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联考专业基础课(非法学)-7-2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386252       资源大小:108.50KB        全文页数:3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联考专业基础课(非法学)-7-2及答案解析.doc

    1、法律硕士联考专业基础课(非法学)-7-2 及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0,分数:40.00)1.我国刑法第 9条规定:“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所承担义务的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的,适用本法。”对此条文理解正确的是( )。A对国际条约规定的犯罪行为,我国都具有管辖权B我国行使管辖权的原则包括普遍管辖原则C我国适用普遍管辖权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D我国对犯罪行为进行定罪量刑的依据是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分数:1.00)A.B.C.D.2.李某见一人大醉,便将其钱包偷走,里面有四百元钱。则对李

    2、某应( )。A按盗窃罪处理 B按抢劫罪处理C按侵占罪处理 D不按犯罪处理(分数:1.00)A.B.C.D.3.下列不属于不作为的义务来源的是( )。A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 B职务或业务上要求的义务C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 D同事关系(分数:1.00)A.B.C.D.4.甲欲杀乙,便准备了注人毒药的饮料放在冰箱里,准备邀请乙到自己家中做客时将其毒死。一天,甲出门,乙到甲家中,甲的家人将饮料拿出给乙喝,乙当场死亡。则甲构成( )。A故意杀人罪既遂B过失致人死亡罪C故意杀人罪未遂D故意杀人罪(预备)和过失致人死亡罪的竞合(分数:1.00)A.B.C.D.5.甲一日见路上有一精神病患者乙,便将打火机交给乙并

    3、指使其点燃邻居的蔬菜大棚(地处偏僻的地方,周围没有房屋和其他财产),造成邻居价值上万元的蔬菜大棚化为灰烬。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和乙构成共同犯罪 B甲构成放火罪C甲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的教唆犯 D甲单独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分数:1.00)A.B.C.D.6.李某欲杀王某,见王某身边有一人,但李某深信自己枪法很准,便向王某开枪,结果造成王某身边的人重伤,王某毫发无损。则下列关于李某的行为说法错误的是( )。A李某主观上有两个罪过 B李某只有一个犯罪意图C李某只有一个危害行为 D李某构成数罪(分数:1.00)A.B.C.D.7.下列关于无期徒刑的表述错误的是( )。A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4、凡有劳动能力的都应当参加劳动B无期徒刑必须和剥夺政治权利同时适用C对未成年人也可以适用无期徒刑D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判决前先行羁押的日期可以折抵刑期(分数:1.00)A.B.C.D.8.甲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3年,缓期 5年执行,后在缓刑期满后,又发现甲在故意伤害罪之前还犯有抢劫罪,且未超过诉讼时效。对甲应采取的处理措施是( )。A撤销缓刑,对故意伤害罪和抢劫罪先并后减B撤销缓刑,对故意伤害罪和抢劫罪先减后并C不撤销缓刑,直接对抢劫罪判处刑罚,并予以执行D不撤销缓刑,对故意伤害罪和抢劫罪并罚(分数:1.00)A.B.C.D.9.刑法第 276条规定:“由于泄愤报复或者其他个人目的,

    5、毁坏机器设备、残害耕畜或者以其他方法破坏生产经营的,处”,该罪状形式属于( )。A引证罪状 B简单罪状C叙明罪状 D空白罪状(分数:1.00)A.B.C.D.10.甲伪造 10万元人民币后,出售了其中的 5万元假币,剩余的 5万元供自己使用。甲的行为构成( )。A伪造货币罪 B伪造货币罪和出售假币罪C使用假币罪 D伪造假币罪和使用假币罪(分数:1.00)A.B.C.D.11.区别强制侮辱、猥亵妇女罪与强奸罪的关键是( )。A行为人是否使用暴力 B行为对象是否为妇女C是否具有与妇女发生性行为的目的 D主体是否为男性(分数:1.00)A.B.C.D.12.下列行为不构成职务侵占罪的是( )。A甲系

