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试卷43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385413       资源大小:69.50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试卷43及答案解析.doc

    1、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试卷 43及答案解析(总分:6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刑法学(总题数:37,分数:60.00)1.刑法学本部分共 30小题,满分。_2.单项选择题第 1-20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_3.关于交通肇事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本罪是过失犯罪B.本罪的过失只能是过于自信的过失C.本罪是结果犯D.本罪的主体是已满 16周岁的自然人4.关于交通肇事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本罪的交通工具只能是机动车B.本罪是单纯的一罪C.本罪存在着结果加重犯

    2、的情形D.本罪必须发生在道路上5.关于危险驾驶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本罪是危险犯B.本罪必须发生在道路上C.本罪的交通工具既可以是机动车,也可以是非机动车D.实施本罪行为,又触犯交通肇事罪的,应择一重罪论处6.甲将邻居交售粮站的稻米淋洒农药,取出部分作饵料,毒死麻雀后售与饭馆,非法获利 1万余元。关于甲的行为的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分数:2.00)A.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B.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和盗窃罪C.仅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D.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和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7.某施工工地升降机操作工刘某未注意下方有人即按启动按钮,造成维修工张

    3、某当场被挤压身亡。刘某报告事故时隐瞒了自己按下启动按钮的事实。关于刘某行为的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分数:2.00)A.(间接)故意杀人罪B.过失致人死亡罪C.谎报安全事故罪D.重大责任事故罪8.甲到本村乙家买柴油时,因屋内光线昏暗,甲欲点燃打火机看油量。乙担心引起火灾,上前阻止。但甲坚持说柴油见火不会燃烧,仍然点燃了打火机,结果引起油桶燃烧,造成火灾,导致甲、乙及一旁观看的丙被火烧伤,乙、丙经抢救无效死亡。后经检测,乙储存的柴油闪点不符合标准。甲的行为构成何罪( )(分数:2.00)A.危险物品肇事罪B.失火罪C.放火罪D.重大责任事故罪9.甲是某搬运场司机,在搬运场驾车作业时违反

    4、操作规程,不慎将另一职工轧死。对甲的行为应当如何处理( )(分数:2.00)A.按过失致人死亡罪处理B.按交通肇事罪处理C.按重大责任事故罪处理D.按意外事件处理10.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既遂标准是( )(分数:2.00)A.生产金额 5万元以上B.生产金额 15万元以上C.销售金额 5万元以上D.销售金额 15万元以上11.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既遂标准是;( )(分数:2.00)A.货物价值金额达 5万元以上B.偷逃应缴关税数额达 5万元以上C.货物价值金额达 15万元以上D.偷逃应缴关税数额达 15万元以上12.下列行为人中,能成为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主体的是( )(分数:2.00)A

    5、.工商局局长B.国有公司董事长C.事业单位负责人D.民营企业销售经理13.关于生产、销售假药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本罪是典型的行为犯B.本罪的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C.该罪的对象假药,既可以是给人服用的,也可以是给动物服用的D.该罪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法条竞合关系14.关于伪造货币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伪造货币后又出售的,成立伪造货币罪一罪B.伪造货币后又运输的,成立伪造货币罪一罪C.伪造货币后又使用的,应实行数罪并罚D.伪造货币后又持有的,成立伪造货币罪一罪15.关于骗取贷款罪与贷款诈骗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

    6、2.00)A.前者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后者则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B.二者的对象都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C.二者的主体都可以是自然人D.二者的主体都可以是单位16.关于妨害信用卡管理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本罪是故意犯罪B.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实施本罪行为的,应当从重处罚C.本罪是行为犯D.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是本罪的行为方式之一17.关于集资诈骗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本罪的成立要求主观上以非法占有为目的B.本罪的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C.集资诈骗数额特别巨大,可以判处死刑D.本罪的成立要求数额较大18

    7、.关于贷款诈骗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本罪的成立要求主观上以非法占有为目的B.本罪的对象是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C.本罪的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D.本罪与骗取贷款罪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19.多项选择题第 21-25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_20.所谓公共安全,是指不特定多数的( )(分数:2.00)A.生命B.健康C.财产D.人21.关于爆炸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该罪是危险犯B.该罪的客体是公共安全C.该罪与故意杀人罪之

