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试卷 78 及答案解析(总分:7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单项选择题第 1-45 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分数:2.00)_2.国务院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严禁卖淫嫖娼的决定的规定制定了卖淫嫖娼人员收容教育办法,这属于( )。(分数:2.00)A.立法行为B.执法行为C.司法行为D.适用法律的行为3.在我国,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为( )。(分数:2.00)A.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B.人民检察院C.人民法院D.监察机关4.就国家对法的作用来
2、说,能影响以至决定法的形式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分数:2.00)A.国家所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B.国家管理形式和结构形式C.国家的中心任务D.国家职能5.2005 年 8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妇女权益保障法进行了修正,增加了“禁止对妇女实施性骚扰”的规定,但没有对“性骚扰”予以具体界定。2007 年 4 月,某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实施办法,规定“禁止以语言、文字、电子信息、肢体等形式对妇女实行骚扰”。关于该办法,下列哪一选项能成立?( )(分数:2.00)A.办法对构成“性骚扰”具体行为所作的界定,属于对妇女权益保障法的立法解释B.办法属于妇女权益保障法的下位法,按照法律高于法规的原则,其效力较低
3、C.办法属于对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变通或补充规定D.办法对“性骚扰”进行了体系解释6.社会主义法律同社会主义道德具有共同点,表现在( )。(分数:2.00)A.调整范围相同B.要求相同C.规范内容相同D.历史使命相同7.根据法的渊源的载体形式不同,可将法的渊源分为( )。(分数:2.00)A.主要渊源与次要渊源B.直接渊源与间接渊源C.制定法渊源与非制定法渊源D.成文法渊源与不成文法渊源8.关于法起源的原因,不正确的说法有( )。(分数:2.00)A.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律是以社会为基础的,法的产生和发展是多种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这些因素都对法的产生最终起决定作用B.在原始社会后期,出现了金
4、属工具,劳动生产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出现了剩余产品,产生了私有财产,后来社会分工的发展使经常性的交换成为必要和可能。因此法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的产物C.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及生产与交换发展的同时,社会也出现了私有制和阶级分化,形成了两个对抗性的社会利益集团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作为统治阶级的奴隶主,开始利用国家和法律来维护自己的统治,这是法律产生的政治根源D.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公共事务也比以往原始社会更加复杂和增多。为了处理这些事务,原始社会中的极为简单的习惯已不再适应,因而就需要一种新的行为规则,即法律9.对法律概念、法律原则、法律规则的理解和表述,下列哪一选项不能成立?( )(分
5、数:2.00)A.法律规则并不都由法律条文来表述,并非所有的法律条文都规定法律规则B.法律原则最大程度地实现法律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C.法律概念是解决法律问题的重要工具,但是法律概念不能单独适用D.法律原则可以克服法律规则的僵硬性缺陷,弥补法律漏洞10.我国古代司法中,当法无明文规定时,有“举重以明轻”的做法,这种做法( )。(分数:2.00)A.属于类比推理B.是演绎推理C.是归纳推理D.是辩证推理11.刑法第 232 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 10 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 3年以上 10 年以下有期徒刑。这一规定属于( )。(分数:2.00)A.义务性规范B.委托性规
6、范C.准用性规范D.确定性规范12.道德与法律都属于社会规范的范畴,都具有规范性、强制性和有效性,道德与法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下列有关道德与法律的几种表述中,哪种是错误的?( )(分数:2.00)A.法律具有既重权利又重义务的“两面性”,道德具有只重义务的“一面性”B.道德的强制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制C.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在法和道德的关系上,片面强调法的优先性是错误的D.法律所反映的道德是抽象的13.根据我国法律,下列各项行为中,不具备合法的法律关系客体的是( )。(分数:2.00)A.冯某立下遗嘱,死后将遗体捐献给医学院B.某公司从制假者手中购进一批假酒C.刘某与王某商定如果他一个月后出国,就
