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模拟试卷244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386750       资源大小:102.50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模拟试卷244及答案解析.doc

    1、法律硕士(综合课)模拟试卷 244 及答案解析(总分:13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41,分数:82.00)1.单项选择题第 1-45 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分数:2.00)_2.下列哪一位学者认为法是人们共同意志的体现( )(分数:2.00)A.西塞罗B.狄骥C.卢梭D.庞德3.法具有特殊的强制性,因为法是( )(分数:2.00)A.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B.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C.上层建筑之一D.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4.民间故事铡美案中,陈世美被依法处决,这表明( )(分数:2.00)A.法律

    2、是公共意志的反映,具有超阶级性B.法律有时候也是被统治阶级将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结果C.法律是统治阶级整体意志、共同意志的体现D.我国封建社会的法律也贯彻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5.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我国法律制定程序的是( )(分数:2.00)A.起草法律草案B.审议法律草案C.表决法律草案D.批准法律草案6.下列哪一位学者最先提出把法的作用分为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 )(分数:2.00)A.萨维尼B.拉兹C.普莱士D.乌尔比安7.以法的适用范围为标准,法可以划分为( )(分数:2.00)A.一般法和特别法B.国内法和国际法C.根本法和特别法D.实体法和程序法8.迄今为止,拥有缔约国最多的一项

    3、国际公约是( )(分数:2.00)A.世界人权宣言B.联合国宪章C.公民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D.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9.依据法律规则功能的不同,法律规则可以划分为( )(分数:2.00)A.一般性规则和具体性规则B.调整性规则和构成性规则C.政策性规则和公理性规则D.实体性规则和程序性规则10.以下选项不属于宪法部门的是( )(分数:2.00)A.香港基本法B.法官法C.居民委员会组织法D.检察官法11.下列关于法规的批准生效,以下选项中错误的是( )(分数:2.00)A.自治州人大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常委会批准B.设区的市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报省、自治区的

    4、人大常委会批准C.省、自治区、直辖市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D.自治县人大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12.以下选项不属于经济法部门的是( )(分数:2.00)A.企业法B.预算法C.会计法D.票据法13.下列属于划分法律部门的首要标准的是( )(分数:2.00)A.法律生效的范围B.法律调整的方法C.法律调整的对象D.法律表现的形式14.以下关于法律关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分数:2.00)A.法律关系最早在 19 世纪成为一个专门概念B.无法律规范,则无法律关系C.无效的合同关系也是法律关系D.法律关系不同于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本身15.李某因扰乱公共秩

    5、序被公安机关处以 50 元罚款,这种处罚属于( )(分数:2.00)A.刑事制裁B.行政处分C.行政处罚D.民事制裁16.下列哪些选项不属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 )(分数:2.00)A.坚持人民民主专政B.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C.坚持人民主体地位D.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7.以下表述中没有体现“宪法是民主制度法律化的基本形式”的是( )(分数:2.00)A.宪法确立了国家的民主施政规则B.宪法为人民主权的实现构建了政治运行机制C.宪法以根本法的形式赋予人民广泛的权利D.宪法确认社会各阶级的政治地位18.欧洲大陆第一部成文宪法是( )(分数:2.00)A.法国宪法B.魏玛宪法C.

    6、挪威宪法D.瑞典宪法19.在统一战线的表述中增加“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的宪法修正案是( )(分数:2.00)A.1988 年宪法修正案B.1993 年宪法修正案C.1999 年宪法修正案D.2004 年宪法修正案20.把乡、镇人大的任期由 3 年改为 5 年的宪法修正案是( )(分数:2.00)A.1988 年宪法修正案B.1993 年宪法修正案C.1999 年宪法修正案D.2004 年宪法修正案21.我国对集会、游行、示威实行( )(分数:2.00)A.登记制B.许可制C.追惩制D.核准制22.下列不属于实行一审终审制的案件是( )(分数:2.00)A.宣告失踪案件B.宣告死亡案件C.认定

