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 114及答案解析(总分:6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单项选择题第 1-45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分数:2.00)_2.恩格斯认为随着立法发展为复杂和广泛的整体,出现了新的社会分工的必要性,形成了一个职业法学者阶层,同时也产生了法学。恩格斯发表此观点的作品是( )(分数:2.00)A.法哲学原理B.社会契约论C.正义论D.论住宅问题3.下列国家中,属于大陆法系国家的是( )(分数:2.00)A.澳大利亚B.新西兰C.日本D.加拿大4.法律
2、规范对本人行为起到导向和引导的作用,这体现了法的规范作用中的( )(分数:2.00)A.指引作用B.评价作用C.预测作用D.强制作用5.以法律的创制主体和适用主体的不同为标准,法律可划分为( )(分数:2.00)A.成文法与不成文法B.实体法与程序法C.国际法与国内法D.一般法与特别法6.合同法规定:“当事人采用信件、数据电文等形式订立合同的,可以在合同成立之前要求签订确认书。”这一规范属于( )(分数:2.00)A.任意性规则B.强行性规则C.准用性规则D.委任性规则7.法律部门的划分原则中,在判断某一法律、法规应当归入何种部门时应当考虑这一法律、法规的主导因素是什么,按照主导因素进行划分和
3、归类。该原则是( )(分数:2.00)A.客观原则B.合目的性原则C.辩证发展原则D.主次原则8.下列关于立法体制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联邦制国家一般采用二元或多元的立法体制B.单一制国家一般采用一元立法体制C.我国立法体制是“既统一而又多层次”的立法体制D.我国立法体制的形成主要由历史传统决定的9.以下关于司法平等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法律对于全体公民都是统一适用的,所有公民依法享有同等的权利并承担同等的义务B.任何权利受到侵犯的公民一律平等的受到法律的保护C.在刑事诉讼中,要保证诉讼参与人享有平等的诉讼权利D.对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
4、必须追究法律责任10.公民王某向检察院举报人民法院院长赵某贪污受贿的行为。王某的行为属于( )(分数:2.00)A.法的执行B.法的适用C.法的遵守D.法的推理11.根据解释主体和解释效力的不同,法律解释可分为( )(分数:2.00)A.文义解释和历史解释B.体系解释和目的解释C.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D.系统解释和社会学解释12.我国刑法第 267第 1款规定:“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抢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法官赵某在审理过程中认为,李某多次抢夺,依法应当判处 2年有期徒刑。赵法官所运用的法律推理是( )(分数:2.00)A.演绎推理B.归纳推
5、理C.类比推理D.辩证推理13.以下关于法律论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法律论证是在诉讼过程中,诉讼主体运用证据确定案件事实,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B.法律论证的结论是绝对的,不可废止C.法律论证的目的是从多种合理甚至合法的法律主张中论证出最佳选择D.法律论证强调“法外”因素在法律正当性论证中的意义14.以法律关系所体现的社会内容的性质为标准,法律关系可以分为( )(分数:2.00)A.基本法律关系、普通法律关系和诉讼法律关系B.平权型法律关系和隶属型法律关系C.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D.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15.下列选项中,属于法律意义上的物的是( )(分数
6、:2.00)A.地球以外的天体B.道路上的沥青C.房屋之门窗D.手机16.法律事实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的标准是( )(分数:2.00)A.是否具有合法性B.是否与人的意志有关C.是否与当事人的意志有关D.是否具有社会性二、多选题(总题数:9,分数:18.00)17.多项选择题第 46-63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18.法起源的主要原因包括( )(分数:2.00)A.法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在这些因素中,经济因素最终起决定作用B.法的产生是阶级划分和阶级斗争的结果C.
7、法的产生,与社会公共事务的增多和复杂化有关D.人的独立意识的成长促进了法的产生19.以下作用中,属于法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是( )(分数:2.00)A.统治阶级用法律在经济上确认和维护自己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B.维护人类社会的基本生活条件C.维护生产和交换条件D.维护统治阶级整体的长远利益20.以下概念中,属于客体概念的是( )(分数:2.00)A.动产B.支票C.法人D.抵押权21.以下选项中,属于程序法部门的是( )(分数:2.00)A.律师法B.公务员法C.公证法D.检察官法22.我国的立法原则包括( )(分数:2.00)A.独立自主行使立法权原则B.合宪和法制统一原则C.民主原则D.科
8、学原则23.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法治的两个重要条件是( )(分数:2.00)A.制定好的法律B.绝大多数人守法C.严格实施好的法律D.有好的法律监督机制24.与法律实施其他活动相比,执法的特点包括( )(分数:2.00)A.执法内容的广泛性B.执法活动的主动性C.执法的单方面性D.执法活动的中立性25.司法独立原则的基本含义包括( )(分数:2.00)A.司法权的专属性B.行使职权的独立性C.行使职权的合法性D.行使内容的正确性三、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6.00)26.简答题第 64-66小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分数:2.00)_27.简述法律移植的必要性。(分数:2.
