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律硕士专业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 105及答案解析(总分:6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2,分数:44.00)1.单项选择题第 1-45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分数:2.00)_2.关于法律规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法律规则是规定人们的法律权利、法律义务以及相应的法律后果的行为规范B.法律规则是一种社会规范,即特定社会群体中一般成员共同的行为规则和标准C.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是完全重合的关系,法律规则即指的法律条文D.法律是由法律规则、法律原则和法律概念三者共同构成的3.
2、按照规则对人们行为规定和限定的范围和程度不同,可以把法律规则分为( )(分数:2.00)A.授权性规则和义务性规则B.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C.确定性规则、委任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D.调整性规则和构成性规则4.我国合同法第 397条规定:“委托人可以特别委托受托人处理一项或者数项事务,也可以概括委托受托人处理一切事务。”根据法律规则内容不同进行分类,该规则属于( )(分数:2.00)A.授权性规则B.义务性规则C.强行性规则D.任意性规则5.我国民法通则第 3条规定:“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这一法律条款反映的是法律要素中的哪一部分( )(分数:2.00)A.法律规则B.法律概念C.法律
3、原则D.法律条文6.关于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的区别,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法律原则相对抽象,法律规则较为具体B.法律原则适用范围有限,法律规则适用范围较大C.法律规则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应用于个案当中,法律原则在具体的适用中可能会进行轻微的调整进而适用D.在作用上,法律规则比法律原则具有更大的显示性特征7.张某和王某在买卖合同中约定:本合同一式两份,经双方签字后生效。张某、王某各执一份,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对此合同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内容包括了合同生效的条件B.该合同是张某和王某确立的义务性规则C.该合同是张某和王某确立的授权性规则D.该合
4、同没有规定双方行为的法律后果8.关于法律规则和法律条文的关系,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法律条文是法律规则的形式,法律规则是法律条文的内容B.个法律条文可以表述很多个法律规则C.一个法律规则可以包括在几个法律条文中D.法律条文表述的都是法律规则9.关于法律规则的结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传统观念认为,法律规则主要由假定(条件)、行为模式、法律后果三个要素组成B.法律后果在法律条文中可以省略C.法律规则中的行为模式分为:可为模式、应为模式和不得为模式D.在立法实践中,法律条文一般不明确表述合法的后果,因为根据行为模式,人们可以直接推知该法律后果10.
5、按照法律原则涉及的内容和问题不同,可以把法律原则分为( )(分数:2.00)A.实体性原则和程序性原则B.基本原则和具体原则C.政策性原则和公理性原则D.特殊性原则和普遍性原则11.我国合同法规定:当事人依法可以委托代理人订立合同。结合法律规则的结构,该规则没有省略的是( )(分数:2.00)A.假定B.行为模式C.法律概念D.法律后果12.法律原则的调整对象是( )(分数:2.00)A.法律规则B.整体性社会关系C.般性社会关系D.法律主体13.关于法律原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所有法律原则都有指导性B.有些法律原则具有任意性C.所有的法律原则都具有强制性D.有的法
6、律原则具有规范性1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 83条规定:“境外的组织和个人在中国境内办学和合作办学的办法,由国务院规定。”从法律规则的分类角度看,该规定属于( )(分数:2.00)A.确定性规则B.委任性规则C.准用性规则D.任意性规则15.划分法律部门首先应该坚持的原则是( )(分数:2.00)A.客观原则B.合目的原则C.适当平衡原则D.辩证发展原则16.划分法律部门的首要标准和第一位标准是( )(分数:2.00)A.法律的调整对象B.法律调整的方法C.法律调整的强度D.法律调整的范围17.高等教育法属于我国法律体系中哪一部门法的范围?( )(分数:2.00)A.宪法及其相关法B.行政法
7、C.民商法D.社会法18.关于法律体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分数:2.00)A.法律体系是一个系统化的整体B.法律体系指的就是立法体系C.法律体系指一国的部门法体系D.法律体系是指一国现行法律规范构成的体系,既不包括具有完整意义的国家法范畴,也不包括已经宣布废止的法律和尚未制定或者虽然制定颁布,但还未生效的法律19.按照我国法律部门划分的标准和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属于( )(分数:2.00)A.宪法及其相关法B.民商法C.行政法D.社会法20.在法学上一般认为,法律部门的划分依据主要是( )(分数:2.00)A.法律调整的效率B.法律调整的对象和方法C.法律规范的数量D