    7、公民限制行为能力案件D.离婚案件23.以下关于我国宪法对公民私有财产的规定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B.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C.国家对公民私有财产实行征收征用必须是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D.国家对公民私有财产实行征收征用应给予合理补偿2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举行前的预备会议由( )召集(分数:2.00)A.国家主席B.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C.全国人大常委会D.全国人大秘书长25.下列选项中有权罢免全国人大代表的是( )(分数:2.00)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大常委会C.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D.原选举单位26.省人民政府

    8、的副省长通过何种方式产生( )(分数:2.00)A.选举B.决定C.任免D.提名27.在民族自治地方,哪个国家机关负责制定单行条例( )(分数:2.00)A.自治地方的人大B.自治地方的人大常委会C.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D.只有自治区人大有权制定单行条例28.西周时期为保证适用法律的谨慎,防止错杀无辜,对犯罪事实有疑的案件,在司法审判中要经过( )程序。(分数:2.00)A.三赦B.三宥C.三刺D.三互29.西周时期,掌握最高司法权的人是( )(分数:2.00)A.秋官大司寇B.大司寇C.小司寇D.周王30.以下不属于汉朝法律形式的是( )(分数:2.00)A.比B.课C.律D.令31.秦朝明确

    9、规定了司法官的办案责任,故意重罪轻判的称为( )(分数:2.00)A.纵囚B.不直C.失刑D.枉法32.汉朝的官吏退休年龄是( )(分数:2.00)A.60 岁B.65 岁C.70 岁D.75 岁33.北周五刑体系为杖、鞭、徒、流、死,其中把流刑按道里远近划分为几等( )(分数:2.00)A.2B.3C.4D.534.汉朝的群饮酒罪的罚金数目为( )(分数:2.00)A.三两B.四两C.五两D.以上选项均不正确35.贞观年间,在流三千里的基础上减刑一等,应判何刑罚( )(分数:2.00)A.流二千五百里B.流二千里C.徒五年D.徒三年36.唐朝“六杀”中,指由于种种原因杀错了对象的罪名是( )

    10、(分数:2.00)A.过失杀B.误杀C.戏杀D.斗杀37.按照唐律规定,在财产继承中,未嫁出的女儿可分得的财产份额为( )(分数:2.00)A.其兄弟继承财产权的一半B.与其兄弟享有同等的继承财产权C.相当于其未婚兄弟的聘财D.相当于其未婚兄弟的聘财之一半38.在宋朝的典卖契约中,若没有约定回赎期限或约定不清,业主可在多少年内以原价赎回标的物( )(分数:2.00)A.10 年B.20 年C.30 年D.40 年39.在清朝,民间的不动产典当契约最长期限为( )(分数:2.00)A.10 年B.15 年C.20 年D.30 年40.沈家本组织编写的法院编制法以哪个国家的法律为蓝本( )(分数:

    11、2.00)A.德国B.法国C.美国D.日本41.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宪法性文件是( )(分数:2.00)A.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天坛宪草”D.“五五宪草”二、多选题(总题数:11,分数:22.00)42.多项选择题第 46-63 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43.法的产生受到以下哪些因素的影响( )(分数:2.00)A.经济B.政治C.地理环境D.民族传统44.法律制定中的民主性原则包括( )(分数:2.00)A.立法主体的民主性B.立法内

    12、容的民主性C.立法程序的民主性D.立法过程的公开性45.下列属于程序法部门中的非诉讼程序法的是( )(分数:2.00)A.仲裁法B.律师法C.法官法D.公证法46.下列有关当代中国法律监督的选项中,属于国家监督的是( )(分数:2.00)A.中国共产党的监督B.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C.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D.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47.以下关于法律责任的选项中,具有救济功能的有( )(分数:2.00)A.刑事责任B.民事责任C.行政责任D.违宪责任48.以下关于我国宪法对婚姻家庭制度的规定正确的是( )(分数:2.00)A.婚姻、家庭、父亲、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B.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C.父

