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试卷 7 及答案解析(总分:6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9,分数:38.00)1.单项选择题第 1-45 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分数:2.00)_2.以下关于法律责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法律责任与其他社会责任的区别在于,承担法律责任的最终依据是法律B.法律责任具有国家强制性C.法律责任的产生原因是违法行为或者违约行为两种D.法律责任的目的是通过其惩罚、救济和预防三项功能的发挥来实现的3.司法机关对于犯罪者根据其所应承担的刑事责任而确定和实施的强
2、制性惩罚措施指的是( )(分数:2.00)A.民事制裁B.刑事制裁C.行政制裁D.违宪制裁4.关于法律责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法律责任不全是过错责任B.法律责任是法律制裁的前提C.法律责任不必然导致法律制裁D.法律责任是由特定国家机关对违法者根据其违法行为而采取的惩罚措施5.以下列举的情况,不是必然导致法律责任的是( )(分数:2.00)A.某公司临近年终,老板要求职工每天工作 16 小时,加班费每小时支付 5 元B.小王向检察机关举报某单位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的事实,检察机关应立案而不立案C.公交乘务员小王多次提醒抱孩子的乘客坐稳扶好,乘客没有听从因走动而摔倒D.商场
3、停车场向停车司机收取停车费用不给收据6.下列哪一项是法定的法律责任免除的事由( )(分数:2.00)A.自首并重大立功B.未达到法定责任年龄C.紧急避险D.精神失常7.小王酒后驾车,闯红灯撞伤三人。他应当受到的法律制裁是( )(分数:2.00)A.行政处罚B.民事制裁C.刑事制裁D.行政处分8.法律责任最基本的功能是( )(分数:2.00)A.制裁B.惩罚C.报应D.预防9.将法律制裁分为民事制裁、行政制裁、刑事制裁和违宪制裁的标准是( )(分数:2.00)A.根据违法者应承担法律责任的内容B.追究法律责任的程序C.违法者承担法律责任的方式D.违法者应承担法律责任的性质和实施法律制裁的主体10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分数:2.00)A.法律责任的追究应当遵循人道主义原则B.党的监督属于国家监督C.有法律责任必然会受到法律制裁D.违反道德的行为一定是违法行为11.罚款和没收财产属于( )(分数:2.00)A.均属于行政制裁B.均属于刑事制裁C.前者属于行政制裁,后者属于刑事制裁D.前者属于刑事制裁,后者属于行政制裁12.关于法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法治意指一种治国方略或社会调控方式B.法治意指依法办事的原则C.法治指的是良好的法律秩序D.法治代表单纯的法律秩序,不包含主观的价值观因素13.关于法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法制侧
5、重于实质意义上的法律制度及其实施B.只要有法律和制度存在就有法制存在C.法制与人治是相对立的D.在没有民主和宪政的时代,不会有法制的存在14.以下哪一项不是法治和人治的区别( )(分数:2.00)A.人治注重人的作用,法治完全不考虑人的作用B.法治是民主政治,人治一般是君主专制或贵族政治C.法治依据的是反映众人意志的法律,人治依据的是统治者个人或少数人的意志D.当法律和当权者个人的意志发生冲突时,法治国家中的法律高于个人意志,而在人治国家中则相反15.关于德治,下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德治主张国家应通过对社会成员进行道德教化来治理B.现代意义上的德治不再局限于运用儒家的
6、道德理念来治理国家C.在当代社会,法治和德治有着目的上的一致性D.法治和德治,在一个社会中是不能兼容的治国模式16.关于法律保障国家职能的实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法律是国家存在的政治基础B.法律增强了国家机关行使权力的权威性C.法律对国家权力的运行进行制约和监督D.法律确认了国家权力的合法性17.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分数:2.00)A.较高的民主政治体制B.健全的法律体系C.全民较高的文化素养D.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18.下列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B.社
7、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C.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有本质区别,它与后者之间不存在继承关系D.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19.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价值追求是( )(分数:2.00)A.执政为民B.公平正义C.服务大局D.依法治国二、多选题(总题数:8,分数:16.00)20.多项选择题第 46-63 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21.以下哪些属于法律责任的产生原因( )(分数:2.00)A.违法行为B.违约行为C.法律规定D.违背道德22.下列关于
