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22 及答案解析(总分:6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7,分数:34.00)1.(2013 年单选 17)甲收买被拐卖的张某后,为让其心甘情愿地做自己的妻子,强行与张某发生了性关系。对甲的行为( )。(分数:2.00)A.应以强奸罪定罪处罚B.应以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定罪处罚C.应以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与强奸罪数罪并罚D.应以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与强奸罪择一重罪定罪处罚2.(2014 年单选 15)下列行为中,应以绑架罪定罪处罚的是( )。(分数:2.00)A.以出卖为目的偷盗他人幼儿B.以索取赌债为目的偷盗他人婴儿C.以索
2、取工程款为目的偷盗他人幼儿D.以索取虚构的欠款为目的偷盗他人婴儿3.(2010 年单选 11)甲因与乙有仇,便捏造乙卖淫的事实,到处散布并向公安局告发,使乙受到严重精神伤害。甲的行为构成( )。(分数:2.00)A.诬告陷害罪B.报复陷害罪C.侮辱罪D.诽谤罪4.(2012 年单选 9)警察甲因公民吴某举报自己受贿而怀恨在心,遂用他人手机向某军官发了一条短信,捏造吴某与其妻子同居。该军官信任自己的妻子,未予理睬。甲的行为( )。(分数:2.00)A.构成诽谤罪B.构成诬告陷害罪C.构成报复陷害罪D.不构成犯罪5.(2004 年单选 20)下列情形中,不属于刑法第 263 条规定的抢劫罪加重法定
3、刑的情形是( )。(分数:2.00)A.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B.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C.在办公大楼抢劫的D.人户抢劫的6.(2006 年单选 15)甲、乙二人合谋抢夺财物。一日,甲向一坐在汽车内的妇女假装问路,乙乘该妇女不备,拉开车门,从其手中抢过提包就跑,甲也随即与乙一同逃跑,当场被群众抓获。群众从甲、乙二人身上各搜出一把匕首。甲、乙二人的行为构成( )。(分数:2.00)A.盗窃罪B.抢夺罪C.抢劫罪D.诈骗罪7.(2012 年单选 5)甲(15 周岁)盗窃他人钱包被陈某发现后,为窝藏赃物而当场使用暴力,失手将陈某打死。甲的行为构成( )。(分数:2.00)A.抢劫罪B.盗窃罪C.故意伤
4、害罪D.过失致人死亡罪8.(2014 年单选 11)甲乘杨某不备,用木棍将其打昏后,搜遍杨某全身,未得分文。经鉴定,杨某为轻伤。对甲的行为应认定为( )。(分数:2.00)A.抢劫罪(未遂)B.抢劫罪(既遂)C.故意伤害罪D.抢劫罪(未遂)和故意伤害罪9.(2015 年单选 18)甲冒充公安干警,将正在赌博的张某等四人用手铐铐住,拿走其赌资及随身携带的财物 2 万余元。甲的行为应认定为( )。(分数:2.00)A.诈骗罪B.抢劫罪C.招摇撞骗罪D.敲诈勒索罪10.(2016 年单选 7)甲、乙二人驾驶摩托车夺取吴某挎包,因车速过快将吴某带倒,致其重伤。甲、乙的行为应认定为( )。(分数:2.0
5、0)A.抢夺罪B.故意伤害罪C.抢劫罪D.抢夺罪和过失致人重伤罪11.(2004 年单选 17)王某见一男子喝的酩酊大醉,神志模糊,躺在马路边,旁边放着一只皮包。王某就对周围的人谎称该男子为其朋友,将该男子扶到僻静无人之处,悄悄将其皮包拿走(内有现金 3500 余元)。王某的行为构成( )。(分数:2.00)A.诈骗罪B.盗窃罪C.抢劫罪D.抢夺罪12.(2005 年单选 15)甲开办一间小汽修店,因修理一进口轿车缺零配件,便于晚间在一停车场将一同型号小轿车备用轮胎一个(价值 1200 元)和发动机(价值 50000 元)拆下盗走,甲的行为( )。(分数:2.00)A.构成盗窃罪和破坏交通工具
6、罪,数罪并罚B.构成盗窃罪和破坏交通工具罪,属想象竞合犯,从一重罪即破坏交通工具罪定罪处罚C.只构成破坏交通工具罪D.只构成盗窃罪13.(2008 年单选 19 题)甲见候车室的椅子上坐着一女子和一男子,他们面前放着一手提箱,男子在睡觉,女子在看报。甲以为手提箱是该男子的,遂提一只相同的手提箱走上前去,将手提箱互换,被女子发现。手提箱实际上是该女子的,她一直在紧盯着这只箱子。箱内财物计入民币 4 000 元。甲的行为构成( )。(分数:2.00)A.盗窃罪B.诈骗罪C.抢夺罪D.侵占罪14.(2010 年单选 13)下列行为中,应当以盗窃罪定罪处罚的是( )。(分数:2.00)A.甲窃取他人信
