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律硕士联考综合课-47-1 及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20.00)1.下列条文中,属于法律规则的是_。(分数:1.00)A.侵权责任法第 92 条规定:“本法自 2010 年 7 月 1 日起施行。”B.刑法第 94 条规定:“本法所称司法工作人员,是指有侦查、检察、审判、监管职责的工作人员。”C.行政处罚法第 24 条规定:“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D.合同法第 84 条规定:“债务人将合同的义务全部或者部分转移给第三人的,应当经债权人同意。”2.刑法第 260 条第 l 款规定:“虐待家庭
2、成员,情节恶劣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甲虐待其父多年,屡教不改。法院审理时认为,甲的虐待行为持续时间长,且屡教不改,应当属于“情节恶劣”的情形。法院对“情节恶劣”的理解属于_。(分数:1.00)A.历史解释B.文义解释C.体系解释D.限制解释3.马克思指出:无论是政治的立法或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的要求而已。下列关于该论断的理解正确的是_。(分数:1.00)A.法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B.法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内容,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C.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D.法反映的是公共意志4.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司法活动范畴的是_。(分数
3、:1.00)A.环保部门要求制污企业限期整改B.司法局组织律师培训C.检察机关对某涉嫌抢劫的犯罪嫌疑人进行审查起诉D.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人大会议期间提出法律案5.下列关于法律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_。(分数:1.00)A.法律论证、法律解释和辩证推理方法都具有填补法律漏洞的作用B.法律论证是参与方独断的论证过程C.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都是必然性推理D.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有权对行政法作出解释6.下列关于法的本质的表述,正确的是_。(分数:1.00)A.英国哲学家洛克认为法是主权者的命令B.德国法学家萨维尼认为法是自由意志的体现C.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法是神的意志的体现D.古罗马政治家和法学家西塞罗认为法
4、是理性的体现7.甲、乙签订购房合同,合同约定,甲通过向银行贷款方式购买乙的房屋,甲预先支付首付款,剩余款项待银行贷款发放后一个月内支付完毕。甲支付首付款后,由于国家调高了房屋贷款买房的银行利率,致使购房合同无法履行。对于甲、乙而言,银行利率调整这一事实属于_。(分数:1.00)A.绝对事件B.相对事件C.事实构成D.法律行为8.下列关于我国立法的表述,正确的是_。(分数:1.00)A.立法在内涵上不包括认可B.立法权的主体是特定的国家机关和受委托的组织C.立法权是国家权力体系中最重要的权力D.我国实行二元立法体制9.下列选项中,属于人民法院工作制度的是_。(分数:1.00)A.专门工作与走群众
5、路线相结合B.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C.依法独立审判D.回避10.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规定,下列选项中属于香港设置的司法机关是_。(分数:1.00)A.区域法院B.行政法院C.律政司D.检察机关11.关于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选举或任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分数:1.00)A.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任免B.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由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C.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任免须报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D.省辖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任免,须报上级检察院检察长提请该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12.下列宪法格言所引出处,正确的是_。(分数:1.
