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律硕士联考综合课-19-2 及答案解析(总分:112.99,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45,分数:45.00)1.宋编敕按律的体例分类,是关于U /U方面的规定。 A.刑事 B.行政 C.诉讼 D.钱债(分数:1.00)A.B.C.D.2.下列属于边缘法学学科的是 A.法理学 B.国际法学 C.法律社会学 D.宪法学(分数:1.00)A.B.C.D.3.法律规范生效的时间,如无明文规定时,依惯例应是U /U。 A.法律通过之日 B.法律公布之日 C.法律批准之日 D.法律签署之日(分数:1.00)A.B.C.D.4.由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负责审查国会制定的法律是否符合宪
2、法的宪法保证实施制度,是由U /U。 A.联邦宪法明确规定的 B.马伯里诉麦迪逊一案开创的 C.国会授予的 D.法律规定的(分数:1.00)A.B.C.D.5.清末“预备立宪”时期清政府设立的中央咨询机关称为 A.谘议院 B.资政局 C.谘议局 D.资政院(分数:1.00)A.B.C.D.6.法律关系根源于U /U。 A.思想社会关系 B.财产关系 C.物质生活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分数:1.00)A.B.C.D.7.事件与法律行为的划分标准是 U /U。 A.是否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B.是否能引起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 C.是否由法律规范予以调整 D.是否与当事人的意志有关(分数
3、:1.00)A.B.C.D.8.以人权和公民权利宣言作为宪法序言的是U /U。 A.1787 年的美国宪法 B.1791 年的法国宪法 C.1918 年的苏俄宪法 D.1919 年的德国魏玛宪法(分数:1.00)A.B.C.D.9.越宫律27 篇的作者是U /U。 A.张汤 B.商鞅 C.韩非 D.赵禹(分数:1.00)A.B.C.D.10.下列关于法律的强制性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U /U。 A.公法具有强制性,而私法不具有强制性 B.人们遵守法律主要是基于对法律强制性的恐惧 C.法律对于统治阶级内部的成员没有强制性 D.法律的强制性是法律发挥作用的最后保障(分数:1.00)A.B.C.D.1
4、1.民族自治地方的界线需要变动时,由上级机关的有关部门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充分协商拟定,报U /U批准。 A.全国人大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务院 D.省级人民政府(分数:1.00)A.B.C.D.12.西周关于婚姻制度的“六礼”制度中,男方请媒人向女方送礼品提亲,称为U /U。 A.纳采 B.纳币 C.纳吉 D.纳征(分数:1.00)A.B.C.D.13.法律体系是一国现行法律构成的体系,反映一国法律的现实状况,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不包括U /U。 A.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 B.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C.物业服务收费办法 D.拉萨市造林绿化管理办法(分数:1
5、.00)A.B.C.D.14.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总理负责制具体内容的是U /U。 A.总理任免国务院组成人员 B.总理、副总理领导国务院工作 C.总理召集和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 D.总理规定行政措施(分数:1.00)A.B.C.D.15.1907 年,清政府改刑部为法部,其主要职责是U /U。 A.审判 B.复核 C.掌律令的解释 D.掌全国司法行政事务(分数:1.00)A.B.C.D.16.“八议”制度是对封建特权人物犯罪后实行减免处罚的法律规定,正式规定“八议”制度的是U /U。 A.晋律 B.北魏律 C.陈律 D.曹魏律(分数:1.00)A.B.C.D.17.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成
6、文封建法典是U /U。 A.法经 B.宋刑统 C.新律 D.大清刑律(分数:1.00)A.B.C.D.18.西周时期的借贷契约称为U /U。 A.质剂 B.傅别 C.券书 D.出举(分数:1.00)A.B.C.D.19.根据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行使制定自治条例权力的国家机关是U /U。 A.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 B.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D.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分数:1.00)A.B.C.D.20.秦朝的法律形式中,司法机关判案的成例是U /U。 A.决事比 B.封诊式 C.指挥 D.廷行事(分数:1.00)A.B.C.D.21
7、.我国刑法第 59 条规定:没收财产是没收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或者全部。这一规定属于法的构成要素中的U /U。 A.法律规范 B.法律原则 C.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 D.法律概念(分数:1.00)A.B.C.D.22.我国刑法第 59 条规定。没收财产是没收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或者全 部这一规定属于法的构成要素中的U /U。 A.法律规范 B.法律原则 C.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 D.法律概念(分数:1.00)A.B.C.D.23.将镇压“反革命的活动”修改为镇压“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是在U /U A.1988 年宪法修正案中 B.1993 年宪法修正案中 C.1999 年宪法修正
