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试卷 27 及答案解析(总分:12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刑法学(总题数:37,分数:60.00)1.刑法学本部分共 30 小题,满分。_2.单项选择题第 1-20 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_3.我国刑法对故意杀人罪规定了比过失致人死亡罪更重的法定刑,这体现了以下哪种原则?( )(分数:2.00)A.罪刑法定原则B.刑法适用平等原则C.罪责自负,反对株连的原则D.罪责刑相适应原则4.甲 15 岁,一日在商场看见怀孕的妇女乙在收银台付账,于是上前一把抢过乙手中的 800 元钱,转身向门口跑去
2、。乙反应过来后,迅速追赶,快要抓住甲时,甲回身使劲向乙的腹部猛击一拳,致使乙流产。对甲的行为应如何认定?( )(分数:2.00)A.甲为相对刑事责任年龄人,不能以犯罪论处B.抢夺罪C.抢劫罪与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D.抢劫罪5.张某从邻居男孩小莫手中骗得房门钥匙一把,即做了模压并仿制,后还了钥匙。一日张某拿着仿制的钥匙去小莫家企图开门行窃,因钥匙仿制不准,未能得逞,准备回家加工后继续作案,此时被人抓获。张某的行为属于( )。(分数:2.00)A.犯罪预备B.犯罪中止C.犯罪未遂D.不构成犯罪6.下列关于数罪并罚的做法与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甲犯 A、B 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
3、 14 年和 7 年,法院决定合并执行 18 年。甲执行 8 年后,又犯 C 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5 年。对此,法院应在 14 年以上 20 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范围内决定合并执行的刑期,然后,减去已经执行的 8 年刑期B.乙犯 A、B 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 14 年和 7 年,法院决定合并执行 20 年,在执行 2 年后,法院发现乙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没有判决的 C 罪,并就 C 罪判处有期徒刑 5 年。这样,乙实际执行的有期徒刑必然超过 20 年C.丙犯 A、B 罪,分别被法院判处 14 年和 11 年,法院决定合并执行 20 年;在执行 2 年后,丙又犯 C 罪,法院就 C 罪判处有期徒刑
4、5 年。由于数罪并罚时有期徒刑不得超过 20 年,故丙实际上不可能执行 C 罪的刑罚D.丁在判决宣告以前犯有 A、B、C、D 四罪,但法院只判决 A 罪 8 年有期徒刑、E 罪 12 年有期徒刑,决定合并执行 18 年有期徒刑。执行 5 年后发现 C 罪与 D 罪,法院判处 C 罪 5 年有期徒刑、D 罪 7 年有期徒刑。此次并罚的“数刑中的最高刑期”应是 12 年7.下列情况中哪些行为可以成立共同犯罪?( )(分数:2.00)A.甲某与其 15 周岁的弟弟共同密谋,窃取邻居家 1 台彩电B.乙某教唆其 70 岁高龄的老父亲与其一起去贩卖、运输毒品C.丙某被他人诱骗一起实施一次爆炸行为D.丁某
5、教唆、利用一精神病患者杀死了自己的情敌8.甲要毒死其妻乙,就在其饭里下毒,毒药的剂量过少,其妻吃完以后,在地上翻滚,甲见状不忍,于是又慌忙送至医院就诊,最后只造成其妻残废,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分数:2.00)A.甲属于中止犯B.甲属于既遂犯C.甲属于犯罪未遂D.甲属于实行终了的未遂犯9.张某和李某合谋盗窃一仓库,由张某先配制一把“万能钥匙”。张某将钥匙交给李某以后,约定当晚在仓库门口见面后行窃。晚上,张某因害怕事发后受处罚,未到仓库门口与李某会合。李某遂自己实施盗窃行为,窃得总价值 1 万元的货物,销赃时,张某分文未要。对于张某的行为定性准确的是( )。(分数:2.00)A.不构成犯
6、罪B.构成盗窃罪,但属于犯罪中止C.构成盗窃罪,但属于犯罪未遂D.与李某一起构成盗窃罪既遂10.甲持刀追杀乙,乙的朋友丙路过,用气枪打伤了甲,丙的行为是( )。(分数:2.00)A.正当防B.紧急避险C.故意犯罪D.防卫过当11.以共同犯罪人之间有无分工为标准划分的共同犯罪为( )。(分数:2.00)A.简单共同犯罪和复杂共同犯罪B.任意共同犯罪和必要共同犯罪C.一般共同犯罪和特殊共同犯罪D.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和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12.某甲意图杀害乙,在乙就餐的食堂的饭菜中投毒,某甲的行为属于( )。(分数:2.00)A.想象竞合犯B.连续犯C.结合犯D.结果加重犯13.甲某是某建筑队的电焊