6、00)A.法国思想家卢梭: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手中,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担心这个国王或者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B.法兰西制宪之父西耶斯第三等级是什么?:如果我们没有宪法,那就必须制定一部;唯有国民拥有制宪权C.1787 年美国宪法序言: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自明的: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造物主”那里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D.1776 年美国独立宣言:凡权利无保障和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13.下列人员中,不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的组成人员的是_。(分数:1.00)A.委员B.委员长C.副委
7、员长D.秘书长14.我国首次规定由全国人大实施宪法监督权的宪法是_。(分数:1.00)A.1954 年宪法B.1975 年宪法C.1978 年宪法D.1982 年宪法15.据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记载:“罪当重而端轻之,当轻而端重之”。该记载所描述的罪名是_。(分数:1.00)A.纵囚B.失刑C.不直D.失察16.首次规定“重罪十条”的封建成文法典是_。(分数:1.00)A.北魏律B.麟趾格C.大统式D.北齐律17.依据唐律规定,对于“非监临主司因事受财”而形成的赃罪是_。(分数:1.00)A.受财枉法B.受财不枉法C.坐赃D.受所监临财物18.元朝专理蒙古王公贵族案件的中央司法机关是_。(分
8、数:1.00)A.大宗正府B.宣政院C.刑部D.大理寺19.下列关于大清新刑律的表述,正确的是_。(分数:1.00)A.大清新刑律确定的主体刑罚包括死刑、遣刑、流刑、徒刑和罚金B.大清新刑律取消了以六部分篇的编纂体例,将法典各条按照性质分隶 30 门C.大清新刑律附有禁烟条例和秋审条例D.大清新刑律从西方引进了罪刑法定原则和缓刑、假释等刑罚执行制度20.规定“首恶者必办,胁从者不问,立功者受奖”的刑法原则的是_。(分数:1.00)A.华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针B.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C.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D.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20.00)21.下列关于当代中国法律渊
9、源的说法,正确的有_。(分数:2.00)A.判例属于我国非正式的法律渊源B.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在香港属于根本法C.国际惯例可以成为我国正式的法律渊源D.儒家仪礼可以成为我国正式的法律渊源22.关于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区别,下列表述能够成立的是_。(分数:2.00)A.在适用范围上,法律规则比法律原则广B.在内容上,法律规则比法律原则具体、明确C.在适用方式上,法律规则是以“全有或全无方式”应用于个案的,而法律原则不是以“全有或全无方式”应用于个案D.在作用上,法律规则比法律原则显示性强23.下列情形中,体现责任自负原则的有_。(分数:2.00)A.甲因犯抢夺罪被判处拘役 6 个月B.乙的儿子在
10、幼儿园就学期间将同班一小孩抓伤,乙为此支付医疗费 500 元C.丙因嫖娼被处以 3000 元罚款D.丁为其上司的贪污行为大包大揽,甘愿顶罪24.下列选项中,属于法律关系客体的有_。(分数:2.00)A.节育手术B.人格独立C.专利产品D.遗失物25.下列各项表述中,体现了自然法思想的有_。(分数:2.00)A.西塞罗:事实上有一种真正的法律即正确的理性与自然相适应,它适用于所有的人而且是不变而永恒的B.洛克:理性,教导着有意遵从理性的全人类:人们既然都是平等和独立的,任何人就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自由或财产C.罗斯科庞德:法律就是一种社会控制,是依照一批在司法和行政过程中使用的权威性法令来
11、实施的高度专门形式的社会控制D.阿基马丹:神让一切人自由,自然并没有使任何人成为奴隶26.下列选项中,能够影响法律实现的因素有_。(分数:2.00)A.国家的阶级本质B.现行法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程度C.国家机关活动中贯彻法治原则的程度D.社会成员的法律意识、法律文化的水平27.下列国家中,实行专门机关解释宪法体制的国家有_。(分数:2.00)A.俄罗斯B.德国C.日本D.英国28.下列选项中,实行集体负责制的中央国家机关有_。(分数:2.00)A.全国人大常委会B.国务院C.中央军事委员会D.最高人民检察院29.关于宋朝的行政立法,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分数:2.00)A.谏院是宋朝中央最高