8、案中 D.2004 年宪法修正案中(分数:1.00)A.B.C.D.24.下列有关法律与社会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U /U。 A.法对社会具有反作用,法律通过与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宗教等资源分配系统的配合,共同促进社会的和谐。 B.和谐社会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概念,它与法的最重要结合点在于公平正义和安定有序。 C.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节约型社会与法律的结合点在于如何通过法律手段促进节约型社会的建立。 D.法律有时具有一定超前性、引导性,超前于社会现状、引导社会进步与发展。(分数:1.00)A.B.C.D.25.法官、检察官考试任用制度最早确立于U /U。 A.北洋政府时
9、期 B.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C.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D.清末(分数:1.00)A.B.C.D.26.“自己做了坏事而又掠他人美名”在夏朝被认为是_,要被处死。 A.昏 B.墨 C.贼 D.杀(分数:1.00)A.B.C.D.27.宪法规定,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且发展U /U。 A.技术教育 B.学前教育 C.文化教育 D.政治教育(分数:1.00)A.B.C.D.28.我国对出生国籍采取的原则是U /U。 A.出生地主义原则 B.血统主义原则 C.以血统主义为主,出生地主义为辅的结合原则 D.本人自愿申请原则(分数:1.00)A.B.C.D.29
10、.我国选举法规定,全国人大代表的名额不超过U /U人。 A.2000 B.2500 C.3000 D.4000(分数:1.00)A.B.C.D.30.中国宪法的解释机关是U /U。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 C.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 D.最高人民法院(分数:1.00)A.B.C.D.31.最早规定惩治贪污贿赂犯罪的封建成文法典是U /U。 A.法经 B.九章律 C.北齐律 D.唐律疏议(分数:1.00)A.B.C.D.32.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引进了一系列西方近代诉讼审判原则和审判制度,在诉讼程序上实行 A.四级三审制 B.三级三审制 C.四级二审制 D.三级二审制(分数:
11、1.00)A.B.C.D.33.下列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是U /U。 A.中国不是实行“三权分立”的国家,因此,中国国家权力体系中不存在国家权力的划分和分工 B.近代以来,法治与人治的对立主要表现为民主与法制、主权在民与主权在君、法律与当权者个人意志之间的对立 C.法律关系是法律在调整人们行为的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D.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基本要素是法律规则,但并不限于法律规则,还包括法律概念、法律原则、法律技术性规定等(分数:1.00)A.B.C.D.34.中央国家机关与地方国家机关,是以下列选项中的哪一标准来划分的?U /U A.国家机构的性质 B.国家机构的历史 C.国家机构行使权力的属
12、性 D.国家机构行使职权的地域范围(分数:1.00)A.B.C.D.35.在法律解释中,扩充解释是指U /U。 A.在法律条文的字面意义比立法原意为广时,做出比字面含义为窄的解释 B.在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比立法原意为窄时,做出比字面含义为广的解释 C.从法律条文的字面意义上来说明法律规定的含义 D.严格要求按法律条文字面的通常含义来解释,既不扩大,也不缩小(分数:1.00)A.B.C.D.36.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宣布废除封建帝制的宪法性文件是U /U。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约法 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D.“天坛宪草”(分数:1.00)A.B.C.D.37.颁布分户令的改革者
13、是U /U。 A.商鞅 B.李悝 C.吴起 D.王安石(分数:1.00)A.B.C.D.38.清政府颁布的第一个宪法性文件是U /U A.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 B.天坛宪草 C.钦定宪法大纲 D.资政院院章(分数:1.00)A.B.C.D.39.某甲出生在美国,父亲是中国人,母亲是美国人,父母定居在美国。根据中国国籍法的规定,关于某甲国籍的正确表述是U /U。 A.具有中国国籍 B.具有双重国籍 C.无国籍 D.不具有中国国籍(分数:1.00)A.B.C.D.40.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自然资源中只能属于国家所有的是U /U。 A.矿藏、水流 B.山岭、戈壁 C.森林、草原 D.荒地、滩涂(分数