8、法律责任的构成,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法律责任的构成是国家机关要求行为人承担法律责任时进行分析、判断的标准B.违法行为是一切法律责任产生的前提,没有违法行为就没有法律责任C.有些法律责任的承担不以实际损害结果的存在为条件D.法律归责原则上要求证明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23.在我国的法律规定和法律实践中,以下哪些属于免责的条件( )(分数:2.00)A.时效免责B.不诉免责C.自助免责D.自首立功免责24.在我国,行使违宪制裁权的国家机关是( )(分数:2.00)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C.国务院D.最高人民检察院25.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法
9、律责任的归责原则的是( )(分数:2.00)A.责任法定原则B.责任与处罚相称原则C.因果联系原则D.责任自负原则26.小王把小李打成重伤,小李住院治疗花费人民币十万余元。请问小王应负哪些法律责任( )(分数:2.00)A.行政责任B.刑事责任C.民事责任D.危险责任27.免责是法律责任的免除,它包括若干情况。下列属于人道主义免责的是( )(分数:2.00)A.小王因正当防卫而伤人B.小杨作为法盲而犯法,法官酌情减轻了一定责任C.小李精神失常而抢取他人财物D.小刘家境窘困因无力履行合同而违约三、论述题(总题数:5,分数:10.00)28.论述题第 70 小题,本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10、。(分数:2.00)_29.简述违法行为、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的联系与区别(分数:2.00)_30.付某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因误解与同事小刘发生口头争执。当天,恰逢小刘心情不好,两人说话语气过重,扭打到一起,小刘左眼被打伤住院治疗。事后,两人所在的机关单位对小刘作出警告的处分,对付某作出开除公职的处分,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法院认为,付某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2 年,并赔偿小刘的医药费。请根据上述材料试回答下列问题:请指出本材料涉及的法律责任。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分数:2.00)_31.小王绑架当地钢管厂主吴某的儿子进行敲诈勒索,吴某报警后警方顺利侦破此案,救出了人质,小王因此被判处
11、有期徒刑 6 年。经过在监狱中的劳动教育改造后,小王改过自新,并表示“以后再也不会干这种违法乱纪,伤天害理的坏事”。请根据上述材料,简要分析法律责任的目的和功能。(分数:2.00)_32.论述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分数:2.00)_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试卷 7 答案解析(总分:6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9,分数:38.00)1.单项选择题第 1-45 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分数:2.00)_解析:2.以下关于法律责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法律责任与其他社会责任的区别
12、在于,承担法律责任的最终依据是法律B.法律责任具有国家强制性C.法律责任的产生原因是违法行为或者违约行为两种 D.法律责任的目的是通过其惩罚、救济和预防三项功能的发挥来实现的解析:解析: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由于违法行为、违约行为或者由于法律规定而承受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法律责任是社会责任的一种,它与其他社会责任的区别在于,承担法律责任的最终依据是法律,法律责任具有国家强制性。产生法律责任的原因主要有三类,即违约行为、违法行为和法律规定。C 项仅仅指出了其中两个原因,不全面,因此错误。法律责任的目的在于保障法律上的权利、义务、权力得以生效,在它们受到阻碍,而使法律所保护的利益受到侵害时,适当的救
13、济,使对侵害发生有责任的人承担责任,消除侵害并尽量减少未来发生侵害的可能性。法律责任的目的是通过其惩罚、救济和预防三个功能的发挥来实现的。综上,本题选 C。3.司法机关对于犯罪者根据其所应承担的刑事责任而确定和实施的强制性惩罚措施指的是( )(分数:2.00)A.民事制裁B.刑事制裁 C.行政制裁D.违宪制裁解析:解析:刑事制裁是司法机关对于犯罪者根据其所应承担的刑事责任而确定和实施的强制性惩罚措施。4.关于法律责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法律责任不全是过错责任B.法律责任是法律制裁的前提C.法律责任不必然导致法律制裁D.法律责任是由特定国家机关对违法者根据其违法行为而
