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9 及答案解析(总分:6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6,分数:52.00)1.单项选择题第 1-45 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分数:2.00)_2.(2016 年单选 31)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成文法典,该法典中具有诉讼法性质的篇目是( )。(分数:2.00)A.网法与捕法B.网法与杂法C.杂法与具法D.捕法与具法3.(2004 年单选 39)秦朝中央最高司法机关是( )。(分数:2.00)A.刑部B.大理寺C.廷尉D.司寇4.(2005 年
2、单选 38)“公室告”与“非公室告”的诉讼类别出现于( )。(分数:2.00)A.秦朝B.汉朝C.三国两晋南北朝D.唐朝5.(2009 年单选 39)秦朝的法律形式中,司法机关判案的成例是( )。(分数:2.00)A.决事比B.封诊式C.指挥D.廷行事6.(2011 年单选 44)依据秦朝诉讼法律制度,下列选项中属于“非公室告”案件的是( )。(分数:2.00)A.贼杀伤B.盗他人C.子告父母,臣妾杀家主D.子盗父母,父母擅杀、刑、髡其子及臣妾7.(2012 年单选 34)下列刑罚中,属于秦朝作刑的是( )。(分数:2.00)A.髡刑B.耐刑C.赀刑D.城旦舂8.(2013 年单选 34)秦始
3、皇三十三年,咸阳令审判一起盗羊案件时,误将系羊绳圈的价值计入赃值,与秦律规定的计赃方法不符。依照秦律,该县令的行为已构成犯罪,其所触犯的罪名是( )。(分数:2.00)A.不直B.纵囚C.失刑D.擅刑9.(2014 年单选 35)下列关于秦朝立法指导思想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秦朝的立法强调“兼爱”、“非攻”B.秦朝的立法主张“缘法而治”和“法令由一统”C.秦朝的立法体现“无为而治”的老庄核心思想D.秦朝的立法提倡“德治”、“礼治”与“人治”10.(2015 年单选 32)下列选项中,属于耻辱刑的刑罚是( )。(分数:2.00)A.髡刑B.隶臣妾C.赀刑D.城旦舂11.(
4、2016 年单选 3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秦朝法制指导思想的是( )。(分数:2.00)A.缘法而治B.法令由一统C.严刑重法D.明刑弼教12.(2016 年单选 33)秦律规定:“盗封啬夫可(何)论?廷行事以伪写印。”这里的“廷行事”是指( )。(分数:2.00)A.制定法B.司法成例C.立法解释D.司法解释13.(2006 年单选 34)西汉武帝时颁布“告缗令”的目的主要是( )。(分数:2.00)A.加强社会治安管理B.加强对外贸易管理C.推行国家专卖制度D.推行重农抑商政策14.(2007 年单选 44)西汉法律规定,朝廷官员“舍天子而仕诸侯”的行为构成( )。(分数:2.00)A.出
5、界罪B.阿党附益罪C.非正罪D.左官罪15.(2008 三单选 44)汉朝法律中规定的“群饮酒”罪中,“群”所限定的人数是( )。(分数:2.00)A.三人以上B.五人以上C.八人以上D.十人以上16.(2009 年单选 42)在汉文帝十三年的刑制改革中,用以替代黥刑的刑罚是( )。(分数:2.00)A.笞三百B.笞五百C.弃市D.髡钳城旦舂17.(2010 年单选 40)汉朝建立了由皇帝或上级司法机关对囚徒复核审查的制度,以平反冤案,疏理滞狱。这种制度称为( )。(分数:2.00)A.读鞫B.乞鞫C.录囚D.举劾18.(2011 年单选 31)秋冬行刑的制度化始于( )。(分数:2.00)A