    6、村民小组组长,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村民小组集体财产非法据为己有,数额达到 10万元B乙是某国有控股公司部门经理(非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的 10万元公款非法据为己有C丙是个体工商户的财务人员,其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商户财产非法据为己有,数额达 10万元D丁是某有限责任公司(非国有)部门经理,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的 5万元单位资金非法据为己有(分数:1.00)A.B.C.D.13.某国有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张某,为了骗取巨额保险利润,故意指使他人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并由自己亲自理赔骗取保险金 15万元与他人私分。张某的行为构成( )。A职务侵占罪 B贪污罪C保险诈骗罪

    7、D诈骗罪(分数:1.00)A.B.C.D.14.下列关于犯罪客体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犯罪客体就是犯罪所指向的人或者物B我国刑法分则是按照犯罪所侵害的同类客体来进行划分的C一个犯罪可以侵犯一个或者多个客体D犯罪的具体罪名是由直接客体决定的(分数:1.00)A.B.C.D.15.下列行为构成刑法中各罪的实行行为的是( )。A甲为杀人而到商店购买杀人所用菜刀的行为B乙向朋友透露其将要抢劫银行的行为C丙听说最近动车总出事故,为获得妻子的遗产,便劝说妻子乘坐动车出行,结果妻子果然坐动车遇难D丁潜入邻居家中进行盗窃的行为(分数:1.00)A.B.C.D.16.下列关于吸收犯的表述,正确的是( )。

    8、A对于吸收犯,应当仅按照吸收之罪处断,不实行数罪并罚B吸收犯的形式,必须以前罪被后罪吸收为必要条件C吸收关系的认定,必须以数个犯罪行为的主观方面完全符合吸收犯的基本构成特征为必要前提D既遂犯可以吸收预备犯和未遂犯,而未遂犯则不能吸收预备犯(分数:1.00)A.B.C.D.17.对犯罪分子的减刑,可以由( )裁定。A基层人民法院的合议庭 B中级人民法院的合议庭C监狱 D人民检察院(分数:1.00)A.B.C.D.18.下列关于分裂国家罪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本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或者间接故意B本罪的犯罪主体仅限于我国公民C本罪的犯罪客体是国家的安全D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组织、策划、实施分

    9、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分数:1.00)A.B.C.D.19.强奸罪的犯罪主体为( )。A年满十八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男子B年满十六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男子C年满十四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男子D年满十八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分数:1.00)A.B.C.D.20.下列不属于招摇撞骗罪的客观方面的表现的是( )。A非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冒充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B国家机关的下级工作人员冒充上级工作人员C此部门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冒充彼部门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D同一部门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之间互相冒充(分数:1.00)A.B.C.D.21.下列关于宣告死亡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宣告死亡的申请人

    10、有顺序先后的限制B有民事行为能力人在被宣告死亡期间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C被宣告死亡的人与其配偶的婚姻关系因死亡宣告的撤销而自行恢复D被撤销死亡宣告的人有权请求依继承法取得其财产者返还原物或给予适当补偿(分数:1.00)A.B.C.D.22.甲是一合伙企业的合伙事务执行人,欠乙个人债务 5万元,乙在交易中又欠合伙企业 7万元。后合伙企业解散,清算中乙要求以其对江某的债权抵销其所欠合伙企业的债务。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债务如同合伙企业债务,乙可以抵销其对合伙企业的债务B甲所负债务为个人债务,乙不得以个人债权抵销其对合伙企业债务C若甲可从合伙企业分财产,则乙可以适当抵销其对合伙企业的

    11、债务D若甲不能偿还乙的债务,乙可代为行使甲在合伙企业中的权利(分数:1.00)A.B.C.D.23.必须履行某种特定的形式才能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是( )。A要式法律行为 B实践性法律行为C单务法律行为 D有偿法律行为(分数:1.00)A.B.C.D.24.甲欲出售一套房屋,乙向甲声称受丙委托购买该房屋,甲托人向丙核实,丙未予否认。甲与乙约定先付款 10万元,登记之后再付剩余款项。在办理过户登记后,丙欲付款前,房子因火灾灭失。甲向丙要求付款遭拒绝。此案的正确处理方法是( )。A由乙、丙承担连带付款责任 B由甲自行承担损失C由乙支付剩余款项 D由丙支付剩余款项(分数:1.00)A.B.C.D.25