    8、间存在想象竞合关系D.该罪与破坏电力设备罪之间存在法条竞合关系22.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危险物质”包括( )(分数:2.00)A.毒害性物质B.放射性物质C.传染病病原体D.杀伤性物质23.恐怖活动组织的特征是( )(分数:2.00)A.恐怖活动组织一般都带有明显的政治性目的B.恐怖活动组织一般都危害公共安全C.恐怖活动组织是犯罪集团的一种特殊形式D.恐怖活动组织专门或者主要从事暗杀、绑架、放火等严重暴力犯罪行为24.下列行为属于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的行为方式的是( )(分数:2.00)A.超过限额或者不按规定的品种制造、销售枪支B.制造无号、重号、假号的枪支C.非法买卖、邮寄枪支D.将枪支走私

    9、出境25.下列行为不成立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是( )(分数:2.00)A.甲驾车在公路转弯处高速行驶,撞翻相向行驶车辆,致 2人死亡B.乙驾驶越野车在道路上横冲直撞,撞翻数辆他人所驾汽车,致 2人死亡C.丙醉酒后驾车,刚开出 10米就撞死 2人D.丁在繁华路段飙车,2 名老妇受到惊吓致心脏病发作死亡26.关于交通肇事罪与其他犯罪关系的论述,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分数:2.00)A.甲酒后驾车撞死一行人,下车观察时,发现死者是其情敌刘某,甲早已预谋将刘某杀死。甲的行为应为故意杀人罪,而不能定为交通肇事罪B.乙明知车辆的安全装置不全,仍然指使其雇员王某驾驶该车辆运输货物;王某明知车辆有

    10、缺陷,仍超速行驶,造成交通事故,导致 1人死亡。乙与王某均构成交通肇事罪C.丙在施工场地卸货倒车时,不慎将一装卸工人轧死。丙的行为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而不是交通肇事罪D.丁在一高速公路上驾车行驶时,因疲劳过度将车驶出高速公路,将行人常某撞死。对丁的行为应认定为交通肇事罪,而不是过失致人死亡罪27.下列哪些情形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分数:2.00)A.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B.故意破坏正在使用的矿井下的通风设备的C.违反国家规定,向土地大量排放危险废物,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导致多人死亡的D.故意传播突发性传染病病原体,危害公共安全

    11、的28.卡车司机甲在行车途中,被一吉普车超过,甲顿生不快,便加速超过该车。不一会儿,该车又超过了甲,甲又加速超过该车。当该车再一次试图超车行至甲车左侧时,甲对坐在副座的乙说:“我要吓他一下,看他还敢超我。”随即将方向盘向左边一打,吉普车为躲避碰撞而翻下路基,司机重伤,另有一人死亡。甲驾车逃离。甲的行为不构成( )(分数:2.00)A.故意杀人罪B.交通肇事罪C.破坏交通工具罪D.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的想象竞合犯29.简答题第 26-27小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_30.简述投放危险物质罪(分数:2.00)_31.简述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分数:2.00)_32.辨析题第 28

    12、小题。要求对命题进行判断并着重阐明理由。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_33.破坏交通工具罪与破坏交通设施罪的区别在于破坏行为的直接指向不同,请对这一说法进行辨析。(分数:2.00)_34.法条分析题第 29小题。要求符合立法原意和刑法理论。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_35.刑法第 121条: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劫持航空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航空器遭受严重破坏的,处死刑。问题:请对该条文中的死刑条款进行分析。(分数:2.00)_36.案例分析题第 30小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_37.【案情】某施工工地升降机操作工刘某未注意下方有人即按启动