6、.西周B.秦朝C.汉朝D.唐朝19.(2012 年单选 35)下列关于春秋决狱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春秋决狱盛行于西汉文帝、景帝时期B.春秋决狱体现了司法领域中儒家思想向法律的渗透C.春秋决狱是指以春秋的经义作为司法审判的依据D.春秋决狱是汉武帝确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法律儒家化的必然产物20.(2013 年单选 35)汉武帝时期颁布的“六条问事”,就其性质而言属于( )。(分数:2.00)A.民事法律B.监察法律C.经济法律D.诉讼法律21.(2014 年单选 36)代律无正条时,可以援引典型判例作为裁断案件的依据。由此形成的法律形式称为( )。(分数:2.00
7、)A.律B.令C.科D.比22.(2015 年单选 35)汉朝法律规定,被告人及其亲属不服官府判决的,可申请重审。这一诉讼程序称为( )。(分数:2.00)A.录囚B.乞鞫C.举劾D.读鞫23.(2016 年单选 34)汉成帝时,甲杀人,告之其养子乙,乙藏匿甲。问乙何论?( )。(分数:2.00)A.坐杀人共犯B.坐窝藏C.上请D.不当坐24.(2016 年单选 35)汉律的罪名除沿袭秦制外,又增设了一些新罪名。“左官”便是其中危害中央集权的犯罪之一,具体是指( )。(分数:2.00)A.诸侯国官吏与诸侯王结党,知其犯罪而不举奏B.朝廷大臣交通诸侯,助其获得非法利益C.朝廷官员“舍天子而仕诸侯
8、”D.泄露朝廷机密事宜25.(2004 年单选 38)最早规定重罪十条的法典是( )。(分数:2.00)A.北齐律B.开皇律C.晋律D.北魏律26.(2005 年单选 35)历史上称为“张杜律”的法典是( )。(分数:2.00)A.北齐律B.晋律C.开皇律D.九章律二、多选题(总题数:8,分数:16.00)27.多项选择题第 46-63 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28.(2013 年多选 59)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立法指导思想主要包括( )。(分数:2.00)A.一断于法B.刑无
9、等级C.轻罪重刑D.明德慎罚29.(2004 年多选 61)秦朝的法律形式包括( )。(分数:2.00)A.律B.编例C.封诊式D.格30.(2005 年多选 61)汉朝法律中体现儒家指导思想的制度和原则主要有( )。(分数:2.00)A.亲亲得相首匿B.春秋决狱C.上请D.秋冬行刑31.(2009 年多选 61)下列选项中,属于汉朝法律规定的罪名的有( )。(分数:2.00)A.阿党附益B.见知故纵C.酎金D.奸党32.(2011 年多选 61)汉代法律规定的对外贸易的违禁物包括( )。(分数:2.00)A.丝绸B.马匹C.兵器D.铜钱33.(2012 年多选 61)在汉代,危害中央集权的犯
10、罪包括( )。(分数:2.00)A.出界B.非正C.酎金D.阿党附益34.(2015 年多选 59)下列选项中,属于汉代选拔和任用官吏方法的有( )。(分数:2.00)A.征召B.察举C.辟举D.科举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9 答案解析(总分:6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6,分数:52.00)1.单项选择题第 1-45 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分数:2.00)_解析:2.(2016 年单选 31)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成文法典,该法典中具有诉讼法性质的篇目是( )。
11、(分数:2.00)A.网法与捕法 B.网法与杂法C.杂法与具法D.捕法与具法解析:解析:法经是由盗、贼、网(囚)、捕、杂、具6 篇组成。盗法是关于侵犯官私财产所有权犯罪的法律规定。贼法是关于人身伤害、破坏社会秩序的法律规定。网法是关于囚禁和审判罪犯的法律规定。捕法是关于追捕盗、贼及其他犯罪者的法律规定。网法和捕法相当于诉讼法的篇目。杂法是关于“盗贼”以外的其他犯罪与刑罚的规定,主要规定了“六禁”。具法是关于定罪量刑中从轻从重等法律原则的规定,相当于近代刑法典的总则篇。可见,选 A 项。3.(2004 年单选 39)秦朝中央最高司法机关是( )。(分数:2.00)A.刑部B.大理寺C.廷尉 D.
