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联考专业基础课-163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386292       资源大小:128K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联考专业基础课-163及答案解析.doc

    1、法律硕士联考专业基础课-163 及答案解析(总分:149.99,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0,分数:40.00)1.刑法是规定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法律,包括刑法典、单行刑法(仅有一个: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及附属刑法。关于该定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分数:1.00)A.该定义是刑法的形式定义B.该定义是刑法的实质定义C.该定义是刑法的实质加形式定义D.上述说法均错误2.魏某与刘某是同一单位的业务员。某日,二人一同携款到外地进货,晚上住宿时,魏某偷偷让刘某喝下掺有安眠药的饮料,乘刘某昏睡之际,将二人共同保管的 2 万元货款拿走,魏某的行为构成_(分数:

    2、1.00)A.盗窃罪B.抢夺罪C.抢劫罪D.职务侵占罪3.假设 A 国法律承认嫖宿幼女不构成犯罪,B 国法律允许幼女卖淫,若 A 国人甲在 B 国嫖宿中国幼女乙。关于本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分数:1.00)A.根据属人原则可以对甲适用中国刑法追究刑事责任B.对甲不能适用中国刑法追究刑事责任C.根据保护管辖原则可以对甲适用中国刑法追究甲的刑事责任D.此案可以适用普遍管辖原则适用中国刑法追究甲的刑事责任4.以下对刑法第 13 条中的但书规定“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理解错误的是_(分数:1.00)A.这个但书区别了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B.提供了划清罪与非罪的基本标准C.可以直接作为

    3、刑事裁判的依据D.不能直接作为刑事裁判的依据5.下列关于刑事责任年龄和责任能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分数:1.00)A.甲,14 周岁,抢劫猎户张某的枪支,应当负刑事责任B.乙,15 周岁,实施绑架行为并杀死人质,应当以故意杀人罪追究刑事责任C.丙,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实施故意杀人犯罪行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D.丁,在实施抢劫时精神正常,但犯罪后患了间歇性精神病,对其不应再追究刑事责任6.以下关于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说法错误的是_(分数:1.00)A.犯罪对象是犯罪构成的必备要件B.犯罪客体是犯罪分类的基础和标准C.犯罪对象不能决定犯罪行为的性质D.一般情况下,犯罪客体决定犯罪的性质7

    4、.强制猥亵罪的对象是_(分数:1.00)A.男性B.女性C.男女皆可D.儿童8.以下关于特殊主体说法错误的是_(分数:1.00)A.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是指刑法规定的影响行为人刑事责任的行为人人身方面特定的资格、地位或状态B.在我国刑法中,国家工作人员、军人、司法工作人员、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证人、依法被关押的罪犯、男女、亲属等都是特定犯罪中的特殊主体C.特殊身份可以是在犯罪之后具备的身份D.必须是在开始犯罪之前或之际就具备的身份9.以下关于转化型抢劫犯罪的说法正确的是_(分数:1.00)A.甲,15 周岁,在盗窃的过程中,为抗拒抓捕,使用暴力致被害人重伤,甲构成转化型抢劫罪B.乙,14 周岁

    5、,在抢夺的过程中使用暴力致被害人死亡,乙构成抢劫罪C.丙,17 周岁,在抢夺的过程中使用暴力致被害人死亡,丙构成转化型抢劫罪D.丁,16 周岁,在诈骗的过程中,为毁灭罪证,当场使用暴力致被害人死亡,丁构成抢劫罪10.甲、乙二人绑架丙,丙家人交付 30 万元赎金。甲为灭口执意要杀掉丙,乙认为丙家人已经交赎金,杀之不义,坚决反对。在甲动手杀丙时,乙与丙联手将甲杀死,乙、丙杀死甲的行为性质属于_(分数:1.00)A.正当防卫B.防卫过当C.故意杀人罪D.紧急避险11.下列成立犯罪中止的是_(分数:1.00)A.甲以出卖为目的偷盗一名幼童,幼童终日啼哭,甲见其可怜,遂将其悄悄送回家中B.甲欲对乙女实施