7、用卡并使用,数额较大B.乙谎称张三委托其保管的名贵字画被盗,将该字画据为己有C.丙多次潜入陵园窃取骨灰D.丁捡到信用卡后,在柜台上试中密码取款,数额较大15.(2012 年单选 17)甲以迷信方式恐吓刘某有灾祸,刘某一时慌乱,请甲帮助自己。甲让刘某带 10 万元现金作“镇邪物”,找法师“消灾”。途中,甲趁帮刘某拿包之机,用书本调换了 10 万元现金。甲的行为构成( )。(分数:2.00)A.盗窃罪B.诈骗罪C.侵占罪D.敲诈勒索罪16.(2014 年单选 16)甲路过某饭馆时见万某酩酊大醉,便冒充万某的朋友上前将其扶走,到一偏僻的地方后,将万某随身携带的价值 5 000 元的财物全部取走。甲的
8、行为构成( )。(分数:2.00)A.盗窃罪B.诈骗罪C.侵占罪D.抢劫罪17.(2016 年单选 17)下列表述中,符合我国刑法关于盗窃罪规定的是( )。(分数:2.00)A.在长途汽车上显露匕首后窃取财物的,属于携带凶器盗窃B.在公共场所窃取他人所穿衣服口袋内财物的,属于扒窃C.一年之内在公共场所扒窃两次的,属于多次盗窃D.进入宾馆客房窃取财物的,属于入户盗窃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6,分数:12.00)18.(2007 年多选 23)下列情形中,应以抢劫罪定罪处罚的有( )。(分数:2.00)A.甲为劫取财物,打死仓库的值班员孙某后,取走价值 10 万元的财物B.乙在赵某的茶水中偷偷放人
9、大量安眠药,趁赵某饮后熟睡,拿走赵某 3 万元现金C.丙看见刘某因交通事故受伤,趁其昏迷之机,将其携带的现金 2 万元取走D.丁乘张某不备,夺取其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19.(2010 年多选 22)下列行为中,以抢劫罪一罪定罪处罚的有( )。(分数:2.00)A.甲采用暴力制服某首饰店门卫劫取大量首饰后,担心被门卫认出而将其杀害B.乙在抢劫某金店过程中,因金店门卫与之搏斗而杀死该门卫C.丙将某银行运钞车押运员打死后取走现金 100 万元D.丁抢劫一重病患者的治疗费用后,该患者因无钱治病而自杀身亡20.(2013 年多选 43)甲于深夜到某办公大楼行窃时,被保安王某发现,王某拦住甲,甲将王某打昏
10、,致其轻伤,随后逃跑。甲的行为应认定为( )。(分数:2.00)A.人户盗窃B.犯罪既遂C.故意伤害罪D.抢劫罪21.(2004 年多选 25)下列行为中构成盗窃罪的有( )。(分数:2.00)A.王某在商场盗窃他人信用卡之后,随即用该卡在商场购买了价值 6 000 元的手表B.李某在商场试衣间试穿大衣是否合适的时候,趁售货员与别的顾客聊天的机会,将价值 6 000 元的大衣穿走C.张某在商店购买首饰的时候,趁售货员不注意,将自己准备好的假首饰与从售货员那里拿来的价值 8 000 元的真首饰调换D.郑某潜入他人家中,将他人价值 2 万元的海洛因拿走22.(2009 年多选 23)下列犯罪行为中
11、,应以盗窃罪追究刑事责任的是( )。(分数:2.00)A.盗窃信用后冒名使用的B.盗窃毒品后自己食用的C.盗窃商业秘密再出卖的D.盗窃增值税专用发票后出卖的23.(2014 年多选 44)甲在长途汽车站窃得他人挎包一个,事后发现包内有现金 2000 元、海洛因 200 克、手枪一把,遂将海洛因和手枪藏在家中。甲的行为构成( )。(分数:2.00)A.盗窃罪B.盗窃枪支罪C.非法持有枪支罪D.非法持有毒品罪三、简答题(总题数:2,分数:4.00)24.(2013 年简答 52)简述诽谤罪的构成要件。(分数:2.00)_25.(2007 年简答 27)简述转化型抢劫罪的成立条件。(分数:2.00)
12、_四、法条分析题(总题数:2,分数:4.00)26.(2006 年法条分析 29)刑法第 239 条规定:“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试说明: (1)本条规定中的“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的含义应如何理解? (2)本条规定中的“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的含义应如何理解? (3)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劫持他人并强迫被劫持人当场交付财物的行为,应当如何定罪?为什么? (4)以勒索财物为目的抢劫婴儿的行为应如何处理?
