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2 及答案解析(总分:6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5,分数:50.00)1.(2012 年单选 1)根据相关统计,自刑法修正案(八)实施 7 个月以来,公安机关查获的醉酒驾驶机动车案件数量较去年同期下降 437。这一数据变化反映了刑法的( )。(分数:2.00)A.保障机能B.规制机能C.保护机能D.预防机能2.(2013 年单选 1)甲使用暴力劫取国有档案,人民法院根据我国刑法第 329 条,“抢夺、窃取国家所有的档案的,处”的规定,判决甲犯抢夺国有档案罪。本案中,法院的解释属于( )。(分数:2.00)A.司法
2、解释B.文理解释C.目的解释D.扩大解释3.(2014 年单选 2)根据解释的效力,可以把刑法解释分为( )。(分数:2.00)A.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学理解释B.当然解释、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C.当然解释、扩大解释和缩小解释D.文理解释、论理解释和学理解释4.(2015 年单选 5)针对吸毒后在道路上驾驶汽车的现象,有人认为,虽然刑法未规定吸毒驾驶构成犯罪,但是吸毒驾驶和醉酒驾驶具有相同的社会危害性,故而应以危险驾驶罪论处。这种观点属于( )。(分数:2.00)A.扩大解释B.文理解释C.类推解释D.当然解释5.(2016 年单选 1)从刑法的形式渊源来看,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
3、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是( )。(分数:2.00)A.狭义刑法B.单行刑法C.附属刑法D.立法解释6.(2016 年单选 3)甲挪用公款炒股亏损无力归还,被检察机关以贪污罪起诉,人民法院依法认定甲的行为构成挪用公款罪。人民法院对本案罪名的变更实现了刑法的( )。(分数:2.00)A.规制机能B.保护机能C.保障机能D.威慑机能7.(2006 年单选 2)下列做法中不违背罪刑法定原则要求的是( )。(分数:2.00)A.重法效力溯及既往B.法律规定不确定的刑罚C.适用行为后的轻法D.适用类推解释8.(2014 年单选 1)下列选项中,体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是( )。(分数:2.00)A.刑法关
4、于空间效力范围的规定B.刑法关于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的规定C.刑法关于享有外交特权的外国人刑事责任的规定D.刑法关于放火罪与失火罪构成要件及法定刑的不同规定9.(2015 年单选 1)原铁道部部长刘某因受贿罪、滥用职权罪被追究刑事责任。有人认为,在对刘某量刑时“应考虑他对中国高铁建设的贡献”。这种说法违背了我国刑法中的( )。(分数:2.00)A.罪刑法定原则B.刑法适用平等原则C.罪责刑相适应原则D.主客观相统一原则10.(2016 年单选 2)“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刑法的这一规定体现的原则是( )。(分数:2.00)A.罪刑法定B.主客观相统一C.罪责刑相适应D.刑法适用
5、平等11.(2004 年单选 4)我国客轮停靠在美国纽约港时,德国人甲在轮船上窃取我国公民乙价值 4 000 元人民币的财物。对本案确立我国刑法效力的依据是( )。(分数:2.00)A.属人原则B.保护原则C.普遍管辖原则D.属地原则12.(2005 年单选 1)甲于 1997 年 8 月实施了故意杀人行为,于 2004 年 7 月被抓获归案。在 1979 年刑法和1997 年刑法中故意杀人罪定罪处刑标准、法定刑完全相同。对本案( )。(分数:2.00)A.应适用 1997 年刑法B.应适用 1979 年刑法C.由审理本案的法院审判委员会决定适用 1979 年刑法还是 1997 年刑法D.报请
6、最高人民法院裁定适用 1979 年刑法还是 1997 年刑法13.(2005 年单选 4)我国 1997 年刑法关于溯及力的规定采取的是( )。(分数:2.00)A.从旧原则B.从新原则C.从新兼从轻原则D.从旧兼从轻原则14.(2006 年单选 1)如果某犯罪案件不是发生在中国领域,且该案犯罪人不是中国公民,被害人也不是中国国家或者中国公民,但中国对此案仍能行使刑事管辖权的,是基于( )。(分数:2.00)A.属地管辖原则B.普遍管辖原则C.保护管辖原则D.属人管辖原则15.(2007 年单选 1)我国刑法规定:凡在中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适用中国刑法。其确定刑法效力范围的根据是( )。