14、采取的惩罚措施 解析:解析: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由于违法行为、违约行为或者由于法律规定而应承受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法律制裁是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对违法者(或违约者)依其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而实施的强制性惩罚措施。D 项混淆了法律责任和法律制裁的概念。综上,本题选 D。5.以下列举的情况,不是必然导致法律责任的是( )(分数:2.00)A.某公司临近年终,老板要求职工每天工作 16 小时,加班费每小时支付 5 元B.小王向检察机关举报某单位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的事实,检察机关应立案而不立案C.公交乘务员小王多次提醒抱孩子的乘客坐稳扶好,乘客没有听从因走动而摔倒 D.商场停车场向停车司机收取停车费用不给收据
15、解析:解析: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由于违法行为、违约行为或者由于法律规定而应承受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A 项公司加班应当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发放加班费,因此属于因违法而造成法律责任。B 项检察机关应当立案而不立案,应承担法律责任。C 项乘务员已经尽到了注意的义务,因此不承担法律责任。D 项属于违约,也要承担法律责任。综上,本题选 C。6.下列哪一项是法定的法律责任免除的事由( )(分数:2.00)A.自首并重大立功 B.未达到法定责任年龄C.紧急避险D.精神失常解析:解析:“免责”不同于“无责任”。免责以法律责任的存在为前提,“无责任”或“不负责任”则是指虽然行为人事实上或形式上违反了法律,但因其不具
16、备法律上应负责任的条件,故不承担法律责任。因此 BD 项不应该选。“免责”也不能与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行为混同,排除 C 项。综上,本题选 A。7.小王酒后驾车,闯红灯撞伤三人。他应当受到的法律制裁是( )(分数:2.00)A.行政处罚B.民事制裁C.刑事制裁 D.行政处分解析:解析:醉酒驾车撞人构成犯罪,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综上,本题选 C。8.法律责任最基本的功能是( )(分数:2.00)A.制裁B.惩罚C.报应 D.预防解析:解析:制裁是法律责任的一种承担方式,但制裁本身并非法律责任的最基本功能,惩罚是制裁的一种。预防是法律责任的一项功能,但是最终的功能而不是最基本的功能。法律责任最基本的
17、功能是报应,因为报应是受害人的一种心理需要和满足,是侵害行为在道义上的一种对价。综上,本题选 C。9.将法律制裁分为民事制裁、行政制裁、刑事制裁和违宪制裁的标准是( )(分数:2.00)A.根据违法者应承担法律责任的内容B.追究法律责任的程序C.违法者承担法律责任的方式D.违法者应承担法律责任的性质和实施法律制裁的主体 解析:解析:各种不同的责任的性质不同,实际上是因为其对应的违法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的性质不同,所以国家对其进行否定性评价的程度不同。综上,本题选 D。10.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分数:2.00)A.法律责任的追究应当遵循人道主义原则 B.党的监督属于国家监督C.有法律责
18、任必然会受到法律制裁D.违反道德的行为一定是违法行为解析:解析:法律责任的追究一方面要合乎法律,另一方面也要遵循人道性原则。二者并不矛盾,各自在一定范围内起作用。有法律责任不一定必然导致法律制裁,因为存在法律责任要追究时,有可能出现法律制裁的减免,C 项错误。违反道德的行为并不一定是违法行为,因为道德调整的社会关系范围比法律更大,D 项错误。党的监督属于社会监督,并非是国家监督,B 项错误。综上,本题选 A。11.罚款和没收财产属于( )(分数:2.00)A.均属于行政制裁B.均属于刑事制裁C.前者属于行政制裁,后者属于刑事制裁 D.前者属于刑事制裁,后者属于行政制裁解析:解析:罚款属于行政责
19、任中的行政处罚,没收财产是刑罚中的附加刑。因此前者属于行政制裁,后者属于刑事制裁。综上,本题选 C。12.关于法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法治意指一种治国方略或社会调控方式B.法治意指依法办事的原则C.法治指的是良好的法律秩序D.法治代表单纯的法律秩序,不包含主观的价值观因素 解析:解析:法治是一种治国方略,是依法办事的原则,是将国家权力的行使和社会成员的活动纳人完备的法律规则系统。在不同的时代,人们赋予法治不同的社会内涵和意义。在各种不同的表达方式中,法治包含着多种内涵和意义:首先,法治是一种治国方略或社会调控方式,在这个意义上,法治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其次,法治是依