14、:1.00)A.B.C.D.41.在地方两次人民代表大会之间,如果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认为人民法院院长需要撤换,须( )。 A.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B.报请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常舞委员会批准 C.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过半敷委员通过 D.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报经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分数:1.00)A.B.C.D.42.下列诸项表述中,正确的是U /U。 A.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区别之一,在于法律规范可以反复适用,而道德规范不能反复适用 B.法律一般有两种产生的途径,制定或认可 C.法律之所以由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主要是因为法律只有依靠惩罚才能发挥作用 D.非规范性法律文件虽然
15、没有规范性,但有法律效力,因而也属于法律的范畴(分数:1.00)A.B.C.D.43.在司法机关监督体制下,如果司法机关认为某项法律与宪法相抵触,对该法的处理方法是U /U。 A.予以撤销 B.宣布无效并责令立法机关限期改正 C.予以改正 D.在案件中拒绝适用(分数:1.00)A.B.C.D.44.魏明与桂敏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登记结婚,婚姻登记机关依法予以登记并发给结婚证。产生魏明与桂敏法律上的婚姻关系的事实在法学上被称做什么?U /U A.法律事件 B.法律事实 C.事实行为 D.事实关系(分数:1.00)A.B.C.D.45.我国的法学理论对法的历史发展的分类是根据U /U。 A.法的质量
16、互变规律 B.法的组织发展阶段 C.法的渊源理论 D.历史唯物论社会发展史的理论(分数:1.00)A.B.C.D.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18,分数:31.00)46.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U /U。 A.拆除公民的住宅 B.搜查公民的住宅 C.侵入公民的住宅 D.侵犯公民的住宅(分数:2.00)A.B.C.D.47.汉朝的九章律是在法经六篇的基础上增加U /U而形成的。 A.户律 B.兴律 C.工律 D.厩律(分数:1.00)A.B.C.D.48.在我国,有权对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讯秘密进行限制的主体包括 A.人民法院 B.人民检察院 C.公安机关 D.国家安全机关(
17、分数:2.00)A.B.C.D.49.甲因乙不能偿还欠款将其告上法庭,并称有关证据被公安机关办理其他案件时予以扣押,故不能提供证据。法官负责任地到公安机关调查,并复制了相关证据资料。此举使甲最终胜诉。从法理学角度看,对该案件的下列说法,哪些可以成立?U /U A.本案的承办法官对“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有着正确的理解 B.法官在审理此案时,违背了法官中立原则 C.本案的承办法官对司法公正的认识有误,法律职业素养有待提高 D.本案的审理比较好地体现了通过审判保障公民权利的司法功能(分数:2.00)A.B.C.D.50.下列选项中,属于三国两晋南北朝首次确立的制度有U /U。 A.八议
18、B.官当 C.服制定罪 D.重罪十条(分数:1.00)A.B.C.D.51.在我国,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机关有_。 A.河北省人大及常委会 B.重庆市人大及其常委会 C.济南市人大 D.深圳市人大(分数:2.00)A.B.C.D.52.在我国,同国家主席结合行使国家元首职权的机关有U /U。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中央军事委员会 D.国务院(分数:2.00)A.B.C.D.53.下列选项中,主要形成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的法律原则有_ A.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契约自由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严格责任(分数:2.00)A.B.C.D.54.下列关于法
19、治的表述,正确的有U /U。 A.法治的核心在于保障人权 B.依法治国的重心是依法治权 C.法治与法制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一种治国方略,而后者是一种依法办事的原则 D.法治与民主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主要支柱,但法治与民主并不是天然统一的(分数:1.00)A.B.C.D.55.宪法的根本法地位取决于以下因素U /U。 A.宪法规定国有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B.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C.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 D.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分数:2.00)A.B.C.D.56.汉朝的法律形式包括U /U。 A.式 B.比 C.科 D.格(分数:1.00)A.B.C.D.57.晋武帝时为