7、(分数:2.00)A.属地原则B.属人原则C.保护原则D.普遍管辖原则16.(2009 年单选 1)下列犯罪中,应当认为在中国领域内犯罪的是( )。(分数:2.00)A.甲乘坐外国轮船从中国港口出发,当行至公海时实施犯罪B.乙乘坐外国轮船前往中国,在公海上失手致中国公民落水而亡C.丙乘坐外国轮船前往中国,在公海上与同行的旅客斗殴,致其重伤,该旅客被送人中国医院后经抢救无效死亡D.丁在其本国境内打猎,致正在该国旅游的中国公民死亡17.(2010 年单选 1)A 国公民甲在我国境内抢劫 A 国公民乙后逃回 A 国,被 A 国法院判处 3 年监禁。甲刑满后来到我国,我国法院对甲的上述抢劫行为行使管辖
8、权,是基于( )。(分数:2.00)A.属人管辖原则B.属地管辖原则C.保护管辖原则D.普遍管辖原则18.(2011 年单选 1)A 国驻华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甲策划、参与了由中国向 A 国走私文物的犯罪活动。对甲应当( )。(分数:2.00)A.直接驱逐出境B.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其刑事责任C.适用我国法律追究其刑事责任D.适用 A 国法律追究其刑事责任19.(2012 年单选 2)我国公民甲在德国旅游时,盗窃了我国公民乙一部价值 1 万元的照相机。对甲的行为适用我国刑法的依据是( )。(分数:2.00)A.属地原则B.保护原则C.属人原则D.普遍管辖原则20.(2013 年单选 2)2012 年
9、5 月,缅甸籍毒贩糯康在泰国境内制造“湄公河惨案”,杀害了十余名我国船员,后被老挝移送到我国受审。我国司法机关对于糯康进行刑事审判的依据是( )。(分数:2.00)A.属地管辖权B.保护管辖权C.普遍管辖权D.属人管辖权21.(2009 年单选 2)刑法第 13 条规定:“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该“但书”规定的目的主要在于( )。(分数:2.00)A.对已经构成犯罪的行为免予刑罚处罚B.对已经构成犯罪的行为予以非刑罚处罚C.给予司法机关确定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自由裁量权D.避免轻微的违法行为犯罪化22.(2014 年单选 3)依照我国刑法第 13 条的“但书”规定,“不认为
10、是犯罪”的条件是( )。(分数:2.00)A.情节轻微的B.危害不大的C.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D.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23.(2006 年单选 3)甲唆使乙在某学校食堂的面粉中投放“毒鼠强“一包,造成数十人中毒死亡的结果。法院认定甲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甲的行为具备( )。(分数:2.00)A.标准的犯罪构成B.复杂的犯罪构成C.基本的犯罪构成D.修正的犯罪构成24.(2008 年单选 2)故意杀人罪(未遂)的犯罪构成属于( )。(分数:2.00)A.基本的犯罪构成B.修正的犯罪构成C.派生的犯罪构成D.减轻的犯罪构成25.(2010 年单选 6)甲想杀死乙,从远处向乙开枪射击,致乙重伤。甲的行
11、为符合( )。(分数:2.00)A.标准的犯罪构成B.修正的犯罪构成C.基本的犯罪构成D.派生的犯罪构成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4,分数:8.00)26.(2008 年多选 21)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解释规定:“刑法第 228 条、第 342 条、第 410 条规定的违反土地管理法规,是指违反土地管理法、森林法、草原法等法律以及有关行政法规中关于土地管理的规定。”这一解释属于( )。(分数:2.00)A.立法解释B.有权解释C.学理解释D.类推解释27.(2007 年多选 2)下列选项中,符合罪刑法定原则的有( )。(分数:2.00)A.犯罪与刑罚必须由立法明确规定B.禁止重法效力溯及既往C.禁
12、止采用习惯法D.禁止对犯罪人判处不定期刑28.(2005 年多选 21)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下列哪些情形适用属地管辖原则( )。(分数:2.00)A.外国人甲在中国境外打猎,因疏忽大意击中中国境内的外国公民斯某,致其重伤B.外国人乙乘坐外国航空器,当该航空器进入中国领空时在该航空器上实施犯罪C.中国人丙乘坐中国民用航空器,当该航空器进入外国领空时在该航空器上实施犯罪D.中国人丁在中国境内打猎,因过于自信的过失造成中国境外外国公民布某重伤29.(2014 年多选 41)对于下列毒品犯罪,我国可按照普遍管辖原则行使刑事管辖权的有( )。(分数:2.00)A.无国籍人在外国生产毒品,后来到我国旅游,