    13、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D.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49.近代分权学说最初由洛克提出,他认为国家权力应该分为( )(分数:2.00)A.立法权B.行政权C.司法权D.监督权50.以下选项中属于周朝司法官员的有( )(分数:2.00)A.秋官大司寇B.小司寇C.廷尉D.掌囚51.以下属于唐朝官员主要来源的有( )(分数:2.00)A.荐举B.科举C.考试D.门荫52.宋朝,在有男性继承人的情况下,以下哪些人享有财产继承权( )(分数:2.00)A.遗腹子B.私生子C.在室女D.绝户女三、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8.00)53.简答题第 64-66 小题。请将答

    14、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分数:2.00)_54.简述守法的要素。(分数:2.00)_55.简述我国宪法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的规定。(分数:2.00)_56.简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诉讼审判制度的特点。(分数:2.00)_四、分析题(总题数:4,分数:18.00)57.分析题第 67-69 小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_2016 年,“慢播案”在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开审,以下是公诉人的起诉书:“被告单位慢播科技有限公司自 2007 年 12 月成立以来,基于流媒体播放技术,通过向国际互联网发布慢播播放器软件的方式,为网络用户提供网络视频服务。期间,被告单位慢播

    15、公司及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被告人王某以牟利为目的,在明知上述慢播播放器软件被网络用户用于发布、搜索、下载、播放淫秽视频的情况下,仍予以放任,导致大量淫秽视频在国际互联网上传播。本院认为,上述被告单位及被告人王某的行为构成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案件择日宣判。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 363 条:以牟利为目的,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请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法律推理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分数:6.00)(1).简述法律推理的定义

    16、。(分数:2.00)_(2).材料中运用了何种法律推理?其特点是什么?(分数:2.00)_(3).简要分析公诉人的推理过程。(分数:2.00)_警方以涉嫌“非法经营罪”对李某实施刑事拘留。理由是李某自费在水滴杂志出版了长篇小说跋涉,其中暗讽了当地公安部门长期以来的违法行为。当地检察机关对李某作出不予批准逮捕决定。结合材料,请运用宪法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分数:4.00)(1).警方侵犯了李某的哪些宪法权利?(分数:2.00)_(2).警方实施逮捕需要经过什么法律程序?(分数:2.00)_诸犯罪未发而自首者,原其罪。正赃犹征如法。其轻罪虽发,因首重罪者,免其重罪。即因问所劾之罪而别言余罪者,亦

    17、如之。即自首不实及不尽者,以不实不尽之罪罪之,至死者,听减一等。自首赃数不尽者,止计不尽之数科之。其于人损伤,于物不可备偿,即事发逃亡,若越度关及奸,并私习天文者,并不在自首之列。 唐律疏议根据上述文字,回答下列问题:(分数:8.00)(1).这段文字体现了唐律的什么原则?(分数:2.00)_(2).解释“正赃犹征如法”的含义。(分数:2.00)_(3).这项原则有哪些例外情况?(分数:2.00)_(4).若某人自首时隐瞒了应判斩刑的罪行,是否应判其死刑?为什么?(分数:2.00)_五、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6.00)58.论述题第 70 小题,本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分数:

    18、2.00)_59.试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对法律实施的作用。(分数:2.00)_60.论述宪法解释的体制以及我国宪法的解释。要求:观点明确,说理充分,条理清晰,语言规范、流畅。(分数:2.00)_法律硕士(综合课)模拟试卷 244 答案解析(总分:13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41,分数:82.00)1.单项选择题第 1-45 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分数:2.00)_解析:2.下列哪一位学者认为法是人们共同意志的体现( )(分数:2.00)A.西塞罗B.狄骥C.卢梭 D.庞德解析:解析:法的