    6、强奸,乙女从包中拿出一万元对甲说“大哥,放了我,我就把钱给你”,甲拿到钱放弃对乙女实施强奸C.甲失业在家,一日准备出去抢劫,出门时遇到一辆警车开过,甲认为不是好兆头,遂放弃犯罪,准备改日行动D.甲想杀害乙便持刀在乙家门前等,结果乙那天恰巧没有回家,甲只好回去,半路被抓获12.根据刑法第 20 条第 3 款特殊正当防卫的规定,下列哪一理解是正确的?_(分数:1.00)A.对于正在进行杀人等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没有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能称为正当防卫B.“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的表述,不仅说明其前面列举的抢劫、强奸、绑架必须达到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程度,而且说明只要

    7、列举之外的暴力犯罪达到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程度,也应适用特殊正当防卫的规定C.由于特殊正当防卫针对的是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而这种犯罪一旦着手实行便会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应当允许防卫时间适当提前,即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处于预备阶段时,也应允许进行特殊正当防卫D.由于针对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进行防卫时可以杀死不法侵害人,所以,在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结束后,当场杀死不法侵害人的,也属于特殊正当防卫13.下列情形中,应当受追诉时效限制的是_(分数:1.00)A.在人民法院受理了齐某自诉汤某伤害案件以后,汤某离家杳无音信B.丛某因故未在法定期限内对钟某的侮辱行为提出控告C.薛某向

    8、公安机关控告,声称自己被抢劫,因薛某说话颠三倒四,接案人员对其报案有怀疑而未立案D.秦某得知与其共同诈骗的李某被公安机关抓获,于是逃离居住地藏匿14.甲教唆乙杀害文某,并指使丙为乙提供枪支,乙、丙按照甲的要求实施了相应的行为。甲、乙、丙的犯罪属于_(分数:1.00)A.必要共同犯罪B.特殊共同犯罪C.简单共同犯罪D.复杂共同犯罪15.下列哪种情形构成诬告陷害罪?_(分数:1.00)A.甲为了得到提拔,便捏造同事曹某包养情人并匿名举报,使曹某失去晋升机会B.乙捏造“文某明知王某是实施恐怖活动的人而向其提供资金”的事实,并向公安部门举报C.丙捏造同事贾某受贿 10 万元的事实,并写成 500 份传

    9、单在县城的大街小巷张贴D.丁匿名举报单位领导王某贪污救灾款 50 万元。事后查明,王某只贪污了救灾款 5000 元16.甲因婚姻破裂,备受打击,驾驶机动车在街上随意撞人,报复社会,致 1 人死亡、多人受伤。甲的行为构成_(分数:1.00)A.故意杀人罪B.过失致人死亡罪C.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D.交通肇事罪17.甲因疏于观察,在一建筑工地人口处驾驶重型货车倒车时不慎将在车后劳动的乙的大腿轧断,甲见四周无人,便将乙拖至无人处遗弃后驾车逃逸,乙因出血过多而死亡。甲构成_(分数:1.00)A.交通肇事罪B.过失致人死亡罪C.重大责任事故罪D.故意杀人罪18.张某、李某加入了以推销“亮白化妆品”为

    10、名的传销组织,该组织要求每人交纳 2000 元人民币获得加入资格,并按一定的顺序组成 A、B、C、D 四个层级,以发展人员的数量作为计酬依据。张某发展传销人员 150 人,升级为 B 级代理员;李某发展传销人员 15 人,升级为 D 级推广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分数:1.00)A.张某构成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李某不构成犯罪B.张某、李某均构成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C.张某构成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李某构成非法经营罪D.张某、李某均不构成犯罪19.甲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乙偿还借款 12 万元,并向法院提供了盖有乙的印章、指纹的借据及附件,法院判决乙向甲偿还“借款”12 万元。经乙申诉后查明,上

    11、述借据及附件均系甲伪造,乙根本没有向甲借款。甲的行为属于_(分数:1.00)A.民事欺诈,不成立犯罪B.虚假诉讼罪C.合同诈骗D.票据诈骗罪20.下列行为构成非法行医罪的是_(分数:1.00)A.邓某非法行医,被卫生部门行政处罚 1 次后,再次被查获B.欧某非法行医,造成李某感冒病情加重C.欧某非法行医,造成赵某右手残疾D.邓某在某地非法行医 1 个月,后被卫生部门查获21.下列选项中,属于形成权的是_(分数:1.00)A.甲被他人的狗咬伤而请求赔偿的权利B.乙女向法院起诉请求判决与其丈夫离婚的权利C.丙居住自己房屋的权利D.丁作为债务人向债权人主张已过诉讼时效22.根据法人成立的基础不同,法