13、被我国司法机关抓获B.他国公民从第三国购买毒品回本国贩卖,被本国通缉,后被我国司法机关抓获C.我国公民在外国乘坐外国客机将毒品带往第三国贩卖,被他国司法机关抓获D.他国公民携带贩卖的毒品乘坐他国飞机在我国机场换乘时,被我国司法机关抓获三、辨析题(总题数:1,分数:2.00)30.(2004 年辨析 29)请对“只要没有被法院实际判处刑罚的,就不认为是犯罪”进行辨析。(分数:2.00)_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2 答案解析(总分:6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5,分数:50.00)1.(2012 年单选 1)根据相关统计,自刑法修正案(八)实
14、施 7 个月以来,公安机关查获的醉酒驾驶机动车案件数量较去年同期下降 437。这一数据变化反映了刑法的( )。(分数:2.00)A.保障机能B.规制机能 C.保护机能D.预防机能解析:解析:刑法具有规制机能、保护机能和保障机能等 3 项机能。规制机能是指刑法所具有的维持社会秩序的机能,本题题干表述的情形体现了规制机能,即通过刑法修正案对醉酒驾驶入刑的规定,减少了醉酒驾驶的案件数量,起到了规制人们行为的作用,故选 B 项。保障机能是指刑法所具有的公民不受国家刑罚权的非法侵害和犯罪人不受刑法规定之外的刑罚处罚的功能。例如,通过刑法规定的罪刑法定原则、刑罚的种类和体系等使公民不受刑罚侵害和刑法规定之
15、外的刑罚处罚。保护机能是指刑法所具有的保护国家、社会和个人法益的机能。例如,刑法有关危害国家安全罪的规定,使国家安全受到刑法保护;刑法有关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的规定,使社会主义经济秩序受到刑法保护;刑法对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如故意杀人、强奸、拐卖妇女儿童罪等规定了严厉的刑罚,以保护公民人身权利不受侵犯,这些都体现了刑法的保护机能。不选 D 项:虽然刑罚具有预防犯罪的目的,并包括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两类,但刑法规范本身不包括预防机能。2.(2013 年单选 1)甲使用暴力劫取国有档案,人民法院根据我国刑法第 329 条,“抢夺、窃取国家所有的档案的,处”的规定,判决甲犯抢夺国有档案罪。
16、本案中,法院的解释属于( )。(分数:2.00)A.司法解释B.文理解释C.目的解释D.扩大解释 解析:解析:根据解释主体(或效力)的不同,可以将刑法解释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学理解释,其中,司法解释是指由国家最高司法机关根据法律的授权对刑法条文的含义所作的说明。根据解释方法的不同,可以将刑法解释分为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文理解释是指从刑法条款用语的语义及通常使用方式出发来说明刑法规定含义的解释方法。论理解释是指按照立法精神,联系刑法产生的缘由、沿革及其他有关事项,对刑法规定作逻辑分析,从而阐明其真实含义的解释方法。最常见的论理解释包括扩大(扩张)解释、缩小(限制)解释和当然解释。扩大解释是指
17、刑法规定的含义较真实含义窄时,扩张其字面含义,使其符合规定的真实含义。本题表述中,法院将暴力劫取国有档案的行为解释为抢夺、窃取国家所有档案的行为属于扩大解释,故选 D 项。不少考生错选了 A 项,A 项表述混淆了司法解释和法院判决两者的区别,且司法解释只能由最高司法机关作出。3.(2014 年单选 2)根据解释的效力,可以把刑法解释分为( )。(分数:2.00)A.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学理解释 B.当然解释、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C.当然解释、扩大解释和缩小解释D.文理解释、论理解释和学理解释解析:解析: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具有法律效力,学理解释不具有法律效力。可见,选 A 项。根据解释方法的不同,
18、刑法解释分为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其中,论理解释又分为扩大解释、缩小解释和当然解释。4.(2015 年单选 5)针对吸毒后在道路上驾驶汽车的现象,有人认为,虽然刑法未规定吸毒驾驶构成犯罪,但是吸毒驾驶和醉酒驾驶具有相同的社会危害性,故而应以危险驾驶罪论处。这种观点属于( )。(分数:2.00)A.扩大解释B.文理解释C.类推解释 D.当然解释解析:解析:有人认为,毒驾与酒驾具有相同的社会危害性,因而应以危险驾驶罪论罪。但我国刑法尚未将毒驾列为危险驾驶罪的客观表现,因而对于行为人有毒驾行为的,依据罪刑法定原则,尚不能认定为犯罪。可见,对于毒驾应以危险驾驶罪论处的观点,属于类推解释,选 C 项。不选