7、将房屋出租给王某D.某市政府将在建的过街天桥冠名权进行公开拍卖14.行政处分适用的对象是( )。(分数:2.00)A.公民B.法人C.公务员D.社会组织15.下述观点中,属于法治论的是( )。(分数:2.00)A.“道之以德,齐之以刑,有耻且格”B.“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C.“不务德而务法”D.“贤人政治”16.下列哪个选项不符合我国法律规定的“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的含义?( )(分数:2.00)A.司法权不得由一般的行政机关来行使B.司法机关既要独立行使职权,又不得无限度地使用自由裁量权C.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干预司法活动D.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独立行
8、使职权时不得违反程序规定17.关于法的权利和义务性,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有( )。(分数:2.00)A.法律对人们行为的调整主要是通过对权利和义务的设定和运行来实现的,因而法律的内容主要表现为权利和义务B.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具有确定性和可预测性的特点,它明确地告诉人们该怎样行为、不该怎样行为以及必须怎样行为。人们根据法律来预先估计自己与他人之间该怎样行为,并预见到行为的后果以及法律的态度C.法律只要规定了权利就必须规定或意味着相应的义务,法律具有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D.法的权利和义务性这一特征也是法律与其他社会规范的一个重要区别,其他社会规范不具有权利和义务性18.依据法律解释的方法不同,法律
9、解释可分为( )。(分数:2.00)A.有权解释、无权解释B.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行政解释C.语法解释、逻辑解释、历史解释、系统解释D.字面解释、扩大解释、限制解释二、多选题(总题数:10,分数:20.00)19.多项选择题第 46-63 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20.我国 1999 年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根据宪法的这一规定,下列关于“依法治国”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或适当的?( )(分数:2.00)A.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
10、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B.依法治国的最终目标在于实现形式意义的法治C.依法治国要求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D.依法治国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21.法律原则在法律实施中的作用有哪些?( )(分数:2.00)A.法律原则在司法实践中可以减少司法腐败B.法律原则可以指导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C.法律原则可以克服法律的缺陷,强化法律的调控功能D.法律原则可以合理地约束执法人员的自由裁量权22.关于我国立法解释问题,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分数:2.00)A.我国立法解释的权限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B.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
11、、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法律解释要求C.法律解释草案表决稿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会议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由常务委员会发布公告予以公布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法律解释比法律的效力低,但比行政法规的效力高23.下列有关法的特征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分数:2.00)A.历史上的一切法的规定都是明确、肯定的B.法是司法机关办案的主要依据C.法律以外的其他社会规范,也可作为司法机关裁判案件的根据D.法是以国家政权意志的形式出现的24.下列规则中,属于任意
12、性规则的有( )。(分数:2.00)A.海域使用管理法第 6 条规定:国家建立海域使用权登记制度,依法登记的海域使用权受法律保护B.民办教育促进法第 7 条第 2 款规定:国务院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在国务院规定的职责范围内分别负责有关的民办教育工作C.工会法第 21 条第 1 款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处分职工,工会认为不适当的,有权提出意见D.婚姻法第 22 条规定: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25.下列有关具体法律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具体法律制度是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B.具体法律制度往往是法律部门的组成部分C.一个具体法律制度可以从属于不同法律部门D.
