事案件的发生,而史密斯认为执行死刑的目的是给十恶不赦的罪犯以最严厉的惩罚两人对执行死刑的目的有不同的理解。因此,C 项的评价最为恰当。 A 项,只有吴大成表态,史密斯没有表态; B 项,只有史密斯表态,吴大成没有表态; D 项,二人都没有
39、提及; E 项,只有吴大成表态,史密斯没有表态。 所以,以上四项均不是争论焦点。14.张教授:和谐的本质是多样性的统一。自然界是和谐的,例如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相同的。因此,克隆人是破坏社会和谐的一种潜在危险。李研究员:你设想的那种危险是不现实的。因为一个人和他的克隆复制品完全相同的仅仅是遗传基因。克隆人在成长和受教育的过程中,必然在外形,个性和人生目标等诸方面形成自己的不同特点。如果说克隆人有可能破坏社会和谐的话,我看一个现实危险是,有人可能把他的克隆复制品当作自己的活“器官银行”。以下哪项最为恰当地概括了张教授和李研究员争论的焦点?(分数:2.00)A.克隆人是否会破坏社会的和谐?B.一个人
40、和他的克隆复制品的遗传基因是否可能不同?C.一个人和他的克隆复制品是否完全相同? D.和谐的本质是否为多样性的统一?E.是否可能有人把他的克隆复制品当作自己的活“器官银行”?解析:解析:焦点题。 张教授:和谐的本质是多样性的统一,因此,克隆人的“相同”破坏了社会的和谐; 李研究员:一个人和他的克隆复制品完全相同的仅仅是遗传基因,在其他方面有自己的“不同”特点;如果克隆人可能破坏社会和谐的话,是因为有人会把克隆人当作自己的“器官银行”。 张教授认为一个人和他的克隆人是相同的,李研究员则认为不同,所以二人的争论焦点是,一个人和他的克隆复制品是否完全相同,故 C 项恰当; A 项,不是焦点,因为二人
41、都认为克隆人可能破坏社会和谐,只是二人的理由不同(违反差异原则); B 项,不是焦点,二人都认为因是相同的(违反差异原则); D 项,“和谐的本质是多样性的统一”仅仅是张教授的论据,不是他的论点,而且李研究员没有对此表态(违反论点优先原则和双方表态原则); E 项,不是焦点,张教授没有涉及此项(违反双方表态原则)。15.司机:有经验的司机完全有能力并习惯以每小时 120 公里的速度在高速公路上安全行驶。因此,高速公路上的最高时速不应由 120 公里改为现在的 110 公里,因为这既会不必要地降低高速公路的使用效率,也会使一些有经验的司机违反交通规则。交警:每个司机都可以在法律规定的速度内行驶,
42、只要他愿意。因此,把对最高时速的修改说成是某些违规行为的原因,是不能成立的。以下哪项最为准确地概括了上述司机和交警争论的焦点?(分数:2.00)A.上述对高速公路最高时速的修改是否必要。B.有经验的司机是否有能力以每小时 120 公里的速度在高速公路上安全行驶。C.上述对高速公路最高时速的修改是否一定会使一些有经验的司机违反交通规则。 D.上述对高速公路最高时速的修改实施后,有经验的司机是否会在合法的时速内行驶。E.上述对高速公路最高时速的修改,是否会降低高速公路的使用效率。解析:解析:焦点题。 司机:把高速公路上的最高时速由 120 公里降为现在的 110 公里,会降低高速公路的使用效率;使
43、一些有经验的司机违反交通规则不应降速。 交警:即使限速,只要司机愿意,也不会超速。 交警反驳的是司机的理由,司机认为降速导致违规,交警认为不会,所以 C 项最为准确。16.一个月了,这个问题时时刻刻缠绕着我,而在工作非常繁忙或心情非常好的时候,又暂时抛开了这个问题,顾不上去想它了。以上的陈述犯了下列哪些逻辑错误?(分数:2.00)A.论据不足。B.循环论证。C.偷换概念。D.转移论题。E.自相矛盾。 解析:解析:评论逻辑漏洞。 题干中一方面说“时时刻刻缠绕着”,又说“暂时抛开”,自相矛盾。17.“人多力量大”“众人拾柴火焰高”等,这些名言证明了人口的增加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上述推断的主要缺陷在
44、于:(分数:2.00)A.“人多力量大”肯定了人力资源的作用,是重视人才的表现。B.不同的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不一样的,应当指明主要应增加哪一类人口。C.名言并非真理,不能由名言简单地证明上述结论。 D.人口越少,消耗掉的社会资源就越少。E.人口越多,带来的社会问题越多。解析:解析:评论逻辑漏洞。 题干的论据:“从多力量大”“众人拾柴火焰高”等名言。 题干的结论:人口的增加有利于社会发展。 A 项,支持了题干; B 项,本项论证的是“如何”增加人口的问题,而不是“是否”增加人口的问题,与题干不相关; C 项,正确,指出了题干的论证缺陷。名言并非真理,不一定是正确的; D,E 项,削弱题干,但并没有
