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联考专业基础课(非法学)-28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386237       资源大小:114.50KB        全文页数:2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联考专业基础课(非法学)-28及答案解析.doc

    1、法律硕士联考专业基础课(非法学)-28 及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刑法学(总题数:0,分数:0.00)二、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20.00)1.我国刑法中的主犯不包括( )。(分数:1.00)A.组织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B.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C.在聚众性共同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D.在共同犯罪中起辅助作用的2.杨某与张某有仇,杨某伺机报复。一日杨某得知张某一人在家,便身带匕首准备报复张某。但他在向张某家去的路上,突然感到肚子疼痛,便回到家中,杨某的行为属于( )。(分数:1.00)A.犯罪中止B.犯罪预备C.犯罪未遂D.不构成犯罪3.

    2、某检察机关在查处一贪污案时,找证人王某了解情况。谈话结束时,侦查人员顺便问:“你自己有无问题需要说清楚?”王某一时语塞,侦查人员见状便予以政策教育,王某遂交代了自己受贿 5万元的犯罪事实。根据刑法规定,对王某受贿罪量刑时应考虑哪种情节?( )(分数:1.00)A.自首情节B.立功情节C.揭发他人情节D.认罪服法情节4.刑法司法解释的主体有( )。(分数:1.00)A.全国人大常委会B.国务院C.最高人民法院D.公安部5.某医学院三年级学生苏某,在实习中受朋友之托,为林某做节育复通手术,因缺少临床经验,对突然发生的大出血束手无策,致使林某因失血过多死亡。苏某的行为构成( )。(分数:1.00)A

    3、.医疗责任事故罪B.非法行医罪C.过失致人死亡罪D.非法进行节育手术罪6.下列不属于刑罚与其他强制措施的主要区别的是( )。(分数:1.00)A.严厉程度不同B.适用的对象不同C.适用的机关不同D.适用的时间不同7.甲酒后驾驶汽车将丙撞倒,同乘一车的乙下车察看,发现丙的伤势严重。为了逃避责任,乙指使甲下车,二人共同将丙拖到草丛中藏匿,致丙因失血过多死亡。对于此案,( )。(分数:1.00)A.甲构成交通肇事罪和故意杀人罪,乙构成包庇罪B.甲和乙构成交通肇事罪和故意杀人罪,属于共同犯罪,应当实行数罪并罚C.乙指使甲肇事后逃逸致人死亡,乙和甲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共犯D.甲和乙构成故意杀人罪,属于共同犯

    4、罪8.某甲开办一个人独资企业,因经营亏损,遂起意诈骗保险金。某甲先将厂房及设备投保 80万元,一日晚,某甲将投保的厂房点燃,500 平方米的厂房及周围十余间民房被全部烧毁,某甲骗得保险金 30万元。本案中,某甲触犯了刑法中的哪种罪名?( )(分数:1.00)A.故意毁坏财物罪B.失火罪C.保险诈骗罪D.破坏生产经营罪9.对于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的犯罪分子,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有下列何种犯罪行为,经查证属实,核准执行死刑?( )(分数:1.00)A.讨失致人萤伤罪B.过失致人死亡罪C.故意伤害罪D.重大责任事故罪10.甘某(国家工作人员)1993 年 5月的一天挪用单位(国家单位)公款 5

    5、万元用于营利,并已于 1996年 6月 20日归还。此事于 2000年 12月 25日被发现并由某检察机关立案侦查。2001 年 8月 5日案件进入审判阶段。在讨论本案时,有不同意见。你认为下列哪种意见正确?( )(分数:1.00)A.甘某的行为已过追诉时效,不应追究B.甘某的行为未过追诉时效,应予追究C.甘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D.由于挪用公款罪的最高法定刑为 5年有期徒刑,因此甘某的行为已过追诉时效,不应追究11.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区别是( )。(分数:1.00)A.犯罪客体是犯罪构成的必要要件,而犯罪对象则一定不是B.任何犯罪都会使犯罪客体受到侵害,而犯罪对象则不一定受到损害C.犯罪对象是