13、所有权法律制度可以从属于宪法、民法等法律部门26.追究法律责任时,坚持责任与处罚相当原则就要求( )。(分数:2.00)A.法律责任的性质与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的性质相适应B.法律责任的种类和轻重与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的具体情节相适应C.法律责任的轻重与行为人的主观恶性相适应D.法律责任的有无与行为人的主观态度相适应27.某林区村民甲为盖房欲去山上伐几棵国有林木。甲父对甲说,未经许可去伐国有林木属乱砍滥伐,是违反森林法的。甲依从了父亲的劝导。该事例说明法有哪些功能?( )(分数:2.00)A.引导功能B.评价功能C.教育功能D.强制功能28.下列有关法与社会关系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分数:
14、2.00)A.中国固有的法律文化深受伦理道德的影响;而宗教信仰对于西方社会法律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为确立“法律至上”观念奠定了基础B.“法的社会化”是西方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现象,表明法律是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手段C.凡属道德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必为法律调整;凡属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则不D.生命科学的发展、器官移植技术的成熟对法律具有积极影响一定为道德所调整三、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6.00)29.简答题第 64-66 小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分数:2.00)_30.简述法律推理的特征。(分数:2.00)_31.简述法律监督的意义。(分数:2.00)_四、分析题(总题数:
15、3,分数:6.00)32.分析题第 67-69 小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分数:2.00)_33.某日,警察甲正在追捕夺路而逃的抢劫者乙,见路旁停着一辆未锁的摩托车,甲未向旁边站立的车主丙打招呼就骑上摩托车去追乙,丙认为甲抢劫了自己的摩托车,于是向公安机关报了案,公安机关查明后认为甲是为执行公务,因此可以不经丙允许而使用其车,丙听后认为极不公平。 请运用法理学的有关知识对此作出分析。(分数:2.00)_34.马克思说过:立法者应该把自己看作一个自然科学家。他不是在制造法律,不是在发明法律,而仅仅是在表述法律,他把精神关系的内在规律表现在有意识的现行
16、法律之中。 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指出,其实,只有毫无历史知识的人才不知道:君主们在任何时候都不得不服从经济条件,并且从来不能向经济条件发号施令。无论是政治的立法或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的要求而已。 问题: (1)分析上述马克思的论述所分别反映和共同反映的法理问题。 (2)按照马克思的观点,是否能得出法律都反映了客观现实的结论(要求说明理由)? (3)若法律没有反映客观现实,其后果将会怎样?(分数:2.00)_五、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6.00)35.论述题第 70 小题,本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分数:2.00)_36.论述现阶段我国坚持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与坚持
17、党的领导、党的政策的关系。(分数:2.00)_37.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要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领导政法工作,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法治思维及其与法治方式关系的认识。(分数:2.00)_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试卷 78 答案解析(总分:7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单项选择题第 1-45 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分数:2.00)_解析:2.国务院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
18、于严禁卖淫嫖娼的决定的规定制定了卖淫嫖娼人员收容教育办法,这属于( )。(分数:2.00)A.立法行为 B.执法行为C.司法行为D.适用法律的行为解析:解析:国务院是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有权制定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有三种名称:条例、规定、办法。“办法”属于行政法规的一种。因此本题中国务院的行为是立法行为。3.在我国,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为( )。(分数:2.00)A.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B.人民检察院 C.人民法院D.监察机关解析:解析:在我国,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为国家检察机关。4.就国家对法的作用来说,能影响以至决定法的形式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分数:2.00)A.国家所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B
19、.国家管理形式和结构形式 C.国家的中心任务D.国家职能解析:解析:法的形式和法律制度直接受国家形式的影响。国家管理形式即政体对法有直接的影响。不同政体往往有不同的法的表现形式。在法的形式方面,单一制国家一般不存在多种法的体系,因而法的形式也不复杂。但联邦制国家有联邦法的体系和联邦各组成部分法的体系。5.2005 年 8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妇女权益保障法进行了修正,增加了“禁止对妇女实施性骚扰”的规定,但没有对“性骚扰”予以具体界定。2007 年 4 月,某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实施办法,规定“禁止以语言、文字、电子信息、肢体等形式对妇女实行骚扰”。关于该办法,下列哪一选项能成立?( )(分数:2.
