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宪法学(宪法基本理论)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及答案解析(总分:10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33,分数:66.00)1.单项选择题第 1-45 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分数:2.00)_2.下列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2012 年单选 8)(分数:2.00)A.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本身属于社会主义法治的制度体系B.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为基础C.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价值指导D.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之间不存在继承关系
2、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价值追求是( )。(2011 年单选 4)(分数:2.00)A.执政为民B.公平正义C.服务大局D.依法治国4.下列关于法治的表述,不能成立的是( )。(2011 年单选 9)(分数:2.00)A.法治强调良法之治B.法治的目的在于依法行政C.法治要求法律得到普遍遵守D.法治的政治基础是民主政治5.下列关于法与经济的一般关系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 )。(2011 年单选 10)(分数:2.00)A.有完善的法律制度,就有发达的市场经济B.商品经济越发展,社会对法的要求就越高C.法律的数量越多,经济发展水平就会越高D.经济发展水平是衡量法治状况的重要标志6.下列关于法与国家
3、的一般关系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 )。(2011 年单选 15)(分数:2.00)A.国家政体受法的渊源的影响B.法律是国家存在的政治基础C.国家意志只能通过法律形式来表现D.法的实现以国家政权的运行为必要条件7.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与执政党政策的共同点在于( )。(2009 年单选 5)(分数:2.00)A.表现形式相同B.指导思想相同C.稳定性程度相同D.实施途径相同8.依据人的认知阶段的不同,可以将法律意识分为( )。(2009 年单选 11)(分数:2.00)A.占统治地位的法律意识与不占统治地位的法律意识B.群体法律意识与社会法律意识C.法律心理与法律思想体系D.职业法律意识与非职业法律
4、意识9.下列关于法律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2009 年单选 15)(分数:2.00)A.社会成员对法及法律现象的共同看法不属于法律文化的范畴B.法律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民族法律调整所达到的水平C.法律文化包括现行法律实践中一切因偶然因素而变化的成分D.法律文化的多样性阻碍了不同法律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传播10.下列关于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有( )。(2010 年多选 51)(分数:2.00)A.道德与法律的内容互相渗透B.道德因素影响执法与司法C.道德水平高低影响法的遵守D.法律是道德的价值基础11.法律与道德相比较而言,下列表述能够成立的是( )。(2009 年单选
5、12)(分数:2.00)A.法律的要求更高B.法律规范的产生更早C.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范围更广D.法律规范的内容更加具体和明确12.下列宪法文件中,明确规定“权利无保障和分权未确定的社会就没有宪法”的是( )。(2012 年单选 23)(分数:2.00)A.英国权利法案B.美国独立宣言C.法国人权宣言D.苏俄被剥削劳动人民权利宣言13.下列关于我国“八二宪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2013 年单选 20)(分数:2.00)A.我国采用修正案方式对宪法进行修改始于“八二宪法”B.“八二宪法”和四个修正案共同构成了我国的现行宪法C.“八二宪法”仍将国家机构一章置于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章之前
6、D.“八二宪法”继承并发展了“五四宪法”好的传统与基本原则,废弃了“七五宪法”与“七八宪法”中不适宜的内容14.我国宪法修正案中,明确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的是( )。(2011 年单选 23)(分数:2.00)A.1988 年宪法修正案B.1993 年宪法修正案C.1999 年宪法修正案D.2004 年宪法修正案15.2004 年我国宪法修正案完善了保护私有财产的规定。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2010 年单选 23)(分数:2.00)A.首次采用“私有财产权”的概念B.明确规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宪法地位C.确立了私有财产神圣
7、不可侵犯的原则D.规定了对私有财产征收、征用并给予合理赔偿制度E.A16.根据我国 2004 年宪法修正案的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制度是( )。(2009 年单选 20)(分数:2.00)A.人权保障制度B.劳动保障制度C.社会保障制度D.文化保障制度17.根据马克思主义宪法理论,下列关于宪法本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2011 年单选 18)(分数:2.00)A.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B.宪法是全民意志和利益的反映C.宪法是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基本形式D.宪法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体现18.我国宪法规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