13、为什么?(分数:2.00)_27.(2008 年法条分析 29)刑法第 263 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入户抢劫的;(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七)持枪抢劫的;(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条文中“其他方法”应如何理解? (2)条文中“入户抢劫”应如何理解? (3)条文中“抢劫
14、致人重伤、死亡的”应如何理解? (4)条文中“持枪抢劫”是否应当包括“持假枪抢劫”的情形?为什么?(分数:2.00)_五、案例分析题(总题数:3,分数:6.00)28.(2016 年案例分析 59)甲谎称邢某欠自己 20 万元货款未还,请乙帮忙“要账”。乙信以为真,答应帮忙。二人遂强行劫持了邢某,驾车将其带至外地一宾馆捆绑起来,由乙看管。甲背着乙将邢某随身佩戴的手表、项链、戒指等贵重物品搜走,并两次给邢某的妻子打电话,勒索人民币 20 万元,称不给钱就杀人。邢某趁甲不在告诉乙,自己并不欠甲一分钱,请求乙将自己放走。乙不相信,要邢某老实点,还抽了邢某一巴掌。 请根据上述案情,回答下列问题并说明理
15、由: (1)甲的行为应认定为何罪? (2)乙的行为应认定为何罪? (3)甲、乙的行为是否构成共同犯罪?(分数:2.00)_29.(2012 年案例分析 59)甲带领 15 周岁的乙,在停车场劫持了宋某,将宋某带到郊外一废弃厂房内,捆绑在铁架床上。甲指使乙将宋某携带的现金以及手机、名贵金表等价值 3 万元的财物搜掠一空。同时,甲打电话给宋某的妻子索要 20 万元赎金,宋某的妻子答应付款。乙受甲指派,在约定时间和地点拿到了 20万元赎金。甲通过电话确定乙已取得赎金后,随即将宋某杀害。之后,甲把宋某的手机、手表以及 2 万元现金分给乙,自己驾驶宋某的汽车携带其余财物逃跑。甲、乙被通缉之后,乙才得知甲
16、杀害了人质,感到事态严重,即到公安机关供述了以上事实。 根据上述案情,请回答以下问题并分别说明理由: (1)对甲的行为应如何定罪? (2)对乙的行为应如何定罪? (3)乙具有哪些法定量刑情节?(分数:2.00)_30.(2014 年案例分析 59)一天深夜,甲、乙以问路为名进入铁路道口值班室。甲与值班员丙闲聊以分散其注意力,乙伺机窃取了丙的手机,被丙发现。甲、乙见行为败露,就将丙捆绑在值班室的床架上,并搜走了丙身上的 500 元现金。其间,丙朝甲、乙喊叫:“快放开我,火车要来了!”甲、乙不予理睬,径自逃走。因为道口栏杆未及时放下,一列货车在通过该道口时,将一辆面包车撞翻,导致车上 3 人重伤,
17、面包车报废。 分析上述案例后,请回答: (1)对甲、乙应如何定罪?为什么? (2)丙是否应负刑事责任?为什么?(分数:2.00)_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22 答案解析(总分:6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7,分数:34.00)1.(2013 年单选 17)甲收买被拐卖的张某后,为让其心甘情愿地做自己的妻子,强行与张某发生了性关系。对甲的行为( )。(分数:2.00)A.应以强奸罪定罪处罚B.应以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定罪处罚C.应以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与强奸罪数罪并罚 D.应以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与强奸罪择一重罪定罪处罚解析:解析:刑法第 241
18、条第 4 款规定,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并有强奸、伤害、侮辱等犯罪行为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据此,选 C 项。2.(2014 年单选 15)下列行为中,应以绑架罪定罪处罚的是( )。(分数:2.00)A.以出卖为目的偷盗他人幼儿B.以索取赌债为目的偷盗他人婴儿C.以索取工程款为目的偷盗他人幼儿D.以索取虚构的欠款为目的偷盗他人婴儿 解析:解析:D 项表述中,行为人以索取虚构的欠款为目的偷盗婴幼儿,实质是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行为,该行为符合绑架罪的构成特征,故选 D 项。刑法第 240 条第 1 款第 6 项规定,以出卖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以拐卖儿童罪论处。据此,不选 A 项。
19、刑法第 238 条第 3 款规定,为索取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以非法拘禁罪论处。此款规定的债务,既包括合法债务,也包括赌债、高利贷等不法债务。据此,B、C 项表述构成非法拘禁罪。3.(2010 年单选 11)甲因与乙有仇,便捏造乙卖淫的事实,到处散布并向公安局告发,使乙受到严重精神伤害。甲的行为构成( )。(分数:2.00)A.诬告陷害罪B.报复陷害罪C.侮辱罪D.诽谤罪 解析:解析:甲捏造乙卖淫的事实到处散布,构成诽谤罪。可见,选 D 项。甲的行为不构成诬告陷害罪,因为诬告陷害罪的目的是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卖淫不属于刑事处罚的范围,甲捏造乙卖淫的事实向公安局告发的行为不
20、构成诬告陷害罪。可见,不选 A 项。甲的行为不构成报复陷害罪。报复陷害罪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而甲不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故不选 B 项。甲的行为不构成侮辱罪。侮辱罪和诽谤罪的行为方式不同,侮辱罪既可以不用具体事实,也可以用具体事实的被害人的隐私来损害被害人的人格和名誉,但不可能使用捏造并散布虚构事实的方法;诽谤罪必须捏造事实,并以公然散布这一事实为必要。因此,甲的行为构成诽谤罪,而不是侮辱罪,故不选 C 项。4.(2012 年单选 9)警察甲因公民吴某举报自己受贿而怀恨在心,遂用他人手机向某军官发了一条短信,捏造吴某与其妻子同居。该军官信任自己的妻子,未予理睬。甲的行为( )。(分数:2.