    6、犯罪客体存在的前提和条件D.犯罪客体与犯罪主体相对应,而犯罪对象则不能12.警察吴某在办理一起强奸案件时,使用毒打的方法逼犯罪嫌疑人交代犯罪事实,致其重伤,并导致严重残疾。对吴某的行为应按什么罪定罪处罚?( )(分数:1.00)A.刑讯逼供罪B.徇私枉法罪C.故意伤害罪D.暴力逼证罪13.我国刑法中主刑的排列次序是( )。(分数:1.00)A.拘役、管制、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B.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C.死刑、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管制、拘役D.死刑、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管制14.牵连犯的构成特征,不包括( )。(分数:1.00)A.基于一个最终犯罪目的B.具有两个以上相

    7、对独立的危害社会行为C.数个危害社会行为之间必须有牵连关系D.数个行为可以触犯相同的罪名15.我国刑法采取的罪数判断标准为( )。(分数:1.00)A.行为标准说B.法益标准说C.犯罪构成标准说D.因果关系标准说16.龚某与女青年罗某恋爱,后因矛盾分手,龚某怀恨在心。一日,龚某腰缠炸药包站在罗家门口,情绪激动,民警接报后,一边疏导群众远离现场,一边向歹徒开展心理攻势。民警将其引离村庄 60米,龚见势不妙,立即往回冲,企图引爆。民警陆某冲上前抱住龚某。这时,龚某引爆炸药,民警陆某牺牲,副所长受重伤,此案中不是龚某行为侵害的客体的有( )。(分数:1.00)A.生命权利B.健康权利C.社会秩序D.

    8、公共安全17.下列哪种行为人完全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分数:1.00)A.完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B.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C.醉酒的人D.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18.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何种情况下不应撤销缓刑?( )(分数:1.00)A.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漏罪B.犯过失致人重伤罪C.违反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缓刑监督管理的规定,情节一般D.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情节严重19.王某为表现自己的英勇行为,将造纸厂内一造纸原料草垛点燃后再去救火。但火势蔓延无法控制,王某虽奋力扑救,但仍造成损失 20余万元,自己也被烧伤。王某的行为是( )。

    9、(分数:1.00)A.放火罪B.失火罪C.危害公共安全罪D.破坏集体生产罪20.我国刑法第 12条的规定,体现了在溯及力问题上的( )。(分数:1.00)A.从旧原则B.从新原则C.从旧兼从轻原则D.从新兼从轻原则三、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10.00)21.下列人员可以成为受贿罪主体的有( )。(分数:2.00)A.国家机关工作人员B.国有企事业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C.受国家机关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D.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22.采用以下哪些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可以认定为妨害公务罪?( )(分数:2.00)A.暴力方法B.威胁方法C.拖延方法D.不作为方法2

    10、3.报复陷害罪的对象是( )。(分数:2.00)A.控告人B.申诉人C.批评人D.举报人24.挪用公款给他人使用的,使用人在下列何种情况下,构成挪用公款的共犯?( )(分数:2.00)A.知道是挪用的公款仍然使用B.指使挪用人挪用公款C.应当知道其使用的是挪用的公款D.参与策划取得挪用款25.有下列哪些行为之一,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构成为亲友非法牟利罪?( )(分数:2.00)A.将本单位的盈利业务交由自己的亲友进行经营的B.为他人经营与其所任职公司、企业同类的营业的C.以明显高于市场的价格向自己的亲友经营管理的单位采购商品的D.向自己的亲友经营管理的单位采购不合格商品的四、简答题(总题

    11、数:2,分数:12.00)26.简述我国刑法关于死刑的基本立场及其主要内容。(分数:6.00)_27.简述自首的成立条件以及自首与坦白的区别。(分数:6.00)_五、辩析题(总题数:1,分数:8.00)28.请对“甲将乙击倒在地不省人事,丙路过见是仇人乙,以为昏过去了,出于报复心理,拔尖刀在乙胸口捅了一刀,后逃走。后经法医鉴定丙捅乙的刀伤是死后伤。鉴于丙的行为与乙之死亡之间无因果关系,故丙行为不能按犯罪处理。”进行辨析。(分数:8.00)_六、法条分析题(总题数:1,分数:10.00)29.刑法第 13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

