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单选题)-试卷4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385830       资源大小:56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单选题)-试卷4及答案解析.doc

    1、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单选题)-试卷 4及答案解析(总分:5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6,分数:52.00)1.单项选择题第 1-45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分数:2.00)_2.200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解释:刑法第 410条规定的“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是指非法批准征用、占用耕地、林地等农用地以及其他土地。对该法律解释,下列哪一种理解是错误的?( )(分数:2.00)A.该解释属于立法解释B.该解释的效力与所解释的刑法条文的效力相同C.该解释与司法解释的效力相同D.该解释的效力具有普遍性

    2、3.下列有关规范性法律文件与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区别,表述错误的是( )。(分数:2.00)A.规范性法律文件具有普遍的效力,非规范性法律文件不具有效力B.规范性法律文件适用的对象是不特定的人,非规范性法律文件则适用于特定的人C.规范性法律文件可以反复适用,非规范性法律文件仅能适用一次D.规范性法律文件规定的内容是一般的行为模式和标准,非规范性法律文件规定的内容是特定的事项4.下列关于法律和政治的说法,表述正确的有( )。(分数:2.00)A.政治和法律的控制和调整功能都是通过对主体权利义务的确认和保障实现对社会的控制和调整B.总体上,法律的产生和实现往往与一定的政治活动相关,反映和服务于一定的

    3、政治,政治活动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必然在一定程度或意义上影响法律内容或价值追求的发展变化C.政策与法律的基本指导思想和价值取向是不同的D.政策与法律的意志属性是一致的5.我国继承法第 16条第 2款规定: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从法的规范作用看,该项规定属于下列哪种情况?( )(分数:2.00)A.个别指引B.确定指引C.有选择指引D.非规范性指引6.下列关于法律关系的意志性表述,不正确的有( )。(分数:2.00)A.法律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法律关系根据法律规范而建立,因此也就是根据国家意志而建立B.任何法律关系的建立都既要体现国家意志,也要体现法律关系参

    4、加者的意志C.国家意志对于法律关系的产生和实现起着主导作用;法律关系参加者的意志对于法律规范中所体现的国家意志的实现又是必不可少的D.法律关系虽然具有意志性,但任何法律关系都根源于一定的经济关系,反映一定的经济关系的要求7.下列关于法律原则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分数:2.00)A.法律原则不仅着眼于行为及条件的共性,而且关注它们的个别性B.法律原则在适用上容许法官有较大的自由裁量余地C.法律原则是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应用于个案当中的D.相互冲突的法律原则可以共存于一部法律之中8.关于法起源的一般规律,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分数:2.00)A.法总是先有一个又一个的个别裁决,即先

    5、有司法,再有后来的具有一般意义和普遍约束力的法律,即后有立法B.法总是先表现为不成文形式,然后才出现成文(制定)形式。显然,在这一过程中,文化的因素(尤其是语言文字的成熟状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C.法律的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日益脱离习惯、道德和宗教规范而成为独立的社会规范体系的过程。因此,法与习惯、道德和宗教规范的本质、根本任务是不同的D.法律在其独立的过程中还受到来自习惯、道德、宗教规范、精神和观念的影响,早期国家的法律甚至还多带有原始氏族习惯、道德、宗教的痕迹9.关于法律关系的主体,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分数:2.00)A.法律关系主体是由法律规范所规定的,因此,法律规范是确定法律关系主

    6、体资格的最终根源B.具有权利能力就具有参加法律关系的资格C.自然人具有权利能力不一定具有行为能力;法人具有权利能力必须有行为能力D.根据年龄和精神状况的不同,将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划分为三种10.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 246条:法律、行政法规对不动产统一登记的范围、登记机构和登记办法作出规定前,地方性法规可以依照本法有关规定作出规定。这一规则属于( )。(分数:2.00)A.强制性规则B.任意性规则C.委任性规则D.准用性规则11.下列关于法律关系的演变,不正确的有( )。(分数:2.00)A.如果没有相应法律规范的存在,法律关系就不可能发生演变B.没有法律事实就不会形成法律关系,法律也就无法

    7、作用于人们的行为和社会关系C.客观事实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由于法律事实是对客观事实的法律化,因此法律事实也是法律的明确规定,与人的意志无关D.客观事实和法律事实的后果都是确定的12.对于把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的原因,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有( )。(分数:2.00)A.其有区别于其他法律部门的特定调整对象B.其有区别于其他法律部门的特定调整方法C.这种划分符合法律部门划分原则中的相对稳定原则D.这种划分符合法律部门划分原则中的合目的性原则13.公司法规定,经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公司股票可以到境外上市,具体办法由国务院作出特别规定。该规则属于( )。(分数:2.00)A.义务性规