8、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这一规定体现的宪法基本原则是( )。(2013 年单选 16)(分数:2.00)A.法治B.权力制约C.人民主权D.人权保障19.在资本主义宪法原则体系中,处于核心和主导地位的是( )。(2009 年单选 16)(分数:2.00)A.人民主权原则B.基本人权原则C.法治原则D.权力制衡原则20.将国家权力划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对外联盟权的启蒙思想家是( )。(2010 年单选 19)(分数:2.00)A.孟德斯鸠B.洛克C.卢梭D.霍布斯21.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宪法性法律的是( )。(2011 年单选 16)(分数:2.00)A.选举法B.侵权责任法C.劳动法D
9、.婚姻法2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宪法渊源的是( )。(2011 年单选 17)(分数:2.00)A.宪法典B.宪法惯例C.宪法判例D.国际条约23.在形式意义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宪法属于( )。(2011 年单选 22)(分数:2.00)A.成文宪法、刚性宪法和民定宪法B.不成文宪法、柔性宪法和协定宪法C.成文宪法、刚性宪法和钦定宪法D.不成文宪法、柔性宪法和钦定宪法24.最早提出刚性宪法和柔性宪法分类的学者是( )。(2013 年单选 15)(分数:2.00)A.蒲莱士B.戴雪C.西哀耶士D.洛克2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宪法调整的社会关系是( )。(2010 年单选 31)(分数:2.
10、00)A.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B.政党内部的关系C.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D.国家机关内部的关系26.按照法国思想家西哀耶士的观点,制宪权的主体是( )。(2009 年单选 18)(分数:2.00)A.国民B.立法机关C.制宪会议D.宪法起草机关27.下列关于制宪权的表述,正确的是( )。(2012 年单选 18)(分数:2.00)A.制宪权通常由人民直接行使B.最早系统提出制宪权理论的是英国思想家洛克C.制宪权、修宪权和立法权属于同一层级的权力形态D.国民成为制宪权的主体是现代宪法的特点之一,为现代各国宪法所普遍承认28.最早以宪法修正案的方式对宪法进行调整和完善的国家是( )。(2009 年单
11、选 17)(分数:2.00)A.英国B.美国C.德国D.中国29.下列对特定国家宪法解释体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2010 年单选 21)(分数:2.00)A.法国采用国家元首解释体制B.饿罗斯采用立法机关解释体制C.美国采用司法机关解释体制D.德国采用公民团体解释体制30.在宪法理论上,宪法监督是宪法保障的核心内容。其具体监督方式是( )。(2011 年单选 19)(分数:2.00)A.违宪审查B.宪法遵守C.宪法制定D.宪法修改31.在宪政实践中,由特定机关对立法进行审查并处理的制度是( )。(2009 年单选 19)(分数:2.00)A.行政诉讼制度B.审判监督制度C.法律监督制度D
12、.违宪审查制度32.关于我国的宪法监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13 年单选 17)(分数:2.00)A.全国人大有权撤销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B.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改变国务院制定的不适当的行政法规C.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地方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D.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本级人民政府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33.近期,几位法学教授撰文指出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部分内容与我国现行宪法相抵触。依据我国宪法和法律关于宪法监督的规定,他们可以( )。(2010 年单选 27)(分数:2.00)A.向国务院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建议B.向最高人民法院书面提出进行审查
13、的建议C.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建议D.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建议二、多选题(总题数:12,分数:24.00)34.多项选择题第 46-63 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35.下列关于法治与法制的表述正确的有( )。(2012 年多选 46)(分数:2.00)A.法制的核心是权利保障与权力制约B.法治与法制的区别之一在于是否要求“良法之治”C.法治社会也可能出现严格遵守法律制度却牺牲个案正义的情况D.法治要求法律全方位介入社会生活,但并非完全取
