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试卷2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386684       资源大小:107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试卷2及答案解析.doc

    1、法律硕士(综合课)-试卷 2 及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46,分数:92.00)1.单项选择题第 1-45 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分数:2.00)_2.按照法的适用范围的不同,法可以分为( )。(分数:2.00)A.实体法和程序法B.根本法和普通法C.一般法和特别法D.国内法和国际法3.某甲的出生或者死亡在法理学上属于( )。(分数:2.00)A.法律事件B.法律行为C.事实行为D.意志行为4.“甲规则适用于乙案件,丙案件在实质上与乙案件类似,因此甲规则也适用于丙案件”是对下

    2、列哪种推理形式的表述?( )(分数:2.00)A.演绎推理B.辩证推理C.归纳推理D.类比推理5.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二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下列有关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相互关系的表述中,哪种说法没有正确揭示这一关系?( )(分数:2.00)A.权利和义务在法律关系中的地位有主次之分B.享有权利是为了更好地履行义务C.权利和义务的存在、发展都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为条件D.义务的设定目的是为了保障权利的实现6.司机田某贪污货物价值 2 万元,后又交通肇事,将 A 国留学生马丁撞死,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 12年,对田某的这一制裁体现的是( )。(分数:2.00

    3、)A.法的政治职能B.法的经济职能C.法在执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的职能D.法的对外职能7.法的指引作用可以分为确定的指引和有选择的指引,下列哪些表述不属于有选择的指引?( )(分数:2.00)A.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B.合同法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C.刑法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 10 年以上有期徒刑D.民法通则规定,公民对自己的发明或者其他科技成果,有权申请领取荣誉证书、奖金或者其他奖励8.下列有关法的阶级本质的表述中,哪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法的本质学说?( )(分数:2.00)A.一国的法在各方面都是取得胜利并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意志的体现B.历史上

    4、所有的法律仅仅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的反映C.法的本质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D.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的意志是统治阶级内部各党派、集团及每个成员意志的相加9.原始社会的氏族习惯之所以不能称为“法”,原因在于( )。(分数:2.00)A.它与宗教规范、道德规范浑然一体B.它不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C.它不是用语言或文字表述的D.它不是依靠监狱等机关来保证实施的10.下列哪项内容属于制定法?( )(分数:2.00)A.家法族规B.衡平法C.法院判例D.德国民法典11.按照我国宪法和 1981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法律解释工作的决议,下列选项哪个属于有权法律解释?( )(分数:2.00)A.司法机关对宪法和法

    5、律的解释B.国务院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D.法律专家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12.下列有关“法的渊源”的表述哪项是正确的?( )(分数:2.00)A.法的非正式渊源,是指不能被国内法院适用的法的渊源,如正义、标准、理性原则、习惯等B.在我国,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主要是根据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而作出的分类C.根据“条约必须遵守”的规则,一切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均构成当代我国法的渊源之一D.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国家政策可以作为我国法院审理案件时的判决依据13.划分法律历史类型的标准是( )。(分数:2.00)A.经济基础和意志内容B.经济基础和历史传统

    6、C.经济基础D.历史传统14.有关法律制定的权限划分所形成的制度结构称为( )。(分数:2.00)A.法律体系B.法制构成C.法律位阶D.立法体制15.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划分标准是( )。(分数:2.00)A.法的效力范围的不同B.法的创制和表达形式的不同C.法规定的具体内容的不同D.法的创制与适用主体的不同16.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 1787 年制定的( )。(分数:2.00)A.自由大宪章B.权利法案C.美利坚合众国宪法D.法兰西共和国宪法17.根据宪法的规定,( )行使宪法解释权。(分数:2.00)A.全国人大常委会B.最高人民法院C.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D.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18.根

    7、据我国选举法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经费由( )。(分数:2.00)A.私人资助B.国库开支C.国库开支与个人募集D.候选人自己解决19.( )是我国的国体。(分数:2.00)A.社会主义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政治协商制度D.人民民主专政制度20.( )是公民具体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实际享受其他权利的前提,也是保持和发展公民个性的必要条件。(分数:2.00)A.言论自由B.人身自由C.公民的财产权D.政治自由21.1999 年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对现行宪法进行了( )修正。(分数:2.00)A.第一次B.第二次C.第三次D.第四次22.在英国历史上调

