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试卷 88 及答案解析(总分:6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1,分数:42.00)1.单项选择题第 1-45 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分数:2.00)_2.下列不享有立法提案权的是( )。(分数:2.00)A.全国人大代表 30 人以上B.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C.全国人大主席团D.中共中央政治局3.下列关于法律草案的审议的说法错误的是( )。(分数:2.00)A.采取两步审议制度B.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法律案,一般应当经二次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后再交付表决C.人大
2、代表在会议上的发言,不受法律追究D.审议法律案,是保证立法质量、体现立法民主的重要环节4.我国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 )以上的多数通过。法律案所附法律草案要经过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以全体代表的( )通过。(分数:2.00)A.23;过半数B.13;半数C.23;半数D.13;过半数5.关于法律的公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分数:2.00)A.法律的公布是指立法机关或国家元首将已通过的法律以一定的形式予以公布B.法律的公布是立法程序中的最后一个步骤C.法律通过后,凡是未经公布的,都不能发生法律效力D.未经正式公布的“法律”,也具有普遍约束力6.我国宪法规定,有
3、权公布法律的是( )。(分数:2.00)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C.国家主席D.最高人民法院7.立法程序的制度化、法律化的意义不包括( )。(分数:2.00)A.有利于更广泛地收集民意B.有利于提高立法质量C.有利于减少或避免立法的任意性D.有利于树立法的权威性8.行政法规由( )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分数:2.00)A.国家主席B.国务院总理C.国务院副总理D.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9.下列关于我国行政法规的制定程序说法错误的是( )。(分数:2.00)A.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规定了行政法规的立项、起草、审查、决定与公布等问题B.国务院于每年年初编制本年度的立法工作计划C.
4、行政法规由国务院组织起草D.报送同务院的行政法规送审稿,国务院不再进行审查10.法律实施的方式不包括( )。(分数:2.00)A.法律的遵守B.法律的执行C.法律的适用D.法律的制定11.下列对法律实施状况的评价错误的是( )。(分数:2.00)A.人们按照法律规定的行为模式行为的程度B.刑事案件的发案率、案件种类、破案率及犯罪分子的制裁情况C.各类合同的履约率与违约率D.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法律实施情况无关12.关于法律实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分数:2.00)A.法律实施有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四种方式B.法律实施是使法从应然状态进到实然状态C.法律实施是实现立法者的市法目的、实现法律
5、的作用的前提D.法的实施方式是以灾施法律的主体和法的内容为怀准的13.关于法律实施、法律实现和法律实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分数:2.00)A.法律实施是行为和手段B.法律实现是实施要达到的应然目标C.法律实效是实际产生的效果即实然状态D.法律实效和法律实现都是法的实然状态14.下列不属于执法的特点的是( )。(分数:2.00)A.内容广泛性B.执法活动单方面性C.执法主体的广泛性D.执法活动具体被动性15.关于执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分数:2.00)A.行政机关不主动执法并因此给国家或社会造成损失,就构成失职,要承担法律责任B.执法主体均可以自己的名义实施一定的执法行为C.行政
6、复议、行政裁决、行政仲裁、行政调解等执法行为不具有单方面性D.国家行政机关在执法活动中享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16.“行政机关必须根据法定权限、法定程序和法治精神进行管理,越权无效”指的是( )。(分数:2.00)A.依法行政原则B.讲求效率原则C.合理性原则D.正当程序原则17.下列原则不属于执法原则的是( )。(分数:2.00)A.依法行政原则B.讲求效率原则C.合理性原则D.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18.下列内容不属于依法行政原则的是( )。(分数:2.00)A.执法的主体合法B.执法的内容合法C.执法必须讲求效率D.执法的程序必须合法19.合理性原则要求( )。(分数:2.00)A.执
7、法机关在实施行政执法行为时,必须严格遵循法定的职权范围、工作步骤、方式、顺序和时限B.行政机关在执法时应当权衡多方面的利益因素和情境因素,在严格执行规则的前提下做到公平、公正、合理、适度C.行政机关应当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讲究效率,主动有效地行使其权能,以取得最大的行政执法效益D.行政机关必须根据法定权限、法定程序和法治精神进行管理,越权无效20.非因法定事由并经法定程序,行政机关不得撤销、变更已经生效的行政决定是指执法的( )原则。(分数:2.00)A.比例原则B.诚实守信原则C.权责统一原则D.合理性原则21.与行政权相比,关于司法权的特点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行政权
8、在运行时具有主动性,而司法权则具有被动性B.行政权在它面临各种社会矛盾时,其态度具有鲜明的倾向性,而司法权则具有中立性C.行政权更注重权力结果的形式性,而司法权更注重权力过程的实质性D.行政权效力具有非终极性,司法权效力具有终极性二、多选题(总题数:6,分数:12.00)22.多项选择题第 46-63 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23.封建制法的共同特征表现在( )。(分数:2.00)A.维护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B.确认和维护封建等级特权C.刑罚酷烈,罪名繁多D.长期保留原始社会的
