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宪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9 及答案解析(总分:6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2,分数:44.00)1.单项选择题第 1-45 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分数:2.00)_2.(2013 年单选 16)我国宪法规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这一规定体现的宪法基本原则是( )。(分数:2.00)A.法治B.权力制约C.人民主权D.人权保障3.(2015 年单选 25)根据我国立法法,下列事项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国人大及其
2、常委会可授权国务院先行制定行政法规的是( )。(分数:2.00)A.犯罪和刑罚B.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C.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D.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4.(2005 年单选 22)宪法规范区别于普通法律规范的首要特点是( )。(分数:2.00)A.内容的根本性B.效力的最高性C.立法的原则性D.实现的多层次性5.(2010 年单选 3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宪法调整的社会关系是( )。(分数:2.00)A.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B.政党内部的关系C.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D.国家机关内部的关系6.(2011 年单选 16)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宪法性法律的是( )。(分数:2.00)A.选举法B.
3、侵权责任法C.劳动法D.婚姻法7.(2011 年单选 1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宪法渊源的是( )。(分数:2.00)A.宪法典B.宪法惯例C.宪法判例D.国际条约8.(2015 年单选 16)关于宪法规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宪法规范比普通法律规范更具原则性、概括性B.宪法规范内容上的政治性决定了违宪主体不承担法律后果C.宪法规范主要调整国家与公民之间、公民与公民之间的关系D.宪法规范在我国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宪法典、宪法相关法、宪法惯例和宪法判例9.(2016 年单选 17)下列关于宪法规范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宪法规范的效力高于法律、法规的
4、效力B.宪法规范不调整国家和无国籍人之间的关系C.宪法规范因具有权威性而无需进行宪法解释D.宪法规范具有政治性,只能通过立法具体化10.(2006 年单选 19)下列关于制宪权的表述,错误的是( )。(分数:2.00)A.宪法的制定是制定主体依据程序制定宪法、行使制宪权的活动B.制宪权的概念源自于古希腊、古罗马的法治思想以及中世纪的根本法思想C.制宪权、修宪权、立法权属于同一层次的权力形态D.制宪机关不同于宪法起草机关11.(2008 年单选 20)根据宪法学的基本理论,形成宪法规范的最基本方式是( )。(分数:2.00)A.制定B.认可C.判决D.惯例12.(2009 年单选 18)按照法国
5、思想家西耶斯的观点,制宪权的主体是( )。(分数:2.00)A.国民B.立法机关C.制宪会议D.宪法起草机关13.(2012 年单选 18)下列关于制宪权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制宪权通常由人民直接行使B.最早系统提出制宪权理论的是英国思想家洛克C.制宪权、修宪权和立法权属于同一层级的权力形态D.国民成为制宪权的主体是现代宪法的特点之一,为现代各国宪法所普遍承认14.(2004 年单选 16)我国现行宪法规定行使宪法解释权的机关是( )。(分数:2.00)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C.全国人大常委会D.全国人大主席团15.(2010 年单选 21)下列对特定国家宪
6、法解释体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法国采用国家元首解释体制B.俄罗斯采用立法机关解释体制C.美国采用司法机关解释体制D.德国采用公民团体解释体制16.(2014 年单选 21)下列关于宪法解释体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社会主义国家一般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解释宪法B.德国创设了由立法机关解释宪法的体制C.日本是最早采用宪法法院进行宪法解释的国家D.美国经由马伯里诉麦迪逊案确立了专门机关解释宪法的体制17.(2004 年单选 17)我国宪法修改必须由( )。(分数:2.00)A.全国人大代表的二分之一以上的多数通过B.全国人大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7、C.全国人大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D.全国人大全体代表的四分之三以上的多数通过18.(2013 年单选 24)下列关于我国宪法修改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可以由全国人大主席团提议B.须由三分之一以上全国人大代表提议C.须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二以上的多数通过D.须由全国人大出席会议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19.(2014 年单选 31)根据我国宪法,有权提议进行宪法修改的主体是( )。(分数:2.00)A.最高人民法院B.中央军事委员会C.省级人民代表大会D.15 以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2016 年单选 20)下列关于宪法修改的表述,正确的
