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试卷7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385955       资源大小:55.50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试卷7及答案解析.doc

    1、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试卷 7及答案解析(总分:6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单项选择题第 1-45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分数:2.00)_2.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科”这一法律形式在南北朝时期被“格”所取代B.登闻鼓制最早源于曹魏C.南北朝时期最著名的格是别权调格D.曹魏律和晋律的篇目都是 20篇3.下列关于法律儒家化表现的说法,错误的是( )。(分数:2.00)A.汉朝法律的儒家化,不仅体现在刑罚执行和审判上,也体现在刑法适用

    2、原则上B.春秋决狱作为法律儒家化的表现之一,是汉朝独有的审判方式C.法律儒家化与西晋的引礼入律、礼律融合相辅相成D.亲亲相隐属于法律儒家化的表现形式之一4.关于北魏法制建设的成就,表述错误的是( )。(分数:2.00)A.北魏时期使死刑复奏成为正式制度B.北魏时期最早出现了“格”这一法律形式C.北魏时期将流刑分为五等D.北魏政权首次将“官当”入律5.汉朝掌管地方监察事务的机关为( )。(分数:2.00)A.司隶校尉B.令刺史C.监察御史D.御史大夫6.汉朝对官员实施业绩考核的法律称为( )。(分数:2.00)A.上计律B.附益律C.尚方律D.酎金律7.汉武帝后期汉朝的立法指导思想是( )。(分

    3、数:2.00)A.无为而治B.德本刑用C.明德慎罚D.德主刑辅8.汉朝为了加强对农民起义的镇压而制定的法律是( )。(分数:2.00)A.阿党附益法B.通行饮食法C.沈命法D.均输平准法9.晋律的第一篇是( )。(分数:2.00)A.刑名律B.法例律C.具律D.刑名、法例律10.首次对封建成文法典总则进行改革的法典是( )。(分数:2.00)A.九章律B.曹魏律C.晋律D.北齐律11.首次区分公罪与私罪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分数:2.00)A.北齐律B.开皇律C.唐律疏议D.宋刑统12.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分数:2.00)A.开皇律B.唐律疏议C.宋刑统D.大

    4、明律13.第一部采取“刑律统类”编纂方式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分数:2.00)A.大中刑统B.显德刑统C.大周刑统D.宋刑统14.凌迟刑始创于( )。(分数:2.00)A.隋朝B.唐朝C.五代D.宋朝15.刺配刑始创于( )。(分数:2.00)A.隋朝B.唐朝C.宋朝D.元朝16.中华法系的代表件法典县( )。(分数:2.00)A.法经B.北齐律C.开皇律D.永徽律疏二、多选题(总题数:11,分数:22.00)17.多项选择题第 46-63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18.曾经

    5、对封建成文法典总则篇进行完善的法典有( )。(分数:2.00)A.九章律B.泰始律C.北齐律D.曹魏律19.南北朝时期新出现的法律形式有( )。(分数:2.00)A.科B.格C.式D.比20.北齐政权法制建设的成就表现在( )。(分数:2.00)A.设置大理寺B.创立“重罪十条”C.以名例律作为法典总则篇D.封建成文法典的篇章体例定型化21.下列选项中,属于汉朝首次创立的制度有( )。(分数:2.00)A.上请B.亲亲得相首匿C.秋冬行刑D.恤刑原则22.下列选项中,属于汉朝基本法律框架的法律有( )。(分数:2.00)A.“约法三章”B.越宫律C.九章律D.傍章律23.下列选项中,属于三国两

    6、晋南北朝时期颁布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分数:2.00)A.麟趾格B.大统式C.北齐律D.开皇律24.以名例律作为总则的封建成文法典有( )。(分数:2.00)A.泰始律B.北齐律C.唐律疏议D.大明律25.下列选项中,属于监察机关官员名称的有( )。(分数:2.00)A.御史大夫B.御史中丞C.御史台D.廷尉26.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儒家化的表现有( )。(分数:2.00)A.死刑复奏B.重罪十条C.八议入律D.服制定罪27.汉朝法律儒家化的表现有( )。(分数:2.00)A.秋冬行刑B.上请原则C.春秋决狱D.亲亲相隐三、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6.00)28.简答题第 64-66小