    12、人可以分为_(分数:1.00)A.公法人和私法人B.社团法人和财团法人C.营利法人和公益法人D.企业法人和非企业法人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分数:1.00)A.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属于实践性民事法律行为B.赠与合同为单方法律行为C.有偿保管合同属于诺成性民事法律行为,无偿保管合同是实践性民事法律行为D.定金合同自合同双方签字后成立24.精神病人甲,五周岁,关于其监护问题,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_(分数:1.00)A.为甲设定监护人适用关于精神病人监护的规定B.甲在寄宿制幼儿园期间,对其监护的职责全部转移给幼儿园C.其监护人可以是同一顺序中的数人D.甲父母离婚后,对谁担任甲的监护人发生争议,甲

    13、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有权指定25.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监护人处分被监护人财产应_(分数:1.00)A.经全体监护人一致同意B.征得被监护人所在地的居(村)委会同意C.发生紧急情况D.为了被监护人的利益26.关于诉讼时效,下列哪个选项的表述是正确的?_(分数:1.00)A.产品侵权造成人身损害的,诉讼时效期间为 1 年B.一般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 2 年C.普通诉讼时效期间属可变期间D.诉讼时效期间均从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27.李某向刘某借了 10000 元钱,约定 2008 年 1 月 1 日还款。因李某届期未还,刘某于 2009 年 1 月 3 日向李某写了

    14、一封信催促还款,李某于 2009 年 1 月 9 日收到这封信。该项债务的诉讼时效自何时中止或中断_(分数:1.00)A.从 2009 年 1 月 3 日中断B.从 2009 年 1 月 3 日中止C.从 2009 年 1 月 9 日中断D.从 2009 年 1 月 9 日中止28.甲因出国留学将其所有的一件祖传花瓶交与好友乙保管。乙取得花瓶后一直放在家中客厅里,来他家的人都以为这花瓶是乙的。乙的朋友丙酷爱古董,愿以市场价 100 万元购买该花瓶,乙同意。甲回国后知晓该情况,向法院提起诉讼。下列有关该纠纷的表述,不正确的是_(分数:1.00)A.甲和乙之间形成了委托保管关系B.甲无权向丙请求返

    15、还该花瓶C.乙和丙之间的买卖合同属于有效合同D.丙因与乙之间存有效的买卖合同而取得该花瓶的所有权29.下列选项中,属于所有权继受取得方式的是_(分数:1.00)A.继承B.加工C.善意取得D.生产30.出租人甲将房屋交给承租人乙占有使用,之后乙又将该房屋再出租给甲占有使用,下列哪一表述是不正确的?_(分数:1.00)A.甲对该房屋的占有属于直接占有B.甲对该房屋的占有属于间接占有C.乙对该房屋的占有属于善意占有D.乙对该房屋的占有属于有权占有31.甲遗失一台电脑,后通过电台广播悬赏,称捡到电脑并归还者,付给奖金 500 元。乙拾得该电脑并将该电脑送回,主张奖金时遭拒。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_(

    16、分数:1.00)A.甲的悬赏属于要约B.甲的悬赏属于单方允诺C.乙应归还电脑,并且无权要求失主给予奖金D.由于甲不支付奖金,故乙有权将该电脑留置32.甲电脑专卖店将“假一罚十”四个大字贴在店中醒目位置。乙从该店购买一台笔记本电脑,回家用了两天,电脑的主机就烧坏了。后经鉴定,乙才发现该笔记本电脑是假冒伪劣产品。于是,乙要求甲电脑专卖店依“假一罚十”的条款承担责任。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分数:1.00)A.“假一罚十”过分加重了甲的负担,故该格式条款无效B.“假一罚十”显失公平,甲有权请求法院予以变更或者撤销C.“假一罚十”没有被订入到合同之中,故对乙没有约束力D.“假一罚十”是乙自愿作出的真