9、某些行为规范残余24.下列关于中国封建制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分数:2.00)A.中国是进入封建社会最早的国家之一B.秦律以其体系严谨、内容详实、风格成熟的特点成为中国封建制法的典范C.战国初期,魏相李悝的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系统的封建制法典D.法经为当时邻近中国的朝鲜、日本、越南等国法律所效仿25.封建社会中后期开始出现了带有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法律,其表现有( )。(分数:2.00)A.海商法的兴起B.罗马法的复兴C.资本原始积累法律的出现D.自由、平等等资本主义民主理念成为法律的重要内涵26.下列属于资本主义法的特点的是( )。(分数:2.00)A.资本主义法都维护地主阶级的土地所
10、有制B.资本主义法都维护其统治下的资本主义私有制C.资本主义法都维护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和人权D.资本主义法都维护资产阶级代议制政府27.下列关于资本主义法的表述正确的有( )。(分数:2.00)A.资本主义法是资本主义社会公共意志的体现B.资本主义法以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并以维护这一基础为核心C.资本主义法维护资产阶级专政和代议制政府D.资本主义法维护公民的自由、平等和人权三、简答题(总题数:6,分数:12.00)28.简答题第 64-66 小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分数:2.00)_29.简述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分数:2.00)_30.简述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的关系。
11、(分数:2.00)_31.简述法律条文中表述法律规则的几类情形。(分数:2.00)_32.简述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的区别。(分数:2.00)_33.简述法律概念的种类。(分数:2.00)_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试卷 88 答案解析(总分:6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1,分数:42.00)1.单项选择题第 1-45 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分数:2.00)_解析:2.下列不享有立法提案权的是( )。(分数:2.00)A.全国人大代表 30 人以上B.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C.全国人大主席团D
12、.中共中央政治局 解析:解析:下列个人和组织享有向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提出法律议案的提案权: (1)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依照法律规定。全国人大代表 30 人以上或一个代表团可以提出法律议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10 人以上可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法律议案。 (2)全国人大主席团、全国人大常委会可以向全国人大提出法律议案。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可以向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法律议案。 (3)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可以向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法律议案。3.下列关于法律草案的审议的说法错误的是( )。(分数:2.00)A.采取两步审议制度B.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
13、程的法律案,一般应当经二次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后再交付表决 C.人大代表在会议上的发言,不受法律追究D.审议法律案,是保证立法质量、体现立法民主的重要环节解析:解析: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法律案,一般应当经三次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后再交付表决。4.我国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 )以上的多数通过。法律案所附法律草案要经过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以全体代表的( )通过。(分数:2.00)A.23;过半数 B.13;半数C.23;半数D.13;过半数解析:解析:我国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 23 以上的多数通过。法律案所附法律草案要经过全国人大或全国人
14、大常委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5.关于法律的公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分数:2.00)A.法律的公布是指立法机关或国家元首将已通过的法律以一定的形式予以公布B.法律的公布是立法程序中的最后一个步骤C.法律通过后,凡是未经公布的,都不能发生法律效力D.未经正式公布的“法律”,也具有普遍约束力 解析:解析:未经正式公布的“法律”,不为人们所知晓,就不具有普遍约束力,也不可能得到人们的普遍遵守。6.我国宪法规定,有权公布法律的是( )。(分数:2.00)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C.国家主席 D.最高人民法院解析:解析: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
15、大会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公布法律。7.立法程序的制度化、法律化的意义不包括( )。(分数:2.00)A.有利于更广泛地收集民意 B.有利于提高立法质量C.有利于减少或避免立法的任意性D.有利于树立法的权威性解析:解析:广泛收集民意主要依赖立法程序的“民主性”保障。8.行政法规由( )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分数:2.00)A.国家主席B.国务院总理 C.国务院副总理D.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解析:解析:行政法规由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9.下列关于我国行政法规的制定程序说法错误的是( )。(分数:2.00)A.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规定了行政法规的立项、起草、审查、决定与公布等问题B.