7、工,在一次建筑物装修的施工中,没有注意清除电焊作业下方堆放的大量的木板和棉织物,就进行电焊作业。结果炙热的电焊残渣掉落到下方的物品上,引起火灾,造成大楼被烧毁,直接经济损失 1000 万元,同时还导致 20 人被大火烧死。甲某构成( )。(分数:2.00)A.失火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B.失火罪C.重大责任事故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D.重大责任事故罪14.李某为了牟利,未经著作权人许可,私自复制了若干部影视作品的 VCD,并以批零兼营等方式销售,销售金额为 11 万元,其中纯利润 6 万元。李某的行为构成何罪?( )(分数:2.00)A.销售侵权复制品罪B.侵犯著作权罪C.非法经营罪D.生产、销售伪劣
8、产品罪15.甲趁乙不备,夺走乙内装 3000 元现金的手提包。因用力过猛,乙被带倒在地,摔成重伤。甲的行为( )。(分数:2.00)A.构成抢劫罪B.构成抢夺罪C.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D.构成抢夺罪和过失致人重伤罪择一重处罚16.甲误将一包面粉当做毒品“白粉”卖给了吸毒者乙,从中牟利 2000 元,甲的行为构成( )。(分数:2.00)A.贩卖毒品罪B.诈骗罪C.招摇撞骗罪D.属不当得利,不构成犯罪17.某国有公司司机甲下班后将本单位的小汽车作为出租车运营,收入归自己所有。甲以这种方式共计获利 1 万元。甲的行为( )。(分数:2.00)A.构成挪用资金罪B.构成挪用特定款物罪C.构成挪用公款罪
9、D.不构成犯罪18.下列关于中国刑法适用范围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分数:2.00)A.中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实施的犯罪行为,按照刑法规定的最高刑为 3 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也可以适用中国刑法追究刑事责任B.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我国刑法规定的最低刑为3 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我国刑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C.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所承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的,适用我国刑法。这体现了我国刑法的保护原则D.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依照刑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虽然经
10、过外国审判,仍然可以依照本法追究,但是在外国已经受过刑罚处罚的,应当免除或者减轻处罚19.根据犯罪主客观要件、犯罪形态的理论分析,下列关于犯罪中止的表述哪个是正确的?( )(分数:2.00)A.甲预谋杀害乙,于是准备了杀人的刀具,并且跟踪乙的日常行踪。在决定采取杀人行动之前,甲妻发现甲的杀人计划,力劝甲放弃,而后甲听从其妻劝告,没有依计划采取杀人行动。甲不成立犯罪中止B.甲、乙两人预谋杀害丙,甲负责准备杀人的刀具,乙负责踩点,收集丙的日常行踪。在决定采取杀人行动之前,甲妻发现甲、乙的杀人计划,力劝甲放弃,而后甲听从其妻劝告,没有依计划参加杀人行动,乙单独执行计划,用甲提供的杀人工具把丙杀了。甲
11、成立犯罪中止C.甲基于杀害的意图对乙实施暴力,乙跪地求饶,并且拿出两万元钱,恳求甲放过他,甲见钱眼开,遂放弃了继续加害行为。甲成立故意杀人罪的犯罪中止D.甲基于杀害的意图对乙实施暴力,乙一边抵抗,一边告诉甲,如果甲杀害了他要判死刑的。甲害怕受到法律的惩罚,于是放弃了继续加害行为。甲不成立犯罪中止20.下列选项所列情形不属于自首的是( )。(分数:2.00)A.马某在某市场为其盗窃所得的价值总计 5000 元的财物寻找买主时,某派出所民警刘某见其神色紧张、形迹可疑,便将其叫到派出所询问审查,马某以为罪行被发现,遂如实供述了盗窃的犯罪事实B.胡某在盗窃银行时被当场抓获。在审问中,胡某又主动交代曾盗
