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民法学)-试卷 9 及答案解析(总分:6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9,分数:38.00)1.9 岁的张某接受了其叔叔赠与的一台电脑,该赠与行为( )。(分数:2.00)A.有效B.无效C.效力待定D.可撤销2.下列选项中,属于无偿法律行为的是( )。(分数:2.00)A.样品买卖B.赠与C.杠杆租赁D.居间3.下列选项中,属于实践性民事法律行为的是( )。(分数:2.00)A.保险B.赠与C.定金D.保证4.可撤销民事行为,在当事人行使撤销权后,( )。(分数:2.00)A.该民事行为仍然有效B.该民事行为自被撤销之日起为无效C.该民事行为自
2、始无效D.该民事行为由效力待定转化为无效5.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的民事行为属于( )民事行为。(分数:2.00)A.有效B.无效C.效力待定D.可撤销6.撤销权的存续期间在性质上属于( )。(分数:2.00)A.诉讼时效B.取得时效C.除斥期间D.附期限7.根据合同法规定,属于可撤销合同的是( )。(分数:2.00)A.因无权代理订立的合同B.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C.因欺诈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D.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而订立的合同8.申某 15 周岁,其实施的下列行为应当认定为有效的是( )。(分数:2.00)A.申某花 120 元购买高考辅导书一套B.申某立遗嘱一份C.申某通过签订合伙协议而成
3、为某一合伙企业的合伙人D.申某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申请其发明的一项专利9.下列民事法律行为中,属于实践性民事法律行为的是( )。(分数:2.00)A.租赁B.加工承揽C.定金担保D.商业借款10.下列行为中属于双方民事法律行为的是( )o(分数:2.00)A.授权行为B.遗嘱行为C.撤销行为D.赠与行为11.单务民事法律行为是指( )。(分数:2.00)A.民事法律行为的一方当事人只负有义务,而另一方当事人只享有权利B.只需依一方当事人的意思便可以成立的法律行为C.行为双方都为一人的法律行为D.产生的民事权利与义务单一的法律行为12.甲、乙双方约定:甲公司租给乙公司建筑工程设备,但所附条件是:
4、若到年底上述设备有富余。合同中的这一条件约定在民事法律行为理论上称为( )。(分数:2.00)A.附延缓期限的行为B.附否定的解除条件的行为C.附肯定的延缓条件的行为D.附肯定的解除条件的行为13.(2015 年真题)下列行为中,属于从法律行为的是( )。(分数:2.00)A.行纪合同B.协议离婚C.履行行为D.抵押合同14.(2016 年真题)下列选项中,属于民事法律行为的是( )。(分数:2.00)A.甲到烈士陵园缅怀先烈B.乙开车不慎将行人撞倒C.丙邀请朋友到自家聚餐D.丁向同事转让一架钢琴15.属于单务、双方民事法律行为的是( )。(分数:2.00)A.遗赠B.遗赠扶养协议C.赠与D.
5、悬赏广告16.下列行为中,属于民事法律行为的是( )。(分数:2.00)A.甲捡到手表一块B.乙和丙签订委托合同C.王某撰写一篇学术论文D.刘某在微博上公布自己对某事件的评论17.属于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的是( )。(分数:2.00)A.甲、乙签订质押合同,约定质权自移转质物占有时生效B.甲、乙约定,如果甲将房屋出售,甲、乙将离婚C.甲、乙约定,如果下雨,甲将一把雨伞送给乙D.甲、乙约定,如果甲不赌博,乙将古扇赠给甲18.不属于实践合同的是( )。(分数:2.00)A.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B.定金合同C.保管合同D.建设工程合同19.可以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是( )。(分数:2.00)A.票据行
6、为B.抵销行为C.通奸行为D.向银行借贷的行为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20.00)20.属于单方法律行为的是( )。(分数:2.00)A.赠与B.遗赠C.悬赏广告D.设立遗嘱21.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属于可撤销民事行为的是( )。(分数:2.00)A.重大误解B.显失公平C.恶意串通D.乘人之危2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立遗嘱行为不应当认定为( )。(分数:2.00)A.无效B.有效C.效力待定D.可撤销23.下列民事法律行为中属于实践性民事法律行为的有( )。(分数:2.00)A.定金合同B.保管合同C.质押合同D.赠与合同24.下列选项中,既属于实践性民事法律行为,又属于要式
7、民事法律行为的是( )。(分数:2.00)A.定金合同B.设定质权C.设定抵押权D.保险合同25.11 岁的董某接受其姑妈赠送的一台照相机,该赠与合同为( )。(分数:2.00)A.有效B.单务合同C.经董某的父母追认后有效D.无效26.甲的单位要分新房,甲预计自己会得到一套新房,于是购置了 8 000 元的新家具。后甲没有分到新房。关于甲购置行为的认定,错误的是( )。(分数:2.00)A.无效行为B.有效行为C.可撤销行为D.效力待定行为27.各方当事人都享有撤销权的情形有( )。(分数:2.00)A.受欺诈B.受胁迫C.重大误解D.显失公平28.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包括( )。(分数:
8、2.00)A.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B.行为人的行为以意思表示为构成要素C.行为人的行为有外部意思表示D.行为人的行为内容合法29.关于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可撤销民事行为行使的主体包括实施民事行为双方当事人B.可撤销民事行为中的撤销权属于形成权C.可撤销民事行为中,如果当事人明示放弃撤销权的,撤销权归于消灭D.可撤销民事行为中,当事人行使撤销权,须向相对人作出三、简答题(总题数:1,分数:2.00)30.(2012 年真题)简述民事法律行为的含义和特征。(分数:2.00)_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民法学)-试卷 9 答案解析(总分:60.00,做题时
9、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9,分数:38.00)1.9 岁的张某接受了其叔叔赠与的一台电脑,该赠与行为( )。(分数:2.00)A.有效 B.无效C.效力待定D.可撤销解析:解析: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接受奖励、赠与等纯获利益的行为应当认定为有效。2.下列选项中,属于无偿法律行为的是( )。(分数:2.00)A.样品买卖B.赠与 C.杠杆租赁D.居间解析:解析:样品买卖也必须支付对价;杠杆租赁是融资租赁的一种,而融资租赁为有偿法律行为;居间为有偿法律行为。3.下列选项中,属于实践性民事法律行为的是( )。(分数:2.00)A.保险B.赠与C.定金 D.保证解析:
10、解析:保险、保证和赠与均为诺成性法律行为。4.可撤销民事行为,在当事人行使撤销权后,( )。(分数:2.00)A.该民事行为仍然有效B.该民事行为自被撤销之日起为无效C.该民事行为自始无效 D.该民事行为由效力待定转化为无效解析:解析:可撤销民事行为中,如果当事人在法定期间内行使撤销权,则该撤销行为溯及既往,即溯及行为成立之时,行为自然自始无效。5.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的民事行为属于( )民事行为。(分数:2.00)A.有效B.无效 C.效力待定D.可撤销解析:解析:根据民法通则与合同法的规定,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的民事行为为无效民事行为。6.撤销权的存续期间在性质上属于( )。(分数:2.0
11、0)A.诉讼时效B.取得时效C.除斥期间 D.附期限解析:解析:撤销权的存续期间不能中止、中断和延长,不是时效,而是民事实体权利的存续期间。附期限长短不一,而撤销权期间是不变期间(1 年)。7.根据合同法规定,属于可撤销合同的是( )。(分数:2.00)A.因无权代理订立的合同B.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 C.因欺诈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D.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而订立的合同解析:解析:合同法第 54 条规定,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1)因重大误解订立的;(2)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
12、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销。据此,选 B 项。根据合同法第 48 条规定,A 项表述为效力待定合同。根据合同法第 52 条第 1、3 项规定,C、D 项表述为无效合同。8.申某 15 周岁,其实施的下列行为应当认定为有效的是( )。(分数:2.00)A.申某花 120 元购买高考辅导书一套 B.申某立遗嘱一份C.申某通过签订合伙协议而成为某一合伙企业的合伙人D.申某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申请其发明的一项专利解析:解析:申某未满 18 周岁,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A 项表述的情形属于订立合同的行为,根据合同法第 47 条规定,限制
13、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属于效力待定合同,但由于申某购买高考辅导书的行为属于与其民事行为能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申某也能够理解其行为,根据民通意见第 3 条规定,申某购买高考辅导书的行为应当认定为有效,故选 A 项。继承法第 22 条第 1 款规定,无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据此,不选 B 项。合伙企业法第 14 条规定,合伙人应当为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人。据此,不选 C 项。发明专利的行为本身属于事实行为,事实行为不受行为人行为能力的限制,但申请发明专利的行为属于法律行为,受行为人行为能力的限制,因此,申请发明专利须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故不选 D 项。9.下列民事法律行为
14、中,属于实践性民事法律行为的是( )。(分数:2.00)A.租赁B.加工承揽C.定金担保 D.商业借款解析:解析:租赁和加工承揽属于诺成性法律行为,即双方意思表示一致且不必交付标的物即可成立。定金担保的成立不仅需要意思表示一致,还要实际交付定金。借款行为是否属于实践性法律行为,关键要区分商业借款和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商业借款为诺成性法律行为;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则为实践性法律行为。10.下列行为中属于双方民事法律行为的是( )o(分数:2.00)A.授权行为B.遗嘱行为C.撤销行为D.赠与行为 解析:解析:双方民事法律行为是基于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如买卖、行纪、委托等。授权行