16、国务院于每年年初编制本年度的立法工作计划C.行政法规由国务院组织起草D.报送同务院的行政法规送审稿,国务院不再进行审查 解析:解析: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第 17 条规定,报送国务院的行政法规送审稿,由国务院法制机构负责审查。10.法律实施的方式不包括( )。(分数:2.00)A.法律的遵守B.法律的执行C.法律的适用D.法律的制定 解析:解析:以实施法律的主体和法的内容为标准,法的实施方式可以分为三种:守法(法的遵守)、执法(法的执行)和司法(法的适用)。11.下列对法律实施状况的评价错误的是( )。(分数:2.00)A.人们按照法律规定的行为模式行为的程度B.刑事案件的发案率、案件种类、破案
17、率及犯罪分子的制裁情况C.各类合同的履约率与违约率D.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法律实施情况无关 解析:解析:法的实施进行评价主要有以下标准:人们按照法律规定的行为模式行为的程度,是否能够按照授权性规范行使权力,按照义务性规范履行义务,是否能够根据法律设定的法律后果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刑事案件的发案率、案件种类、破案率及犯罪分子的制裁情况。各类合同的履约率与违约率,各种民事或经济纠纷的发案率及结案率,行政诉讼的立案数及其审结情况。普通公民和国家公职人员对法律的了解程度,他们的法律意识及法治观念的提高或提高的程度。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法律实施情况进行的对比。社会大众对社会生活中安全、秩序、自由、公正、公
18、共福利等法的价值的切身感受。法律的社会功能和社会目的是否有效实现及其程度。有关法律活动的成本与收益的比率。12.关于法律实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分数:2.00)A.法律实施有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四种方式 B.法律实施是使法从应然状态进到实然状态C.法律实施是实现立法者的市法目的、实现法律的作用的前提D.法的实施方式是以灾施法律的主体和法的内容为怀准的解析:解析:以实施法律的主体和法的内容为标准,法的实施方式可以分为三种:守法(法的遵守)、执法(法的执行)和司法(法的适用)。13.关于法律实施、法律实现和法律实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分数:2.00)A.法律实施是行为和手段B.法
19、律实现是实施要达到的应然目标C.法律实效是实际产生的效果即实然状态D.法律实效和法律实现都是法的实然状态 解析:解析:法律实现与法律实施不同,法律实施是人们施行法律,使法从应然状态到实然状态的过程和活动;它也不同于法律实效,法律实效是法律被人们实际施行的状态和程度,侧重于结果。法律实现是将法律实施的过程性与法律实效的结果性结合的一个概念。14.下列不属于执法的特点的是( )。(分数:2.00)A.内容广泛性B.执法活动单方面性C.执法主体的广泛性 D.执法活动具体被动性解析:解析:执法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以及法律授权委托的组织及人员。15.关于执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分数
20、:2.00)A.行政机关不主动执法并因此给国家或社会造成损失,就构成失职,要承担法律责任B.执法主体均可以自己的名义实施一定的执法行为 C.行政复议、行政裁决、行政仲裁、行政调解等执法行为不具有单方面性D.国家行政机关在执法活动中享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解析:解析:执法行为的具体实施者,既可以是行政机关和法律授权的组织,也可以是行政机关的公职人员和法律授权组织的工作人员,还可以是行政机关依法委托的组织或个人。它们均可以行政主体的名义实施一定的执法行为。16.“行政机关必须根据法定权限、法定程序和法治精神进行管理,越权无效”指的是( )。(分数:2.00)A.依法行政原则 B.讲求效率原则C.合理性
21、原则D.正当程序原则解析:解析:依法行政是指行政机关必须根据法定权限、法定程序和法治精神进行管理,越权无效。17.下列原则不属于执法原则的是( )。(分数:2.00)A.依法行政原则B.讲求效率原则C.合理性原则D.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 解析:解析: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是司法原则。18.下列内容不属于依法行政原则的是( )。(分数:2.00)A.执法的主体合法B.执法的内容合法C.执法必须讲求效率 D.执法的程序必须合法解析:解析:执法讲求效率是讲求效率原则的内容。19.合理性原则要求( )。(分数:2.00)A.执法机关在实施行政执法行为时,必须严格遵循法定的职权范围、工作步