    8、则B.准用性规则C.确定性规则D.委任性规则14.我国宪法第 3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里“法律”一词应作( )。(分数:2.00)A.扩充解释B.限制解释C.字面解释D.逻辑解释15.制定法渊源与非制定法渊源的划分依据是( )。(分数:2.00)A.法的渊源的载体形式B.法的渊源与法规范的关系C.是否经过国家制定程序D.法的渊源的相对地位16.将法律责任划分为民事责任、刑事责任、行政责任与违宪责任的标准是( )。(分数:2.00)A.责任的内容B.责任的人数C.责任的程度D.引起责任的行为性质17.国家赔偿法属于下列哪一个法律部门?( )(分数:2.00)A.行政法

    9、B.经济法C.宪法D.民法18.张三将一批货物交给某铁路公司,让其运到北京西站,张三与某铁路公司之间形成的法律关系的客体是( )。(分数:2.00)A.货物B.铁路C.运输行为D.火车19.刑法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教唆不满 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潘某教唆 17岁的陈某盗窃他人财物 1万余元,法院认定潘某与陈某共同构成盗窃罪,并对潘某从重处罚。这一推理属于( )。(分数:2.00)A.演绎推理B.归纳推理C.类比推理D.价值推理20.执业医师法规定,医师的医学专业技术职称和医学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定、聘任,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处理。这一规定属于下列哪一个选项?( )(分

    10、数:2.00)A.权义复合性规则B.确定性规则C.委任性规则D.准用性规则21.在我国,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为( )。(分数:2.00)A.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B.人民检察院C.人民法院D.监察机关22.对法律概念、法律原则、法律规则的理解和表述,下列哪一选项不能成立?( )(分数:2.00)A.法律规则并不都由法律条文来表述,并非所有的法律条文都规定法律规则B.法律原则最大程度地实现法律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C.法律概念是解决法律问题的重要工具,但是法律概念不能单独适用D.法律原则可以克服法律规则的僵硬性缺陷,弥补法律漏洞23.下述观点中,属于法治论的是( )。(分数:2.00)A.“道之以德,齐之

    11、以刑,有耻且格”B.“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C.“不务德而务法”D.“贤人政治”24.对于法学的产生和发展,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分数:2.00)A.出现了专门从事研究法律现象的法学家阶层,就产生了法学B.在西方,法学最早导源于古罗马,1216 世纪是罗马法的复兴时期C.在马克思主义法学产生以前,西方各个历史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法学和新中国建立前历史上的法学,都没有揭示出法的本质和法的发展规律D.马克思主义法学产生以前的法学都否认经济对法的决定作用,都认为法是超阶级的、超历史的25.下列有关法系与法律体系含义的表述,哪项是不正确的?( )(分数:2.00)A.法系是根据英国普通法(

    12、判例法)和欧洲大陆法典法的历史传统而对法所作的分类B.法律体系是由一个国家的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等构成的内部和谐一致、有机联系的整体C.法系是具有同一历史传统的国家和地区的法的总称D.法律体系是一国之内的法构成的体系,不包括其他国家的法或完整意义的国际法26.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我国( )。(分数:2.00)A.社会主义法的基础B.社会主义立法的基本原则C.社会主义法实施的基本原则D.社会主义司法的基本原则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单选题)-试卷 4答案解析(总分:5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6,分数:52.00)1.单项选择题第 1-45小题

    13、。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分数:2.00)_解析:2.200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解释:刑法第 410条规定的“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是指非法批准征用、占用耕地、林地等农用地以及其他土地。对该法律解释,下列哪一种理解是错误的?( )(分数:2.00)A.该解释属于立法解释B.该解释的效力与所解释的刑法条文的效力相同C.该解释与司法解释的效力相同 D.该解释的效力具有普遍性解析:解析:法律解释是指一定的人或组织对法律规定含义的说明。按照解释的国家机关的不同,正式法律解释可以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三种。立法解释有两种情况

