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考研类试卷】法理学(法理学概述、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与发展)模拟试卷1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386763       资源大小:50.50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考研类试卷】法理学(法理学概述、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与发展)模拟试卷1及答案解析.doc

    1、法理学(法理学概述、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与发展)模拟试卷 1及答案解析(总分:5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题(总题数:3,分数:6.00)1.理论法学(分数:2.00)_2.边缘法学(分数:2.00)_3.法理学(分数:2.00)_二、不定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36.00)4.不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或多个是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意的备选答案。(分数:2.00)_5.不能构成法学体系中独立分科的是( )(分数:2.00)A.国内法学B.法律史学C.应用法学D.理论法学6.下列属于我国法理学内容的是( )(分数:2.00)A.法的本体论问题B.法的

    2、价值论问题C.法的历史问题D.法的运行问题7.法学体系随着以下哪些因素而不断发展?( )(分数:2.00)A.社会发展的需要B.本国法律的发展C.文明发展的需要D.法学家认识水平的提高8.从法律的制定到实施这一角度出发,法学可分为( )(分数:2.00)A.立法学、应用法学、法律解释学B.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C.法学本科和法学边缘学科D.立法学、法律解释学、法律社会学9.法学分为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其分类角度是( )(分数:2.00)A.各种类别的法律B.认识论C.法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D.法律的制定到实施10.法理学属于( )(分数:2.00)A.法学本科B.理论法学C.应用法学D.国内法学11

    3、.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可概括为( )(分数:2.00)A.它是法学的一般理论B.它是法学的基础理论C.它是法学的方法论D.它是法学的分支学科12.下列内容属于我国法理学未来发展趋势的是( )(分数:2.00)A.国际化趋势的加强B.实践功能的增强C.学术流派呈现多样化D.科技互动更加深入13.在中国,最早使用“法理学”一词的是( )(分数:2.00)A.梁启超B.蔡元培C.沈家本D.伍廷芳14.下列有关法理学的表述,哪一个是正确的? ( )(分数:2.00)A.法理学是一门理论法学,因而没有实践价值B.汉语中“法理学”一词来自于日语,与法哲学没有任何关系C.法理学既是沟通法学诸学科的桥

    4、梁,也是法学与其它科学相联系的纽带D.法理学在整个法学体系具有基础地位,因此部门法学对法理学的研究没有影响15.马克思主义法学出现的标志是( )(分数:2.00)A.德意志意识形态B.共产党宣言C.资本论D.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16.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标志是( )(分数:2.00)A.德意志意识形态B.共产党宣言C.资本论D.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17.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方法论包括( )(分数:2.00)A.研究方法B.叙述方法C.分析方法D.实证方法18.“死缓”这一重要的刑事政策是( )提出的。(分数:2.00)A.胡锦涛B.毛泽东C.邓小平D.江泽民19.“中

    5、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是( )被写入宪法的。(分数:2.00)A.1997年B.1999年C.2002年D.2004年20.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是( )(分数:2.00)A.可持续发展B.依法执政C.以人为本D.实行社会主义法治2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是( )(分数:2.00)A.依法治国B.党的领导C.执法为民D.服务大局三、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6.00)22.中国法理学的研究体系是什么?(分数:2.00)_23.简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发展。(分数:2.00)_24.简述党的十六大以来,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分数:2.00)_四、论述题(总题数:

    6、2,分数:4.00)25.简答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主要内容,并阐释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的基本内涵。(分数:2.00)_26.材料:据新华社 4月 13日电:2006 年 4月,中共中央提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局出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为指导,在认真总结我国法治建设实践经验,借鉴世界法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其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政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等五个方面。法制日报2008 年 2月 1

    7、日报道:2007 年岁末,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同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代表、全国大法官、大检察官座谈时指出,要始终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这“三个至上”所蕴含的精神,不仅体现了执政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基本理念,也体现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深刻内涵,体现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 问题:请根据以上材料,从法与政治和法的作用的角度简答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认识。答题要求:1观点正确,表述完整、准确; 2不少于 400字。(2008 年司考,卷四,第 1题)(分数:2.00)_法理学(法理学概述、马克思主义法

    8、学的产生与发展)模拟试卷 1答案解析(总分:5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题(总题数:3,分数:6.00)1.理论法学(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理论法学是指主要研究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的相对抽象的法学分支学科,它从应用法学中概括出来又用以指导应用法学,并且它的理论贯穿于整个法律现象。如法理学、法律思想史等。)解析:2.边缘法学(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边缘法学一般是指横跨两个或由两个学科整合而成的分支学科,如法律社会学、法律经济学、法律心理学等。)解析:3.法理学(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法理学是研究一般法,尤其是本国法的一般

