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模拟试卷94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386009       资源大小:56.50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模拟试卷94及答案解析.doc

    1、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模拟试卷 94及答案解析(总分:6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7,分数:34.00)1.单项选择题第 1-45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分数:2.00)_2.中国历史上废除丞相制度,直接控制六部的皇帝是( )(分数:2.00)A.明太祖B.明成祖C.元世祖D.清世祖3.明朝中央司法机关中,职掌审判权的是( )(分数:2.00)A.大理寺B.刑部C.都察院D.御史台4.明朝独有的定期由皇帝委派宦官会同三法司官员审录囚徒的制度是( )(分数:2.00)A.秋审B.朝审C.大审D

    2、.圆审5.西周时期史籍记载中的“眚”是指( )(分数:2.00)A.过失B.惯犯C.偶犯D.故意6.西周时期对刑事、民事诉讼已有区分。“以财货相告”称为( )(分数:2.00)A.狱B.讼C.钧金D.束矢7.秦朝审判制度中,故意重罪轻判或轻罪重判的,是( )(分数:2.00)A.失刑B.不直C.纵囚D.治狱8.汉朝法律规定,诸侯国官吏与诸侯王结党,知其犯罪不举奏,构成( )(分数:2.00)A.阿党B.左官C.非正D.出界9.将中央司法机关由廷尉改为大理寺的朝代是( )(分数:2.00)A.曹魏B.晋朝C.北齐D.北魏10.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也是最具社会影响力的法典是( )(分数:2.00)

    3、A.开皇律B.武德律C.贞观律D.永徽律疏11.按照唐律规定,同一国家侨民在中国犯罪,审判时依据的法律是( )(分数:2.00)A.唐律B.侨民所属国家的本国法C.可以在唐律和侨民所属国家的本国法中选择D.第三方中立国家的法律12.淳熙条法事类编订于( )(分数:2.00)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13.宋朝典卖契约中,业主可以原价赎回标的物的期限是( )(分数:2.00)A.10年B.20年C.30年D.50年14.首次明文规定离婚妇女或寡妇如果再婚,丧失原先从父母处得来的妆奁物及其他继承得来的财产的朝代是( )(分数:2.00)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15.在科举考试中创立“

    4、八股”格式,要求文章在形式上逐段对偶,完全脱离实际的朝代是( )(分数:2.00)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16.中国古代行政立法的完备形态是( )(分数:2.00)A.元典章B.唐六典C.大清会典D.大明会典17.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宪法性文件是( )(分数:2.00)A.钦定宪法大纲B.十九信条C.大清律例D.大清新刑律二、多选题(总题数:10,分数:20.00)18.多项选择题第 46-63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19.下列关于北洋政府时期司法机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5、 )(分数:2.00)A.北洋政府实行二元司法体制:普通法院负责民事、刑事案件的裁判,平政院则职掌行政诉讼的裁判B.普通法院系统实行四级三审制C.实行审检合署制度D.北洋政府普遍设立“兼理司法法院”,由县知事兼领司法审判权20.南京国民政府六法全书的内容包括( )(分数:2.00)A.基本法典B.相关法规C.判例D.解释例21.唐律规定,“义绝”者必须强制离婚。下列情形中,构成义绝的是( )(分数:2.00)A.夫殴妻之祖父母、父母B.夫杀妻外祖父母C.妻通奸D.夫妻不相安谐22.相比唐律,明律中处罚有所减轻的罪名是( )(分数:2.00)A.强盗B.窃盗C.不孝D.子孙违反教令23.清朝的人

    6、身依附关系有所削弱的具体表现有( )(分数:2.00)A.废除匠籍制度B.雇工人的地位有所改善C.允许良贱通婚D.部分贱籍豁免为良24.下列关于大清民律草案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分数:2.00)A.前三编以“模范列强”为主,体例结构取自德国民法典B.后两编以“固守国粹”为主,所有涉及亲属关系以及与亲属关系相关联的财产关系,均以中国传统为主C.大清民律草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民法典草案D.大清民律草案于 1911年正式颁布25.下列关于清末诉讼审判制度改革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分数:2.00)A.在诉讼程序上实行三级三审制度B.承认律师辩护的合法性C.初步规定了法官及检察官考试任用制度D.

