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联考综合课-49-1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386547       资源大小:107KB        全文页数:2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联考综合课-49-1及答案解析.doc

    1、法律硕士联考综合课-49-1 及答案解析(总分:149.99,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5,分数:45.00)1.唐朝中央最高审判机关是( )。(分数:1.00)A.刑部B.御史台C.大理寺D.中书省2.为晋律进行注解的律学家是( )。(分数:1.00)A.陈群B.陈寿C.崔诰D.张斐3.下列不属于法律概念中的客体概念的是( )。(分数:1.00)A.支票B.动产C.著作D.行政机关4.有关社会主义法代替以往历史类型的法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分数:1.00)A.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是引起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一般规律B.根本原因是变革生产关系的客观需要C.社会化大生

    2、产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社会主义法代替旧法的客观依据D.只有在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建立之后,完整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法才能产生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为减少冤案,允许向皇帝直诉,建立了( )。(分数:1.00)A.登闻鼓制度B.拦车马制度C.嘉石制度D.匦函制度6.立法体制是指( )。(分数:1.00)A.立法技术的制度B.立法权限划分的制度C.立法措施的规定D.立法规划的程序7.汉朝时为了适应武帝以后法律儒家化的需要,在审判制度中首创了“春秋决狱”的是( )。(分数:1.00)A.董仲舒B.桑弘羊C.萧何D.赵禹8.汉代审判制度规定,当事人经过初审之后已得到口供,但需在三日后再行复审,称为( )。(

    3、分数:1.00)A.乞鞠B.读鞠C.复传D.断狱9.最早提倡“亲亲得相首匿”思想的是( )。(分数:1.00)A.庄子B.孟子C.公孙子D.孔子10.汉朝以典型案例作为判案依据的法律形式是( )。(分数:1.00)A.故事B.科条C.廷行事D.决事比11.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期间,常委会组成人员( )以上联名,可以向常委会提出对国务院各部委的质询案。(分数:1.00)A.10 人B.15 人C.20 人D.30 人12.定居外国的中国公民,自愿加入或取得外国国籍的,( )。(分数:1.00)A.仍然保留中国国籍B.自动丧失中国国籍C.具有中国居留权D.具有外国居留权13.下列关于“法律与道德的

    4、区别”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 )。(分数:1.00)A.法律与道德起源和存在的时间不同B.法律与道德的形式方式不同C.法律与道德的适用范围完全不同D.法律与道德的表现形式不同14.全国人大代表,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非经( )许可,不受逮捕或者刑事审判。(分数:1.00)A.国家主席B.最高人民法院C.全国人大主席团D.全国人大常委会15.在中国法律发展史上,“死刑复奏制度”确立于( )。(分数:1.00)A.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B.隋唐时期C.秦汉时期D.西周时期16.唐朝在婚姻解除方面新创的制度是( )。(分数:1.00)A.“七出”B.“三不去”C.“和离”D.“义绝”17.下列不属于法的规范

    5、性的表现的是( )。(分数:1.00)A.法律是一般的、概括的规则,不针对具体的人和事,可以反复被适用B.法律规范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制定和认可C.法律的要素中以法律规范为主D.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包括行为模式、条件假设和法律后果18.由法律所确认的法律关系主体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的资格,在法学上称为( )。(分数:1.00)A.法律关系的内容B.权利能力C.行为能力D.法律行为19.“认可”是法律产生的方式之一,下列不属于“认可”的是( )。(分数:1.00)A.特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产生法律规范B.赋予已存在的一些习惯、经验、道德、宗教、习俗等一般社会规则的以法律效力C.通过加入国际组织、承认

    6、或签订国际条约等方式,赋予某些国际法规范以法律效力D.特定的国家机关对具体案件的裁决作出概括产生规则或原则,并赋予其法律效力20.中国人民银行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可以( )。(分数:1.00)A.制定规章B.指定行政措施C.指定条例D.指定法律解释2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年举行一次,由( )召集。(分数:1.00)A.委员长B.委员长会议C.全国人大常委会D.全国人大主席团22.西汉时期,“德主刑辅”的思想确立于( )。(分数:1.00)A.汉文帝B.汉武帝C.汉昭帝D.汉平帝23.我国宪法规定,我国行使宪法解释权的机关是( )。(分数:1.00)A.