8、.法律调整的后果21.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宪法是我国法律体系的基础性和主导性的部门法B.特别行政法是指对特别的主体加以调整的法律规范的总称C.民法是指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D.行政法和行政法规是法律体系中两个不同的部门法22.甲、乙签订一份二手房买卖合同,约定“本合同一式三份,经双方签字后生效。甲、乙各执一份,见证律师留存一份,均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关于该条款,以下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分数:2.00)A.是有关法律原则之适用条件的规定B.属于案件事实的表述C.是甲乙双方所确立的授权性规则D.关涉甲乙双方的行为效力及后果二、多选题(总题数:10,分
9、数:20.00)23.多项选择题第 46-63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24.以下关于成文法和不成文法的规定,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是按照法律规定内容的不同进行的分类B.不成文法就是习惯法C.不成文法不能构成国家正式的法律渊源D.我国是成文法国家,但是也存在不成文法25.关于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案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般是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B.有的案例属于规范性司法解释的一种C.是我国的法律渊源之一D.是一种解释例,而不是造法例26.关
10、于成文法与不成文法,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习惯法是不成文法的一种形式B.判例是成文法的一种形式C.不成文法一般不具有法律效力D.成文法是国家立法机关创制的法27.在实际的司法审判过程中,当规范性法律文件在某个问题上的规定发生冲突时,法官可以依据哪些原则进行审判( )(分数:2.00)A.新法优于旧法B.特别法优于普通法C.上位法优位于下位法D.按照溯及既往的原则,适用旧法28.司法审判中,当处于同一位阶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在某个问题上有不同规定时,法官可以依据下列哪些法的适用原则进行审判( )(分数:2.00)A.特别法优于一般法B.上位法优于下位法C.新法优于旧法D.法溯及
11、既往29.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 8条规定:“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关于该条文,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分数:2.00)A.规定的是法的溯及力B.规定的是法对人的效力C.体现的是保护主义原则D.体现的是属人主义原则30.任何一个完整的法律规则是由以下哪些部分构成的( )(分数:2.00)A.假定B.行为模式C.法律后果D.法律概念31.法律要素包括以下哪些部分( )(分数:2.00)A.法律规则B.法律概念C.法律事实D.法律原则32.关于法律意识的表述,下列
12、表述能够成立的有( )(分数:2.00)A.法律意识无法通过教育形成B.法律意识是法律文化的组成部分C.法律意识制约着法律实践活动D.法律意识的高级形态是法律心理三、简答题(总题数:2,分数:4.00)33.简答题第 64-66小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分数:2.00)_34.简述当代中国的法律渊源。(分数:2.00)_法律硕士专业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 105答案解析(总分:6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2,分数:44.00)1.单项选择题第 1-45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分数:2
13、.00)_解析:2.关于法律规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法律规则是规定人们的法律权利、法律义务以及相应的法律后果的行为规范B.法律规则是一种社会规范,即特定社会群体中一般成员共同的行为规则和标准C.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是完全重合的关系,法律规则即指的法律条文 D.法律是由法律规则、法律原则和法律概念三者共同构成的解析:解析: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并不是完全重合的关系,法律规则是法律条文的内容,法律条文是法律规则的表现形式。并不是所有的法律条文都是直接规定法律规则的,也不是每一个条文都完整的表述一个规则或只表述一个法律规则。有时候一个法律规则可以包括在几个法律条文中,也有时候一
14、个法律条文可能包含了几个法律规则。因此,C 选项认为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完全重合的观点是错误的。3.按照规则对人们行为规定和限定的范围和程度不同,可以把法律规则分为( )(分数:2.00)A.授权性规则和义务性规则B.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 C.确定性规则、委任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D.调整性规则和构成性规则解析:解析:法律规则的划分是本章节中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之一。按照规则的内容规定不同,法律规则可以分为授权性规则和义务性规则。按照规则对人们行为规定和限定的范围和程度不同,法律规则可以分为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按照法律规则内容的确定性程度不同,法律规则可以分为确定性规则、委任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