9、00)_28.简述法律推理的特征。(分数:2.00)_四、分析题(总题数:3,分数:6.00)29.分析题第 67-69小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分数:2.00)_30.某省人大常委会在起草该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时,将草案在网上公布,征求公众意见。在反馈的意见中,有的人认为城市房屋拆迁应注重城市的总体规划,只要规划需要的,必须要拆。有的人认为城市房屋拆迁应尊重公民个人的意愿,保护公民个人的财产。有的人认为城市房屋拆迁应真正出于公共目的,不能出于商业利益。 结合材料,谈谈法的价值冲突及其解决的原则。(分数:2.00)_31.法学院上课讨论我国的法律
10、渊源和法律效力时,甲认为我国正式的法律渊源全部是制定法,不包括不成文法。乙认为判例在我国没有法律效力。丙认为我国法律不溯及既往,新法都没有溯及力。 请运用法理学知识,分析上述观点。(分数:2.00)_五、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6.00)32.论述题第 70小题,本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分数:2.00)_33.从法理学角度论述法与国家的关系。(分数:2.00)_34.联系实际,论述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分数:2.00)_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 114答案解析(总分:6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6,分数:32
11、.00)1.单项选择题第 1-45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分数:2.00)_解析:2.恩格斯认为随着立法发展为复杂和广泛的整体,出现了新的社会分工的必要性,形成了一个职业法学者阶层,同时也产生了法学。恩格斯发表此观点的作品是( )(分数:2.00)A.法哲学原理B.社会契约论C.正义论D.论住宅问题 解析:解析:法哲学原理是黑格尔的作品,强调法是自由意志的外在表现形式,自由意志是法的内核。社会契约论是卢梭的作品,卢梭认为法是公意的体现。正义论是罗尔斯的作品,罗尔斯认为正义是至高无上的,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恩格斯在论住宅问题
12、中发表了法学产生的条件,D 项正确。3.下列国家中,属于大陆法系国家的是( )(分数:2.00)A.澳大利亚B.新西兰C.日本 D.加拿大解析:解析: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是英美法系国家,加拿大的魁北克省、美国的路易斯安那州、日本属于大陆法系。4.法律规范对本人行为起到导向和引导的作用,这体现了法的规范作用中的( )(分数:2.00)A.指引作用 B.评价作用C.预测作用D.强制作用解析:解析:法的指引作用是指法律规范对本人行为起到的导向和引导的作用。法的指引是一种规范指引,而不是个别指引。A 项正确。5.以法律的创制主体和适用主体的不同为标准,法律可划分为( )(分数:2.00)A.成文法
13、与不成文法B.实体法与程序法C.国际法与国内法 D.一般法与特别法解析:解析:国内法与国际法是按照法律的创制主体和适用主体的不同而作的分类。国内法是指在一主权国家内,由特定国家法律创制机关创制的并在本国主权所及范围内适用的法律;国际法是由参与国际关系的国家或组织通过协议制定或认可的,并适用于国家之间的法律,其形式一般是国际条约和国际协议等。C项正确。6.合同法规定:“当事人采用信件、数据电文等形式订立合同的,可以在合同成立之前要求签订确认书。”这一规范属于( )(分数:2.00)A.任意性规则 B.强行性规则C.准用性规则D.委任性规则解析:解析:按照规则对人们行为规定和限定的范围或程度不同,
14、可以将法律规则分为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强行性规则是指内容规定具有强制性,不论人们的意愿如何,都必须加以适用的规则。任意性规则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允许人们自行选择或协商确定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内容的法律规则。本题中,是否签订确认书是可以选择的,而不是必须签订,因此是任意性规则,A 项正确。7.法律部门的划分原则中,在判断某一法律、法规应当归入何种部门时应当考虑这一法律、法规的主导因素是什么,按照主导因素进行划分和归类。该原则是( )(分数:2.00)A.客观原则B.合目的性原则C.辩证发展原则D.主次原则 解析:解析:具体的社会关系和法律规范非常复杂,一部法律、法规可以被划人几个不同的法律部门
15、。这时应当考虑法律、法规的主导因素是什么,按照主导因素进行划分。这是法律部门划分中的主次原则,D项正确。8.下列关于立法体制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联邦制国家一般采用二元或多元的立法体制B.单一制国家一般采用一元立法体制C.我国立法体制是“既统一而又多层次”的立法体制D.我国立法体制的形成主要由历史传统决定的 解析:解析:一般来说,国家结构形式对于立法体制形成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实行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国家一般采用一元制立法体制,实行联邦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国家,一般采用二元或多元立法体制,AB项正确,D 项错误。我国采用的是“既统一而又分层次”的立法体制,特点是“一元、两