8、是( )。(分数:2.00)A.宪法的修改机关和宪法的制定机关相同B.由公民提议修宪是现代法治国家的通例C.宪法修正案一般需要由议会过半数通过D.我国宪法修改权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21.(2007 年单选 30)由专门机关负责保障宪法实施的体制起源于( )。(分数:2.00)A.1215 年英国的自由大宪章B.1799 年法国宪法设立的护法元老院C.1803 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审理马伯里诉麦迪逊案D.1936 年苏联宪法设立的最高苏维埃主席团22.(2009 年单选 19)在宪政实践中,由特定机关对立法进行审查并处理的制度是( )。(分数:2.00)A.行政诉讼制度B.审判监督制度C.法律监
9、督制度D.违宪审查制度二、多选题(总题数:7,分数:14.00)23.多项选择题第 46-63 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24.(2005 年多选 58)依据我国现行宪法,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 )。(分数:2.00)A.国家事务B.经济和文化事务C.社会公益事务D.社会事务25.(2013 年多选 52)下列选项中,属于美国联邦宪法原则的有( )。(分数:2.00)A.议会至上B.有限政府C.分权制衡D.联邦与州的分权26.(2013 年多选 53)下列关于
10、宪法优位的说法,正确的有( )。(分数:2.00)A.法律必须受宪法约束B.行政法规不得同宪法相抵触C.国家机关的行为必须有明确的宪法依据D.宪法优位要求在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的关系上遵循法律优位原则27.(2016 年多选 56)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下列关于该条款的表述,正确的有( )。(分数:2.00)A.该条款在八二宪法制定时予以明确规定B.该条款对于理解基本权利具有指导作用C.该条款为未列举基本权利提供了规范基础D.该条款为国家设定了尊重、保障和实现人权的义务28.(2005 年多选 56)现行宪法规定,享有修改宪法提议权的主体是( )。(分数:2.00)A.全国人民代表大
11、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C.中共中央D.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9.(2010 年多选 52)根据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享有宪法修改提议权的主体包括( )。(分数:2.00)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B.国家主席C.15 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D.执政党三、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8.00)30.简答题第 64-66 小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分数:2.00)_31.(2006 年简答 65)简评我国现行宪法解释体制。(分数:2.00)_32.(2005 年简答 66)简述 2004 年宪法修正案关于经济制度修改的内容。(分数:2.00)_33.(201
12、1 年简答 65)简述我国现行宪法的修改制度。(分数:2.00)_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宪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9 答案解析(总分:6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2,分数:44.00)1.单项选择题第 1-45 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分数:2.00)_解析:2.(2013 年单选 16)我国宪法规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这一规定体现的宪法基本原则是( )。(分数:2.00)A.法治B.权力制约C.人民主权 D.人权保障解析:解析
13、:宪法第 2 条第 3 款规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该款规定体现的是人民主权原则,故选 C 项。宪法序言第十三段和宪法第 5 条规定体现的是法治原则。宪法第 2 条第 1 款,第 3 条第 2、3 款,第 27 条第 2 款,第 41 条第 1 款规定体现的是权力制衡原则。宪法第 33 条第 3 款(2004 年宪法修正案第 22 条)规定具体体现了基本人权原则。3.(2015 年单选 25)根据我国立法法,下列事项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可授权国务院先行制定行政法规的是( )。(分数:2.00)A.犯罪和刑罚B.对公
14、民政治权利的剥夺C.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 D.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解析:解析:立法法第 9 条规定,本法第八条规定的事项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有权作出决定,授权国务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中的部分事项先制定行政法规,但是有关犯罪和刑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司法制度等事项除外。据此,选 C项。4.(2005 年单选 22)宪法规范区别于普通法律规范的首要特点是( )。(分数:2.00)A.内容的根本性 B.效力的最高性C.立法的原则性D.实现的多层次性解析:解析:四个备选项的表述都是宪法规范区别于其他规范的特点,但宪法规范区别于其他规
