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20 及答案解析(总分:6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3,分数:46.00)1.单项选择题第 1-45 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分数:2.00)_2.(2006 年单选 4)依照刑法规定,犯贪污罪的,个人贪污数额在 10 万元以上的,处 10 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甲贪污公款 15 万元,法院依法认定甲构成贪污罪,判处甲有期徒刑 11 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法院运用的推理方式属于( )。(分数:2.00)A.演绎推理B.归纳推理C.实质
2、推理D.辩证推理3.(2011 年单选 13)出租车司机滕某因运送产妇就医闯红灯受到交警处罚。有评论认为,滕某虽然涉嫌违法,但情有可原,不应处罚。该评论意见的推理方式属于( )。(分数:2.00)A.演绎推理B.归纳推理C.类比推理D.辩证推理4.(2012 年单选 13)我国刑法第 264 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检察官张某据此认为,马某多次盗窃,依法应当对其判处三年有期徒刑。张检察官所运用的法律推理是( )。(分数:2.00)A.类比推理B.归纳推理C.演绎推理D.辩证推理5.(2013 年单选 11)下列关于法律推理的说法,正确的
3、是( )。(分数:2.00)A.辩证推理和类比推理都属于实质推理B.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都采用三段论的推理模式C.类比推理在我国的司法活动中是被严格禁止的D.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主要适用于判例法系国家6.(2006 年单选 6)下列关于法律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法律关系是产生法律规范的前提B.法律关系是一切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C.法律关系只能是人与人之间合法的社会关系D.法律关系就是法律规范调整或保护的社会关系本身7.(2010 年单选 5)按照法律关系主体是否特定化,可以将法律关系划分为( )。(分数:2.00)A.基本法律关系与普通法律关系B.绝对法律关系与
4、相对法律关系C.调整性法律关系与保护性法律关系D.平权型法律关系与隶属型法律关系8.(2011 年单选 14)下列关于法律规范与法律关系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 )。(分数:2.00)A.法律规范是法律关系的前提B.法律规范是法律关系的结果C.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的基础D.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的根据9.(2014 年单选 14)下列关于法律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法律关系是人与物的关系B.法律关系是人与人的关系C.法律关系是人与自然的关系D.法律关系是人与社会的关系10.(2005 年单选 10)关于法律权利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法律意义上的权利一词
5、最早来源于教会法B.法律意义上的权利与非法律意义上的权利相比,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代表着某种利益C.法律意义上的权利与义务相互关联,权利的实现离不开义务的履行D.法律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但是必须超越社会的文化发展11.(2007 年单选 3)甲购买了北京到广州的火车票,并乘坐票面指定的车次顺利到达广州,由此形成的客运合同法律关系的客体是( )。(分数:2.00)A.甲的人身B.甲为购买火车票而支付的价款C.甲购买的火车票D.铁路部门运送甲的行为12.(2008 年单选 4)下列关于权利与义务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只有权利没有义务B.任何权利都不