15、。按照法律规则功能的不同,法律规则可以分为调整性规则和构成性规则。结合以上陈述,本题应该选择 B。4.我国合同法第 397条规定:“委托人可以特别委托受托人处理一项或者数项事务,也可以概括委托受托人处理一切事务。”根据法律规则内容不同进行分类,该规则属于( )(分数:2.00)A.授权性规则 B.义务性规则C.强行性规则D.任意性规则解析:解析:按照规则的内容规定不同,法律规则可以分为授权性规则和义务性规则。故排除 C、D。授权性规则是指规定人们有权做一定行为或不做一定行为的规则,规定人们的“可为模式”的规则。义务性规则是指在内容上规定人们的法律义务,即有关人们应当做或不应当做某种行为的规则。
16、该法条是赋予受托人一定的权利,规定了一种“可为模式”,因而选择 A。5.我国民法通则第 3条规定:“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这一法律条款反映的是法律要素中的哪一部分( )(分数:2.00)A.法律规则B.法律概念C.法律原则 D.法律条文解析:解析:法律要素包括法律原则、法律规则和法律概念三部分。故排除 D。法律规则是采取一定的结构形式具体规定人们的法律权利、义务以及相应的法律后果的行为规范。法律原则是指可以作为法律规则的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稳定性原理和原则。法律概念是对各种法律事实进行概括,抽象出他们的共同特征而形成的权威性范畴。本题列举的法条没有指出具体的结构形式规定人们的行为规范
17、,也没有定义权威性范畴,而是给人们行为一种原则性指引。因而属于法律原则的范畴。选择 C。6.关于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的区别,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法律原则相对抽象,法律规则较为具体B.法律原则适用范围有限,法律规则适用范围较大 C.法律规则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应用于个案当中,法律原则在具体的适用中可能会进行轻微的调整进而适用D.在作用上,法律规则比法律原则具有更大的显示性特征解析:解析: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在内容上,法律规则的规定是明确具体的,而法律原则不预先设定明确的、具体的假定条件,更没有设定明确的法律后果,其要求比较模糊。因此 A选项正
18、确。在适用范围上,法律规则只适用于某一类型的行为,而法律原则具有宏观指导性,其适用范围比法律规则宽。因此 B选项错误。在适用方式上,法律规则是以“全有或者全无的方式”应用于个案当中的,如果一条规则所规定的事实是既定的,或者这条规则是有效的,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接受该规则所提供的解决办法。而法律原则的适用则不同,当两个原则在具体的个案中冲突时,法官必须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及有关背景在不同强度的原则间做出权衡。因此 C选项说法正确。在作用上,法律规则具有比法律原则更强大的显示性特征,它形成了法律制度中坚硬的部分,没有规则,法律制度就缺乏硬度。因此D选项正确。法律原则是法律规则的本源和基础,他们可以协调
19、法律体系中规则之间的矛盾,弥补法律规则的不足和局限,他们甚至可以直接作为法官裁判的法律依据。7.张某和王某在买卖合同中约定:本合同一式两份,经双方签字后生效。张某、王某各执一份,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对此合同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内容包括了合同生效的条件 B.该合同是张某和王某确立的义务性规则C.该合同是张某和王某确立的授权性规则D.该合同没有规定双方行为的法律后果解析:解析:题干中,“经双方签字后生效”直接表明此合同中并没有包含任何的授权性语句(授予某人一定的权利)或者强制性(要求某人为一定行为)语句,故 B、C 选项均错误;题干中“双方签字后生效,均具有同等的法律
20、效果”表明了双方签字行为之后的法律后果就是合同生效,各份合同都具有相同的法律效果,会产生双方的行为受到法律约束的法律后果,故 D错误。答案为 A。8.关于法律规则和法律条文的关系,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法律条文是法律规则的形式,法律规则是法律条文的内容B.个法律条文可以表述很多个法律规则C.一个法律规则可以包括在几个法律条文中D.法律条文表述的都是法律规则 解析:解析:法律规则是法律条文的内容,法律条文是法律规则的表现形式,两者之间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但法律条文表达的除了法律规则之外,还有法律原则。故 A正确,D 错误。并不是所有的法律条文都是直接规定法律规则的,也不是
21、每一个法律条文都完整的表述一个规则或只表述一个法律规则。有时候一个法律规则可以包括在几个法律条文中,也有时候一个法律条文可能包含了几个法律规则。故 BC正确。9.关于法律规则的结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传统观念认为,法律规则主要由假定(条件)、行为模式、法律后果三个要素组成B.法律后果在法律条文中可以省略 C.法律规则中的行为模式分为:可为模式、应为模式和不得为模式D.在立法实践中,法律条文一般不明确表述合法的后果,因为根据行为模式,人们可以直接推知该法律后果解析:解析: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都由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部分构成。法律后果是任何法律规则都不可缺少