19、 A、B、D 项,因为扩大解释、文理解释、当然解释,都属于不能超出罪刑法定原则进行解释的方法。5.(2016 年单选 1)从刑法的形式渊源来看,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是( )。(分数:2.00)A.狭义刑法B.单行刑法 C.附属刑法D.立法解释解析:解析:刑法的形式渊源包括刑法典、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现行单行刑法只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一部,故选 B 项。6.(2016 年单选 3)甲挪用公款炒股亏损无力归还,被检察机关以贪污罪起诉,人民法院依法认定甲的行为构成挪用公款罪。人民法院对本案罪名的变更实现了刑法的( )。
20、(分数:2.00)A.规制机能B.保护机能C.保障机能 D.威慑机能解析:解析:甲的罪名依法由贪污罪变更为挪用公款罪,使甲免受贪污罪的刑事处罚,因此实现了刑法的保障机能,故选 C 项。7.(2006 年单选 2)下列做法中不违背罪刑法定原则要求的是( )。(分数:2.00)A.重法效力溯及既往B.法律规定不确定的刑罚C.适用行为后的轻法 D.适用类推解释解析:解析:罪刑法定原则禁止采用习惯法、禁止对被告不利的类推解释、禁止适用行为后的重法、禁止不明确罪状以及不确定刑罚。罪刑法定原则还要求合理确定犯罪的范围和惩罚的程度,防止滥用刑罚,禁止采取过分的、残酷的刑罚。在法律溯及力上,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刑
21、法不溯及既往,但对犯罪人有利的除外。综上分析,A 项表述是罪刑法定原则所禁止的,B、D 项表述与罪刑法定原则所要求的“明确化”相悖,只有 C 项表述符合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可见,选 C 项。8.(2014 年单选 1)下列选项中,体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是( )。(分数:2.00)A.刑法关于空间效力范围的规定B.刑法关于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的规定C.刑法关于享有外交特权的外国人刑事责任的规定D.刑法关于放火罪与失火罪构成要件及法定刑的不同规定 解析:解析:A 项表述体现的是属地管辖原则,B 项表述体现的是刑法在保障人权方面的功能,C 项表述体现的是刑法为保证驻在本国的外交代表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正
22、常执行职务而给予的一种特别权利和待遇。D 项表述中,从主观要件上分析,放火罪重于失火罪;从客观要件上分析,放火罪成立的要求低于失火罪,而相同客观要件下的法定刑高于失火罪,这一规定符合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故选 D 项。9.(2015 年单选 1)原铁道部部长刘某因受贿罪、滥用职权罪被追究刑事责任。有人认为,在对刘某量刑时“应考虑他对中国高铁建设的贡献”。这种说法违背了我国刑法中的( )。(分数:2.00)A.罪刑法定原则B.刑法适用平等原则C.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D.主客观相统一原则解析:解析: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罚的轻重应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本题表述中,原铁道部部长刘某因受
23、贿罪、滥用职权罪被追究刑事责任,这意味着在对刘某量刑时,应当与其所犯的受贿罪、滥用职权罪及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不能因他对中国高铁建设有贡献就减轻罪责,这不符合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可见,选 C 项。10.(2016 年单选 2)“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刑法的这一规定体现的原则是( )。(分数:2.00)A.罪刑法定 B.主客观相统一C.罪责刑相适应D.刑法适用平等解析:解析:刑法第 3 条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即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据此,罪刑法定原则要求规定犯罪及其后果的只能是法律,这与“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
