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律硕士联考综合课-61 及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5,分数:45.00)1.元朝管理全国佛教和受理僧侣诉讼的中央机关是( )。(分数:1.00)A.大宗正府B.理藩院C.宣政院D.宗人府2.平权型的法律关系以( )法律关系最为典型。(分数:1.00)A.刑事法律关系B.民事法律关系C.行政法律关系D.经济法律关系3.我国现行宪法制定于( )。(分数:1.00)A.1982年 12月 4日B.1999年 3月 15日C.1978年 12月 4日D.1982年 10月 1日4.下列哪项不属于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文化权利和自由( )。(分数:1.
2、00)A.从事科研B.写小说C.通信D.读研究生5.唐朝对大案、疑案常由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的长官共同审理,称为( )。(分数:1.00)A.三司会审B.联合办案C.三司推事D.圆审6.法律职业伦理的特征是( )。(分数:1.00)A.公共性B.职业性C.政治性D.公共性、职业性与政治性三重性的统一7.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有关法的本质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1.00)A.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B.法是贵族意志的体现C.法是全体人民意志的体现D.法是整个官僚阶层利益的体现8.立法体制主要是指( )。(分数:1.00)A.依法划分立法权限的体制B.依法划分法律部门的体制C.依法划分司法权限的
3、体制D.国家权力分立与制衡体制9.自古以来,无论是东方国家还是西方国家,司法权都被作为( )。(分数:1.00)A.判断权B.管理权C.执行权D.行政权10.就法律的对人效力而言,我国采用( )原则。(分数:1.00)A.属人主义B.属地主义C.保护主义D.以属地主义为主,与属入主义、保护主义相结合11.我国有权修改宪法的国家机关是( )。(分数:1.00)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D.国务院12.工农民主政权时,影响最大的刑事法规是( )。(分数:1.00)A.闽西惩办反革命条例B.湘赣省苏区惩办反革命犯暂行条例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惩治反
4、革命条例D.川陕省苏维埃政府肃反执行条例13.游行自由是指公民有在公共道路或露天场所自由表达意愿所采取的( )的自由。(分数:1.00)A.列队行进B.组成社团C.组成固定组织D.进行罢工14.中国古代把“律”字解释为“均布”,着重体现的含义是( )。(分数:1.00)A.规范B.刑罚C.公平D.正义15.法律的概括性是指( )。(分数:1.00)A.法律规范具有严密的逻辑结构B.法律是一种抽象的可以反复适用的规则C.法律出自国家D.法对人们的行为具有指导作用16.下列关于直接投票选举的表述中哪项是正确的?( )(分数:1.00)A.选区全体选民够半数参加投票选举有效B.选区全体选民过半数参加
5、投票选举有效C.代表候选人获得参加投票的选民的 2/3票即可当选D.代表候选人获得参加投票的选民的半数票即可当选17.选举法属于下列哪一个部门法?( )(分数:1.00)A.政治法B.行政法C.劳动法D.民法18.以身高作为刑事责任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判断标准的朝代为( )朝。(分数:1.00)A.秦B.汉C.元D.清19.( )是指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分数:1.00)A.法律关系客体B.法律关系主体C.法律关系内容D.法律关系权利义务20.宋代酒类由官府酿造和销售,开始实施于( )。(分数:1.00)A.太平兴国二年B.建隆四年C.开宝元竿D.雍熙元年21.对违法行为处以劳动教养,这是一
6、种( )。(分数:1.00)A.民事制裁B.行政制裁C.经济制裁D.刑事制裁2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法律实施的是( )。(分数:1.00)A.立法B.守法C.执法D.法律监督23.( )作为元朝建立以前最为重要的法律形式,以其原始性和刑罚残酷性而著称,对元朝的立法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分数:1.00)A.至元新格B.大元通制C.元典章D.大札撒24.按照我国宪法的规定,有权决定全国或者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戒严的机关是( )。(分数:1.00)A.公安部B.国务院C.中央军委D.全国人大常委会25.下列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设置的表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分数:1.00)A.终审法院B.高等
