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试卷 78 及答案解析(总分:7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单项选择题第 1-45 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分数:2.00)_2.南京国民政府实行三级立法体制,其中第二级是( )。(分数:2.00)A.市政府B.省政府C.专员公署D.国民政府3.南京国民政府的票据法属于( )。(分数:2.00)A.诉讼法B.民法C.经济法D.行政法4.保安处分制度确立于( )。(分数:2.00)A.大清新刑律B.暂行新刑律C.1928 年中华民国刑法D.193
2、5 年中华民国刑法5.暂行新刑律正式公布于( )。(分数:2.00)A.清末B.南京临时政府时期C.北洋政府时期D.南京国民政府时期6.清末第一次正式肯定了律师活动合法性的法律是( )。(分数:2.00)A.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B.法院编制法C.各级审判厅试办章程D.大理院审判编制法7.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民法典是( )。(分数:2.00)A.大清民律草案B.中华民国民法C.商人通例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8.南京国民政府普通法院实行三级三审制,其中称为“法律审”的为( )。(分数:2.00)A.第一审B.第二审C.第三审D.第四审9.清末诉讼审判制度在审级上实行( )。(分数:2.00)A.
3、三级二审终审制B.三级三审终审制C.四级二审终审制D.四级三审终审制10.南京国民政府使用时间最长的根本法是( )。(分数:2.00)A.中华民国约法B.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C.中华民国训政纲领D.中华民国宪法11.中华民国约法俗称( )。(分数:2.00)A.“贿选宪法”B.“袁记约法”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重大信条十九条1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破产法公布于( )。(分数:2.00)A.明朝B.清末C.南京临时政府时期D.北洋政府时期13.根据社会防卫理论最早在刑法中增加“保安处分”的是( )。(分数:2.00)A.大清刑律B.暂行新刑律C.1928 年中华民国刑法D.1935 年中华民国刑
4、法14.鸦片战争后,在中国最早攫取领事裁判权的国家是( )。(分数:2.00)A.英国B.美国C.法国D.俄国15.清末负责修律的专门法律机构是( )。(分数:2.00)A.宪政编查馆B.修订法律馆C.资政院D.咨议局16.中国第一部近代意义的刑法典是( )。(分数:2.00)A.大清现行刑律B.大清刑律C.大清新刑律D.中华民国刑法二、多选题(总题数:7,分数:14.00)17.多项选择题第 46-63 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18.以下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意义,说法正确的
5、是( )。(分数:2.00)A.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文件B.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原则C.在全国人民面前树立起“民主”“共和”的形象D.它所反映的资产阶级的愿望和意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民主要求19.下列关于重大信条十九条的表述,正确的有( )。(分数:2.00)A.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颁行的宪法性文件B.它提高国会的地位,加强国会的权力和监督作用C.它是清政府为了挽救其统治而颁布的D.它实行责任内阁制,扩大了内阁总理的权力20.抗日战争时期为保护承租人的利益,法律规定出租人必须在下列情况下才能收回土地( )。(分数:2.00)A.契约期
6、满B.承租人非因不可抗力而一年不耕种、不交租C.承租人转佃土地给他人,从中取利D.承租人在减租后,有能力交租而故意不交E.承租人死亡而无继承人21.抗日根据地刑罚措施主要有( )。(分数:2.00)A.死刑B.无期徒刑C.有期徒刑D.拘役22.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政权刑事立法的主要内容是( )。(分数:2.00)A.镇压地主恶霸B.惩办战争罪犯C.肃清政治土匪D.解散一切反动会道门迷信组织E.惩治反革命23.革命根据地人民调解制度的基本原则包括( )。(分数:2.00)A.自愿原则B.遵守法律原则C.兼顾良俗原则D.保护当事人诉权原则E.强制原则三、简答题(总题数:8,分数:16.00)24.