    14、,一种是全国人大常委会针对宪法和法律条文本身就进一步明确界限或补充规定的问题所进行的解释。该种解释具有全国的普遍适用性。本题中,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的解释就属于这类立法解释。故 A项正确。根据我国立法法第 47条的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法律解释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据此可知 B项正确。根据同样的道理可知 D项正确。另一种立法解释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针对地方性法规进一步明确界限或做补充规定,其权限只限于省、自治区、直辖市政权或相应的地方政权。司法解释指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针对审判和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的问题所进行的解释。其解释的情形和效力与立法解释存在明显的差别。因此 C项认

    15、为立法解释与司法解释的效力相同是错误的。3.下列有关规范性法律文件与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区别,表述错误的是( )。(分数:2.00)A.规范性法律文件具有普遍的效力,非规范性法律文件不具有效力 B.规范性法律文件适用的对象是不特定的人,非规范性法律文件则适用于特定的人C.规范性法律文件可以反复适用,非规范性法律文件仅能适用一次D.规范性法律文件规定的内容是一般的行为模式和标准,非规范性法律文件规定的内容是特定的事项解析:解析:规范性法律文件是有权制定法律规范的国家机关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文件;非规范性法律文件主要是指国家机关在适用法律的过程中发布的个别性文件,这类文件的效力仅及于特定案件或

    16、相关的主体、客体、行为,没有普遍约束力,并非不具有效力。故 A项错误。4.下列关于法律和政治的说法,表述正确的有( )。(分数:2.00)A.政治和法律的控制和调整功能都是通过对主体权利义务的确认和保障实现对社会的控制和调整B.总体上,法律的产生和实现往往与一定的政治活动相关,反映和服务于一定的政治,政治活动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必然在一定程度或意义上影响法律内容或价值追求的发展变化 C.政策与法律的基本指导思想和价值取向是不同的D.政策与法律的意志属性是一致的解析:解析:政治的控制和调整功能通过政治行为和过程实现,法律通过对主体权利义务的确认和保障实现对社会的控制和调整。因此 A项错误。总体上

    17、,法律的产生和实现往往与一定的政治活动相关,反映和服务于一定的政治,政治活动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必然在一定程度或意义上影响法律内容或价值追求的发展变化。B 项表述正确。尽管政策与法律在阶级本质上是一致的,基本指导思想和价值取向是一致的,但从形式上看,二者所代表的意志仍有不同属性。法代表着一种国家意志,它对全体居民具有普遍效力。党的政策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的主张,代表着全党的意志,它本身并不是国家意志,其效力也只及于党的组织和成员,对党外的人员和组织没有法律上的约束力。因此,C、D 项错误。5.我国继承法第 16条第 2款规定: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从法的

    18、规范作用看,该项规定属于下列哪种情况?( )(分数:2.00)A.个别指引B.确定指引C.有选择指引 D.非规范性指引解析:解析:个别指引指通过一个具体的指示形成对具体的人、具体的情况的指引。法的指引是一种规范性指引,它又可分为确定指引和不确定指引,不确定指引又称为有选择指引。确定指引明确要求人为或不得为一定行为,而有选择指引则赋予人们选择的权利。故本题选 C项。6.下列关于法律关系的意志性表述,不正确的有( )。(分数:2.00)A.法律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法律关系根据法律规范而建立,因此也就是根据国家意志而建立B.任何法律关系的建立都既要体现国家意志,也要体现法律关系参加者的意志 C.国家

    19、意志对于法律关系的产生和实现起着主导作用;法律关系参加者的意志对于法律规范中所体现的国家意志的实现又是必不可少的D.法律关系虽然具有意志性,但任何法律关系都根源于一定的经济关系,反映一定的经济关系的要求解析:解析: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有目的、有意识地建立的。所以,法律关系像法律规范一样必然体现国家的意志。A 选项表述正确。特定法律主体的意志对于法律关系的建立与实现也有一定的作用。有的法律关系的建立只需要法律关系参加者一方的意志即可成立,如绝大部分行政法律关系;有的法律关系的产生可以不通过人的意志,而是由于某种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件而产生,如出生、死亡、自然灾害等。B 选项表述错误。在法

    20、律关系产生或实现的过程中,国家意志和法律关系参加者的意志是相互作用的。一方面,法律关系参加者的意志必须符合国家意志,否则该法律关系得不到国家的确认和保护,法律关系不可能建立起来。在这种意义上,国家意志对于法律关系的产生和实现起着主导作用。另一方面,体现在法律规范中的国家意志,只有通过法律关系参加者的意志才能得到实现,否则法律规范所体现的权利和义务就只能是一种抽象的可能性和必然性,不能变成现实,在这种意义上,法律关系参加者的意志对于法律规范中所体现的国家意志的实现又是必不可少的。C 选项正确。承认法律关系的意志性,并不能否认它的客观性,任何法律关系都根源于一定的经济关系,反映一定的经济关系的要求