7、法院C.区域法院D.裁判署法院26.全国人大代表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非经( )的批准,不受逮捕或者刑事审判。(分数:1.00)A.国家主席B.最高人民法院C.全国人大会议主席团D.全国人大常委会27.维护社会主义立法权威性的一项重要原则是( )。(分数:1.00)A.维护法的稳定性、连续性和严肃性与及时创、改、废相结合B.群众路线和专门机关工作相结合C.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D.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28.法经中列在篇首的是( )。(分数:1.00)A.网法B.盗法C.杂法D.具法29.明大诰共有( )编。(分数:1.00)A.三编B.四编C.八编D.十编30.钦定宪法大纲颁布于( )。(分数:
8、1.00)A.1911年B.1908年C.1907年D.1906年31.依法办事的前提是( )。(分数:1.00)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32.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立法主要有( )。(分数:1.00)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B.土地暂行法C.陕甘宁边区土地条例D.中国土地法大纲33.公法的调整方式以( )为主。(分数:1.00)A.意思自治B.私法自治C.契约自由D.强行干预34.在我国自治条例是指( )。(分数:1.00)A.一般行政区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有关区域自治问题的规范性文件B.民族自治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有关区域自治问题的规范性文件C.经济特区制定的有关区域
9、自治问题的规范性文件D.特别行政区立法会制定的有关区域自治问题的规范性文件35.清代斩监候二绞监候的案件一般延至( )。(分数:1.00)A.春后处理B.夏后处理C.秋后处理D.冬后处理36.法律体系中最大的独立组成部分是( )。(分数:1.00)A.具体的法律制度B.法律部门C.法律规范D.宪法37.人民法庭是( )。(分数:1.00)A.县一级司法机关B.省一级司法机关C.县以下群众性临时审判机关D.省一级司法派出机关38.现代意义上的法制的中心环节是( )。(分数:1.00)A.有法可依B.执法的民主化C.司法的民主化D.依法办事39.国家结构形式主要是调整( )。(分数:1.00)A.
10、国家的民族关系B.国家局部之间的关系C.国家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D.国家的阶级关系40.下列方法中,不属于法律解释的方法是( )。(分数:1.00)A.历史解释B.逻辑解释C.目的解释D.理论解释41.我国刑法第 59条规定:没收财产是没收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或者全部。这一规定属于法的构成要素中的( )。(分数:1.00)A.法律规范B.法律原则C.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D.法律概念42.在我国立法的基本程序中,最具有决定意义的一个阶段是( )。(分数:1.00)A.法律议案的提出B.法律议案的审议C.法律议案的表决D.法律的公布43.归纳推理属于( )。(分数:1.00)A.形式推理B.辩
11、证推理C.演绎推理D.法律类推44.新民主主义法制的形成和发展的准绳是( )。(分数:1.00)A.抗日救国十大纲领B.中华苏维埃宪法大纲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苏维埃组织法D.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45.最早记载的军法出现在( )(分数:1.00)A.尚书汤誓B.尚书甘誓C.左传D.礼记王制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36.00)46.根据我国宪法和基本法律设立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但( )除外。(分数:2.00)A.司法终审权B.外交权C.国防权D.货币发行权47.政治对法的影响、制约作用以及它对于法的主导地位,主要表现在( )。(分数:2.00)A.政治关系的基本状况是法的状
12、况的重要根据B.政治可以为法的发展提供条件和环境C.政治可以影响和制约法和法治的内容D.政治的发展变化往往直接导致法和法治的发展变化48.我国法律监督中的社会监督包括( )。(分数:2.00)A.人民群众的直接监督B.社会舆论的监督C.社会组织的监督D.国家立法机关的监督49.我国现行宪法规定的宗教政策是( )。(分数:2.00)A.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B.不得利用宗教破坏社会秩序C.中国的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D.不得利用宗教妨碍国家教育制度50.法律规范中的行为模式对法的指引所进行的分类是( )。(分数:2.00)A.正式指引B.非正式指引C.确定性指引D.有选择的指引51