    7、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分数:2.00)_29.简述法经的内容、特点。(分数:2.00)_30.简述汉文帝刑制改革的内容、历史意义和局限性。(分数:2.00)_四、分析题(总题数:4,分数:8.00)31.分析题第 67-69小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分数:2.00)_32.请简释下列文字的含义,并运用中国法制史知识进行分析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公室告何也?非公室告何也?贼杀伤、盗他人为公室;子盗父母,父母擅杀、刑、髡子及奴妾不为公室告。子告父母,臣妾告主,非公室告,勿听。”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理论知识对下列材料进行分析,并回答问题(

    8、分数:2.00)_33.晋书刑法志:“峻礼教之防,准五服以制罪。”“服制若近,以尊犯卑,处刑则轻,以卑犯尊,处刑则重;服制若远,以尊犯卑,处刑则重,以卑犯尊,处刑则轻。若财产转让有犯,服制若近,处罚若轻。” 问题: (1)这段文字反映了什么制度? (2)确立这一制度的立法宗旨是什么? (3)举例说明这一制度对后世的影响。(分数:2.00)_34.魏书刑罚志:“当死者,部案奏闻。以死不可复生,惧监官不能平,狱成皆呈,帝亲临问,无异辞怨言乃绝之。诸州国之大辟,皆先谳(音验编者注)报乃施行。” 问题: (1)这段文字反映了什么制度? (2)这段文字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3)确立这一制度的宗旨是什么?

    9、 (4)举例说明这一制度对后世的影响。(分数:2.00)_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试卷 7答案解析(总分:6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单项选择题第 1-45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分数:2.00)_解析:2.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科”这一法律形式在南北朝时期被“格”所取代 B.登闻鼓制最早源于曹魏C.南北朝时期最著名的格是别权调格D.曹魏律和晋律的篇目都是 20篇解析:解析:B 项错在:登闻鼓制源于西晋。C 项错在:南北朝时期最著名

    10、的格是东魏的麟趾格。D项错在:曹魏律是 18篇,而晋律是 20篇。3.下列关于法律儒家化表现的说法,错误的是( )。(分数:2.00)A.汉朝法律的儒家化,不仅体现在刑罚执行和审判上,也体现在刑法适用原则上B.春秋决狱作为法律儒家化的表现之一,是汉朝独有的审判方式 C.法律儒家化与西晋的引礼入律、礼律融合相辅相成D.亲亲相隐属于法律儒家化的表现形式之一解析:解析:B 项错在:春秋决狱始于汉朝,沿用于三国两晋南北朝,因此并非汉朝独有。4.关于北魏法制建设的成就,表述错误的是( )。(分数:2.00)A.北魏时期使死刑复奏成为正式制度B.北魏时期最早出现了“格”这一法律形式C.北魏时期将流刑分为五

    11、等 D.北魏政权首次将“官当”入律解析:解析:C 项错在:北周政权将流刑分为五等。5.汉朝掌管地方监察事务的机关为( )。(分数:2.00)A.司隶校尉B.令刺史 C.监察御史D.御史大夫解析:解析:令刺史是汉朝掌管地方监察事务的机关。司隶校尉为汉朝监察京师及附近州县的机关;监察御史为东汉某一时期的中央监察机关名称(后又改回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为秦、汉、三国时期的中央最高监察机关(东汉某一时期称为监察御史)。6.汉朝对官员实施业绩考核的法律称为( )。(分数:2.00)A.上计律 B.附益律C.尚方律D.酎金律解析:解析:附益律和酎金律为汉朝抑制诸侯势力的法律;尚方律为汉朝抑制官吏随意提高品级

