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联考专业基础课-49-1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386352       资源大小:104K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联考专业基础课-49-1及答案解析.doc

    1、法律硕士联考专业基础课-49-1 及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刑法学(总题数:0,分数:0.00)二、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20.00)1.下列哪种行为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分数:1.00)A.行为人拒不执行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或裁定的B.行为人有能力执行而木执行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或裁定的C.行为人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或裁定且情节严重的D.行为人以作为或者不作为的方式拒不执行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或裁定的2.下列哪些情况属于不能犯未遂?( )(分数:1.00)A.由于光线太暗,未能射中被害人B.撬开银行保险柜,保险柜内只有 10

    2、元钱C.误把白糖当做砒霜杀人的D.用迷信手段杀人的3.对于正在进行的( )犯罪实施防卫行为,如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属于防卫过当,应负刑事责任。(分数:1.00)A.故意杀人B.绑架人质C.强奸D.入室盗窃4.根据共同犯罪故意形成的时间,对共同犯罪形式的划分可列为( )。(分数:1.00)A.任意共同犯罪和必要共同犯罪B.事前有通谋的共同犯罪和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C.简单共同犯罪和复杂共同犯罪D.一般共同犯罪和特殊共同犯罪5.陈某于 1999 年 7 月秘密成立“中国国家自由党”,制定了党纲,以推翻公有制和社会主义制度为目的,当月发展了一批成员,同时策划到香港地区与美国驻港领事馆取得

    3、联系,向美方介绍该党纲领及组织人员情况,争取经济援助。陈某还企图偷渡出境,利用境外敌对势力实现政治目的。在其准备过程中被安全人员抓获。陈某的行为属于( )。(分数:1.00)A.犯罪预备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D.犯罪既遂6.下列犯罪分子中,不能适用死刑的是( )。(分数:1.00)A.犯罪时不满 18 周岁的人B.犯罪时不满 20 周岁的人C.犯罪时怀孕的妇女D.审判时不满 20 周岁的人7.不属于不作为形式犯罪的义务来源有( )。(分数:1.00)A.法定的义务B.道义上的义务C.职务或者业务上要求履行的义务D.行为人先前行为所引起的义务8.下列不属于减刑与改判的区别的是( )。(分数:1

    4、.00)A.前者将原判刑罚予以适当减轻B.后者是重新作出正确判决C.前者是以否定原判决为基础D.后者是以否定原判决为基础9.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下列哪种人员不得假释?( )(分数:1.00)A.累犯B.惯犯C.因故意杀人被判处 9 年有期徒刑的罪犯D.危害国家安全的罪犯10.犯罪的目的只存在于( )之中。(分数:1.00)A.直接故意犯罪B.间接故意犯罪C.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D.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11.警察甲临时急需用钱,便找个体户乙借钱。乙同意借钱,但条件是要有物品质押。甲将公务用枪交给乙质押,乙借给甲 5 万元现金,借期 1 个月。随后乙手中的枪支被盗,盗窃枪支的人用此枪杀人。甲、乙的行为

    5、属于下列哪个选项?( )(分数:1.00)A.乙触犯买卖枪支罪B.甲触犯非法出借枪支罪,乙无罪C.甲无罪,乙触犯非法持有枪支罪D.甲触犯非法出借枪支罪12.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时,应当把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改为( )。(分数:1.00)A.1 年以上 5 年以下B.3 年以上 5 年以下C.3 年以上 10 年以下D.1 年以上 10 年以下13.下列罪名中,哪种不属于我国刑法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中的走私罪? ( )(分数:1.00)A.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B.走私淫秽物品罪C.走私文物罪D.走私毒品罪14.王某与有夫之妇李某勾搭成奸,李因受丈夫责骂,与王某中断了关系,王怀恨在心。某日

    6、下午,王将李某骗至自己住处将其杀害,当晚又潜入李家将其丈夫杀死。王某的行为属于刑法中的( )。(分数:1.00)A.连续犯B.继续犯C.吸收犯D.结果加重犯15.甲、乙因通奸生育一女婴,为避人耳目,将女婴放置于很少有人出没的树林中,两天后该女婴因饥饿而死亡。甲、乙应构成( )。(分数:1.00)A.虐待罪B.故意杀人罪C.过失致人死亡罪D.遗弃罪16.1997 年刑法典确立了与 1979 年刑法中类推制度相对立的原则,即( )。(分数:1.00)A.罪刑法定原则B.罪责刑相适应原则C.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D.刑罚人道主义原则17.下列不属于牵连犯中牵连关系的表现形式有( )。(分数:1.00)