22、的要素,但在立法实践中,法律条文一般不明确表述合法的后果,因为根据行为模式,人们可以直接推知该法律后果。违法的后果实际上规定了人们违反法律应承担法律责任的后果,必须在立法上予以明文规定。B 选项错误。10.按照法律原则涉及的内容和问题不同,可以把法律原则分为( )(分数:2.00)A.实体性原则和程序性原则 B.基本原则和具体原则C.政策性原则和公理性原则D.特殊性原则和普遍性原则解析:解析:按照法律原则涉及的内容和问题不同,可以把法律原则分为实体性原则和程序性原则。故选择 A。按照法律原则对人的行为及其条件之覆盖面的宽窄和适用范围的大小,可以把法律原则分为基本原则和具体原则。11.我国合同法
23、规定:当事人依法可以委托代理人订立合同。结合法律规则的结构,该规则没有省略的是( )(分数:2.00)A.假定B.行为模式 C.法律概念D.法律后果解析:解析:法律规则由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部分构成。法律概念不属于法律规则的要素,C 项不当选。该条文中省略了当事人须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这一前提条件和委托代理人订立合同有效的法律后果,AD 项不当选。该条文表述了当事人可以委托代理人订立合同这一行为模式,未省略,故B项当选。12.法律原则的调整对象是( )(分数:2.00)A.法律规则B.整体性社会关系 C.般性社会关系D.法律主体解析:解析:法律原则主要针对的是社会关系中的整体性问
24、题,涉及价值取向。13.关于法律原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所有法律原则都有指导性B.有些法律原则具有任意性C.所有的法律原则都具有强制性 D.有的法律原则具有规范性解析:解析:法律原则具有指导性,但这种指导性并非强制性,它可能是一种模糊而非精确的指引。因此并非所有的法律原则都具有强制性。1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 83条规定:“境外的组织和个人在中国境内办学和合作办学的办法,由国务院规定。”从法律规则的分类角度看,该规定属于( )(分数:2.00)A.确定性规则B.委任性规则 C.准用性规则D.任意性规则解析:解析:法律规则种类的判断在每年试题中均会出现,是重点内容
25、。考生在备考时最好每个类别都能记一至两个典型的法条,以增加感性的认识。按照法律规则的内容的确定性程度不同,可以分为确定性规则、委任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委任性规则是内容尚未确定,而只规定某种概括性指示,由相应国家机关通过相应途径或程序加以确定的法律规则。委任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的区别在于前者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需要被授权的其他国家机关通过制定相关的规则或程序来加以明确,而后者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只需援引或参照其他的法律规定。本条规定最后授权国务院制定相关法规加以明确,属于典型的委任性规则,故答案选 B。15.划分法律部门首先应该坚持的原则是( )(分数:2.00)A.客观原则B.合目的原则 C.适
26、当平衡原则D.辩证发展原则解析:解析:划分法律部门的目的在于帮助人们了解和掌握本国现行法律,所以合目的性原则是划分法律部门时首先应该坚持的原则。如果某种划分不利于这一目的,那么其划分就是无意义的。16.划分法律部门的首要标准和第一位标准是( )(分数:2.00)A.法律的调整对象 B.法律调整的方法C.法律调整的强度D.法律调整的范围解析:解析:法律调整的对象,即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是划分法律部门的首要标准和第一位标准。此外,法律调整的方法是划分法律部门的辅助标准。而法律调整的强度、范围并不是划分法律部门的标准。因此,本题选择 A。17.高等教育法属于我国法律体系中哪一部门法的范围?( )(分
27、数:2.00)A.宪法及其相关法B.行政法 C.民商法D.社会法解析:解析:行政法是有关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是由调整行政管理活动中国家机关之间、国家机关同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之间发生的行政关系的规范性文件组成的。主要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有:国家安全法、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监狱法、土地管理法、高等教育法、食品卫生法、药品管理法、海关法等。18.关于法律体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分数:2.00)A.法律体系是一个系统化的整体B.法律体系指的就是立法体系 C.法律体系指一国的部门法体系D.法律体系是指一国现行法律规范构成的体系,既不包括具有完整意义的国家法范
28、畴,也不包括已经宣布废止的法律和尚未制定或者虽然制定颁布,但还未生效的法律解析:解析:立法体系不同于法律体系,它是以各个法律规范的制定机关在整个国家法律创制中的地位以及与此相联系的法律规范的效力范围和效力等级为分类组合标准。立法体系注重的是法的形式,而法律体系注重的是法的内容,B 项错误。19.按照我国法律部门划分的标准和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属于( )(分数:2.00)A.宪法及其相关法 B.民商法C.行政法D.社会法解析:解析:宪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础和主导性的法律部门,是其他部门法所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最高依据,处于特殊的地位,起着特殊作用。宪法作为一个法律部门,