12、窃作案 5 起,累计财物价值 2 万元的犯罪事实C.蔡某在行车过程中,由于车速过快,将正常行走的陈某撞成重伤。蔡某肇事后,当即打电话报告了市交警大队,采取了保护现场的措施,听候处理,并将陈某及时送医院抢救。陈某经抢救无效死亡。蔡某归案后,认罪态度较好D.周某盗窃侯某家现金 1 万元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但到后来又翻供,一直到法庭审判过程中的被告人最后陈述阶段,周某才又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罪行21.下列关于减刑的刑期计算,错误的说法是( )(分数:2.00)A.对于原判有期徒刑的,减刑后的刑期自原判决执行之日起算;原判刑期已经执行的部分,不计入减刑以后的刑期之内B.对于原判无期徒刑减为有
13、期徒刑的,刑期自裁定减刑之日起算;已经执行的刑期,不计人减刑以后的刑期之内C.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之后再次减刑的,其刑期的计算,则应按用有期徒刑减刑的方法计算D.对于曾经被依法适用减刑,后因原判决有错误,经再审后改判为较轻刑罚的,原来的减刑仍然有效,所减刑期,应从改判的刑期中扣除22.卫某与同村的仇某发生互殴,双方均致轻微伤。卫某对本市法医机构作出的轻微伤鉴定不满,遂暗中将自己身上的原创伤口扩长,导致伤势力口重,并另行委托鉴定,结论为轻伤后卫某以故意伤害罪向法院告发仇某,仇某被羁押 39 天后,司法机关查清了事实真相。卫某的行为构成( )。(分数:2.00)A.故意伤害罪B.报复陷害罪C.诬告
14、陷害罪D.伪证罪23.多项选择题第 21-25 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_24.甲某抱着侄女乙某(刚满 4 个月,不会走路)经过工地,为了洗手方便,甲某将乙某放置在起降机上。起降机上有“远离,危险!”的警示牌。此时,起降机操作人员丙某 (在 10 米远的操作平台上)在没有依照有关规定确保升降机的安全使用的情况下,启动起降机,致使乙某坠地身亡。下面对甲某、丙某的行为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甲、丙两人都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B.甲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C.丙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D.甲、丙是共同
15、犯罪25.下列哪些情形属于想象竞合犯?( )(分数:2.00)A.甲盗窃机场的照明灯,数额较大B.乙明知是枪支而盗窃C.丙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 50 万元定金后逃逸D.丁对正在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的警察实施暴力,使之受轻伤26.依据法律规定,下列关于死刑的说法哪些是不正确的?( )(分数:2.00)A.对不属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既不能判处死刑立即执行,也不能判处死刑缓期执行B.死刑缓期执行的判决,可以由高级人民法院核准C.对犯罪时不满 18 周岁的人,不能判处死刑立即执行,但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D.对审判时怀孕的妇女,可以判处死刑,但必须在其生育或者
16、流产后才能执行死刑判决27.甲以出卖为目的,将乙女拐骗到外地后关押于一地下室,并曾强奸乙女,甲让朋友丙看好乙女,自己出去寻找买主。甲在寻找买主的过程中因形迹可疑被他人告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前往解救时,甲的朋友丙却聚众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解救行为,对本案应如何处理?( )(分数:2.00)A.对甲的行为以拐卖妇女罪论处B.由于甲尚未出卖乙女,对拐卖妇女罪应认定为犯罪未遂C.对丙应以聚众阻碍解救被拐卖的妇女罪论处D.对丙应以拐卖妇女罪的共犯论处28.下列关于受贿罪的说法哪些是不正确的?( )(分数:2.00)A.甲系地税局长,1993 年向王某借钱 3 万元,1994 年王某所办企业希望免税,得
17、到甲的批准,王当时就对甲说“上次借给你的钱就不用还了,算我给你的感谢费”。但甲始终不置可否。2003 年 5 月甲因其他罪被抓获时,主动交代了借钱,不还的事实。甲不构成受贿罪B.乙的妻子在乡村小学教书,乙试图通过关系将其妻调往县城,就请县公安局长胡某给教育局长黄某打招呼,果然事成。事后,乙给胡某 2 万元钱,胡将其中 1 万元给黄某,剩余部分自己收下。本案中,黄某构成受贿罪,胡某构成介绍贿赂罪,乙构成行贿罪C.丙为贷款而给某银行行长李某 5 万元钱,希望在贷款审批时多多关照。李某收钱同意。但丙的贷款申请未通过该行贷款审批会通过。李某虽然收受他人财物,但由于没有为他人谋取利益,所以不构成受贿罪D