12、监察机关B.为防止科举舞弊,宋朝创立了糊名考校法、誊录制和考官回避制度C.宋朝实行官吏差遣制D.宋朝首创经义取士的科举制度30.清末修律过程中制定的商事法律有_。(分数:2.00)A.破产律B.商标注册试办章程C.银行则例D.公司法三、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30.00)31.简述法律文化的内容特点。 (分数:10.00)_32.简述我国宪法关于全国人大常委会重大事项决定权的主要规定。 (分数:10.00)_33.简述南京国民政府的立法原则和立法权配置。 (分数:10.00)_四、分析论述题(总题数:5,分数:80.00)34.材料 1:某日,在甲市公共体育场内,武警荷枪实弹,约数千市民正被
13、组织围观一场特别公审公判。陈某是一名犯罪嫌疑人,其胸前挂着 70 厘米长、50 厘米宽的木牌,1 斤多重。上面白底黑字写着“犯罪嫌疑人陈某”,其他被示众者亦如此。甲市法院院长认为公审公判能够起到震慑作用。 材料 2:乙市在市直机关开展了一场普法宣传和一系列普法讲座,使市直机关的工作人员的法律知识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一名市直机关干部丙在采访时表示“普法宣传和普法讲座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因为一个人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理论知识,才具有法律意识”。 请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 1 中,甲市的做法侵犯了何种法律价值?试从法律意识角度分析材料 1 中甲市公审公判的行为。 (2)材料 2
14、 中,市直机关干部丙的说法是否正确?请从法律意识的角度进行分析。 (3)结合材料 1、2 分析法律意识的培养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作用。 (分数:15.00)_35.联系实际,论述我国的司法原则。 (分数:15.00)_36.某女大学生甲到屈臣氏日用品有限公司开设的乙超市购物。当甲离开时,因该超市门口报警器鸣响,甲被滞留检查近两个小时,期问还被保安强行带入该超市办公室内,被迫解开裤扣接受检查。然而,该超市并未检查出甲身上藏有带磁信号的商品。不久,甲以超市的行为侵害了宪法权利和名誉权、人身权等民法权利并使其精神受到极大伤害为由,向法院起诉,要求被告屈臣氏公司及乙超市公开登报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
15、失费 2 万元。法院根据宪法精神,依据民法通则和侵权责任法有关人格权及侵权的规定判决甲胜诉。 请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甲的宪法权利是否受到侵害?为什么? (2)如果您是法官,是否可以直接适用宪法基本权利条款对该案进行判决?为什么? (3)根据法官依据宪法精神断案这一事实说明宪法规范的性质。 (分数:15.00)_37.试论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分数:15.00)_38.刑案汇览三编(一)卷三:秋审处嘉庆五年八月初八奉旨:刑部奏江西省民人周德章殴毙十一岁幼孩黄参才,该抚等将该犯问拟情实,声明周德章之母齐氏现年八十岁,家无次丁。可否将该犯改入缓决,准其留养之处奏明,请旨等语。朕详阅此
16、案情节,幼孩黄参才系代母向周德章索欠,该犯斥其不应催讨,黄参才不依,拉住周德章哭骂,该犯顺用手带烙铁吓打,致伤偏左。黄参才愈加哭骂,仍拉住周德章不放,用头向撞。该犯欲图脱身,复用烙铁吓殴,适伤黄参才脑后左耳根倒地,逾时殒命。是该犯两次随手用烙铁吓殴,衅由逼债,杀出无心。黄参才并非独子,该犯之母现年八十岁,别无次丁,周德章一犯着加恩改为缓决,准其留养。 请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秋审”和“留存养亲”的含义和历史沿革。 (2)请结合材料说明对周德章缓决并准其养亲的原因。 (3)试说明: 清朝实行秋审制度的意义。 清朝规定“留存养亲”制度说明的问题。 (分数:20.00)_法律硕士联考综
17、合课-47-1 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20.00)1.下列条文中,属于法律规则的是_。(分数:1.00)A.侵权责任法第 92 条规定:“本法自 2010 年 7 月 1 日起施行。”B.刑法第 94 条规定:“本法所称司法工作人员,是指有侦查、检察、审判、监管职责的工作人员。”C.行政处罚法第 24 条规定:“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D.合同法第 84 条规定:“债务人将合同的义务全部或者部分转移给第三人的,应当经债权人同意。” 解析:解析 A 项表述的法律条文并非法律规则,而是法律的技术性
18、规定,故不选 A 项。B 项表述的法律条文并非法律规则,而是法律术语,故不选 B 项。C 项表述的法律条文是法律原则,即行政处罚法的基本原则:一事不再罚原则,故不选 C 项。D 项表述的法律条文在逻辑结构上包括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规定了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因而是法律规范,故选 D 项。2.刑法第 260 条第 l 款规定:“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甲虐待其父多年,屡教不改。法院审理时认为,甲的虐待行为持续时间长,且屡教不改,应当属于“情节恶劣”的情形。法院对“情节恶劣”的理解属于_。(分数:1.00)A.历史解释B.文义解释 C.体系解释D.限制