    12、的法律。7.汉武帝后期汉朝的立法指导思想是( )。(分数:2.00)A.无为而治B.德本刑用C.明德慎罚D.德主刑辅 解析:解析:无为而治为汉武帝前期的立法指导思想;德本刑用为唐朝的立法指导思想;明德慎罚为西周的立法指导思想;德主刑辅为汉武帝后期的立法指导思想。8.汉朝为了加强对农民起义的镇压而制定的法律是( )。(分数:2.00)A.阿党附益法B.通行饮食法 C.沈命法D.均输平准法解析:解析:阿党附益法为汉朝打击地方诸侯势力的法律;通行饮食法为汉朝镇压农民起义、维持社会治安的法律;沈命法为打击官吏渎职的法律;均输平准法为平抑物价、打击商人牟利的法律。9.晋律的第一篇是( )。(分数:2.0

    13、0)A.刑名律 B.法例律C.具律D.刑名、法例律解析:解析:晋律的第一篇为刑名律。10.首次对封建成文法典总则进行改革的法典是( )。(分数:2.00)A.九章律B.曹魏律 C.晋律D.北齐律解析:解析:尽管曹魏律、晋律和北齐律都对法典总则进行了改革,但首次进行改革的是曹魏律,但北齐律最终完成了对封建成文法典总则的改革。11.首次区分公罪与私罪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分数:2.00)A.北齐律B.开皇律 C.唐律疏议D.宋刑统解析:解析:参考教材虽然在唐朝法律制度部分讲述了公罪与私罪的划分,但该制度并非源于唐朝,而是隋朝。12.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分数:2.0

    14、0)A.开皇律B.唐律疏议C.宋刑统 D.大明律解析:解析:宋刑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成文法典。13.第一部采取“刑律统类”编纂方式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分数:2.00)A.大中刑统 B.显德刑统C.大周刑统D.宋刑统解析:解析:大中刑律统类又称为大中刑统,编纂于唐宣宗年间,是我国第一部采取“刑统”编纂方式的封建成文法典。显德刑统编纂于五代的后周时期,该部法典又称为大周刑统。宋刑统在体例上沿用大中刑统和大周刑统的编纂方式。14.凌迟刑始创于( )。(分数:2.00)A.隋朝B.唐朝C.五代 D.宋朝解析:解析:凌迟刑始于五代,成为法定死刑是在宋朝,正式人律是在明朝。15.刺配刑

    15、始创于( )。(分数:2.00)A.隋朝B.唐朝C.宋朝 D.元朝解析:解析:宋太祖为了标榜慎刑,创立刺配刑,作为死刑的宽贷刑,后被滥用。16.中华法系的代表件法典县( )。(分数:2.00)A.法经B.北齐律C.开皇律D.永徽律疏 解析:解析:永徽律疏在元朝以后又称为唐律疏议,是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二、多选题(总题数:11,分数:22.00)17.多项选择题第 46-63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解析:18.曾经对封建成文法典总则篇进行完善的法典有( )。(分数:2.00)A

    16、.九章律B.泰始律 C.北齐律 D.曹魏律 解析:解析:曹魏律具律改为刑名律,作为法典总则,晋律将刑名律改为刑名、法例律两篇,北齐律合并刑名、法例律两篇为名例律一篇,最终完善了刑法总则。19.南北朝时期新出现的法律形式有( )。(分数:2.00)A.科B.格 C.式 D.比解析:解析:科和比出现于汉朝。20.北齐政权法制建设的成就表现在( )。(分数:2.00)A.设置大理寺 B.创立“重罪十条” C.以名例律作为法典总则篇 D.封建成文法典的篇章体例定型化 解析:解析:北齐改廷尉为大理寺,使大理寺成为中央最高审判机关;北齐首创“重罪十条”,从而成为开皇律“十恶”的渊源;北齐律合并刑名、法例律

    17、两篇为名例律一篇,最终完善了刑法总则;北齐律定法典篇目为 12篇,从而使得封建成文法典篇章体例定型化。21.下列选项中,属于汉朝首次创立的制度有( )。(分数:2.00)A.上请 B.亲亲得相首匿 C.秋冬行刑 D.恤刑原则解析:解析:恤刑原则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存在。22.下列选项中,属于汉朝基本法律框架的法律有( )。(分数:2.00)A.“约法三章”B.越宫律 C.九章律 D.傍章律 解析:解析:汉朝基本法律框架就是汉律六十篇,而“约法三章”不在汉律六十篇之列。23.下列选项中,属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颁布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分数:2.00)A.麟趾格 B.大统式 C.北齐律 D.开皇律