15、范的“首要”特点是内容的根本性,正是由于内容的根本性,决定了宪法规范的效力最高性、立法原则性和实施多层次性。可见,选 A 项。5.(2010 年单选 3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宪法调整的社会关系是( )。(分数:2.00)A.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B.政党内部的关系 C.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D.国家机关内部的关系解析:解析:宪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主要包括四类:(1)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2)国家与其他社会主体之间的关系;(3)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4)国家机关内部的关系。在这四个宪法关系中,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是宪法调整的核心关系。可见,选 B 项。6.(2011 年单选 16)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
16、宪法性法律的是( )。(分数:2.00)A.选举法 B.侵权责任法C.劳动法D.婚姻法解析:解析:备选项中,只有 A 项属于我国宪法性法律,故选 A 项。侵权责任法和婚姻法属于民法法律部门;劳动法属于社会法法律部门。7.(2011 年单选 1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宪法渊源的是( )。(分数:2.00)A.宪法典B.宪法惯例C.宪法判例 D.国际条约解析:解析:我国宪法渊源包括成文宪法典、宪法修正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宪法所作的宪法解释、宪法惯例(如我国在制定 1954 年宪法时,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先提出宪法草案初稿,然后由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以此为
17、基础,组织讨论,提出宪法草案。以后的宪法修改都遵循了上述宪法惯例)、宪法性法律(如选举法)和国际条约(如我国 2001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批准生效的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等,但宪法判例在我国实施宪法的实践中并不存在,所以,在我国,宪法判例不能成为我国宪法的渊源。故选 C 项。8.(2015 年单选 16)关于宪法规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宪法规范比普通法律规范更具原则性、概括性 B.宪法规范内容上的政治性决定了违宪主体不承担法律后果C.宪法规范主要调整国家与公民之间、公民与公民之间的关系D.宪法规范在我国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宪法典、宪法相关法、宪法惯例和宪法判例
18、解析:解析:和普通法律规范相比,宪法规范具有原则性和概括性特点,这是与宪法规范所调整的内容具有广泛性相联系的。可见,A 项表述正确。宪法规范的内容具有政治性,但这并不否认宪法规范的法律规范性质,法律规范是由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构成的具有内在逻辑的规范,这决定了宪法规范也是由上述三要素构成的具有内在逻辑的规范,违反宪法规范,违宪主体也要承担法律后果。可见,B 项表述错误。宪法规范调整的社会关系包括国家与公民之间、国家与其他社会主体之间、国家机关之间和国家机关内部的关系,但不包括公民与公民之间的关系。可见,C 项表述错误。宪法规范在我国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宪法典、宪法修正案、宪法相关法和宪法惯
19、例,但宪法判例并非我国宪法规范的表现形式。可见,D项表述错误。9.(2016 年单选 17)下列关于宪法规范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宪法规范的效力高于法律、法规的效力 B.宪法规范不调整国家和无国籍人之间的关系C.宪法规范因具有权威性而无需进行宪法解释D.宪法规范具有政治性,只能通过立法具体化解析:解析:宪法规范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其效力高于法律、法规。可见,A 项表述正确。宪法规范调整的社会关系包括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国家与其他社会主体之间的关系、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和国家内部的关系。其中,宪法所调整的国家与公民之间关系中的“公民”,不仅包括我国公民,还包括外国人和无国籍
20、人,例如,我国宪法在“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章中对“外国人权利和利益的保护”作出了规定。可见,B 项表述错误。为保障宪法的实施,有必要对宪法进行解释,对宪法进行解释并不损害宪法的权威。可见,C 项表述错误。宪法规范的内容具有政治性和立法原则性特征。可见,D 项表述错误。10.(2006 年单选 19)下列关于制宪权的表述,错误的是( )。(分数:2.00)A.宪法的制定是制定主体依据程序制定宪法、行使制宪权的活动B.制宪权的概念源自于古希腊、古罗马的法治思想以及中世纪的根本法思想C.制宪权、修宪权、立法权属于同一层次的权力形态 D.制宪机关不同于宪法起草机关解析:解析:修宪权是依据制宪权而产
21、生的一种权力,是制度化的制宪权;而立法权则是制宪权和修宪权派生出来的权力。制宪权、修宪权和立法权属于不同层次的权力形态,其中,制宪权属于最高形态。可见,备选项中只有 C 项表述错误,其余选项表述都是正确的。11.(2008 年单选 20)根据宪法学的基本理论,形成宪法规范的最基本方式是( )。(分数:2.00)A.制定 B.认可C.判决D.惯例解析:解析:形成宪法规范的主要方式包括宪法制定、宪法解释和宪法修改。其中,宪法制定是形成宪法规范的最基本方式。可见,选 A 项。12.(2009 年单选 18)按照法国思想家西耶斯的观点,制宪权的主体是( )。(分数:2.00)A.国民 B.立法机关C.