6、能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C.民事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可以互相替换D.在特定情况下,有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13.(2008 年单选 12)下列关于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构成法律关系的内容B.权利能力是指法律关系主体能通过自己的行为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C.行为能力是指能够参与一定的法律关系并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法律资格D.公民具有行为能力必须首先具有权利能力,但具有权利能力并不必然具有行为能力14.(2012 年单选 7)下列有关权利能力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法律关系的主体不一定拥有权利能力B.享有
7、具体权利的人一定具有权利能力C.有权利能力的人一定实际享有具体权利D.权利能力只体现享有权利的资格而不包括承担义务的资格15.(2014 年单选 4)下列关于权利和义务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权利和义务都可以放弃B.权利和义务都不可以放弃C.权利可以放弃,义务必须履行D.义务可以放弃,权利必须享有16.(2015 年单选 11)下列关于权利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就是权利能力B.一般而言,法律权利的主体不能主动放弃权利C.通常情况下,有权利即有义务,有义务即有权利D.权利的强制性是直接的,权力的强制性是间接的17.(2004 年
8、单选 13)下列选项中可以成立的是( )。(分数:2.00)A.西方的理性论认为自然法高于实在法B.判决书等规范性法律文件可以被反复适用C.法律事件是指与人的意志无关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事实D.法律制定的科学性原则要求法律制定必须从最大多数人的最根本利益出发18.(2006 年单选 7)甲的父亲在一次车祸中丧生,甲依法律继承了其父的遗产。引起遗产继承这一法律关系发生的法律事实是( )。(分数:2.00)A.车祸B.甲的父亲死亡C.甲与其父亲之间存在合法的父子关系D.甲未声明放弃继承权19.(2006 年单选 10)法律事件与法律行为的划分标准是( )。(分数:2.00)A.是
9、否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B.是否能引起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C.是否由法律规范予以调整D.是否与当事人的意志有关20.(2011 年单选 10)赵某与钱某约定,赵某以 1 000 元的价格购买钱某的耕牛。当夜,耕牛被孙某盗走,致使合同因无法履行而终止,钱某返还赵某价款。该事例中,导致合同解除的法律事实是( )。(分数:2.00)A.孙某盗窃耕牛的行为B.耕牛被盗事件C.合同无法履行的事实D.钱某返还价款的行为21.(2012 年单选 5)甲因停车收费与保安乙发生冲突,抽刀将乙刺死。甲在检察机关准备提起公诉期间因病死亡,检察机关遂做出撤销案件的决定。此案撤销的根据是( )。(分数:2.00)A
10、.违法行为B.事件C.免责事由D.事实构成22.(2013 年单选 12)李某因车祸致双腿残疾,交警的责任认定书认定肇事司机王某负全责。李某遂向法院起诉,除要求王某赔偿 30 万元医疗费外,还主张对她因车祸而受侵害的“正常行走权”予以赔偿。关于本案,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分数:2.00)A.李某主张的“正常行走权”属于法定权利B.王某赔偿 30 万元是绝对义务的承担方式C.李某与王某之间的侵权法律关系因王某的肇事行为而产生D.交警出具的责任认定书是规范性法律文件,具有法律效力23.(2016 年单选 12)甲工作时不慎将手指切断,同事将其送往医院。医院拟为其行断指再植术,手术前发现断指已丢
11、失。对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分数:2.00)A.甲与医院之间的医疗合同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人身B.按照法律关系客体的相关理论,该断指属于物的范畴C.甲的女友因其手指缺失而与其分手,这属于法律事实中的法律行为D.由于切断手指是甲个人疏忽所致,其工作单位不必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二、多选题(总题数:7,分数:14.00)24.多项选择题第 46-63 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25.(2004 年多选 54)下列选项可以成立的有( )。(分数:2.00)A.张某参加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
12、举的行为属于守法行为B.李某阅报时针对某影星的偷税行为,对邻居张大爷说该影星将被判 5 年有期徒刑,这体现了法的评价作用C.人民检察院根据群众检举对王局长的受贿行为进行侦查的行为属于国家法律监督D.方律师在为一件产品致人伤害案代理时指出,一年前该法院在审理一起类似案件时没有判予精神损害赔偿,所以本案也不应该给予精神损害赔偿。方律师的这一思维方式属于演绎推理26.(2005 年多选 53)关于法律推理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 )。(分数:2.00)A.法律推理是法律适用中的一种思维活动,其目的是为法律适用提供正当理由B.英美法系中判例法的方法是对实质推理方法的运用C.我国司法实践中运用的法律推理通