    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D.最高人民法院24.民法通则第 4 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该规定属于由法律上之事理推导出来的( )。(分数:1.00)A.程序性原则B.政策性原则C.公理性原则D.实体性原则25.在我国现代法律制度中,广义的法律是( )。(分数:1.00)A.指包括宪法在内的一切规范性法律文件B.指全国人大制定的基本法律C.指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D.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基本法律以及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26.选民如果在选举期间外出,经选举委员会同意、可以书面委托其他选民代为投票。每一

    8、选民接受的委托不得超过( )。(分数:1.00)A.2 人B.3 人C.4 人D.5 人27.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称为( )。(分数:1.00)A.法律关系基础B.法律关系客体C.法律事实D.法律关系内容28.“自己做了坏事而又掠他人美名”在夏朝被认为是( ),要被处死。(分数:1.00)A.昏B.墨C.贼D.杀29.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 )所有。(分数:1.00)A.国家B.集体C.农户D.村民委员会30.关于法律继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1.00)A.法的继承性是指本质相同的法之间的相互

    9、继承,而不包括本质不同的法之间的相互继承B.法的继承性是指依次更替的不同历史类型的新旧法律之间的既否定又肯定的借鉴吸收C.法的继承性是指本质不同的法之间的相互继承,而不包括本质相同的法之间的相互继承D.不同类型的法之间的继承和不同国家的法之间的继承与法的阶级性是矛盾的3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每届任期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它行使职权到( )为止。(分数:1.00)A.下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B.下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成立C.本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结束D.下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出新的常务委员会32.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由( )主持本级人民代表大会

    10、代表的选举。(分数:1.00)A.选民小组B.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C.选举委员会D.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3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首次将“准五服以治罪”列入律典的是( )。(分数:1.00)A.泰始律B.北齐律C.北魏律D.新律34.法律创制的主要方式是( )。(分数:1.00)A.民间社会逐渐形成B.国家制定和认可C.国家机关颁布D.法学家和思想家的著述35.根据授权制定的行政法规与法律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 )。(分数:1.00)A.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B.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法律C.由国务院裁决D.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36.人民法院依法判决甲向乙偿还债务,乙考

    11、虑到甲的家庭生活十分困难,决定免除其一半债务。这种情况属于( )。(分数:1.00)A.协议免责B.意定免责C.人道主义免责D.不诉免责37.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统一战线被称为( )。(分数:1.00)A.社会主义统一战线B.爱国统一战线C.人民统一战线D.民主统一战线;38.在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法律须由( )。(分数:1.00)A.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B.到会代表的过半数同意C.有效票数的过半数同意D.以全体代表的 2/3 以上的多数通过39.刑名篇首次置于篇首的法典是( )。(分数:1.00)A.九章律B.北魏律C.晋律D.魏律40.法之所以具有预测

    12、作用,是因为法具有( )。(分数:1.00)A.规范性的特点B.意志性的特点C.必然性的特点D.直接性的特点41.根据选举法规定,在直接选举中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应在选举日的( )以前公布。(分数:1.00)A.15 日B.10 日C.7 日D.3 日42.唐律中规定监狱管理制度的篇章是( )。(分数:1.00)A.斗讼B.名例C.断狱D.杂律43.按照我国宪法的规定,国务院对各部委发布的不适当的命令、指示和规章有权( )。(分数:1.00)A.改变B.撤消C.改变或者撤消D.发回重审44.法律制定的关键性阶段是( )。(分数:1.00)A.法律议案的提出B.法律议案的审议C.法律议案的表决D.

    13、法律的公布45.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 )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分数:1.00)A.年老B.疾病C.丧失劳动能力D.以上都对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36.00)46.下列选项中,可以成为法律关系客体的是( )。(分数:2.00)A.物B.人身利益C.行为D.精神观念47.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可以行使的权利是( )。(分数:2.00)A.劳动权B.受教育权C.申诉权D.继承权48.甲因乙不能偿还欠款将其告上法庭,并称有关证据被公安机关办理其他案件时予以扣押,故不能提供证据。法官负责任地到公安机关调查,并复制了相关证据资料。此举使甲最终胜诉。

    14、从法理学角度看,对该案件的下列说法,哪些可以成立?( )(分数:2.00)A.本案的承办法官对“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有着正确的理解B.法官在审理此案时,违背了法官中立原则C.本案的承办法官对司法公正的认识有误,法律职业素养有待提高D.本案的审理比较好地体现了通过审判保障公民权利的司法功能49.我国如要建立法治国家,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分数:2.00)A.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B.严格的执法体制和公正的司法体制C.高度的民主政治体制D.全民较高的文化素质50.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必须辞职的原因有( )。(分数:2.00)A.因严重疾病或者其他原因无力履行职务的B.因两次拒绝签署立