    13、按钮,造成维修工张某当场被挤压身亡。刘某报告事故时隐瞒了自己按下启动按钮的事实。【问题】请对刘某的行为进行分析。(分数:2.00)_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试卷 43答案解析(总分:6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刑法学(总题数:37,分数:60.00)1.刑法学本部分共 30小题,满分。_解析:2.单项选择题第 1-20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_解析:3.关于交通肇事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本罪是过失犯罪B.本罪的过失只能是过于自信的过失 C.本罪是结果犯D.本罪的主体是已满 16周岁

    14、的自然人解析:解析: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本罪是过失犯罪,且为结果犯。行为人虽然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但没有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的,不成立本罪。本罪的过失,既可以是疏忽大意的过失,也可以是过于自信的过失。行为主体是已满 16周岁的具有辨认能力、控制能力的自然人。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4.关于交通肇事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本罪的交通工具只能是机动车 B.本罪是单纯的一罪C.本罪存在着结果加重犯的情形D.本罪必须发生在道路上解析:解析:交通肇事罪存在的时空范围仅限于公共交通管理范围内,

    15、即在“道路”范围内,具体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本罪的交通工具,一般都是机动车,但也可以是非机动车,如自行车。根据刑法第 133条的规定,交通肇事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系结果加重犯,处 7年以上的有期徒刑。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5.关于危险驾驶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本罪是危险犯B.本罪必须发生在道路上C.本罪的交通工具既可以是机动车,也可以是非机动车 D.实施本罪行为,又触犯交通肇事罪的,应择一重罪论处解析:解析:危险驾驶罪,是指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

    16、酒驾驶机动车的行为。本罪与交通肇事罪一样,都只能发生在道路上,具体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不同的是,本罪的交通工具,只能是机动车,不能是非机动车。根据刑法第 133条的规定,实施危险驾驶行为,同时构成交通肇事罪或者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等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不实行数罪并罚。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6.甲将邻居交售粮站的稻米淋洒农药,取出部分作饵料,毒死麻雀后售与饭馆,非法获利 1万余元。关于甲的行为的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分数:2.00)A.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B.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

    17、公共安全罪和盗窃罪C.仅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D.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和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解析:解析:投放危险物质罪,是指故意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本罪投放的必须是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包括危险气体、液体、固体。投放行为的方式包括:(1)将危险物质投放于供不特定或多数人饮食的食品或饮料中;(2)将危险物质投放于供人、畜等使用的河流、池塘、水井等中;(3)释放危险物质,如将沙林、传染病病原体释放于一定场所。本案中,甲先后实施了投放危险物质和销售有毒、有害食品两个行为,触犯了两个法益,应实行数罪并罚。之所以不成立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

    18、罪,是因为该罪名是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兜底性罪名,换言之,能成立投放危险物质罪,就不能成立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D。7.某施工工地升降机操作工刘某未注意下方有人即按启动按钮,造成维修工张某当场被挤压身亡。刘某报告事故时隐瞒了自己按下启动按钮的事实。关于刘某行为的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分数:2.00)A.(间接)故意杀人罪B.过失致人死亡罪C.谎报安全事故罪D.重大责任事故罪 解析:解析:重大责任事故罪,是指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本罪的行为主体为自然人,包括对生产、作业负有组织、指挥或者管理职责的

    19、负责人、管理人员、实际控制人、投资人等人员,以及直接从事生产、作业的人员。至于企业的性质,则不影响本罪的成立。本罪的责任形式是过失,既可以是疏忽大意的过失,也可以是过于自信的过失。由于不能遇见或者不能抗拒的自然现象引起的事故,以及因为技术条件或设备条件的限制而无法避免的事故,由于行为人主观上没有过失,不能认定为本罪。谎报安全事故罪是指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行为。本罪的主体为“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具体是指矿山生产经营单位的负责人、实际控制人、负责生产经营管理的投资人以及其他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但不包括对安全事故本身负有责任的人员,即不包括行为