    8、整英王与教士关系的著名制定法是指( )。(分数:2.00)A.大宪章B.克拉伦敦宪法C.人身保护法D.权利法案23.下列哪一机关不能制定地方性法规?( )(分数:2.00)A.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B.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C.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D.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24.国务院的下列组成人员中,连续任职可以超过两届的是( )。(分数:2.00)A.总理B.副总理C.国务委员D.秘书长25.下列宪法修改的方式中,哪一项不是我国宪法修改的方式?( )(分数:2.00)A.全面修改B.部分修改C.无形修改D.宪法修正案26.我国 1999 年对现行宪法进行了第三次修正,其中明确了“在法律规定

    9、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分数:2.00)A.有益补充B.重要组成部分C.有益组成部分D.重要经济成分27.下列关于我国现行宪法制定时间的表述中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分数:2.00)A.1982 年 12 月 4 日B.1999 年 3 月 15C.1982 年 10 月 1 BD.1978 年 12 月 4 日28.下列选项中哪一项被认为是中国现行宪法总的指导思想?( )(分数:2.00)A.邓小平理论B.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C.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四项基本原则29.宪法的本质是( )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表现。(分数:2

    10、.00)A.阶级B.政治C.利益集团D.阶层30.在直接选举中,选区全体选民的( )参加投票,选举有效。(分数:2.00)A.1/2B.1/4C.过半数D.1/33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 ( )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分数:2.00)A.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B.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C.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D.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讲科学、讲法治32.下列哪一项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根本标志?( )(分数:2.00)A.工人阶级对国家的领导B.工农联盟为基础C.生产资料公有制D.国有经济的主

    11、导地位33.在中国历史上最先确立 12 篇体例的法典是( )。(分数:2.00)A.魏律B.晋律C.北齐律D.开皇律34.汉初萧何参照秦律作九章律,增加的篇章是( )。(分数:2.00)A.杂律、兴律、户律B.刑名、法例、户律C.职制、户律、厩律D.户律、兴律、厩律35.折杖法始定于( )。(分数:2.00)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36.代表中国古代法制最高水平的是( )。(分数:2.00)A.法经B.唐律疏议C.宋刑统D.大清律例37.明清时期的中央司法机关“三法司”是指( )。(分数:2.00)A.大理寺、刑部、都察院B.刑部、大理寺、御史台C.廷尉、御史台、尚书台D.刑部、廷尉、

    12、御史台38.元朝兼掌军法审判的机关是( )。(分数:2.00)A.大宗正府B.枢密院C.御史台D.刑部39.近代在中国实行的列强领事裁判权制度规定在华不同国家间的诉讼按照( )来确定管辖。(分数:2.00)A.被告主义原则B.中国政府权威C.英国领事D.各国领事协商40.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独立的民法典是( )。(分数:2.00)A.大清民律草案B.现行律民事有效部分C.中华民国民法D.民律第二次草案4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分数:2.00)A.工农民主专政B.工农兵代表大会C.人民民主专政D.人民代表大会42.在国民党政权的“六法”体系中,有( )个法律部门有基本成文法典。

    13、(分数:2.00)A.六B.五C.四D.一43.( )改传统的体例,形成了以名例、吏、户、礼、兵、刑、工等七篇为构架的格局,与强化六部职能的体制变革相适应。(分数:2.00)A.永徽律B.大明律C.大清律D.大元通制44.以下哪一观点不是战国时期法家法治思想的内容?( )(分数:2.00)A.“以法治国”B.“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C.“明法重刑”D.“法布于众”45.“约法三章”是( )的政策。(分数:2.00)A.西周B.东周C.战国D.汉初46.秦朝( )诉讼制度反映了其对宗法制度的维护。(分数:2.00)A.“非公室告”B.“公室告”C.“笞掠为下”D.“不当得告律”二、多选题(总题