    15、法会通过的法案而解散立法会,重选的立法会仍以全体议员 2/3 多数通过所争议的原案,而行政长官仍拒绝签署C.因立法会拒绝通过财产法案或者其他重要法案而解散立法会,重选的立法会继续拒绝通过所争议的原案D.失去中央人民政府的信任51.以御史台作为中央最高监察机关的朝代有( )。(分数:2.00)A.隋朝B.宋朝C.元朝D.明朝52.英国是典型的不成文宪法国家,英国宪法的主体部分即由各个不同历史时期颁布的宪法性文件构成,包括( )。(分数:2.00)A.1679 年的人身保护法B.1689 年的权利法案C.1969 年的人民代表法D.1928 年的男女选举平等法53.元代法律关于买卖契约的规定非常复

    16、杂繁琐,它规定,不动产买卖必须具备以下( )法定条件才能生效。(分数:2.00)A.经官给据B.印契税契C.先问亲邻D.过割赋税54.律学家( )为晋律作注,经晋武帝批准,“诏颁天下”,与晋律具有同等效力。(分数:2.00)A.张斐B.王植C.杜预D.董仲舒55.以下属于宪法调整的社会关系的是( )。(分数:2.00)A.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B.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C.国内各民族之间的关系D.中央与地方的关系56.在我国,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机关有( )。(分数:2.00)A.河北省人大及常委会B.重庆市人大及其常委会C.济南市人大D.深圳市人大57.大清现行刑律的立法变化体现之一为废除了一些刑

    17、罚手段和制度,具体而言,包括( )。(分数:2.00)A.凌迟B.绞刑C.刺字D.缘坐58.我国宪法规定: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都必须( )。(分数:2.00)A.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B.以宪法为基本的活动准则C.负有维护宪法尊严的职责D.负有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59.下列属于宪法部门的法律有( )。(分数:2.00)A.国务院组织法B.人民法院组织法C.人民检察院组织法D.民族区域自治法60.宪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 )。(分数:2.00)A.人民主权原则B.基本人权原则C.法治原则D.民主集中制原则61.我国宪法规定,监督宪法实施的机关是( )

    18、。(分数:2.00)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大常委会C.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D.最高人民法院62.根据法理学,下列说法是错误的是( )。(分数:2.00)A.法的实施方式包括守法、行政和司法B.守法就是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C.违法行为一定是无效行为D.所有的违法行为同时也是违反道德的行为63.下列有关法律对人的效力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法律对在不同空间活动的人所规定的效力可能有一定差异B.中国采取的原则是,以属地主义为主,与属人主义、保护主义相结合C.各国法律对人在效力上的规定是一致的D.法律在对人的效力上采取“保护主义”原则,主要是为了保障外国人和无国籍人的人权三、简

    19、答题(总题数:3,分数:24.00)64.简述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特征。(分数:8.00)_65.简述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分数:8.00)_66.简述清末修律的主要特点和历史意义。(分数:8.00)_四、分析题(总题数:3,分数:30.00)67.在权利义务的关系上,不同社会制度下有三种不同的观点:一是义务为本位;二是权利为本位;三是权利义务一致性。请你运用法理学、宪法学和中国法制史的有关知识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分数:10.00)_68.某县选举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照选举法的规定,采取了直接选举的方式。在划分选区时,城镇选区完全按照选民的居住状况划分;农村选区由

    20、几个村联合划为一个选区,对于人口特多的村或者人口少的乡,则单独划为一个选区。城镇选区完全是差额选举,农村选区由于代表候选人较少,既有差额选举,也有等额选举。在提出代表候选人时,有些是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单独或联合推荐提出的,有些是选民10 人以上联名推荐提出的,有些是乡镇人大单独或联合推荐提出的,在投票时,由县人大常委会主持投票选举。凡各选区选举时所投的票数等于投票人数的,选举有效;所投的票数多于或少于投票人数的,选举无效。请结合我国宪法学的相关知识,根据上述材料并回答:该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存在哪些问题?为什么?(分数:10.00)_清朝嘉庆间,曹怀璞以名孝廉宰福建闽县。一日,于途中遇两人