16、级、多层次”,C项正确。本题选 D。9.以下关于司法平等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法律对于全体公民都是统一适用的,所有公民依法享有同等的权利并承担同等的义务B.任何权利受到侵犯的公民一律平等的受到法律的保护C.在刑事诉讼中,要保证诉讼参与人享有平等的诉讼权利 D.对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必须追究法律责任解析:解析:司法平等原则意味着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要保证当事人享有平等的诉讼权利,不能偏袒任何一方当事人;在刑事诉讼中,要切实保障诉讼参与人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C 项错误,本题选C。ABD 项说法正确,不选。10.公民王某向检察院举报人民法院院长赵某贪污受贿的行为。
17、王某的行为属于( )(分数:2.00)A.法的执行B.法的适用C.法的遵守 D.法的推理解析:解析:守法的内容包括履行法律义务和行使法律权利。行使法律权利是指人们通过自己作出一定的行为或者要求他人作出或不作出一定的行为来保证自己的合法权利得以实现。王某向检察院举报的行为,是行使自己的监督权,是积极守法,是法的遵守,C 项正确。11.根据解释主体和解释效力的不同,法律解释可分为( )(分数:2.00)A.文义解释和历史解释B.体系解释和目的解释C.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 D.系统解释和社会学解释解析:解析:法律解释根据解释主体和解释效力的不同区分,可以分为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是否具有法律上的约束
18、力是区别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的关键。正式解释具有法律约束力,非正式解释不具有法律约束力。C 项正确。ABD 项均为法律解释的方法,不选。12.我国刑法第 267第 1款规定:“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抢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法官赵某在审理过程中认为,李某多次抢夺,依法应当判处 2年有期徒刑。赵法官所运用的法律推理是( )(分数:2.00)A.演绎推理 B.归纳推理C.类比推理D.辩证推理解析:解析: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形式,即从一般的知识推出特殊知识的推理活动,是一种必然性推理。在演绎推理中,法院有可以适用的法律规则和原则(大前提),有通
19、过审理确定的、可以归入该规则或原则的案件事实(小前提),由此法院可以得出一个确定的判决(结论)。本题中,大前提是刑法第267条的规定,小前提是李某多次抢夺,结论是李某成立抢夺罪,判处有期徒刑 2年。因此本题使用的是演绎推理。13.以下关于法律论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法律论证是在诉讼过程中,诉讼主体运用证据确定案件事实,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B.法律论证的结论是绝对的,不可废止 C.法律论证的目的是从多种合理甚至合法的法律主张中论证出最佳选择D.法律论证强调“法外”因素在法律正当性论证中的意义解析:解析:法律论证一般由法律问题和事实问题组成。由于法律、事实、社会等因素的变
20、化,论证的结论有可能被证伪或者被修正。法律论证的结论不是绝对的,具有可废止性,B 项说法错误。ACD 项说法正确。本题选 B。14.以法律关系所体现的社会内容的性质为标准,法律关系可以分为( )(分数:2.00)A.基本法律关系、普通法律关系和诉讼法律关系 B.平权型法律关系和隶属型法律关系C.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D.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解析:解析:基本法律关系、普通法律关系与诉讼法律关系是按法律关系所体现的社会内容的性质所作的分类。基本法律关系是由宪法或宪法性法律文件所确认或创立的、直接反映该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基本性质的法律关系。普通法律关系是依据宪法以外的法律而形成的,
21、存在于各类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诉讼法律关系是依据诉讼法律规范而形成的、存在于诉讼程序之中的法律关系。A 项正确。15.下列选项中,属于法律意义上的物的是( )(分数:2.00)A.地球以外的天体B.道路上的沥青C.房屋之门窗D.手机 解析:解析:法律意义上的物是指法律关系主体支配的、在生产上和生活中所需要的客观实体。法律意义上的物应得到法律的认可,应为人类所认识和控制,能够给人们带来某种物质利益,须具有独立性。本题中,A 项不能认识和控制,BC 项是不可分离之物,不具有独立性,因此 ABC项均不是法律意义上的物。D项符合各项条件,是法律意义上的物。16.法律事实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
22、行为的标准是( )(分数:2.00)A.是否具有合法性B.是否与人的意志有关C.是否与当事人的意志有关 D.是否具有社会性解析:解析:按照法律事实是否与当事人的意志有关,可以把法律事实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法律事件,是法律规范规定的、与当事人意志无关的,且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事实。法律行为是指与当事人意志有关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作为和不作为。C 项正确。二、多选题(总题数:9,分数:18.00)17.多项选择题第 46-63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分数:2.