20、晋律做注的律学家不包括 A.孔融 B.张斐 C.董仲舒 D.杜预(分数:2.00)A.B.C.D.58.中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基本特点是 A.公民权利和自由的广泛性 B.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 C.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D.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现实性(分数:2.00)A.B.C.D.59.在我国,以下哪些主体如果认为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同宪法相抵触,可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书面提出进行审查要求 A.国务院 B.国家主席 C.最高人民法院 D.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分数:2.00)A.B.C.D.60.决定宪法居于根本法地位的因素主要是U /U。 A.在内容上它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
21、要的问题 B.在形式上,它有着逻辑严谨的宪法典 C.在效力上,它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法律 D.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它有着更为严格的条件(分数:2.00)A.B.C.D.61.根据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下列关于我国经济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U /U A.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B.社会主义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C.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D.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补充(分数:2.00)A.B.C.D.6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U /U。 A.法律权利是指能够参与一定的法律关系,依法享有一定权利和承担一定义务的法律资格
22、B.公民具有行为能力必须首先具有权利能力,但具有权利能力并不必然具有行为能力 C.行为能力是指法律关系主体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取得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 D.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分数:1.00)A.B.C.D.63.不成文宪法国家的宪法形式有U /U。 A.宪法 B.宪法性法律 C.宪法判例 D.宪法惯例(分数:2.00)A.B.C.D.三、B简答题/B(总题数:3,分数:26.00)64.简述清末修律的主要特点和历史意义。(分数:8.00)_65.简述构成法治观念的基本要素。(分数:8.00)_66.简述中华民国民法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分数:10.00)_四、B分
23、析题/B(总题数:1,分数:10.00)唐律疏议断狱“官司出入入罪”条:“诸官司入入罪者,若入全罪,以全罪论。从徒流入死罪,亦以全罪论。其出罪者各如之。即断罪失于入者,各减三等;失于出者,各减五等。”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基本知识,分析上述文字并回答下列问题:(分数:9.99)(1).何为“入罪”?何为“出罪”?(分数:3.33)_(2).唐律关于司法官员“出入入罪”的处罚原则是什么?(分数:3.33)_(3).如何评价唐律的该条规定?(分数:3.33)_五、B论述题/B(总题数:1,分数:1.00)67.我国宪法规定: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
24、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请以这一规定来分析宪法规范所具有的最主要的特点)(分数:1.00)_法律硕士联考综合课-19-2 答案解析(总分:112.99,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45,分数:45.00)1.宋编敕按律的体例分类,是关于U /U方面的规定。 A.刑事 B.行政 C.诉讼 D.钱债(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编敕是宋朝对皇帝临时发布的敕令加以汇编,使之成为带有普遍性的法律,称为“编敕”。编敕是宋代最重要的经常的立法活动,编敕涉及的主要内容即是刑事案件的处理。因此如果按律的体例分类,应归为刑事
25、方面的规定,本题选 A 项。2.下列属于边缘法学学科的是 A.法理学 B.国际法学 C.法律社会学 D.宪法学(分数:1.00)A.B.C. D.解析:3.法律规范生效的时间,如无明文规定时,依惯例应是U /U。 A.法律通过之日 B.法律公布之日 C.法律批准之日 D.法律签署之日(分数:1.00)A.B. C.D.解析:法律规范的公布是其生效的前提,除法律中有明文规定的以外,一般自公布之日起生效。4.由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负责审查国会制定的法律是否符合宪法的宪法保证实施制度,是由U /U。 A.联邦宪法明确规定的 B.马伯里诉麦迪逊一案开创的 C.国会授予的 D.法律规定的(分数:1.00)A
26、.B. C.D.解析:美国是典型的三权分立国家,但是在建国之初,司法相对于立法和执法较弱。这一局面是通过马伯里诉麦迪逊一案得到改变的。1803 年的马伯里诉麦迪逊一案的判决中,联邦法院的大法官马歇尔认为,违宪的法律不是法律,阐明法律的意义是法院的职责。从而开创了由联邦最高法院审查国会制定的法律是否符合宪法的先例。司法审查制度也由此得以创立,并为其他一些国家所接受。司法审查制度并没有明确规定在法律中,而是以先例的形式存在于美国政治制度中。C 项,不可能是国会授予的,因为司法审查主要是针对可能违宪的行政行为进行审查。5.清末“预备立宪”时期清政府设立的中央咨询机关称为 A.谘议院 B.资政局 C.