    14、数:19,分数:38.00)47.多项选择题第 46-63 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48.下列有关法与道德的关系哪些是正确的?( )(分数:2.00)A.法律具有“两面性”,而道德仅具有“一面性”B.道德比法律调整的范围要广泛得多C.法律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D.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49.外国人申请加入中国国籍必须符合的法定条件是( )。(分数:2.00)A.愿意遵守中国的宪法和法律B.本人定居在中国C.是中国公民的近亲属D.有其他正当理由50.人身关系一般属于( )。

    15、(分数:2.00)A.绝对法律关系B.相对法律关系C.平权型法律关系D.普通法律关系51.南京临时政府宣布改革称呼旧制,民间普通称呼为( )。(分数:2.00)A.大人B.先生C.小人D.君52.除不成文习惯法外,商代的法律渊源还有( )。(分数:2.00)A.誓B.诰C.命D.典53.我国的中央国家机构包括( )。(分数:2.00)A.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B.国家主席和国务院C.中央军委D.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54.以下属于大陆法系典型代表的有( )。(分数:2.00)A.1804 年的法国民法典B.1865 年美国的民事诉讼法典C.1896 年的德国民法典D.1832 年英国的统一诉

    16、讼程序法55.清末咨议局的议员须具备的资格是( )。(分数:2.00)A.后备军人及巡警B.有 5000 元以上资产或不动产C.寄住本省满 10 年且有 1 万元资产或不动产D.宗教人士及小学教员56.宪法规范同其他的法律规范相比较,具有的特点是( )。(分数:2.00)A.阶级性B.最高权威性C.原则性D.无具体惩罚性57.体系解释也称( )。(分数:2.00)A.逻辑解释B.系统解释C.理论解释D.联系解释58.秦朝的法律形式有( )。(分数:2.00)A.律B.法律答问C.令D.比59.法的社会作用的方式有( )。(分数:2.00)A.确认B.整合C.制约D.引导60.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

    17、,法的社会作用的核心是( )。(分数:2.00)A.维护人类社会基本生活条件B.促进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C.促进人类文化事业的发展D.确认和维护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和阶级关系61.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表现在( )。(分数:2.00)A.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B.宪法是一切公民、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的最高行为准则C.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D.通过或批准宪法的程序往往严于普通法律62.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所采取的基本方针是( )。(分数:2.00)A.民主协商、民主监督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C.患难与共、精诚合作D.肝胆相照、荣辱与共63.法对权力和权利的制约主要通过( )来实现。(分数:

    18、2.00)A.职责,义务、责任的相应规定B.其他权利(权力)主体的权利(权力)或利益的对称制约C.法律程序对权利(权力)行为的制约D.法的监督机制的制约64.历史上存在过的法律历史类型有( )。(分数:2.00)A.奴隶制法B.封建制法C.资本主义法D.社会主义法65.我国宪法规定有修改宪法提议权的是( )。(分数:2.00)A.全国人大主席团B.全国人大常委会C.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D.1/5 以上全国人大代表三、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8.00)66.简答题第 64-66 小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分数:2.00)_67.社会主义宪法有哪些主要原则?(分数:2.00)_68.简

    19、述清末修律的主要特点和历史意义。(分数:2.00)_69.简述法律关系的演变过程。(分数:2.00)_四、分析题(总题数:4,分数:8.00)70.分析题第 67-69 小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分数:2.00)_71.某省一幼女遭一成年男性强奸,在精神和肉体上受到很大摧残,社会反响巨大,为平民愤,省政府在网上发帖宣布,已指示省高级法院依法从快从重审结案件,严惩罪犯。 请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和基本原理说明该案所反映的问题。(分数:2.00)_72.请运用宪法学的有关理论,分析下列条款的含义及其意义。 宪法第 33 条第 2 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0、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宪法第 33 条第 3 款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分数:2.00)_73.请说明下面这段文字的基本含义,并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角度加以评析。 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 疏议曰:“化外人”,谓藩夷之国,别立君长者,各有风俗,制法不同。其有同类自相犯者,须问本国之制,依其俗法断之。异类相犯者皆以国家法律,论定刑名。唐律疏议.名例(分数:2.00)_五、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4.00)74.论述题第 70 小题,本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分数:2.00)_75.试论法律的局