23、00)_解析:18.法起源的主要原因包括( )(分数:2.00)A.法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在这些因素中,经济因素最终起决定作用 B.法的产生是阶级划分和阶级斗争的结果 C.法的产生,与社会公共事务的增多和复杂化有关 D.人的独立意识的成长促进了法的产生 解析:解析: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的产生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其中经济因素最终起决定作用,A 项正确。法的产生除了经济因素起决定作用外,也受当时阶级划分和阶级斗争的影响,是阶级划分和阶级斗争的结果,B 项正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公共事务也更加复杂和增多,且人的独立意识也逐渐成长,这些都促
24、进了法的产生,CD 项正确。19.以下作用中,属于法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是( )(分数:2.00)A.统治阶级用法律在经济上确认和维护自己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B.维护人类社会的基本生活条件 C.维护生产和交换条件 D.维护统治阶级整体的长远利益解析:解析:法的社会作用分为维护阶级统治的作用和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用法律在经济上确认和维护统治阶级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维护与同盟者的共同利益,维护统治阶级的长远的整体的利益都是发挥维护阶级统治的作用,维护人类社会的基本生存条件,维护生产和交换条件,促进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是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因此本题选 BC,AD 项是维护阶级统治的作用
25、。20.以下概念中,属于客体概念的是( )(分数:2.00)A.动产 B.支票 C.法人D.抵押权解析:解析:客体概念,是指用以表达各种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的概念,如动产、主物、支票等,AB项正确。C 项是主体概念,D 项是关系概念。21.以下选项中,属于程序法部门的是( )(分数:2.00)A.律师法 B.公务员法C.公证法 D.检察官法解析:解析:程序法部门是指规范因诉讼和非诉讼活动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由诉讼程序法和非诉讼程序法两部分构成。非诉讼程序法主要由仲裁法、律师法、公证法、调解法等构成,AC 项正确。公务员法属于行政法部门,检察官法属于宪法及其相关法部门。22.我国
26、的立法原则包括( )(分数:2.00)A.独立自主行使立法权原则B.合宪和法制统一原则 C.民主原则 D.科学原则 解析:解析:我国的立法要遵守宪法,维护法制统一,要体现人民意志,坚持立法公开,保障公众参与立法,要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确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等,BCD 项都是立法的原则。立法要民主,不能独立自主行使立法权,A 项错误。23.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法治的两个重要条件是( )(分数:2.00)A.制定好的法律 B.绝大多数人守法C.严格实施好的法律 D.有好的法律监督机制解析:解析:法律实施是建立法治国家的必备条件。制定好的法律,并严格执行这种法律,被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
27、认为是法治的两个重要条件。AC 项正确。24.与法律实施其他活动相比,执法的特点包括( )(分数:2.00)A.执法内容的广泛性 B.执法活动的主动性 C.执法的单方面性 D.执法活动的中立性解析:解析:执法活动具有主动性、单方面性、广泛性、主体法定性、国家权威性、强制性和灵活性等特点,ABC 项正确。执法活动不具有中立性,具有中立性的是司法活动,D 项错误。25.司法独立原则的基本含义包括( )(分数:2.00)A.司法权的专属性 B.行使职权的独立性 C.行使职权的合法性 D.行使内容的正确性解析:解析:我国多项法律都规定了司法独立原则,对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作了明确的规定。根据宪法和
28、有关法律的规定,司法独立原则的基本含义是:司法权的专属性、行使职权的独立性、行使职权的合法性,ABC 项正确。三、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6.00)26.简答题第 64-66小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分数:2.00)_解析:27.简述法律移植的必要性。(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法律移植是指在鉴别、认同、调适、整合的基础上,引进、吸收、采纳、摄取、同化外国法,使之成为本国法律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本国所有。法律移植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 (1)社会发展和法律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法律移植的必然性。 (2)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和根本特征决定了法律移植的必要性。 (3)法治