    19、本质是相对于法的现象(或法律现象)的一个范畴。在历史上,关于法的本质问题,除了神意论、理性论、命令说、民族精神论、社会控制论之外,还有一些学说也很有影响。比如,卢梭的“公意论”、黑格尔的“自由意志论”、罗尔斯的“正义论”、狄骥的“社会连带关系论”,等等。卢梭在其社会契约论中指出,法是公意的体现,公意即人们的共同意志、普遍意志。黑格尔在其法哲学原理中强调法是自由意志的外在表现形式,自由意志是法的内核。罗尔斯在其正义论中指出,正义是至高无上的,它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如同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3.法具有特殊的强制性,因为法是( )(分数:2.00)A.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B.以国家强制

    20、力为后盾的 C.上层建筑之一D.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解析:解析:一切社会规范都具有强制性,都有保证其实施的社会力量。道德规范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以及人们的内心确信等来加以维持;宗教规范的实施主要是通过精神强制的方式,但也必须依靠清规戒律、惩罚制度来保证教徒的遵守。法律不同于其他社会规范,它具有特殊的强制性,即国家强制性。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国家的强制力是法律实施的最后的保障手段。法律之所以要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取决于下面两个原因:一是法律不一定能始终为人们自愿地遵守,需要通过国家强制力强迫遵行;二是法律不能自行实施,需要国家专门机关予以运用。4.民间故事铡美案中

    21、,陈世美被依法处决,这表明( )(分数:2.00)A.法律是公共意志的反映,具有超阶级性B.法律有时候也是被统治阶级将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结果C.法律是统治阶级整体意志、共同意志的体现 D.我国封建社会的法律也贯彻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解析:解析:法维护的是统治阶级整体的长远的利益,统治阶级中个别成员违背统治阶级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行为,也会受到法的制裁。统治阶级需要用法来规定和确认他们自己内部各阶层、集团的相互关系,以此建立起个人意志服从整个阶级的关系,通过这种服从,确保其成员的权利的实现,解决其内部因财产、婚姻等问题而引起的矛盾和纠纷,保证其内部和谐一致。5.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我国法律

    22、制定程序的是( )(分数:2.00)A.起草法律草案B.审议法律草案C.表决法律草案D.批准法律草案 解析: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的有关规定及我国的立法实践,我国最高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立法的基本程序包括: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审议、法律草案的表决、法律的公布等。6.下列哪一位学者最先提出把法的作用分为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 )(分数:2.00)A.萨维尼B.拉兹 C.普莱士D.乌尔比安解析:解析:一切社会法的作用都可以有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之分。法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之分的观点是由英国新分析实证主义法学家拉兹首先提出来的。法的规范作用

    23、是指法作为行为规范,对人们的意志、行为发生的直接影响,对人的行为所起到的保障和约束作用。这是从法是一种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即从法的特征角度出发来解释的法的作用。法的社会作用是指法的社会、政治功能,即法作为社会关系的调整器,服务于一定的社会政治目的、目标,承担着一定的社会政治使命,形成、维护、实现一定的社会秩序。这是从法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是为维护经济基础和发展生产力服务的,即从法的本质和目的这一角度出发来解释的法的作用。在阶级对立社会,法的社会作用大体上又可以归纳为维护阶级统治和执行公共事务两个方面。7.以法的适用范围为标准,法可以划分为( )(分数:2.00)A.一般法和特别法 B.国内法

    24、和国际法C.根本法和特别法D.实体法和程序法解析:解析:一般法与特别法是按照法律适用范围的不同对法律所作的分类。一般法是指针对一般的人和事在不特别限定的地区和期间内普遍适用的法律;特别法是指针对特定人、特定事或特定地区、特定时间内适用的法律。法的其他分类包括:成文法与不成文法(以法律创制方式和表达形式的不同为标准对法律进行的分类);实体法与程序法(以法律规定内容的不同为标准对法律进行的分类);根本法与普通法(根据法律的地位、效力、内容和制定主体、程序的不同而对法律进行的分类);国内法与国际法(按照法律的创制主体和适用主体的不同而作的分类)。8.迄今为止,拥有缔约国最多的一项国际公约是( )(分