22、制宪会议D.宪法起草机关解析:解析:按照法国大革命时期学者西耶斯的观点,只有国民才可以构成制宪权主体。事实上,国民成为制宪权主体是现代宪政国家宪法的一个基本特点,是近代宪法发展的结果。可见,选 A 项。13.(2012 年单选 18)下列关于制宪权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制宪权通常由人民直接行使B.最早系统提出制宪权理论的是英国思想家洛克C.制宪权、修宪权和立法权属于同一层级的权力形态D.国民成为制宪权的主体是现代宪法的特点之一,为现代各国宪法所普遍承认 解析:解析:国民作为制宪权的主体,只是从抽象意义上来界定的,源自权力的享有主体,但在运行上并不意味着全体国民直接参与制
23、宪活动,具体行使制宪权。可见,A 项表述错误。最早系统提出制宪权概念及其理论体系的学者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西耶斯,他认为国民不受制于宪法,国民拥有制宪权。可见,B项表述错误。制宪权、修宪权与立法权属于不同层次的权力形态。制宪权是一种原生性权力,修宪权是依据制宪权而产生的一种派生性权力,而立法权是制定一般法律的活动。在权力形态上,制宪权是最高权力,修宪权次之,立法权再次之。可见,C 项表述错误。国民成为制宪权的主体是现代宪法的特点之一,为现代各国宪法所普遍承认和确立,这是近代宪法发展的结果。可见,D 项表述正确。14.(2004 年单选 16)我国现行宪法规定行使宪法解释权的机关是( )。(分数:
24、2.00)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C.全国人大常委会 D.全国人大主席团解析:解析:宪法第 67 条第 1 项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享有解释宪法的权力。可见,选 C 项。15.(2010 年单选 21)下列对特定国家宪法解释体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法国采用国家元首解释体制B.俄罗斯采用立法机关解释体制C.美国采用司法机关解释体制 D.德国采用公民团体解释体制解析:解析:综观世界宪法解释体制,宪法解释体制可以分为立法机关解释体制、司法机关解释体制和专门机关解释体制。法国、德国、俄罗斯、奥地利、意大利、西班牙、韩国等国实行专门机关解释体制。一般而言,欧陆大多数国家
25、实行这一体制。可见,A、B、D 项表述错误。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以及拉美诸国实施司法机关解释宪法的体制。可见,C 项表述正确。16.(2014 年单选 21)下列关于宪法解释体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社会主义国家一般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解释宪法 B.德国创设了由立法机关解释宪法的体制C.日本是最早采用宪法法院进行宪法解释的国家D.美国经由马伯里诉麦迪逊案确立了专门机关解释宪法的体制解析:解析:社会主义国家一般采取立法机关解释体制,即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解释宪法。可见,A 项表述正确。英国实行议会至上,与其他国家的议会或国会比较而言,英国议会的权力很大,因此,英国创设了由立法
26、机关解释宪法的体制。可见,B 项表述错误。最早采用宪法法院解释体制的国家是奥地利,而不是日本。可见,C 项表述错误。美国经由马伯里诉麦迪逊案确立了司法机关解释宪法的体制。可见,D 项表述错误。17.(2004 年单选 17)我国宪法修改必须由( )。(分数:2.00)A.全国人大代表的二分之一以上的多数通过B.全国人大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C.全国人大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D.全国人大全体代表的四分之三以上的多数通过解析:解析:宪法第 64 条第 1 款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 15 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
27、23 以上的多数通过。据此,选 C项。18.(2013 年单选 24)下列关于我国宪法修改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可以由全国人大主席团提议B.须由三分之一以上全国人大代表提议C.须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D.须由全国人大出席会议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解析:19.(2014 年单选 31)根据我国宪法,有权提议进行宪法修改的主体是( )。(分数:2.00)A.最高人民法院B.中央军事委员会C.省级人民代表大会D.15 以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解析:20.(2016 年单选 20)下列关于宪法修改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宪