27、谘议局 D.资政院(分数:1.00)A.B.C.D. 解析:6.法律关系根源于U /U。 A.思想社会关系 B.财产关系 C.物质生活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法律关系是社会关系的组成,社会关系的产生最终的决定力量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而法律关系也是如此。7.事件与法律行为的划分标准是 U /U。 A.是否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B.是否能引起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 C.是否由法律规范予以调整 D.是否与当事人的意志有关(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法律事实的种类划分 解析 法律事实是指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各种事实
28、的总称。按照法律事实是否与当事人的意志有关,可以把法律事实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法律事件是指与当事人意志无关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事实。法律行为,则是指与当事人有关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作为和不作为。8.以人权和公民权利宣言作为宪法序言的是U /U。 A.1787 年的美国宪法 B.1791 年的法国宪法 C.1918 年的苏俄宪法 D.1919 年的德国魏玛宪法(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人权宣言 解析 人权和公民权利宣言(简称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时期制定的,后来成为法国第一部宪法1791 年宪法的序言,因此答案是 B。9.越宫律27
29、篇的作者是U /U。 A.张汤 B.商鞅 C.韩非 D.赵禹(分数:1.00)A. B.C.D.解析:10.下列关于法律的强制性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U /U。 A.公法具有强制性,而私法不具有强制性 B.人们遵守法律主要是基于对法律强制性的恐惧 C.法律对于统治阶级内部的成员没有强制性 D.法律的强制性是法律发挥作用的最后保障(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法律的强制性 解析 法律不同于其他的社会规范,它具有特殊的强制性,即国家强制性。法是以国家为后盾,由国家强制保证实施的。不论是公法还是私法都具有强制性,故 A 错。人们遵守法律有三种状态,即最低状态、中层状态和高级状态。基于
30、对法律的强制性的恐惧而遵守法律是守法的最低状态,故 B 错。法律对统治阶级内部同样具有强制力,故 C 错。没有强制性,法律不能始终为人们自愿地遵守。故 D 正确。11.民族自治地方的界线需要变动时,由上级机关的有关部门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充分协商拟定,报U /U批准。 A.全国人大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务院 D.省级人民政府(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民族自治地方的界线需要变动时,由上级机关的有关部门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充分协商拟定,报国务院批准。12.西周关于婚姻制度的“六礼”制度中,男方请媒人向女方送礼品提亲,称为U /U。 A.纳采 B.纳币 C.纳吉
31、D.纳征(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西周时期,婚姻“六礼”也是婚姻成立的必要条件。合礼合法的婚姻必须通过“六礼”来完成:(1)“纳采”,即男家请媒人向女方送礼品提亲;(2)“问名”,即在女方答应议婚后,由男方请媒人问女子名字、生辰等,并卜于宗庙以定吉凶;(3)“纳吉”,卜得吉兆后即与女家订婚;(4)“纳征”,即男方派人送聘礼至女家,故又称“纳币”;(5)“请期”,即商请女方择定婚期;(6)“亲迎”,即婚期之日男方迎娶女子至家。至此,婚礼始告完成,婚姻也最终成立。正确选项为 A。13.法律体系是一国现行法律构成的体系,反映一国法律的现实状况,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不包括U /U。
32、 A.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 B.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C.物业服务收费办法 D.拉萨市造林绿化管理办法(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物业服务收费办法属于物业公司发布的针对部分业主的规范性文件,而法律体系是一国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成不同的法律部门,并由这些法律部门所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物业服务收费办法明显不属于法律规范,即不属于法律部门的构成部分。14.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总理负责制具体内容的是U /U。 A.总理任免国务院组成人员 B.总理、副总理领导国务院工作 C.总理召集和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 D.总理规定行政措施
33、(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总理负责制的具体内容 解析 总理负责制的具体内容包括:总理提名国务院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任免;总理领导国务院的工作,副总理、国务委员协助总理工作;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全体会议和常委会议,并对所议事项有最终决定权;国务院发布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等,都由总理签署;总理代表国务院向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负责并汇报工作。A、B、D 项错误,C 项正确。15.1907 年,清政府改刑部为法部,其主要职责是U /U。 A.审判 B.复核 C.掌律令的解释 D.掌全国司法行政事务(分数:1.00)A.B.C.D. 解析:16.“八议”制度是对封建
34、特权人物犯罪后实行减免处罚的法律规定,正式规定“八议”制度的是U /U。 A.晋律 B.北魏律 C.陈律 D.曹魏律(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八议”制度源于西周的“八辟之议”主张,曹魏时期“八议”正式入律,形成“八议”之制。17.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成文封建法典是U /U。 A.法经 B.宋刑统 C.新律 D.大清刑律(分数:1.00)A.B. C.D.解析:宋太祖建隆初年,由工部尚书判大理寺窦仪等人,主持修律。至建隆四年(公元 963 年),宋刑统修成,经太祖批准,“模印颁行”天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法典。所以选项 A、C、D不正确。18.西周时