13、.法律的制定,是指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或经授权的国家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内( )法律及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一项专门活动。(分数:2.00)A.制定B.补充C.废止D.认可52.下列各项中属于公民政治方面的权利和自由的是( )。(分数:2.00)A.选举权与被选举权B.言论自由C.宗教信仰自由D.出版自由53.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下列有关国家机构职权的表述中哪些是错误的?(分数:2.00)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无权决定设立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B.国务院有权决定自治州的设立C.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决定民族乡的设立D.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决定大赦54.写入我国 1954年宪法而没有写入 1982年宪法规定
14、的有( )。(分数:2.00)A.公民有居住和迁徙的自由B.宗教信仰自由C.言论自由D.人身自由55.以下各项中,( )是揭示法律现象的矛盾特殊性且在法学各分支学科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法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分数:2.00)A.逻辑分析的方法B.价值分析的方法C.实证分析的方法D.阶级分析的方法56.法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主要体现在( )。(分数:2.00)A.法对其赖以存在与发展的经济基础具有选择和确认作用B.法对经济基础具有加速或延缓其发展的作用C.法对经济基础具有保障和促进作用D.法对生产关系的某些方面具有否定、阻碍或限制作用57.“八议”制度是对封建特权人物犯罪后实行减免处罚的法律规定。它包括
15、( )。(分数:2.00)A.议亲B.议故C.议贤D.议能58.关于唐律中的刑罚适用原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分数:2.00)A.“十恶”犯罪为“常赦所不原”B.老年人和残疾人犯罪可减免刑罚C.禁止以类推方法定罪量刑D.外国人犯罪一律依照唐律处罚59.根据我国现行宪法,保障我国宪法实施的机关是( )。(分数:2.00)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C.最高人民法院D.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60.工农民主政权的刑罚种类主要包括( )和拘役、罚金等。(分数:2.00)A.死刑B.监禁C.管制D.褫夺公权61.唐朝法律规定不得拷讯的疑犯是( )。(分数:2.00)A.享有八议等
16、特权B.孕妇残废人C.年 70以上D.年 15以下62.关于法治作用的局限性,可作如下说明( )。(分数:2.00)A.法不是调节社会关系的唯一手段B.“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C.法律的抽象性、稳定性与现实生活的矛盾D.法律所要使用的事实无法确定63.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法的出现,有三种情况,即( )。(分数:2.00)A.教会法的出现B.商法的兴起C.罗马法的复兴D.资本原始积累的法律出现三、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24.00)64.简述法律体系三大结构要素的区别。(分数:8.00)_65.简述法律制定的特征。(分数:8.00)_66.简述宪法解释的体制。(分数:8.00)_四、分
17、析题(总题数:3,分数:30.00)67.宪法在序言中明确规定:“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同时规定:“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试分析以上规定。(分数:10.00)_68.中国古代法家有“法治”的思想,古西方也有“法治”的思想。因此这两种思想是统一的,并且与“人治”相对立。请试用法理学的知识对这种观点加以分析。(分数:10.00)_69.唐高祖提出:“立法务在宽简,取便于时”(日唐