12、司寇解析:解析:战国秦国至南北朝北齐以前,中央最高司法机关是廷尉,选 C 项。隋唐宋时期,刑部为刑事案件复核机关,元代成为中央主审机关,明清沿用,不选 A 项。北齐以大理寺取代廷尉,作为中央最高审判机关,隋唐宋沿用,元代撤销大理寺,明清时期大理寺为刑事案件复核机关,不选 B 项。司寇为商、西周和春秋时期的中央最高司法机关,不选 D 项。4.(2005 年单选 38)“公室告”与“非公室告”的诉讼类别出现于( )。(分数:2.00)A.秦朝 B.汉朝C.三国两晋南北朝D.唐朝解析:解析:秦朝将诉讼分为“公室告”与“非公室告”。“贼杀伤、盗他人”为“公室告”,对于“公室告”,百姓必须告发,官府也必
13、须受理。“子盗父母,父母擅杀、刑、髡子及奴妾”为“非公室告”,对于“非公室告”,百姓不得告发,官府也不得受理,强行告发的要论罪。可见,选 A 项。5.(2009 年单选 39)秦朝的法律形式中,司法机关判案的成例是( )。(分数:2.00)A.决事比B.封诊式C.指挥D.廷行事 解析:解析:秦朝的主要法律形式包括律、令、法律答问、封诊式、廷行事五种,此外还有课、程等。律是秦朝正式的律典,秦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律命名的封建成文法典。令即皇帝针对某一具体事项临时发布的命令,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法律答问是对法律条文、术语、律义作出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类似于后世的律疏。封诊式是关于司法机关审判原则、
14、治狱程式以及对案件进行调查、勘验、审讯、查封等方面的法律规定、文书程式和一些具体案例。廷行事是司法机关判案的成例(判例),可作为司法实践中同类案件判决的依据。可见,选 D 项,不选 A、B 项。“指挥”是宋朝对皇帝和中央司法机关发布的单行条例,属于宋朝最重要的立法活动“编例”的一种。可见,不选 C 项。6.(2011 年单选 44)依据秦朝诉讼法律制度,下列选项中属于“非公室告”案件的是( )。(分数:2.00)A.贼杀伤B.盗他人C.子告父母,臣妾杀家主D.子盗父母,父母擅杀、刑、髡其子及臣妾 解析:解析:秦朝把贼杀伤、盗他人等杀人、伤人、偷盗等严重危害封建统治的犯罪,列为严惩对象,这类诉讼
15、称为“公室告”,对于公室告,官府必须受理;秦朝把“子盗父母,父母擅杀、刑、髡子及奴妾的犯罪”等引起的诉讼,称为“非公室告”,对于非公室告,官府不予受理。可见,选 D 项。7.(2012 年单选 34)下列刑罚中,属于秦朝作刑的是( )。(分数:2.00)A.髡刑B.耐刑C.赀刑D.城旦舂 解析:解析:秦朝的作刑类似于后世的徒刑。秦朝的作刑主要包括城旦舂(男子为城旦即服役,女子为舂米)、鬼薪白粲(男子为神庙砍柴,女子择米正白)、隶臣妾(充当官奴婢)、司寇(服短期劳役)、候(充当斥候)等。可见,选 D 项。髡刑(剃去犯人头发)、耐刑(剃去犯人胡须)为秦汉时期的耻辱刑,而不是作刑。可见,不选 A、B
16、 项。赀刑为秦汉时期的一种财产刑,而不是作刑,类似于后世的罚金。可见,不选 C 项。8.(2013 年单选 34)秦始皇三十三年,咸阳令审判一起盗羊案件时,误将系羊绳圈的价值计入赃值,与秦律规定的计赃方法不符。依照秦律,该县令的行为已构成犯罪,其所触犯的罪名是( )。(分数:2.00)A.不直B.纵囚C.失刑 D.擅刑解析:解析:秦律明确规定了司法官的办案责任,对于因过失导致处刑不当、失其轻重的,构成“失刑”罪。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记载:“士伍甲盗,以得时值赃,赃值过六百六十,吏弗值,其狱鞫乃值赃,赃值百一十,以论耐,问甲及吏何论?甲当黥为城旦,吏为失刑罪。”可见,选 C 项。秦律规定,凡司