    12、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试分析该条法律规定。(分数:10.00)_七、案例分析题(总题数:1,分数:15.00)30.被告人刘某在某住宅区行窃时,被张某撞见。张某见状大声呼喊:“抓贼”,被告人刘某用木棒将张某击倒在地,携赃物逃跑。问:对刘某应如何定罪?理由何在?(分数:15.00)_八、民法学(总题数:0,分数:0.00)九、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20.00)31.以下对象中

    13、,不受我国著作权法保护的是( )。(分数:1.00)A.时事新闻B.计算机软件C.教师的授课D.工程设计图纸32.债务转让,自( )时发生效力。(分数:1.00)A.债务人与受让人达成转让协议B.债务人与受让人达成转让协议,并通知债权人C.债务人与受让人达成转让协议,第三人提供担保D.债务人与受让人达成转让协议,经债权人同意33.下列不属于法人成立的条件是( )。(分数:1.00)A.有必要的财产或经费B.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C.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D.有上级主管部门的投资34.根据物权法的规定,下列有关共有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1.00)A.按份共有人处分共有财产的,应当经占

    14、份额三分之二以上的按份共有人同意B.共同共有人对共有财产实施重大修缮的,应当经占份额三分之二以上的共同共有人同意C.共有人处分共有财产或者实施重大修缮行为的,应当经全体共有人同意D.按份共有人按照份额对共有财产实施管理,共同共有人对共有财产都享有管理权35.甲与乙因故发生争吵,甲用木棒打击乙的头部致乙休克,甲侵害了乙的( )。(分数:1.00)A.生命权B.健康权C.名誉权D.身份权36.当事人对于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为( )。(分数:1.00)A.连带保证B.一般保证C.共同保证D.单独保证37.下列可以作为遗产的是( )。(分数:1.00)A.抵押权B.专利权中的财产权C.肖

    15、像权D.承包经营权38.我国产品质量法规定产品责任实行( )。(分数:1.00)A.严格责任B.过错责任C.一般责任D.公平责任39.下列属于有偿法律行为的是( )。(分数:1.00)A.保管合同B.借款合同C.保险合同D.借用合同40.某甲欲购买一台电脑,一日,其友某乙去出售电脑的丙贸易公司办事,某甲遂请某乙转告贸易公司自己欲按贸易公司寄送的价目表购买电脑一台,要求次日送货。这里的某乙,在民法上属于某甲的( )。(分数:1.00)A.代理人B.代表人C.传送人D.居间人41.下列选项中,不能引起诉讼时效中断的是( )。(分数:1.00)A.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B.不可抗力C.向人民调解委员会提

    16、出请求D.向债务人提出请求42.公民战争期间下落不明满( )才能宣告死亡。(分数:1.00)A.2年B.4年C.1年D.3年43.根据物权法的规定,因遗赠引起的物权变动,自( )生效。(分数:1.00)A.受遗赠人表示接受遗赠时B.受遗赠人现实占有该受遗赠的财产时C.受遗赠开始时D.遗嘱执行人将财产交付给受遗赠人时44.下列各项行为中,不属于民事代理行为的是( )。(分数:1.00)A.甲委托乙代理房产登记B.丙受甲之托出席合同签字仪式C.丁受甲之委托接受赠与D.甲委托戊办理纳税4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法人变更的是( )。(分数:1.00)A.公司住所的改变B.公司法定代表人更换C.公司债券的发

    17、行D.公司章程修改46.开发商甲与公民乙签订房屋预售买卖合同,并办理了该房屋的预告登记。不久,开发商甲又以更高的价格将该房屋预售给公民丙。根据物权法的规定,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1.00)A.乙只能要求甲承担违约责任并承担损害赔偿责任B.甲与丙之间签订的房屋预售买卖合同无效C.甲与乙之间签订的房屋预售买卖合同具有物权的效力D.甲与丙之间签订的房屋预售买卖合同具有物权的效力47.根据物权法的规定,因事实行为引发的物权变动,自( )起生效。(分数:1.00)A.事实行为成就时B.事实行为发生时C.事实行为被确认为合法时D.依法办理登记或者交付时48.有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在被宣告死亡期间实