20、00)A.办法对构成“性骚扰”具体行为所作的界定,属于对妇女权益保障法的立法解释B.办法属于妇女权益保障法的下位法,按照法律高于法规的原则,其效力较低 C.办法属于对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变通或补充规定D.办法对“性骚扰”进行了体系解释解析:解析:立法解释又称法律解释,凡属法律规定需要进一步明确具体含义的或者法律制定后出现新的情况,需要明确适用法律依据的,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是为立法解释。立法解释包括对宪法的解释和对法律的解释两部分,而办法是省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不属于立法解释,主体不符合。因此 A 项错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 75 条的规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可以依照当地民族的特点,对法律
21、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但不得违背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不得对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以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专门就民族自治地方所作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题中制定办法的主体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因此办法属于地方性法规,其效力要低于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但不属于变通和补充规定,因为变通和补充规定一般是指民族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制定。体系解释,也称逻辑解释、系统解释,是指将被解释的法律条文放在整部法律中乃至整个法律体系中,联系此法条与其他法条的相互关系来解释法律。办法对“性骚扰”进行的解释应当属于目的解释而非体系解释。6.社会主义法律同社会主义道德具有共同点,表现在( )
22、。(分数:2.00)A.调整范围相同B.要求相同C.规范内容相同D.历史使命相同 解析:解析:就调整范围来说,社会主义道德调整的范围比社会主义法德要广泛。从对社会成员的要求来说,社会主义道德对人们的要求比法律高,法律体现了道德的最低要求,同时,法律中也有一些规定不直接涉及是否合乎道德。法律规范一般体现为国家机关制定的成文法,是条文化的,比较具体;道德一般体现在人们意识或社会舆论中,比较原则、抽象。7.根据法的渊源的载体形式不同,可将法的渊源分为( )。(分数:2.00)A.主要渊源与次要渊源B.直接渊源与间接渊源C.制定法渊源与非制定法渊源D.成文法渊源与不成文法渊源 解析:解析:根据载体形式
23、的不同,可将法的渊源分为成文法渊源和不成文法渊源。前者是指表现为文字形式的制定法等,后者是指不表现为文字形式的习惯法等。故选 D 项。8.关于法起源的原因,不正确的说法有( )。(分数:2.00)A.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律是以社会为基础的,法的产生和发展是多种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这些因素都对法的产生最终起决定作用 B.在原始社会后期,出现了金属工具,劳动生产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出现了剩余产品,产生了私有财产,后来社会分工的发展使经常性的交换成为必要和可能。因此法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的产物C.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及生产与交换发展的同时,社会也出现了私有制和阶级分化,形成了两个对抗性的社
24、会利益集团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作为统治阶级的奴隶主,开始利用国家和法律来维护自己的统治,这是法律产生的政治根源D.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公共事务也比以往原始社会更加复杂和增多。为了处理这些事务,原始社会中的极为简单的习惯已不再适应,因而就需要一种新的行为规则,即法律解析:解析: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律是以社会为基础的,法的产生和发展是多种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但这些因素又是在经济因素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条件下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因此,既要认识到法是在经济因素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条件下产生的,又要认识到经济因素以外的因素在法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影响。A 项表述错误。9.对法律概念、法律原则、法律规则
25、的理解和表述,下列哪一选项不能成立?( )(分数:2.00)A.法律规则并不都由法律条文来表述,并非所有的法律条文都规定法律规则B.法律原则最大程度地实现法律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 C.法律概念是解决法律问题的重要工具,但是法律概念不能单独适用D.法律原则可以克服法律规则的僵硬性缺陷,弥补法律漏洞解析:解析:一般来说,法律条文是法律规则的表现形式,并非所有的法律条文都规定法律规则,有的法律条文规定法律技术性规定、法律概念。故 A 项正确。规则与原则不同,规则明确、具体,能够最大程度地实现法律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原则抽象、宏观,可以克服法律规则的僵硬性缺陷,弥补法律漏洞。故D 项正确,B 项错误。法