18、.丁系工商局长,1995 年在对赵某所办企业进行年检时,发现该企业并不完全符合要求,就要求其补充材料。赵某难以补齐,就请求丁高抬贵手。丁见赵某开办企业也不容易,就为其办理了年检手续,但未向赵提出任何不法要求。2001 年丁退休后欲自己开办公司,就找到赵某,希望赵某看在 6 年前帮助过赵的情面上,借 2 万元作为自己公司的启动资金。赵推托不过,只好给钱。丁应当构成受贿罪29.简答题第 26-27 小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_30.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及表现。(分数:2.00)_31.简述投放危险物质罪与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区别。(分数:2.00)_32.辨析题第 28 小题。要求对命题进
19、行判断并着重阐明理由。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_33.“犯罪行为停止以后,不可能再出现犯罪中止.(分数:2.00)_34.法条分析题第 29 小题。要求符合立法原意和刑法理论。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_35.刑法第 267 条: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 3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 3 年以上 10 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 10 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试回答: (1)本条规定的罪名是什么?该罪的
20、侵犯客体和客观方面是什么? (2)本条中“携带凶器抢夺”的含义是什么? (3)除了本条第 2 款的规定外,抢夺罪转化为抢劫罪需满足哪些条件? (4)某女乙在路边行走,甲尾随其后,趁乙不备,夺取其挎包(款物价值 2000元),由于用力过猛致乙摔倒在地,造成乙重伤,甲夺包后逃跑。甲的行为该如何处理?(分数:2.00)_36.案例分析题第 30 小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_37.甲找到在某国有公司任会计的朋友乙,提出向该公司借款 10 万元用于购买毒品并出售,并许诺出售毒品获利后给乙好处费。在利益的诱惑下,乙应甲的要求擅自从自己管理的公司款中提取 10 万元借给甲。甲拿到 10 万元后,亲
21、自从外地购得毒品,然后在本地出售。出售一部分后,甲分给乙赃款 3 万元。后甲在出售毒品的过程中被公安机关抓获。甲如实交待了自己出售毒品的行为,但未能如实说明购买毒品的10 万元资金的来源。乙得知甲被抓后,担心自己受到处罚,便携带 10 万元公款潜逃至外地。后乙在家属的带领下到公安机关投案,并如实供述了自己的上述行为。 (1)甲、乙的上述行为是否构成共同犯罪?如果是共同犯罪,构成何罪? (2)乙携带 20 万元公款潜逃的行为如何定性? (3)乙的行为有何法定量刑情节? (4)对甲、乙的上述行为该如何处理?(分数:2.00)_二、民法学(总题数:36,分数:60.00)38.单项选择题第 31-5
22、0 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_39.我国担保法第 73 条规定,质权因质物灭失所得的赔偿金,应当作为出质财产,该规定体现了质权具有( )特征。(分数:2.00)A.从属性B.不可分性C.物上代位性D.优先受偿性40.能够引起债消灭的情形不包括( )。(分数:2.00)A.解除B.免除C.附合D.混同4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效力待定类型的合同是( )。(分数:2.00)A.无处分权人处分他人财产所订立的合同B.因表见代理所订立的合同C.因无权代理所订立的合同D.限制行为能力人超出其行为能力的范围所订立的合同42.某甲因意外事故
23、死亡,某乙作为某甲的妻子与某甲的婚姻关系遂告终止,则引起某甲死亡和某乙终止与某甲婚姻关系的法律事实分别属于( )。(分数:2.00)A.事件,事件B.行为,行为C.事件,行为D.行为,事件43.下列权利中,不属于形成权的是( )。(分数:2.00)A.解除权B.撤销权C.委任权D.介入权44.关于财团法人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设立财团法人,仅得由一人以单独行为或者遗嘱设立B.财团法人只能以公益为目的C.财团法人的设立原则一般采取准则主义D.财团法人对其章程及组织可以自行变更45.关于债的消灭制度的表述,错误的是( )。(分数:2.00)A.债权为他人权利的标的时,债权不