    18、施的民事法律行为( )。(分数:1.00)A.有效B.无效C.部分无效D.在撤销死亡宣告后才有效49.甲以书信的方式对乙发出要约,依我国合同法规定,此项要约自( )之时生效。(分数:1.00)A.甲将信投入邮局信箱B.该信被投入乙的信箱C.乙从信箱中取出该信D.乙阅读完该信50.张某(25 岁)教唆杨某(9 岁)实施侵权行为,则( )。(分数:1.00)A.张某承担赔偿责任B.张某与杨某承担连带责任C.张某与杨某之监护人承担连带责任D.张某承担主要责任,杨某的监护人承担补充责任十、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10.00)51.甲由于侵害人的行为而致双腿截肢,失去工作。下列费用中应由侵害人承担

    19、的是( )。(分数:2.00)A.医院检查费 180元、护理人员雇佣费 420元B.购置残疾人轮椅一辆 1000元C.经计算生活补助费 1万元D.假肢安装费 4000元52.下列选项中属于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有( )。(分数:2.00)A.甲和乙约定 10天后甲将自己的自行车卖给乙B.甲和乙约定双方签订的合同在 1周后生效C.甲和乙约定双方签订的合同有效期为 1年D.甲和乙约定如果年底甲不能还清欠款,甲将承担欠款总额 10%的违约金53.某医院在一次优生优育的图片展览中,展出了某一性病患者的照片,并在说明中用推断性的语言表述该患者系性生活不检点所致。虽然患者眼部被遮,也未署名,但有些观众仍能

    20、辨认出该患者是谁。患者得知这一情况后精神压力过大,悬梁自尽。为此,患者亲属向法院提起诉讼,状告医院。现问,医院这一行为侵害了患者哪些权利?( )(分数:2.00)A.生命权B.肖像权C.名誉权D.隐私权54.甲为了购房向银行贷款,甲提供自己的一辆轿车作为抵押。同时,乙为了担保甲到期还款,也提供一辆轿车作为银行贷款的抵押。丙为甲的还款承担保证责任。如果甲到期不能清偿银行贷款,则( )。(分数:2.00)A.银行应当先就甲提供的轿车实现抵押权B.如果甲提供的轿车不能弥补银行贷款数额,则银行应当先行要求乙承担担保责任C.如果甲提供的轿车不能弥补银行贷款数额,则银行应当先行要求丙承担担保责任D.如果甲

    21、提供的轿车不能弥补银行贷款数额,则银行可以选择乙或者丙先行承担担保责任55.能够成为民事法律事实的行为包括( )。(分数:2.00)A.侵权行为B.民事法律行为C.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D.事实行为十一、简答题(总题数:2,分数:12.00)56.简述无效民事行为与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的区别。(分数:6.00)_57.简述留置权的概念及其成立要件。(分数:6.00)_十二、十、辩析题(总题数:1,分数:8.00)58.某甲从某乙处买得一块八成新“雷达”牌手表,数日后,公安机关找上门来要表。原来该表是某乙从某丙处偷来的。某甲以自己不知道该表是偷来的为理由,主张善意取得,不肯交表。某甲的主张能否成立

    22、?试运用有关原理及法律规定加以辨析。(分数:8.00)_十三、十法条分析题(总题数:1,分数:10.00)59.我国民法通则第 93条规定:“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进行管理或者服务的,有权要求受益人偿付由此而支付的必要费用。”试分析该法律规定。(分数:10.00)_十四、十案例分析题(总题数:1,分数:15.00)甲收藏名画一幅,并为其保险。现甲将此画转让于乙,双方约定,乙当日付一半价款,名画所有权转移于乙,另一半价款 3日内付清,价款付清交付名画。乙当日给付一半价款,一周后,乙仍未清偿欠款,甲家因雷击失火,名画毁损。甲向乙索要欠款,乙要求甲退还已付价款。问:(分数:1

    23、5.00)(1).谁可以向保险公司索赔?说明理由。(分数:5.00)_(2).此画风险由谁承担?说明理由。(分数:5.00)_(3).谁的主张可以成立?说明理由。(分数:5.00)_法律硕士联考专业基础课(非法学)-28 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刑法学(总题数:0,分数:0.00)二、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20.00)1.我国刑法中的主犯不包括( )。(分数:1.00)A.组织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B.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C.在聚众性共同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D.在共同犯罪中起辅助作用的 解析:按照刑法第 26条第 1款的规定,主犯是指组