20、法办事的原则,法治作为一个动态的或能动的社会范畴,其基本的意义是依法办事。再次,法治意指良好的法律秩序,无论是作为治国方略,还是依法办事的原则,法治最终要表现为一种良好的法律秩序。最后,法治代表某种包含特定价值规定性的社会生活方式,法治不是单纯的法律秩序,而是有特定价值基础和价值目标的法律秩序。综上,本题选 D。13.关于法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法制侧重于实质意义上的法律制度及其实施B.只要有法律和制度存在就有法制存在 C.法制与人治是相对立的D.在没有民主和宪政的时代,不会有法制的存在解析:解析:法治不仅包括形式意义上的法律制度及其实施,更强调实质意义上的法律至上、
21、权利保障的内涵,而法制则侧重于形式意义上的法律制度及其实施,A 项错误。法制侧重于关注法的规范性和有效性,要求严格依法办事,以实现立法者期望的法律秩序,对法律本身的内容和价值取向并无特殊的规定性。只要有法律和制度存在就有法制存在,B 项正确。法治是与人治相对立的,法制与人治并不截然对立,历史上,专制君主和法西斯独裁统治者为了建立有利于他们的统治秩序,也可以在一定时期建立和推行法制,C 项不正确。在没有民主和宪政的时代,不可能有真正的法治,法制的问世则先于法治,早在没有民主和宪政的时候,就已经存在法制,D 项错误。综上,本题选 B。14.以下哪一项不是法治和人治的区别( )(分数:2.00)A.
22、人治注重人的作用,法治完全不考虑人的作用 B.法治是民主政治,人治一般是君主专制或贵族政治C.法治依据的是反映众人意志的法律,人治依据的是统治者个人或少数人的意志D.当法律和当权者个人的意志发生冲突时,法治国家中的法律高于个人意志,而在人治国家中则相反解析:解析:人治注重人的作用,但是并不意味着法治完全不考虑人的作用。A 项说法过于绝对,不是人治和法治的区别。综上,本题选 A。15.关于德治,下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德治主张国家应通过对社会成员进行道德教化来治理B.现代意义上的德治不再局限于运用儒家的道德理念来治理国家C.在当代社会,法治和德治有着目的上的一致性D.法治
23、和德治,在一个社会中是不能兼容的治国模式 解析:解析:在当代社会,法治和德治有着目标的一致性,在终极目标上都是为了要营造一个协调和谐、健康有序、持续发展的氛围。一个社会选择法治还是德治,主要是由它的社会治理模式所属类型的性质决定的。只要人们能够发现一种全新的社会治理模式,就能够真正解决法治与德治相统一的问题。因此,D项表述不正确,法治和德治并不是完全不兼容的。综上,本题选 D。16.关于法律保障国家职能的实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法律是国家存在的政治基础 B.法律增强了国家机关行使权力的权威性C.法律对国家权力的运行进行制约和监督D.法律确认了国家权力的合法性解析:解
24、析:法律保障国家职能的实现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法律确认和宣称国家权力的合法性;其次,法律制度和法律体系是国家的构成要素之一,法律促进国家职能的实现;最后,法律能增强国家机关行使权力的权威性,同时法律制约和监督国家权力的运行。综上,本题选 A。17.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分数:2.00)A.较高的民主政治体制B.健全的法律体系 C.全民较高的文化素养D.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试分析的基础知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是: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高度的民主政治体制和全民较高的文化素养三部分。综上,本题选 B。18.下列关于社会主义
25、法治理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B.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C.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有本质区别,它与后者之间不存在继承关系 D.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解析:解析:中国传统法律思想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来源,是存在继承关系的,C 项表述错误。综上,本题选 C。19.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价值追求是( )(分数:2.00)A.执政为民B.公平正义 C.服务大局D.依法治国解析:解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容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其中依法治国是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本