    7、A.目的行为与方法行为的牵连关系B.方法行为与结果行为的牵连关系C.目的行为与结果行为的牵连关系D.实行行为与非实行行为的牵连关系18.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下列哪种情形属于正确的有期徒刑缓刑考验期?( )(分数:1.00)A.原判刑期以上,3 年以下,不得少于 1 年B.原判刑期以上,5 年以下,不得少于 6 个月C.原判刑期以上,3 年以下,不得少于 6 个月D.原判刑期以上,5 年以下,不得少于 1 年19.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以下哪些人员的刑事责任属于通过外交途径解决的情况? ( )(分数:1.00)A.外国旅游者B.我国大学的外籍教师C.外国驻华大使馆的参赞D.在我国学习的留学生20.某甲

    8、在交通肇事后见前后无人,便驾车逃逸,致被害人因伤重未及时救治而死亡。某甲的行为应当定为( )。(分数:1.00)A.交通肇事罪B.故意杀人罪C.交通肇事罪与故意杀人罪D.故意伤害罪三、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10.00)21.徇私枉法罪的客观方面的具体表现形式是( )。(分数:2.00)A.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其受追诉B.轻罪重判C.重罪轻判D.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使其不受追诉22.被告人吴某系某煤矿供销科长,其月工资 800 余元,爱人在农村,两个孩子在身边上学,家境困难,常申请补助。但一次吴某家被盗,破案后查明罪犯盗得其现金 10 万余元,“良友”香烟 12 条,金项链 3条。吴某涉嫌

    9、经济罪被捕,但查证属实的受贿物品仅有 7000 余元,吴某的行为构成( )。(分数:2.00)A.受贿罪B.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C.贪污罪D.侵占公共财产罪23.应当以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的情形有( )。(分数:2.00)A.刑讯逼供致被刑讯人伤残的B.使用暴力强奸妇女的过程中致被害妇女重伤的C.非法行医严重损害就诊人健康的D.在非法拘禁他人的过程中使用暴力致被拘禁人伤残的24.脱逃罪的主体为( )。(分数:2.00)A.依法被关押的被告人B.依法被判处行政拘留而被关押者C.依法被关押的罪犯D.依法被关押的犯罪嫌疑人25.犯盗窃、诈骗、抢夺罪转化为抢劫罪的条件有( )。(分数:2.00)A.行为人

    10、有盗窃、诈骗、抢夺行为B.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C.当场对阻拦的群众实行报复相威胁D.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目的是为了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四、简答题(总题数:2,分数:12.00)26.简述我国刑法中共同犯罪的概念及其特征。(分数:6.00)_27.简述牵连犯的概念、构成特征及处断原则。(分数:6.00)_五、辩析题(总题数:1,分数:8.00)28.对“正当防卫中的不法侵害仅指犯罪行为”进行辨析。(分数:8.00)_六、法条分析题(总题数:1,分数:10.00)29.刑法第 22 条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

    11、轻或者免除处罚。”试分析该法律规定。(分数:10.00)_七、案例分析题(总题数:1,分数:15.00)30.某甲,男,22 岁,大学生。某乙,男,21 岁,大学生。某甲与某乙系邻居,相处很好。某乙因与同班同学某丙发生争执,对某丙怀恨在心,产生杀人意念。为此,某乙暗中购买了小刀一把,藏在身上。某日,当某乙得知某丙到另一同学家玩,遂决意动手杀某丙。但因怕自己打不过某丙,便叫某甲帮忙“打某丙一顿,出出气”,某甲考虑到与某乙的朋友关系,答应了某乙的要求。两人埋伏在某丙回家必经的小路上。当某丙路过两人埋伏处时,某乙首先跳出扑向某丙,与某丙扭打在一起;某甲随后也扑向某丙,并将某丙拦腰抱住,重重地摔倒在地

