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元明清法律制度)模拟试卷 1 及答案解析(总分:6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单项选择题第 1-45 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分数:2.00)_2.清朝顺治年间颁布的( )是清朝第一部完整的成文法典。(分数:2.00)A.大清律集解附例B.大清律例C.大清会典D.大清现行刑律3.( )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部封建成文法典。(分数:2.00)A.大清律集解附例B.大清律例C.大清律集解D.大清会典4.明朝终世不改的根本大法是( )。(分数:2.00)A.
2、大明律B.问刑条例C.大明会典D.明大诰5.元朝由地方政府颁布的法令法规汇编是( )。(分数:2.00)A.至元新格B.大元通制C.风宪宏纲D.元典章6.元朝专理宗教审判的中央司法机关是( )。(分数:2.00)A.宣政院B.刑部C.大宗正府D.大理寺7.明朝采用( )的刑法适用原则。(分数:2.00)A.从轻主义原则B.从旧从轻主义原则C.从新从重主义原则D.从旧从重主义原则8.明朝由三法司联合审判的制度称为( )。(分数:2.00)A.三司推事B.三司会审C.九卿圆审D.朝审9.标志着元朝法律遂告定型的法典是( )。(分数:2.00)A.至元新格B.大元通制C.元典章D.风宪宏纲10.凌迟
3、刑正式入律是在( )。(分数:2.00)A.五代时期B.宋朝C.明朝D.清朝11.元朝的立法指导思想是( )。(分数:2.00)A.明刑弼教B.附会汉法C.德本刑用D.刑乱国用重典12.被清朝奉为“国家大典”的会审制度是( )。(分数:2.00)A.秋审B.朝审C.三司会审D.热审13.为了防止“法外遗奸”,明朝颁布了( ),作为刑事特别法规。(分数:2.00)A.大明律B.明大诰C.明会典D.大明律集解附例14.清朝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中央机关是( )。(分数:2.00)A.大宗正府B.宗人府C.理藩院D.步军统领衙门15.明朝的中央最高审判机关是( )。(分数:2.00)A.大理寺B.刑部C
4、.宣政院D.都察院16.清朝对于全国上报的斩、绞监候案件进行会审的制度称为( )。(分数:2.00)A.秋审B.朝审C.九卿会审D.热审17.清朝的基本法典是( )。(分数:2.00)A.大清律例B.大清会典C.大清律集解D.大清律集解附例18.关于元、明、清司法制度的表述,错误的是( )。(分数:2.00)A.元朝的中央主审机关是宣政院,而不是刑部B.明朝厂卫“杀人至惨而不丽于法”,法外酷刑致死不负任何责任C.明朝的三法司是指大理寺、刑部、都察院D.清朝的文字狱比明朝尤甚二、多选题(总题数:10,分数:20.00)19.多项选择题第 46-63 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
5、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20.下列关于元朝法律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 )。(分数:2.00)A.元朝中央最高军事机关是宣政院B.元朝地方最高行政机关是行中书省C.元朝首次创立了以经义取士的科举考试方式D.元朝在科举考试中实行弥封糊名制21.清朝秋审的结果包括( )。(分数:2.00)A.情实B.缓决C.留养承祀D.可矜22.下列选项中,属于元朝立国后的立法活动有( )。(分数:2.00)A.至元新格B.大元通制C.大札撒D.元典章23.元朝在刑法适用上采取( )。(分数:2.00)A.蒙汉异法B.重其所重,轻其所轻C.同罪
6、异罚D.从轻主义24.清朝适用于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法规有( )。(分数:2.00)A.蒙古律B.回律C.苗律D.番律25.下列选项中,属于明朝厂卫制度的机构有( )。(分数:2.00)A.锦衣卫B.镇抚司C.西厂D.清吏司26.五朝会典包括( )。(分数:2.00)A.康熙会典B.嘉庆会典C.同治会典D.光绪会典27.明朝对于( )犯罪,采取“重其所重”的处断原则。(分数:2.00)A.贪污受贿B.侵犯财产C.田土钱债D.侵害皇权28.下列关于清朝典卖契约的表述,正确的有( )。(分数:2.00)A.清朝的典卖契约须经过割赋税方能成立B.清朝明确区分了典当契约与典卖契约C.清朝规定的典当契约的回
7、赎期限为 30 年,超过此期限的,以买卖契约论D.清朝的典当与买卖的根本区别在于出典人是否享有回赎权三、简答题(总题数:2,分数:4.00)29.简答题第 64-66 小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分数:2.00)_30.简述明朝刑法适用原则的变化。(分数:2.00)_四、分析题(总题数:3,分数:8.00)31.分析题第 67-69 小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_32.请简释下列文字的含义,并运用中国法制史知识进行分析。 大明律:“凡律自颁降日为始,若犯在已前者,并依新律拟断。”其注云:“此书言犯罪在先,颁律后事发,并依新定律条拟断,益尊王之制,不得复用旧律也。”(分数:2.00)_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理论知识对下列材料进行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明史刑法志一:“建文帝即位,谕刑官曰:大明律,皇祖所亲定,命朕细阅,较前代往往加重,盖刑乱国之典,非百世通行之道也。” 明史刑法志二:“盖太祖用重典以惩一时,而酌中制以垂后世,故猛烈之治,宽仁之诏,相辅而行,未尝偏废也。”(分数:6.00)(1).这两段文字反映了什么问题?当时为什么会提出这种问题?(分数:2.00)_(2).这两段文字的基本含义是什么?(分数:2.00)_(3).这两段文字说明了什么立法宗旨?(分数:2.00)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