26、质要求,公平正义是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综上,本题选 B。二、多选题(总题数:8,分数:16.00)20.多项选择题第 46-63 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解析:21.以下哪些属于法律责任的产生原因( )(分数:2.00)A.违法行为 B.违约行为 C.法律规定 D.违背道德解析:解析:产生法律责任的原因主要有三类:违法行为、违约行为和法律规定。违背道德不是法律责任的产生原因,故不人选。综上,本题选 ABC。22.下列关于法律责任的构成,说法正确的是
27、( )(分数:2.00)A.法律责任的构成是国家机关要求行为人承担法律责任时进行分析、判断的标准 B.违法行为是一切法律责任产生的前提,没有违法行为就没有法律责任C.有些法律责任的承担不以实际损害结果的存在为条件 D.法律归责原则上要求证明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解析:解析:一般情形或多数情形下,违法行为是法律责任产生的前提,没有违法行为就没有法律责任。但在特殊情况下,法律责任的承担不以违法行为为构成条件,而是以法律规定为构成条件。因此,B 项的说法过于绝对,不正确。综上,本题选 ACD。23.在我国的法律规定和法律实践中,以下哪些属于免责的条件( )(分数:2.00)A.时效免责
28、B.不诉免责 C.自助免责 D.自首立功免责 解析:解析:在我国的法律规定和法律实践中,免责条件和情况是多种多样的。免责的条件主要包括时效免责、不诉免责、自首立功免责、有效补救免责、自助免责。综上,本题选 ABCD。24.在我国,行使违宪制裁权的国家机关是( )(分数:2.00)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国务院D.最高人民检察院解析:解析:违宪制裁是对违宪行为所实施的一种强制措施。在我国,监督宪法实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是行使违宪制裁权的机关。承担违宪责任的主体主要是国家机关及其领导干部。制裁措施有撤销或改变同宪法相抵触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罢免
29、违宪的国家机关领导成员等。综上,本题选AB。25.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的是( )(分数:2.00)A.责任法定原则 B.责任与处罚相称原则 C.因果联系原则 D.责任自负原则 解析:解析: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包括责任法定原则、因果联系原则、责任与处罚相称原则、责任自负原则等。综上,本题选 ABCD。26.小王把小李打成重伤,小李住院治疗花费人民币十万余元。请问小王应负哪些法律责任( )(分数:2.00)A.行政责任B.刑事责任 C.民事责任 D.危险责任解析:解析:小王因侵权行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支付小李住院花销。其次,对于把小李打成重伤的情况,小王应承担故意伤害罪的刑事责任。
30、综上,本题选 BC。27.免责是法律责任的免除,它包括若干情况。下列属于人道主义免责的是( )(分数:2.00)A.小王因正当防卫而伤人B.小杨作为法盲而犯法,法官酌情减轻了一定责任 C.小李精神失常而抢取他人财物D.小刘家境窘困因无力履行合同而违约 解析:解析:免责的前提是要有责任的存在,即已经构成法律责任。而小王的正当防卫和小李的精神失常不具有可追究责任的性质,不会产生法律责任,因而不涉及免责的问题。综上,本题选 BD。三、论述题(总题数:5,分数:10.00)28.论述题第 70 小题,本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分数:2.00)_解析:29.简述违法行为、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的
31、联系与区别(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法律制裁是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对违法者(或违约者)依其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而实施的强制性惩罚措施。根据违法行为、违约行为和法律责任的性质不同,法律制裁可以分为刑事制裁、民事制裁、行政制裁和违宪制裁。 违法行为、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三者之间具有内在的有机联系。主体的违法行为是法律责任和法律制裁的共同前提,法律责任和法律制裁都是基于违法行为而产生的。没有违法行为,就没有承担法律责任的客观基础,更谈不上实施法律制裁。 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既有密切关系又有明显的区别。法律责任是法律制裁的前提和基础,法律制裁是具体承担法律责任的结果或体现,是承担法律责任的一个重