    25、数:2.00)A.世界人权宣言B.联合国宪章 C.公民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D.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解析:解析:联合国宪章是世界共同遵守的基本规范,是迄今拥有缔约国最多的一项国际公约。联合国宪章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主要被视为政治宣言,它与世界人权宣言以及其他重要的国际人权公约(包括:公民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和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一起构成了国际法治的基本构架,具有“准世界宪法”的性质,违犯它们不仅会受到国际社会的谴责,而且会受到联合国的经济乃至军事的制裁。9.依据法律规则功能的不同,法律规则可以划分为( )(分数:2.00)A.一般性规则和具体性规则B.调整性规则和构成性规则 C.政策性

    26、规则和公理性规则D.实体性规则和程序性规则解析:解析:依据法律规则功能的不同,将法律规则分为调整性规则和构成性规则。调整性规则是对已有行为方式进行调整的规则,它的功能在于控制行为,受调整的行为先于规则本身。调整性规则占了法律规则的大多数。构成性规则是组织人们按照规则规定的行为去活动的规则,规则所指定的行为在逻辑上依赖于规则本身。10.以下选项不属于宪法部门的是( )(分数:2.00)A.香港基本法B.法官法C.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D.检察官法解析:解析:宪法作为一个法律部门,除了包括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一占主导地位的法律文件外,还包含一些处于附属层次的法律文件:国家机关组织法、选举法和代表法

    27、、国籍法、国旗法、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公民基本权利法、法官法、检察官法、立法法和授权法等。村委会组织法属于行政法部门。11.下列关于法规的批准生效,以下选项中错误的是( )(分数:2.00)A.自治州人大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常委会批准B.设区的市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报省、自治区的人大常委会批准C.省、自治区、直辖市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D.自治县人大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解析:解析: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设区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

    28、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省、自治区的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12.以下选项不属于经济法部门的是( )(分数:2.00)A.企业法B.预算法C.会计法D.票据法 解析:解析:经济法是有关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和。经济法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和政策的法律,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则、方针和

    29、政策的法律,预算法、审计法、会计法、统计法、农业法、企业法、银行法、市场秩序法、税法等。票据法属于民商法部门。民商法是调整作为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民商法可以分为民法和商法两个次级法律部门。民法是指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商法是指调整商事法律关系主体和商业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我国现行的属于商法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主要有:公司法、商标法、票据法、海商法、保险法、破产法等。13.下列属于划分法律部门的首要标准的是( )(分数:2.00)A.法律生效的范围B.法律调整的方法C.法律

    30、调整的对象 D.法律表现的形式解析:解析:法学界一般认为,法律调整的对象(即社会关系)和法律调整的方法是划分法律部门的两个主要标准。法律调整的对象,即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是划分法律部门的首要标准和第一位标准。法律的调整对象是划分法律部门的首要标准和第一位标准,但是仅依据这一标准不能解决所有法律部门的划分问题,有的法律部门是无法从社会关系的性质来说明的。比如,刑事法律规范,单纯按照社会关系类别,就无法将它列入哪一个法律部门。将法律调整的方法作为划分法律部门的辅助标准,就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两种标准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法律调整的方法是由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的性质决定的,不同性质的社会关系应

    31、当用不同的方法来调整。因此,与法律调整的对象相比,法律调整的方法是辅助的、从属的标准。14.以下关于法律关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分数:2.00)A.法律关系最早在 19 世纪成为一个专门概念B.无法律规范,则无法律关系C.无效的合同关系也是法律关系 D.法律关系不同于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本身解析:解析:在历史上,法律关系的观念最早来源于罗马法中“法锁”的观念,但是直到 19 世纪,法律关系才作为一个专门的概念而存在。法律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符合法律规范的社会关系。在社会生活中,往往存在着大量的事实关系,它们没有严格的合法形式,甚至完全违背法律,如非法同居关系、未经认可的收养关系、以规避法律为目的