    17、实意思表示,应当认定为有效33.关于合同解除的表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_(分数:1.00)A.委托人和受托人均享有任意解除权B.赠与合同的赠与人享有任意解除权C.承揽合同的承揽人享有任意解除权D.任意解除权由于属于法定解除权,故行使该权利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无需赔偿34.甲为知名画家,生前决定将自己的一幅未发表的作品在死后赠给好友乙,但担心独子丙(丙无其他继承人)偷偷将该画出卖,故在离世前就将该画赠与好友乙,不久甲去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分数:1.00)A.若甲生前赠与,则该画的发表权由丙行使B.若甲死后遗赠,且丙意外死亡的,则该画的发表权由乙行使C.不论赠与还是遗赠,该画的著作权中的展览

    18、权均由乙行使D.不论赠与还是遗赠,该画的著作权中的展览权均由丙行使35.某公司擅自使用电视剧西游记86 版中孙悟空的形象,用其作为该公司某游戏的主角英雄形象并作为广告使用,某公司的行为侵害了_(分数:1.00)A.孙悟空扮演者章某的肖像权B.孙悟空的肖像权C.西游记86 版著作权人的著作权D.西游记原著作者吴承恩的邻接权36.甲在某医院接种某疫苗后瘫痪,事后查明,接种疫苗时甲体温 39 度,而该疫苗的禁忌之一就是发热者禁用,对此,该医院医务人员打针时未说明,也未测量体温。对于甲的损害应由_(分数:1.00)A.接种疫苗利国利民,此纯属意外事件,无需任何人承担责任B.该医务人员承担赔偿责任C.医

    19、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D.医疗机构和该医务人员承担连带责任37.甲、乙二人持枪共同上山打猎,见某一废弃的小木屋旁的灌木丛动了几下,以为是狗熊,甲、乙二人同时开枪,结果将一小女孩打成重伤,且小女孩身上只有一处枪伤,无法确定是谁打中的小女孩,小女孩的损害应由_(分数:1.00)A.甲承担责任B.乙承担责任C.甲、乙承担按份责任D.甲、乙承担连带责任38.甲教唆乙盗窃丙的电脑,乙实施了盗窃行为,甲、乙将卖电脑所得的 3000 元钱平分。则甲、乙对丙的损失_(分数:1.00)A.承担连带责任,两人是共同侵权B.承担按份责任,两人是分别侵权C.乙承担全部责任,因为甲不构成侵权,乙构成侵权D.甲承担全部责任,

    20、因为甲构成侵权,乙不构成侵权39.根据物权法的规定,下列哪一类权利不能设定权利质权?_(分数:1.00)A.应收账款B.房屋所有权C.商标专用权D.股权40.甲和乙发生争吵,乙一时情绪激动,将甲推倒在地,导致甲左臂骨折,心脏病发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分数:1.00)A.乙侵犯了甲的健康权B.乙侵犯了甲的身体权C.乙侵犯了甲的身体权,也侵犯了甲的健康权D.乙不构成侵权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20.00)41.以下关于罪刑法定说法正确的是_(分数:2.00)A.罪刑法定的“法”不包括行政法规B.刑法禁止溯及既往,因为违反了预测可能性原理。但是不禁止有利于被告人的溯及既往C.罪刑法定原

    21、则禁止类推解释,但不禁止扩大解释D.罪刑法定原则不禁止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42.以下关于单位犯罪中单位与成员之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_(分数:2.00)A.单位犯罪是单位本身的犯罪,不是各个成员的共同犯罪,也不是单位与成员的共同犯罪B.单位直接责任人员之间可以构成共同犯罪C.刑法规定某些罪名不能由单位构成,但是单位实施了,不能直接追究直接负责人的自然人犯罪D.单位涉嫌犯罪后,若被其主管部门、上级机构等吊销营业执照、宣告破产,此时,直接追究直接责任人的刑事责任,对该单位不再追诉43.甲、乙与丙均有仇,甲、乙商量好某日去丙家将丙杀死,甲、乙到丙家后,进行杀人分工,甲负责从前门进入杀丙,乙负责堵住后