    7、改良监狱及狱政管理制度26.下列关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法律制度特点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分数:2.00)A.以孙中山的“遗教”为立法的根本原则B.特别法多于普通法,其效力往往也高于普通法C.形成了以六法全书为标志的国家成文法律体系D.法律体系中没有不成文法27.下列关于国民政府时期中华民国民法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分数:2.00)A.中华民国民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颁行的民法典B.民法典采取社会本位,在民法的基本价值方面摒弃个人主义,转而注重社会公共利益C.采取民商分立的编纂体例D.婚姻家庭制度体现浓厚的固有法色彩三、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6.00)28.简答题第 64-66小题。

    8、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分数:2.00)_29.简述清末诉讼审判制度的改革。(分数:2.00)_30.简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华民国刑法的主要特点。(分数:2.00)_四、分析题(总题数:3,分数:6.00)31.分析题第 67-69小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分数:2.00)_32.周礼秋官小司寇:“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一日辞听,二日色听,三日气听,四日耳听,五日目听。”郑玄疏:“观其出言,不直则烦;观其颜色,不直则赫然;观其气息,不直则喘;观其听聆,不直则惑;观其眸子,不直则吒然。”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知识和理论,分析上述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9、: (1)上述材料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 (2)该制度有何意义?(分数:2.00)_33.唐律疏议斗讼律:“手足殴伤人限十日,以他物殴伤人限二十日限内死者,各依杀人论;其在限外及虽在限内,以他故死者,各依本殴伤法”。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知识和理论,分析上述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 (2)该制度有何意义?(分数:2.00)_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模拟试卷 94答案解析(总分:6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7,分数:34.00)1.单项选择题第 1-45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

    10、字母涂黑。(分数:2.00)_解析:2.中国历史上废除丞相制度,直接控制六部的皇帝是( )(分数:2.00)A.明太祖 B.明成祖C.元世祖D.清世祖解析:解析:明初极度强化了君主集权制度。洪武十三年明太祖废除传统的丞相制度,由皇帝直接控制中央六部,使六部对皇帝直接负责。A 项正确。3.明朝中央司法机关中,职掌审判权的是( )(分数:2.00)A.大理寺B.刑部 C.都察院D.御史台解析:解析:明朝“刑部受天下刑名,都察院纠察,大理寺驳正。”刑部是中央司法行政机关,主司审判,下设十三清吏司,分掌各省上诉案件,审核地方上的重案和审理中央百官及京师地区的案件。刑部有权处决流刑以下的案件,但定罪以后

    11、须将人犯连同案卷送大理寺复核,死刑案件复核后须奏请皇帝批准。B 项正确。4.明朝独有的定期由皇帝委派宦官会同三法司官员审录囚徒的制度是( )(分数:2.00)A.秋审B.朝审C.大审 D.圆审解析:解析:大审是一种定期由皇帝委派宦官会同三法司官员审录囚徒的制度,始于英宗正统年间,至宪宗成化十七年成为定例,每五年举行一次。在京师由大理寺主持,在地方则由布政使和巡按御史主持。审录范围很广,凡监押囚犯及诉冤者均在大审之列,是一次全面的狱案清理工作。此制为明朝独有。C 项正确。5.西周时期史籍记载中的“眚”是指( )(分数:2.00)A.过失 B.惯犯C.偶犯D.故意解析:解析:西周时期故意犯罪与过失

    12、犯罪、惯犯与偶犯在观念上已有所区别。史籍中,过失被称为“眚”,故意即是“非眚”,惯犯被称为“惟终”,偶犯称为“非终”。A 项正确。6.西周时期对刑事、民事诉讼已有区分。“以财货相告”称为( )(分数:2.00)A.狱B.讼 C.钧金D.束矢解析:解析:西周时期针对诉讼案件的性质,对刑事、民事两类诉讼已有所区分。“讼,谓以财货相告者”“狱,谓相告以罪名者”。“狱”与“讼”,大致相当于近世的刑事、民事两类诉讼。B 项正确。7.秦朝审判制度中,故意重罪轻判或轻罪重判的,是( )(分数:2.00)A.失刑B.不直 C.纵囚D.治狱解析:解析:秦律明确规定了司法官的办案责任,错案必究,凡故意重罪轻判或轻

    13、罪重判的,属“不直”;故意应论不论或减轻情节者,属“纵囚”;由于过失导致处刑不当、失其轻重的谓“失刑”,凡此种种司法官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B 项正确。8.汉朝法律规定,诸侯国官吏与诸侯王结党,知其犯罪不举奏,构成( )(分数:2.00)A.阿党 B.左官C.非正D.出界解析:解析:汉朝危害中央集权制的犯罪中,诸侯国的官吏与诸侯王结党,知其犯罪不举奏为“阿党”,A项正确。9.将中央司法机关由廷尉改为大理寺的朝代是( )(分数:2.00)A.曹魏B.晋朝C.北齐 D.北魏解析:解析:魏晋的司法机构基本沿用汉制,中央司法机关仍为廷尉。北齐时将廷尉改为大理寺,以大理寺卿和少卿为正副长官,扩大了机构