    12、.下列情形中,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的是( )。A动产质权人擅自将质物转质于不知情的第三人B保留所有权的动产买卖中,尚未付清全部价款的买方将其占有的标的物卖给不知情的第三人C维修人员将他人交其维修但不支付维修费的电脑留置,该电脑实际为第三人所有D受托保管古董的人将该古董低价卖给不知情的第三人(分数:1.00)A.B.C.D.26.根据物权法的规定,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设立时间是( )。A建设用地使用权自合同成立时设立B建设用地使用权自合同生效时设立C建设用地使用权自登记时设立D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设立适用登汜对抗主义(分数:1.00)A.B.C.D.27.根据物权法的规定,下列财产或权利,可以抵押的是(

    13、)。A正在建造的房屋 B宅基地使用权C被扣押的财产 D土地所有权(分数:1.00)A.B.C.D.28.甲将邻居乙未上锁的电动车推进车棚,并以自己的名义缴纳了保管费。则甲乙之间产生了( )之债。A侵权 B合同 C无因管理 D不当得利(分数:1.00)A.B.C.D.29.甲与乙订立货物买卖合同,约定甲于 6月 1日交货,乙在交货期后的 3天内付款。交货期届满时,甲发现乙的经营状况严重恶化。对此,甲可依法行使( )。A同时履行抗辩权 B不安抗辩权C先履行抗辩权 D债权人的撤销权(分数:1.00)A.B.C.D.30.一般情形下,在买卖合同中,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自( )时转移。A合同成立 B合

    14、同生效 C所有权转移 D交付(分数:1.00)A.B.C.D.31.2005年张三与李四结婚,2006 年张三以个人名义向王五借款 100万元购买商品房一套,由夫妻共同居住。2008 年,张三和李四离婚。张三向王五所借的钱,离婚时应( )。A由张三偿还 B由李四偿还C主要由张三偿还 D以夫妻共同财产偿还(分数:1.00)A.B.C.D.32.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民事责任适用的归责原则是( )。A过错责任原则 B推定过错责任原则C无过错责任原则 D公平责任原则(分数:1.00)A.B.C.D.33.甲辍学较早,15 岁的时候在家乡找了一份工作,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

    15、,能维持当地群众的一般生活水平。下列选项中,对甲的行为能力表述正确的是( )。A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B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C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D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分数:1.00)A.B.C.D.34.甲去超市购物,发现寄存在超市柜台的衣物被他人冒名领取。则甲向超市提出赔偿请求的诉讼时效期间为( )。A1 年 B2 年 C3 年 D20 年(分数:1.00)A.B.C.D.35.下列关于共同共有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对共有的动产或不动产没有约定按份共有还是共同共有的,或者约定不明确的,视为共同共有B夫妻对其各自取得的工资、奖金按照各自取得的数额实行按份共有C共有人对共有财产享有连带权利

    16、并承担连带义务D甲乙对各出资 800元购买的洗衣机形成共同共有关系(分数:1.00)A.B.C.D.36.留置权人与债务人应当约定留置财产后的债务履行期间,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留置权人应当给债务人( )以上的履行期间,鲜活易腐等不易保存的动产除外。A一个月 B两个月 C半年 D一年(分数:1.00)A.B.C.D.37.甲企业对乙企业负债 3000万元,后乙企业兼并了甲企业。则甲企业的债务消灭的原因是( )。A混合 B免除 C抵销 D混同(分数:1.00)A.B.C.D.38.甲与乙订立买卖合同,合同约定:在合同签订一周后,甲先向乙支付 10万元,乙收到货款十天后,向甲提供 10吨煤炭,但