    21、限性与法治的代价。(分数:2.00)_法律硕士(综合课)-试卷 2 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46,分数:92.00)1.单项选择题第 1-45 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分数:2.00)_解析:2.按照法的适用范围的不同,法可以分为( )。(分数:2.00)A.实体法和程序法B.根本法和普通法C.一般法和特别法 D.国内法和国际法解析:解析:法的一般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按照法的创制方式和表达形式为标准,分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2)按照法律规定内容的不同为标准,分为实体

    22、法和程序法。(3)按照法律的地位、效力、内容和制定主体、程序的不同为标准,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4)按照法的适用范围的不同,分为一般法和特别法。(5)按照法的创制和适用主体的不同,分为国内法和国际法。3.某甲的出生或者死亡在法理学上属于( )。(分数:2.00)A.法律事件 B.法律行为C.事实行为D.意志行为解析:解析:按照是否与当事人的意志有关,法律事实可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法律事件是指与当事人意志无关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形成、变更或消灭的事实。法律行为又称有法律意义的行为,从法律关系的角度看,它指的是与当事人意志有关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作为和不作为。本题中某甲的出生

    23、和死亡与当事人的意志无关,且能够引起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符合法律事件的概念,故某甲的出生和死亡属于法律事件,不属于法律行为。而 C 项中的事实行为则是指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规定客观上能引起法律后果的行为。D 项中的意志行为是指自觉确立目的的行为,即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行为。对照题目可得出结论,只有 A 项为正确答案。4.“甲规则适用于乙案件,丙案件在实质上与乙案件类似,因此甲规则也适用于丙案件”是对下列哪种推理形式的表述?( )(分数:2.00)A.演绎推理B.辩证推理C.归纳推理D.类比推理 解析:解析:所谓类比推理,是指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的某些

    24、相同属性,从而推出它们在另一些属性方面也存在相同点的推理。将它运用到法律适用中,就是类推推理。该题的题干符合类比推理的要求。5.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二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下列有关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相互关系的表述中,哪种说法没有正确揭示这一关系?( )(分数:2.00)A.权利和义务在法律关系中的地位有主次之分B.享有权利是为了更好地履行义务 C.权利和义务的存在、发展都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为条件D.义务的设定目的是为了保障权利的实现解析:解析:按照马克思主义法学的观点,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权利和义务的存在、发展都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

    25、为条件。从某一具体法律关系来说,权利与义务存在主次之分,即一方当事人在该法律关系中主要享有权利,而另一方当事人主要履行义务,比如债权关系中的债权人与债务人。再次,从权利与义务关系的终极目的来看,义务的设定的目的是为了保障权利的实现,人们设立法律关系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权利,而不是为了履行义务。因此 B 项的表述不正确。6.司机田某贪污货物价值 2 万元,后又交通肇事,将 A 国留学生马丁撞死,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 12年,对田某的这一制裁体现的是( )。(分数:2.00)A.法的政治职能 B.法的经济职能C.法在执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的职能D.法的对外职能解析:解析:法的职能,是指法所承担的任务

    26、或作用,它是法的本质和特征的一种质的反映。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职能:(1)法的政治职能;(2)法的经济职能;(3)法在执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的职能。用刑罚来制裁犯罪属于法的政治职能。7.法的指引作用可以分为确定的指引和有选择的指引,下列哪些表述不属于有选择的指引?( )(分数:2.00)A.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B.合同法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C.刑法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 10 年以上有期徒刑D.民法通则规定,公民对自己的发明或者其他科技成果,有权申请领取荣誉证书、奖金或者其他奖励解析:解析:法对人们指引的方式可分为有选择的指引和确定的指引。有选择的指引

    27、是指法律规范对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可以选择的模式,根据这种指引,人们自行决定是这样行为或不这样行为。它是一种按照权利性规则而产生的指引作用。确定的指引是指人们必须根据法律规范的指示而行为,即法律要求人们必须从事一定的行为或不得从事一定的行为。从上述区别可以看出,A 项“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属于法律要求人们不得从事一定的行为的确定的规范。B 项“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这是赋予合同当事人自行决定是否变更合同的权利,可以选择变更,也可以选择不变更,因而属于有选择的指引。C项属于有选择的指引,即凡是故意杀人的,据情节、案件具体情况定罪量刑,处以死刑、无期徒刑或者10 年以上有期徒刑。D 项