15、为、遗嘱行为、行使撤销权的行为等都是单方民事法律行为。赠与须双方意思表示一致,因此是双方民事法律行为。11.单务民事法律行为是指( )。(分数:2.00)A.民事法律行为的一方当事人只负有义务,而另一方当事人只享有权利 B.只需依一方当事人的意思便可以成立的法律行为C.行为双方都为一人的法律行为D.产生的民事权利与义务单一的法律行为解析:解析:单务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法律行为的一方当事人负有义务,而另一方当事人仅享有权利的民事法律行为,如赠与。12.甲、乙双方约定:甲公司租给乙公司建筑工程设备,但所附条件是:若到年底上述设备有富余。合同中的这一条件约定在民事法律行为理论上称为( )。(分数:2
16、.00)A.附延缓期限的行为B.附否定的解除条件的行为C.附肯定的延缓条件的行为 D.附肯定的解除条件的行为解析:解析:本题题干的表述中不存在否定性的用语,因此不是附否定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条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而期限是必然到来的,因此不是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更谈不上是附延缓期限的行为。附延缓条件的法律行为在于使民事法律行为产生效力,即民事法律行为在成立时暂不生效,而当所附条件成就时才引起民事法律行为之法律效力的产生。附解除条件民事法律行为则在于使民事法律行为解除效力,即民事法律行为自成立之时即行生效,而当所附条件成就时导致民事法律行为效力解除。13.(2015 年真题)下列行为中,属于从法
17、律行为的是( )。(分数:2.00)A.行纪合同B.协议离婚C.履行行为D.抵押合同 解析:解析:法律行为依据主从关系,可以分为主法律行为和从法律行为,从法律行为必须以其他法律行为的存在为前提。抵押合同从属于所担保的主债权的主合同,因而是从法律行为。可见,选 D 项。行纪合同、协议离婚、履行行为都不以其他法律行为的存在为前提即可独立存在,因而都是主法律行为,故不选A、B、C 项。14.(2016 年真题)下列选项中,属于民事法律行为的是( )。(分数:2.00)A.甲到烈士陵园缅怀先烈B.乙开车不慎将行人撞倒C.丙邀请朋友到自家聚餐D.丁向同事转让一架钢琴 解析:解析: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
18、以意思表示的方式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D 项表述的情形引起所有权关系的变动,因此属于民事法律行为,选 D 项。A、C 项表述属于一般的社会活动,不能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变动,因而不是民事法律行为,故不选 A、C 项。B 项表述的侵权行为属于事实行为,而非民事法律行为,故不选 B 项。15.属于单务、双方民事法律行为的是( )。(分数:2.00)A.遗赠B.遗赠扶养协议C.赠与 D.悬赏广告解析:解析:遗赠属于单务、单方民事法律行为;遗赠扶养协议属于双务、双方民事法律行为;赠与属于单务、双方民事法律行为;悬赏广告属于单务、单方民事法律行为。16.下列行为中,属于民事法律行为的是( )
19、。(分数:2.00)A.甲捡到手表一块B.乙和丙签订委托合同 C.王某撰写一篇学术论文D.刘某在微博上公布自己对某事件的评论解析:解析:签订合同的行为属于民事法律行为,故选 B 项。拾得遗失物的行为是事实行为,故不选 A 项。王某撰写学术论文的行为也是事实行为,故不选 C 项。刘某在微博上公布事件评论的行为不能产生相应的民事法律后果,故不选 D 项。17.属于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的是( )。(分数:2.00)A.甲、乙签订质押合同,约定质权自移转质物占有时生效B.甲、乙约定,如果甲将房屋出售,甲、乙将离婚C.甲、乙约定,如果下雨,甲将一把雨伞送给乙D.甲、乙约定,如果甲不赌博,乙将古扇赠给甲 解
20、析:解析:不能以法律规定的生效条件作为民事法律行为的附条件,故排除 A 项。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所附条件不能违反公序良俗,故排除 B 项。C 项为附期限民事法律行为。18.不属于实践合同的是( )。(分数:2.00)A.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B.定金合同C.保管合同D.建设工程合同 解析:解析: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定金合同、保管合同等为实践合同。建设工程合同为诺成合同。19.可以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是( )。(分数:2.00)A.票据行为B.抵销行为C.通奸行为D.向银行借贷的行为 解析:解析:票据行为、抵销、撤销、承认、解除以及行使选择权的行为不得附条件。违背公序良俗的行为不得附条件。如结婚、