24、刑事责任”的要求相吻合,故选 A 项。11.(2004 年单选 4)我国客轮停靠在美国纽约港时,德国人甲在轮船上窃取我国公民乙价值 4 000 元人民币的财物。对本案确立我国刑法效力的依据是( )。(分数:2.00)A.属人原则B.保护原则C.普遍管辖原则D.属地原则 解析:解析:刑事案件的管辖原则包括属地原则、属人原则、保护原则和普遍管辖原则。刑法第 6 条规定了属地原则: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本法。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据此,本题
25、表述中,甲在我国客轮上犯盗窃罪,这属于在我国领域内犯罪,适用属地原则,选 D 项。12.(2005 年单选 1)甲于 1997 年 8 月实施了故意杀人行为,于 2004 年 7 月被抓获归案。在 1979 年刑法和1997 年刑法中故意杀人罪定罪处刑标准、法定刑完全相同。对本案( )。(分数:2.00)A.应适用 1997 年刑法B.应适用 1979 年刑法 C.由审理本案的法院审判委员会决定适用 1979 年刑法还是 1997 年刑法D.报请最高人民法院裁定适用 1979 年刑法还是 1997 年刑法解析:解析:刑法第 12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
26、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如果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总则第四章第八节的规定应当追诉的,按照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本法。据此,刑法不溯及既往,除非新刑法对犯罪人有利,即新刑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本题表述中,1979年刑法和 1997 年刑法就故意杀人罪的定罪处刑标准、法定刑完全相同,因此仍应当适用犯罪行为当时的刑法,即 1979 年刑法。可见,选 B 项。13.(2005 年单选 4)我国 1997 年刑法关于溯及力的规定采取的是( )。(分数:2.00)A.从旧原则B.从新原则C.从新兼从轻原则D.从旧兼从轻原则 解析:解析:
27、根据刑法第 12 条规定,我国 1997 年刑法在溯及力上采取从旧兼从轻原则,从旧是原则,从轻是例外,故选 D 项。14.(2006 年单选 1)如果某犯罪案件不是发生在中国领域,且该案犯罪人不是中国公民,被害人也不是中国国家或者中国公民,但中国对此案仍能行使刑事管辖权的,是基于( )。(分数:2.00)A.属地管辖原则B.普遍管辖原则 C.保护管辖原则D.属人管辖原则解析:解析:刑法第 9 条规定,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所承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的,适用本法。据此,普遍管辖原则是依据国际条约对有关国际犯罪的刑法适用原则,适用该原则不受
28、犯罪发生地、犯罪受害人和犯罪人国籍的限制。本题表述的情形即为普遍管辖原则,选 B 项。本题表述中,案件并非发生于中国领域内,不适用属地原则,不选A 项。犯罪人不是中国公民,不适用属人原则,不选 D 项。被害人不是中国国家或中国公民,不适用保护原则,不选 C 项。15.(2007 年单选 1)我国刑法规定:凡在中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适用中国刑法。其确定刑法效力范围的根据是( )。(分数:2.00)A.属地原则 B.属人原则C.保护原则D.普遍管辖原则解析:解析:根据刑法第 6 条属地原则之规定,中国的船舶或者航空器被视为中国领土的延伸,因而确定刑法效力范围的根据是属地原则,选 A 项。16
29、.(2009 年单选 1)下列犯罪中,应当认为在中国领域内犯罪的是( )。(分数:2.00)A.甲乘坐外国轮船从中国港口出发,当行至公海时实施犯罪B.乙乘坐外国轮船前往中国,在公海上失手致中国公民落水而亡C.丙乘坐外国轮船前往中国,在公海上与同行的旅客斗殴,致其重伤,该旅客被送人中国医院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D.丁在其本国境内打猎,致正在该国旅游的中国公民死亡解析:解析:根据刑法第 6 条属地原则之规定,本题表述的情形属于犯罪结果发生在我国领域内,应当认定为在我国领域内犯罪,选 C 项。A、B 项表述的船舶都是外国船舶,均行至公海时实施犯罪,不是我国领域。可见,不选 A、B 项。D 项表述的犯罪行