    17、是在合同签订后的第二天,甲发现乙经营的煤厂突然出现严重问题,很难按约向其提供煤炭。一周后,乙要求甲先支付货款,甲拒绝。则甲拒绝的理由是( )。A同时履行抗辩权 B先诉抗辩权C不安抗辩权 D先履行抗辩权(分数:1.00)A.B.C.D.39.公民贾某曾在某婚纱店拍摄结婚照,某日经过该店门前时,发现自己的照片竟被摆在店铺的橱窗展示,愤怒至极,一纸诉状将婚纱店告至法院。贾某的诉由应该是( )。A名称权被侵犯 B荣誉权被侵犯C名誉权被侵犯 D肖像权被侵犯(分数:1.00)A.B.C.D.40.王某和刘某系多年好友,一日王某来到刘某家中向刘某借款 19万元,次日刘某将款项亲自送至王某家中,并告知王某一年

    18、后归还。但王某一年后未准时归还,刘某向其索要仍不归还,刘某便诉至法院,要求王某偿还借款及期间利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法院应该支持刘某的全部诉讼请求B刘某要求还款的请求可以得到支持,但是要求支付利息的请求不能支持C即使王某和刘某未约定借款利息,王某也应主动向刘某支付借款期间的利息,因为这是他的法定义务。D王某和刘某之间的借款合同不成立,因为未采用书面形式(分数:1.00)A.B.C.D.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20.00)41.某机关退休干部(78 岁),用毒药将他人杀死,被法院判定为故意杀人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分数:2.00)A.对其可以适用死缓B.对其可以从宽处

    19、罚C.对其可以判处无期徒刑D.对其应当从宽处罚42.王某是国家工作人员,是一国有公司主管财务的总经理李某是非国家工作人员,是该公司财务部科员。王某与李某相互商议,共同侵占本公司 50万元的财产。则对上述行为理解正确的是( )。(分数:2.00)A.王某构成贪污罪,李某构成职务侵占罪B.王某和李某构成职务侵占罪的共犯C.王某和李某构成贪污罪的共犯D.王某是主犯43.王某系一公司职员,某晚参加单位同事聚餐喝的神志不清,后想驾车兜风醒神。行至十字路口处,其未留意红灯,将一行人撞成重伤。惊慌失措之下,王某驾车逃窜,与一辆公交车相撞,造成 5人死亡,经济损失达 40万元。下列关于王某的行为说法正确的是(

    20、 )。(分数:2.00)A.王某构成交通肇事罪B.王某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C.王某构成危险驾驶罪D.王某构成交通肇事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应数罪并罚44.甲乙系夫妻关系,二人雇佣丙为保姆。一日,甲见保姆丙年轻漂亮,便在家中对其进行强奸。强奸过程中,甲的妻子乙帮助丈夫按住保姆丙的双手,以便丈夫实施犯罪。保姆丙在反抗过程中不幸死亡。下列关于甲与乙的行为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甲乙构成强奸罪的共同犯罪B.甲构成强奸罪,乙不负刑事责任C.甲乙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共同犯罪D.甲乙造成保姆丙死亡的事实不单独定罪45.下列选项中,属于亲告罪的是( )。(分数:2.00)A.

    21、侮辱罪B.诽谤罪C.虐待罪D.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46.甲乙为兄弟,其父母死亡后留下一栋两层楼房,后甲乙对该遗产进行分割,甲乙各分得一层。乙将其所有部分出租于丙,现在乙又欲将其所有部分出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完毕前,甲乙为共同共有B.遗产分割后,甲乙对该楼房为按份共有C.丙享有优先购买权,甲不享有优先购买权D.甲和丙均享有优先购买权47.张三因病住院,医生在手术中出现严重失误导致张三下身瘫痪。张三后向法院起诉要求赔偿治疗费用,法院审理期间,张三术后感染,医治无效死亡。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医院侵犯了张三的健康权和生命权B