19、解释解析:解析 文义解释是严格遵循法律规范的字面意义并以尊重立法者意志为特征的一种法律解释方法。本题表述中,法院认为甲虐待的行为持续时间长,且屡教不改,属于“情节恶劣”的情形,该解释遵循了立法者的意志,既没有扩大,也没有缩小,因而是文义解释,故选 B 项,不选 D 项。历史解释是对法律文件制定的时间、地点、条件等历史背景材料的研究,或者通过将这一法律与历史上同类法律规范进行比较研究来阐明法律规范的内容和含义。历史解释较多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而本题表述中,法官审理案件时直接解释法律规范,没有运用比较解释和可参照的历史资料,因而不是历史解释,故不选 A 项。体系解释是通过分析某一法律规范在整个法律
20、体系和所属法律部门中的地位和作用,来揭示其内容和含义的法律解释方法。本题表述中,法官仅仅是依照刑法第 260 条第 1 款审案,并没有将某一法律规范放在整个部门法规范中去探求该条文的含义,因而不是体系解释,故不选 C 项。3.马克思指出:无论是政治的立法或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的要求而已。下列关于该论断的理解正确的是_。(分数:1.00)A.法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B.法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内容,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C.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D.法反映的是公共意志解析:解析 马克思的论断反映的是法的本质,即法的本质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21、,故选C 项。法不能直接由生产力决定,法与生产力发生联系必须通过经济基础这个媒介,故 A 项表述错误。B项表述没有问题,但与题意不符,故不选 B 项。法绝对不是公共意志的体现,而是最终由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的反映,故 D 项表述错误。4.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司法活动范畴的是_。(分数:1.00)A.环保部门要求制污企业限期整改B.司法局组织律师培训C.检察机关对某涉嫌抢劫的犯罪嫌疑人进行审查起诉 D.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人大会议期间提出法律案解析:解析 司法是指国家司法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各种案件的专门活动。有权行使司法权的司法机关包括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审判
22、机关包括行使审判权的各级法院,检察机关包括各级检察院,检察机关行使批准逮捕、提起公诉、不起诉、抗诉等检察权。可见,C 项表述为司法活动,故选 C 项。A 项表述为行政执法,B 项表述仅为学习交流活动,D 项表述为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人大会议期问行使提案权的职权活动,而不是司法活动,故不选 A、B、D 项。5.下列关于法律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_。(分数:1.00)A.法律论证、法律解释和辩证推理方法都具有填补法律漏洞的作用 B.法律论证是参与方独断的论证过程C.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都是必然性推理D.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有权对行政法作出解释解析:解析 法律方法包括法律解释、法律推理和法律论证。法律论证是一
23、个判断过程,特别是在出现疑难问题时,法律论证的作用体现得更为充分,因此法律论证具有填补法律漏洞的作用;法律解释可以弥补法律规定不完善的地方,因此也具有填补法律漏洞的作用;辩证推理是在解决两个出现矛盾的疑难问题时使用的推理形式,它也具有弥补法律漏洞的作用。可见,A 项表述正确。法律论证是各方参与诉讼的过程和结果,在论证过程中寻求共识,而不是每一方的独断。可见,B 项表述错误。在形式推理中,演绎推理是一种必然性推理,而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则是或然性推理。可见,C 项表述错误。有权对行政法进行解释的机关是全国人大常委会,该解释属于立法解释;有权对行政法规进行解释的机关是国务院,该解释是行政解释。二者不