    14、的编制。C 项正确。10.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也是最具社会影响力的法典是( )(分数:2.00)A.开皇律B.武德律C.贞观律D.永徽律疏 解析:解析:永徽律疏在元代以后被称为唐律疏议,它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古代法典,也是中国古代最具社会影响力的法典,集中体现了唐朝法律空前发达的盛况。D 项正确。11.按照唐律规定,同一国家侨民在中国犯罪,审判时依据的法律是( )(分数:2.00)A.唐律B.侨民所属国家的本国法 C.可以在唐律和侨民所属国家的本国法中选择D.第三方中立国家的法律解析:解析:唐律规定:“诸化外人同类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即同一国家侨民在中国犯罪,按其本国法律

    15、处断,实行属人主义原则;不同国家侨民相犯或唐朝人与外国人相犯,则按照唐律处刑,实行属地主义原则。B 项正确。12.淳熙条法事类编订于( )(分数:2.00)A.唐朝B.宋朝 C.元朝D.明朝解析:解析:南宋孝宗淳熙年间,为了适应司法实践的需要,把相关的敕、令、格、式及指挥、申明(法律解释)等,依次分门别类加以汇编,名之为淳熙条法事类,B 项正确。13.宋朝典卖契约中,业主可以原价赎回标的物的期限是( )(分数:2.00)A.10年B.20年C.30年 D.50年解析:解析:典卖契约是一种附有回赎条件的特殊类型的买卖契约。业主的权利有:得到钱主给付的典价;在约定的回赎期限内,或没有约定回赎期限及

    16、约定不清的,在 30年内可以原价赎回标的物。C 项正确。14.首次明文规定离婚妇女或寡妇如果再婚,丧失原先从父母处得来的妆奁物及其他继承得来的财产的朝代是( )(分数:2.00)A.唐朝B.宋朝C.元朝 D.明朝解析:解析:元朝以前,法律允许改嫁寡妇带走原有妆奁,不准寡妇带走的限于亡夫的遗产(或应得份额)。但元朝规定,离婚妇女或寡妇如果再婚,丧失原先从父母处得来的妆奁物及其他继承得来的财产,夫家财产更是不得带走。C 项正确。15.在科举考试中创立“八股”格式,要求文章在形式上逐段对偶,完全脱离实际的朝代是( )(分数:2.00)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 解析:解析:明太祖采纳刘基的意见

    17、,规定各级考试专用四书五经命题,考生只能按照程朱理学的注解答题,不得言及时事,自由发挥。明宪宗时更创立了“八股”的格式,要求文章在形式上逐段对偶,堆砌雕琢,完全脱离社会实际。这种变化更适应了加强思想专制统治的需要。D 项正确。16.中国古代行政立法的完备形态是( )(分数:2.00)A.元典章B.唐六典C.大清会典 D.大明会典解析:解析:大清会典是清朝行政立法的总汇,反映了清朝立法上的重要成就,也是中国古代行政立法的完备形态。C 项正确。17.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宪法性文件是( )(分数:2.00)A.钦定宪法大纲 B.十九信条C.大清律例D.大清新刑律解析:解析:钦定宪法大纲是清王朝于 19

    18、08年颁布的宪法性文件。它由宪政编查馆编订,是清政府“预备立宪”的一个步骤,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宪法性文件。A 项正确。二、多选题(总题数:10,分数:20.00)18.多项选择题第 46-63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解析:19.下列关于北洋政府时期司法机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分数:2.00)A.北洋政府实行二元司法体制:普通法院负责民事、刑事案件的裁判,平政院则职掌行政诉讼的裁判 B.普通法院系统实行四级三审制 C.实行审检合署制度D.北洋政府普遍设立“兼理司法法院”

    19、,由县知事兼领司法审判权 解析:解析:北洋政府实行审检分立制度,总检察厅、高等检察厅、地方检察厅、初级检察厅分别对应大理院、高等审判厅、地方审判厅、初级审判厅而设,由检察长、检察官组成,独立行使职权。C 项错误。ABD项说法正确。20.南京国民政府六法全书的内容包括( )(分数:2.00)A.基本法典 B.相关法规 C.判例 D.解释例 解析:解析: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之初即开始仿照大陆法系国家建构中国的以法典为核心的法律体系。19281937年期间,国民政府先后公布实施了六个门类的法律法规:宪法(训政时期约法)、民法、民事诉讼法、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建立起国民政府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以这些