24、因混同而消灭B.免除可以附条件,也可以附期限C.债权人对债务人负有到期债务,债权人提取提存物的,债权人应当提供担保或者履行债务D.对于债权债务关系因清偿而消灭的,清偿费用由债权人负担46.诉讼时效在性质上属于( )。(分数:2.00)A.法律事实中的事实行为B.不变期间C.法定期间D.适用于支配权的期间47.甲将自行车存放于某小区到小区外办事,让小区住户乙将车存放于小区走廊处,并将车钥匙给乙,乙接受钥匙并存车于走廊。虽小区不让停放自行车,但也不过问。该合同的性质属于( )。(分数:2.00)A.保管合同B.委托合同C.承揽合同D.行纪合同48.甲与乙约定,即便乙占有标的物,乙如果没有付款给甲,
25、则甲保留标的物的所有权,则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自( )转移。(分数:2.00)A.合同有效成立时起B.乙占有标的物时C.标的物交付时D.乙付款之后49.某公司将其使用在皮包上面的“雪花”商标再次注册在其生产的皮鞋、皮裤之上,这种商标称为( )。(分数:2.00)A.集体商标B.联合商标C.防御商标D.证明商标50.既属于要式合同,又属于实践合同的是( )。(分数:2.00)A.保证合同B.定金合同C.融资租赁合同D.赠与合同51.下列各类所有权取得方式中,属于继受取得的是( )。(分数:2.00)A.债权人某甲应当在 5 年内领取提存物,否则,提存物归国家所有B.某乙在垃圾箱拾得矿泉水瓶若干
26、C.某丙将自己家的鸡产的蛋取回厨房D.某丁用一辆汽车换取某戊的房产一栋52.既属于主物权,又属于不动产物权类型的是( )。(分数:2.00)A.地役权B.所有权C.质权D.典权53.下列各项中不能获得专利权的有( )。(分数:2.00)A.光电效应B.血压仪C.遗传植物品种的生产方法D.测谎仪54.委托作品的著作权,在当事人没有明确约定的情况下,著作权属于( )。(分数:2.00)A.委托人B.第三人C.委托人和受托人D.受托人55.地面施工致人损害承担的责任原则是( )。(分数:2.00)A.推定过错责任原则B.过错责任原则C.无过错责任原则D.严格责任原则56.下列选项中应当认定为在夫妻关
27、系存续期间夫妻共有财产的是( )。(分数:2.00)A.事实婚姻期间取得的财产B.依据法定继承获得的遗产C.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D.一方取得的残疾补助具费57.某甲的祖父与某乙的叔叔是亲兄弟,某丙的母亲是某丁的妹妹。则( )。(分数:2.00)A.某甲与某乙、某丙与某丁的婚姻均有效B.某甲与某乙,某丙与某丁的婚姻均无效C.某甲与某乙的婚姻无效,某丙与某丁的婚姻有效D.某甲与某乙的婚姻有效,某丙与某丁的婚姻无效58.某甲因生病死亡,不久其子某乙也在分割甲的遗产前死亡。那么下列人员中可以依照继承法的规定最终继承甲的遗产的是( )。(分数:2.00)A.乙B.乙的儿子丙可以以转继承的方式继承甲的遗产C
28、.甲的叔叔D.乙的女儿丁可以以代位继承的方式继承甲的遗产59.多项选择题第 51-55 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_60.既属于约定担保方式,又属于物的担保方式的有( )。(分数:2.00)A.留置B.抵押C.保证D.质押61.下列合同条款无效的是( )。(分数:2.00)A.违反国家有关对电视机实行“三包”的规定B.商场门口公告:“商场有权对顾客带人商场的皮包进行查看”C.出租车司机向乘客表示“乘坐本车,乘客受伤自负其责”D.修车店的注意事项:“汽车丢失,折价赔偿”62.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饲养人
29、可以免责的事由包括( )。(分数:2.00)A.第三人过错B.受害人过错C.意外事件D.不可抗力63.田某死后留下五间房屋、一批字画以及数十万存款的遗产。田某生三子一女,长子早已病故,留下一子一女。就在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办理完丧事协商如何处理遗产时,小儿子因交通事故身亡,其女儿刚满周岁。田某的上述亲属中可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他遗产的有( )。(分数:2.00)A.二儿子和女儿B.小儿子C.小儿子之女D.大儿子之子女64.甲、乙系夫妻关系,二人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财产归各自所有,则不知情的甲的债权人丙( )。(分数:2.00)A.有权要求乙还债B.无权要求乙还债C.有权要求甲还债D.只能要求乙
30、还债65.简答题第 56-57 小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_66.简述缔约过失责任和违约责任的区别。(分数:2.00)_67.简述婚姻终止的条件和法律后果。(分数:2.00)_68.辨析题第 58 小题。要求对命题进行判断并着重阐明理由。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_69.民间有所谓“拾金不昧”的说法。请运用民法学的知识和理论对该说法加以辨析。(分数:2.00)_70.法条分析题第 59 小题。要求符合立法原意和民法理论。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_71.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 122 条规定:“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侵害对方人身、财产权益的,受损害方有权选择依照本法要求其承