    20、已经构成相关安全事故犯罪的主体。本案中,行为人刘某在工地升降机操作过程中因操作不当,导致被害人死亡,主观方面是疏忽大意的过失,成立重大责任事故罪。由于其是事故人本人,不具有报告的职责,不能成立谎报安全事故罪。之所以不选择 B项过失致人死亡罪,是因为该罪名与重大责任事故罪是一般法与特别法的法条竞合关系,应适用特别法,即重大责任事故罪。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D。8.甲到本村乙家买柴油时,因屋内光线昏暗,甲欲点燃打火机看油量。乙担心引起火灾,上前阻止。但甲坚持说柴油见火不会燃烧,仍然点燃了打火机,结果引起油桶燃烧,造成火灾,导致甲、乙及一旁观看的丙被火烧伤,乙、丙经抢救无效死亡。后经检测,乙储存的

    21、柴油闪点不符合标准。甲的行为构成何罪( )(分数:2.00)A.危险物品肇事罪B.失火罪 C.放火罪D.重大责任事故罪解析:解析:关于 A项。危险物品肇事罪,是指违反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管理规定,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中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本案中甲的行为不符合危险物品肇事罪的构成要件,故 A项不当选。关于 C项。放火罪是典型的故意犯罪,而本案中甲的行为是过失的,故 C项不当选。关于 D项。重大责任事故罪必须发生在生产、作业过程中,本案甲的行为不符合重大责任事故罪的构成要件。故 D项不当选。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9.甲是某搬运场司机,在搬运场驾车作业

    22、时违反操作规程,不慎将另一职工轧死。对甲的行为应当如何处理( )(分数:2.00)A.按过失致人死亡罪处理B.按交通肇事罪处理C.按重大责任事故罪处理 D.按意外事件处理解析:解析:交通肇事罪存在的时空范围仅限于公共交通管理范围内,即在“道路”范围内,具体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在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围外,驾驶机动车辆或者使用其他交通工具致人伤亡或者致使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只能以重大责任事故罪、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或者过失致人死亡罪处罚。本案发生在搬运场,系道路范围外,不成立交通肇事罪,只能成

    23、立重大责任事故罪。因此,C 项当选。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10.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既遂标准是( )(分数:2.00)A.生产金额 5万元以上B.生产金额 15万元以上C.销售金额 5万元以上 D.销售金额 15万元以上解析:解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 5万元以上的行为。本罪的既遂标准是销售金额达 5万元以上,凡是已经达到 5万元以上的,即成立本罪的既遂。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11.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既遂标准是;( )(分数:2.00)A.货物价值金额达 5万元以上B.偷逃应缴关税数

    24、额达 5万元以上 C.货物价值金额达 15万元以上D.偷逃应缴关税数额达 15万元以上解析:解析: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是指违反海关法规,走私刑法第 151条、第 152条、第 347条规定以外的货物、物品,偷逃应缴纳税额较大或者一年内曾因走私被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后又走私的行为。这里的“数额较大”,指的是偷逃应缴关税数额达 5万元以上。注意:是偷逃应缴关税数额达 5万元以上,而非货物价值金额达 5万元以上。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12.下列行为人中,能成为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主体的是( )(分数:2.00)A.工商局局长B.国有公司董事长C.事业单位负责人D.民营企业销售经理 解析:解析:非国

    25、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行为。本罪与受贿罪的区别在于主体不同,前者的主体是非国家工作人员,后者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D。13.关于生产、销售假药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本罪是典型的行为犯B.本罪的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C.该罪的对象假药,既可以是给人服用的,也可以是给动物服用的 D.该罪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法条竞合关系解析:解析:生产、销售假药罪,是指生产、销售假药的行为。这里的“假药”必须是用于人体的药品或非药品,如果生产

    26、、销售假农药、假兽药则应以刑法第 147条的规定定罪处罚,不得认定为本罪。本罪是行为犯。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14.关于伪造货币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伪造货币后又出售的,成立伪造货币罪一罪B.伪造货币后又运输的,成立伪造货币罪一罪C.伪造货币后又使用的,应实行数罪并罚 D.伪造货币后又持有的,成立伪造货币罪一罪解析:解析:伪造货币罪,是指违反国家货币管理法规,仿照货币的形状、色彩、图案等特征,使用各种方法非法制造出外观上足以乱真的假货币,破坏货币的公共信用,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的行为。行为人既伪造货币又运输、出售、持有、使用的,不是数罪,只以伪造货币罪一罪定罪处罚