14、代其他社会规范36.下列关于法律与国家的关系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有( )。(2009 年多选 49)(分数:2.00)A.法律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政治基础B.法律决定国家的性质C.法律保障国家职能的实现D.法律确认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37.下列选项中属于法律意识范畴的是( )。(2012 年多选 51)(分数:2.00)A.大学生贾某认为偷几本书不构成犯罪B.农民工史某年底仍未拿到劳动报酬,自认倒霉C.公务员王某认为法律是治理官员贪污腐败最行之有效的途径D.消费者薛某以产品质量为由向法院起诉要求销售方进行损害赔偿38.下列选项中,属于法律意识的有( )。(2010 年多选 50)(分数:2.00)A
15、.消费者的维权意识B.人们对法律尊重或反感的情绪C.人们关于法律公正的观念D.当事人对法院不信任的态度39.下列关于法律意识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有( )。(2011 年多选 49)(分数:2.00)A.法律意识无法通过教育形成B.法律意识是法律文化的组成部分C.法律意识制约着法律实践活动D.法律意识的高级形态是法律心理40.下列选项中,属于美国联邦政府宪法原则的有( )。(2013 年多选 52)(分数:2.00)A.议会至上B.有限政府C.分权制衡D.联邦与州的分权41.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 2004 年宪法修正案内容的有( )。(2012 年多选 56)(分数:2.00)A.国家尊重和保障人
16、权B.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C.国家建立健全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D.在爱国统一战线的范围的表述中增加“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42.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表现有( )。(2012 年多选 54)(分数:2.00)A.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B.任何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C.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社会团体和企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D.任何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43.下列关于宪法优位的说法,正确的有( )。(2013 年多选 53)(分数:2.00)A.法律必须受宪法的约束B.行政法规不得同宪法相抵
17、触C.国家机关的行为必须有明确的宪法依据D.宪法优位要求在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的关系上遵循法律优位原则44.从宪法的形式特征看,我国现行宪法属于( )。(2010 年多选 59)(分数:2.00)A.成文宪法B.协定宪法C.刚性宪法D.人民民主宪法45.根据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享有宪法修改提议权的主体包括( )。(2010 年多选 52)(分数:2.00)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B.国家主席C.15 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D.执政党三、简答题(总题数:2,分数:4.00)46.简答题第 64-66 小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分数:2.00)_47.简述我国现行宪法的修改制度
18、。(2011 年简答 65)(分数:2.00)_四、分析题(总题数:4,分数:8.00)48.分析题第 67-69 小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分数:2.00)_49.近年来,有些人民法院在推进和谐司法过程中,推出了裁判文书中的“法官后语”,试图体现传统法律文化和现代司法理念的结合。下文是一起案件的案情判决和法官后语: 黄某因意外死亡,黄某单位分别给予其父母和其妻周某补偿款 2 万元和 9 万元。黄父、黄母拿到 2 万元补偿款后,诉诸法院,要求儿媳周某另行返还部分补偿费用于养老。法院最终判决周某给付原告 1 万元,并在法官后语中写到:“法律虽然可以公
19、正地处理当事人之间的财产纠纷,但金钱毕竟无法替代感情,真诚以待、敬老爱幼、互相帮助、重修亲情,是本案当事人今后应深思的问题和共同努力的目标。”判决后周某主动将 1 万元给付黄父和黄母。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法律文化? (2)该法官后语是否体现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当代社会主义法律文化的结合,为什么?(2013 年分析 67)(分数:2.00)_50.2008 年 7 月,某省会城市人大常委会第 S 次会议审议了该市城市公共交通条例(草案)(以下简称“草案”),该草案第 N 条规定,“公交车乘客不主动给老弱病残孕让座的,驾驶员、售票员有权劝导其让座,对于拒不让座者,可以拒绝其
20、乘坐,市政主管部门还可以处以 50 元罚款。”在草案讨论过程中,甲认为该规定具有合理性,其根据可以从法律与道德的联系中找到,乙认为该规定不具有合理性,其根据可以从法与道德的区别中找到。 请结合上述材料,从甲、乙观点中选择您较为认同的观点(只能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并依据法与道德关系的理论进行分析。(2012 年分析 67)(分数:2.00)_51.2009 年底,五位法学教授认为国务院 2001 年施行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 (简称拆迁条例)与宪法和法律的有关规定相抵触。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对拆迁条例进行审查的建议,这一行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启动拆迁条例的修改程序,召开专家研