26、律概念不属于法律规范,它只是解决法律问题的重要工具,但是法律概念不能单独适用,必须和规则、原则配合起来才能发挥作用。故 C 项正确。10.我国古代司法中,当法无明文规定时,有“举重以明轻”的做法,这种做法( )。(分数:2.00)A.属于类比推理B.是演绎推理C.是归纳推理D.是辩证推理 解析:解析:辩证推理,是指当作为推理的前提处于多元化时,借助于辩证思维从中选择出最佳的命题以解决法律问题。只有在作为推理的两个前提条件不确定时,才需要运用辩证推理(实质推理)。法无明文规定属于作为推理的两个前提条件之一:法律不确定的情况,因而需要辩证推理,因而以“举重以明轻”的方式进行确定法律适用的推理过程属
27、于辩证推理。11.刑法第 232 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 10 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 3年以上 10 年以下有期徒刑。这一规定属于( )。(分数:2.00)A.义务性规范B.委托性规范C.准用性规范D.确定性规范 解析:解析:根据规范内容的确定性程度不同,法律规范可以分为确定性规范、准用性规范和委任性规范。确定性规范,是指明确规定一定行为规则,不必再参照或者援引其他规则的规范。刑法第 232 条的规定属于禁止性规定,是确定性规则的一种。故 D 选项正确。12.道德与法律都属于社会规范的范畴,都具有规范性、强制性和有效性,道德与法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下列有关道德与法律
28、的几种表述中,哪种是错误的?( )(分数:2.00)A.法律具有既重权利又重义务的“两面性”,道德具有只重义务的“一面性”B.道德的强制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制C.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在法和道德的关系上,片面强调法的优先性是错误的D.法律所反映的道德是抽象的 解析:解析:法律所反映的道德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故选 D 项。13.根据我国法律,下列各项行为中,不具备合法的法律关系客体的是( )。(分数:2.00)A.冯某立下遗嘱,死后将遗体捐献给医学院B.某公司从制假者手中购进一批假酒 C.刘某与王某商定如果他一个月后出国,就将房屋出租给王某D.某市政府将在建的过街天桥冠名权进行公开拍卖解析:解析:
29、B 项中双方行为人的权利义务的客体是危害人类的物品,不被法律认可,因此不能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14.行政处分适用的对象是( )。(分数:2.00)A.公民B.法人C.公务员 D.社会组织解析:解析:行政处分是由国家行政机关或其他组织依照行政隶属关系,对违法失职的国家公务员或所属人员所实施的惩戒措施,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15.下述观点中,属于法治论的是( )。(分数:2.00)A.“道之以德,齐之以刑,有耻且格”B.“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C.“不务德而务法” D.“贤人政治”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于古代的法治论的理解。考生要注意的是虽然这些论述包含了法治
30、的内容,但是和现代法治的内容是不同的。16.下列哪个选项不符合我国法律规定的“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的含义?( )(分数:2.00)A.司法权不得由一般的行政机关来行使B.司法机关既要独立行使职权,又不得无限度地使用自由裁量权C.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干预司法活动 D.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独立行使职权时不得违反程序规定解析:解析: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不受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非法干涉。国家权力机关有权对司法活动进行监督,C 选项表述错误。17.关于法的权利和义务性,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有( )。(分数:2.00)A.法律对人们行为的调整主要是通过对权利和义务的设定和
31、运行来实现的,因而法律的内容主要表现为权利和义务B.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具有确定性和可预测性的特点,它明确地告诉人们该怎样行为、不该怎样行为以及必须怎样行为。人们根据法律来预先估计自己与他人之间该怎样行为,并预见到行为的后果以及法律的态度C.法律只要规定了权利就必须规定或意味着相应的义务,法律具有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D.法的权利和义务性这一特征也是法律与其他社会规范的一个重要区别,其他社会规范不具有权利和义务性 解析:解析:法的权利和义务性这一特征是法律与其他社会规范的一个重要区别,但不能说其他社会规范不具有权利和义务性,有的社会规范,如政党或其他社会团体的规章,也规定各自成员的某种权利和义
32、务,但是在内容、范围和保证实施的方式上与法律意义上的权利和义务有很大的区别。故 D 项表述错误。18.依据法律解释的方法不同,法律解释可分为( )。(分数:2.00)A.有权解释、无权解释B.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行政解释C.语法解释、逻辑解释、历史解释、系统解释 D.字面解释、扩大解释、限制解释解析:解析:依据法律解释的方法不同,法律解释可以分为语法解释、逻辑解释、历史解释、系统解释。二、多选题(总题数:10,分数:20.00)19.多项选择题第 46-63 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分数:2.0