    12、,致其头部撞地昏迷。某乙趁机掏出刀子,对某丙胸部猛捅一刀。然后,某甲与某乙一起逃走。某丙因被刀刺中心脏,流血过多不治身亡。经法医鉴定:死因系心脏被锐器刺中大出血所致。试分析:某甲与某乙应当构成什么罪?说明理由。(分数:15.00)_八、民法学(总题数:0,分数:0.00)九、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20.00)31.可以转让的人身权是( )。(分数:1.00)A.姓名权B.名称权C.肖像权D.荣誉权32.出卖人出卖运输途中的标的物,除当事人另有约定外,毁损、灭失的风险自 ( )时起由买受人承担。(分数:1.00)A.合同成立B.合同生效C.价款交付D.标的物交付33.我国物权的设立采(

    13、 )。(分数:1.00)A.登记主义B.公示主义C.法定主义D.任意主义34.依据我国商标法规定,下列商品中商标必须注册的是( )。(分数:1.00)A.彩色电视机B.药品C.香烟D.危险物品35.下列行为中,属于单方法律行为的是( )。(分数:1.00)A.追认无权代理B.催告无权代理C.对要约的承诺D.交付租赁物36.下列合同所产生的债权可以适用留置权的是( )。(分数:1.00)A.买卖合同B.租赁合同C.运输合同D.借款合同37.某甲在某乙的鱼塘里垂钓,当其甩竿时,鱼钩挂在鱼塘上面的裸铝电线上,当场死亡。经查,该输电线路属于某供电局。对某甲的死亡,应承当赔偿责任的是( )。(分数:1.

    14、00)A.供电局B.某乙C.某甲自己D.供电局和某乙38.甲搬迁时,将一台电视机交给乙保管,后甲、乙商定将该台电视机卖给乙。此买卖合同中电视机的交付方式为( )。(分数:1.00)A.现实交付B.简易交付C.指示交付D.占有改定39.甲工厂欠乙公司 300 万元货款。现在甲工厂由于经营管理不善,负债累累,被乙公司兼并。甲工厂欠乙公司的债务因之消灭,这种债的消灭被称为( )。(分数:1.00)A.债的解除B.债的混同C.债的抵销D.债的免除40.王某与其子同在一次车祸中死亡,并未曾留有遗嘱,其子已婚并有子女,对王某遗产的继承应属于( )。(分数:1.00)A.遗嘱继承B.代位继承C.转继承D.无

    15、权继承41.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 )。(分数:1.00)A.地方性法规B.经国家认可的习惯C.社会公德D.国家政策42.根据物权法的规定,下列有关异议登记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1.00)A.申请人提出异议登记的,需提供权利遭受侵害的相关证明B.申请人提出异议登记的,必须在异议登记之日起 15 日内起诉,否则异议登记失效C.申请人提出的异议登记不当,造成权利人损失的,登记机构和申请人承担连带责任D.申请异议登记后,在异议登记期间,所登记物权的买受人可以依据善意取得制度对抗申请人43.被宣告死亡人的死亡日期是( )。(分数:1.00)A.判决宣告之日B.下落

    16、不明满法定期间之日C.判决书中确定的死亡日期D.下落不明之日44.某人购得一条电热毯,在使用时因该电热毯漏电而受伤害,如果他向法院起诉,法律保护其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为( )。(分数:1.00)A.1 年B.2 年C.20 年D.6 个月45.下列属于狭义的债的变更是( )。(分数:1.00)A.债权让与B.债务承担C.债权债务的概括承受D.履行方式的变更46.甲、乙两个企业法人新设合并后成立新法人丙,合并前甲、乙两法人的债务由 ( )承担。(分数:1.00)A.原法人甲B.原法人乙C.新法人丙D.甲、乙、丙三法人连带47.下列行为中属于侵犯肖像权的是( )。(分数:1.00)A.为报道时事新

    17、闻而拍摄并发表照片B.公安机关错将甲某的照片作为通缉犯照片在报纸上发布C.经公民甲某同意某照相馆将其照片放在框窗后展示D.未经许可将公民甲某的照片制作挂历,但没有用于销售48.下列行为不能代理的有( )。(分数:1.00)A.签订买卖合同B.行使追认权C.起诉D.演讲49.赵文和周成共同出资购买了一间房并将其出租给郑流。在租赁期间,周成欲转让自己的共同份额。现赵文和郑流都表示愿意购买,该房屋应当卖给谁?( )(分数:1.00)A.在同等条件下由赵文优先购买B.在同等条件下由郑流优先购买C.根据赵文和郑流的实际情况,视双方实际需要程度确定由谁购买D.在同等条件下由周成决定出卖给谁50.下列选项中