    20、大类法规中的基本法典(行政法除外)为中心,各有一整套的关系法规,即低位阶的法律、条例、通则、规程、规则、细则、办法、纲要、标准、准则以及判例、解释例等不同层次和性质的法律,组成一个严密的、层次分明的法律系统。ABCD 项均为六法全书的内容。21.唐律规定,“义绝”者必须强制离婚。下列情形中,构成义绝的是( )(分数:2.00)A.夫殴妻之祖父母、父母 B.夫杀妻外祖父母 C.妻通奸 D.夫妻不相安谐解析:解析:唐律中“义绝”被规定为强制离婚的条件。所谓“义绝”是指夫妻情义已绝。据户婚:“(夫)殴妻之祖父母、父母及杀妻外祖父母、伯叔父母、兄弟、姑、姊妹。”“妻殴詈夫之祖父母、父母,杀伤夫外祖父母

    21、、伯叔父母、兄弟、姑、姊妹及与夫之缌麻以上亲,若妻通奸及欲害夫者。”或者“夫妻祖父母、父母、外祖父母、伯叔父母、兄弟、姑、姊妹自相杀者”,均为“义绝”。ABC 项正确。D 项是和离。22.相比唐律,明律中处罚有所减轻的罪名是( )(分数:2.00)A.强盗B.窃盗C.不孝 D.子孙违反教令 解析:解析:明律对一些轻微触犯礼教、典礼的罪名,比唐律处罚有所减轻,即“轻其所轻”。唐明律合编认为“大抵事关典礼及风俗教化等事,唐律均较明律为重”。如列入“不孝”的父母在子孙别籍异财者,唐律处徒刑三年,明律仅杖八十。子孙违反教令,唐律处徒刑二年,明律杖一百。对某些危害不大的“轻罪”从轻处罚,使刑事制裁具有更

    22、强的针对性。CD 项正确。23.清朝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削弱的具体表现有( )(分数:2.00)A.废除匠籍制度 B.雇工人的地位有所改善 C.允许良贱通婚D.部分贱籍豁免为良 解析:解析: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民的反抗,清朝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削弱,具体表现为:第一,废除匠籍制度,以雇募工匠代之,手工业工人的人身权利得到了一定保障。第二,雇工人的地位有所改善。第三,部分贱籍豁免为良。ABD 项正确。24.下列关于大清民律草案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分数:2.00)A.前三编以“模范列强”为主,体例结构取自德国民法典 B.后两编以“固守国粹”为主,所有涉及亲属关系以及与亲属关系相关联的财产关系,均

    23、以中国传统为主 C.大清民律草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民法典草案 D.大清民律草案于 1911年正式颁布解析:解析:大清民律草案于 1911年 10月完成,但是因为武昌起义的爆发,草案并未正式公布,D项说法错误。ABC 项说法正确。25.下列关于清末诉讼审判制度改革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分数:2.00)A.在诉讼程序上实行三级三审制度B.承认律师辩护的合法性 C.初步规定了法官及检察官考试任用制度 D.改良监狱及狱政管理制度 解析:解析:清末引进了一系列西方近代诉讼审判原则和具体制度,包括:第一,在诉讼程序上实行四级三审制度。第二,规定了刑事案件的公诉制度、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民事案件的自诉及代

    24、理制度、证据制度、保释制度等,并承认律师辩护的合法性。第三,在审判制度上,允许辩论,实行回避、审判公开等,并明确了预审、合议、公判、复审等程序,并吸收了西方国家一系列司法原则,如司法独立、辩护制度等,但并未能真正实施。第四,初步规定了法官及检察官考试任用制度。第五,改良监狱及狱政管理制度。BCD 项正确,A 项错误。26.下列关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法律制度特点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分数:2.00)A.以孙中山的“遗教”为立法的根本原则 B.特别法多于普通法,其效力往往也高于普通法 C.形成了以六法全书为标志的国家成文法律体系 D.法律体系中没有不成文法解析:解析: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不成文法在

    25、法律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国民政府最高法院的判例、司法院的解释例、司法机关认可的习惯以及法理,都可作为司法机关行使审判权的依据。此外,蒋介石的手令、国民党中央的决议也具有法律效力,而且往往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D 项说法错误。ABC 项说法正确。27.下列关于国民政府时期中华民国民法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分数:2.00)A.中华民国民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颁行的民法典 B.民法典采取社会本位,在民法的基本价值方面摒弃个人主义,转而注重社会公共利益 C.采取民商分立的编纂体例D.婚姻家庭制度体现浓厚的固有法色彩 解析:解析:中华民国民法采取民商合一的编纂体例。 编纂民法典,不单独编纂商法典,凡