24、能混淆。可见,D 项表述错误。6.下列关于法的本质的表述,正确的是_。(分数:1.00)A.英国哲学家洛克认为法是主权者的命令B.德国法学家萨维尼认为法是自由意志的体现C.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法是神的意志的体现D.古罗马政治家和法学家西塞罗认为法是理性的体现 解析:解析 洛克认为法是人类理性的体现,自然法高于实在法,故 A 项表述错误。萨维尼认为法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故 B 项表述错误。卢梭认为法是理性和公益的体现,故 C 项表述错误。只有 D 项表述是正确的。7.甲、乙签订购房合同,合同约定,甲通过向银行贷款方式购买乙的房屋,甲预先支付首付款,剩余款项待银行贷款发放后一个月内支付完毕。甲支付首付
25、款后,由于国家调高了房屋贷款买房的银行利率,致使购房合同无法履行。对于甲、乙而言,银行利率调整这一事实属于_。(分数:1.00)A.绝对事件B.相对事件 C.事实构成D.法律行为解析:解析 法律事件是法律规范规定的,与当事人意志无关的,且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事实。法律事件分为绝对事件和相对事件。绝对事件不是由人们的行为而是由某种自然原因引起的,而相对事件是由人们的行为引起的,但它的出现在该法律关系中并不以权利主体的意志为转移。本题表述中,银行利率变动并非因自然原因引起的,而是由人的行为引起的,而对于甲、乙而言,银行利率的变动又是甲、乙无法控制的,与二人的意志无关,因而银行利率
26、的变动属于相对事件,故选 B 项,不选 A项。事实构成是指同一法律关系的变动需要两个以上法律事实时,两个以上法律事实的结合才能引起法律关系变动的情况,如继承法律关系的发生需要有效遗嘱和被害人死亡两个事实,二者结合才能引起继承关系的发生。从本题表述看,银行利率变动仅为一个事实,不存在两个以上事实,因而不是事实构成,故不选 C 项。法律行为是与人的意志有关的法律事实,而银行利率变动对于甲、乙二人来说是与其意志无关的,因此不是法律行为,故不选 D 项。8.下列关于我国立法的表述,正确的是_。(分数:1.00)A.立法在内涵上不包括认可B.立法权的主体是特定的国家机关和受委托的组织C.立法权是国家权力
27、体系中最重要的权力 D.我国实行二元立法体制解析:解析 立法在内涵上包括制定、认可、修改或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专门性活动,而不仅仅指的是上述某一项专门活动。可见,A 项表述错误。立法权的主体只能是享有立法权的特定国家机关,立法权不能委托授予。可见,B 项表述错误。立法权是国家权力体系中最重要、最核心的权力,行政权、司法权等国家权力都应以立法权为依托。可见,C 项表述正确。我国实行“一元、两级、多层次”的立法体制。可见,D 项表述错误。9.下列选项中,属于人民法院工作制度的是_。(分数:1.00)A.专门工作与走群众路线相结合B.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C.依法独立审判D.回避 解析:解析
28、人民法院的工作制度包括合议、回避、公开审判、两审终审、审判监督和审判委员会制度。可见,选 D 项。A 项表述的是人民检察院的工作原则,B、C 项表述的是人民法院的工作原则。10.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规定,下列选项中属于香港设置的司法机关是_。(分数:1.00)A.区域法院 B.行政法院C.律政司D.检察机关解析:解析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 81 条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设立终审法院、高等法院、区域法院、裁判署法庭和其他专门法庭。高等法院设上诉法庭和原讼法庭。原在香港实行的司法体制,除因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终审法院而产生变化外,予以保留。据此,选 A 项。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属于英美法系,而
29、英美法系没有行政法院的设置,这与澳门特别行政区不同,故不选 B 项。英美法系国家一般不设置检察机关,而香港作为原英国进行殖民统治的地区,也没有设置检察机关,虽然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 63 条的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律政司主管刑事检察工作,但律政司并非检察机关,而是隶属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行政机关。可见,不选 C、D 项。11.关于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选举或任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分数:1.00)A.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任免B.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由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C.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任免须报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D.省
