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路知识-19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计算题(总题数:11,分数:100.00)1.下图所示电路中含有理想变压器,原边匝数为 N 1 ,副边匝数为 N 2 , 。当原边分别由电流源 i S 与电压源 u S 激励时,在保持原边匝数 N 1 不变的前提下,若要使 R 2 上的功率增加,副边匝数 N 2 应增加还是减少?请说出理由。 (分数:5.00)_2.电路如下图所示, ,R1=5,R 2 =50,u S =5cos10tV,求 u 2 和 i 2 。 (分数:10.00)_3.下图所示正弦稳态电路中,已知电压源 ,X L1 =1,X L2 =2,X M =
2、1,X C =-4。试求 和 。 (分数:10.00)_4.下图所示电路中,已知 ,L 1 =1H,L 2 =0.5H,M=0.25H,求 i C 。 (分数:10.00)_5.下图所示电路中,R=1,L 1 =3,L 2 =2,M=2,U 1 =50V。求:开关 S 打开和闭合时的各支路电路。 (分数:10.00)_6.下图所示的含理想变压器的正弦稳态电路中,U L =100V,U R =50V,I S =5A,=10rad/s,且有 i S 与甜 u C 同相位,试求 R、L、C 的值。 (分数:10.00)_7.下图所示电路中含有理想变压器,试分别求电容电压 u C 的单位阶跃响应和单位
3、冲激响应。 (分数:10.00)_8.电路如下图所示,已知 U S =380V,R 1 =600,R 2 =50,R L =10,求 U 2 。 (分数:10.00)_9.下图所示正弦稳态电路中,电源角频率为 ,若要使流过电阻的电流 i 与电源电压 u s 。的相位差为45,试求角频率 与参数间的关系。 (分数:5.00)_如下图所示,理想变压器比为 2:1,一次侧经一非线性电阻接在正弦交流电源 u s (t)=100sintV 上,非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为 ,倘若变压器的二次侧与内阻为零的电动式安培表(仪表读数为有效值)相接,求: (分数:10.00)(1).流过非线性电阻的电流有效值为多少?
4、(分数:5.00)_(2).安培表的读数为多少?(分数:5.00)_10.下图所示非正弦电路中,已知 ,L 2 =M=1H,L 1 =2H,求电流 i 2 的瞬时值和它的有效值以及电压源发出的平均功率。 (分数:10.00)_电路知识-19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计算题(总题数:11,分数:100.00)1.下图所示电路中含有理想变压器,原边匝数为 N 1 ,副边匝数为 N 2 , 。当原边分别由电流源 i S 与电压源 u S 激励时,在保持原边匝数 N 1 不变的前提下,若要使 R 2 上的功率增加,副边匝数 N 2 应增加还是减少?请说出理由。 (分数:
5、5.00)_正确答案:()解析:解:由于图所示电路中含有理想变压器,由理想变压器是指没有电功损失的变压器可知,其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在解答理想变压器的题目时,要注意分清变化物理量之间的决定关系: (1)输入电压决定输出电压(电压比等于线圈的匝数比)。 (2)输出功率决定输入功率(I 0 U 0 =I 1 U 1 +I 2 U 2 ,当只有一个副线圈有输出功率时才满足电流比等于线圈匝数的反比)。 (3)输出电流决定输入电流,其具体关系根据功率寻找等式。 由于 R 2 上的功率 ,因此当原边加 i S 激励时,i 2 =ni S ,所以要使功率 P 增加,就必须增大电流 i 2 。由于理想变压器
6、电流比等于线圈匝数的反比,因此在保持原边匝数 N 1 不变的前提下,就要减少副边线圈 N 2 的匝数。 当原边加 us 激励时,则 2.电路如下图所示, ,R1=5,R 2 =50,u S =5cos10tV,求 u 2 和 i 2 。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解:分析上图所示的电路图,根据原边和副边电路结构的特点,利用 KVL 可得: 理想变压器的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为: 亦即: 将上式及题中已知数据代入式,解得: 3.下图所示正弦稳态电路中,已知电压源 ,X L1 =1,X L2 =2,X M =1,X C =-4。试求 和 。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解
7、:根据题意和题干图所示电路可知,电感元件之间存在互感,因此需要先画出电路的去耦等效电路。其去耦等效电路如下图所示。 据根去耦等效电路,可以将电路分为左右两个环路,左边环路电流方向为电流 I s 方向,右边环路电流方向为 I 3 方向。 根据回路电流法,列出回路电流方程如下: 代入已知数据求解得: 4.下图所示电路中,已知 ,L 1 =1H,L 2 =0.5H,M=0.25H,求 i C 。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解:根据题干图所示电路可知,该电路含有互感元件,应先求出其去耦等效电路,如下图所示。 利用相量法,根据串并联电路分压分流原理可得: 根据电容的伏安关系可得: 5.下