21、00)A.构成诽谤罪B.构成诬告陷害罪C.构成报复陷害罪D.不构成犯罪 解析:解析:从客观表现上看,诽谤罪必须是捏造事实和公开散布两种方式的结合,而本题表述中,甲通过短信的方式捏造吴某与某军官同居的事实,并未公开散布,不构成诽谤罪。可见,不选 A 项。本题表述中,甲捏造事实的行为并非意图使吴某受到刑事追究,不构成诬告陷害罪。可见,不选 B 项。本题表述中,警察甲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符合报复陷害罪的主体条件,而且甲也捏造了事实,欺骗某军官吴某与其妻同居,对举报人吴某实施栽赃陷害,但本题表述中甲的行为并不符合报复陷害罪的客观表现,报复陷害罪必须是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假公济私的形式进行的,即
22、打着“为公”的旗号,实现自己私人的目的,可是,甲并未打着“为公”的旗号谋取私利,不构成报复陷害罪。可见,不选 C 项。甲的行为不构成犯罪,仅仅是一般侵犯人格权的民事侵权行为。可见,选 D 项。5.(2004 年单选 20)下列情形中,不属于刑法第 263 条规定的抢劫罪加重法定刑的情形是( )。(分数:2.00)A.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B.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C.在办公大楼抢劫的 D.人户抢劫的解析:解析:刑法第 263 条规定了抢劫罪加重法定刑的 8 种情形:(1)入户抢劫的;(2)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3)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4)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5)抢劫致人重
23、伤、死亡的;(6)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7)持枪抢劫的;(8)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可见,选 C 项。6.(2006 年单选 15)甲、乙二人合谋抢夺财物。一日,甲向一坐在汽车内的妇女假装问路,乙乘该妇女不备,拉开车门,从其手中抢过提包就跑,甲也随即与乙一同逃跑,当场被群众抓获。群众从甲、乙二人身上各搜出一把匕首。甲、乙二人的行为构成( )。(分数:2.00)A.盗窃罪B.抢夺罪C.抢劫罪 D.诈骗罪解析:解析:刑法第 267 条第 2 款规定,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抢劫罪定罪处罚。据此,本题表述中,甲、乙二人携带匕首实施抢夺,构成抢劫罪,选 C 项。7.(2012 年单选 5
24、)甲(15 周岁)盗窃他人钱包被陈某发现后,为窝藏赃物而当场使用暴力,失手将陈某打死。甲的行为构成( )。(分数:2.00)A.抢劫罪B.盗窃罪C.故意伤害罪 D.过失致人死亡罪解析:解析:甲未满 15 周岁,对盗窃罪不负刑事责任,故不选 B 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司法解释第10 条规定,已满 14 周岁不满 16 周岁的人盗窃、诈骗、抢夺他人财物,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当场使用暴力,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或者故意杀人的,应当分别以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据此,甲的行为不能转化为抢劫罪,不选 A 项。本题中,甲对陈某当场使用暴力,虽对陈某的死亡存在过失的主观心态,但在伤
25、害陈某的主观心态上是故意,且故意伤害罪重于过失致人死亡罪,因此应当认定为故意伤害罪。可见,选 C 项,不选 D 项。8.(2014 年单选 11)甲乘杨某不备,用木棍将其打昏后,搜遍杨某全身,未得分文。经鉴定,杨某为轻伤。对甲的行为应认定为( )。(分数:2.00)A.抢劫罪(未遂)B.抢劫罪(既遂) C.故意伤害罪D.抢劫罪(未遂)和故意伤害罪解析:解析:抢劫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既侵犯财产权利又侵犯人身权利,因此,具备劫取财物或者造成他人轻伤以上后果两者之一的,均属于抢劫罪既遂;既未劫取到财物,又未造成他人人身伤害后果的,属于抢劫罪未遂。可见,选 B 项,不选 A 项。抢劫过程中实施暴力致使