30、为和结果都发生在外国,不是我国领域。可见,不选D 项。17.(2010 年单选 1)A 国公民甲在我国境内抢劫 A 国公民乙后逃回 A 国,被 A 国法院判处 3 年监禁。甲刑满后来到我国,我国法院对甲的上述抢劫行为行使管辖权,是基于( )。(分数:2.00)A.属人管辖原则B.属地管辖原则 C.保护管辖原则D.普遍管辖原则解析:解析:刑法第 7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规定的最高刑为 3 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据此,属人原则适用于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的情形,因而 A 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根据刑法第 6 条
31、规定,A 国公民甲在我国境内实施抢劫行为,我国法院可以基于属地原则行使管辖权,不论其在国外是否已经受过刑罚处罚,因而 B 项表述符合题意。刑法第 8 条规定,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 3 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据此,保护原则适用于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对我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的情形,因而C 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根据刑法第 9 条规定,普遍管辖原则针对的对象是国际犯罪,如毒品犯罪、劫持民用航空器犯罪、酷刑、恐怖主义犯罪、战争犯罪、种族灭绝犯罪,因而 D 项表述不符合题意。18.(2011 年单选 1
32、)A 国驻华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甲策划、参与了由中国向 A 国走私文物的犯罪活动。对甲应当( )。(分数:2.00)A.直接驱逐出境B.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其刑事责任C.适用我国法律追究其刑事责任 D.适用 A 国法律追究其刑事责任解析:解析:本题表述涉及外国人犯罪,对于外国人和无国籍人在我国领域内实施犯罪的,也适用我国刑法,但有例外,即刑法第 11 条规定: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不适用我国刑法。享有外交特权和外交豁免权的人主要有:外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高级官员;外交代表、外交职员、参加国际会议、执行特定外交任务或者参加典礼活动的外国代表;与外交官员一起居住的外交官配偶
33、及其未成年子女。本题中表述的“工作人员”不属于上述享有外交特权和外交豁免权的人,因此对甲应当适用我国刑法追究法律责任,故选 C 项,排除 B、D 项。刑法第 35 条规定,对于犯罪的外国人,可以独立适用或者附加适用驱逐出境。对犯罪的外国人适用驱逐出境,必须由人民法院经审判作出,并在主刑执行后实施。据此,不选 A 项。19.(2012 年单选 2)我国公民甲在德国旅游时,盗窃了我国公民乙一部价值 1 万元的照相机。对甲的行为适用我国刑法的依据是( )。(分数:2.00)A.属地原则B.保护原则C.属人原则 D.普遍管辖原则解析:解析:对甲的行为适用我国刑法的依据是属人原则。属地原则针对的是域内犯
34、罪,不适用于域外犯罪,本题表述的情形属于域外犯罪,故不选 A 项。保护原则和普遍管辖原则虽然也仅仅适用于域外犯罪,但保护原则适用于外国人在域外对我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的情形,普遍管辖原则应当以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为前提,而且适用范围也仅限于诸如劫机罪、酷刑、恐怖主义犯罪、战争罪、灭绝种族罪等犯罪,故不选 B、D 项。20.(2013 年单选 2)2012 年 5 月,缅甸籍毒贩糯康在泰国境内制造“湄公河惨案”,杀害了十余名我国船员,后被老挝移送到我国受审。我国司法机关对于糯康进行刑事审判的依据是( )。(分数:2.00)A.属地管辖权B.保护管辖权 C.普遍管辖权D.属人管辖权解析:解析:
35、本题表述中,糯康是外国人,他制造的“湄公河惨案”行为在泰国,杀害的对象是我国公民,因此,我国依法享有保护管辖权。可见,选 B 项。21.(2009 年单选 2)刑法第 13 条规定:“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该“但书”规定的目的主要在于( )。(分数:2.00)A.对已经构成犯罪的行为免予刑罚处罚B.对已经构成犯罪的行为予以非刑罚处罚C.给予司法机关确定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自由裁量权D.避免轻微的违法行为犯罪化 解析:解析:社会危害性是质与量的统一,并非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都是犯罪。刑法第 13 条规定了犯罪的定义,这一犯罪定义不仅从性质上明确了犯罪具有危害性和违法性,而且还
36、设置了定量的要求,即“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这就是所谓的“但书”。规定“但书”的意义在于:可以缩小犯罪或刑事处罚的范围,从而避免给一些轻微的危害行为或违法行为打上犯罪的标记,有利于行为人改过自新,还可以合理配置司法资源,集中力量惩罚严重的犯罪。可见,选 D 项。不选 A、B、C 项,因为“但书”表明,既然不认为是犯罪,则谈不上刑罚,更谈不上免予刑事处罚或非刑罚处罚;既然不认为是犯罪,司法机关也不能在是否构成犯罪上行使自由裁量权。22.(2014 年单选 3)依照我国刑法第 13 条的“但书”规定,“不认为是犯罪”的条件是( )。(分数:2.00)A.情节轻微的B.危害不大的
37、C.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D.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 解析:解析:刑法第 13 条的“但书”规定: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据此,选 D 项。23.(2006 年单选 3)甲唆使乙在某学校食堂的面粉中投放“毒鼠强“一包,造成数十人中毒死亡的结果。法院认定甲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甲的行为具备( )。(分数:2.00)A.标准的犯罪构成B.复杂的犯罪构成C.基本的犯罪构成D.修正的犯罪构成 解析:解析:根据犯罪构成的形态方面的特点,可以将犯罪构成分为基本的犯罪构成和修正的犯罪构成。基本的犯罪构成,是指刑法分则条文就某一犯罪的基本形态所规定的犯罪构成。修正的犯罪构成,是指以基本犯罪构成为基
38、础并对之进行补充、扩展而形成的犯罪构成。根据刑法第 114 条规定,投放危险物质罪属于危险犯,其基本犯罪构成并不包括危害结果的发生。甲的行为造成了死亡结果,不属于基本犯罪构成,而属于修正犯罪构成,故选 D 项,不选 C 项。根据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不同,可以将犯罪构成分为标准的犯罪构成和派生的犯罪构成。标准的犯罪构成,是指刑法条文对具有通常社会危害程度的行为所规定的犯罪构成。派生的犯罪构成,是指以标准的犯罪构成为基础,因为具有较轻或较重的法益侵害程度而从标准的犯罪构成中派生出来的犯罪构成。本题表述的情形属于派生的犯罪构成,而非标准的犯罪构成,故不选 A 项。没有“复杂的犯罪构成”这一说法,不
39、选 B 项。24.(2008 年单选 2)故意杀人罪(未遂)的犯罪构成属于( )。(分数:2.00)A.基本的犯罪构成B.修正的犯罪构成 C.派生的犯罪构成D.减轻的犯罪构成解析:解析:故意杀人罪是刑法分则规定的基本犯罪构成,但故意杀人罪的“未遂”则为总则规定的修正犯罪构成。可见,选 B 项。犯罪构成可以分为标准的犯罪构成和派生的犯罪构成。如“以勒索财物为目的”为绑架罪的标准犯罪构成,“杀害被绑架人的,处死刑”则为派生的犯罪构成,派生犯罪构成可分为加重犯罪构成和减轻犯罪构成。25.(2010 年单选 6)甲想杀死乙,从远处向乙开枪射击,致乙重伤。甲的行为符合( )。(分数:2.00)A.标准的
40、犯罪构成B.修正的犯罪构成 C.基本的犯罪构成D.派生的犯罪构成解析:解析:修正的犯罪构成通常包括未完成形态(预备、未遂、中止)和共同犯罪形态(帮助犯、教唆犯等)的犯罪构成。本题表述中,甲想杀死乙,从远处开枪射击,导致乙重伤,构成故意杀人罪的犯罪未遂,而未遂形态属于修正犯罪构成形态,故选 B 项。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4,分数:8.00)26.(2008 年多选 21)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解释规定:“刑法第 228 条、第 342 条、第 410 条规定的违反土地管理法规,是指违反土地管理法、森林法、草原法等法律以及有关行政法规中关于土地管理的规定。”这一解释属于( )。(分数:2.00)A.