17、法官故意重罪轻判或轻罪重判的,以“不直”罪论处。秦律规定,凡司法官故意应论而不论罪的或者减轻处罚情节的,以“纵囚”罪论处。秦朝没有“擅刑”这一罪名。9.(2014 年单选 35)下列关于秦朝立法指导思想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秦朝的立法强调“兼爱”、“非攻”B.秦朝的立法主张“缘法而治”和“法令由一统” C.秦朝的立法体现“无为而治”的老庄核心思想D.秦朝的立法提倡“德治”、“礼治”与“人治”解析:解析:秦朝以法家治国,倡导“法治”,尤其推崇韩非子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思想,秦朝并不倡导“兼爱”、“非攻”,“兼爱”、“非攻”为墨家思想。可见,A 项表述错误。秦朝在立法指导思
18、想上强调“缘法而治”、“法令由一统”,即以法律作为判断是非曲直的标准,全国实行统一的法律、法令。可见,B 项表述正确。“无为而治”是汉初至汉武帝之前推行的立法指导思想,“无为而治”属于黄老学说的范畴。秦朝推行“以法治国”,而不是“无为而治”。可见,C 项表述错误。秦朝倡导“法治”,而非“德治”、“礼治”、“人治”。可见,D 项表述错误。10.(2015 年单选 32)下列选项中,属于耻辱刑的刑罚是( )。(分数:2.00)A.髡刑 B.隶臣妾C.赀刑D.城旦舂解析:解析:秦汉时期的耻辱刑包括髡刑(剃去犯人头发)、耐刑(剃去犯人胡须)和完刑(保留发肤免髡剃)。可见,选 A 项。隶臣妾(为官府服役
19、)为作刑,而非耻辱刑,故不选 B 项。赀刑(类似于罚金)为财产刑,而非耻辱刑,故不选 C 项。城旦舂(男子筑城墙、修城池,女子舂米)为作刑,而非耻辱刑,故不选 D 项。11.(2016 年单选 3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秦朝法制指导思想的是( )。(分数:2.00)A.缘法而治B.法令由一统C.严刑重法D.明刑弼教 解析:解析:秦朝立法指导思想包括“缘法而治”、“法令由一统”和严刑重法。明刑弼教是明朝的立法指导思想。可见,选 D 项。12.(2016 年单选 33)秦律规定:“盗封啬夫可(何)论?廷行事以伪写印。”这里的“廷行事”是指( )。(分数:2.00)A.制定法B.司法成例 C.立法解释
20、D.司法解释解析:解析:秦朝的“廷行事”即司法机关判案的成例,在律文没有相关规定时,可以作为司法实践中同类案件判决的依据。可见,选 B 项。13.(2006 年单选 34)西汉武帝时颁布“告缗令”的目的主要是( )。(分数:2.00)A.加强社会治安管理B.加强对外贸易管理C.推行国家专卖制度D.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解析:解析:汉武帝时期颁布“告缗令”,鼓励百姓告发,如果有富户或商人隐匿家产不上报,告发者可以得到他的一半家产,剩余财产由官府没收。“告缗令”在性质上属于重农抑商的法律。可见,选 D 项。14.(2007 年单选 44)西汉法律规定,朝廷官员“舍天子而仕诸侯”的行为构成( )。(分数
21、:2.00)A.出界罪B.阿党附益罪C.非正罪D.左官罪 解析:解析:西汉时期为了打击地方诸侯势力,加强中央集权,颁布了一系列单行法律,以惩治危害中央集权的各类犯罪,其中主要包括左官罪、阿党附益罪、出界罪和酎金罪。其中,左官罪是指“舍天子而仕诸侯”,即舍弃朝廷的官职而在诸侯国任职,是对抗中央的重罪。可见,选 D 项。15.(2008 三单选 44)汉朝法律中规定的“群饮酒”罪中,“群”所限定的人数是( )。(分数:2.00)A.三人以上 B.五人以上C.八人以上D.十人以上解析:解析:汉律规定,三人以上群饮酒,罚金四两,故选 A 项。16.(2009 年单选 42)在汉文帝十三年的刑制改革中,