7、简答题第 64-66 小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分数:2.00)_25.简述唐初法制的指导思想。(分数:2.00)_26.简述两宋法律的立法思想。(分数:2.00)_27.简述宋刑统的特点。(分数:2.00)_28.简述宋朝法律的变化。(分数:2.00)_29.简述唐朝的法律形式。(分数:2.00)_30.简述宋刑统与唐律疏议的区别。(分数:2.00)_31.简述唐律有关禁止结婚的规定。(分数:2.00)_四、分析题(总题数:2,分数:16.00)32.分析题第 67-69 小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分数:8.00)_唐律疏议断狱律:“
8、诸疑罪,各依所犯,以赎论。虚实证等,是非之理均;或事涉疑似,傍无见证;或傍有闻证,事非疑似之类。即疑狱,法官执见不同者,得为异议,议不过三”。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知识和理论,分析上述文字并回答问题:(分数:8.00)(1).唐律处理疑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分数:2.00)_(2).依照唐律的上述规定,疑罪分为哪几种情形?(分数:2.00)_(3).唐律关于法官处理疑狱的规定是什么?(分数:2.00)_(4).如何评价唐律的这一规定。(分数:2.00)_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试卷 78 答案解析(总分:7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单项选
9、择题第 1-45 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分数:2.00)_解析:2.南京国民政府实行三级立法体制,其中第二级是( )。(分数:2.00)A.市政府B.省政府C.专员公署D.国民政府 解析:解析:南京国民政府的立法体制多元化,实行三级立法体制,其中第二级立法主体是国民政府。3.南京国民政府的票据法属于( )。(分数:2.00)A.诉讼法B.民法 C.经济法D.行政法解析:解析:南京国民政府在民法典的制定方面实行民商合一的编制体例,票据法属于单行商事法规,也属于民法的范畴。4.保安处分制度确立于( )。(分数:2.00)A.大
10、清新刑律B.暂行新刑律C.1928 年中华民国刑法D.1935 年中华民国刑法 解析:解析:1931 年年底南京国民政府立法院又重新开始起草刑法典,1933 年完成草案。在经过立法程序后,1935 年 1 月 1 日正式公布,1935 年 7 月 1 日施行。1935 年中华民国刑法确立了保安处分制度。5.暂行新刑律正式公布于( )。(分数:2.00)A.清末B.南京临时政府时期C.北洋政府时期 D.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解析:解析:暂行新刑律是北洋政府成立之初对大清新刑律稍加删改而制定的刑事法规,于1912 年 4 月 30 日颁行,内容与大清新刑律基本相同。6.清末第一次正式肯定了律师活动合法性
11、的法律是( )。(分数:2.00)A.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B.法院编制法 C.各级审判厅试办章程D.大理院审判编制法解析:解析:法院编制法是以沈家本为领导的修订法律馆,经过艰苦努力制定的一部比较全面系统的各级审判机构组织法,这部法律肯定了律师活动的合法性。7.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民法典是( )。(分数:2.00)A.大清民律草案B.中华民国民法 C.商人通例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解析:解析: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民法典,是 19291931 年国民党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民法典,该法典在国统区适用 20 年。8.南京国民政府普通法院实行三级三审制,其中称为“法律审”的为( )。(分数:2.00)A.第
12、一审B.第二审C.第三审 D.第四审解析:解析:南京国民政府于 1935 年公布法院组织法后,将普通法院分为地方法院、高等法院和最高法院三级,实行三级三审制,但第三审仅为法律审。9.清末诉讼审判制度在审级上实行( )。(分数:2.00)A.三级二审终审制B.三级三审终审制C.四级二审终审制D.四级三审终审制 解析:解析:清末颁行的法院编制法共十六章,一百六十四条。它规定了审判衙门分为初级、地方、高等审判厅和大理院四级,实行四级三审制。10.南京国民政府使用时间最长的根本法是( )。(分数:2.00)A.中华民国约法B.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 C.中华民国训政纲领D.中华民国宪法解析:解析:中华民
13、国训政时期约法是中华民国训政时期蒋介石为使国民党一党专政与个人独裁统治合法化而制定的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有较长时间的稳定性,从 1931 年公布到 1948 年 5 月举行“国民大会”后结束,在国民党统治区内共施行十八年,是南京国民政府使用时间最长的根本法。11.中华民国约法俗称( )。(分数:2.00)A.“贿选宪法”B.“袁记约法”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重大信条十九条解析:解析:中华民国约法又名袁记约法,是指民国三年(1914)五月一日由中华民国总统袁世凯公布的一个取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临时宪法,此约法在民国五年袁世凯创立中华帝国时被废弃,后一直未再恢复。1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破产法公