41、立法解释 B.有权解释 C.学理解释D.类推解释解析:解析: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具有法律效力,是有权解释,学理解释不具有法律效力,是无权解释。在我国,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是刑法的立法解释机关。可见,选 A、B 项,不选 C 项。我国刑法实行罪刑法定原则,因而禁止适用类推解释,故不选 D 项。27.(2007 年多选 2)下列选项中,符合罪刑法定原则的有( )。(分数:2.00)A.犯罪与刑罚必须由立法明确规定 B.禁止重法效力溯及既往 C.禁止采用习惯法 D.禁止对犯罪人判处不定期刑 解析:28.(2005 年多选 21)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下列哪些情形适用属地管辖原则( )。(分数:2.00)A
42、.外国人甲在中国境外打猎,因疏忽大意击中中国境内的外国公民斯某,致其重伤 B.外国人乙乘坐外国航空器,当该航空器进入中国领空时在该航空器上实施犯罪 C.中国人丙乘坐中国民用航空器,当该航空器进入外国领空时在该航空器上实施犯罪 D.中国人丁在中国境内打猎,因过于自信的过失造成中国境外外国公民布某重伤 解析:解析:对于属地原则之规定,要把握“地”的含义。属地管辖的“地”,是指中国领域,即领土、领水、领空;中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也视为中国领域。其次,“犯罪地”既包括犯罪行为地,也包括犯罪结果地。A 项表述中,犯罪结果地在中国领域内;B 项表述中,犯罪行为地在中国领空内;C 项表述中,犯罪行为地在中国航
43、空器内;D 项表述中,犯罪行为地在中国领土内。可见,备选项应全选。29.(2014 年多选 41)对于下列毒品犯罪,我国可按照普遍管辖原则行使刑事管辖权的有( )。(分数:2.00)A.无国籍人在外国生产毒品,后来到我国旅游,被我国司法机关抓获 B.他国公民从第三国购买毒品回本国贩卖,被本国通缉,后被我国司法机关抓获 C.我国公民在外国乘坐外国客机将毒品带往第三国贩卖,被他国司法机关抓获D.他国公民携带贩卖的毒品乘坐他国飞机在我国机场换乘时,被我国司法机关抓获解析:解析:A 项表述中,无国籍人所犯毒品罪,属于我国加入国际条约规定之罪,且在我国境内捕获,因此适用我国刑法规定的普遍管辖权,选 A
44、项。B 项表述中,外国公民从事毒品犯罪,属于我国加入的国际条约规定之罪,该公民在我国境内被捕获,适用我国刑法规定的普遍管辖权,故选 B 项。C 项表述的情形适用属人原则。D 项表述的情形适用属地原则。三、辨析题(总题数:1,分数:2.00)30.(2004 年辨析 29)请对“只要没有被法院实际判处刑罚的,就不认为是犯罪”进行辨析。(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这一说法是不正确的。 (2)严重社会危害性是其本质特征,依法受刑罚惩罚性是犯罪的必要特征,但被法院实际判处刑罚不是犯罪成立的必要条件。 (3)被依法宣告判处刑罚,但没有被法院实际判处刑罚的,也被认为是构成犯罪。 (4)被法院宣告有罪但免除刑罚处罚的,是刑事责任承担的一种具体形式,因此,犯罪情节轻微,被依法免予刑事处罚的,虽然没有被法院判处刑罚,但也认为是犯罪。)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