    27、即可。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15.关于骗取贷款罪与贷款诈骗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前者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后者则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B.二者的对象都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C.二者的主体都可以是自然人D.二者的主体都可以是单位 解析:解析:骗取贷款罪,是指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在认定中要注意本罪与贷款诈骗罪的界限,其根本差别主要在于,前者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只是为了骗取贷款,后者则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另外,前者的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但后者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不能是单位。综上,本

    28、题的正确答案是 D。16.关于妨害信用卡管理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本罪是故意犯罪B.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实施本罪行为的,应当从重处罚C.本罪是行为犯 D.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是本罪的行为方式之一解析:解析:妨害信用卡管理罪,是指违反信用卡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妨害信用卡管理的行为。本罪是数额犯而非行为犯,其成立要求数量较大。c 项的表述是错误的,当选。A 项、B 项、D 项的表述,均正确。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17.关于集资诈骗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本罪的成立要求主观上以非法占有为目的B.本罪的主体既

    29、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C.集资诈骗数额特别巨大,可以判处死刑 D.本罪的成立要求数额较大解析:解析:集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在认定集资诈骗罪时,要注意区分集资诈骗罪与非罪的界限。区分的关键在于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如果没有这种目的,则是一般的集资纠纷。根据 2015年的刑法修正案(九)的规定,本罪的死刑已经被取消。换言之,即使集资诈骗数额再大,本罪的法定最高刑也只能是无期徒刑,而不能是死刑。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18.关于贷款诈骗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本罪的成立要求主观上以非法占有为目的B.本罪的对象是

    30、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C.本罪的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 D.本罪与骗取贷款罪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解析:解析:贷款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法定方法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本罪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不能是单位。本罪与骗取贷款罪的主要区别在于本罪具有非法占有目的,而后者则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19.多项选择题第 21-25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_解析:20.所谓公共安全,是指不特定多数的( )(分数:2.00)A.生

    31、命 B.健康 C.财产 D.人解析:解析:刑法分则第二章是危害公共安全,该章犯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的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重大公私财产或者公共生活的安全。以不特定的多数人或财物为侵害对象是这类犯罪的突出特点。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C。21.关于爆炸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该罪是危险犯 B.该罪的客体是公共安全 C.该罪与故意杀人罪之间存在想象竞合关系 D.该罪与破坏电力设备罪之间存在法条竞合关系 解析:解析:爆炸罪是指故意针对不特定的多数人或者重大公私财产实施爆炸行为,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该罪是危险犯,既遂标准是足以危害公共安全。要注意区分爆炸罪与使

    32、用爆炸的方法实施的针对特定个人或者公私财产的犯罪的界限。区分关键在于行为人在使用爆炸的方法时是否危及公共安全,凡是危及公共安全的,都以爆炸罪定罪处罚。没有危及公共安全的,则应以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故意毁坏财物罪定罪处罚。此外,使用爆炸的方法破坏交通工具、交通设施、电力设备、易燃易爆设备、公用电信设施的,既符合爆炸罪的构成要件,也符合破坏特定设备犯罪的构成要件,系法条竞合,应按照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处理,即按照破坏交通工具罪、破坏电力设备罪等犯罪定罪处罚。综上,本题的争取答案是ABCD。22.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危险物质”包括( )(分数:2.00)A.毒害性物质 B.放射性物质 C.传染病

    33、病原体 D.杀伤性物质解析:解析:投放危险物质罪,是指故意针对不特定的多数人或者重大公私财产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投放行为的方式包括:(1)将危险物质投放于供不特定或多数人饮食的食品或饮料中;(2)将危险物质投放于供人、畜等使用的河流、池塘、水井等中;(3)释放危险物质,如将沙林、传染病病原体释放于一定场所。投放危险物质不限于将危险物质放置于固定的容器、场所内,还包括将危险物质投放(释放)于土地、大气中。因此,非法开启装有放射性物质的容器,危害公共安全的,也属于“投放”危险物质(将放射性物质投放于大气中)。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C。23.恐怖活动组织