21、讨会,公布草案征求民意,于 2011 年 1 月颁布了国有土地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请结合我国宪法的规定及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法学教授对拆迁条例提出审查建议的宪法和立法依据是什么? (2)针对该审查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可以进行何种处理? (3)国务院在制定国有土地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过程中,广泛听取民意的宪法和立法依据又是什么?此举反映了立法的何种原则?(2012 年分析 68)(分数:2.00)_五、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6.00)52.论述题第 70 小题,本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分数:2.00)_53.联系实际,论述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
22、的保障作用。 要求:观点明确,说理充分,条理清晰,语言规范、流畅。(2010 年论述 70)(分数:2.00)_54.联系当前实际,论述现代法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要求:观点明确,说理充分,条理清晰,语言规范、流畅。(2013 年论述 70)(分数:2.00)_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宪法学(宪法基本理论)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答案解析(总分:10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33,分数:66.00)1.单项选择题第 1-45 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分数:2.00)_解析:2.下列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解,
23、正确的是( )。(2012 年单选 8)(分数:2.00)A.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本身属于社会主义法治的制度体系B.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为基础C.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价值指导 D.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之间不存在继承关系解析:解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指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的思想、信念和观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精神实质和基本原则的概括和反映。据此,理念不是制度体系,故排除选项 A。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与法的理论同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故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与法的理论为基础,故选项 B 错误
24、。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的价值指引,故选项 C 正确。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既存在着历史的局限性,也蕴涵着值得借鉴和继承的合理成分。具体包括:民为邦本的思想;公正执法的思想;以法治国的思想;礼法并用的思想。中国传统法律思想既是社会主义法法治理念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土壤,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文化资源。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不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直接延续,而是在批判地吸收、扬弃的基础上借鉴其有益的成分。故选项 D 错误。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价值追求是( )。(2011 年单选 4)(分数:2.00)A.执政为民 B.公平正义C.服务大局D.依法治国解
25、析:解析: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价值追求。执政为民是其本质特征;服务大局是其重要使命;依法治国是其核心内容。4.下列关于法治的表述,不能成立的是( )。(2011 年单选 9)(分数:2.00)A.法治强调良法之治B.法治的目的在于依法行政 C.法治要求法律得到普遍遵守D.法治的政治基础是民主政治解析:解析:法治的目的在于尊重和保障人权,而非依法行政。依法行政仅仅是法治原则在行政领域的体现而已。5.下列关于法与经济的一般关系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 )。(2011 年单选 10)(分数:2.00)A.有完善的法律制度,就有发达的市场经济B.商品经济越发展,社会对法的要求就越高 C.法律的数