    21、辨,执而问之。某拾得银五十两,持归呈母。其母日:“银数太多,倘此人急需,失之必有他变;速至原处,俟其人而还之。”如命而往,果有人寻,遂还之。而失者日:“尚有五十两,你当一并还我。”争辨不已。其意盖欲籍此讹诈,以免谢也。曹遂诘失银者,日:“汝所失果是百两乎?”日:“然。”命二人各具结上,乃语拾银者日:“渠所失系百两,与此包不符。此乃他人所失,汝姑取之。”复语失银者日:“汝所失之百金,少项当有人送至,可仍在此候之。”拾银者持银而去,而此人默然不能复置一辞。围观者莫不称快焉。大清律例户律钱债“得遗失物”条:凡得遗失物,限五日内送官。官物还官,私物召人识认,于内一半给与得物人充赏,一半给还失物人。如三

    22、十日内无人识认者,全给。限外不送官者,官物,坐赃论;私物,减二等,其物一半人官,一半给主。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知识和理论,分析上述文字并回答下列问题:(分数:9.99)(1).清代对于拾得遗失物的法律基本规定是什么?(分数:3.33)_(2).这一立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分数:3.33)_(3).试分析曹怀璞处理此案的行为。(分数:3.33)_五、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15.00)69.运用法理学的知识,并适当结合我国现行宪法和古代法律制度的有关规定,论述司法独立原则。要求:观点明确,说理充分,条理清晰,语言规范、流畅。(分数:15.00)_法律硕士联考综合课-49-1 答案解析(总分:14

    23、9.99,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5,分数:45.00)1.唐朝中央最高审判机关是( )。(分数:1.00)A.刑部B.御史台C.大理寺 D.中书省解析:解析 在唐代,中央一级设有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三个主要司法机关,称为“三法司”,分别负责行使审判、复核和监察等司法职能。大理寺是唐代中央最高审判机关,负责审理中央百官犯罪及京师徒刑以上的犯罪案件,但所作判决中的徒、流案件需送刑部复核,死刑需奏报皇帝核准。此外,大理寺对于刑部移送的地方死刑案件拥有重审权。因此应选 C。2.为晋律进行注解的律学家是( )。(分数:1.00)A.陈群B.陈寿C.崔诰D.张斐 解析:解析 晋律

    24、是泰始三年晋武帝下诏颁行的一部法典,又称“泰始律”。在晋律颁布的同时,律学家张斐和杜预为律作注,“兼采汗世律家诸说之长”,总结了历代刑法理论与刑事立法的经验,经晋武帝批准,“诏颁天下”,与晋律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经张斐和杜预注解后的晋律也称为“张杜律”。3.下列不属于法律概念中的客体概念的是( )。(分数:1.00)A.支票B.动产C.著作D.行政机关 解析:解析 法律关系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它是构成法律关系的要素之一。A 项支票是票据法律关系中的客体。B 项是物权法律关系中的客体。C 项是知识产权法律关系中的客体。D 项在某些场合可以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但不是法律关

    25、系的客体。4.有关社会主义法代替以往历史类型的法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分数:1.00)A.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是引起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一般规律B.根本原因是变革生产关系的客观需要C.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社会主义法代替旧法的客观依据 D.只有在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建立之后,完整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法才能产生解析:解析 社会主义法是在推翻旧政权、摧毁旧法体系基础上创建起来的,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由于各个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和途径不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阶段和水平不同,它们的经济和社会结构会存在差异甚至是重大的差异,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这一点是共同的。正

    26、是因为各个国家在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和途径不同,所以 C 选项中提到的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体制并不是社会主义法取代旧法而出现在历史舞台必然的客观依据。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为减少冤案,允许向皇帝直诉,建立了( )。(分数:1.00)A.登闻鼓制度 B.拦车马制度C.嘉石制度D.匦函制度解析:解析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在起诉制度上已有所变化,主要是上诉直诉制度的改进。西晋时期在朝堂外悬设“登闻鼓”,允许又重大冤情者击鼓鸣冤,直诉于中央甚至皇帝。6.立法体制是指( )。(分数:1.00)A.立法技术的制度B.立法权限划分的制度 C.立法措施的规定D.立法规划的程序解析:解析 根据不同的立法主