30、辖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任免,须报上级检察院检察长提请该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解析:解析 根据宪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规定,人民检察院的领导体制实行双重从属制,上下级检察院之间属于领导关系,这是作答此题和理解相关规定的关键。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 21 条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和罢免。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和检察员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据此,A 项表述错误。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 22 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和人民检察院分院检察长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和罢免,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和检
31、察员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任免,须报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据此,B 项表述错误,C 项表述正确。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 23 条第 2 款规定,自治州、省辖市、县、市、市辖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任免,须报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该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据此,D 项表述错在:省辖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任免,须报上一级、而不是上级检察院检察长提请该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12.下列宪法格言所引出处,正确的是_。(分数:1.00)A.法国思想家卢梭: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
32、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手中,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担心这个国王或者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B.法兰西制宪之父西耶斯第三等级是什么?:如果我们没有宪法,那就必须制定一部;唯有国民拥有制宪权 C.1787 年美国宪法序言: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自明的: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造物主”那里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D.1776 年美国独立宣言:凡权利无保障和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解析:解析 B 项表述出处正确,故选 B 项。A 项表述出自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而不是卢梭,故 A 项表述错误。C 项表述出自于 1776 年美国独立宣言,而
33、不是美国宪法,故 C 项表述错误。D 项表述出自于1789 年法国人权宣言,而不是美国独立宣言,故 D 项表述错误。13.下列人员中,不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的组成人员的是_。(分数:1.00)A.委员 B.委员长C.副委员长D.秘书长解析:解析 宪法第 68 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主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工作,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副委员长、秘书长协助委员长工作。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组成委员长会议,处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重要日常工作。据此,选 A 项。14.我国首次规定由全国人大实施宪法监督权的宪法是_。(分数:1.00)A.195