14、布于( )。(分数:2.00)A.明朝B.清末 C.南京临时政府时期D.北洋政府时期解析:解析:进入 20 世纪以后,清政府为振兴工商业,颁布了一系列相关的商事法律。商人通例公司律和破产律是大清商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破产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破产法。13.根据社会防卫理论最早在刑法中增加“保安处分”的是( )。(分数:2.00)A.大清刑律B.暂行新刑律C.1928 年中华民国刑法D.1935 年中华民国刑法 解析:解析:1935 年中华民国刑法中就设有保安处分一章,其制定基于当时最主流的社会防卫理论,并参考了当时西方国家最先进的保安处分制度体系。14.鸦片战争后,在中国最早攫取领事裁判权的国
15、家是( )。(分数:2.00)A.英国 B.美国C.法国D.俄国解析:解析: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规定以口头协议决定中英民间“诉讼之事”,“英商归英国自理”,中国的司法主权开始受到侵害。15.清末负责修律的专门法律机构是( )。(分数:2.00)A.宪政编查馆B.修订法律馆 C.资政院D.咨议局解析:解析:为适应“新政”需要,清廷在立宪活动的现时,着手对旧律进行大规模变通改订。1902 年5 月 13 日,又颁布了修订法律的上谕,随即设立了专门机关修订法律馆。16.中国第一部近代意义的刑法典是( )。(分数:2.00)A.大清现行刑律B.大清刑律C.大清新刑律
16、 D.中华民国刑法解析:解析:大清新刑律于 1908 年完成,但由于守旧派的反对,直到 1911 年 1 月 25 日才颁布施行。大清新刑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近代刑法典。在沈家本的主持下,由日本法学家冈田朝太郎等人帮助起草,共两编五十三章四百一十一条,并附有暂行章程五条。二、多选题(总题数:7,分数:14.00)17.多项选择题第 46-63 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解析:18.以下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
17、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文件 B.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原则 C.在全国人民面前树立起“民主”“共和”的形象 D.它所反映的资产阶级的愿望和意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民主要求 解析: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文件,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原则,确认了主权在民,法律至上,民主、平等的原则,在全国人民面前树立起“民主”“共和”的形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民主要求。19.下列关于重大信条十九条的表述,正确的有( )。(分数:2.00)A.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颁行的宪法性文件B.它提高国会的地位
18、,加强国会的权力和监督作用 C.它是清政府为了挽救其统治而颁布的 D.它实行责任内阁制,扩大了内阁总理的权力 解析:解析: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颁行的宪法性文件是钦定宪法大纲。重大信条十九条提高了国会的地位,加强国会的权力和监督作用,实行责任内阁制,扩大了内阁总理的权力。但重大信条十九条仍然没有改变清政府皇权至上的本质,是挽救其统治而颁布的,具有欺骗性。20.抗日战争时期为保护承租人的利益,法律规定出租人必须在下列情况下才能收回土地( )。(分数:2.00)A.契约期满 B.承租人非因不可抗力而一年不耕种、不交租 C.承租人转佃土地给他人,从中取利 D.承租人在减租后,有能力交租而故意不交 E.
19、承租人死亡而无继承人 解析:解析: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为了保护广大农民的利益,对出租人收回土地的权利作了严格的规定。要求承租人必须在契约期满;承租人非因不可抗力而一年不耕种、不交租;承租人转佃土地给他人,从中取利;承租人在减租后,有能力交租而故意不交;承租人死亡而无继承人时方可收回土地。21.抗日根据地刑罚措施主要有( )。(分数:2.00)A.死刑 B.无期徒刑 C.有期徒刑 D.拘役 解析:解析:抗日根据地时期的刑罚,没有专门的规定,散见于各种单行刑事法律文件中。主要有死刑、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22.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政权刑事立法的主要内容是( )。(分数:2.00)A.镇压地主恶霸
20、 B.惩办战争罪犯 C.肃清政治土匪 D.解散一切反动会道门迷信组织 E.惩治反革命解析:解析:反革命罪是工农民主政权时期的主要罪名。故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政权刑事立法的主要内容不包括惩治反革命。23.革命根据地人民调解制度的基本原则包括( )。(分数:2.00)A.自愿原则 B.遵守法律原则 C.兼顾良俗原则 D.保护当事人诉权原则 E.强制原则解析:解析:革命根据地人民调解制度就是要尊重当事人双方的意愿,遵守法律,并且兼顾良俗,还要充分保护当事人的诉权。三、简答题(总题数:8,分数:16.00)24.简答题第 64-66 小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分数:2.00)_解析:25.