    32、的契约关系、无效或失效的合同关系等。这些事实关系,都不能看作是法律关系。15.李某因扰乱公共秩序被公安机关处以 50 元罚款,这种处罚属于( )(分数:2.00)A.刑事制裁B.行政处分C.行政处罚 D.民事制裁解析:解析:行政制裁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对行政违法者所实施的强制性惩罚措施。根据行政违法的社会危害程度、实施制裁的方式等不同,行政制裁又可分为行政处分、行政处罚两种。行政处分是国家行政机关或其他组织依照行政隶属关系,对违法失职的国家公务员或所属人员所实施的惩罚措施,主要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开除等形式。行政处罚是由特定机关对违反行政法规的公民或社会组织所实施的惩罚措施,其处罚方

    33、式主要有警告、罚款、没收财产、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营业执照、停发许可证、拘留等。(劳动教养制度目前已经废除。2013 年 12 月 28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废止有关劳动教养法律规定的决定。决定规定,劳教废止前依法作出的劳教决定有效;劳教废止后,对正在被依法执行劳动教养的人员,解除劳动教养,剩余期限不再执行)16.下列哪些选项不属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 )(分数:2.00)A.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B.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C.坚持人民主体地位D.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解析:解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包括:第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第三,坚持法律面前

    34、人人平等;第四,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第五,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并不属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17.以下表述中没有体现“宪法是民主制度法律化的基本形式”的是( )(分数:2.00)A.宪法确立了国家的民主施政规则B.宪法为人民主权的实现构建了政治运行机制C.宪法以根本法的形式赋予人民广泛的权利D.宪法确认社会各阶级的政治地位 解析:解析:宪法作为民主制度法律化的基本形式表现在宪法确立了国家的民主施政规则。宪法确认民主施政规则,表现为宪法规定了代议制和普选制,为人民主权的实现构建了政治运行机制。宪法确认民主施政规则,还表现为它以根本法的形式赋予人民广泛的政

    35、治权利和其他社会、经济、文化权利,这些权利既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地位在其他社会生活领域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人民政治权利实现的保障。宪法确认和保障广泛的人民权利,实际上为民主施政构建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宪法确认民主施政规则,还表现为它具体规范了国家机构的职权和行使程序,为国家权力的运行提供了法定界限。只有依法对国家权力的分工和运行程序予以规范,才能确保其在民主施政中各司其职发挥作用。宪法规范国家机构及其权力界限就是对民主施政的保障,反映了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18.欧洲大陆第一部成文宪法是( )(分数:2.00)A.法国宪法 B.魏玛宪法C.挪威宪法D.瑞典宪法解析:解析:1791 年法国宪法是欧洲

    36、大陆第一部成文宪法。1787 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1918 年苏俄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魏玛宪法是德国历史上第一部实现民主制度的宪法。19.在统一战线的表述中增加“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的宪法修正案是( )(分数:2.00)A.1988 年宪法修正案B.1993 年宪法修正案C.1999 年宪法修正案D.2004 年宪法修正案 解析:解析:2004 年的宪法修正案在统一战线的表述中增加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20.把乡、镇人大的任期由 3 年改为 5 年的宪法修正案是( )(分数:2.00)A.1988 年宪法修正案B.1993 年宪法修正案C.1999 年宪法修

    37、正案D.2004 年宪法修正案 解析:解析:2004 年宪法修正案的一项内容是修改乡镇政权任期的规定。修正案把乡、镇人大的任期由3 年改为 5 年,各级人大任期一致,有利于协调各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计划和人事安排。21.我国对集会、游行、示威实行( )(分数:2.00)A.登记制B.许可制 C.追惩制D.核准制解析:解析:目前,世界各国对集会、游行、示威的限制方式主要有三种:(1)登记制,即仅须在集会、游行、示威前向有关机关报告,无须经其批准;(2)许可制,即集会、游行、示威须取得有关机关许可方能举行;(3)追惩制,即在集会、游行、示威前不受任何国家机关的干涉,只在集会、游行、示威中有违法行为