18、书刑法志);唐太宗指出:“国家法令,惟须简约,不可一罪作数种条”(贞观政要赦令)。简要分析这两句话的含义。(分数:10.00)_五、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15.00)70.试论西周礼与刑的关系。(分数:15.00)_法律硕士联考综合课-61 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5,分数:45.00)1.元朝管理全国佛教和受理僧侣诉讼的中央机关是( )。(分数:1.00)A.大宗正府B.理藩院C.宣政院 D.宗人府解析:解析 理藩院和宗人府都是清朝机构,大宗正府则是审理蒙古、色目人犯罪案件的中央审判机关,宣政院则是管理全国佛教事务和受理僧侣诉讼案件的
19、中央机关。2.平权型的法律关系以( )法律关系最为典型。(分数:1.00)A.刑事法律关系B.民事法律关系 C.行政法律关系D.经济法律关系解析:解析 平权型法律关系的本质是法律关系主体间地位的平等,因而以民事法律关系最为典型。3.我国现行宪法制定于( )。(分数:1.00)A.1982年 12月 4日 B.1999年 3月 15日C.1978年 12月 4日D.1982年 10月 1日解析:解析 1982 年 12月 4日颁布的宪法是第四部宪法,也是我国的现行宪法。4.下列哪项不属于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文化权利和自由( )。(分数:1.00)A.从事科研B.写小说C.通信 D.读研究生解析:5
20、.唐朝对大案、疑案常由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的长官共同审理,称为( )。(分数:1.00)A.三司会审B.联合办案C.三司推事 D.圆审解析:6.法律职业伦理的特征是( )。(分数:1.00)A.公共性B.职业性C.政治性D.公共性、职业性与政治性三重性的统一 解析:7.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有关法的本质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1.00)A.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B.法是贵族意志的体现C.法是全体人民意志的体现D.法是整个官僚阶层利益的体现解析:解析 按照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观点,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法首先且主要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8.立法体制主要是指( )。(分数:1.00)A.
21、依法划分立法权限的体制 B.依法划分法律部门的体制C.依法划分司法权限的体制D.国家权力分立与制衡体制解析:解析 此题测试立法体制的概念问题。立法体制是指关于法的创制权限划分的制度,即对一个国家中各国家机关及其人员制定、认可、修改、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权限进行划分的制度。立法体制主要为立法权的划分,包括立法权限的划分、立法机关的设置和立法权的行使等各方面的制度。立法体制的性质是与国家的性质相一致的,立法体制的形式则是与国家的结构形式和管理形式密切联系的。当代中国是单一制国家,根据我国宪法规定,我国的立法体制是一元性的立法体制,全国只有一个立法体系,同时又是多层次的。9.自古以来,无论
22、是东方国家还是西方国家,司法权都被作为( )。(分数:1.00)A.判断权 B.管理权C.执行权D.行政权解析:10.就法律的对人效力而言,我国采用( )原则。(分数:1.00)A.属人主义B.属地主义C.保护主义D.以属地主义为主,与属入主义、保护主义相结合 解析:解析 在法律的对人效力方面,近现代国家多数均采用结合主义(也称折中主义、综合主义)原则,即以属地主义为主,与属人主义、保护主义相结合。我国也是如此。11.我国有权修改宪法的国家机关是( )。(分数:1.00)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D.国务院解析:解析 全国人大是最高的国家
23、权力机关,它行使的是那些最具有决定意义的权利。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除了全国人大以外,其他国家机关包括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内都无权修改。修改宪法也是全国人大权力最高性的体现。12.工农民主政权时,影响最大的刑事法规是( )。(分数:1.00)A.闽西惩办反革命条例B.湘赣省苏区惩办反革命犯暂行条例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 D.川陕省苏维埃政府肃反执行条例解析:13.游行自由是指公民有在公共道路或露天场所自由表达意愿所采取的( )的自由。(分数:1.00)A.列队行进 B.组成社团C.组成固定组织D.进行罢工解析:解析 游行自由是指公民有在公共道路或露天场所以和平的方式聚会、行进、静坐,以