    24、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主犯分为三种:一是在犯罪集团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也就是说,组织犯是首要分子的一种。组织犯的犯罪活动包括建立、领导犯罪集团,制定犯罪活动计划等。二是在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这也是首要分子的一种。聚众犯罪中的首要分子,是犯罪的组织者、策划者和指挥者。三是其他在犯罪集团或一般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既可以是实行犯,也可以是教唆犯。根据刑法第 26条的规定,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对其他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

    25、处罚。2.杨某与张某有仇,杨某伺机报复。一日杨某得知张某一人在家,便身带匕首准备报复张某。但他在向张某家去的路上,突然感到肚子疼痛,便回到家中,杨某的行为属于( )。(分数:1.00)A.犯罪中止B.犯罪预备 C.犯罪未遂D.不构成犯罪解析: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是犯罪中止。从本题来看,杨某还未着手实施报复行为,不可能构成犯罪未遂;杨某未能着手实施报复行为,并不是出于他意志上的自动放弃,因而也不构成犯罪中止;杨某的行为只是在为具体实施报复行为而做准备

    26、,由于他意志以外的原因(肚子疼痛)而被迫放弃,其行为构成犯罪预备。3.某检察机关在查处一贪污案时,找证人王某了解情况。谈话结束时,侦查人员顺便问:“你自己有无问题需要说清楚?”王某一时语塞,侦查人员见状便予以政策教育,王某遂交代了自己受贿 5万元的犯罪事实。根据刑法规定,对王某受贿罪量刑时应考虑哪种情节?( )(分数:1.00)A.自首情节 B.立功情节C.揭发他人情节D.认罪服法情节解析:自首,是指犯罪分子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或者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王某自动交代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自己的受贿事

    27、实,构成自首。立功,是指犯罪分子揭发他人的犯罪行为,查证属实,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的行为。4.刑法司法解释的主体有( )。(分数:1.00)A.全国人大常委会B.国务院C.最高人民法院 D.公安部解析:刑法司法解释是指由司法机关对刑法规范含义所作出的阐释。在我国,作出司法解释的权力属于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换句话说,就是司法解释的主体是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人大常委会属立法机关,国务院则是行政机关,二者均非司法机关,因而都不是刑法司法解释的主体。5.某医学院三年级学生苏某,在实习中受朋友之托,为林某做节育复通手术,因缺少临床经验,对突然发生的大出血束手无策

    28、,致使林某因失血过多死亡。苏某的行为构成( )。(分数:1.00)A.医疗责任事故罪B.非法行医罪C.过失致人死亡罪D.非法进行节育手术罪 解析:根据刑法第 335条的规定,医疗责任事故罪的犯罪主体必须是医务人员,苏某并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仅仅是实习人员,还不属于医务人员,因而其行为不可能构成医疗责任事故罪。根据刑法第 336条的规定,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擅自为他人进行节育复通手术,情节严重的,构成非法进行节育手术罪,而非非法行医罪。至于苏某的行为过失致人死亡,是否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的问题,根据刑法的规定,在刑法另有规定以他人死亡作为犯罪构成要件或者要件之一的,应当分别依照有关条文定罪量刑,

    29、而不以过失致人死亡罪论处,而非法进行节育手术罪本身就包括过失致人死亡的情形,因此,在苏某的行为符合非法进行节育手术罪的情况下,应当认定其行为构成非法进行节育手术罪,而非过失致人死亡罪。6.下列不属于刑罚与其他强制措施的主要区别的是( )。(分数:1.00)A.严厉程度不同B.适用的对象不同C.适用的机关不同D.适用的时间不同 解析:刑罚是刑法中明文规定的由国家审判机关对犯罪人所适用的限制或者剥夺其某种权益的最严厉的法律制裁方法。它与其他强制措施之间的主要区别包括:(1)适用对象不同。刑罚仅适用于犯罪人,即行为触犯刑律构成犯罪的人,而其他法律制裁方法却适用于行为仅违反非刑事法律但尚未构成犯罪的人