31、担违约责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 试运用民法原理分析该条法律规定(包括该条文所规定制度的概念、构成要件、法律效力和制度价值)。(分数:2.00)_72.案例分析题第 60 小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_73.农户张某的一头母牛染上重病,张某即将该牛拉到偏僻野外抛弃。此牛被兽医李某拾得,牵回家精心调养,花去医疗费 300 余元将牛治愈。又经几个月喂养,此牛还怀上了牛仔。李某见牛精神饱满,于是对外宣称欲以 1200 元钱出售此牛。农户吴某闻听此事,决定购买,但身边只带了 800 元,遂将钱交给李某并称过几天会带 400 元钱前来牵牛。当晚李某之子放牛时因贪玩不慎将牛走失。此
32、牛自回农户张某家,张某一见十分欣喜。张某又饲养几天后,此牛产下一牛仔。这日,李某到张某邻居家给其牲畜看病,路遇张某发现张某所牵母牛为其治愈之牛,遂向张某提出将牛及所生牛仔返还自己,张某不允。吴某听说此事,也要求获得此牛及牛仔。 问:(1)此牛的所有权应归谁所有?牛仔应归谁所有? (2)本案应如何处理?请说明理由。(分数:2.00)_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试卷 27 答案解析(总分:12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刑法学(总题数:37,分数:60.00)1.刑法学本部分共 30 小题,满分。_解析:2.单项选择题第 1-20 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33、。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_解析:3.我国刑法对故意杀人罪规定了比过失致人死亡罪更重的法定刑,这体现了以下哪种原则?( )(分数:2.00)A.罪刑法定原则B.刑法适用平等原则C.罪责自负,反对株连的原则D.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解析:解析:我国刑法有三个基本原则;第一,罪刑法定原则,即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第二,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是指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二律平等。第三,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是指刑罚的轻重应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对故意杀人罪规定比过失致人死亡罪更重的法定刑体现了罪责刑相适应原则,D 正确4.甲 15 岁,一日在商场看见怀孕的妇女
34、乙在收银台付账,于是上前一把抢过乙手中的 800 元钱,转身向门口跑去。乙反应过来后,迅速追赶,快要抓住甲时,甲回身使劲向乙的腹部猛击一拳,致使乙流产。对甲的行为应如何认定?( )(分数:2.00)A.甲为相对刑事责任年龄人,不能以犯罪论处B.抢夺罪C.抢劫罪与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D.抢劫罪 解析:解析:根据刑法第 17 条第 2 款的规定,已满 14 周岁不满 16 周岁的入,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本案中甲构成转化的抢劫罪,应当负刑事责任,故正确答案为 D。5.张某从邻居男孩小莫手中骗得房门钥匙一把,即做了模压
35、并仿制,后还了钥匙。一日张某拿着仿制的钥匙去小莫家企图开门行窃,因钥匙仿制不准,未能得逞,准备回家加工后继续作案,此时被人抓获。张某的行为属于( )。(分数:2.00)A.犯罪预备B.犯罪中止C.犯罪未遂 D.不构成犯罪解析:解析:刑法第 22 条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第 23 条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第 24 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从本题中可以看出,张某已经着手实行犯罪,但因为其本人意志外的原因而未能得逞,其行为符合犯罪未遂的特征。故 C 为正确答案。6.