    34、的特征是( )(分数:2.00)A.恐怖活动组织一般都带有明显的政治性目的 B.恐怖活动组织一般都危害公共安全 C.恐怖活动组织是犯罪集团的一种特殊形式 D.恐怖活动组织专门或者主要从事暗杀、绑架、放火等严重暴力犯罪行为 解析:解析: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是指组织、领导或者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的行为。恐怖活动组织,是指以实施恐怖活动为目的而建立起来的、危害极为严重的犯罪组织,包括国际恐怖活动组织与国内恐怖活动组织。恐怖活动,通常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目的特别是政治目的,任意地对不特定他人(无辜者)乃至多数人的生命、身体、自由、财产等使用暴力、胁迫等强迫手段,以造成社会恐惧的犯罪行为的总称。本题的四个

    35、选项都是恐怖活动组织的基本特征,均当选。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CD。24.下列行为属于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的行为方式的是( )(分数:2.00)A.超过限额或者不按规定的品种制造、销售枪支 B.制造无号、重号、假号的枪支 C.非法买卖、邮寄枪支 D.将枪支走私出境解析:解析: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是指依法被指定、确定的枪支制造企业、销售企业,违反枪支管理规定,生产、销售枪支的行为。根据刑法第 126条的规定,本罪的行为方式主要包括如下三种:(1)以非法销售为目的,超过限额或者不按照规定的品种制造、配售枪支;(2)以非法销售为目的,制造无号、重号、假号的枪支;(3)非法销售枪支或者在境内销

    36、售为出口制造的枪支。D 项成立走私武器罪,不当选。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C。25.下列行为不成立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是( )(分数:2.00)A.甲驾车在公路转弯处高速行驶,撞翻相向行驶车辆,致 2人死亡 B.乙驾驶越野车在道路上横冲直撞,撞翻数辆他人所驾汽车,致 2人死亡C.丙醉酒后驾车,刚开出 10米就撞死 2人 D.丁在繁华路段飙车,2 名老妇受到惊吓致心脏病发作死亡 解析:解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故意使用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以外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本罪是故意犯罪。实践中较为典型的情况主要包括:(1)以驾驶机动车的方式撞人,放任他人死亡结果,危

    37、害公共安全的;(2)在公共场所私设电网,危害公共安全的;(3)故意传播突发传染病病原体,危害公共安全的;(4)邪教组织人员以自焚、自爆或者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5)故意破坏矿井下的通风装置。本罪是典型的故意犯意,而且是危险犯。 关于 A项。甲驾车在公路转弯处高速行驶,撞翻相向行驶车辆,致 2人死亡,甲对危害结果的发生的罪过形式是过失,应认定为交通肇事罪。因此,A 项当选。 关于 B项。乙驾驶越野车在道路上横冲直撞,撞翻数辆他人所驾汽车,致 2人死亡,乙对危害结果的发生的罪过形式是间接故意,应认定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因此,B 项不当选。 关于 c项。丙醉酒后驾车,触犯了危险驾驶罪

    38、。其刚开出 10米就撞死 2人,又触犯了交通肇事罪。丙只实施了一个行为,同时触犯了两个罪名,应认定为想象竞合犯,最终只成立交通肇事罪一罪。因此,C项当选。 关于 D项。丁在繁华路段飙车,触犯了危险驾驶罪。2 名老妇受到惊吓致心脏病发作死亡,该危害结果与丁的飙车之间无必然因果关系,丁的行为依然成立危险驾驶罪。因此,D 项当选。 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CD。26.关于交通肇事罪与其他犯罪关系的论述,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分数:2.00)A.甲酒后驾车撞死一行人,下车观察时,发现死者是其情敌刘某,甲早已预谋将刘某杀死。甲的行为应为故意杀人罪,而不能定为交通肇事罪B.乙明知车辆的安全装置不全