    18、,属于继受取得所有权的方式的是( )。(分数:1.00)A.收取孳息B.国有化C.生产D.接受赠与十、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10.00)51.违反合同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有( )。(分数:2.00)A.继续履行B.支付违约金C.停止侵害D.赔礼道歉52.下列民事法律行为中,属于实践性民事法律行为的是( )。(分数:2.00)A.租赁B.加工承揽C.定金D.自然人之间的借贷53.下列属于民法上的物的是( )。(分数:2.00)A.天上的星球B.阳光C.电力D.向居民家提供的暖气54.在按份共有关系存续期间,如果共有人没有约定,共有人实施的下列行为应当经占份额三分之二以上的共有人同意方能实行

    19、的是( )。(分数:2.00)A.某共有关系的共有人甲将共有物予以抛弃B.某共有关系的共有人乙对共有的房屋设定抵押权C.某共有关系的共有人丙将共有的房屋出租D.某共有关系的共有人丁对共有房屋破损的窗玻璃换上好玻璃55.下列各项中属于债消灭的原因的有( )。(分数:2.00)A.抵销B.混同C.清偿D.债务免除十一、简答题(总题数:2,分数:12.00)56.简述要约及其要件。(分数:6.00)_57.简述遗嘱继承及其适用条件。(分数:6.00)_十二、十、辩析题(总题数:1,分数:8.00)58.甲与乙约定,若甲的儿子通过 2000 年的大学入学考试,则乙赠与甲一台电脑,后甲的儿子通过了200

    20、1 年的大学入学考试,甲要求乙履行双方的约定,甲的主张是否可以成立?试加以分析。(分数:8.00)_十三、十法条分析题(总题数:1,分数:10.00)59.我国合同法第 66 条规定:“当事人互负债务,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应当同时履行。一方在对方履行之前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一方在对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时,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要求。”试分析该条法律规定。(分数:10.00)_十四、十案例分析题(总题数:1,分数:15.00)60.2001 年 9 月 8 日下午,某村村民李某饲养的看门狗在同村屠户林某的肉铺里叼走一块肉,林某上前用棍子将狗打跑,狗在慌忙逃跑中撞上一头正在路上游荡的家猪,猪受到惊吓

    21、而乱跑时,将在此间行走的七旬老太高某撞倒,导致高老太胫骨骨折,经过住院治疗花去医疗费人民币 2000 元。事后,高老太要求打狗人林某赔偿,林某称:“是因为狗偷吃肉铺里的肉我才去打狗,撞伤你是由狗引起的,你应该去找养狗人。”养狗人李某则称:“直接撞伤你的不是我的狗,而是麦某的猪,要找就找麦某去。”养猪人麦某则认为:“我的猪被撞到,按理说也是受害者,而且一连串事件是因为打狗人造成的。”各方相互推脱责任,纠纷不断。高老太只好诉至法院。问:谁的主张能够成立?本案应当如何处理?试运用民法原理并结合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加以分析。(分数:15.00)_法律硕士联考专业基础课-49-1 答案解析(总分:150.0

    22、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刑法学(总题数:0,分数:0.00)二、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20.00)1.下列哪种行为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分数:1.00)A.行为人拒不执行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或裁定的B.行为人有能力执行而木执行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或裁定的C.行为人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或裁定且情节严重的 D.行为人以作为或者不作为的方式拒不执行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或裁定的解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是指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行为。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构成特征为:(1)侵犯客体为国家审判机关的正常活动。(2)客观方面为对人民

    23、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 (3)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负有执行人民法院判决、裁定义务的当事人。 (4)主观方面为故意。2.下列哪些情况属于不能犯未遂?( )(分数:1.00)A.由于光线太暗,未能射中被害人B.撬开银行保险柜,保险柜内只有 10 元钱C.误把白糖当做砒霜杀人的 D.用迷信手段杀人的解析:所谓不能犯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刑法分则规定的特定犯罪构成客观要件的行为,但由于对行为事实的认识错误而在客观上使其不可能完成犯罪,因而不能达到既遂状态的犯罪未遂形态。不能犯未遂又分工具不能犯未遂和对象不能犯未遂。所谓工具不能犯未遂,是指行为人由于认识错误而使用了按