35、期的借贷契约称为U /U。 A.质剂 B.傅别 C.券书 D.出举(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考查要点是西周时期的借贷契约。西周时期的契约形式有两种:买卖契约和借贷契约。买卖契约称为“质剂”,借贷契约称为“傅别”。可见,B 项是正确答案,排除 A 项。“券书”是汉朝买卖契约的称谓,因此,排除 C 项。“出举”是唐朝附带计息的消费借贷契约的称谓,因此,排除 D 项。19.根据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行使制定自治条例权力的国家机关是U /U。 A.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 B.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D.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36、(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自治条例制定权 解析 我国宪法第 116 条明确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因此,只有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才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其常委会无权制定,故答案为 A。20.秦朝的法律形式中,司法机关判案的成例是U /U。 A.决事比 B.封诊式 C.指挥 D.廷行事(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秦朝的法律形式 解析 秦朝的法律形式基本上同秦国,即有七种法律形式:律、令、课、程、式、廷行事和法律答问。廷行事是一种司法机关判案的成例。21.我国刑法第 59
37、 条规定:没收财产是没收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或者全部。这一规定属于法的构成要素中的U /U。 A.法律规范 B.法律原则 C.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 D.法律概念(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本条是关于法律概念的规定。22.我国刑法第 59 条规定。没收财产是没收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或者全 部这一规定属于法的构成要素中的U /U。 A.法律规范 B.法律原则 C.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 D.法律概念(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本条是关于法律概念的规定。23.将镇压“反革命的活动”修改为镇压“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是在U /U A.1988 年宪法修
38、正案中 B.1993 年宪法修正案中 C.1999 年宪法修正案中 D.2004 年宪法修正案中(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考查要点是我国宪法的四次修正。1999 年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对现行宪法进行第三次修正时,将镇压“反革命的活动”修改为镇压“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因此,C 项是正确的;A 项、B 项、D 项是错误的。24.下列有关法律与社会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U /U。 A.法对社会具有反作用,法律通过与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宗教等资源分配系统的配合,共同促进社会的和谐。 B.和谐社会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概念,它与法的最重要结合点在于公平正义和安定
39、有序。 C.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节约型社会与法律的结合点在于如何通过法律手段促进节约型社会的建立。 D.法律有时具有一定超前性、引导性,超前于社会现状、引导社会进步与发展。(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法与社会的关系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法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法以社会为基础,法律性质与功能决定于社会,法律变迁与社会发展进程基本一致;另一方面,法对社会具有反作用,法律作为主要的社会调整方法,通过与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宗教等资源分配系统的配合共同促进社会的和谐。因此,A 正确。和谐社会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概念,它与法的最重要结合点在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实信
40、用、安定有序等虽然也是和谐社会与法的结合点,但却不是最重要的结合点,民主法治才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构建和谐社会必然要以民主法治社会的建成为前提条件。因此,B 错误。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节约型社会与法律的结合点在于如何通过法律手段促进节约型社会的建立。具体说来,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必须树立与节约型社会相适应的法律观念;第二,必须完善节约资源的法律法规体系;第三,要加大资源保护和节约的执法力度。因此,C 项正确。法律作为上层建筑,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因此有时会具有一定超前性、引导性,超前于社会现状、引导社会进步与发展。因此,D 项正确。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是 B。25
41、.法官、检察官考试任用制度最早确立于U /U。 A.北洋政府时期 B.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C.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D.清末(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考查要点是清末司法改革。清末为了配合修律工作的进行,对司法制度也进行了改革,包括对司法机关的改革和诉讼审判制度的改革。其中,诉讼审判制度改革的表现之一就是初步规定了法官和检察官的考试任用制度。可见,D 项是正确答案,排除 A 项、B 项和 C 项。26.“自己做了坏事而又掠他人美名”在夏朝被认为是_,要被处死。 A.昏 B.墨 C.贼 D.杀(分数:1.00)A. B.C.D.解析:考点 夏朝的罪名 根据左传昭公十四年引夏书说:“
42、昏、墨、贼杀,皋陶之刑也。”春秋时期晋国的叔向对此予以了解释:“恶而掠美为昏,贪以败官为墨,杀人不忌为贼”。“昏”罪,即自己做坏事而又掠他人美名;“墨”罪即贪得无厌,败坏官纪;“贼”罪即肆无忌惮的杀人,都要被处死。因此应选 A。27.宪法规定,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且发展U /U。 A.技术教育 B.学前教育 C.文化教育 D.政治教育(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宪法第 19 条,单纯考法条。28.我国对出生国籍采取的原则是U /U。 A.出生地主义原则 B.血统主义原则 C.以血统主义为主,出生地主义为辅的结合原则 D.本人自愿申请原则(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对于出生国籍,各国或者采取血统主义原则,或者采取出生地主义原则,或者采取二者相结合的混合主义原则。我国国籍法规定:(1)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2)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外国,具有中国国籍;但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