13、常是演绎推理D.辩证推理的主要作用是为了解决因法律规定的复杂性而引起的疑难问题27.(2014 年多选 50)下列选项中,满足辩证法律推理适用条件的有( )。(分数:2.00)A.某些法律规定明显落后于社会发展B.同一位阶的法律规定之间存在抵触C.因法律规定的复杂性引发了疑难问题D.作为法律推理前提的两个法律命题相互矛盾28.(2016 年多选 47)下列关于法律推理的表述,正确的有( )。(分数:2.00)A.只有在执法和司法活动中,才存在法律推理B.辩证推理是解决司法疑难案件重要的推理方式C.英美法系国家司法活动中既会运用到归纳推理,也会运用到演绎推理D.在一起案件中,主审法官在法无明文规
14、定时依据当地习惯审理了该案,则他运用的是类比推理29.(2005 年多选 48)某甲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了一套价值 34 万元人民币的商品房,银行每月从某甲的工资存折上扣划 1 300 元,用于偿还银行的贷款,某甲和银行之间的这种法律关系属于( )。(分数:2.00)A.基本法律关系B.隶属型法律关系C.相对法律关系D.普通法律关系30.(2010 年多选 48)下列选项中,属于法律关系客体的有( )。(分数:2.00)A.宅基地B.外科手术C.文学作品D.人格尊严三、分析题(总题数:2,分数:4.00)31.分析题第 67-69 小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
15、位置上。(分数:2.00)_32.(2014 年分析 67)2003 年 5 月,某省甲种子公司与乙种子公司签订合同,约定由甲公司为乙公司代为培育玉米种子。因玉米种子的市场价格上涨,甲公司不愿按原合同价履约。2004 年初,乙公司将甲公司诉至 A 市中级人民法院。 在诉讼过程中,两公司因赔偿价格的标准及依据问题争执不下。一方主张适用该省人大 1989 年制定的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简称条例),该条例规定有关价格的争议应当适用政府指导价。另一方主张适用全国人大常委会 2000 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简称种子法),该法律规定有关价格的争议应当适用市场价。 请根据上述材料,运用相关法理学知识,
16、回答下列问题: (1)A 市中级人民法院应以条例还是种子法作为判决依据?为什么? (2)根据演绎法律推理,说明A 市中级人民法院可能进行的法律推理的基本逻辑。 (3)如果全国人大常委会 1997 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规定,种子价格的争议应适用政府指导价,则该案又应适用哪部法律?为什么?(分数:2.00)_四、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4.00)33.论述题第 70 小题,本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分数:2.00)_34.(2011 年论述 70)联系我国法治建设的需要,论述法律解释的必要性。要求:观点明确,说理充分,条理清晰,语言规范、流畅。(分数:2.00)_法律硕士综合
17、课(法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20 答案解析(总分:6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3,分数:46.00)1.单项选择题第 1-45 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分数:2.00)_解析:2.(2006 年单选 4)依照刑法规定,犯贪污罪的,个人贪污数额在 10 万元以上的,处 10 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甲贪污公款 15 万元,法院依法认定甲构成贪污罪,判处甲有期徒刑 11 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法院运用的推理方式属于( )。(分数:2.00)A.演绎推理 B.归纳推理C.实质推理D
18、.辩证推理解析:解析: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必然性推理,演绎推理的模式是“大前提”加“小前提”推出“结论”的过程。本题表述中,刑法关于贪污罪处罚的规定是“大前提”,甲贪污的事实是“小前提”,法院判决的内容是“结论”。可见,法院运用的推理方式应当是演绎推理,选 A 项。其余选项表述的推理方式都与题干表述的情形不符。3.(2011 年单选 13)出租车司机滕某因运送产妇就医闯红灯受到交警处罚。有评论认为,滕某虽然涉嫌违法,但情有可原,不应处罚。该评论意见的推理方式属于( )。(分数:2.00)A.演绎推理B.归纳推理C.类比推理D.辩证推理 解析:解析:辩证推理指的是这样一种情形:当作为推理前提