29、现代化既是社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也是社会现代化的动力,法律移植是法治现代化的一个过程和途径。 (4)法律移植是对外开放的应有内容。)解析:28.简述法律推理的特征。(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法律推理与一般的推理相比,其特征主要表现在: 第一,法律推理是法律运用中的一种思维活动。法律推理不仅需要对抽象的法律规范进行理解和选择,而且还需要将这种抽象的法律规范应用于具体案件之中,因此,它可能是一系列复杂的法律推理和论证活动的综合。 第二,法律推理以法律与事实为两个已知的判断作为推理的前提。在法律规范所作出的规定和已判明的法律事实之间建立合理的联系,以此为前提,推理论证出适用结果。 第
30、三,法律推理运用多种科学的方法和规则进行。除了最基本的逻辑推理方法外,还需要应用一些非逻辑的分析和论证,比如价值分析判断等。 第四,法律推理的目的是为法律提供正当理由。法律推理实际上带有说明理由的成分。 第五,法律推理的结果往往涉及当事人的利害关系。在许多情况下,法律推理的结论事关当事人是否拥有权利、是否应承担义务、是否应负法律责任等,而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当事人的利益。)解析:四、分析题(总题数:3,分数:6.00)29.分析题第 67-69小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分数:2.00)_解析:30.某省人大常委会在起草该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时,将草案
31、在网上公布,征求公众意见。在反馈的意见中,有的人认为城市房屋拆迁应注重城市的总体规划,只要规划需要的,必须要拆。有的人认为城市房屋拆迁应尊重公民个人的意愿,保护公民个人的财产。有的人认为城市房屋拆迁应真正出于公共目的,不能出于商业利益。 结合材料,谈谈法的价值冲突及其解决的原则。(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法的价值主要包括秩序、自由、平等、人权、正义、效率等。材料中第一种观点主要反映了对秩序的追求,第二种观点主要反映了对人权的追求,第三种观点反映了对平等的追求。 法的各种价值有时发生矛盾,解决价值冲突的原则有价值位阶原则、个案平衡原则和比例原则、人民根本利益原则。价值位阶原则是指
32、在不同位阶的法律价值发生冲突时,在先的价值优于在后的价值。在基本的价值中,人权和正义是法治的核心和标尺,具有重要的价值地位。本题中涉及的房屋拆迁,首先应考虑保证公民的人权、财产权。个案平衡原则是指处于同一位阶上的法律价值之间发生冲突时,必须综合考虑主体之间的特定情形、需求和利益,使个案的解决能够兼顾各方利益。在房屋拆迁时,既要兼顾城市发展的规划需要,也要兼顾公民的财产权,在二者之间实现平衡。比例原则是指为了保护较为优越的法律价值须侵害某一法益时,不得逾越达到此目的所必要的程度。人民根本利益原则,以是否满足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标准,来解决一些存在重大疑难的法律价值冲突问题。)解析:31.法学院上课
33、讨论我国的法律渊源和法律效力时,甲认为我国正式的法律渊源全部是制定法,不包括不成文法。乙认为判例在我国没有法律效力。丙认为我国法律不溯及既往,新法都没有溯及力。 请运用法理学知识,分析上述观点。(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我国是成文法国家,当代中国正式的法律渊源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特别行政区的法律、行政规章、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其中绝大部分是制定法,但国际惯例是不成文法。国际惯例是在国际交往中逐渐形成的一些习惯做法和先例,通常是不成文的,最初被某些国家长期反复使用,后来为各国所接受并承认其法律的效力。因此甲的说法是错误的,我国正式的法律渊源中
34、包括不成文法。 在不同法系的国家,判例作为法律渊源的情况是不同的。在大陆法系国家,判例一般不是正式渊源,在普通法系国家,判例法是重要的正式渊源。我国不存在判例的法律地位,没有赋予判例法律约束力,判例在我国没有法律效力,乙的说法是正确的。 我国法律一般情况下不溯及既往,但这个原则也有例外。在刑法中,目前各国采用的通例是“从旧兼从轻”原则,即新法原则上不溯及既往,但新法不认为犯罪或者罪轻的,可以适用新法。我国刑法也采用“从旧兼从轻”原则。丙的说法是错误的。)解析:五、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6.00)32.论述题第 70小题,本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分数:2.00)_解析:33.从