28、法的修改机关和宪法的制定机关相同B.由公民提议修宪是现代法治国家的通例C.宪法修正案一般需要由议会过半数通过D.我国宪法修改权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 解析:解析:宪法制定不同于宪法修改。宪法的修改是以既存的宪法为前提,是依据宪法所规定的修改程序来合法地修改宪法;而宪法制定并不以既存的宪法为依据,也不以现行宪法为前提,恰恰是为了创造现行宪法。一般而言,新生政权或新政府产生之后首次制定宪法的活动视为宪法制定,而在宪法产生之后对宪法的变更活动称为宪法修改。宪法制定机关也不同于宪法修改机关。宪法制定机关是专门的制宪机构,如我国宪法是于 1954 年 9 月 20 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29、制定通过的,而宪法修改机关是立法机关,如我国宪法修改机关是全国人大。因此,制定宪法属于原生性权力,修改宪法则是派生性权力。可见,A 项表述错误。由修宪机关、代议机关或者议员(代表)等提议修宪是现代法治国家的通例。可见,B 项表述错误。宪法修正案通常要求决议机关以高于通过其他普通议案的出席及同意人数(过半数),才能予以通过。可见,C 项表述错误。我国宪法第 62 条第 1 项规定,全国人大行使修宪权。可见,D项表述正确。21.(2007 年单选 30)由专门机关负责保障宪法实施的体制起源于( )。(分数:2.00)A.1215 年英国的自由大宪章B.1799 年法国宪法设立的护法元老院 C.18
30、03 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审理马伯里诉麦迪逊案D.1936 年苏联宪法设立的最高苏维埃主席团解析:解析:由专门机关负责保障宪法实施的体制起源于 1799 年法国依据宪法规定设立的护法元老院,现为宪法委员会。可见,选 B 项。1803 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审理马伯里诉麦迪逊案确立的是司法机关负责保障宪法实施的体制。由立法机关负责保障宪法实施的体制起源于英国。22.(2009 年单选 19)在宪政实践中,由特定机关对立法进行审查并处理的制度是( )。(分数:2.00)A.行政诉讼制度B.审判监督制度C.法律监督制度D.违宪审查制度 解析:解析:违宪审查制度是指由特定机关对立法行为以及其他行为进行审查并
31、处理的一种制度。可见,选 D 项。二、多选题(总题数:7,分数:14.00)23.多项选择题第 46-63 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解析:24.(2005 年多选 58)依据我国现行宪法,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 )。(分数:2.00)A.国家事务 B.经济和文化事务C.社会公益事务D.社会事务 解析:解析:宪法第 2 条第 3 款规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这是人民主权原则在我国宪法规定中的体现
32、。可见,选 A、D 项。由于本题题干明确要求“依据我国现行宪法”,B 项表述中的“事务”与宪法明确规定的“事业”不符,故不选 B 项。社会公益事务虽然属于社会事务,但宪法条文并没有明确规定,故不选 C 项。25.(2013 年多选 52)下列选项中,属于美国联邦宪法原则的有( )。(分数:2.00)A.议会至上B.有限政府 C.分权制衡 D.联邦与州的分权 解析:解析:美国联邦宪法所确立的宪法原则有人民主权原则、有限政府原则、权力分立与制约和平衡原则、联邦与州分权原则、对军队的文职控制原则。可见,选 B、C、D 项。议会至上是英国宪法确立的原则,故不选 A 项。26.(2013 年多选 53)
33、下列关于宪法优位的说法,正确的有( )。(分数:2.00)A.法律必须受宪法约束 B.行政法规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C.国家机关的行为必须有明确的宪法依据D.宪法优位要求在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的关系上遵循法律优位原则 解析:解析:宪法优位是宪法法治原则的基本内容之一。宪法优位表明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法律必须受宪法约束。可见,A 项表述正确。为了确保国家法制的统一,宪法优位要求在行政和立法机关之间的关系上遵循法律优位原则。行政机关的一切行政行为或其他活动都不得与法律相抵触,作为抽象行政行为的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作出。可见,B、D 项表述正确。不选 C 项,并非任何国家机关的行为都
34、必须具有明确的宪法依据。27.(2016 年多选 56)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下列关于该条款的表述,正确的有( )。(分数:2.00)A.该条款在八二宪法制定时予以明确规定B.该条款对于理解基本权利具有指导作用 C.该条款为未列举基本权利提供了规范基础 D.该条款为国家设定了尊重、保障和实现人权的义务 解析:解析:八二宪法在制定时尚未规定人权保障条款,2004 年宪法修正案在八二宪法第 33 条规定中明确增加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条款。可见,A 项表述错误。人权条款对于理解宪法基本权利提供了指引,具有指导作用。可见,B 项表述正确。2004 年宪法修正案虽然增加了人权条款,但并未