45、指出题干的论证缺陷。18.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社会,白领阶层以其得体入时的穿着、斯文潇洒的举止,在城市中逐渐形成一种新的时尚。张金力穿着十分得体,举止也很斯文,一定是白领阶层中的一员。下列哪项陈述最准确地指出了上述判断在逻辑上的缺陷?(分数:2.00)A.有些白领阶层的人穿着也很普通,举止并不潇洒。B.有些穿着得体、举止斯文的人并非从事令人羡慕的白领工作。 C.穿着举止是人的爱好、习惯,也与工作性质有一定关系。D.张金力的穿着举止受社会时尚的影响很大。E.白领阶层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应当穿着得体、举止斯文。解析:解析:评论逻辑漏洞。 题干:白领穿着得体,所以,穿着得体的是白领。 B 项,有人穿着
46、得体但不是白领,与题干的结论矛盾,指出了题干的论证缺陷; A 项,说明题干的前提有漏洞,也可以削弱题干,但是,仅仅是反驳论证,并不属于其论证过程中的缺陷,因此不如 B 项好; 其余各项显然不妥。19.许多孕妇都出现了维生素缺乏的症状,但这通常不是由于孕妇的饮食中缺乏维生素,而是由于腹内婴儿的生长使她们比其他人对维生素有更高的需求。为了评价上述结论的确切程度,以下哪项操作最为重要?(分数:2.00)A.对某个缺乏维生素的孕妇的日常饮食进行检测,确定其中维生素的含量。B.对某个不缺乏维生素的孕妇的日常饮食进行检测,确定其中维生素的含量。C.对孕妇的科学食谱进行研究,以确定有利于孕妇摄入足量维生素的
47、最佳食谱。D.对日常饮食中维生素足量的一个孕妇和一个非孕妇进行检测,并分别确定她们是否缺乏维生素。 E.对日常饮食中维生素不足量的一个孕妇和另一个非孕妇进行检测,并分别确定她们是否缺乏维生素。解析:解析:评论逻辑主线,考求异法。 题干:因为腹内婴儿的生长使孕妇需求更多维生素,而不是因为孕妇的饮食中缺乏维生素20.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对卡路里的日需求量逐渐减少,而对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需求却日趋增多。因此,为了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老年人应当服用一些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为了对上述断定做出评价,回答以下哪个问题最重要?(分数:2.00)A.对老年人来说,人体对卡路里的需求量的减少幅度,
48、是否小于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需求量的增加幅度。B.保健品中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否比日常食品中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更易被人体吸收。C.缺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所造成的后果,对老年人是否比对年轻人更严重。D.一般地说,年轻人的日常食品中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含量,是否较多地超过人体的实际需要。 E.保健品是否会产生危害健康的副作用。解析:解析:原因+措施+目的型评价题。 题干: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对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需求却日趋增多 老年人应当服用一些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以下是在一场关于“人工流产是否合理”的辩论中正反方辩手的发言。 正方:反方辩友反对人工流产最基本的根据是珍视人的生命。人的生命自然要珍视
49、,但是反方辩友显然不会反对,有时为了人类更高的整体性、长远性利益,不得不牺牲部分人的生命,例如在正义战争中我们见到的那样。让我再举一个例子。我们为什么不把法定的汽车时速限制为不超过自行车呢?这样汽车交通死亡事故发生率不是几乎可以下降到 0 吗?这说明,有时确实需要以生命的数量为代价来换取生命的质量。 反方:对方辩友把人工流产和交通死亡事故作以上的类比是毫无意义的。因为不可能有人会做这样的交通立法。设想一下,如果汽车行驶得和自行车一样慢,那还要汽车干什么?对方辩友,你愿意我们的社会再回到没有汽车的时代?(分数:4.00)(1).以下哪项最为确切地评价了反方的言论?(分数:2.00)A.他的发言有力地反驳了正方的论证。B.他的发言实际上支持了正方的论证。 C.他的发言有力地支持了反人工流产的立场。D.他的发言完全地离开了正方阐述的论题。E.他的发言是对正方的人身攻击而不是对正方论证的评价。解析:解析:评论题。 正方采用类比论证:可以为了整体利益牺牲部分人生命;不能为了降低交通事故率至 0,而让汽车和自行车一个速度(2).正方论证预设了以下哪项?I保护人的生命并不是社会的目的。人类注意的焦点问题并不是人类自身的生命。以人类生命的数量为代价换取人类生命的质量是可以由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