19、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矛盾的法律命题时,借助于辩证思维,从中选择出最佳的命题,以解决法律问题。就本题表述的情形看,应当属于辩证推理,因为辩证推理主要就是在两个法律解决方案发生冲突时,到底选择哪一个方案最为优越时才适用的推理形式,而其他推理形式并不具备这一特征。可见,选 D 项。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类比推理是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4.(2012 年单选 13)我国刑法第 264 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检察官张某据此认为,马某多次盗窃,依法应当对其判处三年有期徒刑。张检察官所运用的法律推理是( )。(
20、分数:2.00)A.类比推理B.归纳推理C.演绎推理 D.辩证推理解析:解析:检察官张某将刑法第 264 条有关盗窃罪的一般规定具体适用到马某的案件中,符合演绎推理的特征,故选 C 项。类比推理(类推)是从个别到个别的一种推理形式,如我国古代有所谓的“上下比罪”、“比附断罪”、“举重以明轻,举轻以明重”等都属于类比推理,我国 1997 年刑法废除了类推制度,实行罪刑法定,但类比推理是判例法国家广泛适用的一种推理形式。类比推理实际上是比照类似案件断罪,因而本题表述不符合类比推理的特征,故不选 A 项。检察官张某是将一般法律规则适用于具体案件,而不是相反,也没有创造出新的法律规则,因而不是归纳推理
21、,故不选 B 项。本题表述中,根本不存在出现矛盾的法律命题,仅仅是一个盗窃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因而张检察官所运用的推理不是辩证推理,故不选 D 项。5.(2013 年单选 11)下列关于法律推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辩证推理和类比推理都属于实质推理B.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都采用三段论的推理模式C.类比推理在我国的司法活动中是被严格禁止的D.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主要适用于判例法系国家 解析:解析:法律推理方式包括形式推理和实质推理,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属于形式推理,而辩证推理又称为实质推理。可见,A 项说法错误。演绎推理又称为三段论推理,而归纳推理不采用三段论推理。可
22、见,B 项说法错误。类比推理是判例法国家运用的一种基本推理方式,但在我国司法实践中也会应用类比推理,并非严格禁止。可见,C 项说法错误。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主要适用于判例法国家,故 D项表述正确。6.(2006 年单选 6)下列关于法律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法律关系是产生法律规范的前提B.法律关系是一切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C.法律关系只能是人与人之间合法的社会关系 D.法律关系就是法律规范调整或保护的社会关系本身解析:解析:导致法律关系产生的行为可能是合法行为,也可能是不合法行为,但尽管如此,法律关系仍然是基于法律规范产生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法律关系是人与人之
23、间的合法关系。可见,C 项表述正确。法律规范是法律关系产生的前提,而不是相反。可见,A 项表述错误。法律关系的内容是以法律规范为基础的权利义务关系,以其他规范为基础的权利义务关系不是法律关系的内容。可见,B 项表述错误。法律关系只是社会关系的法律形式而已,并非法律规范调整或保护的社会关系本身。可见,D 项表述错误。7.(2010 年单选 5)按照法律关系主体是否特定化,可以将法律关系划分为( )。(分数:2.00)A.基本法律关系与普通法律关系B.绝对法律关系与相对法律关系 C.调整性法律关系与保护性法律关系D.平权型法律关系与隶属型法律关系解析:解析:按照法律关系主体是否完全特定化,可以将法
24、律关系分为绝对法律关系与相对法律关系。可见,选 B 项。按照法律关系所体现的社会内容的性质,可以将法律关系划分为基本法律关系、普通法律关系与诉讼法律关系。按照法律关系产生的依据、作用和实现规范的内容不同,可以将法律关系分为调整性法律关系与保护性法律关系。按照法律关系主体的法律地位是否平等,可以将法律关系分为平权型法律关系与隶属型法律关系。8.(2011 年单选 14)下列关于法律规范与法律关系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 )。(分数:2.00)A.法律规范是法律关系的前提 B.法律规范是法律关系的结果C.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的基础D.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的根据解析:解析:法律规范是法律关系产生的前提、基