    26、适合编入民法典的商事法律规范,一律订人民法债编;凡不宜于编人民法者,如公司、票据、海商、保险等,分别制定单行法。C 项说法错误。ABD 项说法正确。三、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6.00)28.简答题第 64-66小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分数:2.00)_解析:29.简述清末诉讼审判制度的改革。(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清末引进了一系列西方近代诉讼审判原则和具体制度,包括: 第一,在诉讼程序上实行四级三审制度。 第二,规定了刑事案件的公诉制度、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民事案件的自诉及代理制度、证据制度、保释制度等,并承认律师活动的合法性。 第三,在审判制度上,允许辩论,

    27、实行回避、审判公开等,并明确了预审、合议、公判、复审等程序,并吸收了西方国家一系列司法原则,如司法独立、辩护制度等,但并未能真正实施。 第四,初步规定了法官及检察官考试任用制度。 第五,改良监狱及狱政管理制度。)解析:30.简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华民国刑法的主要特点。(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华民国刑法的主要特点是: 其一,继受西方国家通行的刑事法律原则,注重采纳与传统宗法伦理原则相适应的法律制度。 其二,在时间效力上取“从新从轻主义”,但保安处分取“从新主义”和裁判后的“附条件从新主义”。在空间效力上以属地主义为主,属人主义为辅,兼取特定犯罪的保护主义和世界

    28、主义。 其三,采取社会防卫主义,增设保安处分。保安处分是用来补充或替代刑罚以预防犯罪、维护社会秩序的强制性措施,其适用对象是未成年的少年犯及有犯罪或妨碍社会秩序嫌疑之人。)解析:四、分析题(总题数:3,分数:6.00)31.分析题第 67-69小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分数:2.00)_解析:32.周礼秋官小司寇:“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一日辞听,二日色听,三日气听,四日耳听,五日目听。”郑玄疏:“观其出言,不直则烦;观其颜色,不直则赫然;观其气息,不直则喘;观其听聆,不直则惑;观其眸子,不直则吒然。”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知识和理论,分析上述材料并回

    29、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 (2)该制度有何意义?(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反映了西周时期的五听制度。所谓“五听”,就是西周时期司法官审理案件时,运用察言观色进行审讯,以判断当事人陈述真伪的五种方式。“五听”的具体内容是:一日辞听,观察当事人的言语表达,理屈者则言语错乱。二日色听,观察当事人的面部表情,理屈者则面红。三日气听,观察当事人的呼吸,无理则喘息。四日耳听,观察当事人的听觉,理亏则听语不清。五日目听,观察当事人的眼睛与视觉,无理则双目失神。 (2)“五听”是通过观察被讯问者的感官反应以确定其陈述之真假,虽然近于主观,但比起夏商的“神判”显然

    30、前进了一大步,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审判心理学的萌芽。当然,完全依赖察言观色的方式审理案件,往往导致主观唯心主义的司法擅断,有时也会人为地制造一些冤假错案。周以后历朝的司法实践都沿用了“五听”。)解析:33.唐律疏议斗讼律:“手足殴伤人限十日,以他物殴伤人限二十日限内死者,各依杀人论;其在限外及虽在限内,以他故死者,各依本殴伤法”。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知识和理论,分析上述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 (2)该制度有何意义?(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材料反映了唐朝的保辜制度。为准确区分伤害罪和伤害致死的杀人罪,明确因斗殴而导致的法律责任,唐律规定了保辜制度。所谓保辜,即在伤害行为发生后,确定一定的期限,限满之日根据被害人的死伤情况决定加害人所应承担的刑事责任。在法定的期限内加害人可积极救助被害人,在挽救被害人生命的同时减轻自己的罪责。保辜的期限根据伤害的方式和程度而定,辜限内被害人死亡的,以杀人罪论处;在限外死亡或虽在限内而以他因死者,以伤害罪论。 (2)保辜制度力求准确认定加害人的法律责任,使之罪刑相应;同时要求行为人在法定的期限内积极对被害人施救,以减轻自身的法律责任,这对减轻犯罪后果,缓和社会矛盾起到了良好作用。唐朝对于保辜制度无比详尽的规定,表明了唐朝高超的立法技术。)解析:


    注意事项

    本文(【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模拟试卷94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ownview25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