21、离婚、收养、继承的承认与抛弃、对非婚生子女的承认与否认等不得附条件。违法的行为不能附条件。但当事人以约定不为违法行为作为停止条件,或者以为违法行为作为解除条件,如你不赌博,就将房屋租给你,属于有效的附条件。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20.00)20.属于单方法律行为的是( )。(分数:2.00)A.赠与B.遗赠 C.悬赏广告 D.设立遗嘱 解析:解析:单方法律行为是基于一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即可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该法律行为无须他方作出一致的意思表示即可生效。赠与为双方法律行为须双方当事人就交付赠与物意思表示一致。注意:单方不同于单务。21.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属于可撤销民事行为的是(
22、)。(分数:2.00)A.重大误解 B.显失公平 C.恶意串通D.乘人之危 解析:解析:按照合同法的规定,因重大误解、显失公平或者乘人之危,以及因欺诈、胁迫损害第三人利益的行为都属于可撤销的民事行为。2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立遗嘱行为不应当认定为( )。(分数:2.00)A.无效B.有效 C.效力待定 D.可撤销 解析:解析: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为民事行为,如果属于合同行为,一般为效力待定,但是对于订立合同以外的民事行为应当认定为无效。当然,对于纯获利益或者从事的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应当认定为有效。23.下列民事法律行为中属于实践性民事法律行为的有( )。(分数:2.00)A
23、.定金合同 B.保管合同 C.质押合同D.赠与合同解析:解析:担保法第 90 条规定,定金合同从实际交付定金之日起生效。据此,定金合同属于实践合同,故选 A 项。合同法第 367 条规定,保管合同自保管物交付时成立。据此,保管合同属于实践合同,故选 B 项。物权法第 212 条规定,质权自出质人交付质押财产时设立。据此,质权的设定需移转质物的占有,否则质权不成立。但根据物权法第 15 条有关区分物权效力和合同效力的原理,质权设定行为和质押合同是两个行为,一个是物权行为,一个是合同行为,二者效力不能混淆。因此,质押合同属于诺成合同,而不是实践合同,如果质押合同有效而没有转移质物占有的,虽然质权没
24、有成立,但违约方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可见,不选 C 项。根据合同法第 185 条有关赠与合同的定义可知,赠与合同属于诺成合同,而不是实践合同,故不选 D 项。24.下列选项中,既属于实践性民事法律行为,又属于要式民事法律行为的是( )。(分数:2.00)A.定金合同 B.设定质权 C.设定抵押权D.保险合同解析:解析:定金合同和设定质权皆为实践、要式民事法律行为;设定抵押权、保险合同为诺成、要式法律行为。25.11 岁的董某接受其姑妈赠送的一台照相机,该赠与合同为( )。(分数:2.00)A.有效 B.单务合同 C.经董某的父母追认后有效D.无效解析:解析: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订
25、立的纯获利益的合同或者从事纯获利益的民事行为有效;赠与合同为单务、无偿、双方法律行为。26.甲的单位要分新房,甲预计自己会得到一套新房,于是购置了 8 000 元的新家具。后甲没有分到新房。关于甲购置行为的认定,错误的是( )。(分数:2.00)A.无效行为 B.有效行为C.可撤销行为 D.效力待定行为 解析:解析:购置新家具与是否能够分到新房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谈不上无效、效力待定和可撤销的问题。27.各方当事人都享有撤销权的情形有( )。(分数:2.00)A.受欺诈B.受胁迫C.重大误解 D.显失公平 解析:解析:在因重大误解、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中,各方当事人均享有撤销权,在因欺诈、胁迫、
26、乘人之危而为的民事行为中,撤销权只归受损害的一方。28.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包括( )。(分数:2.00)A.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B.行为人的行为以意思表示为构成要素C.行为人的行为有外部意思表示D.行为人的行为内容合法 解析:解析:B 项错在: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之一就是意思表示真实;C 项错在:意思表示有外部表现的,也有默示或者推定的。29.关于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可撤销民事行为行使的主体包括实施民事行为双方当事人B.可撤销民事行为中的撤销权属于形成权 C.可撤销民事行为中,如果当事人明示放弃撤销权的,撤销权归于消灭 D.可撤销民事行
27、为中,当事人行使撤销权,须向相对人作出解析:解析:A 项错在:在因重大误解、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中,各方当事人均享有撤销权,在因欺诈、胁迫、乘人之危而为的民事行为中,撤销权只归受损害的一方。D 项错在:当事人一般须向人民法院提出撤销权申请(当然,实际生活当中,当事人一般直接主张撤销权的)。三、简答题(总题数:1,分数:2.00)30.(2012 年真题)简述民事法律行为的含义和特征。(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为了设立、变更或者终止民事法律关系而实施的行为。民事法律行为具有如下特征: (1)民事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基本要素。 (2)民事法律行为以设立、变更或者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目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