    22、门杀丙,丙看见甲从前门进来,转身向后门跑去,被乙杀死。关于本案甲、乙行为性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分数:2.00)A.甲、乙的杀人行为属于必要的共同犯罪B.甲、乙的杀人行为属于任意的共同犯罪C.甲、乙的杀人行为属于有分工的复杂的共同犯罪D.甲、乙的杀人行为属于无分工的简单的共同犯罪44.以下关于抢劫罪说法正确的是_(分数:2.00)A.甲在乙家安放了炸弹,威胁乙“三天内交付 100 万,否则遥控爆炸”,属于抢劫B.甲将一包废纸装入背包,进入储蓄所威胁工作人员:“我包里有炸药,给我 20 万现金,否则我引爆”,属于抢劫罪中的威胁C.行为人乙通过实施暴力、威胁等强制行为,趁被害人没有注意取走财物的构

    23、成抢劫罪D.在使用暴力、胁迫等行为之际,被害人由于害怕而逃走,将身边财物遗留在现场,行为人取走财物的构成抢劫罪45.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主体为_(分数:2.00)A.一般主体B.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与人民团体C.负有执行人民法院判决、裁定义务的自然人D.负有执行人民法院判决、裁定义务的单位46.下列关于宣告失踪说法不正确的是_(分数:2.00)A.当配偶不申请宣告失踪时其他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宣告失踪B.宣告失踪是宣告死亡的必经程序C.因宣告失踪,婚姻关系解除D.因意外事件下落不明的,宣告失踪的公告期为 1 个月47.下列选项中,能够引起不当得利之债发生的有_(分数:2.00)A.某大学新建校

    24、区,当地居民甲的房屋大幅升值B.乙向李某贩卖毒品,所得价款 5000 元C.丙绑架张某儿子,从张某处得到赎金 50 万元D.丁在淘宝所购商品被快递员误投给江某48.甲、乙系邻居,下列情形中,属于甲侵害乙相邻权的有_(分数:2.00)A.甲夜夜 K 歌,使乙彻夜难眠B.甲为出租将房屋改造为 7 层小楼,使乙的房屋采光受到严重影响C.甲养了许多大老鼠,乙担心老鼠传播鼠疫请甲将其处理掉,甲拒绝D.乙重建房屋,因铺设电线需从甲房经过,甲不允49.甲酒后驾车将正在路上正常行走的行人乙撞伤,甲有义务赔偿乙的_(分数:2.00)A.住院伙食补助费B.医疗费C.误工费D.交通费50.下列行为中,可引起放弃继承

    25、权后果的是_(分数:2.00)A.甲以书面方式放弃继承权B.甲口头放弃继承权,本人承认C.甲在遗产分割后放弃继承权D.甲与父亲共同发表书面声明断绝父子关系三、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24.00)51.简述刑法关于犯罪过失的罪责的规定。 (分数:6.00)_52.简述侵占罪与盗窃罪的界限。 (分数:6.00)_53.简述对发明、实用新型授予专利权的条件。 (分数:6.00)_54.简述代位继承与转继承的区别。 (分数:6.00)_四、辨析题(总题数:2,分数:16.00)55.请对“只要法定危害结果未出现,就是犯罪未得逞”的说法进行辨析。 (分数:8.00)_56.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既

    26、往不咎”的说法,试用诉讼时效、除斥期间的理论加以辨析。 (分数:8.00)_五、法条分析题(总题数:2,分数: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 267 条规定: “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抢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请回答:(分数:10.00)(1).本条规定的“数额较大”应如何理解?(分数:2.00)_(2).“多次抢夺”的含义是什么

    27、?(分数:2.00)_(3).“其他严重情节”与“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应如何理解?(分数:2.00)_(4).抢夺残疾人、老年人、不满 14 周岁的人的财物应如何定罪量刑?为什么?(分数:2.00)_(5).驾驶车辆乘人不备抢夺财物时,因被害人不松手强拉硬拽取得的财物应如何处理?为什么?(分数:2.00)_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 106 条第 1 款规定: “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 (一)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的; (二)以合理的价格转让; (三)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

