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元明清法律制度)模拟试卷 2 及答案解析(总分:6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单项选择题第 1-45 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分数:2.00)_2.“申明亭”的设立体现了明朝( )的立法指导思想。(分数:2.00)A.重典治吏B.刑乱国用重典C.重其所重,轻其所轻D.明刑弼教3.明朝对刑事案件的复核机关是( )。(分数:2.00)A.大理寺B.刑部C.都察院D.御史台4.元朝的“烧埋银”类似于现代的( )。(分数:2.00)A.损害赔偿金B.罚金C
2、.罚款D.违约金5.明大诰一共由( )篇组成。(分数:2.00)A.一B.二C.三D.四6.元朝中央最高行政机关是( )。(分数:2.00)A.中书省B.中书门下C.尚书省D.门下省7.奸党罪始创于( )。(分数:2.00)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8.廷杖制盛行于( )。(分数:2.00)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9.元朝的笞杖刑一共( )。(分数:2.00)A.五等B.十等C.十一等D.二十等10.明太祖朱元璋为巩固和扩大里老的司法审判权,于洪武三十一年颁行的规范文件是( )。(分数:2.00)A.昭示奸党录B.大诰C.教民榜文D.铁榜11.系统保存元朝法律内容的是( )。(分
3、数:2.00)A.至元新格B.元典章C.风宪宏纲D.大元通制12.明朝实行( )的立法指导思想。(分数:2.00)A.明刑弼教B.德本刑用C.德主刑辅D.同罪异罚13.充军刑广泛适用于( )。(分数:2.00)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14.元朝立国前制定的习惯法是( )。(分数:2.00)A.大札撒B.至元新格C.大元通制D.元典章15.在清朝制定的例中,最为重要的例是( )。(分数:2.00)A.事例B.则例C.条例D.成例16.独子兼祧制度为( )独创。(分数:2.00)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17.关于古代立法活动的表述,错误的是( )。(分数:2.00)A.大明律和大清
4、律例都采取六部分篇的编纂体例B.我国的封建成文法典都以“名例律”作为封建成文法典的总则篇C.宋刑统和大明律都是终世不改的根本大法D.唐律疏议是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18.首次附载“六赃图”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分数:2.00)A.唐律疏议B.元典章C.大明律D.大清律例二、多选题(总题数:10,分数:20.00)19.多项选择题第 46-63 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20.明朝的会审制度有( )。(分数:2.00)A.三司推事B.三司会审C.九卿会审D.朝审21.清朝的会审制
5、度有( )。(分数:2.00)A.三司会审B.圆审C.秋审D.大审22.元朝的中央司法机关包括( )。(分数:2.00)A.大理寺B.刑部C.御史台D.宣政院23.以御史台作为中央监察机关的朝代有( )。(分数:2.00)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24.以刑部作为中央主审机关的朝代有( )。(分数:2.00)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25.明朝的科举考试形式包括( )。(分数:2.00)A.制举B.乡试C.殿试D.会试26.清朝制定的例包括( )。(分数:2.00)A.事例B.则例C.条例D.律例27.明朝的监察机构主要有( )。(分数:2.00)A.风宪衙门B.外台C.行台D.六
6、科28.属于明朝首创的刑罚、罪名或者制度的有( )。(分数:2.00)A.奸党罪B.廷杖制C.一条鞭法D.凌迟刑三、分析题(总题数:4,分数:10.00)29.分析题第 67-69 小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_30.请简释下列文字的含义,并运用中国法制史知识进行分析。 明史刑法志二:“若亭疑谳决,而囚有番异,则改调隔别衙门问拟。二次番异不服,则具奏,会九卿鞫之,谓之圆审。至三四讯不服,而后请旨决焉。”(分数:2.00)_31.请简释下列文字的含义,并运用中国法制史知识进行分析。 明史英宗纪:“自天顺三年为始,每年霜降后,但有该决重囚,著三法司奏请会官