    27、体,划分不同的立法权限所形成的制度结构称为立法体制。它既包括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机关关于立法权限划分的制度,也包括中央国家机关之间及地方各级国家机关之间关于法律制定权限划分的制度。7.汉朝时为了适应武帝以后法律儒家化的需要,在审判制度中首创了“春秋决狱”的是( )。(分数:1.00)A.董仲舒 B.桑弘羊C.萧何D.赵禹解析:解析 所谓“春秋决狱”制度,是指以春秋的“微言大义”作为司法审判的依据,特别是作为决断疑难案件的重要依据。它为汉代统治者所提倡,是汉武帝确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法律儒家化的必然产物。8.汉代审判制度规定,当事人经过初审之后已得到口供,但需在三日后再行复审,称为( )。(

    28、分数:1.00)A.乞鞠B.读鞠C.复传 D.断狱解析:解析 汉代时重视口供在审判活动中的作用,确认了刑讯手段的合法性,对于拒不交代罪行的犯人,法官可以采取笞杖刑讯手段来取得口供,为了防止犯人翻供,又在对犯人初审得到口供之后第三日,再次审讯犯人,以求公正定案,这种制度称为“复传”。9.最早提倡“亲亲得相首匿”思想的是( )。(分数:1.00)A.庄子B.孟子C.公孙子D.孔子 解析:解析 “亲亲得相首匿”是指汉朝法律所规定的有血缘或姻亲关系的亲属之间,有罪应相互包庇隐瞒,不得向官府告发,对于此类容隐行为,法律也不追究其刑事责任的制度。这种主张源于儒家孔子“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的思想,

    29、在汉代被正式确立为刑罚适用原则以后,一直为后世各封建王朝所沿用。10.汉朝以典型案例作为判案依据的法律形式是( )。(分数:1.00)A.故事B.科条C.廷行事D.决事比 解析:解析 两汉时期,以律、令、科、比为基本的法律形式。其中比又称决事比,是指在律无正文规定时,比照最接近的律令条文,或同类典型案例处断。11.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期间,常委会组成人员( )以上联名,可以向常委会提出对国务院各部委的质询案。(分数:1.00)A.10 人 B.15 人C.20 人D.30 人解析:解析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第 33 条规定:在常务委员会会议期间,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10 人以上,可以向常务委员

    30、会书面提出对国务院和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的质询案,由委员长会议决定交受质询机关书面答复,或者由受质询机关的领导人在常务委员会会议上或者有关的专门委员会会议上口头答复。在专门委员会会议上答复的,提质询案的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可以出席会议,发表意见。12.定居外国的中国公民,自愿加入或取得外国国籍的,( )。(分数:1.00)A.仍然保留中国国籍B.自动丧失中国国籍 C.具有中国居留权D.具有外国居留权解析:解析 根据国籍法第 9 条规定:定居外国的中国公民,自愿加入或取得外国国籍的,即自动丧失中国国籍。13.下列关于“法律与道德的区别”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 )。(分数:1.00)A.法律与道德起

    31、源和存在的时间不同B.法律与道德的形式方式不同C.法律与道德的适用范围完全不同 D.法律与道德的表现形式不同解析:解析 法与道德有显著的区别:第一,法与道德起源和存在的时间不同;第二,法与道德的形成方式不同;第三,法与道德的表现形式不同;第四,法与道德的适用范围虽有交叉但不完全相同;第五,法与道德的外部约束力不同。本提中 C 选项法律与道德的适用范围完全不同的说法过于绝对,据上述,法与道德的适用范围虽有交叉但不完全相同。14.全国人大代表,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非经( )许可,不受逮捕或者刑事审判。(分数:1.00)A.国家主席B.最高人民法院C.全国人大主席团D.全国人大常委会 解析:解析 根据

    32、宪法第 74 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非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主席团许可,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非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许可,不受逮捕或者刑事审判。选 D项。15.在中国法律发展史上,“死刑复奏制度”确立于( )。(分数:1.00)A.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B.隋唐时期C.秦汉时期D.西周时期解析:解析 “死刑复奏制度”体现恤刑及加强皇帝对司法审判的控制。为了减少错杀无辜,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将死刑权收归中央。三国时期魏明帝曾规定:除谋反、杀人罪外,其余死刑案件必须上奏皇帝。这是最早关于“死刑复奏制度”的规定。16.唐朝在婚姻解除方面新创的制度是( )。(分数:1.00)