    24、其客观性质不能实现犯罪意图、不能达到既遂状态的犯罪工具的犯罪未遂形态。对象不能犯未遂,是指行为人由于认识错误而针对本不存在的犯罪对象实施了犯罪行为,因而未能达到既遂状态的犯罪未遂形态。不能犯未遂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未遂的原因在于行为人对行为事实的认识错误。从本题四个选项来看,只有 C 涉及行为人对行为事实的认识错误问题,属于不能犯未遂。3.对于正在进行的( )犯罪实施防卫行为,如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属于防卫过当,应负刑事责任。(分数:1.00)A.故意杀人B.绑架人质C.强奸D.入室盗窃 解析:刑法第 20 条第 3 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

    25、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根据该款规定,实施无过当防卫,首先,必须具备正当防卫成立的条件;其次,必须是针对正在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等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4.根据共同犯罪故意形成的时间,对共同犯罪形式的划分可列为( )。(分数:1.00)A.任意共同犯罪和必要共同犯罪B.事前有通谋的共同犯罪和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 C.简单共同犯罪和复杂共同犯罪D.一般共同犯罪和特殊共同犯罪解析:根据共同犯罪故意形成的时间,可以把共同犯罪划分为事前有通谋的共同犯罪和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简称事前共犯,指共同犯罪人的共同犯罪

    26、故意,在着手实行犯罪前形成。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简称事中共犯,指共同犯罪人的犯罪故意,在着手实行犯罪之时或实行犯罪的过程中形成。5.陈某于 1999 年 7 月秘密成立“中国国家自由党”,制定了党纲,以推翻公有制和社会主义制度为目的,当月发展了一批成员,同时策划到香港地区与美国驻港领事馆取得联系,向美方介绍该党纲领及组织人员情况,争取经济援助。陈某还企图偷渡出境,利用境外敌对势力实现政治目的。在其准备过程中被安全人员抓获。陈某的行为属于( )。(分数:1.00)A.犯罪预备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D.犯罪既遂 解析:陈某的行为构成颠覆国家政权罪。由于颠覆国家政权罪属于举动犯,行为一经实施,即

    27、构成犯罪既遂,不存在未遂形态。因此,陈某的行为构成犯罪既遂,而非犯罪预备、犯罪未遂或犯罪中止。6.下列犯罪分子中,不能适用死刑的是( )。(分数:1.00)A.犯罪时不满 18 周岁的人 B.犯罪时不满 20 周岁的人C.犯罪时怀孕的妇女D.审判时不满 20 周岁的人解析:刑法第 49 条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 18 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因此,死刑的适用在犯罪主体上有两点限制:(1)犯罪的时候不满 18 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所谓不适用死刑,是指不能判处死刑,而不是暂不执行死刑,待年满 18 周岁以后再执行。(2)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对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28、,是指不能判处死刑,而不是暂不执行死刑,待分娩后再执行。另外,对怀孕的妇女不能适用死刑,也包括不能适用死缓。7.不属于不作为形式犯罪的义务来源有( )。(分数:1.00)A.法定的义务B.道义上的义务 C.职务或者业务上要求履行的义务D.行为人先前行为所引起的义务解析:所谓不作为,就是指行为人有义务并且能够实行某种行为,消极地不去履行这种义务,因而造成严重的危害后果的行为。一般来说,这种义务是根据以下几个方面具体确定的:(1)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2)职务上或者业务上要求履行的义务。(3)由行为人已经实施的行为所产生的义务。这主要是指行为人由于自己的行为,而使法律所保护的某种利益处于危险状态时

    29、,负有防止危害结果发生的义务。在认定不作为时,关键是要判明行为人有无实施某种行为的特定义务。仅仅违反一般道德义务的行为,只能受到道德谴责或者纪律处分,而不能构成犯罪。8.下列不属于减刑与改判的区别的是( )。(分数:1.00)A.前者将原判刑罚予以适当减轻B.后者是重新作出正确判决C.前者是以否定原判决为基础 D.后者是以否定原判决为基础解析:减刑,是指对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因其在刑罚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现,而适当减轻其原判刑罚的制度。改判,是指原判决在认定事实或者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时,依照第二审程序或者审判监督程序,撤销原判决,