    18、解析:解析:开皇律为隋朝制颁,不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典。24.以名例律作为总则的封建成文法典有( )。(分数:2.00)A.泰始律B.北齐律 C.唐律疏议 D.大明律 解析:解析:从北齐至清末沈家本修律,名例律一直属于封建成文法典的总则。25.下列选项中,属于监察机关官员名称的有( )。(分数:2.00)A.御史大夫 B.御史中丞 C.御史台D.廷尉解析:解析:廷尉为司法审判官,而不是司法监察官。御史台是监察机构的名称。26.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儒家化的表现有( )。(分数:2.00)A.死刑复奏 B.重罪十条 C.八议入律 D.服制定罪 解析:解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儒家化的表现有:八

    19、议、官当、服制定罪、重罪十条、死刑复奏、登闻鼓制等。27.汉朝法律儒家化的表现有( )。(分数:2.00)A.秋冬行刑 B.上请原则 C.春秋决狱 D.亲亲相隐 解析:解析:汉朝法律的儒家化表现为:立法指导思想上,德主刑辅、三纲法律化;刑法原则上,上请、恤刑、亲亲得相首匿;刑罚执行上,秋冬行刑;司法制度上,录囚、春秋决狱。三、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6.00)28.简答题第 64-66小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分数:2.00)_解析:29.简述法经的内容、特点。(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内容:法经共 6篇:盗法、贼法、网法、捕法、杂法、具法。盗法是关于侵犯官

    20、私财产所有权犯罪的法律规定;贼法是关于侵害人身安全及危害社会秩序犯罪的法律规定;网法是关于囚禁和审判罪犯的法律规定;捕法是关于追捕盗、贼及其他犯罪者的法律规定;杂法是关于“盗贼”以外的其他犯罪与刑罚的规定;具法是关于定罪量刑中从轻从重等法律原则的规定。 (2)特点:在内容上,法经以惩治盗贼为主要任务,反对旧贵族的等级特权,体现重刑主义精神。在体例上,法经出现了先开列罪名再规定刑罚的罪刑法定倾向;法经将相当于法典总则的具法列在最后且适用于其他各篇。)解析:30.简述汉文帝刑制改革的内容、历史意义和局限性。(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汉文帝时期进行的刑制改革就是对以往的奴隶制五刑制度

    21、的改革,这次改革揭开了从肉刑到劳役刑过渡的序幕。其主要内容是:改墨刑(黥刑)为髡钳城旦舂;改劓刑为笞三百;改剕刑中的斩左趾为笞五百;斩右趾改为弃市(死刑)。 这次刑制改革有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为最终废除肉刑奠定了基础。但此次改革也有弊端,主要表现为:(1)斩右趾改为弃市(死刑),实际上是由轻改重。(2)宫刑未改。(3)笞数过多,往往有的犯人在行刑过程中被打死。 汉景帝在文帝改制基础上又进行了笞制改革。包括:(1)减少笞数,将笞五百与笞三百分别降为笞三百与笞二百,后又再度减为笞二百与笞一百。(2)明确规定了笞杖的材料、质量、长度、宽窄、厚薄等规格,而且严格限定了笞打的部位与行刑的程序。文、景帝的

    22、刑制改革,是奴隶制五刑向封建制五刑转变的标志,在中国封建法制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解析:四、分析题(总题数:4,分数:8.00)31.分析题第 67-69小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分数:2.00)_解析:32.请简释下列文字的含义,并运用中国法制史知识进行分析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公室告何也?非公室告何也?贼杀伤、盗他人为公室;子盗父母,父母擅杀、刑、髡子及奴妾不为公室告。子告父母,臣妾告主,非公室告,勿听。”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理论知识对下列材料进行分析,并回答问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这段文字反映的是秦朝对起诉权的限