35、法理学角度论述法与国家的关系。(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法与国家的关系为: (1)国家是法律存在的政治基础。国家权力是法的支持和保障,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国家是法的产生和发展直接的推动力之一。从长时间的联系来看,国家政权的建立是一个国家的法得以产生的政治前提;政权的稳固是法的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政权职能和发展也推动了法的内容和作用的变化。第二,国家权力是创制法的直接力量。国家权力是创制法的直接主体,借助于国家权力,立法能够最大限度地表达社会关系所决定的利益和意志。第三,国家权力以其强制力参与和保障法的实现。在现代社会,法的实施和实现除了依靠传统、习惯、舆论、利益引导等积
36、极因素外,也必须依靠国家权力的支持。 (2)法律也对国家权力起到支持和制约的作用。法律不是完全依附于国家,而是具有相对于国家权力的独立性的。这使得它能够对国家权力的运行及其结果产生重大的积极影响。法本身的相对独立性和法的调整能力使得法有可能,也必须把国家权力纳入法律调整,但这并不是说法律可以脱离国家权力而存在。具体而言,法对国家权力的支持和制约作用表现在:第一,法确认国家权力的合法性。国家权力需要借助合法性信念来巩固自身,而法律是确立现代国家权力合法性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第二,通过法组织和完善国家权力机构体系。这就是说,以法律来规定国家机构的权限和职责范围,保障各个机构各司其职、各安其位。第三
37、,通过法律制约和监督国家权力的运行。法律作为一种有效的约束手段,可以把国家权力分散到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机关,使得权力之间可以相互制约;同时又可把国家权力的各部分整合为统一的等级体系,使得权力之间通过相互配合而发挥更大的作用。第四,法有助于提高国家权力运行的效率。法为国家权力的行使规定了方向、原则和界限等,以此促进国家权力行使的合理化。这种合理化意味着其运行效率的提高。法还可通过传播一定的价值观来发挥其思想教育作用,为提高国家权力的运行效率、完成其功能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解析:34.联系实际,论述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
38、社会主义法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手段和关键因素。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法对于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 第二,法通过确认并保障正义标准的实现,协调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关键是确定公平正义的标准,并以有效方式保证公平正义的实现。在民主基础上达成关于公平正义的共识,将其制定为法律,确定利益主体和利益范围,指导利益分配,协调利益关系。 第三,法可以为诚信友爱的实现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诚信友爱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之一。诚信友爱本身虽然从根本
39、上说是主体的价值观问题,但法并非对其无能为力。首先,价值观只有通过行为表现出来,才能形成现实的合作与互动关系,法在指导和规范主体之间的互动行为关系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法通过确立和维护普遍的社会正义标准,抑制和制裁违法行为,可以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为全社会范围内诚信友爱精神的巩固和发展提供有利的制度环境。 第四,法为激发主体的活力创造制度条件。自由是现代法律的基本价值取向之一,法律将社会公认的主体行为自由确定为法律上的“权利”,排除来自各个方面包括国家权力对主体自由的非法限制和干预,从而有效保障主体自由的实现。此外,法还可以通过制度安排直接鼓励公民从事有益于社会的创造性劳动。进一步激发主体的创新欲望。 第五,法为维护社会的安定和秩序提供有力保障。秩序是社会的基础价值之一。法在缓解矛盾、维护社会正常秩序方面有突出的优势。立法可以提供普遍的行为准则以形成统一的秩序,法的实施过程可以将法的秩序要求具体化为行政机关的管理活动和司法活动以实现秩序,法的国家强制力则是抑制违法犯罪行为、实现法律秩序的有效保障。 第六,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和谐提供制度支持。以法律形式规范和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确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和规范,抑制生产和消费活动中的任意性,制裁破坏资源和环境的违法行为,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维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必要手段。)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