24、表达其强烈意愿的自由。14.中国古代把“律”字解释为“均布”,着重体现的含义是( )。(分数:1.00)A.规范 B.刑罚C.公平D.正义解析:15.法律的概括性是指( )。(分数:1.00)A.法律规范具有严密的逻辑结构B.法律是一种抽象的可以反复适用的规则 C.法律出自国家D.法对人们的行为具有指导作用解析:解析 法律的概括性,是指法律规范是一种抽象的、概括的规则,它的对象是一般的人而不是特定的人,是反复适用的而不是仅适用一次的。法律规范具有严密的逻辑结构表明了法律的规范性,法律出自国家表明了法的国家性,均不符合选项要求。16.下列关于直接投票选举的表述中哪项是正确的?( )(分数:1.0
25、0)A.选区全体选民够半数参加投票选举有效B.选区全体选民过半数参加投票选举有效 C.代表候选人获得参加投票的选民的 2/3票即可当选D.代表候选人获得参加投票的选民的半数票即可当选解析:17.选举法属于下列哪一个部门法?( )(分数:1.00)A.政治法 B.行政法C.劳动法D.民法解析:解析 所谓政治法是指调整政治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包括组织法、选举法、中央与地方关系法、立法法、监督法、国籍法等。18.以身高作为刑事责任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判断标准的朝代为( )朝。(分数:1.00)A.秦 B.汉C.元D.清解析:19.( )是指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分数:1.00)A.法律关系客体
26、 B.法律关系主体C.法律关系内容D.法律关系权利义务解析:解析 权利和义务指向的对象是法律关系的客体。20.宋代酒类由官府酿造和销售,开始实施于( )。(分数:1.00)A.太平兴国二年 B.建隆四年C.开宝元竿D.雍熙元年解析:21.对违法行为处以劳动教养,这是一种( )。(分数:1.00)A.民事制裁B.行政制裁 C.经济制裁D.刑事制裁解析:解析 行政制裁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对行政违法者所实施的强制性惩罚措施。根据行政违法的社会危害程度、实施制裁的方式等不同,行政制裁又可分为行政处分、行政处罚、劳动教养三种。2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法律实施的是( )。(分数:1.00)A.立法 B.守法C
27、.执法D.法律监督解析:解析 法律实施是指制定出来的法在社会生活中被人们施行,因此,立法显然不属于法律实施的范围。23.( )作为元朝建立以前最为重要的法律形式,以其原始性和刑罚残酷性而著称,对元朝的立法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分数:1.00)A.至元新格B.大元通制C.元典章D.大札撒 解析:解析 大札撒作为元朝建立以前最为重要的法律形式,以其原始性和刑罚残酷性而著称,对元朝的立法也产生了很大影响。24.按照我国宪法的规定,有权决定全国或者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戒严的机关是( )。(分数:1.00)A.公安部B.国务院C.中央军委D.全国人大常委会 解析:解析 这是我国宪法第 67条的规定。要
28、注意,对这一条;2004 年的宪法修正案已作了修改,增加了紧急状态的规定。25.下列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设置的表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分数:1.00)A.终审法院B.高等法院C.区域法院D.裁判署法院 解析:26.全国人大代表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非经( )的批准,不受逮捕或者刑事审判。(分数:1.00)A.国家主席B.最高人民法院C.全国人大会议主席团D.全国人大常委会 解析:解析 开会期间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闭会期间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27.维护社会主义立法权威性的一项重要原则是( )。(分数:1.00)A.维护法的稳定性、连续性和严肃性与及时创、改、废相结合 B.群众路线和专门
29、机关工作相结合C.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D.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析:解析 要维护社会主义立法的权威性,就要维护法的稳定性、连续性和严肃性与及时创、改、废法律相结合。28.法经中列在篇首的是( )。(分数:1.00)A.网法B.盗法 C.杂法D.具法解析:29.明大诰共有( )编。(分数:1.00)A.三编B.四编 C.八编D.十编解析:30.钦定宪法大纲颁布于( )。(分数:1.00)A.1911年B.1908年 C.1907年D.1906年解析:解析 该大纲于 1908年 8月公布。31.依法办事的前提是( )。(分数:1.00)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解析:解