34、4 年宪法 B.1975 年宪法C.1978 年宪法D.1982 年宪法解析:解析 我国首次规定由全国人大实施宪法监督职权的是 1954 年宪法,1978 年和 1982 年宪法沿用了该做法。可见,选 A 项。15.据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记载:“罪当重而端轻之,当轻而端重之”。该记载所描述的罪名是_。(分数:1.00)A.纵囚B.失刑C.不直 D.失察解析:解析 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记载:“罪当重而端轻之,当轻而端重之,是谓之不直。”即官员对罪应重判而故意轻判,应轻判却故意重判的,构成“不直”罪。可见,选 C 项。秦朝对于故意应当论罪而不论罪或者减轻情节者,对法官以“纵囚”之罪论处;由于过
35、失导致处刑不当、失其轻重的,对法官以“失刑”之罪论处。秦朝没有专门规定失察的罪名。16.首次规定“重罪十条”的封建成文法典是_。(分数:1.00)A.北魏律B.麟趾格C.大统式D.北齐律 解析:解析 北齐律首次规定了“重罪十条”,即将危害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十种大罪归纳为反逆、大逆、叛、降、恶逆、不道、不敬、不孝、不义、内乱。“重罪十条”是封建法律儒家化的标志之一。隋朝开皇律以此为基础,正式确立了“十恶”制度。可见,选 D 项。北魏律是北魏制定的基本法典。麟趾格是东魏颁布的南北朝时期最重要的以“格”命名的封建成文法典。大统式是西魏颁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式”命名的封建成文法典。17.依据唐律规
36、定,对于“非监临主司因事受财”而形成的赃罪是_。(分数:1.00)A.受财枉法B.受财不枉法C.坐赃 D.受所监临财物解析:解析 唐律首次将六种不法所得财物的行为归纳到一起,称为“六赃”,包括受财枉法、受财不枉法、受所监临财物、强盗、窃盗和坐赃。唐律疏议杂律规定:“然坐赃者,非监临主司,因事受财,而罪由此赃,故名坐赃致罪。”可见,选 C 项。18.元朝专理蒙古王公贵族案件的中央司法机关是_。(分数:1.00)A.大宗正府 B.宣政院C.刑部D.大理寺解析:解析 元朝专理蒙古王公贵族案件的中央司法机关是大宗正府,大宗正府的地位高于刑部。可见,选 A 项。宣政院是元朝主持全国佛教事务和统领吐蕃地区
37、军、民之政的中央机构,同时也是全国最高宗教审判机关。刑部是元朝中央主审机关,隶属于中书省,其地位低于大宗正府。元朝撤销大理寺,以刑部取代大理寺。19.下列关于大清新刑律的表述,正确的是_。(分数:1.00)A.大清新刑律确定的主体刑罚包括死刑、遣刑、流刑、徒刑和罚金B.大清新刑律取消了以六部分篇的编纂体例,将法典各条按照性质分隶 30 门C.大清新刑律附有禁烟条例和秋审条例D.大清新刑律从西方引进了罪刑法定原则和缓刑、假释等刑罚执行制度 解析:解析 大清新刑律确定的刑罚分为主刑和从刑,主刑包括死刑(仅绞刑一种)、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罚金;从刑分为褫夺公权和没收两种。大清现行刑律将主体刑罚
38、确定为死刑、遣刑、流刑、徒刑和罚金。可见,A 项表述错误。大清新刑律在体例上抛弃了以往旧律“诸法合体”的编纂形式,采用近代西方刑法典的体例,将法典分为总则和分则两篇,并附有附则暂行章程。大清现行刑律虽然取消了明朝以来实行的“六部分篇”的法典编纂体例,将法典各条按照性质分隶 30 门,但并未改变律例合编体例。可见,B 项表述错误。大清新刑律的附则称为暂行章程,大清现行刑律附有禁烟条例和秋审条例。可见,C 项表述错误。大清新刑律引进了西方的刑法原则和刑法学的通用术语,有关刑法原则包括罪刑法定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有关制度和通用术语包括既遂、未遂、缓刑、假释、时效、正当防卫等。可见,D 项表述
39、正确。20.规定“首恶者必办,胁从者不问,立功者受奖”的刑法原则的是_。(分数:1.00)A.华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针B.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 C.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D.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解析:解析 解放战争时期各解放区刑事立法在原则方面的表现,就是将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明确为“首恶者必办,胁从者不问,立功者受奖”的刑法原则,并通过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予以发布。可见,选 B 项。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20.00)21.下列关于当代中国法律渊源的说法,正确的有_。(分数:2.00)A.判例属于我国非正式的法律渊源 B.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在香港属于根本法C.国际惯例可以成为我国正式