21、简述唐初法制的指导思想。(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唐初的法制指导思想为:一是“德本刑用”。唐初统治者强调伦理道德是治国之本,刑罚镇压为辅助手段。因此,“德本刑用”思想成为当时立法的重要依据。二是立法要求宽简、稳定、统一。唐朝建立时就确定,宽简的立法思想,贞观年间根据这一思想删简了旧律,作了不少改重为轻的规定,并保持了法律的稳定与划一。三是严格守法与执法。为维护封建法制的权威,唐朝严格了贯彻守法与执法的原则,使得内外官吏“多自清谨”,守法、执法情况较好,保证了封建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解析:26.简述两宋法律的立法思想。(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首先,立法指导思想
22、在于强化中央集权,严厉惩治犯罪,以防痹症;其次,随着宋朝逐步实现国运亨通、海内悉平的大好局面,统治者为保政权的长治久安,十分注意恤狱慎刑,崇尚宽刑;第三,宋朝的思想主要受程朱理学和“永嘉”功利学派的影响。受这种思想的影响,传统的“重义轻利”思想转化为“义利并重”。)解析:27.简述宋刑统的特点。(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与永徽律疏的篇目、内容大体相同。 (2)将性质相同或相近的律条及有关敕、令、格、式起等条文作为一门。 (3)收录了五代时通行的部分敕、令、格、式,成为一种律令合编的法典结构。 (4)删去永徽律疏每篇前的历史渊源部分,对个别字也有改动。)解析:28.简述宋朝
23、法律的变化。(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制定“盗贼重法”,加重对盗贼罪的惩罚。确认封建的租佃关系和田宅典卖制度。折杖法、刺配之法与“凌迟”入律。加强皇帝和中央对司法权的控制。在中央设刑部及大理寺分掌司法以外,义十建隆年间在宫中设置审刑院。)解析:29.简述唐朝的法律形式。(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唐朝的法律形式有律、令、格、式四种。律、令、格、式互为配合,互相补充,构成了唐乇朝完备的法律体系。律是刑事法规,相当于近代的刑法典;令是关于国家体制和基本制度的法规;格是同家机关各部门在日常工作中据以办事的行政法规;式是国家机关的公文程式。)解析:30.简述宋刑统与唐律疏
24、议的区别。(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作为中国古代法典的代表作,唐律疏议有着相当成熟的立法技术,它是完整保存至今的最早的一部法典。宋刑统作为一部上承隋唐、下启明清的法典,也具有相当的地位。从形式上来看,宋刑统在大布局上保持了唐律疏议篇、卷、条的总体结构,条文也是继续采用律文、注文和疏文的层次。在各个篇目的关系上,名例律依旧是全法典的总则部分,其他各篇处于分则的地位。并且,“十恶”制度也统领着各篇目的罪名,此为继承的部分。此外,宋刑统又将各卷分为若干门,删去了“篇首疏议”,加入了敕令格式,新增了起清条,总汇了“余条准此”,并且调动了条文的分布,此为发展部分。 从内容上来看,宋刑统继
25、承了唐律疏议的主要原则和制度:礼法结合、五刑、十恶、同居相隐,这些制度和原则都是封建社会的性质必然要求具备的。在继承这些制度的基础上,宋刑统又根据当朝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以敕令的形式,新增了一系列的原则和制度,如酌定量刑原则、严惩贼盗原则、折杖刑制度。此外,宋刑统还发展了物权制度、债权制度和诉讼制度,为日后法典制度的完善作了重要的贡献。应该说,宋刑统对唐律疏议的继承,是在封建社会这个大前提下的有所损益的继承,而这些损益的部分,也是宋朝立法者根据时代的发展所作出的调整,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为宋律开启明清法律作了铺垫。)解析:31.简述唐律有关禁止结婚的规定。(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
26、确答案:同姓不得为婚。亲属不得为婚。良贱不得为婚。不得娶逃亡妇女。监临官不得娶所监临之女为妻妾。不得妄冒为婚。不得恐猲(吓)娶、强娶为婚。)解析:四、分析题(总题数:2,分数:16.00)32.分析题第 67-69 小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分数:8.00)_解析:唐律疏议断狱律:“诸疑罪,各依所犯,以赎论。虚实证等,是非之理均;或事涉疑似,傍无见证;或傍有闻证,事非疑似之类。即疑狱,法官执见不同者,得为异议,议不过三”。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知识和理论,分析上述文字并回答问题:(分数:8.00)(1).唐律处理疑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分数:2.00)
27、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疑罪各依所犯以赎论。即“诸疑罪,各依所犯,以赎论”。)解析:(2).依照唐律的上述规定,疑罪分为哪几种情形?(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唐律疑罪包括:有罪与无罪的证据相等,有罪与无罪的理由相当;案情疑似,可无旁人见证;虽有旁人见证,但事情的本身不可能被怀疑有其事实等。即“虚实证等,是非之理均;或事涉疑似,傍无证见;或傍有闻证,事非疑似之类”。)解析:(3).唐律关于法官处理疑狱的规定是什么?(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在审案的过程中,唐律允许司法官对有疑案件发表不同的处理意见,但这类意见不能超过三种。即“疑狱,法官执见不同者,得为异议,议不得过三”。)解析:(4).如何评价唐律的这一规定。(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唐律的这一规定反映了唐代对疑罪规定的全貌,其核心是要对那些无法认定其具体罪名的犯罪嫌疑人,也要适用罪名,只是在处理上酌情放宽。其背后的原则是有罪推定,以有罪为前提,要对那些虽无法定罪名可以适用,但已经被捕被押的犯罪嫌疑人,定罪量刑。这与现代的无罪推定原则正好相悖。此项关于疑罪的处置规定,符合了当时统治者的情理之需。用以严惩犯罪行为,防止不法分子逃脱法网。)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