    21、。D 选项表述正确。7.下列关于法律原则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分数:2.00)A.法律原则不仅着眼于行为及条件的共性,而且关注它们的个别性B.法律原则在适用上容许法官有较大的自由裁量余地C.法律原则是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应用于个案当中的 D.相互冲突的法律原则可以共存于一部法律之中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区别,C 项明显错误。8.关于法起源的一般规律,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分数:2.00)A.法总是先有一个又一个的个别裁决,即先有司法,再有后来的具有一般意义和普遍约束力的法律,即后有立法B.法总是先表现为不成文形式,然后才出现成文(制定)形式。显然,在这一过程中

    22、,文化的因素(尤其是语言文字的成熟状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C.法律的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日益脱离习惯、道德和宗教规范而成为独立的社会规范体系的过程。因此,法与习惯、道德和宗教规范的本质、根本任务是不同的D.法律在其独立的过程中还受到来自习惯、道德、宗教规范、精神和观念的影响,早期国家的法律甚至还多带有原始氏族习惯、道德、宗教的痕迹 解析:解析:总是先有一个又一个的个别裁决,才有后来的具有一般意义和普遍约束力的法律,但前者和后者都并非现代意义上的司法和立法,因此不能说先有立法后有司法。A 项表述错误。法总是先表现为不成文形式,然后才出现成文(制定)形式。显然,在这一过程中,文化的因素(尤其是语言文

    23、字的成熟状态)起着很大的作用,但不是决定性作用。B 项表述错误。法律的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日益脱离习惯、道德和宗教规范而成为独立的社会规范体系的过程,但是并没有改变法与习惯、道德和宗教规范的本质和根本任务,即阶级性和维护阶级统治。C 项表述错误。9.关于法律关系的主体,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分数:2.00)A.法律关系主体是由法律规范所规定的,因此,法律规范是确定法律关系主体资格的最终根源B.具有权利能力就具有参加法律关系的资格C.自然人具有权利能力不一定具有行为能力;法人具有权利能力必须有行为能力 D.根据年龄和精神状况的不同,将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划分为三种解析:解析:法律关系的主体既具

    24、有法律性又具有社会性,法律性是指法律关系主体是由法律规范所规定的,不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不得任意参加法律关系,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社会性是指法律规范规定什么人和社会组织能够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不是任意的,而是由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法律关系主体是由法律规范所规定的,但法律规范是确定法律关系主体资格的最终根源,即立法者不能任意规定法律关系主体的范围。A 选项错误。法律关系主体参加法律关系还有资格的限制,即所谓法律关系主体的能力,参加任何法律关系都必须具有权利能力,某些特定类型的法律关系,行为人除了要具有权利能力之外,还必须具有行为能力。B 项表述错误。自然人具有权利能力不一定具有行为能力;法人

    25、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是一致的。C 选项正确。根据年龄和精神状况的不同,将行为能力划分为三种,权利能力一般来说人人都享有,不存在区分的问题;特殊的行为能力只存在有无的问题。D 选项错误。10.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 246条:法律、行政法规对不动产统一登记的范围、登记机构和登记办法作出规定前,地方性法规可以依照本法有关规定作出规定。这一规则属于( )。(分数:2.00)A.强制性规则B.任意性规则 C.委任性规则D.准用性规则解析:解析:判断一个法律规则的类型,首先应当根据该规则是否能独立适用确定其是确定性规则还是非确定性规则,由于该规则的内容是确定的,可以独立适用,因此是确定性规则,从而排除委

    26、任性与准用性规则。又由于该规则是授权性规则,因此,属于任意性规则。B 项正确。11.下列关于法律关系的演变,不正确的有( )。(分数:2.00)A.如果没有相应法律规范的存在,法律关系就不可能发生演变B.没有法律事实就不会形成法律关系,法律也就无法作用于人们的行为和社会关系C.客观事实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由于法律事实是对客观事实的法律化,因此法律事实也是法律的明确规定,与人的意志无关D.客观事实和法律事实的后果都是确定的 解析:解析:法律关系变动的条件包括:抽象的条件,即法律规范的存在,这是法律关系形成、变更与消灭的前提和依据;具体的条件,即法律事实的存在,它是法律规范中假定部分所规定的各种情