    30、重新判决。减刑与改判不同:减刑是在肯定原判决的基础上,按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将原判刑罚予以适当减轻;而改判则是以否定原判决为基础。9.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下列哪种人员不得假释?( )(分数:1.00)A.累犯 B.惯犯C.因故意杀人被判处 9 年有期徒刑的罪犯D.危害国家安全的罪犯解析:我国刑法规定的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根据刑法第 81 条第 2 款的规定,对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 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31、不得假释。惯犯、危害国家安全的罪犯,没有不得假释的限制。10.犯罪的目的只存在于( )之中。(分数:1.00)A.直接故意犯罪 B.间接故意犯罪C.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D.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解析:犯罪目的,是指行为人通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所希望达到的结果。犯罪目的对犯罪目标的直接指向性,说明具有犯罪目的的罪过必须具有直接追求性。间接故意只具有伴随性,犯罪过失对危害结果具有否定性,因此间接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都不可能具有犯罪目的。只有直接故意,才可能具有犯罪目的。因此,犯罪目的只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之中。11.警察甲临时急需用钱,便找个体户乙借钱。乙同意借钱,但条件是要有物品质押。甲将公务用枪交给乙质

    32、押,乙借给甲 5 万元现金,借期 1 个月。随后乙手中的枪支被盗,盗窃枪支的人用此枪杀人。甲、乙的行为属于下列哪个选项?( )(分数:1.00)A.乙触犯买卖枪支罪B.甲触犯非法出借枪支罪,乙无罪C.甲无罪,乙触犯非法持有枪支罪D.甲触犯非法出借枪支罪 解析:非法持有枪支罪,是指违反枪支管理规定,非法持有枪支的行为;非法持有枪支罪的犯罪主体仅限于不具备配枪资格的自然人。非法出借枪支罪,是指非法出借枪支的行为;非法出借枪支罪的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必须是依法配备公务用枪或者依法配置民用枪支的人员或单位。从本题来看,警察甲属于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他将公务用枪非法交给乙质押,已经符合非法出借枪支

    33、罪的构成要件,应认定为构成非法出借枪支罪;乙是不具备配枪资格的自然人,其非法持有枪支的行为,已经符合非法持有枪支罪的构成要件,应当认定为非法持有枪支罪。12.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时,应当把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改为( )。(分数:1.00)A.1 年以上 5 年以下B.3 年以上 5 年以下C.3 年以上 10 年以下 D.1 年以上 10 年以下解析:剥夺政治权利,是指剥夺犯罪分子参加国家管理与政治活动权利的刑罚方法,属于资格刑。根据刑法第 55、57 条的规定,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有以下四种情况:(1)独立适用剥夺政治权利或者主刑是有期徒刑、拘役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为 1 年以上 5 年

    34、以下。(2)判处管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与管制的期限相等。(3)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4)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时候,应当把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改为 3 年以上 10 年以下。13.下列罪名中,哪种不属于我国刑法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中的走私罪? ( )(分数:1.00)A.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B.走私淫秽物品罪C.走私文物罪D.走私毒品罪 解析:根据刑法的规定,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走私淫秽物品罪,走私文物罪,均属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的走私罪;而走私毒品罪属于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14.王某与有夫之妇李某勾搭成奸,李因受丈夫责

    35、骂,与王某中断了关系,王怀恨在心。某日下午,王将李某骗至自己住处将其杀害,当晚又潜入李家将其丈夫杀死。王某的行为属于刑法中的( )。(分数:1.00)A.连续犯 B.继续犯C.吸收犯D.结果加重犯解析:连续犯,是指行为人基于数个同一的犯罪故意,连续多次实施数个性质相同的犯罪行为,触犯同一罪名的犯罪形态。继续犯,是指犯罪行为自着手实行之时直至其构成既遂、且通常在既遂之后至犯罪行为终了的一定时间内,该犯罪行为及其所引起的不法状态同时处于持续过程中的犯罪形态。吸收犯,是指行为人实施数个犯罪行为,因其所符合的犯罪构成之间具有特定的依附与被依附的关系,从而导致其中一个不具有独立性的犯罪,被另一个具有独立