32、要方式。法律责任的认定和归结,不仅证明了法律制裁的合法性和正当性,而且还为法律制裁提供了具体的范围、标准和尺度,没有对违法主体法律责任的认定和归结,法律制裁就没有法律上的依据,就会成为任意的暴力。反之,没有法律制裁,法律责任也就变得毫无意义。要注意的是,法律责任并不等于法律制裁,有法律责任并不一定就有法律制裁。)解析:30.付某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因误解与同事小刘发生口头争执。当天,恰逢小刘心情不好,两人说话语气过重,扭打到一起,小刘左眼被打伤住院治疗。事后,两人所在的机关单位对小刘作出警告的处分,对付某作出开除公职的处分,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法院认为,付某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2
33、 年,并赔偿小刘的医药费。请根据上述材料试回答下列问题:请指出本材料涉及的法律责任。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材料中涉及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 付某被判处有期徒刑 2 年,属于刑事责任。刑事责任是指行为人因其犯罪行为所必须承受的,由司法机关代表国家所确定的否定性法律后果。刑事责任是犯罪人向国家所负的一种法律责任,刑事法律是追究刑事责任的唯一法律依据。 付某赔偿小刘的医药费,属于民事责任。民事责任可以分为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是指行为人由于违反民事法律、违约或者由于民法规定所应承担的一种法律责任。民事责任主要是一种救济责任,其功能主要在于救济当事人的权利
34、,赔偿或补偿当事人的损失。 小刘被警告、付某被开除公职,属于行政责任。行政责任是指因违反行政法规定或因行政法规定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解析:31.小王绑架当地钢管厂主吴某的儿子进行敲诈勒索,吴某报警后警方顺利侦破此案,救出了人质,小王因此被判处有期徒刑 6 年。经过在监狱中的劳动教育改造后,小王改过自新,并表示“以后再也不会干这种违法乱纪,伤天害理的坏事”。请根据上述材料,简要分析法律责任的目的和功能。(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法律责任的目的在于保障法律上的权利、义务、权力得以生效,在它们受到阻碍,从而使法律所保护的利益受到侵害时,通过适当的救济,使对侵害发生有责任的人承担责任
35、,消除侵害并尽量减少未来发生侵害的可能性。法律责任的目的是通过其三个功能的发挥来实现的: (1)惩罚功能,就是惩罚违法者和违约人,维护社会安全与秩序。 (2)救济功能,即救济法律关系主体受到的损失,恢复受侵害的权利,分为特定救济和替代救济两种。 (3)预防功能,就是通过使违法者、违约人承担法律责任,教育违法者、违约人和其他社会成员,预防违法犯罪或违约行为。)解析:32.论述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法律责任的归责,也叫法律责任的归结,是指由特定的国家机关或国家授权的机关依法对行为人的法律责任进行判断和确认。不同的法律责任具有不同的构成要件。责任的成立与否,取决
36、于行为人的行为及其后果是否符合责任的构成要件。 归责是一个复杂的责任判断过程,判断、确认、追究以及免除责任时必须依照一定的原则。归责的原则是特定法律制度的价值取向的体现,一方面,指导着法律责任的立法,另一方面,指导着法律实施中对责任的认定与归结。在我国,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主要包括责任法定原则、因果联系原则、责任与处罚相称原则、责任自负原则等。 (1)责任法定原则,是指法律责任作为一种否定的法律后果应当由法律规范预先规定,包括在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之中,当出现违法行为或法定事由的时候,按照事先规定的责任性质、责任范围、责任方式追究行为人的责任。 其包括以下内容:刑事法律是追究刑事责任的唯一法律依据
37、,罪刑法定;由特定的国家机关或国家授权的机构归责;反对责任擅断;反对有害追溯;同时,允许人民法院行使自由裁量权,准确认定和归结行为人的法律责任。 (2)因果联系原则,不仅包括人的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还包括人的意志、心理、思想等主观因素与外部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其内容包括:在认定行为人违法责任之前,应当首先确认行为与危害或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联系;在认定行为人违法责任之前,应当首先确认意志、思想等主观方面因素与外部行为之间的因果联系;在认定行为人违法责任之前,应当区分这种因果联系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3)责任与处罚相称原则,其是公平观念在归责原则上的体现。其内容是:法律责任的性质与违法行为性质应当相适应;法律责任的轻重和种类应当与违法行为的具体情节相适应;法律责任的轻重和种类还应当与行为人主观恶性相适应。 (4)责任自负原则,是指违法行为人应当对自己的违法行为负责,既要保证责任人受到法律追究,又要保证无责任者不受法律追究。)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