26、被害人轻伤的,故意伤害行为被抢劫行为吸收,属于重行为吸收轻行为的吸收犯,对故意伤害行为不另行定罪,只定抢劫罪,故不选 C、D 项。9.(2015 年单选 18)甲冒充公安干警,将正在赌博的张某等四人用手铐铐住,拿走其赌资及随身携带的财物 2 万余元。甲的行为应认定为( )。(分数:2.00)A.诈骗罪B.抢劫罪 C.招摇撞骗罪D.敲诈勒索罪解析:解析:甲冒充公安干警,使用暴力手段将正在赌博的张某等四人铐住,使其不能反抗,拿走赌资及随身携带的财物,构成抢劫罪。可见,选 B 项。甲的行为不构成诈骗罪,因为甲并不是利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诈骗张某等人的公私财物,而是利用暴力的方式劫财。可见,不选
27、 A 项。甲的行为不构成招摇撞骗罪,虽然甲冒充公安干警,但甲采取的行为方式是暴力手段劫财,如果甲并未采取暴力手段,而抓赌或没收赌资或罚款的,才构成招摇撞骗罪(或诈骗罪)。可见,不选 C 项。甲的行为不构成敲诈勒索罪,因为敲诈勒索罪的成立,不要求暴力、胁迫手段达到足以压制他人反抗的程度;如果暴力、胁迫手段达到足以压制他人反抗的程度,应以抢劫罪论处。本题表述中,甲将张某等人铐住,这足以压制被害人反抗,应定抢劫罪,而不定敲诈勒索罪。可见,不选 D 项。10.(2016 年单选 7)甲、乙二人驾驶摩托车夺取吴某挎包,因车速过快将吴某带倒,致其重伤。甲、乙的行为应认定为( )。(分数:2.00)A.抢夺
28、罪B.故意伤害罪C.抢劫罪 D.抢夺罪和过失致人重伤罪解析:解析: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意见指出:对于驾驶机动车、非机动车夺取他人财物的,一般以抢夺罪从重处罚。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以抢劫罪定罪处罚:(1)驾驶车辆,逼挤或强行逼倒他人反抗,乘机夺取财物的;(2)驾驶车辆强抢财物时,因被害人不放手而采取强拉硬拽方法劫取财物的;(3)行为人明知其驾驶车辆强行夺取他人财物的手段会造成他人伤亡的后果的,仍然强行夺取并放任造成财物持有人轻伤以上后果的。根据上述司法解释规定第(3)项,本题表述中,甲、乙二人驾驶摩托车夺取吴某挎包,车速过快,属于明知中的应当知道的情形,具有主观故意,应当定抢劫罪。可见,
29、选 C 项。本题中,若甲、乙二人过失造成被害人重伤后果,则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应当依照抢夺罪与过失致人重伤罪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可见,不选 D 项。11.(2004 年单选 17)王某见一男子喝的酩酊大醉,神志模糊,躺在马路边,旁边放着一只皮包。王某就对周围的人谎称该男子为其朋友,将该男子扶到僻静无人之处,悄悄将其皮包拿走(内有现金 3500 余元)。王某的行为构成( )。(分数:2.00)A.诈骗罪B.盗窃罪 C.抢劫罪D.抢夺罪解析:解析:由于被害人喝醉不是王某所致,所以王某没有实施抢劫罪的手段行为,因此不能成立抢劫罪,不选 C 项。虽然王某也采用了虚构事实的方法,但该方法并没有导致王
30、某获得财物,所以不构成诈骗罪,不选 A 项。由于被害人已经喝醉,神志不清,不可能对王某的犯罪事实有所认识,因此王某的行为不构成抢夺罪,不选 D 项。王某利用被害人喝醉的事实,采用秘密窃取的手段将财物拿走,符合盗窃罪的构成特征,成立盗窃罪,选 B 项。12.(2005 年单选 15)甲开办一间小汽修店,因修理一进口轿车缺零配件,便于晚间在一停车场将一同型号小轿车备用轮胎一个(价值 1200 元)和发动机(价值 50000 元)拆下盗走,甲的行为( )。(分数:2.00)A.构成盗窃罪和破坏交通工具罪,数罪并罚B.构成盗窃罪和破坏交通工具罪,属想象竞合犯,从一重罪即破坏交通工具罪定罪处罚C.只构成
31、破坏交通工具罪D.只构成盗窃罪 解析:解析:甲盗窃备用轮胎和发动机的行为,构成盗窃罪,选 D 项。甲的行为不构成破坏交通工具罪,因为甲盗窃发动机会使车辆无法使用,谈不上危害公共安全,故不选 A、B、C 项。13.(2008 年单选 19 题)甲见候车室的椅子上坐着一女子和一男子,他们面前放着一手提箱,男子在睡觉,女子在看报。甲以为手提箱是该男子的,遂提一只相同的手提箱走上前去,将手提箱互换,被女子发现。手提箱实际上是该女子的,她一直在紧盯着这只箱子。箱内财物计入民币 4 000 元。甲的行为构成( )。(分数:2.00)A.盗窃罪 B.诈骗罪C.抢夺罪D.侵占罪解析:解析:甲互换手提箱时,自认