26、量越多,经济发展水平就会越高D.经济发展水平是衡量法治状况的重要标志解析:解析:法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法在任何时候都不得不服从经济条件,并且从来不能向经济条件发号施令,它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的要求而已。因此,在法与经济的关系中,经济处于决定地位,而法处于从属地位。选项 A、C 认为法处于决定地位的论断是错误的。 商品经济越发展,越需要完备的法治,法治是商品经济的内在要求。故 B 项说法正确。 法的起源、本质、作用和发展变化,都要受到社会经济基础的制约。但这并不意味着经济发展水平高,法治状况就高。在实践中,法治状况也可能没有随着经济发展而提高。故 D 项说法错误。6.下列
27、关于法与国家的一般关系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 )。(2011 年单选 15)(分数:2.00)A.国家政体受法的渊源的影响B.法律是国家存在的政治基础C.国家意志只能通过法律形式来表现D.法的实现以国家政权的运行为必要条件 解析:解析:法的渊源受国家政体的影响,而不是相反,A 项错误;国家是法律存在的政治基础,而不是相反,B 项错误;国家意志除了可以通过法律形式来表现,还可以通过国家政策等形式来表现,故 C 项表述错误。法的创设和实施需要国家权力。国家权力是法的必要支持、背后力量和效力基础。因此,D 项表述正确。7.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与执政党政策的共同点在于( )。(2009 年单选 5)(分数
28、:2.00)A.表现形式相同B.指导思想相同 C.稳定性程度相同D.实施途径相同解析:解析:法与执政党政策在内容和实质方面存在联系,包括阶级本质、经济基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社会目标等根本方面具有共同性。但二者的区别也很明显,主要表现在形式上,即在意志属性、规范形式、实施方式、调整范围、稳定性、程序化程度方面有所不同。故本题选 B。8.依据人的认知阶段的不同,可以将法律意识分为( )。(2009 年单选 11)(分数:2.00)A.占统治地位的法律意识与不占统治地位的法律意识B.群体法律意识与社会法律意识C.法律心理与法律思想体系 D.职业法律意识与非职业法律意识解析:解析:根据马克思主义的
29、认识论,人的认知阶段可以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与此相一致,法律意识也可以分为法律心理与法律思想体系。故本题应选 C。9.下列关于法律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2009 年单选 15)(分数:2.00)A.社会成员对法及法律现象的共同看法不属于法律文化的范畴B.法律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民族法律调整所达到的水平 C.法律文化包括现行法律实践中一切因偶然因素而变化的成分D.法律文化的多样性阻碍了不同法律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传播解析:解析:法律文化是现行法、法律实践、法律意识等法律现象中所包含的知识、智慧和经验,是其中一切有价值的、流传久远的行为方式或思想方式,是一种文化传统,是一个国
30、家、地区或者民族在从事法律活动的过程中长期起作用的定式,是一种习惯。故选项 A 称“不属于”是错误的。选项 C 称“包括现行法律实践中因偶然因素而变化的成分”也是错误的。法律文化的多样性使得不同法律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传播成为可能。故选项 D 错误。本题应选 B。10.下列关于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有( )。(2010 年多选 51)(分数:2.00)A.道德与法律的内容互相渗透B.道德因素影响执法与司法C.道德水平高低影响法的遵守 D.法律是道德的价值基础解析:解析:道德与法律都蕴涵和体现一定的社会价值,在内容上相互渗透。故选项 A 正确。在具体的法律运作过程中,人们的道德信念和道德
31、水平的高低,特别是法官、律师、检察官、警察的道德信念、原则、水平的状态,直接影响法律的实施和实现。故选项 B 正确。法律权威、力量、合法性的发挥和实现是建立在道德这一基石之上的。法治的形成和实现都离不开道德信念的支持,人们的道德水平越高,守法的程度也越高,选择法律所认可的合法行为的程度也越高。故选项 C 说法正确。道德是法律的价值基础,是判断、评价法律的价值尺度。道德还是衡量良法与恶法的标准,是引导人们进行法律制度、法律秩序建设和改革的指针。没有道德及价值观念体系作为基础,法律缺乏内在支柱,它的合法性将最终失去。选项 D 将二者关系说反了,故错误。11.法律与道德相比较而言,下列表述能够成立的
32、是( )。(2009 年单选 12)(分数:2.00)A.法律的要求更高B.法律规范的产生更早C.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范围更广D.法律规范的内容更加具体和明确 解析:解析:一般地,“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即法律对人的要求要低于道德。故选项 A 错误。一般认为,道德产生于原始社会,而法律萌芽于原始社会末期,产生于奴隶制社会。故选项 B 错误。法一般只规范和关注外在行为,一般不离开行为过问动机,其所有缜密的设置都主要是针对外在行为。道德主要关注内在动机,不仅侧重通过内在信念影响外在行为,且评价和谴责主要是针对动机。因此,法律的调整范围要窄于道德的调整范围。故选项 C 错误。法有特定的表现形式或渊源
33、,有肯定明确的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因而具体确切,可操作性强;同时,其被任意解释和滥用的余地小,易排斥恣意擅断。当然,法的确定性也是相对的。道德无特定、具体的表现形式,往往体现在一定的学说、舆论、传统和典型行为及后果中,其对行为的要求笼统、原则,标准模糊,只具一般倾向性,理解和评价易产生歧义。因此,本题应选D。12.下列宪法文件中,明确规定“权利无保障和分权未确定的社会就没有宪法”的是( )。(2012 年单选 23)(分数:2.00)A.英国权利法案B.美国独立宣言C.法国人权宣言 D.苏俄被剥削劳动人民权利宣言解析:解析:法国人权宣言明确规定“权利无保障和分权未确定的社会就没有宪法”。本题应