29、除了包括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还包含处于附属层次的一些法律文件:国家机关组织法、选举法和代表法、国籍法、国旗法、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公民基本权利法,法官法、检察官法、立法法和授权法等。由此可知,选择 A。20.在法学上一般认为,法律部门的划分依据主要是( )(分数:2.00)A.法律调整的效率B.法律调整的对象和方法 C.法律规范的数量D.法律调整的后果解析:解析:一般认为,划分法律部门的首要标准是法律所调整的不同社会关系,即法律调整的对象。其次是法律调整的方法。因此选择 B。21.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宪法是我国法律体系的基础性和主导性的部门法 B.特别
30、行政法是指对特别的主体加以调整的法律规范的总称C.民法是指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D.行政法和行政法规是法律体系中两个不同的部门法解析:解析: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宪法部门在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是整个法律体系的基础。22.甲、乙签订一份二手房买卖合同,约定“本合同一式三份,经双方签字后生效。甲、乙各执一份,见证律师留存一份,均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关于该条款,以下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分数:2.00)A.是有关法律原则之适用条件的规定B.属于案件事实的表述C.是甲乙双方所确立的授权性规则D.关涉甲乙双方的行为效力及后果 解析:解析:题干列举的内容为合同条款,并
31、不是法律条文,并不涉及法律原则。A 选项不正确。双方约定的内容是对法律效力和法律后果的说明,而非对案件事实的表述。案件事实应当出现在法官适用法律的过程中,本文并未涉及,B 选项不正确。所谓授权性规则,属于法律规则的一种,包括授予国家机关职权的职权性规则与授予普通公民的权利的权利性规则,C 选项不正确。此条款约定的内容是对法律效力和法律后果的说明。D 选项正确。二、多选题(总题数:10,分数:20.00)23.多项选择题第 46-63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解析:24.以下关于成
32、文法和不成文法的规定,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是按照法律规定内容的不同进行的分类 B.不成文法就是习惯法 C.不成文法不能构成国家正式的法律渊源 D.我国是成文法国家,但是也存在不成文法解析:解析: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是以法律创制方式和表达形式的不同来对法律进行的分类。由此,A 选项错误。成文法是指由特定国家机关制定和公布,并以成文形式出现的法律,因此又称作制定法。不成文法是指由国家认可其法律效力,但又不具有成文形式的法,一般指习惯法。不成文法还包括同制定法相对应的判例法,即由法院通过判决所确定的判例和先例,它是不以条文的形式出现的法律,因此也是不成文法的主要形式之一。由此 B选项错
33、误。不成文法也可以构成国家正式的法律渊源,如国际惯例、习惯法、判例法。故选择 ABC。25.关于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案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般是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B.有的案例属于规范性司法解释的一种 C.是我国的法律渊源之一D.是一种解释例,而不是造法例 解析:解析: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案例需要经过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的批准,但一般是下级人民法院的判决,而不是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因此 A选项不正确。法律解释不属于我国正式的法律渊源,因此 C选项不正确。26.关于成文法与不成文法,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习惯法是不成文法的一种形式 B.判例是成文法
34、的一种形式C.不成文法一般不具有法律效力D.成文法是国家立法机关创制的法 解析:解析:成文法是指由国家特定机关制定和公布,并以成文形式出现的法律,又称制定法。D 正确;不成文法是指由国家认可其法律效力,但又不具有成文形式的法。习惯法和判例法都是不成文法的表现形式。所以 A正确,B 错误;不成文法也同样具有法律效力。C 错误。因此选 A、D 项。27.在实际的司法审判过程中,当规范性法律文件在某个问题上的规定发生冲突时,法官可以依据哪些原则进行审判( )(分数:2.00)A.新法优于旧法 B.特别法优于普通法 C.上位法优位于下位法 D.按照溯及既往的原则,适用旧法解析:解析:当不同的规范性法律
35、文件在适用中发生冲突时,可以考虑的原则是新法优于旧法、特别法优于普通法、上位法优于下位法。我国法律在原则上不具有溯及力,但在刑法中有从旧兼从轻的例外。综上所述,本题应选 ABC。28.司法审判中,当处于同一位阶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在某个问题上有不同规定时,法官可以依据下列哪些法的适用原则进行审判( )(分数:2.00)A.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B.上位法优于下位法 C.新法优于旧法 D.法溯及既往解析:解析:同一位阶的法的渊源之间的冲突原则,主要包括: 全国性法律优先原则 特别法优先原则 新法优先原则 实体法优先原则 国际法优先原则 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效力高于本行政区域内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