    28、“有权申请”表明法律赋予当事人是否申请的自由决定权,因而属于有选择的指引。8.下列有关法的阶级本质的表述中,哪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法的本质学说?( )(分数:2.00)A.一国的法在各方面都是取得胜利并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意志的体现B.历史上所有的法律仅仅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的反映C.法的本质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 D.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的意志是统治阶级内部各党派、集团及每个成员意志的相加解析:解析: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的关系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法律是统治阶级或取得胜利并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的意志表现。法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具有整体性,它不是统治阶级内部的各党派、集团及每个成员的个别意志,也不是

    29、这些个别意志的简单相加,而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共同意志或根本意志。法律体现统治阶级意志,要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取决于统治阶级同被统治阶级的阶级斗争情况,也取决于统治阶级内部各阶层、集团或个人的矛盾和斗争。在一定情况下,法的内容规定不仅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而且同时又反映被统治阶级以及统治阶级的同盟阶级的某些要求和愿望。但从本质上看,这些规范或条款仍然是通过统治阶级所掌握的政权机关来制定或认可的,它仅具有局部的意义,并不能改变一国法律的整体性质。选项 B 的错误之处,在于其过分地绝对化,忽略了在一定情况下,法体现的被统治阶级或同盟阶级的愿望和要求。9.原始社会的氏族习惯之所以不能称为“法”,原

    30、因在于( )。(分数:2.00)A.它与宗教规范、道德规范浑然一体B.它不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C.它不是用语言或文字表述的D.它不是依靠监狱等机关来保证实施的解析:解析:法的外在特征是:(1)法是调整人们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3)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4)法是在国家权力管辖范围内普遍有效的社会规范。法与氏族习惯最根本的区别是法的阶级性及其所体现的国家意志。10.下列哪项内容属于制定法?( )(分数:2.00)A.家法族规B.衡平法C.法院判例D.德国民法典 解析:解析:按照法的创制和表达形式的不同,法可以分为成文法与不成文法。成文法是

    31、指由特定国家机关制定和公布,以文字形式表现的法,故又称制定法。不成文法是指由国家认可的不具有文字表现形式的法。不成文法主要为习惯法。在英美法系国家,制定法和判例法都是正式的法的渊源,法的基本分类是普通法和衡平法。普通法是在普通法院判决基础上形成的全国适用的法律,衡平法是由大法官法院的申诉案件的判例形成的。11.按照我国宪法和 1981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法律解释工作的决议,下列选项哪个属于有权法律解释?( )(分数:2.00)A.司法机关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B.国务院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 D.法律专家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解析:解析:法律解释由于解

    32、释主体和解释的效力不同而可以分为正式解释与非正式解释两种。正式解释,通常也叫法定解释、有权解释,是指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官员或其他有解释权的人对法律作出的具有法律上约束力的解释。根据解释的国家机关的不同,法定解释又可以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非正式解释,通常也叫学理解释,一般是指由学者或其他个人及组织对法律规定所作出的学术性和常识性的解释。这种解释不具有法律约束力,通常不被作为执行法律的法定依据。另根据宪法第 67 条,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包括: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解释法律。司法机关和国务院都无权解释宪法。12.下列有关“法的渊源”的表述哪项是正确的?( )(分数:2.00)A.