22、骤、方式、顺序和时限B.行政机关在执法时应当权衡多方面的利益因素和情境因素,在严格执行规则的前提下做到公平、公正、合理、适度 C.行政机关应当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讲究效率,主动有效地行使其权能,以取得最大的行政执法效益D.行政机关必须根据法定权限、法定程序和法治精神进行管理,越权无效解析:解析:合理性原则是指行政机关在执法时应当权衡多方面的利益因素和情境因素,在严格执行规则的前提下做到公平、公正、合理、适度,与社会常理一致,避免由于滥用自由裁量权而形成执法轻重不一、标准失范的结果。20.非因法定事由并经法定程序,行政机关不得撤销、变更已经生效的行政决定是指执法的( )原则。(分数:2.00)A
23、.比例原则B.诚实守信原则 C.权责统一原则D.合理性原则解析:解析:诚实守信原则的内涵分为两个方面:行政信息真实原则。行政机关公布的信息应当全面、准确、真实。保护公民信赖利益原则。非因法定事由并经法定程序,行政机关不得撤销、变更已经生效的行政决定。21.与行政权相比,关于司法权的特点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行政权在运行时具有主动性,而司法权则具有被动性B.行政权在它面临各种社会矛盾时,其态度具有鲜明的倾向性,而司法权则具有中立性C.行政权更注重权力结果的形式性,而司法权更注重权力过程的实质性 D.行政权效力具有非终极性,司法权效力具有终极性解析:解析:行政权更注重权力结果
24、的实质性,而司法权更注重权力过程的形式性。二、多选题(总题数:6,分数:12.00)22.多项选择题第 46-63 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解析:23.封建制法的共同特征表现在( )。(分数:2.00)A.维护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 B.确认和维护封建等级特权 C.刑罚酷烈,罪名繁多 D.长期保留原始社会的某些行为规范残余解析:解析:封建制法具有以下共同特征:维护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确认农民对封建地主的依附关系,严格保护封建地主的所有权。确认和维护封建等级特权,皇帝(国王)享有
25、最高的立法、行政、司法、军事等大权,贵族、地主分别享有国家管理社会生活方面的特权。刑罚酷烈,罪名繁多,滥施肉刑,广为株连,野蛮擅断。24.下列关于中国封建制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分数:2.00)A.中国是进入封建社会最早的国家之一B.秦律以其体系严谨、内容详实、风格成熟的特点成为中国封建制法的典范 C.战国初期,魏相李悝的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系统的封建制法典D.法经为当时邻近中国的朝鲜、日本、越南等国法律所效仿 解析:解析:中国是进入封建社会最早的国家之一。战国初期,魏相李悝的法经是中国历史 E 第一部较系统的封建制法典。秦汉以后的历代都有系统的法典,其中唐律以其体系严谨、内容详实、风
26、格成熟的特点成为中国封建制法的典范,不仪影响了唐代以后各王朝的法律,成为后来中国法的蓝本,而且为当时邻近中国的朝鲜、日本、越南等国法律所效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华法系。25.封建社会中后期开始出现了带有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法律,其表现有( )。(分数:2.00)A.海商法的兴起 B.罗马法的复兴 C.资本原始积累法律的出现 D.自由、平等等资本主义民主理念成为法律的重要内涵解析:解析:自由、平等、人权等资本主义民主理念在封建时代中后期并未成为法律的重要内涵,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后成为重要内涵,封建法律仍以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特权为主。26.下列属于资本主义法的特点的是( )。(分数:2.00)A.资本
27、主义法都维护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B.资本主义法都维护其统治下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C.资本主义法都维护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和人权 D.资本主义法都维护资产阶级代议制政府 解析:解析:资本主义法具有以下特点:维护以剥削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私有制。维护资产阶级代议制政府。维护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和人权。27.下列关于资本主义法的表述正确的有( )。(分数:2.00)A.资本主义法是资本主义社会公共意志的体现B.资本主义法以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并以维护这一基础为核心 C.资本主义法维护资产阶级专政和代议制政府 D.资本主义法维护公民的自由、平等和人权解析:解析:任何阶级社会的法都是统治阶级意