22、用以替代黥刑的刑罚是( )。(分数:2.00)A.笞三百B.笞五百C.弃市D.髡钳城旦舂 解析:解析:文帝刑制改革的具体内容就是对奴隶制五刑进行改革,即将墨刑改为髡钳城旦舂,将劓刑改为笞三百,将剕刑中的斩左趾改为笞五百,将剕刑中的斩右趾改为弃市(死刑)。可见,选 D 项。17.(2010 年单选 40)汉朝建立了由皇帝或上级司法机关对囚徒复核审查的制度,以平反冤案,疏理滞狱。这种制度称为( )。(分数:2.00)A.读鞫B.乞鞫C.录囚 D.举劾解析:解析:汉朝建立了录囚制度,即由皇帝或上级司法机关通过对囚徒的复核审录,对下级司法机关审判的案件进行监督和检查,以平反冤狱,梳理滞狱。可见,选 C
23、 项。在古代诉讼程序中,“读鞫”的意思是宣读判决书。“乞鞫”的意思是申请复审。汉代的诉讼包括告诉和举劾两种,告诉即当事人或其亲属直接到官府控告,举劾即官吏代表国家纠举犯罪。可见,A、B、D 项表述都与题意不符,不选。18.(2011 年单选 31)秋冬行刑的制度化始于( )。(分数:2.00)A.西周B.秦朝C.汉朝 D.唐朝解析:解析:秋冬行刑理论源于先秦阴阳五行家的“赏以春夏,刑以秋冬”的理论,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认为,春夏以阳为主,万物生长,不宜刑杀;秋冬以阴为主,万物凋零,宜施刑罚,清理狱讼。汉代司法制度在儒家化的影响下,在死刑执行上便采取秋冬行刑,这是秋冬行刑制度化的开始,到
24、了唐代该制度完备成熟。可见,选 C 项。19.(2012 年单选 35)下列关于春秋决狱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春秋决狱盛行于西汉文帝、景帝时期 B.春秋决狱体现了司法领域中儒家思想向法律的渗透C.春秋决狱是指以春秋的经义作为司法审判的依据D.春秋决狱是汉武帝确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法律儒家化的必然产物解析:解析:春秋决狱出现于汉武帝时期,盛行于西汉中后期,沿用于魏晋南北朝。可见,A 项表述不正确。春秋决狱体现的是以儒家经典,特别是以春秋一书所提倡的“微言大义”作为审案依据,因此又称为“经义断狱”。春秋决狱体现了在司法领域中儒家思想向法律的渗透,是汉朝法律儒家化的标
25、志之一。可见,B、C 项表述正确。春秋决狱是汉武帝确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封建大一统思想后法律儒家化的必然产物。可见,D 项表述正确。20.(2013 年单选 35)汉武帝时期颁布的“六条问事”,就其性质而言属于( )。(分数:2.00)A.民事法律B.监察法律 C.经济法律D.诉讼法律解析:解析:“六条问事”是汉武帝时期制定的监察制度,“六条问事”是对部内所属郡、国进行监督的六条标准:强宗豪右田宅超过限制,且横行不法,以强凌弱的;二千石官(郡守)不尊奉诏书,不按典章制度办事,背公徇私,鱼肉百姓,贪污受贿、聚敛财富而为奸邪之事的;二千石官不认真办理案件,随个人喜怒而滥加赏罚,严苛残暴、侵害