    33、法的非正式渊源,是指不能被国内法院适用的法的渊源,如正义、标准、理性原则、习惯等B.在我国,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主要是根据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而作出的分类C.根据“条约必须遵守”的规则,一切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均构成当代我国法的渊源之一D.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国家政策可以作为我国法院审理案件时的判决依据 解析:解析:形式意义上的法的渊源,也就是法的效力渊源,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或认可的具有不同法律效力和地位的法的不同表现形式,即根据法的效力来源不同,而划分法的不同形式,如制定法(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等)、判例法、习惯法等。在我国,对法的渊源的理解,一般指效力意义上

    34、的渊源,主要是各种制定法。据此,选项 B 所列法的渊源是按法的效力和地位所作的分类,而不是按照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而作出的分类。法的正式渊源与非正式渊源是根据是否表现于国家制定的法律文件中的明确条文形式而进行的分类。法的非正式渊源指那些具有法律意义的准则和观念,这些准则和观念尚未在正式法律中得到权威性的明文体现,如正义标准、理性原则、公共政策、道德信念、社会思潮、习惯等。据此,选项 A 表述不正确。国际条约成为法的渊源的前提是该条约为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选项 C 错在多了“一切”这个定语。根据民法通则中“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的规定,政策也是当代中国法的

    35、渊源之一。13.划分法律历史类型的标准是( )。(分数:2.00)A.经济基础和意志内容 B.经济基础和历史传统C.经济基础D.历史传统解析:解析:法律发展的一般规律主要有不断进步的规律、经济条件决定的规律、历史类型更替与继承的规律、依赖于革命或改革而发展的规律。根据法律发展的历史类型更替与继承的规律来看,是法律的经济根基变化引起了法律内容和性质的变化,故划分法律历史类型的标准是经济基础和意志内容,故本题答案应选 A。选项 B 中的历史传统并非划分法律历史类型的标准,它只是影响法律形成和发展的一个因素,同理不选选项 D。选项 C 则不够全面。14.有关法律制定的权限划分所形成的制度结构称为(

    36、)。(分数:2.00)A.法律体系B.法制构成C.法律位阶D.立法体制 解析:解析:立法体制是指有关法律制定的权限划分所形成的制度结构,它既包括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机关关于立法权限的制度,也包括中央国家机关之间及地方各级国家机关之间关于法律制定权限划分的制度。而法律体系是指由一国各法律部门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故本题答案只能选 D。15.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划分标准是( )。(分数:2.00)A.法的效力范围的不同B.法的创制和表达形式的不同C.法规定的具体内容的不同 D.法的创制与适用主体的不同解析:解析:法的一般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按照法的创制方式和表达形式为标准,分为成文法和

    37、不成文法。(2)按照法律规定内容的不同为标准,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3)按照法律的地位、效力、内容和制定主体、程序的不同为标准,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4)按照法的适用范围的不同,分为一般法和特别法。(5)按照法的创制和适用主体的不同,分为国内法和国际法,本题考查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划分标准,是按照法律规定的具体内容的不同来划分的。16.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 1787 年制定的( )。(分数:2.00)A.自由大宪章B.权利法案C.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D.法兰西共和国宪法解析:解析: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它是由 1787 年的费城制宪会议制定的,由序言和 7 条宪法正文组成,确立了

    38、三权分立。A 项自由大宪章是 1215 年制定的,它不是近代意义的宪法性文件,更不是成文宪法,英国是典型的不成文宪法国家。B 项权利法案是 1689 年制定的,它是英国宪法的组成部分,是宪法性文件,不能称之为成文宪法。D 项法兰西共和国宪法是 1791 年制定的。可见从制定的时间上只有 C 项符合题意和事实。17.根据宪法的规定,( )行使宪法解释权。(分数:2.00)A.全国人大常委会 B.最高人民法院C.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D.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解析:解析:根据我国宪法第 67 条第 1 项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而其他三机关都无权解释宪法。本题还是考查各机

    39、关的职权范围。18.根据我国选举法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经费由( )。(分数:2.00)A.私人资助B.国库开支 C.国库开支与个人募集D.候选人自己解决解析:解析:我国选举法第 8 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经费由国库开支。只有由国库开支才能使广大劳动人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物质保障,并使整个选举活动能够正常顺利进行,又不致使选民和候选人因财产占有相差悬殊而在选举中受到限制。19.( )是我国的国体。(分数:2.00)A.社会主义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政治协商制度D.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解析:解析: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我国的国体,它表