32、为箱子是男子的,并且不会被该男子发觉,符合盗窃罪的行为方式,至于认识上的错误,不影响盗窃罪的成立。可见,选 A 项。14.(2010 年单选 13)下列行为中,应当以盗窃罪定罪处罚的是( )。(分数:2.00)A.甲窃取他人信用卡并使用,数额较大 B.乙谎称张三委托其保管的名贵字画被盗,将该字画据为己有C.丙多次潜入陵园窃取骨灰D.丁捡到信用卡后,在柜台上试中密码取款,数额较大解析:解析:刑法第 196 条第 3 款规定,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依照盗窃罪定罪处罚。据此,选 A 项。盗窃罪的客观表现是非法据为己有,并没有合法占有的前提;侵占罪的客观表现是合法占有、非法侵吞,必须以合法占有为前提。不
33、选 B 项:B 项表述中,乙作为保管人对张三委托保管的名贵字画具有合法占有的前提,因而构成侵占罪而不是盗窃罪。不选 C 项:丙的行为不构成犯罪。D 项:丁的行为构成信用卡诈骗罪。刑法第 196 条第 1 款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构成信用卡诈骗罪:(1)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2)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3)冒用他人信用卡的;(4)恶意透支的。据此,丁捡到信用卡后,在柜台上试中密码后取款,数额较大,属于冒用他人信用卡的行为,构成信用卡诈骗罪。15.(2012 年单选 17)甲以迷信方式恐吓刘某有灾祸,刘某一时慌乱,请甲帮助自己。甲
34、让刘某带 10 万元现金作“镇邪物”,找法师“消灾”。途中,甲趁帮刘某拿包之机,用书本调换了 10 万元现金。甲的行为构成( )。(分数:2.00)A.盗窃罪 B.诈骗罪C.侵占罪D.敲诈勒索罪解析:解析:甲以掉包的方式秘密窃取刘某的 10 万元现金,构成盗窃罪。可见,选 A 项。甲以迷信方式恐吓刘某,并乘机盗窃刘某的 10 万元现金,这是实践中犯罪分子常用的盗窃与欺诈并用的犯罪手段,但甲的这种诈骗方式属于为盗窃创造条件的行为,因此不能认定为诈骗罪。可见,不选 B 项。甲的行为不构成侵占罪,因为侵占罪的典型特征是行为人必须在合法占有财产的前提下实施非法侵吞,而甲并没有合法占有刘某 10 万元现
35、金的前提。可见,不选 C 项。敲诈勒索罪认定的关键是客观方面行为人采用威胁或者要挟的方法,逼迫财物所有人、保管人就范,将公私财物交由行为人或其指定的第三人控制。威胁和要挟是敲诈勒索罪的行为方式,而威胁或要挟是能够引起他人心理恐惧的精神强制方法。本题表述中,甲以迷信方式恐吓刘某,引起刘某的心理恐慌,这似乎符合敲诈勒索罪的行为方式,但引起刘某心理恐慌并非甲的“威胁”或“要挟”所致,而是因“欺骗”所致,因此甲的行为不构成敲诈勒索罪。可见,不选 D 项。16.(2014 年单选 16)甲路过某饭馆时见万某酩酊大醉,便冒充万某的朋友上前将其扶走,到一偏僻的地方后,将万某随身携带的价值 5 000 元的财
36、物全部取走。甲的行为构成( )。(分数:2.00)A.盗窃罪 B.诈骗罪C.侵占罪D.抢劫罪解析:解析:甲乘万某大醉之际将其财物取走,其行为符合盗窃罪“秘密窃取”的本质特征,应当认定为盗窃罪,故选 A 项。甲的行为不构成诈骗罪,因为诈骗罪的本质特征是通过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使被害人“心甘情愿”地将财物交给行为人,万某已经酩酊大醉,不可能出于心甘情愿交付财物,故甲的行为不构成诈骗罪,不选 B 项。甲的行为不构成侵占罪,因为侵占罪的本质特征是“合法占有”和“非法侵吞”,犯罪对象是他人遗忘物(埋藏物)或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本题表述中,甲对财物并没有合法占有的前提,不能成立侵占罪,故不选 C 项
37、。甲的行为不构成抢劫罪,因为抢劫罪的本质特征是“当场劫财”,使用的方法包括暴力、胁迫和其他方法,其他方法包括用药物麻醉、用酒灌醉、使用催眠术等,使被害人不能反抗或者不知反抗,行为人乘此劫财。本题表述中,虽然万某酩酊大醉,失去反抗能力,但这种不能反抗或者不知反抗的状态并非甲的行为所致,而是万某自己的原因造成的,在此情形下甲乘机掠走财物,只能以盗窃罪论处,而不能认定为抢劫罪,故不选 D 项。17.(2016 年单选 17)下列表述中,符合我国刑法关于盗窃罪规定的是( )。(分数:2.00)A.在长途汽车上显露匕首后窃取财物的,属于携带凶器盗窃B.在公共场所窃取他人所穿衣服口袋内财物的,属于扒窃 C