    30、。(2)严厉程度不同。刑罚是一种最严厉的法律制裁方法,它包括对犯罪人的生命、自由、财产和资格的限制或剥夺;而其他法律制裁方法绝对排除对违法者生命的剥夺,一般也不会剥夺违法者的人身自由,即使剥夺违法者的人身自由,其期限也较为短暂,性质和法律后果更有别于刑罚。(3)适用机关不同。刑罚只能由国家审判机关适用,而民事制裁、经济制裁、对妨害诉讼的强制措施,分别由国家审判机关的民事审判、经济审判等部门适用;行政制裁只能由国家行政机关依法适用。(4)适用根据和适用程度不同。对犯罪人适用刑罚,必须以刑法为根据并依照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刑事诉讼程序进行。而对触犯非刑事法律的违法者适用民事制裁、经济制裁、行政制裁和对

    31、妨害诉讼的强制措施,只能分别以民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实体法为根据,并依照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所规定的程序进行。(5)法律后果不同。由于刑罚与其他法律制裁方法的性质有别,因而,适用刑罚的法律后果与适用其他法律制裁的法律后果有所不同。被适用刑罚的犯罪人如果重新犯罪,就有可能构成累犯,受到比初犯相对较为严厉的刑事处罚,而仅被适用其他法律制裁方法的违法者如果实施了犯罪,一般不会受到与累犯严厉程度相同的刑事处罚等。7.甲酒后驾驶汽车将丙撞倒,同乘一车的乙下车察看,发现丙的伤势严重。为了逃避责任,乙指使甲下车,二人共同将丙拖到草丛中藏匿,致丙因失血过多死亡。对于此案,( )。(分数:1.00)A.甲构

    32、成交通肇事罪和故意杀人罪,乙构成包庇罪B.甲和乙构成交通肇事罪和故意杀人罪,属于共同犯罪,应当实行数罪并罚C.乙指使甲肇事后逃逸致人死亡,乙和甲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共犯D.甲和乙构成故意杀人罪,属于共同犯罪 解析:从本题来看,首先,甲的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为了逃避责任,甲、乙二人将受伤的丙拖到草丛藏匿,致使丙因失血过多死亡,这明显属于间接故意杀人的行为。甲的行为符合吸收犯的基本特征,是吸收犯。根据吸收犯的原理,对于吸收犯,不实行数罪并罚,而是按照重罪吸收轻罪的规则,按重罪予以处罚。因此,甲的行为仅构成故意杀人罪,不再定交通肇事罪。乙不存在交通肇事行为;但是,在甲肇事后,为了逃避责任,乙指使甲下车,

    33、二人共同将丙拖到草丛中藏匿,从而导致丙失血过多死亡,甲、乙二人主观上有杀人的共同故意(间接故意杀人),客观上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已经构成了共同犯罪。8.某甲开办一个人独资企业,因经营亏损,遂起意诈骗保险金。某甲先将厂房及设备投保 80万元,一日晚,某甲将投保的厂房点燃,500 平方米的厂房及周围十余间民房被全部烧毁,某甲骗得保险金 30万元。本案中,某甲触犯了刑法中的哪种罪名?( )(分数:1.00)A.故意毁坏财物罪B.失火罪C.保险诈骗罪 D.破坏生产经营罪解析:故意毁坏财物罪,是指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破坏生产经营罪,是指由于泄愤报复或者其他个人目的,毁坏机器

    34、设备、残害耕畜或者以其他方法破坏生产经营的行为。一般而言,故意毁坏财物罪、破坏生产经营罪的犯罪对象不是行为人自己所有的物,而是他人的公私财物等。从本题来看,某甲意图烧毁的是自己投保的厂房,因而不可能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破坏生产经营罪。保险诈骗罪,是指违反保险法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进行保险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行为。放火罪,是指放火破坏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从某甲的行为来看,某甲烧毁自己投保的厂房,目的是为了骗取保险金,且已经骗取了保险金 30万元,数额较大,该行为已经完全符合保险诈骗罪的构成要件,触犯了保险诈骗罪;并且,某甲的放火行为将周围十余间民房全部烧毁,显然危害了公共安全,符合放