28、志的表现;资本主义法维护自由、平等和人权,但是局限在资产阶级这一狭隘范围之内,而不是所有公民。三、简答题(总题数:6,分数:12.00)28.简答题第 64-66 小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分数:2.00)_解析:29.简述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假定(条件)。 所谓假定条件,指法律规则中有关适用该规则的条件和情况的部分,即法律规则在什么时间、空间、对什么人适用以及在仆么情境下法律规则对人的行为有约束力的问题。它包含两个方面:法律规则的适用条件。行为主体的行为条件。 (2)行为模式。 所谓行为模式,指法律规则中规定人们如何具体行为之方式或
29、模型的部分。它是从人们大量的实际行为中概括出来的法律行为要求。根据行为要求的内容和性质不同,法律规则中的行为模式分为二种:可为模式。应为模式。勿为模式。 (3)法律后果。 所谓法律后果,指法律规则中规定人们在作出符合或不符合行为模式的要求时应承担相应的结果的部分,是法律规则对人们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的态度。根据人们对行为模式所作出的实际行为的不同,法律后果又分为两种:合法后果。违法后果。 总之,在逻辑结构上,任何一个完整的法律规则都是由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部分构成的,尽管它们往往不表现于同一个条文当中。)解析:30.简述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的关系。(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
30、答案:法律规则是法律条文的内容,法律条文是法律规则的表现形式,并不是所有的法律条文都直接规定法律规则,也不是每一个条文都完整地表述一个规则或只表述一个法律规则。)解析:31.简述法律条文中表述法律规则的几类情形。(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一个完整的法律规则由数个法律条文来表述。 (2)法律规则的内容分别由不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法律条文来表述。 (3)一个条文表述小同的法律规则或其要素。 (4)法律条文仅规定法律规则的某个要素或若干要素,具体又分以下几种情况:法律条文仅规定“行为模式”。法律条文规定了“假定(条件)”和“行为模式”两个要素。法律条文既规定“行为模式”,又规定“
31、违法后果”。法律条文既规定“合法后果”,又规定“违法后果”。)解析:32.简述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的区别。(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在内容上,法律规则的规定是明确具体的,它着眼于主体行为及各种条件的共性;其明确具体的目的是削弱或防止法律适用卜的“自由裁量”。与此相比,法律原则的着眼点不仅限于行为及条件的共性,而且关注它们的个别性,其要求比较笼统、模糊,在适用时具有较大的余地供法官选择和灵活应用。 (2)在适用范围上,法律规则由于内容具体明确,它们只适用于某一类型的行为。而法律原则对人的行为及其条件有更大的覆盖面和抽象性,其适用范围比法律规则宽广。 (3)在适用方式上,法律规
32、则是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应用于个案当中的。而法律原则的适用则不同,它不是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应用于个案当中的。 (4)在作用上,法律规则具有比法律原则强大的显示性特征,即相对于原则,法官更不容易偏离规则作出裁决。但另一方面,法律原则也是法律制度、规范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它们是法律规则的本源和基础。)解析:33.简述法律概念的种类。(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法律概念,按照法律概念所涉及的因素,可将其分为四类: (1)主体概念,这是用以表达各种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 (2)关系概念,这是用以表达法律关系主体间权利、义务关系的概念。(3)客体概念,这是用以表达各种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的概念。 (4)事实概念,这是用以表达各种事件和行为的概念。)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