    40、明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20.( )是公民具体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实际享受其他权利的前提,也是保持和发展公民个性的必要条件。(分数:2.00)A.言论自由B.人身自由 C.公民的财产权D.政治自由解析:解析:人身自由是公民具体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实际享受其他权利的前提,也是保持和发展公民个性的必要条件。21.1999 年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对现行宪法进行了( )修正。(分数:2.00)A.第一次B.第二次C.第三次 D.第四次解析:解析:1999 年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对现行宪法进行了第三次修正。修正的主要内容有六项。前两次修正分别是 1988 年和 1993 年进行的,

    41、第四次修正是 2004 年进行的。22.在英国历史上调整英王与教士关系的著名制定法是指( )。(分数:2.00)A.大宪章B.克拉伦敦宪法 C.人身保护法D.权利法案解析:解析:本题的四个选项是英国宪法发展史上四个很有影响的法律文件,其中 A 项和 B 项并不是近现代意义上的宪法。它们只是有关确认教会、封建主以及封建行会势力的特权,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法律。后两项可以说是现代意义上的宪法性法律文件,对英国的宪法发展有很大影响。A 项大宪章是 1215年英王约翰颁布的规定英王与英国贵族、诸侯与僧侣的关系的法律,它对英国宪法的发展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有非常重大的影响,虽然名为大宪章,但它并不是近代

    42、意义的宪法性法律;B 项克拉伦敦宪法是 1164 年英王亨利二世颁布的规定英王与教士关系的法律;C 项人身保护法是 1679 年由议会制定的宪法性法律,其内容主要涉及国家的根本问题;D 项权利法案是 1689 年制定的,制定机关为议会。此类涉及法律文件主要内容的题,一是要多记一些历史事实,二要区分基本的历史时代及相应的社会情况,在记不清具体事实时以便推断出答案。23.下列哪一机关不能制定地方性法规?( )(分数:2.00)A.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B.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C.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D.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 解析:解析:根据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是省、自治

    43、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较大的市包括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24.国务院的下列组成人员中,连续任职可以超过两届的是( )。(分数:2.00)A.总理B.副总理C.国务委员D.秘书长 解析:解析:根据我国宪法第 87 条的规定,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故选D。25.下列宪法修改的方式中,哪一项不是我国宪法修改的方式?( )(分数:2.00)A.全面修改B.部分修改C.无形修改 D.宪法修正案解析:解析:我国从 1954 年颁布第一部宪法以后,对宪法的修改主要有:全面修改,如 1982 年宪法就是对 1978 年宪

    44、法的全面修改;而 1979 年、1980 年对宪法进行的是两次局部修改;此后对 1982 年宪法又经过四次修正。故选择 C。26.我国 1999 年对现行宪法进行了第三次修正,其中明确了“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分数:2.00)A.有益补充B.重要组成部分 C.有益组成部分D.重要经济成分解析:解析:根据 1999 年的宪法修正案内容,本题选 B。27.下列关于我国现行宪法制定时间的表述中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分数:2.00)A.1982 年 12 月 4 日 B.1999 年 3 月 15C.1982 年 10 月 1 BD.1

    45、978 年 12 月 4 日解析:解析:我国的现行宪法是 1982 年宪法,虽然经过 1988 年、1993 年、1999 年和 2004 年四次修正,但是仍不能改变 1982 年宪法是现行宪法的地位,1982 年宪法的制定时间是 1982 年 12 月 4 日,故本题选 A。28.下列选项中哪一项被认为是中国现行宪法总的指导思想?( )(分数:2.00)A.邓小平理论B.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C.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四项基本原则 解析:解析:我国 1982 年宪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在总结历史经验、分析现实状况的基础上,将四项基本原则作为一个整体写入宪法,成为宪法总的指导思想。29.宪法的本质是( )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表现。(分数:2.00)A.阶级B.政治 C.利益集团D.阶层解析:解析:宪法比其他法律更集中、更全面地表现统治阶级意志,宪法表现的内容取决于各种政治力量的对比关系,宪法的本质在于它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体现。30.在直接选举中,选区全体选民的( )参加投票,选举有效。(分数:2.00)A.1/2B.1/4C


    注意事项

    本文(【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试卷2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roleaisle13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