30、析 依法办事首先就必须有法作为办事的依据,因此有法可依成为其前提。32.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立法主要有( )。(分数:1.00)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B.土地暂行法C.陕甘宁边区土地条例D.中国土地法大纲 解析:33.公法的调整方式以( )为主。(分数:1.00)A.意思自治B.私法自治C.契约自由D.强行干预 解析:解析 公法主要是指关于国家或国家与个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部门的总和。公法的调整方式以强行干预为主。34.在我国自治条例是指( )。(分数:1.00)A.一般行政区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有关区域自治问题的规范性文件B.民族自治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有关区域自治问题的规范性文件 C
31、.经济特区制定的有关区域自治问题的规范性文件D.特别行政区立法会制定的有关区域自治问题的规范性文件解析:解析 在我国自治条例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并结合当地民族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的有关管理自治地方事务的综合性法规。其制定机关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其内容主要涉及与区域自治相关的问题。35.清代斩监候二绞监候的案件一般延至( )。(分数:1.00)A.春后处理B.夏后处理C.秋后处理 D.冬后处理解析:36.法律体系中最大的独立组成部分是( )。(分数:1.00)A.具体的法律制度B.法律部门 C.法律规范D.宪法解析:解析 法律体系是指一国各法律部门
32、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在法律体系中,法律部门是中观要素,法律规范是微观要素。宪法是政治法中的具体法律。因此,法律部门是最大的独立组成部分。37.人民法庭是( )。(分数:1.00)A.县一级司法机关B.省一级司法机关C.县以下群众性临时审判机关 D.省一级司法派出机关解析:解析 人民法庭是县以下群众性临时审判机关,专门审判一切违抗、破坏土地法的案件。38.现代意义上的法制的中心环节是( )。(分数:1.00)A.有法可依B.执法的民主化C.司法的民主化D.依法办事 解析:解析 法制的中心环节是依法办事。39.国家结构形式主要是调整( )。(分数:1.00)A.国家的民族关系B.国家局部之
33、间的关系C.国家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 D.国家的阶级关系解析:解析 国家结构形式主要是调整国家整体和部分之间关系的。40.下列方法中,不属于法律解释的方法是( )。(分数:1.00)A.历史解释B.逻辑解释C.目的解释D.理论解释 解析:解析 法律解释的主体从根本上说只能是国家机关,它做的解释也是规范性解释而不是任意解释,与一般的按照法学理论对法律的讲述、评议(也可称为解释法律)有本质不同。理论解释只能算解释法律,而不是法律解释。41.我国刑法第 59条规定:没收财产是没收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或者全部。这一规定属于法的构成要素中的( )。(分数:1.00)A.法律规范B.法律原则C.行为
34、模式和法律后果D.法律概念 解析:解析 本条是关于法律概念的规定。42.在我国立法的基本程序中,最具有决定意义的一个阶段是( )。(分数:1.00)A.法律议案的提出B.法律议案的审议C.法律议案的表决 D.法律的公布解析:解析 法律议案的表决是指立法机关对于经过审议的法律议案进行表决,正式表示同意或不同意的活动。在整个立法活动中,法律议案的表决是最具有决定意义的一个步骤和阶段。43.归纳推理属于( )。(分数:1.00)A.形式推理 B.辩证推理C.演绎推理D.法律类推解析:解析 形式推理是指解决法律问题时所运用的演绎方法、归纳方法和类推方法。因此,归纳推理属于形式推理的一种。44.新民主主
35、义法制的形成和发展的准绳是( )。(分数:1.00)A.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B.中华苏维埃宪法大纲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苏维埃组织法D.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解析:解析 抗日民主政权以 1937年 8月公布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为准绳,继承和发扬苏区法制传统,建立起切合国情的抗日民主法制,标志着新民主主义法制的形成和重大发展。45.最早记载的军法出现在( )(分数:1.00)A.尚书汤誓B.尚书甘誓 C.左传D.礼记王制解析:解析 在夏、商两朝,不成文的习惯法仍占有很大的比重,国王发出的“誓”、“诰”、“命”等也是当时重要的法律渊源,其中“誓”偏重于出兵打仗前的盟誓,大体相当于后世的军法。二、多项选择