8、图所示电路中,R=1,L 1 =3,L 2 =2,M=2,U 1 =50V。求:开关 S 打开和闭合时的各支路电路。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解:分析上图所示电路可知,开关 S 打开时为两耦合电感顺向串联,则有: Z=R 1 +j(L 1 +L 2 +2M) =1+j(3+2+22)=1+j9=9.0683.70 设 时,则有: 开关 S 闭合时,两耦合电感为异极性端相接,其去耦等效电路如下图所示。 所以有: 6.下图所示的含理想变压器的正弦稳态电路中,U L =100V,U R =50V,I S =5A,=10rad/s,且有 i S 与甜 u C 同相位,试求 R、L、C
9、 的值。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解:易知,算后电路为: 。即已知 U L =200V,U R =50V,I S =5A,=10rad/s,i S 与 U S 同相,求 L、R、C。变换后, ,设 ,则由向量图可知: 。可得 所以有: 由电路图得: ,即 ,得 L=4H。由 I 1 R=U R 得: 。 而 U C C ,所以 。所以 R、L、C 的值分别为: 7.下图所示电路中含有理想变压器,试分别求电容电压 u C 的单位阶跃响应和单位冲激响应。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解:分析题干图可画出解题电路如下图所示。 根据理想变压器原副边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可得
10、: i 1 =2i C 根据电容电压电流关系,则有: 根据电流分流原理可知: i=3i C +i 1 =5i C 列出原边回路的 KVL 方程,则有: 由于 i=5i C ,所以可得: 又知 ,因此可得: 整理得: 特征方程: 8p+1=0 u“=2V 又因为 u C (0 + )=0,可求得:A=-2。 所以,电容电压 u C 的阶跃响应为: 单位冲激响应,即对阶跃响应求导,所以: 8.电路如下图所示,已知 U S =380V,R 1 =600,R 2 =50,R L =10,求 U 2 。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解:分析上图,可利用相量法求解。设 。根据理想变压器的原副
11、边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副边电阻 R L 变化到原边中有等效阻抗,可得: R L =10 2 10=1000 在原边电路,根据分压原理可得: ,即: 整理得: 此时原边线圈电流、电压分别为: 利用理想变压器原副边电压之间的关系,可得: 9.下图所示正弦稳态电路中,电源角频率为 ,若要使流过电阻的电流 i 与电源电压 u s 。的相位差为45,试求角频率 与参数间的关系。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解:分析上图所示电路可知,电感 L 1 、L 2 的同名端连接在一起,它们之间的互感为 M 根据回路电流法,按顺时针方向选取两条回路,设回路电流分别为 I 和 I 2 ,如下图所示。 则可
12、根据上图所示回路列出电路方程如下: 解得: 该式表达了电流 i 与电源电压 u s 之间的关系。 又根据已知电流 i 与电源电压 u s 相位差为 45,则可以推出该关系式的分母实部、虚部应相等,因此可解得: 如下图所示,理想变压器比为 2:1,一次侧经一非线性电阻接在正弦交流电源 u s (t)=100sintV 上,非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为 ,倘若变压器的二次侧与内阻为零的电动式安培表(仪表读数为有效值)相接,求: (分数:10.00)(1).流过非线性电阻的电流有效值为多少?(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解:在解答理想变压器的题目时,要分清变化物理量之间的决定关系。 分析题图所示
13、电路可知其计算电路如下图所示。 变压器入端电阻为零,即: u R =u S (t) 根据非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可以计算得: i R (t)=0.3100sint+0.04(100sint) 2 10 -3 =0.2+0.03sint+0.2sin(2t-90)A 电流有效值为: (2).安培表的读数为多少?(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解:根据理想变压器电流比等于线圈匝数的反比,且变压器只能对通过交流分量,由上面的 i R (t)可知安培表读数为: 10.下图所示非正弦电路中,已知 ,L 2 =M=1H,L 1 =2H,求电流 i 2 的瞬时值和它的有效值以及电压源发出的平均功率。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解:上图所示电路的去耦等效电路如下图所示。 由上述等效电路可知,该电路包含直流和基波两种电压成分,需要分别对每一种电压成分进行单独计算,再求总和。 当只有直流 10V 分量作用时,电感相当于短路,此时有: 此时电压源发出的功率为: 当基波作用时,可得: 代入已知数据整理可得: i 2(1) =cos(10t-135)A 此时消耗的功率为: P (1) =15W 电流 i 2 的瞬时值和它的有效值为: i 2 =1+cos(10t-13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