36、制定的规章。 因此 ABC选项均正确,D 选项说的是法的时间效力问题,且法律并非绝对不溯及既往。29.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 8条规定:“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关于该条文,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分数:2.00)A.规定的是法的溯及力B.规定的是法对人的效力 C.体现的是保护主义原则 D.体现的是属人主义原则解析:解析:A 选项错误。法的溯及力是指新法对其生效以前的行为是否适用,如果新法可以适用,则法具有溯及力;如果新法不能适用于其生效以前的行为,则该法不具有
37、溯及力。现代社会强调法律不溯及既往,除非适用新法对当事人有利。法的溯及力属于法的时间效力的范畴,本条规定属于对人的效力问题,不涉及法的时间效力的问题。因此,BC 正确,D 选项错误。30.任何一个完整的法律规则是由以下哪些部分构成的( )(分数:2.00)A.假定 B.行为模式 C.法律后果 D.法律概念解析:解析:法律规则具有内在的严密的逻辑结构。传统观念认为,法律规则主要由假定、行为模式、法律后果三个要素构成。法律概念是法律的要素之一,不是法律规则的构成要素。31.法律要素包括以下哪些部分( )(分数:2.00)A.法律规则 B.法律概念 C.法律事实D.法律原则 解析:解析:法律要素由法
38、律规则、法律原则和法律概念三部分构成。法律事实是法律概念中的一种,但其不能代表法律概念成为法律的构成要素。因此,本题选择 ABD。32.关于法律意识的表述,下列表述能够成立的有( )(分数:2.00)A.法律意识无法通过教育形成B.法律意识是法律文化的组成部分 C.法律意识制约着法律实践活动 D.法律意识的高级形态是法律心理解析:解析: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泛指人们对法律,特别是对本国现行法律的思想、观念、心理或态度的总称?法律意识是可以通过教育形成的,并且教育是法律意识形成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故 A选项错误。法律意识是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法律文化观念中,法律意识居于主导地
39、位。B选项正确。法律意识是社会主体在法律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主观体验和认识在意识中的反映,是对法律现象本身的价值所作出的主观价值判断,同时法律意识反过来会制约法律实践活动的进行,选项 C正确。从认识阶段来看,法律意识可以分为低级阶段的法律心理和高级阶段的法律思想体系。D 选项错误。答案选BC。关于法律意识考生还应掌握,之所以法律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首先在于法律意识涉及的对象是法律现象。其次,法律意识与其他社会意识相比,具有较强的强制性,对人们的行为具有明确的指令性。三、简答题(总题数:2,分数:4.00)33.简答题第 64-66小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分数:2.00)_解析:
40、34.简述当代中国的法律渊源。(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当代中国的法律渊源可以概括为以宪法为核心,以制定法为主的法律渊源。 正式意义上的渊源有: (1)宪法。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渊源。 (2)法律。专指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文件,其法律效力仅次于宪法。 (3)行政法规。专指由国务院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为实施宪法和法律制定的有关国家行政管理的规范性文件。 (4)地方性法规。指省级和较大市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法定权限内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5)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条例是民族自治地方根据自治权制定的综合的
41、规范性法律文件;单行条例则是调整某一方面事项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6)特别行政区的法律。特别行政区的法律是根据宪法和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在特别行政区内施行的法律。 (7)行政规章。行政规章可以分为两类,一是部门规章,即国务院所属各部委、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发布的规章。二是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据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的规章。这种规章称为“地方政府规章”,以区别于国务院各部委制定的“部门规章”。 (8)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国际条约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国际组织就政治、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问题确定其相互权利义务关系的各种协议。国际惯例是在国际交往中逐渐形成的一些被长期反复适用并被各国承认其法律效力的习惯做法和先例。)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