    9、概念、规律和原理的法学分支学科 它是法学的一般理论、基础理论和方法论。)解析:二、不定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36.00)4.不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或多个是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意的备选答案。(分数:2.00)_解析:5.不能构成法学体系中独立分科的是( )(分数:2.00)A.国内法学B.法律史学C.应用法学 D.理论法学解析:解析:从认识论的角度,法学可以分为理论法学、应用法学;根据法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法学可以分为法学本科和法学边缘学科。其中,应用法学和法学本科不是法学体系中独立的分科。6.下列属于我国法理学内容的是( )(分数:2.00)A.法的本体论问题

    10、 B.法的价值论问题 C.法的历史问题 D.法的运行问题 解析:解析:我国法理学的基本问题除选项中的四个以外,还包括法与其他社会规范的相互作用问题。7.法学体系随着以下哪些因素而不断发展?( )(分数:2.00)A.社会发展的需要 B.本国法律的发展 C.文明发展的需要D.法学家认识水平的提高 解析:8.从法律的制定到实施这一角度出发,法学可分为( )(分数:2.00)A.立法学、应用法学、法律解释学B.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C.法学本科和法学边缘学科D.立法学、法律解释学、法律社会学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法学的分类及标准。根据从法律的制定到实施的标准划分,法学可以分为立法学、法律解释学和法律社会

    11、学。故本题选 D。9.法学分为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其分类角度是( )(分数:2.00)A.各种类别的法律B.认识论 C.法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D.法律的制定到实施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法学的分类及标准。10.法理学属于( )(分数:2.00)A.法学本科 B.理论法学 C.应用法学D.国内法学解析:解析:根据法学与其他学科的分类,法学可以分为法学本科、法学边缘学科。从认识论的角度,法学可以分为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11.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可概括为( )(分数:2.00)A.它是法学的一般理论 B.它是法学的基础理论 C.它是法学的方法论 D.它是法学的分支学科 解析:12.下列内容属于我国

    12、法理学未来发展趋势的是( )(分数:2.00)A.国际化趋势的加强 B.实践功能的增强 C.学术流派呈现多样化 D.科技互动更加深入 解析:13.在中国,最早使用“法理学”一词的是( )(分数:2.00)A.梁启超 B.蔡元培C.沈家本D.伍廷芳解析:解析:汉语中的“法理学”一词是由日本法学家穗积沉重提出的。在中国,最早使用法理学一词的是梁启超在法理学发达史论中。14.下列有关法理学的表述,哪一个是正确的? ( )(分数:2.00)A.法理学是一门理论法学,因而没有实践价值B.汉语中“法理学”一词来自于日语,与法哲学没有任何关系C.法理学既是沟通法学诸学科的桥梁,也是法学与其它科学相联系的纽带

    13、 D.法理学在整个法学体系具有基础地位,因此部门法学对法理学的研究没有影响解析:15.马克思主义法学出现的标志是( )(分数:2.00)A.德意志意识形态 B.共产党宣言C.资本论D.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解析:解析:马克思主义法学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16.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标志是( )(分数:2.00)A.德意志意识形态B.共产党宣言 C.资本论D.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解析:解析:共产党宣言是科学共产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明确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原理,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运动的客观

    14、规律以及与此密切联系相关的法的现象的运动规律,分析并揭露了资产阶级法律的阶级本质、特征。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17.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方法论包括( )(分数:2.00)A.研究方法 B.叙述方法 C.分析方法D.实证方法解析:解析: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由两个方面构成,(1)研究方法,即从具体到抽象;(2)叙述方法,即从抽象上升到具体。18.“死缓”这一重要的刑事政策是( )提出的。(分数:2.00)A.胡锦涛B.毛泽东 C.邓小平D.江泽民解析:解析:毛泽东反复强调,在审理刑事案件中,一定要严格注意宽严结合,轻重适度,罚当其罪。据此,毛泽东提出并阐发了

    15、“死缓”这一重要的刑事政策。19.“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是( )被写入宪法的。(分数:2.00)A.1997年B.1999年 C.2002年D.2004年解析:解析:199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第十三条规定,宪法第五条增加一款,作为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是( )(分数:2.00)A.可持续发展B.依法执政C.以人为本 D.实行社会主义法治解析:解析: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16、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2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是( )(分数:2.00)A.依法治国 B.党的领导 C.执法为民 D.服务大局 解析:解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其中,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三、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6.00)22.中国法理学的研究体系是什么?(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我国各种法理学教材和著作所确立的法理学理论