25、础和根据,而不是相反,如果没有相应的法律规范的存在,就不可能产生法律关系。可见,A 项表述正确,C、D 硕表述错误。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的结果,而不是相反,法律规范在社会生活中实际运行,形成法律关系。可见,B 项表述错误。9.(2014 年单选 14)下列关于法律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法律关系是人与物的关系B.法律关系是人与人的关系 C.法律关系是人与自然的关系D.法律关系是人与社会的关系解析:解析:法律关系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故 B 项表述正确,A、C、D 项表述都是错误的。10.(2005 年单选 10)关于法律权利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
26、A.法律意义上的权利一词最早来源于教会法B.法律意义上的权利与非法律意义上的权利相比,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代表着某种利益C.法律意义上的权利与义务相互关联,权利的实现离不开义务的履行 D.法律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但是必须超越社会的文化发展解析:解析:法律意义上的权利一词最早来源于罗马法。可见,A 项表述错误。法律意义上的权利与非法律意义上的权利相比,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所体现的利益是否得到法律的承认或确认。可见,B 项表述错误。法律意义上的权利与义务相互关联,权利的实现离不开义务的履行,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可见,C 项表述正确。法律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其最终是
27、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法律权利也不能超出社会的文化发展,法律权利受制于社会的文化发展。可见,D 项表述错误。11.(2007 年单选 3)甲购买了北京到广州的火车票,并乘坐票面指定的车次顺利到达广州,由此形成的客运合同法律关系的客体是( )。(分数:2.00)A.甲的人身B.甲为购买火车票而支付的价款C.甲购买的火车票D.铁路部门运送甲的行为 解析:解析:合同法律关系的客体是行为(给付),而非物、人身利益或者智力成果。可见,选 D 项。12.(2008 年单选 4)下列关于权利与义务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只有权利没有义务B.任何权利都不能成为
28、法律关系的客体C.民事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可以互相替换D.在特定情况下,有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 解析:解析: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是对立统一的,在任何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和发展,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行政法律关系也不例外。可见,A 项表述错误。在特定的法律关系中,权利可以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如权利质权或以建设用地使用权设定抵押权。可见,B 项表述错误。权利和义务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但不等于说权利和义务可以相互替换。可见,C 项表述错误。在特定情况下,有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如宪法规范中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可见,D 项表述正确。13.(2008 年单
29、选 12)下列关于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构成法律关系的内容B.权利能力是指法律关系主体能通过自己的行为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C.行为能力是指能够参与一定的法律关系并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法律资格D.公民具有行为能力必须首先具有权利能力,但具有权利能力并不必然具有行为能力 解析:解析: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是法律关系主体参加法律关系的资格和能力,并不构成法律关系的内容,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权利和义务。可见,A 项表述错误。权利能力是由法律确认的法律关系主体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行为能力是法律关系主体能通过自己的行为行使权