    22、.张三的继承人有权继承张某的医疗费赔偿请求权C.张三的继承人有权提出张某的精神损害抚慰金请求权D.张三死后其配偶、父母和子女有权另行起诉,请求医院赔偿自己的精神损害48.下列作品中,享有出租权的是( )。(分数:2.00)A.文字作品B.电影作品C.计算机软件D.美术作品49.个人合伙是指两个以上公民按照协议,各自提供资金、实物、技术等,合伙经营、共同劳动的行为或组织形式。下列属于个人合伙的法律特征的是( )。(分数:2.00)A.以合伙人的意思表示一致为基础B.以合伙名义独立从事民事活动C.合伙人共同经营管理D.合伙组织享有财产所有权50.法人的终止是指法人丧失民事主体资格,不再享有民事权利

    23、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状态。下列选项中属于法人终止的原因的是( )。(分数:2.00)A.依法被撤销B.自行解散C.依法宣告破产D.其他原因三、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24.00)51.简述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的联系与区别。(分数:6.00)_52.简述共同犯罪中成立犯罪中止的必备条件。(分数:6.00)_53.简述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含义与特征。(分数:6.00)_54.简述以国有土地为客体的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取得方式及其区别。(分数:6.00)_四、辨析题(总题数:2,分数:16.00)55.请对“无行为即无犯罪”这句话进行辨析。(分数:8.00)_56.我国民间有这样一句俗语,“有则改之,无则

    24、加勉”。这里的“有”我们可以理解为有过错,“无”可以理解为无过错,请根据侵权责任的原理对该说法进行辨析。(分数:8.00)_五、法条分析题(总题数:2,分数:20.00)57.刑法第 133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试说明:(1)本条所规定的犯罪构成特征;(2)交通肇事罪一罪与数罪的界限;(3)交通肇事罪的共犯形态。(分数:10.00)_58.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 74条规定:“因债务人

    25、放弃其到期债权或者无偿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并且受让人知道该情形的,债权人也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试分析该条法律规定。(分数:10.00)_六、案例分析题(总题数:2,分数:30.00)59.孙某是某市民政局局长,与单位会计张某是同学兼好友,关系密切。2006 年 6月,孙某未经单位集体研究,以个人名义将单位的 100万元资金借给张某供其儿子出国留学使用。张某为表示感谢,送 2万元给孙某作为“好处费”,孙某接受。到 2007年 5月,张某一直未归还所借的钱款。后经他人举报,事情泄露

    26、,至今仍有 60余万元欠款未归还。试回答:孙某的行为构成何罪? 为什么? 应如何处理?(分数:15.00)_60.2012年 3月 10日,陈某为购买房屋,以其自有的另一套房产和一辆汽车作抵押向 A银行贷款 200万元,双方签订了书面抵押合同并于 3月 20日对房产抵押办理了登记,但汽车抵押未作登记。3 月 12日,陈某又以该汽车为抵押向其朋友乙借款 30万元,并于 3月 15日办理了抵押登记。4 月 10日,陈某再次以其自有的专利权作质押与 B银行签订了 100万元的专利权质押合同,但并未办理登记。现在所有的债务已届履行期,但陈某未按约定还款。根据上述案情,请回答:(1)A银行对陈某的房屋和

    27、汽车是否享有抵押权? 请说明理由。(2)B银行对陈某的专利权是否享有质权? 请说明理由。(3)由于债务已届清偿期,陈某仍未按约定向 A银行和朋友乙还款,法院依法变卖了其财产,得款 220万元(房屋 170万元,汽车 50万元),请说明陈某所有债务的清偿顺序并说明理由。(分数:15.00)_法律硕士联考专业基础课(非法学)-7-2 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0,分数:40.00)1.我国刑法第 9条规定:“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所承担义务的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的,适用本法。”对此条文理解正确的是(

    28、 )。A对国际条约规定的犯罪行为,我国都具有管辖权B我国行使管辖权的原则包括普遍管辖原则C我国适用普遍管辖权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D我国对犯罪行为进行定罪量刑的依据是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根据我国刑法第 9条的规定,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我国有权行使管辖权,但并不是所有的国际条约规定的罪行,我国都有管辖权,A 项缺少限定语,故 A项错误。中国适用普遍管辖的依据是中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但定罪量刑的依据是我国刑法,不可以将二者混淆,故 CD项错误,B 项正确。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B项。2.李某见一人大醉,便