    38、时,才依法予以惩罚。我国实行的是许可制。22.下列不属于实行一审终审制的案件是( )(分数:2.00)A.宣告失踪案件B.宣告死亡案件C.认定公民限制行为能力案件D.离婚案件 解析:解析: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两审终审制是指一个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即告终结的制度。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所作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当事人不服,可以在法定期限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人民检察院对所提起公诉的刑事案件,如果认为第一审判决或裁定有错误,在法定期限内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上一级人民法院对上诉、抗诉案件,按照第二审程序进行审理后所作的判决或裁定是终审的判决或裁定、发生法律效力

    39、。如果在上诉期限内,当事人不上诉,人民检察院不抗诉,第一审判决或裁定就发生法律效力。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死刑案件,除最高人民法院依法授权高级人民法院核准的以外,不论是否经过两审,都必须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判决方能生效。此外,根据法律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的第一审案件所作的判决或裁定以及基层人民法院按照民事诉讼法特别程序审理的选民资格案件、宣告失踪案件、宣告死亡案件、认定公民无行为能力案件、认定公民限制行为能力案件和认定财产无主案件实行一审终审制。23.以下关于我国宪法对公民私有财产的规定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B.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

    40、权C.国家对公民私有财产实行征收征用必须是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D.国家对公民私有财产实行征收征用应给予合理补偿 解析:解析: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D 选项表述不完整,因此不正确。2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举行前的预备会议由( )召集(分数:2.00)A.国家主席B.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C.全国人大常委会 D.全国人大秘书长解析:解析:在全国人大会议举行前,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主持召集预备会议,选举产生本次大会主席团和秘书长,通过本次会议的议程以及其他准备

    41、事项。另外,全国人大常委会认为必要时,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可召开临时会议。25.下列选项中有权罢免全国人大代表的是( )(分数:2.00)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大常委会C.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D.原选举单位 解析:解析:我国选举法规定,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受选民和原选举单位的监督。选民或者选举单位都有权罢免自己选出的代表。对于县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原选区选民五十人以上联名,对于乡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原选区选民三十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县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罢免要求。罢免县级和乡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须经原选区过半数的选民通过。县级

    42、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的时候,主席团或者十分之一以上代表联名,可以提出对由该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出的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罢免案。在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或者常务委员会五分之一以上组成人员联名,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对由该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出的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罢免案。罢免由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出的代表,须经各该级人民代表大会过半数的代表通过;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须经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罢免的决议,须报送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记忆口诀:直选三五十,间选一二成)26.省人民政府的副省长通过何种方式产

    43、生( )(分数:2.00)A.选举 B.决定C.任免D.提名解析:解析: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分别选举并且有权罢免本级人民政府的省长和副省长、市长和副市长、县长和副县长、区长和副区长、乡长和副乡长、镇长和副镇长。需要注意的是,中央人民政府的总理先由国家主席提名,再由全国人大决定,并非直接由全国人大选举产生。27.在民族自治地方,哪个国家机关负责制定单行条例( )(分数:2.00)A.自治地方的人大 B.自治地方的人大常委会C.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D.只有自治区人大有权制定单行条例解析:解析: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或者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28.西周时期为保证适用法律的谨慎,防止错杀无辜,对犯罪事实有疑的案件,在司法审判中要经过( )程序。(分数:2.00)A.三赦B.三宥C.三刺 D.三互解析:解析:西周时期为保证适用法律的谨慎,防止错杀无辜,对犯罪事实有可疑的案件,实行从


    注意事项

    本文(【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模拟试卷244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Iclinic17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