38、.一年之内在公共场所扒窃两次的,属于多次盗窃D.进入宾馆客房窃取财物的,属于入户盗窃解析:解析: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简称盗窃刑事案件司法解释)第 3 条规定,2 年内盗窃 3 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多次盗窃”。非法进入供他人家庭生活,与外界相对隔离的住所盗窃的,应当认定为“入户盗窃”。携带枪支、爆炸物、管制刀具等国家禁止个人携带的器械盗窃,或者为了实施违法犯罪携带其他足以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的器械盗窃的,应当认定为“携带凶器盗窃”。在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上盗窃他人随身携带的财物的,应当认定为“扒窃”。据此,只有 B 项表述的情形符合“扒窃“的规定
39、,选 B 项。A 项表述不符合携带凶器盗窃的规定,因为根据上述司法解释,携带凶器盗窃不需要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向被害人明示。如果行为人向被害人故意展示其随身携带的凶器,则可能构成抢劫罪。可见,不选 A 项。C 项表述不符合多次盗窃的规定,这个较为容易判断,不选 C 项。D 项表述的情形不符合人户盗窃的规定,因为宾馆不是“户”,故不选 D项。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6,分数:12.00)18.(2007 年多选 23)下列情形中,应以抢劫罪定罪处罚的有( )。(分数:2.00)A.甲为劫取财物,打死仓库的值班员孙某后,取走价值 10 万元的财物 B.乙在赵某的茶水中偷偷放人大量安眠药,趁赵某饮后熟
40、睡,拿走赵某 3 万元现金 C.丙看见刘某因交通事故受伤,趁其昏迷之机,将其携带的现金 2 万元取走D.丁乘张某不备,夺取其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解析:解析:最高法在关于抢劫过程中故意杀人案件如何定罪问题的批复中指出,行为人为劫取财物而预谋故意杀人的,以抢劫罪定罪处罚。据此,选 A 项。B 项表述中,乙采取暴力、胁迫以外的“其他方法”使赵某不能反抗,其行为构成抢劫罪。可见,选 B 项。C 项表述中,丙并没有采取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致使刘某不能反抗或不敢反抗,其行为不构成抢劫罪,而构成盗窃罪。D 项表述的情形构成抢夺罪。19.(2010 年多选 22)下列行为中,以抢劫罪一罪定罪处罚的有( )。
41、(分数:2.00)A.甲采用暴力制服某首饰店门卫劫取大量首饰后,担心被门卫认出而将其杀害B.乙在抢劫某金店过程中,因金店门卫与之搏斗而杀死该门卫 C.丙将某银行运钞车押运员打死后取走现金 100 万元 D.丁抢劫一重病患者的治疗费用后,该患者因无钱治病而自杀身亡 解析:解析:在抢劫行为完成之后,行为人出于灭口或者其他目的而杀死被害人的,应定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实行数罪并罚。据此,A 项表述中,甲采用暴力制服某首饰店门卫劫取大量首饰后,出于灭口目的而将门卫杀害,应当按照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而不是仅定抢劫罪。可见,不选 A 项。在抢劫过程中,使用暴力或者其他方法致人重伤、死亡的,不以故意杀
42、人罪或故意伤害罪论处,也不以抢劫罪和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并罚,而应以抢劫罪一罪论处。据此,B、C 项表述中,乙、丙的行为都应当以抢劫罪一罪论处,故选 B、C 项。D 项表述中,丁抢劫一重病患者的治疗费用构成抢劫罪。至于该患者因无钱治病而自杀身亡,不能依此认定丁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因而丁的行为仍定一个抢劫罪,故选 D 项。20.(2013 年多选 43)甲于深夜到某办公大楼行窃时,被保安王某发现,王某拦住甲,甲将王某打昏,致其轻伤,随后逃跑。甲的行为应认定为( )。(分数:2.00)A.人户盗窃B.犯罪既遂 C.故意伤害罪D.抢劫罪 解析:解析:刑法第 269 条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