    29、将其钱包偷走,里面有四百元钱。则对李某应( )。A按盗窃罪处理 B按抢劫罪处理C按侵占罪处理 D不按犯罪处理(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犯罪行为需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盗窃罪的数额起点在 5002000 元之间,而李某只盗窃了 400元,没有达到盗窃罪的起刑点,不构成盗窃罪,故 A项错误,D 项正确。被害人是自己醉酒,并不是李某所为,李某只是秘密窃取钱包,不构成抢劫罪,故 B项错误。钱包并非遗忘物、埋藏物,也非李某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故李某偷走钱包的行为不构成侵占罪,故 C项错误。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D项。3.下列不属于不作为的义务来源的是( )。A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 B职

    30、务或业务上要求的义务C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 D同事关系(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根据我国刑法理论,不作为的义务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二是职务或业务上要求的义务;三是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四是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故 ABC项是不作为义务的来源,D 项不属于义务来源。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D项。4.甲欲杀乙,便准备了注人毒药的饮料放在冰箱里,准备邀请乙到自己家中做客时将其毒死。一天,甲出门,乙到甲家中,甲的家人将饮料拿出给乙喝,乙当场死亡。则甲构成( )。A故意杀人罪既遂B过失致人死亡罪C故意杀人罪未遂D故意杀人罪(预备)和过失致人死亡罪的竞合(分数:1.

    31、00)A.B.C.D. 解析:解析 甲准备含有毒药的饮料的行为是犯罪预备行为,因为意志外原因未着手实施实行行为是犯罪预备。而乙做客时偶然喝了饮料当场死亡的结果是甲的行为导致的,因为其对将有毒饮料放在冰箱里可能造成他人损害的结果应该有所预料,故甲对乙的死亡存有过失,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对于甲的两个犯罪行为,应择一重罪处罚,即故意杀人罪预备。故 ABC项错误,D 项正确。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D项。5.甲一日见路上有一精神病患者乙,便将打火机交给乙并指使其点燃邻居的蔬菜大棚(地处偏僻的地方,周围没有房屋和其他财产),造成邻居价值上万元的蔬菜大棚化为灰烬。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和乙构成共同犯罪

    32、 B甲构成放火罪C甲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的教唆犯 D甲单独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教唆精神病患者犯罪的,对教唆者应当按单独犯论处。这种情况在刑法理论上称为“间接正犯”,即间接实行犯。王某指使精神病人犯罪,单独构成犯罪。本题中,放火的行为不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性质,只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故 ABC项错误,D 项正确。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D项。6.李某欲杀王某,见王某身边有一人,但李某深信自己枪法很准,便向王某开枪,结果造成王某身边的人重伤,王某毫发无损。则下列关于李某的行为说法错误的是( )。A李某主观上有两个罪过 B李某只有一个犯罪意图C李某只有一个危害行

    33、为 D李某构成数罪(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李某基于一个犯罪意图实施一个危害行为,而触犯了两个以上异种罪名,属故意杀人罪的未遂和过失致人重伤罪的想象竞合,其主观是杀人的故意和致人重伤的过失,两个罪过。根据从一重罪处罚原则,只构成故意杀人罪。故 ABC项正确,D 项错误。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D项。7.下列关于无期徒刑的表述错误的是( )。A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凡有劳动能力的都应当参加劳动B无期徒刑必须和剥夺政治权利同时适用C对未成年人也可以适用无期徒刑D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判决前先行羁押的日期可以折抵刑期(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根据刑法第 4

    34、5条的规定,凡有劳动能力的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均应当参加劳动,A项正确。根据刑法第 57条的规定,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必须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终身,B 项正确。无期徒刑的适用对象可以包括未成年人,只要其达到罪刑极其严重的程度,C 项正确。无期徒刑中先前羁押的不折抵刑期,D 项错误。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D项。8.甲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3年,缓期 5年执行,后在缓刑期满后,又发现甲在故意伤害罪之前还犯有抢劫罪,且未超过诉讼时效。对甲应采取的处理措施是( )。A撤销缓刑,对故意伤害罪和抢劫罪先并后减B撤销缓刑,对故意伤害罪和抢劫罪先减后并C不撤销缓刑,直接对抢劫罪判处刑罚,并予以执行D