    36、性的犯罪所吸收,对行为人仅以吸收之罪论处,而对被吸收之罪置之不论的犯罪形态。结果加重犯,是指实施基本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由于发生了刑法规定的基本犯罪构成要件以外的重结果,刑法对其规定加重法定刑的犯罪形态。继续犯、结果加重犯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行为人仅实施了一个危害行为,而本题中的王某实施了两个危害行为(一是杀害李某,二是杀害李某的丈夫),因而不属于继续犯、结果加重犯;吸收犯的一个基本特征是行为人实施的数个犯罪行为所侵犯的客体和指向的对象具有同一性,而本题中王某的两个行为指向的对象分别是李某、李某的丈夫,不具有同一性,因此,王某的行为也不属于吸收犯。15.甲、乙因通奸生育一女婴,为避人耳目,将女婴

    37、放置于很少有人出没的树林中,两天后该女婴因饥饿而死亡。甲、乙应构成( )。(分数:1.00)A.虐待罪B.故意杀人罪 C.过失致人死亡罪D.遗弃罪解析:遗弃罪是给被害人的生命、身体造成危险的犯罪;故意杀人罪是剥夺被害人生命的犯罪。两者的性质和法益侵害程度相差较大,在通常情况下容易区分。从司法实践来看,主要是行为人对婴儿或者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老人不予任何扶养甚至移至于室外的案件,难以区分是遗弃罪还是故意杀人罪。这些案件中,行为人均负有扶养义务而拒不履行扶养义务的行为,既可能构成遗弃罪,也可能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在这种情况下,应重点考察生命所面临的危险是否紧迫,生命对作为义务的依赖程度,行为人

    38、履行义务的难易程度,行为是否会立即导致他人死亡等因素,判断成立遗弃罪还是故意杀人罪。就故意的内容而言,遗弃罪的行为人并不希望或者放任被害人死亡,只是对被害人生命、身体的危险持希望或者放任的态度;而故意杀人罪的行为人则希望或者放任被害人死亡。例如,将婴儿放置于行人较多的场合或者国家机关门前的,只能认定为遗弃罪。反之,如果将婴儿放置于没有行人的场所,将行动艰难的老人带往悬崖边上扔下不管的,则应认定为故意杀人罪。因此,甲、乙的行为应当构成故意杀人罪。16.1997 年刑法典确立了与 1979 年刑法中类推制度相对立的原则,即( )。(分数:1.00)A.罪刑法定原则 B.罪责刑相适应原则C.刑法面前

    39、人人平等原则D.刑罚人道主义原则解析:这道题涉及我国现行刑法的基本原则。我国现行 1997 年刑法确立了三项基本原则:一是罪刑法定原则;二是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三是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其中,罪刑法定原则与 1979 年刑法中的类推制度相对立。罪刑法定原则的原意为“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受处罚”。17.下列不属于牵连犯中牵连关系的表现形式有( )。(分数:1.00)A.目的行为与方法行为的牵连关系B.方法行为与结果行为的牵连关系C.目的行为与结果行为的牵连关系D.实行行为与非实行行为的牵连关系 解析:牵连犯,是指行为人实施某种犯罪(即本罪),而方法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

    40、即他罪)的犯罪形态。牵连犯的一个基本构成要件是:牵连犯所包含的数个危害社会行为之间必须具有牵连关系。所谓牵连关系,是指行为人实施的数个危害社会行为之间具有手段与目的或原因与结果的内在联系,即行为人数个危害社会行为分别表现为目的行为(或原因行为)、方法行为或结果行为,并相互依存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因此,选项 A、B、C 均为牵连关系的表现形式。18.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下列哪种情形属于正确的有期徒刑缓刑考验期?( )(分数:1.00)A.原判刑期以上,3 年以下,不得少于 1 年B.原判刑期以上,5 年以下,不得少于 6 个月C.原判刑期以上,3 年以下,不得少于 6 个月D.原判刑期以上,5 年以

    41、下,不得少于 1 年 解析:缓刑属于刑罚暂缓执行,即对原判刑罚附条件不执行的一种刑罚制度。它是指人民法院对于被判处拘役、3 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暂缓执行原判刑罚,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规定一定的考验期,暂缓其刑罚的执行,若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没有发生法定撤销缓刑的情形,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的制度。根据刑法第 73 条的规定,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 5 年以下,但是不得少于 1 年。19.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以下哪些人员的刑事责任属于通过外交途径解决的情况? ( )(分数:1.00)A.外国旅游者B.我国大学的外籍教师C.外国驻华大使馆的参赞 D.在我