35、穷尽所有为现代文明国家和国际公约所承认的权利类型。可见,C 项表述正确。人权保障条款为国家设定了尊重、保障和实现人权的义务。可见,D 项表述正确。28.(2005 年多选 56)现行宪法规定,享有修改宪法提议权的主体是( )。(分数:2.00)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中共中央D.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解析:解析:宪法第 64 条第 1 款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 15 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 23 以上的多数通过。据此,选B、D 项。29.(2010 年多选 52)根据我国现行宪法
36、的规定,享有宪法修改提议权的主体包括( )。(分数:2.00)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B.国家主席C.15 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D.执政党解析:三、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8.00)30.简答题第 64-66 小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分数:2.00)_解析:31.(2006 年简答 65)简评我国现行宪法解释体制。(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我国现行宪法解释体制属于立法机关解释体制。这种解释体制首先是由 1978年宪法予以确认和建立的。1982 年宪法再次以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宪法解释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这与我国的宪政体制相吻合
37、。 (2)全国人大作为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既有制宪权,也有立法权,而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组成部分,拥有解释宪法的权力,使得宪法解释具有立法性质和普遍的约束力,并使宪法解释工作成为一种经常性的行为。从一定的意义上讲,全国人大常委会比其他的国家机关更了解宪法的原意和精神,因而,这种解释体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3)我国立法解释体制存在的问题。宪法解释缺乏具体的、规范化程序,因此,在我国目前还应当建立和完善一些具体的解释程序,用法律将宪法解释进一步规范化。)解析:32.(2005 年简答 66)简述 2004 年宪法修正案关于经济制度修改的内容。(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完
38、善了土地征用制度,区分了征收和征用两种不同情形,并明确了征收目的、征收程序和国家补偿的原则。 (2)进一步明确国家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的法律地位。对非公有制经济既鼓励、支持、引导,又依法监督、管理,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3)完善对私有财产保护的规定。一是进一步明确国家对全体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都给予保护;二是用财产权代替所有权,在权利含义上更加准确、全面;三是在宪法中增加对私有财产征收、征用并给予补偿的规定。(4)增加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规定。即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解析:33.(2011 年简答 65)简述我国现行宪法的修改制度。(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我国从 1988 年开始采取宪法修正案的方式对现行宪法进行修改。现行宪法经过了 4 次修改,通过了 31 条宪法修正案。 (2)我国宪法修改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宪法规定,宪法修改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 15 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的提议,并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 23 以上多数通过。 (3)从现行宪法的修改来看,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宪法修改建议对我国的宪法修改制度和宪法修改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