    35、不撤销缓刑,对故意伤害罪和抢劫罪并罚(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在缓刑期间发现漏罪,应撤销缓刑,对漏罪和前罪先并后减数罪并罚。在缓刑期满后发现漏罪的,不撤销缓刑,漏罪没有超过追诉时效的,直接对漏罪作出处罚,故 C项正确,ABD 项错误。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C项。9.刑法第 276条规定:“由于泄愤报复或者其他个人目的,毁坏机器设备、残害耕畜或者以其他方法破坏生产经营的,处”,该罪状形式属于( )。A引证罪状 B简单罪状C叙明罪状 D空白罪状(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罪状分为叙明罪状、简单罪状、引证罪状和空白罪状。叙明罪状,即条文对具体犯罪的基本构成特征

    36、作了详细的描述;简单罪状,即条文只简单地规定罪名或者简单描述犯罪的基本构成特征;引证罪状,即引用同一法律中的其他条款来说明和确定某一犯罪构成的特征;空白罪状,即条文不直接规定某一犯罪构成的特征,但指明确定该罪构成特征要参照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C项。10.甲伪造 10万元人民币后,出售了其中的 5万元假币,剩余的 5万元供自己使用。甲的行为构成( )。A伪造货币罪 B伪造货币罪和出售假币罪C使用假币罪 D伪造假币罪和使用假币罪(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根据刑法第 171条第 3款以及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的规定,伪造货币并出售、运输、使

    37、用所伪造的货币的,以伪造货币罪从重处罚。本题中甲既有伪造货币的行为,对其伪造的货币又有出售和使用的行为,应以伪造货币罪论处,不实行数罪并罚。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A项。11.区别强制侮辱、猥亵妇女罪与强奸罪的关键是( )。A行为人是否使用暴力 B行为对象是否为妇女C是否具有与妇女发生性行为的目的 D主体是否为男性(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强奸罪是指违背妇女意志,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行与其性交,或者同不满 14周岁的幼女发生性关系的行为;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是指违背妇女意志,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妇女或者侮辱妇女的行为。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行为人是否具有与妇女

    38、发生性行为的目的,如果有此目的,即使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导致客观上无法完成性行为的,仍构成强奸罪。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C项。12.下列行为不构成职务侵占罪的是( )。A甲系村民小组组长,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村民小组集体财产非法据为己有,数额达到 10万元B乙是某国有控股公司部门经理(非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的 10万元公款非法据为己有C丙是个体工商户的财务人员,其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商户财产非法据为己有,数额达 10万元D丁是某有限责任公司(非国有)部门经理,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的 5万元单位资金非法据为己有(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职务侵占罪

    39、的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其他单位是指公司、企业以外的其他组织,如农村的村民委员会、城镇的居民委员会、医院等。其中,从事个人或者家庭经营的个体工商户,不属于企业的范围,其从业人员不具备本罪的主体资格。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C项。13.某国有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张某,为了骗取巨额保险利润,故意指使他人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并由自己亲自理赔骗取保险金 15万元与他人私分。张某的行为构成( )。A职务侵占罪 B贪污罪C保险诈骗罪 D诈骗罪(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根据刑法第 183条的规定,国有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和国有保险公司委派到非国有保险公司从事公

    40、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故意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进行虚假理赔,骗取保险金归自己所有的,按照贪污罪定罪处罚。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B项。14.下列关于犯罪客体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犯罪客体就是犯罪所指向的人或者物B我国刑法分则是按照犯罪所侵害的同类客体来进行划分的C一个犯罪可以侵犯一个或者多个客体D犯罪的具体罪名是由直接客体决定的(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犯罪客体不同于犯罪对象,犯罪客体是社会关系,犯罪对象是指犯罪行为所侵犯或者直接指向的具体的人或者物,故 A项错误。犯罪客体可以按照其范围的大小分为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直接客体。同类客体是指某一类犯罪所共同侵犯的某一