7、人等,从实审录,庶不冤枉,永为实例。” 明史刑法志二:“天顺三年令每岁霜降后,三法司同公、侯、伯会审重囚,谓之朝审。历朝遂遵行之。”(分数:2.00)_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理论知识对下列材料进行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对比性分析: 唐律疏议名例律:“诸本条别有制,与例不同者,依本条。” 大明律附例名例律:“凡律自颁降日为始,若犯在已前者,并依新律拟断。”(分数:6.00)(1).这两段文字反映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分数:2.00)_(2).这两段文字的基本含义是什么?(分数:2.00)_(3).明朝为了贯彻文字中反映的问题,在法制上做了什么?(分数:2.00)_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
8、制史(元明清法律制度)模拟试卷 2 答案解析(总分:6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单项选择题第 1-45 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分数:2.00)_解析:2.“申明亭”的设立体现了明朝( )的立法指导思想。(分数:2.00)A.重典治吏B.刑乱国用重典C.重其所重,轻其所轻D.明刑弼教 解析:解析:“申明亭”意在申明教化,故 D 项为正确答案。3.明朝对刑事案件的复核机关是( )。(分数:2.00)A.大理寺 B.刑部C.都察院D.御史台解析:解析:明朝的司法机关中,大理寺
9、掌复核,刑部掌审判,都察院掌监察,合称“三法司”。明朝将前朝的御史台改称都察院。4.元朝的“烧埋银”类似于现代的( )。(分数:2.00)A.损害赔偿金 B.罚金C.罚款D.违约金解析:解析:元朝的“烧埋银”类似于现代的损害赔偿。5.明大诰一共由( )篇组成。(分数:2.00)A.一B.二C.三D.四 解析:解析:明大诰一共四篇:御制大诰大诰续编大诰三编和大诰武臣。6.元朝中央最高行政机关是( )。(分数:2.00)A.中书省 B.中书门下C.尚书省D.门下省解析:解析:元朝没有效法前代实行的三省六部制,而是设置中书省作为中央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各司其职。故选
10、A 项。中书门下是宋朝的中央最高行政机关,宋神宗元丰变法后,恢复了三省六部的职权。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其中的三省是指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三省共同行使宰相职权。7.奸党罪始创于( )。(分数:2.00)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 解析:解析:明朝始创奸党罪,以强化皇权。8.廷杖制盛行于( )。(分数:2.00)A.宋朝B.元朝C.明朝 D.清朝解析:解析:廷杖制虽然在隋朝就有所适用,但到了明朝盛行。9.元朝的笞杖刑一共( )。(分数:2.00)A.五等B.十等C.十一等 D.二十等解析:解析:元朝的笞杖刑分为十一等,而不是十等。10.明太祖朱元璋为巩固和扩大里老的司法审判权,于洪武三十
11、一年颁行的规范文件是( )。(分数:2.00)A.昭示奸党录B.大诰C.教民榜文 D.铁榜解析:解析:明太祖朱元璋为巩固和扩大里老的司法审判权,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 年)颁行教民榜文,规定:民间户婚、田土、斗殴相争,一切小事,不许辄便告官,务要经由本管里甲、老人理断。若不经由者,不问虚实,现将告人杖断六十,仍发回里甲、老人理断。可见,选 C 项。昭示奸党录是明太祖朱元璋在“胡蓝之狱”后颁行的惩治奸党的告示。大诰是明太祖朱元璋亲手制定的以惩治官吏贪赃枉法为主要内容的刑事特别法。铁榜是明太祖朱元璋为严禁宦官与后宫、外戚干政而在宫中设置的铁牌,具有极高的法律效力。11.系统保存元朝法律内容的是(
12、 )。(分数:2.00)A.至元新格B.元典章 C.风宪宏纲D.大元通制解析:解析:元典章系统保存了元朝法律的内容,成为研究元朝法律的珍贵史料。12.明朝实行( )的立法指导思想。(分数:2.00)A.明刑弼教 B.德本刑用C.德主刑辅D.同罪异罚解析:解析:明朝实行刑乱国用重典和明刑弼教的立法指导思想。13.充军刑广泛适用于( )。(分数:2.00)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 解析:解析:充军刑在宋朝就已经出现,但到了明朝被广泛适用。故选 D 项。14.元朝立国前制定的习惯法是( )。(分数:2.00)A.大札撒 B.至元新格C.大元通制D.元典章解析:解析:大札撒是元朝立国前制定的习