    23、制制度“公室告”和“非公室告”。 (2)这段文字的基本含义是,公室告是什么?非公室告是什么?杀伤他人或者盗窃他人,是公室告;子女盗窃父母,父母擅自杀死、残伤、髡剃子女及奴妾不是公室告。子女控告父母以及奴妾控告主人的案件,为非公室告,官府不予受理。 (3)秦朝对于起诉权限作了严格的限制,不能乱告。秦朝将控告分为“公室告”和“非公室告”,对于公室告的案件,官府必须受理;对于非公室告的案件,官府不予受理,如果控告人坚持告诉,还要追究控告者的刑事责任。 (4)秦朝区分“公室告”和“非公室告”,有助于秦律集中把矛头直接指向危害封建统治秩序的盗贼。秦朝将控告分为“公室告”和“非公室告”,而且严格限制起诉权

    24、,实际上是封建伦理的尊卑关系和主奴等级关系在诉讼制度上的反映。)解析:33.晋书刑法志:“峻礼教之防,准五服以制罪。”“服制若近,以尊犯卑,处刑则轻,以卑犯尊,处刑则重;服制若远,以尊犯卑,处刑则重,以卑犯尊,处刑则轻。若财产转让有犯,服制若近,处罚若轻。” 问题: (1)这段文字反映了什么制度? (2)确立这一制度的立法宗旨是什么? (3)举例说明这一制度对后世的影响。(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这段文字反映了准五服以制罪制度。所谓准五服以制罪,是指对于九族之内亲属相互侵害的犯罪行为,要根据五服所表示的远近亲疏关系而定罪量刑的制度。 (2)准五服以制罪的刑法原则的确立,是

    25、按照儒家强调的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标准,体现“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父权、夫权思想,旨在维护上下、尊卑、贵贱、亲疏的社会等级秩序。因此,它实际是将儒家礼的原则引入刑事立法原则之中,作为定罪量刑的首要依据。这显然是引礼入律、融礼于法的产物,是罪刑确立标准进一步儒家化的重要表现。 (3)准五服以制罪原则自:晋律确立后,一直沿用到清朝。唐朝将服制定罪作为一项基本原则列入唐律疏议;后世出现的“十恶”重罪中,对于不孝、恶逆等严重侵犯亲属的犯罪,都加重处罚;元朝制定的元典章甚至首创五服图,而明、清刑律在正文之前附有五服图,以便司法机关量刑时参考。可见,该制度对后世封建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6、)解析:34.魏书刑罚志:“当死者,部案奏闻。以死不可复生,惧监官不能平,狱成皆呈,帝亲临问,无异辞怨言乃绝之。诸州国之大辟,皆先谳(音验编者注)报乃施行。” 问题: (1)这段文字反映了什么制度? (2)这段文字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3)确立这一制度的宗旨是什么? (4)举例说明这一制度对后世的影响。(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这段文字反映的是死刑复奏制度。所谓死刑复奏制度,是指司法机关执行死刑必须奏报皇帝批准的制度。该制度首次确立于三国曹魏时期。 (2)这段文字的基本含义是,应当处死刑的,要将案件及时奏闻朝廷。由于人死不能再生,担心司法官不能公正断案,因此审判完毕后都要

    27、呈报皇帝,皇帝亲自过问,如果没有疑问或者冤屈方可执行。各地死刑案件都要上报才能执行。 (3)死刑复奏制度创立于三国曹魏时期,完善于南北朝北魏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开始逐步完善死刑复奏制度,说明统治阶级开始慎重对待死刑和处理死刑案件,因此是慎刑思想在司法领域的反映。死刑复奏制度确立的基本宗旨是:皇帝企图通过执掌生杀予夺的大权,以加强对司法权的控制。 (4)死刑复奏制度直接影响到后世的司法审判与刑法执行制度,隋唐时期在此基础上发展了死刑三复奏和死刑五复奏制度;宋朝有京师一复奏制度;明清时期在死刑复奏制度的基础上出现了各种会审制度,尤其清朝发展的秋审制度,对于死刑案件,都必须上报皇帝裁决。)解析:


    注意事项

    本文(【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试卷7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赵齐羽)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