36、题(总题数:18,分数:36.00)46.根据我国宪法和基本法律设立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但( )除外。(分数:2.00)A.司法终审权B.外交权 C.国防权 D.货币发行权解析:解析 此题考的是有关特别行政区自治权的内容。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包括:(1)行政管理权;(2)立法权;(3)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4)自行处理有关对外事务的权力。但外交权和国防权是国家主权的范围,作为地方行政单位的特别行政区不得享有。从历年考试来看,有关特别行政区的内容是考试的重点(每年都有题),例如特别行政区的概念、特点、意义、与中央的关系等等,考生都应该引起注意。该部分可以以多种形式出题,是本章
37、的重点内容。47.政治对法的影响、制约作用以及它对于法的主导地位,主要表现在( )。(分数:2.00)A.政治关系的基本状况是法的状况的重要根据 B.政治可以为法的发展提供条件和环境 C.政治可以影响和制约法和法治的内容 D.政治的发展变化往往直接导致法和法治的发展变化 解析:解析 政治对法的影响、制约作用以及它对于法的主导地位,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第一,政治关系的基本状况是法的状况的重要根据,政治的先进与落后是法的先进与落后的重要根据,特别是规定国家基本制度的宪法和基本法律,往往是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表现。第二,政治可以为法的发展提供条件和环境。第三,政治可以影响和制约法和法治的内容。第四
38、,政治的发展变化,往往直接导致法和法治的发展变化,导致法的制定、修改和废止,导致法的贯彻实施方面的或兴或废。48.我国法律监督中的社会监督包括( )。(分数:2.00)A.人民群众的直接监督 B.社会舆论的监督 C.社会组织的监督 D.国家立法机关的监督解析:解析 社会监督是指以国家机关以外的社会组织或公民为主体进行的监督,包括 ABC项。国家立法机关的监督则属于国家监督的范畴,因此 D是错误的。49.我国现行宪法规定的宗教政策是( )。(分数:2.00)A.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B.不得利用宗教破坏社会秩序 C.中国的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D.不得利用宗教妨碍国家教育制度
39、解析:解析 这是我国现行宪法第 36条第 3、4 款的规定。50.法律规范中的行为模式对法的指引所进行的分类是( )。(分数:2.00)A.正式指引B.非正式指引C.确定性指引 D.有选择的指引 解析:解析 行为模式可以分为义务模式和权利模式。前者对人们行为的指引是确定的,因而被称为“确定性指引”;后者对人们行为的指引是随行为人的主观意愿而定的,是允许自行选择的,因而又被称为“有选择的指引”。51.法律的制定,是指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或经授权的国家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内( )法律及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一项专门活动。(分数:2.00)A.制定 B.补充 C.废止 D.认可 解析:解析 法律制定的形式
40、多样,制定、补充、修改、废止、认可均是其表现。52.下列各项中属于公民政治方面的权利和自由的是( )。(分数:2.00)A.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B.言论自由 C.宗教信仰自由D.出版自由 解析:解析 政治权利和自由是公民作为国家政治主体享有的参与政治生活的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和政治自由。政治自由是公民表达自己政治意愿的自由。根据我国宪法第 35条的规定,政治自由包括言论自由,出版自由,集会、游行、示威自由和结社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属于精神方面的自由。53.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下列有关国家机构职权的表述中哪些是错误的?(分数:2.00)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无权决定设立国务院各部、各委员