30、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可见,B、C 项表述将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含义混淆了,因而表述错误。参加任何法律关系都必须具有权利能力,权利能力是行为能力的前提,但具有权利能力并不必然具有行为能力。可见,D 项表述正确。14.(2012 年单选 7)下列有关权利能力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法律关系的主体不一定拥有权利能力B.享有具体权利的人一定具有权利能力 C.有权利能力的人一定实际享有具体权利D.权利能力只体现享有权利的资格而不包括承担义务的资格解析:解析: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能力具有广泛性,只要能够成为法律关系主体,就一定拥有权利能力。可见,A 项表述错误。权利能力是权利主体享有权
31、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因此享有具体权利的人一定具有权利能力。可见,B 项表述正确。有权利能力的人不一定实际享有具体权利,例如,根据我国选举法规定,未满 18 周岁的人虽然具有权利能力,但不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可见,C 项表述错误。权利能力反映了权利主体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从这个角度讲,权利能力也可以称为义务能力。可见,D项表述错误。15.(2014 年单选 4)下列关于权利和义务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权利和义务都可以放弃B.权利和义务都不可以放弃C.权利可以放弃,义务必须履行 D.义务可以放弃,权利必须享有解析:解析:权利可以放弃,而义务是不能放弃的,义务必须履行
32、。可见,C 项表述正确,A、B、D 项表述错误。16.(2015 年单选 11)下列关于权利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就是权利能力B.一般而言,法律权利的主体不能主动放弃权利C.通常情况下,有权利即有义务,有义务即有权利 D.权利的强制性是直接的,权力的强制性是间接的解析:解析:权利和权利能力是有区别的,权利作为法律关系的内容,与义务相对应,而权利能力作为主体参加法律关系的资格,也可以称为义务能力。可见,A 项表述错误。一般而言,权利是可以放弃的,而义务是不能放弃的。可见,B 项表述错误。权利和义务相辅相成,有权利即有义务,有义务即有权利,没有无义务的
33、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可见,C 项表述正确。权利的强制性是以权力为中介的,是间接的;权力的强制性是直接的。可见,D 项表述错误。17.(2004 年单选 13)下列选项中可以成立的是( )。(分数:2.00)A.西方的理性论认为自然法高于实在法 B.判决书等规范性法律文件可以被反复适用C.法律事件是指与人的意志无关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事实D.法律制定的科学性原则要求法律制定必须从最大多数人的最根本利益出发解析:解析:西方的理性论将法分为自然法和实在法,自然法是存在于大自然的人类理性,实在法即制定法。古罗马思想家西塞罗和法学家盖尤斯,荷兰的格劳秀斯、斯宾诺莎,英国的霍布斯、
34、洛克,法国的孟德斯鸠、卢梭等人坚持理性论,认为法的本质是人的理性的体现,自然法高于实在法。可见,A 项表述成立。判决书作为法律适用的结果,仅对适用的人有效,不具有反复适用的效力。可见,B 项表述不成立。法律事件是法律规范规定的、与“当事人“的意志无关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事实。法律事件虽然不是由当事人的行为引起的,但并不排除是由当事人以外的人的行为引起的,如果将 C项表述中的“与人的意志无关”改为“与当事人的意志无关”,则是正确的。可见,C 项表述不成立。D项表述将立法科学性原则与民主性原则混淆了,法律制定的科学性原则要求立法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总结借鉴与科学预见
35、相结合。法律制定的民主性原则是指法律制定必须从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出发,立法过程和立法程序具有民主性。可见,D 项表述不成立。18.(2006 年单选 7)甲的父亲在一次车祸中丧生,甲依法律继承了其父的遗产。引起遗产继承这一法律关系发生的法律事实是( )。(分数:2.00)A.车祸B.甲的父亲死亡 C.甲与其父亲之间存在合法的父子关系D.甲未声明放弃继承权解析:解析:法律事实是指由法律规范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各种事实的总称。本题表述中,继承法律关系的产生是由于被继承人自然死亡或被法律推定死亡,所以,甲的父亲死亡是引起继承法律关系发生的法律事实。可见,选 B 项。19.(2