33、0)_解析:20.我国 1999 年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根据宪法的这一规定,下列关于“依法治国”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或适当的?( )(分数:2.00)A.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B.依法治国的最终目标在于实现形式意义的法治C.依法治国要求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 D.依法治国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 解析:解析:依法治国的最终目标在于实现实质意义的法治而不是形式意义的法治。因此 B 项错误。A、C、D 三项都是对“依法治国”的正确表述。21.法律原
34、则在法律实施中的作用有哪些?( )(分数:2.00)A.法律原则在司法实践中可以减少司法腐败B.法律原则可以指导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 C.法律原则可以克服法律的缺陷,强化法律的调控功能 D.法律原则可以合理地约束执法人员的自由裁量权 解析:解析:在将抽象的、一般的法律原则运用于具体的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法律原则起着指导作用。法律是对社会生活的总结和概括,由于立法者的局限性,法律不可能全面地反映社会生活,此外,立法主要是以过去的经验为基础的,当新的社会关系产生时,法律往往没有作出规定,这种情况下,法律原则能够弥补法律的缺陷。法律原则是确定行使自由裁量权合理范围的依据。但是,法律原则与减少司法腐败之间
35、没有必然联系。A 选项错误。22.关于我国立法解释问题,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分数:2.00)A.我国立法解释的权限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B.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法律解释要求 C.法律解释草案表决稿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会议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由常务委员会发布公告予以公布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法律解释比法律的效力低,但比行政法规的效力高解析:解析:我国立法法第 45 条规定:法律解释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36、员会。法律有以下情况之一的,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解释:(1)法律的规定需要进一步明确具体含义的;(2)法律制定后出现新的情况,需要明确适用法律依据的。第 46 条规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法律解释要求。第 49 条规定:法律解释草案表决稿由常务委员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由常务委员会发布公告予以公布。第 50 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法律解释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A、B 项。23.下列有关法的特征的表述,哪些
37、是正确的?( )(分数:2.00)A.历史上的一切法的规定都是明确、肯定的B.法是司法机关办案的主要依据 C.法律以外的其他社会规范,也可作为司法机关裁判案件的根据 D.法是以国家政权意志的形式出现的 解析:解析:选项 B、C 是考“法是公共权力机构制定或者认可的具有特定形式的社会规范”的特征。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国家政策作为法律以外的其他社会规范,也可作为司法机关裁判案件的根据,因而法是司法机关办案的主要依据,而不是唯一依据。另外,选项 D“法是以国家政权意志的形式出现的”的含义与“法律是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意志的体现、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等说法是一致的。24.下列规则中,属于任意性规则
38、的有( )。(分数:2.00)A.海域使用管理法第 6 条规定:国家建立海域使用权登记制度,依法登记的海域使用权受法律保护B.民办教育促进法第 7 条第 2 款规定:国务院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在国务院规定的职责范围内分别负责有关的民办教育工作C.工会法第 21 条第 1 款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处分职工,工会认为不适当的,有权提出意见 D.婚姻法第 22 条规定: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 解析:解析:按照规则对人们行为规定和确定的范围和程序不同可以把法律规则分为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在任意性规则规定的范围内,行为主体可以进行选择。25.下列有关具体法律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39、)。(分数:2.00)A.具体法律制度是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 B.具体法律制度往往是法律部门的组成部分 C.一个具体法律制度可以从属于不同法律部门 D.所有权法律制度可以从属于宪法、民法等法律部门 解析:解析:具体法律制度是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往往是法律部门的组成部分。一个具体法律制度可以从属于不同法律部门,例如,所有权法律制度可以从属于宪法、民法等法律部门。26.追究法律责任时,坚持责任与处罚相当原则就要求( )。(分数:2.00)A.法律责任的性质与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的性质相适应 B.法律责任的种类和轻重与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的具体情节相适应 C.法律责任的轻重与行为人的主观恶性相适应 D.法