41、会 B.国务院有权决定自治州的设立C.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决定民族乡的设立 D.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决定大赦 解析:54.写入我国 1954年宪法而没有写入 1982年宪法规定的有( )。(分数:2.00)A.公民有居住和迁徙的自由 B.宗教信仰自由C.言论自由D.人身自由解析:解析 写入我国 1982年宪法而没有写入 1954年宪法规定的有公民有居住和迁徙的自由。55.以下各项中,( )是揭示法律现象的矛盾特殊性且在法学各分支学科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法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分数:2.00)A.逻辑分析的方法B.价值分析的方法 C.实证分析的方法 D.阶级分析的方法 解析:解析 本题中,价值分析的方
42、法、实证分析的方法和阶级分析的方法是揭示法律现象的矛盾特殊性且在法学各分支学科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法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而逻辑分析法是任何学科都采取的方法,并非法学所独有。56.法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主要体现在( )。(分数:2.00)A.法对其赖以存在与发展的经济基础具有选择和确认作用 B.法对经济基础具有加速或延缓其发展的作用 C.法对经济基础具有保障和促进作用 D.法对生产关系的某些方面具有否定、阻碍或限制作用 解析:57.“八议”制度是对封建特权人物犯罪后实行减免处罚的法律规定。它包括( )。(分数:2.00)A.议亲 B.议故 C.议贤 D.议能 解析:解析 “八议”制度是对封建特权人物犯罪
43、后实行减免处罚的法律规定,即对亲、故、贤、能、功、贵、勤、宾八种人实行优待的政策。58.关于唐律中的刑罚适用原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分数:2.00)A.“十恶”犯罪为“常赦所不原” B.老年人和残疾人犯罪可减免刑罚 C.禁止以类推方法定罪量刑D.外国人犯罪一律依照唐律处罚解析:解析 唐律明确规定了断罪无正条,可以举轻以明重,或举重以明轻的类推原则;还规定外国人犯罪分两种情况处理,因此 CD均不正确。59.根据我国现行宪法,保障我国宪法实施的机关是( )。(分数:2.00)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最高人民法院D.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
44、宪法的组织保障问题。组织保障是指依靠监督宪法实施的组织来保障宪法的实施。我国现行宪法规定,我国行使宪法监督职权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60.工农民主政权的刑罚种类主要包括( )和拘役、罚金等。(分数:2.00)A.死刑 B.监禁 C.管制D.褫夺公权 解析:解析 工农民主政权的刑罚种类主要包括死刑、监禁、褫夺公权、没收财产、驱逐出境和拘役、罚金等。管制是解放战争时期才出现的。61.唐朝法律规定不得拷讯的疑犯是( )。(分数:2.00)A.享有八议等特权 B.孕妇残废人 C.年 70以上 D.年 15以下 解析:解析 唐朝时期进行司法审判的时候对刑讯作了一定的限制,规定对享有八议等特
45、权的、孕妇残废人、年 70岁以上以及 15岁以下的不得使用刑讯。62.关于法治作用的局限性,可作如下说明( )。(分数:2.00)A.法不是调节社会关系的唯一手段 B.“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 C.法律的抽象性、稳定性与现实生活的矛盾 D.法律所要使用的事实无法确定 解析:63.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法的出现,有三种情况,即( )。(分数:2.00)A.教会法的出现B.商法的兴起 C.罗马法的复兴 D.资本原始积累的法律出现 解析:三、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24.00)64.简述法律体系三大结构要素的区别。(分数:8.00)_正确答案:(1)调整对象不同。私法的主要调整对象是个人(法
46、人)与个人(法人)的利益关系,公法的调整对象主要是国家与个人(法人)的利益关系,社会法的调整对象主要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市场主体与社会间的关系。(2)调整方式不同。私法的调整方式为自行性调节,公法的调整方式为强制性干预,社会法的调整方式是政策性平衡。(3)法的本位不同。公法一般以国家为本位,私法一般以个人为本位,社会法以社会利益为本位。(4)价值目标不同。传统公法偏重于秩序与公平,传统私法偏重于自由、效益,社会法比较周全地体现社会整体的利益和要求。)解析:65.简述法律制定的特征。(分数:8.00)_正确答案:(法律制定具有如下特征:(1)法律制定是国家的一项专有活动。即立法的主体是法定的国家机关,不是任何的国家机关都可以进行立法活动;其他任何社会组织、团体和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