    27、况,一旦这种情况出现,法律规范中有关权利和义务的规定以及有关行为法律后果的规定就发挥作用,从而使一定的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故 A、B 选项表述正确。所谓规范性事实,其实是说法律事实不过是众多客观事实上升为法律规定的那一部分,即用权利和义务的形式表达出来的事实,它与未上升为法律的事实相比,最显著的特征是具有权利义务性、明确性、确定性和价值选择性。实质上是统治阶级按照客观物质生活条件和自己的利益对现实事实所作的法律拟制,从而使其具有统一性、确定性,更重要的是使其具有了明确的法律意义、法律后果,也就是说,这种拟制是把客观事实将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事先作了规定。从而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指南,也为人们

    28、的预期提供了依据。因此,C 选项表述正确,D 选项表述错误。12.对于把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的原因,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有( )。(分数:2.00)A.其有区别于其他法律部门的特定调整对象B.其有区别于其他法律部门的特定调整方法 C.这种划分符合法律部门划分原则中的相对稳定原则D.这种划分符合法律部门划分原则中的合目的性原则解析:解析: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是因为其有区别于其他法律部门的特定调整对象,而不是其有独特的调整方法。故 A项正确,B 项错误。这种划分符合法律部门划分原则中的相对稳定原则,因为就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看,有关劳动和社会保障虽然没有多少法律和法

    29、规,但就其未来发展和外国的立法实践而言,应该把它们列为单独的两个法律部门,这样才能避免法律体系结构的频繁变动。C项正确。合目的性原则要求划分法律部门要有助于人们了解和掌握本国现行法律,劳动和社会保障法有区别于其他法律部门的特定调整对象,因此,这种划分也有助于人们了解和掌握本国现行法律,符合法律部门划分原则中的合目的性原则。D 项正确。13.公司法规定,经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公司股票可以到境外上市,具体办法由国务院作出特别规定。该规则属于( )。(分数:2.00)A.义务性规则B.准用性规则C.确定性规则D.委任性规则 解析:解析:义务性规则是规定人们必须作出某种行为或者不得作出某种行为的规

    30、则;准用性规则是指没有具体规定某一行为规则的内容,而是规定可以参照或者援引其他法律规则来加以明确的法律规则;确定性规则是指明确规定了行为规则的内容,无须参照或者援引其他规则来确定本规则的内容;委任性规则是指没有明确规定行为规则内容,而委托某一机关或某一机构通过相应途径或程序加以具体规定的法律规则。故选 D项。14.我国宪法第 3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里“法律”一词应作( )。(分数:2.00)A.扩充解释 B.限制解释C.字面解释D.逻辑解释解析:解析:这里“法律”一词应当指所有的规范性法律文件。15.制定法渊源与非制定法渊源的划分依据是( )。(分数:2.00)A

    31、.法的渊源的载体形式B.法的渊源与法规范的关系C.是否经过国家制定程序 D.法的渊源的相对地位解析:解析:依据是否经过国家制定程序,可将法的渊源分为制定法渊源和非制定法渊源。16.将法律责任划分为民事责任、刑事责任、行政责任与违宪责任的标准是( )。(分数:2.00)A.责任的内容B.责任的人数C.责任的程度D.引起责任的行为性质 解析:解析:根据违法行为所违反法律的性质,可以把法律责任划分为民事责任、刑事责任、行政责任与违宪责任。17.国家赔偿法属于下列哪一个法律部门?( )(分数:2.00)A.行政法 B.经济法C.宪法D.民法解析:解析:国家赔偿法是有关国家承担侵权赔偿责任的法律规范,属

    32、于行政法的法律部门。18.张三将一批货物交给某铁路公司,让其运到北京西站,张三与某铁路公司之间形成的法律关系的客体是( )。(分数:2.00)A.货物B.铁路C.运输行为 D.火车解析:解析: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有物、人身、精神产品、行为结果。作为法律关系客体的行为结果是特定的,即义务人完成其行为所产生的结果能够满足权利人的利益要求。19.刑法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教唆不满 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潘某教唆 17岁的陈某盗窃他人财物 1万余元,法院认定潘某与陈某共同构成盗窃罪,并对潘某从重处罚。这一推理属于( )。(分数:2.00)A.演绎推理 B.归纳推理C.类比推