    17、体系基本大同小异,一般都包括:(1)法的本体论,即回答法是什么的问题,它是法理学乃至整个法学体系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历经数千年争论而经久不绝的问题。(2)法的价值论,即回答法应当是什么的问题。它与第一类问题一样历史悠久和争论迭起,并与之一同构成法理学研究的两个永恒性核心问题。法的价值论涉及到法的理想、目标,因而在法理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3)法的历史问题。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实际上是在时间的维度上继续回答“法是什么”和“法应当是什么”的问题。法是人类历史的一部分,同时它也有自己的历史。 (4)法在现实生活中的运行。法不是存在于书本上的抽象条文,而是在社会生活和实践中发挥实际作用的规则。此类问题

    18、具体包括立法、守法、执法、司法、法律监督、法律职业、法律方法和法治国家等问题。(5)法与社会其他方面的关系。法是社会体系的一部分,与社会体系的其他方面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法能够影响、改变社会的其他方面:另一方面,社会的其他方面也能影响、改变法,乃至决定法的内容及其发展。)解析:23.简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发展。(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地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深刻地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9、而形成的第三个重大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证了历史唯物主义法学的基本原则。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社会主义法律调整的价值取向。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明了当代中国法制建设的根本任务。 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理论探索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解析:24.简述党的十六大以来,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领导人民全面建设

    20、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深刻分析了当代中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并系统阐述了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依法执政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有力地推动了新世纪新阶段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理论创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进程的新境界。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坚持以人为本使我们准确地把握法的现象的本体基础,把法看作社会主体的权利要求,法律则是主体权利的制度化、规范化。 第二,依法执政的当代法治观的时代价值。依法执政深刻揭示了共产党的执政规律,加强和巩固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丰富了社会主义法制理论,有力地促进了依法治国方略的贯彻落实。

    21、第三,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治理观的内在意蕴。和谐社会反映在法律层面应该是这样的社会:和谐社会应当是一个法治社会;和谐社会应当是一个稳定的社会:和谐社会应当是一个公正的社会:和谐社会应当是一个权威的社会。 第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所谓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体现人们对什么是法、什么是社会主义法治、为什么实行社会主义法治、怎样实行和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等一系列认识、观念和理想的结晶。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我们党改革开放以采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创新的必然继续和延伸,是我们党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方略的精神力量。)解析:四、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4.00)25.简答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主要内容,并

    22、阐释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的基本内涵。(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先进的法治理念,是真正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需要的法治理念,其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和党的领导五个方面。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依法治国作为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其基本内涵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宪法规定的社会主

    23、义法治的基本原则,具体要求主要有:第一,公民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我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社会地位、财产状况等因素,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和自由,平等的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第二,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第三,任何组织和个人的违法行为都必须受到法律追究。 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这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迫切需要。第一,必须维护宪法权威;宪法和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依照宪法和法律办事。第二,必须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坚决反对从本部门、本地区利益出发破坏国家法制统一的行为,必须反对和制止那些违反国家法

    24、律规定和法治原则的违法行为。第三,必须树立执法部门和司法部门的公信力。执法部门和司法部门要坚持职权法定、权责统一,维护自身在社会上的形象,增强自身的可信度和公信力。 严格依法办事,这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要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决克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是我国社会的一大顽疾,是实现法治的主要障碍。因此,必须强化有法必依的机制,以更加有效的措施,确保法律的执行,严格依法办事。)解析:26.材料:据新华社 4月 13日电:2006 年 4月,中共中央提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局出发,

    25、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为指导,在认真总结我国法治建设实践经验,借鉴世界法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其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政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等五个方面。法制日报2008 年 2月 1日报道:2007 年岁末,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同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代表、全国大法官、大检察官座谈时指出,要始终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这“三个至上”所蕴含的精神,不仅体现了执政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基本理念,也体现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深刻内

    26、涵,体现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 问题:请根据以上材料,从法与政治和法的作用的角度简答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认识。答题要求:1观点正确,表述完整、准确; 2不少于 400字。(2008 年司考,卷四,第 1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法和政治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法离不开政治,政治也离不开法。这就是为什么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一方面要强调党的领导,执法为民,强调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强调服务大局,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又必须包含依法治国、公平正义的涵义和价值,必须强调宪法法律至上。 这体现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从法和政治的角度看,实际上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的政治性、人民性和法律性的统一。 2法的作用泛指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法不仅具有规范作用也具有社会作用,其社会作用是由法的本质和目的所决定,社会主义法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体现,具有维护社会秩序、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这种作用的实现,离不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五个方面,即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和党的领导。进一步说,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社会主义法的作用的发挥与实现具有重要意义。)解析:


    注意事项

    本文(【考研类试卷】法理学(法理学概述、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与发展)模拟试卷1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feelhesitate10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