34、选 C。13.下列关于我国“八二宪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2013 年单选 20)(分数:2.00)A.我国采用修正案方式对宪法进行修改始于“八二宪法”B.“八二宪法”和四个修正案共同构成了我国的现行宪法C.“八二宪法”仍将国家机构一章置于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章之前 D.“八二宪法”继承并发展了“五四宪法”好的传统与基本原则,废弃了“七五宪法”与“七八宪法”中不适宜的内容解析:解析:我国“八二宪法”的结构是: 第一章 总纲 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章国家机构 第一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第三节国务院 第四节 中央军事委员会 第五节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
35、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第六节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第七节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第四章 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很显然,国家机构一章置于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章之后,故 C 项错误,应选。14.我国宪法修正案中,明确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的是( )。(2011 年单选 23)(分数:2.00)A.1988 年宪法修正案B.1993 年宪法修正案C.1999 年宪法修正案D.2004 年宪法修正案 解析:解析:2004 年 3 月 14 日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第 20 条规定:宪法第10 条第 3 款“国家为了公
36、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用”修改为“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故本题应选 D。15.2004 年我国宪法修正案完善了保护私有财产的规定。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2010 年单选 23)(分数:2.00)A.首次采用“私有财产权”的概念 B.明确规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宪法地位C.确立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D.规定了对私有财产征收、征用并给予合理赔偿制度E.A解析:解析:2004 年宪法修正案并没有明确规定非公有制经济的宪法地位。明确规定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是 1999 年 3 月 15 日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
37、正案第 16 条。故选项 B 错误。 2004年 3 月 14 日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第 22 条将宪法第 13 条修改为,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2004 年修正后的宪法第 13条第 2 款明确使用“私有财产权”概念,故选项 A 正确;修正后的该条第 1 款仅规定“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并没有“神圣”二字,故选项 C 错误;修正后的该条第 3 款规定“给予补偿”,而非“给予赔偿”,故选项 D 错误。16.根据我国 2004 年宪法修正
38、案的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制度是( )。(2009 年单选 20)(分数:2.00)A.人权保障制度B.劳动保障制度C.社会保障制度 D.文化保障制度解析:解析:2004 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第 23 条规定,宪法第 14 条增加 l 款,作为第 4 款:“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据此,选项 C 正确。17.根据马克思主义宪法理论,下列关于宪法本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2011 年单选 18)(分数:2.00)A.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B.宪法是全民意志和利益的反映 C.宪法是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基本形式D.宪法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体现解
39、析:解析:宪法和其他法律一样,都是被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但宪法在表现统治阶级意志过程中却存在自身的特点,这就是宪法比其他法律更集中、更全面地表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因此,选项B 认为宪法反映的是“全民意志和利益”,是错误的。18.我国宪法规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这一规定体现的宪法基本原则是( )。(2013 年单选 16)(分数:2.00)A.法治B.权力制约C.人民主权 D.人权保障解析:解析:人民主权原则,即主权在民原则,是指国家最高权力属于人民。宪法规定人民管理各种事务,显然是人民主权原则的体现。故本题应选