26、百姓的;二千石官选用下属不公平,依个人喜恶而任用职事的;二千石官的子弟依仗权势,横行不法,为所欲为的;二千石官勾结地方豪强,通过贿赂结党营私、歪曲法律规定的。凡上述六条之内,刺史都可以调查核实,上章弹劾。可见,选 B 项。21.(2014 年单选 36)代律无正条时,可以援引典型判例作为裁断案件的依据。由此形成的法律形式称为( )。(分数:2.00)A.律B.令C.科D.比 解析:解析:汉代律无正条时,可以援引典型判例作为裁断案件的依据。由此形成的法律形式称为比或决事比。可见,选 D 项。汉代的主要法律形式包括律、令、科、比。律即正式的律典,令即皇帝随时发布的诏令或臣下提出经皇帝批准的立法建议
27、,科即律以外规定犯罪与刑罚及行政管理方面的单行法规,该法律形式在南北朝时期被北魏创立的“格”所取代。22.(2015 年单选 35)汉朝法律规定,被告人及其亲属不服官府判决的,可申请重审。这一诉讼程序称为( )。(分数:2.00)A.录囚B.乞鞫 C.举劾D.读鞫解析:解析:汉朝法律规定,被告人及其亲属不服官府判决的,可以申请重审,该诉讼程序称为“乞鞫”,故选 B 项。汉代的录囚是指皇帝或上级司法机关通过对囚徒的复核审录,监督和检查下级司法机关的决狱情况,以平反冤狱,梳理滞狱的制度。汉代的举劾是指官吏代表国家纠举犯罪,类似于现代的“公诉”。读鞫是指向被告及其亲属宣读判决书。23.(2016 年
28、单选 34)汉成帝时,甲杀人,告之其养子乙,乙藏匿甲。问乙何论?( )。(分数:2.00)A.坐杀人共犯B.坐窝藏C.上请D.不当坐 解析:解析:根据亲亲得相首匿原则,对于“子为父隐”的,除谋反、大逆之罪外,隐匿者不负刑事责任,故“不当坐”。可见,选 D 项。24.(2016 年单选 35)汉律的罪名除沿袭秦制外,又增设了一些新罪名。“左官”便是其中危害中央集权的犯罪之一,具体是指( )。(分数:2.00)A.诸侯国官吏与诸侯王结党,知其犯罪而不举奏B.朝廷大臣交通诸侯,助其获得非法利益C.朝廷官员“舍天子而仕诸侯” D.泄露朝廷机密事宜解析:解析:汉律规定的左官罪即不经中央委派而擅自到诸侯国
29、为官,即“舍天子而仕诸侯”。可见,选C 项。A 项表述的是汉律规定的阿党罪,B 项表述的是汉律规定的附益罪,二者合称为“阿党附益罪”。D项表述的是汉律规定的漏泄省中语罪。25.(2004 年单选 38)最早规定重罪十条的法典是( )。(分数:2.00)A.北齐律 B.开皇律C.晋律D.北魏律解析:解析:北齐律最早将危害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十种重大犯罪即重罪十条规定于法典中,重罪十条包括:反逆(谋反、篡权、颠覆朝廷)、大逆(毁坏皇家宗庙、陵园、宫殿等场所设施)、判(背叛朝廷或国家利益)、降(投降敌伪)、恶逆(谋杀或殴打尊亲属)、不道(以极其残忍的手段杀人)、不敬(偷盗皇室器物、过失危及皇帝安全)、
30、不孝(不奉敬侍养尊长或不依礼服丧)、不义(逆杀主管长官)、内乱(亲属间犯奸乱伦)十罪。可见,选 A 项。26.(2005 年单选 35)历史上称为“张杜律”的法典是( )。(分数:2.00)A.北齐律B.晋律 C.开皇律D.九章律解析:解析:晋律诏颁后,由当时的律学家张斐、杜预为其作注,该注释与晋律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经作注的晋律又被称为“张杜律”。可见,选 B 项。二、多选题(总题数:8,分数:16.00)27.多项选择题第 46-63 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解析:28.(2