    39、,仍然指使其雇员王某驾驶该车辆运输货物;王某明知车辆有缺陷,仍超速行驶,造成交通事故,导致 1人死亡。乙与王某均构成交通肇事罪 C.丙在施工场地卸货倒车时,不慎将一装卸工人轧死。丙的行为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而不是交通肇事罪 D.丁在一高速公路上驾车行驶时,因疲劳过度将车驶出高速公路,将行人常某撞死。对丁的行为应认定为交通肇事罪,而不是过失致人死亡罪 解析:解析:关于 A项。罪过只能是行为之前的心理状态,甲在肇事之前是过失的罪过,只能认定为交通肇事罪,而非故意杀人罪。因此,A 项错误,不当选。 关于 B项。交通肇事罪的主体是从事交通运输的人员和其他人员。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或者机动车辆承

    40、包人指使、强令他人违章驾驶造成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因此,B 项正确,当选。 关于 C项。交通肇事罪存在的时空范围仅限于公共交通管理范围内,即在“道路”范围内,具体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在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围外,驾驶机动车辆或者使用其他交通工具致人伤亡或者致使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只能以重大责任事故罪、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或者过失致人死亡罪处罚。因此,C 项正确,当选。 关于 D项。根据 C项的解析,本案中丁的行为发生在高速公路,应认

    41、定为交通肇事罪,而非过失致人死亡罪。因此,D 项正确,当选。 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CD。27.下列哪些情形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分数:2.00)A.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B.故意破坏正在使用的矿井下的通风设备的 C.违反国家规定,向土地大量排放危险废物,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导致多人死亡的D.故意传播突发性传染病病原体,危害公共安全的 解析:解析:以危险方法危害共安全罪中“危险方法”的种类主要是指以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决水以外的其他危害公共安全的方法。实践中较为典型的情况主要包括如下几类:(1)以驾驶机动车的方式撞人,

    42、放任他人死亡结果,危害公共安全的。(2)在公共场所私设电网,危害公共安全的。(3)故意传播突发传染病病原体,危害公共安全的。(4)邪教组织人员以自焚、自爆或者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5)故意破坏矿井下的通风装置。(6)重度醉酒后在高速公路上超速驾驶机动车的。因此,B 项和 D项均当选。A 项成立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C 项成立污染环境罪,均不当选。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D。28.卡车司机甲在行车途中,被一吉普车超过,甲顿生不快,便加速超过该车。不一会儿,该车又超过了甲,甲又加速超过该车。当该车再一次试图超车行至甲车左侧时,甲对坐在副座的乙说:“我要吓他一下,看他还敢超我。”随即将方向盘

    43、向左边一打,吉普车为躲避碰撞而翻下路基,司机重伤,另有一人死亡。甲驾车逃离。甲的行为不构成( )(分数:2.00)A.故意杀人罪 B.交通肇事罪C.破坏交通工具罪 D.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的想象竞合犯 解析:解析:本题的关键是甲的罪过形式是故意还是过失,毕竟,A 项、C 项、D 项都是故意犯罪,B 项是过失犯罪。从本案的案情来看,甲的动机仅仅是为了吓唬一下吉普车司机,并非追求对方死亡的结果,也非放任该结果的发生。甲系过失犯罪,确切地说是疏忽大意的过失,成立交通肇事罪。至于 C项的破坏交通工具罪,该罪的对象仅仅是交通工具的关键部位本身,与本题毫无关系。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CD。29.简答题

    44、第 26-27小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_解析:30.简述投放危险物质罪(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本罪是指故意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1)投放的必须是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包括危险气体、液体、固体。 (2)投放行为的方式包括:将危险物质投放于供不特定或多数人饮食的食品或饮料中;将危险物质投放于供人、畜等使用的河流、池塘、水井等中;释放危险物质,如将沙林、传染病病原体释放于一定场所。投放危险物质不限于将危险物质放置于固定的容器、场所内,还包括将危险物质投放(释放)于土地、大气中。因此,非法开启装有放射性物质的容器,危害公共安全的,也属于“投放”危险物质(将放射性物质投放于大气中)。)解析:31.简述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是交通肇事罪的加重处罚情形。“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


    注意事项

    本文(【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试卷43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bowdiet14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