36、006 年单选 10)法律事件与法律行为的划分标准是( )。(分数:2.00)A.是否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B.是否能引起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C.是否由法律规范予以调整D.是否与当事人的意志有关 解析:解析:按照法律事实是否与当事人的意志有关,可以将法律事实划分为法律事件与法律行为。可见,选 D 项。A 项表述中没有强调“当事人的意志”,故错误。B、C 项表述的情形是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的共同点,而非区别,故不选 B、C 项。20.(2011 年单选 10)赵某与钱某约定,赵某以 1 000 元的价格购买钱某的耕牛。当夜,耕牛被孙某盗走,致使合同因无法履行而终止,钱某返还赵某价款。该事例中,
37、导致合同解除的法律事实是( )。(分数:2.00)A.孙某盗窃耕牛的行为B.耕牛被盗事件 C.合同无法履行的事实D.钱某返还价款的行为解析:解析:赵某与钱某解除买卖合同是因为孙某盗窃了耕牛,而孙某盗窃耕牛不以赵某与钱某的意志为转移,即和赵某与钱某的意志无关,属于事件而不是行为。可见,选 B 项,不选 A 项。合同无法履行是耕牛被盗事件的后果,而不是事件本身。可见,不选 C 项。钱某返还价款的行为是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而不是合同解除的法律事实。可见,不选 D 项。21.(2012 年单选 5)甲因停车收费与保安乙发生冲突,抽刀将乙刺死。甲在检察机关准备提起公诉期间因病死亡,检察机关遂做出撤销案件
38、的决定。此案撤销的根据是( )。(分数:2.00)A.违法行为B.事件 C.免责事由D.事实构成解析:解析:甲因病死亡导致刑事法律关系消灭,因此检察机关撤销案件的根据是事件,故选 B 项。违法行为属于行为的一种,而行为一定是与人的意志有关的,这不同于事件,因为事件与人的意志无关,因此人的死亡不是行为,更不是违法行为,不能成为撤销案件的依据,故不选 A 项。法理学上的免责事由包括时效免责、不诉免责、自首立功免责、有效补救免责和自助免责等,但本题表述中,甲不存在免责事由,因此免责事由也不能成为撤销案件的依据。可见,不选 C 项。法律事实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法律事实相互结合引起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
39、消灭的情况,两个以上法律事实的结合包括事件与事件的结合、事件与行为的结合、行为与行为的结合。本题表述仅涉及一个事件(当事人甲死亡)引起法律关系的消灭,而不存在两个以上事实构成的情况。可见,不选 D 项。22.(2013 年单选 12)李某因车祸致双腿残疾,交警的责任认定书认定肇事司机王某负全责。李某遂向法院起诉,除要求王某赔偿 30 万元医疗费外,还主张对她因车祸而受侵害的“正常行走权”予以赔偿。关于本案,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分数:2.00)A.李某主张的“正常行走权”属于法定权利B.王某赔偿 30 万元是绝对义务的承担方式C.李某与王某之间的侵权法律关系因王某的肇事行为而产生 D.交警
40、出具的责任认定书是规范性法律文件,具有法律效力解析:解析:按照权利是否有法律的明确规定,可以将法律权利分为法定权利与推定权利。法定权利通常是指法律有明确规定或宣告的权利,而推定权利是法律没有禁止而且可以从法定权利中推导出来的权利。A 项表述中,“正常行走权”是一种推定权利,而不是法律规定的权利,故不选 A 项。按照权利行使范围的不同,法律权利可以分为绝对权利和相对权利,如物权属于绝对权利,债权属于相对权利。由于权利和义务的对应性和对立统一性,法律义务也可以分为绝对义务和相对义务,如物权法律关系中的义务人负有绝对义务,而债权法律关系中的义务人则负有相对义务。本题表述中,李某因王某的侵权行为所获得
41、的30 万元赔偿属于侵权损害赔偿之债,该债务为相对义务,而不是绝对义务,故 B 项表述错误。李某与王某之间的侵权法律关系是基于一定的法律事实而产生的,这个法律事实就是车祸或称为肇事行为,而车祸属于法律事实中的事件。可见,C 项表述正确。交警出具的责任认定书虽然具有法律效力,但是非规范性法律文件,而不是规范性法律文件,故 D 项表述错误。23.(2016 年单选 12)甲工作时不慎将手指切断,同事将其送往医院。医院拟为其行断指再植术,手术前发现断指已丢失。对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分数:2.00)A.甲与医院之间的医疗合同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人身B.按照法律关系客体的相关理论,该断指属于物的范