31、013 年多选 59)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立法指导思想主要包括( )。(分数:2.00)A.一断于法 B.刑无等级 C.轻罪重刑 D.明德慎罚解析:解析:战国时期的立法指导思想包括“一断于法”、“刑无等级”、“轻罪重刑”和“法布于众”。可见,选 A、B、C 项。明德慎罚是西周时期的立法指导思想,故不选 D 项。29.(2004 年多选 61)秦朝的法律形式包括( )。(分数:2.00)A.律 B.编例C.封诊式 D.格解析:解析:秦朝的法律形式主要有律、令、法律答问、封诊式和廷行事五种,此外还有课、程。可见,选 A、C 项。编例为宋朝主要的法律形式,也是宋朝最重要、最经常的立法活动,不选 B
32、项。“格”最早起源于北魏,西魏正式出现以格命名的封建成文法典,隋、唐、宋时期,格是主要法律形式之一,唐朝主要法律形式为律、令、格、式,不选 D 项。30.(2005 年多选 61)汉朝法律中体现儒家指导思想的制度和原则主要有( )。(分数:2.00)A.亲亲得相首匿 B.春秋决狱 C.上请 D.秋冬行刑 解析:解析:汉朝法律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法律儒家化。汉朝法律儒家化主要表现包括立法原则上的“德主刑辅”,刑法原则上的上请、恤刑和亲亲相隐,司法审判上的春秋决狱和刑罚执行上的秋冬行刑。可见,备选项应全选。31.(2009 年多选 61)下列选项中,属于汉朝法律规定的罪名的有( )。(分数:2.00)
33、A.阿党附益 B.见知故纵 C.酎金 D.奸党解析:解析:汉朝法律涉及罪名包括阿党附益,左官,非正,出界,僭越,漏泄省中语,酎金,欺谩、诋欺、诬罔,废格诏书,怨枉诽谤政治,左道,不敬、大不敬,阑入、失阑,沈命,见知故纵,群饮,通行饮食,等等。A 项表述中,“阿党”是指诸侯官吏与诸侯王结成死党,“附益”是指中央朝臣外附诸侯。B 项表述中,“见之故纵”是指治安官吏得知贼盗真情而不及时举告者,治安官吏与罪犯判处同等刑罚。C 项表述中,“酎金”是指诸侯王参与祭祀时所供奉的黄金质量不符合标准的,轻者论罪,重者处死。综上分析,选 A、B、C 项。奸党罪为明太祖朱元璋首创,清朝沿用。可见,不选 D 项。32
34、.(2011 年多选 61)汉代法律规定的对外贸易的违禁物包括( )。(分数:2.00)A.丝绸B.马匹 C.兵器 D.铜钱 解析:解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汉律规定,不准以违禁物品如铁、兵器、马匹、铜钱等与匈奴互市,但在与西域和中亚各国的贸易中,则采取种种优惠政策,没有上述通商物品种类和数量的限制。可见,选B、C、D 项。33.(2012 年多选 61)在汉代,危害中央集权的犯罪包括( )。(分数:2.00)A.出界 B.非正 C.酎金 D.阿党附益 解析:解析:汉代危害中央集权的犯罪包括:(1)阿党附益:诸侯官吏与诸侯王结成死党,知其犯罪不举奏者为“阿党”;中央朝臣外附诸侯以谋取法外利益
35、者为“附益”。(2)左官:汉朝凡在朝廷为官者为“右官”,在诸侯国为官者为“左官”,并规定凡“舍天子而仕诸侯者”皆为左官,鉴于汉武帝时期衡山王谋反有左官参与其中,故以左官罪严厉打击之。(3)非正:非嫡系子孙继承爵位。(4)出界:诸侯王擅自越出所封邑的疆界。规定此罪有利于防止诸侯越界串通对抗中央。(5)僭越:诸侯百官用了不该用的器用、服饰、乘舆等行为。(6)漏泄省中语:泄露朝廷机密。(7)酎金:诸侯供奉的黄金不合成色。可见,备选项都属于汉朝规定的危害中央集权的犯罪,故应全选。34.(2015 年多选 59)下列选项中,属于汉代选拔和任用官吏方法的有( )。(分数:2.00)A.征召 B.察举 C.辟举 D.科举解析:解析:汉代选拔和任用官吏的方法有察举、征召、辟举、任子和太学补官。可见,选 A、B、C 项。科举始于隋朝,汉代无科举,故不选 D 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