    33、理D.价值推理解析:解析: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命题推出特殊性命题的推理,法院将关于共同犯罪和教唆犯罪的命题具体到潘某的案件中,是运用了演绎推理的方法。20.执业医师法规定,医师的医学专业技术职称和医学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定、聘任,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处理。这一规定属于下列哪一个选项?( )(分数:2.00)A.权义复合性规则B.确定性规则C.委任性规则D.准用性规则 解析:解析:准用性规则是没有具体规定某一行为规则的内容,而是规定可以参照或援引其他法律规则的规定来加以明确的法律规则。21.在我国,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为( )。(分数:2.00)A.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B.人民检察院 C.人民法院D.监察机

    34、关解析:解析:在我国,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为国家检察机关。22.对法律概念、法律原则、法律规则的理解和表述,下列哪一选项不能成立?( )(分数:2.00)A.法律规则并不都由法律条文来表述,并非所有的法律条文都规定法律规则B.法律原则最大程度地实现法律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 C.法律概念是解决法律问题的重要工具,但是法律概念不能单独适用D.法律原则可以克服法律规则的僵硬性缺陷,弥补法律漏洞解析:解析:一般来说,法律条文是法律规则的表现形式,并非所有的法律条文都规定法律规则,有的法律条文规定法律技术性规定、法律概念。故 A项正确。规则与原则不同,规则明确具体,能够最大程度地实现法律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

    35、原则抽象、宏观,可以克服法律规则的僵硬性缺陷,弥补法律漏洞。故 D项正确,B 项错误。法律概念不属于法律规范,它只是解决法律问题的重要工具,但是法律概念不能单独适用,必须和规则、原则配合起来才能发挥作用。故 C项正确。23.下述观点中,属于法治论的是( )。(分数:2.00)A.“道之以德,齐之以刑,有耻且格”B.“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C.“不务德而务法” D.“贤人政治”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于古代的法治论的理解。考生要注意的是虽然这些论述包含了法治的内容,但是和现代法治的内容是不同的。24.对于法学的产生和发展,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分数:2.00)A.出现了专门从事

    36、研究法律现象的法学家阶层,就产生了法学B.在西方,法学最早导源于古罗马,1216 世纪是罗马法的复兴时期C.在马克思主义法学产生以前,西方各个历史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法学和新中国建立前历史上的法学,都没有揭示出法的本质和法的发展规律 D.马克思主义法学产生以前的法学都否认经济对法的决定作用,都认为法是超阶级的、超历史的解析:解析:法学是在法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法学的产生至少应当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首先,要有法律现象的材料的一定积累;其次,要有专门从事研究法律现象的法学家阶层的出现。因此,A 项表述错误。在西方,法学最早导源于古希腊,1216 世纪是罗马法的复兴时期。B 项表述错误。西方各个历史

    37、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法学和新中国建立前历史上的法学,都是剥削阶级法学。尽管其中都或多或少包含了对法律现象的某些方面、某些过程的真理性认识,但由于受唯心史观和形而上学方法论的多重局限,都没有揭示出法的本质和法的发展规律。因此,C 项表述正确。马克思主义法学产生以前的以往法学有的认为法与经济无关,有的否认经济对法的决定作用,大多数认为法是超阶级的、超历史的。因此,D 表述错误。25.下列有关法系与法律体系含义的表述,哪项是不正确的?( )(分数:2.00)A.法系是根据英国普通法(判例法)和欧洲大陆法典法的历史传统而对法所作的分类 B.法律体系是由一个国家的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等构

    38、成的内部和谐一致、有机联系的整体C.法系是具有同一历史传统的国家和地区的法的总称D.法律体系是一国之内的法构成的体系,不包括其他国家的法或完整意义的国际法解析:解析:法系是根据法的历史传统和表现形式对某些国家和地区的法所作的分类。法律体系是一国现行的所有法律规范构成的一个有机联系整体。法律体系就是部门法体系,具有国内性、现行性、部门性、联系性等特征。故只有 A项表述不正确。26.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我国( )。(分数:2.00)A.社会主义法的基础B.社会主义立法的基本原则C.社会主义法实施的基本原则D.社会主义司法的基本原则 解析:解析: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法律原则是指司法上的平等,而并非立法上的平等。


    注意事项

    本文(【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单选题)-试卷4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roleaisle13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