13、惯法,而至元新格大元通制和元典章都是元朝立国后制定的。15.在清朝制定的例中,最为重要的例是( )。(分数:2.00)A.事例B.则例 C.条例D.成例解析:解析:清朝在立法上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例的纂修。清朝制定的例很多,包括事例、则例、成例、条例、律例等,但以则例为最重要。注意:清朝制定的诸多例中,律例这一形式并非大清律例。16.独子兼祧制度为( )独创。(分数:2.00)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 解析:解析:独子兼祧制度为清朝独创,以前历代皆无此制度。17.关于古代立法活动的表述,错误的是( )。(分数:2.00)A.大明律和大清律例都采取六部分篇的编纂体例B.我国的封建成文法典都以
14、“名例律”作为封建成文法典的总则篇 C.宋刑统和大明律都是终世不改的根本大法D.唐律疏议是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解析:解析:B 项错在:从北齐开始,我国封建成文法典都以“名例律”作为封建成文法典的总则篇,在北齐以前,封建成文法典的名称不统一,有“具法”“具律”“刑名律”,“刑名法例律”等多种称谓。18.首次附载“六赃图”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分数:2.00)A.唐律疏议B.元典章C.大明律 D.大清律例解析:解析:元典章首次开创附载“五服图”的先例,但大明律则首创附载“六赃图”的先例。二、多选题(总题数:10,分数:20.00)19.多项选择题第 46-63 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15、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解析:20.明朝的会审制度有( )。(分数:2.00)A.三司推事B.三司会审 C.九卿会审 D.朝审 解析:解析:明朝的会审制度包括三司会审、九卿会审(圆审)、朝审、大审和热审。三司推事是唐朝的会审制度。21.清朝的会审制度有( )。(分数:2.00)A.三司会审 B.圆审C.秋审 D.大审解析:解析:清朝的会审制度包括三司会审、秋审、朝审和热审。清朝没有圆审和大审,圆审和大审为明朝的会审制度。在清朝的会审制度中,最重要的是秋审,至康熙年间,秋审和朝审渐趋一致。秋审是清朝独有的会审制
16、度。22.元朝的中央司法机关包括( )。(分数:2.00)A.大理寺B.刑部 C.御史台 D.宣政院 解析:解析:元朝撤销了大理寺,故排除 A 项。23.以御史台作为中央监察机关的朝代有( )。(分数:2.00)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解析:解析:从汉朝到元朝,御史台一直属于中央监察机关,明朝将御史台改称都察院。24.以刑部作为中央主审机关的朝代有( )。(分数:2.00)A.宋朝B.元朝 C.明朝 D.清朝 解析:解析:从北齐至宋朝(北周除外,宋朝设立审刑院的一段时间除外),大理寺一直属于中央主审机关。元、明、清三朝则以刑部为中央主审机关。25.明朝的科举考试形式包括( )。(
17、分数:2.00)A.制举B.乡试 C.殿试 D.会试 解析:解析:明朝科举考试的形式包括乡试、会试和殿试。制举属于唐朝科举任官考试的形式。唐朝的科举考试形式有制举、贡举和武举三种形式。26.清朝制定的例包括( )。(分数:2.00)A.事例 B.则例 C.条例 D.律例 解析:解析:清朝在立法上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例的纂修。清朝制定的例很多,包括事例、则例、成例、条例、律例等。27.明朝的监察机构主要有( )。(分数:2.00)A.风宪衙门 B.外台 C.行台D.六科 解析:解析:明朝设置的监察机构包括风宪衙门(正式名称为都察院)、六科、外台(又称为行在都察院,正式名称为提刑按察司)。行台(行御史
18、台)是元朝在地方设置的中央派出的最高监察机关,包括南台和西台。28.属于明朝首创的刑罚、罪名或者制度的有( )。(分数:2.00)A.奸党罪 B.廷杖制C.一条鞭法 D.凌迟刑解析:解析:廷杖制在明朝以前存在,但不像明朝那样盛行;凌迟刑属于五代就已经存在的刑罚。三、分析题(总题数:4,分数:10.00)29.分析题第 67-69 小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_解析:30.请简释下列文字的含义,并运用中国法制史知识进行分析。 明史刑法志二:“若亭疑谳决,而囚有番异,则改调隔别衙门问拟。二次番异不服,则具奏,会九卿鞫之,谓之圆审。至三四讯不服,而后请旨决焉