    28、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 请回答:(分数:9.99)(1).本条所称的“善意”应如何理解?(分数:3.33)_(2).“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什么含义?(分数:3.33)_(3).假如,甲、乙发生买卖合同,甲为无权处分,甲、乙的行为符合本法条的规定,后买卖因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被宣告无效,那么乙还能否依据本条制度而取得所有权?为什么?(分数:3.33)_六、案例分析题(总题数:2,分数:30.00)请根据下述案情,回答问题并说明理由。 2010 年 6 月 1 日,被告人郑必玲骗取被害人金某 195 元后,获悉金某的建设银行网银账户内有 305000 余元存

    29、款且无每日支付限额,遂电话告知被告人臧进泉,预谋合伙作案。臧进泉赶至网吧后,以尚未看到金某付款成功的记录为由,发送给金某一个交易金额标注为 1 元而实际植入了支付 305000 元的计算机程序的虚假链接,谎称金某点击该 1 元支付链接后,其即可查看到付款成功的记录。金某在臧进泉的诱导下点击了该虚假链接,其建设银行网银账户中的 305000 元随即通过臧进泉预设的计算机程序,经上海快钱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的平台支付到臧进泉提前在福州海都阳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注册的“kissa123”账户中。臧进泉使用其中的 116863 元购买大量游戏点卡,并在“小泉先生哦”的淘宝网店上出售套现。案发后,公安机关追回

    30、赃款 187126.31 元并发还被害人。 2010 年 5 月至 6 月间,被告人臧进泉、郑必玲、刘涛分别以虚假身份开设无货可供的淘宝网店铺,并以低价吸引买家。三被告人事先在网游网站注册一个账户,并对该账户预设充值程序,充值金额为买家欲支付的金额,后将该充值程序代码植入到一个虚假淘宝网链接中。与买家商谈好商品价格后,三被告人各自以方便买家购物为由,将该虚假淘宝网链接通过阿里旺旺聊天工具发送给买家。买家误以为是淘宝网链接而点击该链接进行购物、付款,并认为所付货款会汇入支付宝公司为担保交易而设立的公用账户,但该货款实际通过预设程序转入网游网站在支付宝公司的私人账户,再转入被告人事先在网游网站注册

    31、的充值账户中。三被告人获取买家货款后,在网游网站购买游戏点卡、腾讯 Q 币等,然后将其按事先约定统一放在臧进泉的“小泉先生哦”的淘宝网店铺上出售套现,所得款均汇入臧进泉的工商银行卡中,由臧进泉按照获利额以约定方式分配。 被告人臧进泉、郑必玲、刘涛经预谋后,先后到江苏省苏州市、无锡市、昆山市等地网吧采用上述手段作案。臧进泉诈骗 22000 元,获利 5000 余元,郑必玲诈骗获利 5000 余元,刘涛诈骗获利 12000 余元。 请回答:(分数:15.00)(1).臧进泉、郑必玲构成何罪?如何处罚?(分数:7.50)_(2).关于臧进泉非法获取被害人金某的网银账户内 305000 元的行为如何定

    32、性?(分数:7.50)_请根据下述案情,回答问题并说明理由。 A 地的微波炉生产商甲公司与 B 地的乙公司签订了 1000 台微波炉买卖合同,甲公司与英菲运输公司签订货物运输合同,由英菲运输公司将该 1000 台微波炉由 A 地运往 B 地的乙公司。2013 年 10 月 5 日英菲运输公司带货从 A 地出发,2013 年 10 月 7 日,因不可抗力损失 50 台。2013 年 10 月 9 日,乙公司与丙公司签订买卖合同,约定将其中的 100 台卖给丙公司,且经双方协商后,乙公司通知英菲运输公司,按丙公司的要求将其所需的 100 台微波炉分离出来,单独储存并加盖标记。2013 年 10 月

    33、 12 日,因不可抗力,该100 台中 5 台损失。2013 年 10 月 15 日乙、丙公司的货物到货。 顾客张三从丙公司处购买了该批货物中的一台微波炉,在正常使用中发生爆炸,致张三轻伤,花去医药费2000 元。 请回答:(分数:15.00)(1).2013 年 10 月 7 日,因不可抗力损失的 50 台微波炉应当由谁承担?(分数:5.00)_(2).2013 年 10 月 12 日,因不可抗力损失的 5 台微波炉应当由谁承担?(分数:5.00)_(3).张三可向谁提出损害赔偿请求?(分数:5.00)_法律硕士联考专业基础课-163 答案解析(总分:149.99,做题时间:90 分钟)一、