43、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抢劫罪定罪处罚。此为转化型抢劫的规定。据此,甲的行为构成抢劫罪,选 D 项,不选 A 项。甲的行为构成抢劫罪,在抢劫过程中致人轻伤的,不另定故意伤害罪,只定抢劫罪,故不选 C 项。抢劫罪既遂和未遂的认定标准是:具备劫取财物或者造成他人轻伤以上后果两者之一的,均属于抢劫罪既遂;既未劫得财物,又未造成他人人身伤害后果的,属于抢劫罪未遂。可见,甲的行为造成王某轻伤,应当认定为抢劫罪既遂,故选 B 项。21.(2004 年多选 25)下列行为中构成盗窃罪的有( )。(分数:2.00)A.王某在商场盗窃他人信用卡之后,随即用该卡在商场
44、购买了价值 6 000 元的手表 B.李某在商场试衣间试穿大衣是否合适的时候,趁售货员与别的顾客聊天的机会,将价值 6 000 元的大衣穿走 C.张某在商店购买首饰的时候,趁售货员不注意,将自己准备好的假首饰与从售货员那里拿来的价值 8 000 元的真首饰调换 D.郑某潜入他人家中,将他人价值 2 万元的海洛因拿走 解析:解析:刑法第 196 条第 3 款规定,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以盗窃罪定罪处罚。据此,选 A 项。B、C 项表述中,可能有人会认为构成诈骗罪。交付行为的有无,对于区分盗窃罪和诈骗罪具有一定意义,有交付行为的,是诈骗,没有交付行为的,是盗窃。B、C 项表述中,由于物品都在售货员的
45、实际支配下,不存在交付行为,不能认定为诈骗。此外,诈骗罪的本质特征是被害人“心甘情愿”地将财物交付给行为人占有,B、C 项表述的情形也不符合诈骗罪的行为特征,本质上,B、C 项表述中的行为人都是以秘密窃取的方式将财物非法占有,故 B、C 项表述的情形构成盗窃罪,选 B、C 项。盗窃罪的行为对象是财物,而财物包括违禁品,故 D 项表述的情形构成盗窃罪,选 D 项。22.(2009 年多选 23)下列犯罪行为中,应以盗窃罪追究刑事责任的是( )。(分数:2.00)A.盗窃信用后冒名使用的 B.盗窃毒品后自己食用的 C.盗窃商业秘密再出卖的D.盗窃增值税专用发票后出卖的 解析:解析:刑法第 196
46、条第 3 款规定,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依照盗窃罪定罪处罚。据此,选 A 项。盗窃罪的对象是公私财物,包括毒品等违禁品,盗窃毒品后自己食用的,刑法并未规定为犯罪,因此仍应以盗窃罪定罪处罚。可见,选 B 项。刑法第 219 条第 1 款规定,有下列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之一,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1)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2)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3)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的。根据上述规定第(1)项,盗窃商业秘密后出卖的,
47、应以侵犯商业秘密罪论处,故不选 C 项。刑法第210 条第 1 款规定,盗窃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可以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依照盗窃罪定罪处罚。据此,选 D 项。23.(2014 年多选 44)甲在长途汽车站窃得他人挎包一个,事后发现包内有现金 2000 元、海洛因 200 克、手枪一把,遂将海洛因和手枪藏在家中。甲的行为构成( )。(分数:2.00)A.盗窃罪 B.盗窃枪支罪C.非法持有枪支罪 D.非法持有毒品罪 解析:解析:本题表述的情形是客体错误和盗窃罪。客体错误是指行为人预想侵犯的对象与实际侵犯的对象在法律性质上不同(分属不同的犯罪构成)。虽然甲盗取了现金、海洛因、手枪,但甲仅有盗窃的故意,没有盗窃枪支或毒品的故意,仅在盗窃罪的限度内承担罪责,对误盗毒品、枪支的事实不承担故意的罪责,因此,甲仅能成立盗窃罪。可见,A 项表述正确,B 项表述错误。其后,甲非法持有了该毒品和枪支,且该行为不能被盗窃罪吸收,构成独立犯罪,故成立非法持有毒品罪和非法持有枪支罪。可见,选 C、D 项。三、简答题(总题数:2,分数:4.00)24.(2013 年简答 52)简述诽谤罪的构成要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