40、的法律渊源 D.儒家仪礼可以成为我国正式的法律渊源解析:解析 当代中国正式意义上的法律渊源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特别行政区法律、行政规章、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当代中国非正式意义上的法律渊源包括习惯、判例、法理、学说、政策等。可见,A、C 项表述正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不是根本法,宪法才是根本法。可见,B 项表述错误。在当代中国,儒家仪礼不仅不能成为正式意义上的法律渊源,也不能成为非正式意义上的法律渊源。可见,D 项表述错误。22.关于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区别,下列表述能够成立的是_。(分数:2.00)A.在适用范围上,法律规则比法律原则广B.在内容上,法律规
41、则比法律原则具体、明确 C.在适用方式上,法律规则是以“全有或全无方式”应用于个案的,而法律原则不是以“全有或全无方式”应用于个案 D.在作用上,法律规则比法律原则显示性强 解析:解析 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是有区别的,在适用范围上,法律规则只适用于某一类型的行为,而法律原则具有宏观的指导性,其适用范围比法律规则宽广。可见,A 项表述不能成立。在内容上,法律规则的规定是明确具体的,而法律原则不预先设定明确的、具体的假定条件,更没有设定明确的法律后果,其要求比较笼统、模糊。可见,B 项表述能够成立。在适用方式上,法律规则是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应用于个案当中的,如果一条规则所规定的事实是既定的,或者
42、这条规则是有效的,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接受该规则所提供的解决办法;法律原则的适用则不同,它不是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应用于个案当中的,不同强度的原则甚至冲突的原则都可能存在于一部法律之中,当两个原则在具体的个案中冲突时,法官必须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及有关背景在不同强度的原则间作出权衡。可见,C 项表述能够成立。在作用上,法律规则具有比法律原则强度大的显示性特征,它形成了法律制度中坚硬的部分,没有规则,法律制度就缺乏硬度。法律原则是法律规则的本源和基础,它们可以协调法律体系中规则之问的矛盾,弥补法律规则的不足与局限,它们甚至可以直接作为法官裁判的法律依据。可见,D 项表述能够成立。23.下列情形中,
43、体现责任自负原则的有_。(分数:2.00)A.甲因犯抢夺罪被判处拘役 6 个月 B.乙的儿子在幼儿园就学期间将同班一小孩抓伤,乙为此支付医疗费 500 元 C.丙因嫖娼被处以 3000 元罚款 D.丁为其上司的贪污行为大包大揽,甘愿顶罪解析:解析 责任自负原则是指违法行为人应当对自己的违法行为负责;不能让没有违法行为的人承担法律责任,反对株连和变相株连;要保证责任人受到法律追究,也要保证无责任者不受法律追究,做到不枉不纵。A、C 项表述中,行为人都要对自己的犯罪行为或违法行为负责,体现了责任自负原则,故选A、C 项。B 项表述中,监护人对被监护人致他人损害要承担监护责任,这属于责任转承问题,责
44、任转承也属于责任自负原则的应有之义。一般而言,在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领域,可以依据法律规定合法转承,但在刑事责任领域不存在转承问题。可见,选 B 项。D 项表述中,丁为其上司揽罪,明显违背责任自负原则,故不选 D 项。24.下列选项中,属于法律关系客体的有_。(分数:2.00)A.节育手术 B.人格独立C.专利产品 D.遗失物 解析:解析 法律关系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法律关系客体包括物、行为、精神产品(非物质财富)和人身利益。节育手术属于行为,专利产品属于精神产品,遗失物属于物,故选 A、C、D 项。人格独立是一般人格权,属于权利,而不是法律关系客体,故不选 B 项。
45、25.下列各项表述中,体现了自然法思想的有_。(分数:2.00)A.西塞罗:事实上有一种真正的法律即正确的理性与自然相适应,它适用于所有的人而且是不变而永恒的 B.洛克:理性,教导着有意遵从理性的全人类:人们既然都是平等和独立的,任何人就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自由或财产 C.罗斯科庞德:法律就是一种社会控制,是依照一批在司法和行政过程中使用的权威性法令来实施的高度专门形式的社会控制D.阿基马丹:神让一切人自由,自然并没有使任何人成为奴隶 解析:解析 A 项表述是古罗马西塞罗的观点,西塞罗是古罗马自然法学派的代表,他认为真正的法是理性的体现,与自然相一致,是必须遵守、永恒不变的,故选 A 项。B 项表述是英国洛克的观点,他认为自然法是理性的体现,故选 B 项。C 项表述是美国罗斯科庞德的观点,庞德是美国社会法学家,C 项表述的观点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法律是社会控制的手段,该观点是社会法学派的观点,故不选 C 项。D 项表述是古希腊阿基马丹的观点,显然属于自然法观点,故选 D 项。26.下列选项中,能够影响法律实现的因素有_。(分数:2.00)A.国家的阶级本质 B.现行法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程度 C.国家机关活动中贯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