    35、火罪的构成要件,触犯了放火罪。因此,本案中,某甲触犯了刑法中的保险诈骗罪和放火罪,而未触犯故意毁坏财物罪、破坏生产经营罪。9.对于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的犯罪分子,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有下列何种犯罪行为,经查证属实,核准执行死刑?( )(分数:1.00)A.讨失致人萤伤罪B.过失致人死亡罪C.故意伤害罪 D.重大责任事故罪解析:根据刑法第 50条的规定,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故意犯罪,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从本题的四个选项来看,只有故意伤害罪属于故意犯罪,而其他三项属于过失犯罪,因此,本题应选 C。10.甘某(国家工作人员)1993 年 5月的一天挪用单位(国家单位)

    36、公款 5万元用于营利,并已于 1996年 6月 20日归还。此事于 2000年 12月 25日被发现并由某检察机关立案侦查。2001 年 8月 5日案件进入审判阶段。在讨论本案时,有不同意见。你认为下列哪种意见正确?( )(分数:1.00)A.甘某的行为已过追诉时效,不应追究B.甘某的行为未过追诉时效,应予追究 C.甘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D.由于挪用公款罪的最高法定刑为 5年有期徒刑,因此甘某的行为已过追诉时效,不应追究解析:根据刑法第 384条的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构成挪用公款罪,处 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由于“以下”包括本数在内,因此,这

    37、里的法定最高刑为 5年有期徒刑。根据刑法第 87条的规定,法定最高刑为 5年以上(包括 5年)不满 10年有期徒刑的,其追诉时效为 10年。从本题来看,甘某 1993年 5月实施了挪用公款罪,而挪用公款罪的法定最高刑为 5年,因而其追诉时效为 10年。这样,一直到 2003年 5月以前,均可对甘某追究刑事责任。所以,甘某的行为未过追诉时效,应予追究。11.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区别是( )。(分数:1.00)A.犯罪客体是犯罪构成的必要要件,而犯罪对象则一定不是B.任何犯罪都会使犯罪客体受到侵害,而犯罪对象则不一定受到损害 C.犯罪对象是犯罪客体存在的前提和条件D.犯罪客体与犯罪主体相对应,而犯

    38、罪对象则不能解析: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犯罪对象则是危害行为所直接作用的人或者物。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二者的区别主要有两点:其一,犯罪客体是任何犯罪构成的必备要件,能够决定犯罪的性质,而犯罪对象则不一定具有这种法律属性;其二,任何犯罪都要使一定的犯罪客体受到侵害,而犯罪对象则不一定受到损害。题中的选项 C和 D并不是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之间的区别表现。12.警察吴某在办理一起强奸案件时,使用毒打的方法逼犯罪嫌疑人交代犯罪事实,致其重伤,并导致严重残疾。对吴某的行为应按什么罪定罪处罚?( )(分数:1.00)A.刑讯逼供罪B.徇私枉

    39、法罪C.故意伤害罪 D.暴力逼证罪解析:根据刑法第 247条的规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刑讯逼供,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定罪从重处罚,而不定刑讯逼供罪。从本题来看,吴某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毒打,逼犯罪嫌疑人交代犯罪事实,致使犯罪嫌疑人严重残疾,根据刑法的规定,应当认定为故意伤害罪。吴某的行为显然不构成徇私枉法罪,选项 B不予以考虑;另外,我国现行刑法不存在暴力逼证罪,因而选项 D也是错误的。13.我国刑法中主刑的排列次序是( )。(分数:1.00)A.拘役、管制、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B.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C.死刑、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管制、拘役D.

    40、死刑、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管制解析:根据我国刑法第三章“刑罚”部分的规定,我国刑法中主刑的排列次序是:管制、拘役、有期徒刑与无期徒刑、死刑。14.牵连犯的构成特征,不包括( )。(分数:1.00)A.基于一个最终犯罪目的B.具有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危害社会行为C.数个危害社会行为之间必须有牵连关系D.数个行为可以触犯相同的罪名 解析:牵连犯的构成特征包括以下四个:(1)牵连犯必须基于一个最终犯罪目的。这是构成牵连犯的主观要件,而且是认定数个犯罪行为之间具有牵连关系的主要标准。(2)牵连犯必须具有两个以上的、相对独立的危害社会行为。这是牵连犯的客观外部特征。(3)牵连犯所包含的数个危害社会行