    33、A.“七出”B.“三不去”C.“和离” D.“义绝”解析:解析 “七出”、“三不去”、“义绝”都是唐朝沿袭前朝的婚姻解除制度。“七出”、“三不去”、“义绝”都是前朝已经规定过的,只有“和离”是唐朝新创的制度。“和离”是指夫妻双方自愿离婚。因此应选 C。17.下列不属于法的规范性的表现的是( )。(分数:1.00)A.法律是一般的、概括的规则,不针对具体的人和事,可以反复被适用B.法律规范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制定和认可 C.法律的要素中以法律规范为主D.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包括行为模式、条件假设和法律后果解析:解析 所谓法的规范性,是指法所具有的规定人们行为模式、指导人们行为的性质。它表现在:法规定了

    34、人们的一般行为模式,从而为人们的交互行为提供了一个模型、标准或方向。B 选项表现的是法的制定性,而不是法的规范性。18.由法律所确认的法律关系主体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的资格,在法学上称为( )。(分数:1.00)A.法律关系的内容B.权利能力 C.行为能力D.法律行为解析:解析 所谓权利能力,就是由法律所确认的法律关系主体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的资格,是参加任何法律关系都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此题考查的是权利能力的概念,所以选 B。行为能力是法律所确认的,由法律关系主体通过自己的行为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19.“认可”是法律产生的方式之一,下列不属于“认可”的是( )。(分数:1.00)A.特定的

    35、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产生法律规范 B.赋予已存在的一些习惯、经验、道德、宗教、习俗等一般社会规则的以法律效力C.通过加入国际组织、承认或签订国际条约等方式,赋予某些国际法规范以法律效力D.特定的国家机关对具体案件的裁决作出概括产生规则或原则,并赋予其法律效力解析:解析 法的认可指的是有立法权的立法机关通过明示或默示的方式赋予一般社会规范以法律效力的立法行为。法的认可主要有两种方式:(1)明示认可,即在规范性文件中明确规定哪些已有的道德或习惯等规范具有法律上的效力,这种认可的规范往往构成规范性文件的内容。(2)默示认可,即国家没有明文规定哪些社会规范是法律,而是通过法院判决时援引的方式承认它们的

    36、实际法律效力。本题中的 A 选项属于法律制定的内容,不属于法律认可。20.中国人民银行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可以( )。(分数:1.00)A.制定规章 B.指定行政措施C.指定条例D.指定法律解释解析:解析 立法法第 71 条规定: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可以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规章。部门规章规定的事项应当属于执行法律或者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的事项。2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年举行一次,由( )召集。(分数:1.00)A.委员长B.委员长会议C.全国人大常委

    37、会 D.全国人大主席团解析:解析 根据宪法第 59 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各少数民族都应当有适当名额的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和代表产生办法由法律规定。22.西汉时期,“德主刑辅”的思想确立于( )。(分数:1.00)A.汉文帝B.汉武帝 C.汉昭帝D.汉平帝解析:解析 汉朝初的统治者亲历了强盛秦王朝的暴兴暴亡,对法家思想进行反思,汉前期的法制指导思想是对黄老学派“无为而治”思想的借鉴。经过了七十多年的“休养生息”,到了汉武帝时,国家已经具备雄厚的物质基础,汉武帝决心改“无

    38、为而治”为“有为而治”,儒学思想家董仲舒适时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系统地阐述了“礼法并用”、“德主刑辅”的法制指导思想。这种思想主张得到了当时的最高统治者汉武帝的肯定,上升为占统治地位的指导思想。因此,“德主刑辅”的法制指导思想确立于汉武帝时期。23.我国宪法规定,我国行使宪法解释权的机关是( )。(分数:1.00)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D.最高人民法院解析:解析 宪法第 67 条规定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的职权第(1)项:“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24.民法通则第 4 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

    39、、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该规定属于由法律上之事理推导出来的( )。(分数:1.00)A.程序性原则B.政策性原则C.公理性原则 D.实体性原则解析:解析 公理性原则,即由法律原理(法理)构成的原则,是由法律上之事理推导出来的法律原则,是严格意义上的法律原则,例如,法律平等原则、诚实信用原则、等价有偿原则、无罪推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等,它们在国际范围内具有较大的普适性。本题中所提到的民法通则第 4 条的内容也就是国际范围内普遍适用的民法原则。25.在我国现代法律制度中,广义的法律是( )。(分数:1.00)A.指包括宪法在内的一切规范性法律文件 B.指全国人大制定的基本法律C.指全国人大常