    41、类社会关系,我国刑法分则即是根据同类客体对犯罪进行的分类,故 B项正确。一个犯罪行为可以侵犯一个或者多个客体,如抢劫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属复杂客体,故 C项正确。犯罪的具体罪名是由直接客体决定的,故 D项正确。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A项。15.下列行为构成刑法中各罪的实行行为的是( )。A甲为杀人而到商店购买杀人所用菜刀的行为B乙向朋友透露其将要抢劫银行的行为C丙听说最近动车总出事故,为获得妻子的遗产,便劝说妻子乘坐动车出行,结果妻子果然坐动车遇难D丁潜入邻居家中进行盗窃的行为(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犯罪客观方面的危害行为必须具有法益侵害性,表

    42、现出来的身体活动必须为刑法所禁止。甲的行为属于犯罪预备行为,故 A项错误。乙的行为属于犯意表示行为,故 B项错误。丙的劝说行为并非刑法所禁止的范围,不构成犯罪,故 C项错误。丁的行为已经构成盗窃罪的实行行为,故 D项正确。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D项。16.下列关于吸收犯的表述,正确的是( )。A对于吸收犯,应当仅按照吸收之罪处断,不实行数罪并罚B吸收犯的形式,必须以前罪被后罪吸收为必要条件C吸收关系的认定,必须以数个犯罪行为的主观方面完全符合吸收犯的基本构成特征为必要前提D既遂犯可以吸收预备犯和未遂犯,而未遂犯则不能吸收预备犯(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吸收犯是指行为人实施数

    43、个犯罪行为,因其所符合的犯罪构成之间具有特定的依附和被依附的关系,从而导致其中一个不具有独立性的犯罪,被另一个具有独立性的犯罪所吸收,对行为人仅以吸收之罪论处的犯罪形态。对于吸收犯而言,应当仅按照吸收之罪处断,而对于被吸收之罪应置之不论,故A项正确。吸收犯的形式,必须以吸收之罪重于被吸收之罪为必要条件,故 B项错误。对于吸收关系的认定,需要数个犯罪行为在主观与客观上都符合吸收犯的基本构成特征,故 C项错误。既遂犯可以吸收预备犯和未遂犯,未遂犯也可以吸收预备犯,故 D项错误。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A项。17.对犯罪分子的减刑,可以由( )裁定。A基层人民法院的合议庭 B中级人民法院的合议庭C监狱

    44、D人民检察院(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刑法第 79条规定:“对于犯罪分子的减刑,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减刑建议书。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对确有悔改或者立功事实的,裁定予以减刑。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减刑。”由此可知,仅中级以上人民法院的合议庭才有权作出减刑的裁定,故 ACD项错误。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B项。18.下列关于分裂国家罪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本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或者间接故意B本罪的犯罪主体仅限于我国公民C本罪的犯罪客体是国家的安全D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组织、策划、实施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分数:1.00)A.B.C.D. 解析:解

    45、析 本罪的主观方面只能是直接故意,故 A项错误。犯罪主体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具有外国国籍的人和无国籍人,故 B项错误。分裂国家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统一,故 C项错误。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组织、策划和实施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D项。19.强奸罪的犯罪主体为( )。A年满十八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男子B年满十六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男子C年满十四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男子D年满十八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强奸罪的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年满十四周岁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男子,而妇女不能单独成为此罪的主体。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C项。20.下列不属于招摇撞骗罪的客观方面的表现的是( )。A非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冒充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B国家机关的下级工作人员冒充上级工作人员C此部门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冒充彼部门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D同一部门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之间互相冒充(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刑法第 279条规定:“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此处的“冒充”应该是指行为人在冒充之后,使得自己的身份地位有所改变,ABC 项中,行为人在


    注意事项

    本文(【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联考专业基础课(非法学)-7-2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吴艺期)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