40、C 项。19.在资本主义宪法原则体系中,处于核心和主导地位的是( )。(2009 年单选 16)(分数:2.00)A.人民主权原则 B.基本人权原则C.法治原则D.权力制衡原则解析:解析:在宪法原则体系中,人民主权原则处于核心和主导地位。宪法其他原则都源于人民主权原则,是人民主权原则的具体体现。故本题应选 A。20.将国家权力划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对外联盟权的启蒙思想家是( )。(2010 年单选 19)(分数:2.00)A.孟德斯鸠B.洛克 C.卢梭D.霍布斯解析:解析:近代分权学说最初是由英围的洛克倡导并提出的,他认为国家权力应该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对外联盟权(故本题应选 B),这实际上是
41、立法权与行政权两权分立。后来,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并最终创立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系统,形成了完整的分权理论。美国的“宪法之父”汉密尔顿致力于对“三权分立”的政治实践和具体操作,进行研究并付诸宪法条文设计之中,使这一理论最终在制约、限制权力的意义上由理论走向了政治实践。21.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宪法性法律的是( )。(2011 年单选 16)(分数:2.00)A.选举法 B.侵权责任法C.劳动法D.婚姻法解析:解析:在我国。宪法性法律,是指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为实施宪法而制定的有关规定宪法内容的法律,如组织法、选举法、代表法、立法法等。故本题应选 A。22.下列选项
42、中,不属于我国宪法渊源的是( )。(2011 年单选 17)(分数:2.00)A.宪法典B.宪法惯例C.宪法判例 D.国际条约解析:解析:宪法的渊源亦即宪法的表现形式。纵观世界各国宪法,宪法的渊源主要有宪法典、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宪法判例、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等。但一国或一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宪法究竟采取哪些渊源形式,则取决于其本国的历史传统和现实政治状况。在我国,不承认判例法,故我国不存在宪法判例。故本题应选 C。23.在形式意义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宪法属于( )。(2011 年单选 22)(分数:2.00)A.成文宪法、刚性宪法和民定宪法 B.不成文宪法、柔性宪法和协定宪法C.成文宪法、刚性
43、宪法和钦定宪法D.不成文宪法、柔性宪法和钦定宪法解析:解析: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的分类所依据的标准为宪法是否具有统一的法典形式。成文宪法是指具有统一法典形式的宪法;不成文宪法则是不具有统一法典的形式,而且散见于多种法律文书、宪法判例和宪法惯例的宪法。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宪法都是成文宪法。故排除 B、D 项。 钦定宪法、民定宪法和协定宪法,是以制定宪法的机关为标准对宪法所作的分类。钦定宪法是指由君主或以君主的名义制定和颁布的宪法。民定宪法是指由民意机关或者由全民公决制定的宪法,民定宪法奉行人民主权原则,至少在形式上强调以民意为依归,以民主政体为价值追求。协定宪法则指由君主与国民或者国民的代表机
44、关协商制定的宪法。协定宪法往往是阶级妥协的产物。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宪法都是民定宪法。故排除B、C、D。24.最早提出刚性宪法和柔性宪法分类的学者是( )。(2013 年单选 15)(分数:2.00)A.蒲莱士 B.戴雪C.西哀耶士D.洛克解析:解析: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是英国学者 J,蒲莱士最早提出来的。他在历史研究与法理学中,以宪法有无严格的制定、修改机关和程序为标准,将宪法分为刚性宪法和柔性宪法。故本题应选 A 项。2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宪法调整的社会关系是( )。(2010 年单选 31)(分数:2.00)A.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B.政党内部的关系 C.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D.国家机关
45、内部的关系解析:解析:宪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2)国家与其他社会主体之间的关系;(3)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4)国家机关内部的关系。故选项 A、C、D 均属于宪法调整的社会关系。政党内部的关系由政党章程予以调整,宪法不进行直接调整。故本题应选 B。26.按照法国思想家西哀耶士的观点,制宪权的主体是( )。(2009 年单选 18)(分数:2.00)A.国民 B.立法机关C.制宪会议D.宪法起草机关解析:解析:法国思想家西哀耶士认为国民不受制于宪法,国民拥有制宪权,即制宪权的主体是国民。制宪会议仅为代表国民行使制宪权的机关而已。立法机关、宪法起草机关都
46、不享有制宪权,也不能代表国民行使制宪权。立法机关是基于宪法而产生,是根据宪法行使立法权的机关;宪法起草机关仅负责起草宪法,不能通过宪法。故本题应选 A。27.下列关于制宪权的表述,正确的是( )。(2012 年单选 18)(分数:2.00)A.制宪权通常由人民直接行使B.最早系统提出制宪权理论的是英国思想家洛克C.制宪权、修宪权和立法权属于同一层级的权力形态D.国民成为制宪权的主体是现代宪法的特点之一,为现代各国宪法所普遍承认 解析:解析:国民作为制宪权的主体,只是从抽象意义上来界定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全体国民直接参与制宪活动,具体行使制宪权。真正直接参与制定宪法过程的只能足国民中的一部分人(代表)。由他们代表国民行使制宪权,故 A 项错误。最早系统提出宪法制定权概念及其理论体系的学者是法国大革命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