    40、委会制定的法律D.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基本法律以及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解析:解析 广义的法律:是指法的整体,包括法律、有法律效力的解释及其行政机关为执行法律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如规章);狭义的法律:专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本题中 B、C、D 项属于狭义的法,A 项的内容包含了其他规范性文件,所以选 A。26.选民如果在选举期间外出,经选举委员会同意、可以书面委托其他选民代为投票。每一选民接受的委托不得超过( )。(分数:1.00)A.2 人B.3 人 C.4 人D.5 人解析:解析 根据选举法第 40 条规定:“选民如果在选举期间外出,经选举委员会同意,可以书

    41、面委托其他选民代为投票。每一选民接受的委托不得超过三人,并应当按照委托人的意愿代为投票。”27.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称为( )。(分数:1.00)A.法律关系基础B.法律关系客体 C.法律事实D.法律关系内容解析:解析 法律关系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它是构成法律关系的要素之一。主要考查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选 B。28.“自己做了坏事而又掠他人美名”在夏朝被认为是( ),要被处死。(分数:1.00)A.昏 B.墨C.贼D.杀解析:解析 根据左传昭公十四年引夏书说:“昏、墨、贼杀,皋陶之刑也。”春秋时期晋国的叔向对此予以了解释:“恶而掠美为昏,贪以败官为墨,

    42、杀人不忌为贼”。“昏”罪,即自己做坏事而又掠他人美名;“墨”罪即贪得无厌,败坏官纪;“贼”罪即肆无忌惮地杀人,都要被处死。轩此应选A。29.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 )所有。(分数:1.00)A.国家B.集体 C.农户D.村民委员会解析:解析 根据宪法第 10 条第 1、2 款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30.关于法律继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1.00)A.法的继承性是指本质相同的法之间的相互继承,而

    43、不包括本质不同的法之间的相互继承B.法的继承性是指依次更替的不同历史类型的新旧法律之间的既否定又肯定的借鉴吸收 C.法的继承性是指本质不同的法之间的相互继承,而不包括本质相同的法之间的相互继承D.不同类型的法之间的继承和不同国家的法之间的继承与法的阶级性是矛盾的解析:解析 所谓法律继承,就是不同历史类型的法律制度之间的延续、相承、继受,一般表现为旧法律制度(原有法)对新法律制度(现行法)的影响和新法律制度对旧法律制度的承接和继受。本题考查的是法律继承的概念,因此选 B。3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每届任期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它行使职权到( )为止。(分数:1.00)A.下届全国

    44、人民代表大会成立B.下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成立C.本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结束D.下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出新的常务委员会 解析:解析 根据宪法第 66 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它行使职权到下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出新的常务委员会为止。32.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由( )主持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分数:1.00)A.选民小组B.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C.选举委员会 D.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解析:解析 选举法第 8 条第 2 款规定:“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设立选举委员会,主持本级人民代表大

    45、会代表的选举。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的选举委员会受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领导。乡、民族乡、镇的选举委员会受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领导。”3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首次将“准五服以治罪”列入律典的是( )。(分数:1.00)A.泰始律 B.北齐律C.北魏律D.新律解析:解析 泰始律首立“准五服以治罪”的制度,“服制”本是中国古代以丧服为标志,规定亲属之间亲疏远近的一种制度。服制不仅确定继承与赡养等权利义务关系,而且也确定了亲属相犯时刑罚轻重适用的原则。在刑罚适用上,凡服制逾近,以尊犯卑,处罚逾轻;以卑犯尊,处罚逾重。凡服制逾远,以尊犯卑,处罚变

    46、重;以卑犯尊,处罚变轻。“准五服以治罪”制度的确立,是封建法律儒家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其影响广远,直至明清。34.法律创制的主要方式是( )。(分数:1.00)A.民间社会逐渐形成B.国家制定和认可 C.国家机关颁布D.法学家和思想家的著述解析:解析 法律制定也称法的创制或立法,是指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或经授权的国家机关,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程序,制定、补充、修改和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以及认可法律的一项专门性活动。此处主要考查的是法律创制的概念,所以选 B。35.根据授权制定的行政法规与法律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 )。(分数:1.00)A.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B.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法律C.由国务院裁决D.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解析:解析 立法法第 86 条第 2 款规定:“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与法律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故选 D。本条第 1 款规定的内容应当掌握:地方性法规、规章之间不一致时,由有关机关依照下列规定的权限作出裁决:(1)同一机关制定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


    注意事项

    本文(【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联考综合课-49-1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刘芸)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