    42、国学习的留学生解析:刑法第 11 条规定,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从四个选项来看,只有选项 C 外国驻华大使馆的参赞属于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其他三项均不符合这个条件,因此,这些人员的刑事责任不属于通过外交途径解决的情况。20.某甲在交通肇事后见前后无人,便驾车逃逸,致被害人因伤重未及时救治而死亡。某甲的行为应当定为( )。(分数:1.00)A.交通肇事罪 B.故意杀人罪C.交通肇事罪与故意杀人罪D.故意伤害罪解析: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根据刑法第 133 条的规定,交通

    43、肇事后因逃逸而致人死亡的,仅定交通肇事罪,而将逃逸致人死亡的行为作为量刑的一个从重处罚情节,不实行数罪并罚。三、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10.00)21.徇私枉法罪的客观方面的具体表现形式是( )。(分数:2.00)A.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其受追诉 B.轻罪重判 C.重罪轻判 D.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使其不受追诉 解析:根据刑法第 399 条的规定,徇私枉法罪在客观方面的具体表现形式包括:(1)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其受追诉;(2)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其受追诉;(3)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具体包括对有罪者作出无罪判决、对无罪者作出有罪判决,或者重罪轻判、轻罪

    44、重判。22.被告人吴某系某煤矿供销科长,其月工资 800 余元,爱人在农村,两个孩子在身边上学,家境困难,常申请补助。但一次吴某家被盗,破案后查明罪犯盗得其现金 10 万余元,“良友”香烟 12 条,金项链 3条。吴某涉嫌经济罪被捕,但查证属实的受贿物品仅有 7000 余元,吴某的行为构成( )。(分数:2.00)A.受贿罪 B.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C.贪污罪D.侵占公共财产罪解析:刑法分则中并没有侵占公共财产罪这一罪名,因此,选项 D 根本不用考虑。就选项 C 而言,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但从本案查证属实的事实来看,并没

    45、有发现吴某存在贪污的行为,因此,吴某的行为不构成贪污罪。经查证属实,吴某受贿物品达 7000 余元,已经符合受贿罪的构成要件,构成受贿罪。另外,从余下的现金、香烟、金项链来看,这些财产明显超过了吴某的合法收入,并且其差额巨大,而吴某并不能说明其合法来源,因此,这已经符合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构成要件,应定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23.应当以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的情形有( )。(分数:2.00)A.刑讯逼供致被刑讯人伤残的 B.使用暴力强奸妇女的过程中致被害妇女重伤的C.非法行医严重损害就诊人健康的D.在非法拘禁他人的过程中使用暴力致被拘禁人伤残的 解析:根据刑法的规定,刑讯逼供致被刑讯人伤残的,依照故

    46、意伤害罪定罪从重处罚;使用暴力强奸妇女的过程中致被害妇女重伤的,仍按照强奸罪定罪处罚,不定故意伤害罪;非法行医严重损害就诊人健康的,按照非法行医罪定罪处罚,不定故意伤害罪;在非法拘禁他人的过程中使用暴力致使被拘禁人伤残的,依照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24.脱逃罪的主体为( )。(分数:2.00)A.依法被关押的被告人 B.依法被判处行政拘留而被关押者C.依法被关押的罪犯 D.依法被关押的犯罪嫌疑人 解析:根据刑法第 316 条第 1 款的规定,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脱逃的,构成脱逃罪。25.犯盗窃、诈骗、抢夺罪转化为抢劫罪的条件有( )。(分数:2.00)A.行为人有盗窃、诈骗、抢夺行为 B.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 C.当场对阻拦的群众实行报复相威胁D.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目的是为了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 解析:刑法第 269 条是关于盗窃、诈骗、抢夺罪转化为抢劫罪的规定。该条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抢劫罪定罪处罚。根据这一规定,盗窃、诈骗、抢夺罪转化为抢劫罪的条件有三:其一,行为人有盗窃、诈骗、抢夺行为;其二,行为人的目的是为了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其三,行为


    注意事项

    本文(【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联考专业基础课-49-1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proposalcash35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