    34、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0,分数:40.00)1.刑法是规定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法律,包括刑法典、单行刑法(仅有一个: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及附属刑法。关于该定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分数:1.00)A.该定义是刑法的形式定义 B.该定义是刑法的实质定义C.该定义是刑法的实质加形式定义D.上述说法均错误解析:解析 刑法的形式定义仅仅从法律层面解释何为刑法,刑法的实质定义回答为什么作出此种规定,体现出阶级意志特点,形式加实质定义是指既有法律层面的内容,又表达出刑法的阶级特点。题干中“刑法是规定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法律,包括刑法典、单行刑法(仅有一个: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

    35、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及附属刑法。”只是就刑法的法律形式作了说明,因此属于形式定义,故答案为 A项。2.魏某与刘某是同一单位的业务员。某日,二人一同携款到外地进货,晚上住宿时,魏某偷偷让刘某喝下掺有安眠药的饮料,乘刘某昏睡之际,将二人共同保管的 2 万元货款拿走,魏某的行为构成_(分数:1.00)A.盗窃罪B.抢夺罪C.抢劫罪 D.职务侵占罪解析:解析 魏某采取其他手段,违背被害人(财产共有人)意志,强行将二人共同保管的 2 万元货款拿走,符合抢劫罪的构成要件,构成抢劫罪。故正确答案为选项 C。本题干扰项为选项 D。职务侵占罪要求行为人非法占有“自己占有之下的财物”,本案中因 2 万元货款属于魏

    36、某与被害人刘某的共同占有物,而非魏某自己占有下的财物,该财物是抢劫罪的对象,而非职务侵占罪的对象。3.假设 A 国法律承认嫖宿幼女不构成犯罪,B 国法律允许幼女卖淫,若 A 国人甲在 B 国嫖宿中国幼女乙。关于本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分数:1.00)A.根据属人原则可以对甲适用中国刑法追究刑事责任B.对甲不能适用中国刑法追究刑事责任 C.根据保护管辖原则可以对甲适用中国刑法追究甲的刑事责任D.此案可以适用普遍管辖原则适用中国刑法追究甲的刑事责任解析:解析 本案中甲不是中国人,不能适用属人原则;其行为地与结果地均不是发生在中国,故不能适用属地原则;嫖宿幼女并非是世界犯罪,故对甲不能适用普遍管辖。

    37、B 国法律允许嫖宿幼女,故不符合双重犯罪的原则。综上,本案中甲不能适用中国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4.以下对刑法第 13 条中的但书规定“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理解错误的是_(分数:1.00)A.这个但书区别了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B.提供了划清罪与非罪的基本标准C.可以直接作为刑事裁判的依据 D.不能直接作为刑事裁判的依据解析:解析 但书的意义:这个但书区别了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提供了划清罪与非罪的基本标准。违法行为不等于犯罪行为,违法不一定犯罪,但犯罪一定是违法。犯罪概念具有统领的意义,但不能直接作为裁判的依据。刑事裁判必须结合刑法分则中的具体犯罪构成,分析判断是否属于情节严重

    38、,是否属于情节显著轻微,即刑事裁判判断某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依据是但书与刑法分则具体罪名的综合。故选项 C 说法错误。综上,本题答案是 C 项。5.下列关于刑事责任年龄和责任能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分数:1.00)A.甲,14 周岁,抢劫猎户张某的枪支,应当负刑事责任B.乙,15 周岁,实施绑架行为并杀死人质,应当以故意杀人罪追究刑事责任C.丙,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实施故意杀人犯罪行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D.丁,在实施抢劫时精神正常,但犯罪后患了间歇性精神病,对其不应再追究刑事责任 解析:解析 已满 14 周岁不满 16 周岁的人犯八种类型的犯罪行为都要承担刑事责任,其中抢劫包括普通