36、下列关于数罪并罚的做法与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甲犯 A、B 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 14 年和 7 年,法院决定合并执行 18 年。甲执行 8 年后,又犯 C 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5 年。对此,法院应在 14 年以上 20 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范围内决定合并执行的刑期,然后,减去已经执行的 8 年刑期B.乙犯 A、B 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 14 年和 7 年,法院决定合并执行 20 年,在执行 2 年后,法院发现乙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没有判决的 C 罪,并就 C 罪判处有期徒刑 5 年。这样,乙实际执行的有期徒刑必然超过 20 年C.丙犯 A、B 罪,分别被法院判处 14 年
37、和 11 年,法院决定合并执行 20 年;在执行 2 年后,丙又犯 C 罪,法院就 C 罪判处有期徒刑 5 年。由于数罪并罚时有期徒刑不得超过 20 年,故丙实际上不可能执行 C 罪的刑罚D.丁在判决宣告以前犯有 A、B、C、D 四罪,但法院只判决 A 罪 8 年有期徒刑、E 罪 12 年有期徒刑,决定合并执行 18 年有期徒刑。执行 5 年后发现 C 罪与 D 罪,法院判处 C 罪 5 年有期徒刑、D 罪 7 年有期徒刑。此次并罚的“数刑中的最高刑期”应是 12 年 解析:解析:刑法第 69 条规定: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
38、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 3 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 1 年,有期徒刑最高不能超过 20 年。如果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须执行。这是刑法对数罪并罚的一般规定,对数罪均被判处有期徒刑的并罚采取的是限制加重原则。刑法第 70 条规定:判决宜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发现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对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后两个判决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 69 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已经执行的刑期,应当计算在新判决决定的刑期以内。这是刑法对于“发现漏罪”的数罪并罚的规定,这里采用的是“先并后减”原则。刑法第 71 条规定:判决宣告以后,刑
39、罚执行完毕以前,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又犯罪的,应当对新犯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没有执行的刑罚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 69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这是刑法对于“又犯新罪”的数罪并罚的规定,这里采用的是“先减后并”原则。依据上述规定,A 选项中,由于原判决决定执行的有期徒刑是 18 年,因此又犯新罪判处有期徒刑5 午后,数罪并罚决定执行的范围是 10 年以上 20 年以下,选项中的“14 年以上”是不对的;B 选项中,乙原判决的刑罚是有期徒刑 20 年,发现“漏罪”后被判处有期徒刑 5 年,数罪并罚的结果还应是 20 年,由于采用“先并后减”原则,因此实际执行的期限最长也只有 20 年,不会超
40、过 20 年,此项也是不对的,C 项中,丙原判决的刑罚是有期徒刑 20 年,已执行 2 年以后,又犯“新罪”后被判处有期徒刑 5 年,由于采用“先减后并”原则,此时决定执行有期徒刑的幅度是 18 年以上 20 年以下,因此如果最后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在 18 年以上,加上原来已执行的 2 年有期徒刑,实际执行的期限就超过了 20 年,此项也是错误的;D 项的规定是符合前述规定的,因此是正确的。7.下列情况中哪些行为可以成立共同犯罪?( )(分数:2.00)A.甲某与其 15 周岁的弟弟共同密谋,窃取邻居家 1 台彩电B.乙某教唆其 70 岁高龄的老父亲与其一起去贩卖、运输毒品 C.丙某被他人诱骗一
41、起实施一次爆炸行为D.丁某教唆、利用一精神病患者杀死了自己的情敌解析:解析:刑法第 25 条第 1 款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构成共同犯罪,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有两个以上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犯罪主体;(2)在客观方面各共同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3)在主观方面各共同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本题中只有 B项符合这些条件(刑事责任年龄没有最高的限制),构成共同犯罪。A 项中由于 15 周岁的人不属于盗窃罪的犯罪主体范围、D 项中精神病患者属于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人,故 A、D 两个选项均不符合主体条件,甲某和丁某均属于间接正犯,行为人不构成共同犯罪。
42、C 项中由于丙某是被他人诱骗,行为人之间不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也不成立共同犯罪。故正确答案为 B。8.甲要毒死其妻乙,就在其饭里下毒,毒药的剂量过少,其妻吃完以后,在地上翻滚,甲见状不忍,于是又慌忙送至医院就诊,最后只造成其妻残废,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分数:2.00)A.甲属于中止犯 B.甲属于既遂犯C.甲属于犯罪未遂D.甲属于实行终了的未遂犯解析:解析:本题旨在考查犯罪中止。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因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犯罪中止包括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和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两种。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是指行为人实施完毕犯罪以后,犯罪结果出现之前自动采取措施有效地避免犯罪结果发生,因而使犯罪未完成的犯罪停止形态。犯罪中止的成立,并不要求没有任何犯罪结果,只是要求没有发生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结果。本案中,甲投毒杀害妻子,后来由于于心不忍将妻子送去医院抢救,妻子虽然残废,死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