19、。”(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这段文字反映了明朝的九卿圆审(九卿会审)制度。 (2)这段文字的基本含义是,如果案件已经审理完毕,而犯人仍然翻异不服的案件,则应当改由其他司法机关重新审理。如果第二次仍然翻异不服的,就应当具拟奏报皇帝,由皇帝命令三法司,会同吏、户、礼、兵、工五部尚书和通政使司等九卿会审,称为“圆审”。如果三次或者四次审理仍然不服,则奏请皇帝裁决。 (3)九卿圆审,是指明朝对于特别重大的案件,或者经过反复审判而人犯仍然翻异不服的案件,由九卿官员会同审理的会审制度。明朝的九卿圆审制度是慎刑思想在司法领域的反映,该会审制度有利于皇帝对司法活动进行控制和监督,有利于
20、避免或者纠正冤假错案,因此被统治者作为实行“仁政”的招牌。 (4)然而,在专制主义的封建社会晚期,九卿会审制度不能从根本上避免冤假错案,特别在明朝,由于宦官专权、厂卫干预司法,九卿会审往往流于形式。)解析:31.请简释下列文字的含义,并运用中国法制史知识进行分析。 明史英宗纪:“自天顺三年为始,每年霜降后,但有该决重囚,著三法司奏请会官人等,从实审录,庶不冤枉,永为实例。” 明史刑法志二:“天顺三年令每岁霜降后,三法司同公、侯、伯会审重囚,谓之朝审。历朝遂遵行之。”(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这两段文字反映了明朝的朝审制度。 (2)这两段文字的基本含义是,明英宗天顺三年(公
21、元 1459 年)下令:每年霜降后,大理寺、刑部、都察院三法司会同参与会审的其他官员,翔实审理案件,以防冤假错案的发生,并永远成为定制。 明英宗天顺三年下令:每年霜降后,三法司会同公、侯、伯等会审官员审理大案重囚,称之为朝审。英宗以后的各代都遵行该制度。 (3)明朝对于涉及大案重囚的案件,实行由三法司会同公、侯、伯等官员共同审理,该会审制度称为朝审。明朝的朝审制度是慎刑思想在司法领域的反映,该会审制度有利于皇帝对司法活动进行控制和监督,有利于避免或者纠正冤假错案,因此被统治者作为实行“仁政”的招牌。 (4)但在专制主义的封建社会晚期,朝审制度不能从根本上避免冤假错案,特别在明朝,由于宦官专权、
22、厂卫干预司法,朝审往往流于形式。朝审的实质是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极度强化在司法审判方面的反映。)解析: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理论知识对下列材料进行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对比性分析: 唐律疏议名例律:“诸本条别有制,与例不同者,依本条。” 大明律附例名例律:“凡律自颁降日为始,若犯在已前者,并依新律拟断。”(分数:6.00)(1).这两段文字反映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这两段文字反映了唐朝和明朝刑法适用原则的差别。即唐朝采取从新从轻原则,明朝采取从重从新的刑法适用原则。明朝在刑法原则上确立“轻其轻罪,重其重罪”是有深刻的历史原因的:一是宋明理学使
23、儒家的纲常礼教已经对人们行为的法外约束力愈来愈大,这种背景下,对有关伦常礼教犯罪的处罚减轻,能集中刑法的打击目标,缓和社会的反抗情绪。二是随着君权的加强和社会矛盾的日益加剧,贼盗大案直接冲击着封建专制统治的基础,加大对此类犯罪的打击力度,也是“重典治国”的体现。故明朝在刑法适用原则上采取法律溯及既往和从重从新原则,从而导致明朝法律适用的变化表明专制主义在封建社会晚期的恶性发展。)解析:(2).这两段文字的基本含义是什么?(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这两段文字的基本含义是,按照唐律的规定,各篇的律条各有具体的内容,其与名例律的原则规定有所不同时,以该篇的具体律条为依据。 按照明律的规定,凡是法律自颁布之日起施行,如果犯罪行为在法律颁布之前发生,新的法律颁布之后,案件就应当依照新的法律来定罪量刑,而不能适用旧律来进行处断。)解析:(3).明朝为了贯彻文字中反映的问题,在法制上做了什么?(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明朝为贯彻上述原则,立法上采取如下措施: 第一,加重处罚反逆大罪; 第二,扩大十恶重罪的范围,严禁臣下结党和内外官交接; 第三,严惩官吏渎职和贪赃犯罪; 第四,增设新的刑罚或扩大法外刑适用范围。 具体制度如凌迟刑适用范围的扩大、株连范围广泛、处罚犯罪不分情节、首创奸党罪、滥施廷杖、恢复肉刑、首创六赃图等。)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