42、畴 C.甲的女友因其手指缺失而与其分手,这属于法律事实中的法律行为D.由于切断手指是甲个人疏忽所致,其工作单位不必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解析:解析:甲与医院之间的医疗合同法律关系的客体是医疗行为。可见,A 项表述错误。法律关系客体中的物是指存在于人体之外的、为法律关系主体支配的、在生产和生活上所需要的客观实体。手指在未与人体分离之前不属于物的范畴,但与人体分离后,则属于物的范畴。可见,B 项表述正确。法律行为是指与当事人的意志有关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甲的女友与甲分手,不能引起任何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因而不是法律行为。可见,C 项表述错误。本题表述的情形属于工伤事故
43、责任,对于工伤事故责任,用人单位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可见,D 项表述错误。二、多选题(总题数:7,分数:14.00)24.多项选择题第 46-63 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解析:25.(2004 年多选 54)下列选项可以成立的有( )。(分数:2.00)A.张某参加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的行为属于守法行为 B.李某阅报时针对某影星的偷税行为,对邻居张大爷说该影星将被判 5 年有期徒刑,这体现了法的评价作用 C.人民检察院根据群众检举对王局长的受贿行为进行侦查的行为属于国家法律监
44、督 D.方律师在为一件产品致人伤害案代理时指出,一年前该法院在审理一起类似案件时没有判予精神损害赔偿,所以本案也不应该给予精神损害赔偿。方律师的这一思维方式属于演绎推理解析:解析:守法的内容既包括行使权利,也包括履行义务。A 项表述中,张某参加选举是行使选举权的行为,属于守法行为,故 A 项表述成立。评价作用是指作为人们对他人行为的评价标准所起的作用,评价作用的对象是他人的行为。B 项表述中,李某对影星偷税行为予以评价,体现了评价作用,故 B 项表述成立。C 项表述中,人民检察院对王某受贿行为展开侦查,既是人民检察院行使司法权的表现,也是国家法律监督的表现形式,故 C 项表述成立。D 项表述涉
45、及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的区别,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形式,即从一般的知识推出特殊知识的推理活动;类比推理即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它是根据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的相似性推出它们在另一些属性方面也具有相似性的推理活动,即所谓“类似案件,类似处理”。D 项表述中,方律师根据“类似案件,类似处理”的原则,提出对类似案件不予精神损害赔偿,这是典型的类比推理思维方式,而非演绎推理方式,故 D 项表述不能成立。26.(2005 年多选 53)关于法律推理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 )。(分数:2.00)A.法律推理是法律适用中的一种思维活动,其目的是为法律适用提供正当理由 B.英美法系中判例法的方法是对实质推理方
46、法的运用C.我国司法实践中运用的法律推理通常是演绎推理 D.辩证推理的主要作用是为了解决因法律规定的复杂性而引起的疑难问题 解析:解析:法律推理通常是指以法律与事实两个已知的判断为前提,运用科学的方法和规则,为法律适用提供正当理由的一种逻辑思维活动。可见,A 项表述成立。英美法系中判例法的方法是类比推理的运用,而非实质推理的运用。可见,B 项表述不成立。我国司法实践中运用的法律推理通常是演绎推理,这也是成文法国家最常用的法律推理形式。可见,C 项表述成立。辩证推理是指当作为推理前提的是两个以上相互矛盾的法律命题时,借助于辩证思维,从中选择出最佳的命题,以解决法律问题,因此,辩证推理的主要作用是
47、为了解决因法律规定的复杂性而引起的疑难问题。可见,D 项表述成立。27.(2014 年多选 50)下列选项中,满足辩证法律推理适用条件的有( )。(分数:2.00)A.某些法律规定明显落后于社会发展 B.同一位阶的法律规定之间存在抵触 C.因法律规定的复杂性引发了疑难问题 D.作为法律推理前提的两个法律命题相互矛盾 解析:解析:辩证推理的适用情形包括:(1)某些法律规定明显落后于社会发展。(2)同一位阶的法律规定之间存在抵触。(3)因法律规定的复杂性引起了疑难问题,法律规定的复杂性包括法律规定模糊不清、存在漏洞,需要借助于辩证推理解决问题。(4)作为法律推理的前提的两个法律命题之间相互矛盾,需要作出权衡。可见,备选项应全选。28.(2016 年多选 47)下列关于法律推理的表述,正确的有( )。(分数:2.00)A.只有在执法和司法活动中,才存在法律推理B.辩证推理是解决司法疑难案件重要的推理方式 C.英美法系国家司法活动中既会运用到归纳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