40、律责任的有无与行为人的主观态度相适应解析:解析:法律责任的轻重与种类应当与行为人的主观恶性相适应,而不是与其主观态度相适应。因此,D 选项表述错误。27.某林区村民甲为盖房欲去山上伐几棵国有林木。甲父对甲说,未经许可去伐国有林木属乱砍滥伐,是违反森林法的。甲依从了父亲的劝导。该事例说明法有哪些功能?( )(分数:2.00)A.引导功能 B.评价功能 C.教育功能 D.强制功能解析:解析:评价功能是指根据法律对他人的行为的合法性进行评价的作用;强制功能是依照法律对违法犯罪者追究法律责任的功能;引导功能是法对本人的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功能;教育功能是指通过法律的实施使法律对一般人的行为产生影响。28
41、.下列有关法与社会关系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分数:2.00)A.中国固有的法律文化深受伦理道德的影响;而宗教信仰对于西方社会法律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为确立“法律至上”观念奠定了基础 B.“法的社会化”是西方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现象,表明法律是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手段 C.凡属道德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必为法律调整;凡属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则不D.生命科学的发展、器官移植技术的成熟对法律具有积极影响一定为道德所调整 解析:解析:法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法的本质最终体现为法的社会性,即由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中国固有的法律文化深受伦理道德的影响,中国古代的礼法合一、明德重法等思
42、想都对法律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而在西方,由于宗教的发达和宗教影响的广泛性,其法律制度更多地受到宗教信仰的影响。选项 A 正确。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手段,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法的社会化正表明了法律对社会经济的作用。选项 B 正确。法和道德是一对具有密切关系的概念,但是,二者的调整范围具有差异性,一般来说,道德的调整范围比法律的调整范围更广,法律调整的是那些要求并可能由国家评价和保证的社会关系,而属道德调整的领域几乎囊括一切社会关系。因此,凡属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必为道德所调整,而属道德调整的社会关系则有可能超出法律的调整范围。选项 C 颠倒了二者的关系,是错误的。科学技术对法律上
43、层建筑的作用是全方位的,包括对法的内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大量的新的立法领域的出现等。因此,选项 D 正确。三、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6.00)29.简答题第 64-66 小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分数:2.00)_解析:30.简述法律推理的特征。(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它是法律适用中的一种思维活动。 (2)法律推理以法律与事实为两个已知的判断作为推理的前提。法律推理必定与法律规定和证据事实相联系,并以此为前提推理论证出适用结果。 (3)法律推理运用多种科学的方法和规则进行。法律推理中不单纯使用逻辑推理方法(特别是不单纯使用形式逻辑的方法),还使用非逻辑的
44、分析与论证,如价值分析判断。因此,进行法律推理的规则也是多样化的。 (4)法律推理的目的是为法律适用的结论提供正当理由。 (5)法律推理的结果往往涉及当事人的利害关系。)解析:31.简述法律监督的意义。(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法律监督是指由所有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察和督促。一般而言,现代国家的法制是由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环节和活动构成的完整概念,法律监督是法制不可缺少的特殊组成部分,是法制的重要保障。具体而言,法律监督的意义表现在下列三方面: (1)保障国家法律体系的完整统一,树立法的权威。 (2)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实施,维护法的权威。 (3)法律监督是对公权力进行有效制约,确保国家机关、公职人员依法办事的重要手段。)解析:四、分析题(总题数:3,分数:6.00)32.分析题第 67-69 小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分数:2.00)_解析:33.某日,警察甲正在追捕夺路而逃的抢劫者乙,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