    41、为之间必须具有牵连关系。所谓牵连关系,是指行为人实施的数个危害社会行为之间具有手段与目的或原因与结果的内在联系。(4)牵连犯的数个行为必须触犯不同的罪名。这是牵连犯的法律特征,也是确定牵连犯的标志。如果行为人实行的危害行为只能触犯一个罪名,就不能构成牵连犯。行为人的行为只有达到了某种犯罪构成的基本要求,才可谓触犯了该种罪名。若行为人的行为虽然具有某种犯罪的形式特征,并未符合该罪的构成的全部要件,就不能视为触犯了该项罪名。15.我国刑法采取的罪数判断标准为( )。(分数:1.00)A.行为标准说B.法益标准说C.犯罪构成标准说 D.因果关系标准说解析:我国刑法采取的罪数判断标准为犯罪构成标准说。

    42、根据犯罪构成标准说的主张,确定或区分罪数之单复的标准,应是犯罪构成的个数,即行为人的犯罪事实具备一个犯罪构成的为一罪,行为人的犯罪事实具备数个犯罪构成的为数罪。犯罪构成标准说以犯罪现象的自身规律为出发点,贯彻了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以犯罪构成作为区分一罪与数罪的标准,可以在确保罪数判定的法定性、统一性和公正性的基础上,体现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要求。16.龚某与女青年罗某恋爱,后因矛盾分手,龚某怀恨在心。一日,龚某腰缠炸药包站在罗家门口,情绪激动,民警接报后,一边疏导群众远离现场,一边向歹徒开展心理攻势。民警将其引离村庄 60米,龚见势不妙,立即往回冲,企图引爆。民警陆某冲上前抱住龚某。这时,龚某引

    43、爆炸药,民警陆某牺牲,副所长受重伤,此案中不是龚某行为侵害的客体的有( )。(分数:1.00)A.生命权利B.健康权利C.社会秩序 D.公共安全解析:从本题来看,龚某腰缠炸药包并引爆了炸药,造成民警陆某牺牲,显然侵害了他人的生命权利;造成副所长受重伤,显然侵害了他人的健康权利;而且,龚某的行为危害的是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安全,因而侵害了公共安全。就选项 C而言,龚某的行为还谈不上侵害社会秩序问题。17.下列哪种行为人完全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分数:1.00)A.完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B.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C.醉酒的人D.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

    44、人解析:根据我国刑法第 18、19 条的规定,完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不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18.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何种情况下不应撤销缓刑?( )(分数:1.00)A.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漏罪B.犯过失致人重伤罪C.违反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缓刑监督管理的规定,情节一般 D.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情节严重解析:根据刑法第 77条的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

    45、如果出现了以下三种情形之一,就应当撤销缓刑:(1)犯新罪;(2)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漏罪;(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从本题来看,只有选项 C不属于应当撤销缓刑的情形。19.王某为表现自己的英勇行为,将造纸厂内一造纸原料草垛点燃后再去救火。但火势蔓延无法控制,王某虽奋力扑救,但仍造成损失 20余万元,自己也被烧伤。王某的行为是( )。(分数:1.00)A.放火罪 B.失火罪C.危害公共安全罪D.破坏集体生产罪解析:从本题四个选项来看,危害公共安全罪并非一个独立的具体罪名,因而不应选。刑法中并无破坏集体生产罪这一罪名,因此,王某的行为也不可能构成破

    46、坏集体生产罪。放火罪,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产,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失火罪,是指因过失导致火灾,造成人身伤亡或者公私财产重大损失的严重后果的行为。放火罪是故意犯罪,是行为犯,失火罪是过失犯罪,是结果犯。从本题来看,王某将造纸原料草垛点燃,是故意放火行为,不构成失火罪;由于放火罪是行为犯,因此,王某的故意放火行为已经构成放火罪。20.我国刑法第 12条的规定,体现了在溯及力问题上的( )。(分数:1.00)A.从旧原则B.从新原则C.从旧兼从轻原则 D.从新兼从轻原则解析:我国刑法第 12条的规定,体现的就是刑法溯及力问题上的从旧兼从轻原则。刑法的溯及力,又称刑法的溯及效力,是指刑法生效以后,对于其生效以前未经审判或者判决尚未确立的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如果适用,即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则没有溯及力。三、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10.00)21.下


    注意事项

    本文(【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联考专业基础课(非法学)-28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赵齐羽)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