    39、抢劫与抢劫枪支两个罪名,故选项 A 说法正确,不当选。选项 B 说法正确,不当选。行为人只有在精神病期间实施犯罪行为才不负担刑事责任,若实施犯罪行为时,精神正常,则无论其后什么情况,应该负担刑事责任,故选项 C 说法正确,选项 D 说法错误。综上,正确答案为 D 项。6.以下关于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说法错误的是_(分数:1.00)A.犯罪对象是犯罪构成的必备要件 B.犯罪客体是犯罪分类的基础和标准C.犯罪对象不能决定犯罪行为的性质D.一般情况下,犯罪客体决定犯罪的性质解析:解析 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的联系有两点:犯罪对象是前提,是客体的物质载体。犯罪对象在不同的场合体现为不同的犯罪客体,不同的犯罪

    40、对象在同一的场合可能体现为同一的犯罪客体。区别有四点:是否为犯罪构成的必备要件:犯罪对象并不是必备要件,而犯罪客体则是必备要件。例如:极少数犯罪,如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脱逃罪等,犯罪对象不是其犯罪构成的必要要素。是否必然受到犯罪行为的损害:犯罪客体肯定受到损害或侵害,而犯罪对象则不一定。例如:盗窃犯罪,盗窃彩电之后,可能自己使用,或者是变卖,那么客体即财产所有权肯定受到侵犯,而对象可能被保护的完好无损,没有受到损害。是否决定危害行为的犯罪性质:犯罪对象并不能决定犯罪行为的性质,只有犯罪客体才能决定犯罪的性质,因为同一对象可能反映不同的客体。是否为犯罪分类的基础和标准:犯罪对象并不是犯罪

    41、分类的基础和标准,而客体才是犯罪分类的基础和标准。并不是每一个犯罪都有犯罪对象,有的罪可能不存在犯罪对象,常见的如脱逃罪。综上,正确答案为 A 项。犯罪客体是犯罪的必备构成要件,犯罪对象只是选择性构成要件。7.强制猥亵罪的对象是_(分数:1.00)A.男性B.女性C.男女皆可 D.儿童解析:解析 刑法修正案(九)将强制猥亵罪的犯罪对象由原先的女性修改为他人,即包含男性与女性,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C 项。8.以下关于特殊主体说法错误的是_(分数:1.00)A.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是指刑法规定的影响行为人刑事责任的行为人人身方面特定的资格、地位或状态B.在我国刑法中,国家工作人员、军人、司法工作人员

    42、、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证人、依法被关押的罪犯、男女、亲属等都是特定犯罪中的特殊主体C.特殊身份可以是在犯罪之后具备的身份 D.必须是在开始犯罪之前或之际就具备的身份解析:解析 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是指刑法规定的影响行为人刑事责任的行为人人身方面特定的资格、地位或状态。如国家工作人员、军人、司法工作人员、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证人、依法被关押的罪犯、男女、亲属等。这些特殊身份不是自然人犯罪主体的一般要件,而是某些犯罪的自然人主体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必须是在开始犯罪之前或之际就具备的身份。)故正确答案为 C 项。9.以下关于转化型抢劫犯罪的说法正确的是_(分数:1.00)A.甲,15 周岁,在盗窃的

    43、过程中,为抗拒抓捕,使用暴力致被害人重伤,甲构成转化型抢劫罪B.乙,14 周岁,在抢夺的过程中使用暴力致被害人死亡,乙构成抢劫罪C.丙,17 周岁,在抢夺的过程中使用暴力致被害人死亡,丙构成转化型抢劫罪D.丁,16 周岁,在诈骗的过程中,为毁灭罪证,当场使用暴力致被害人死亡,丁构成抢劫罪 解析:解析 已满 14 周岁不满 16 周岁的人,不能适用转化型抢劫,故 A、B 选项错误。C 选项中的行为不能转化为抢劫罪。综上,正确答案为 D 项。10.甲、乙二人绑架丙,丙家人交付 30 万元赎金。甲为灭口执意要杀掉丙,乙认为丙家人已经交赎金,杀之不义,坚决反对。在甲动手杀丙时,乙与丙联手将甲杀死,乙、丙杀死甲的行为性质属于_(分数:1.00)A.正当防卫 B.防卫过当C.故意杀人罪D.紧急


    注意事项

    本文(【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联考专业基础课-163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ownview25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