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多选题)-试卷1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385268       资源大小:59.50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多选题)-试卷1及答案解析.doc

    1、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多选题)-试卷 1及答案解析(总分:5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刑法学(总题数:27,分数:54.00)1.刑法学本部分共 30小题,满分。(分数:2.00)_2.多项选择题第 21-25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3.刑法任务有哪些?( )(分数:2.00)A.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B.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C.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D.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

    2、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4.下列情形不应当认定为立功的有( )。(分数:2.00)A.某甲通过体罚虐待同监室的王某,迫使王某说出曾经伙同他人实施抢劫,某甲遂向警察举报,经查证属实B.某乙系某市禁毒支队的警察,在工作中通过特情得知张某将从昆明运输毒品至上海。某乙因受贿被立案调查,在此期间向办案民警讲述张某运输毒品一事,经查证属实C.某丙的律师赵某在会见某丙的过程中,将其掌握的苏某强奸的线索告知某丙,某丙向警察举报苏某犯强奸罪,经查证属实D.某丁因犯盗窃罪被逮捕,其弟弟为了帮助某丁减轻罪责,主动向公安人员举报蔡某曾挪用公款 10万元,经查证属实5.下列关于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的说法错误的有(

    3、)。(分数:2.00)A.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只能由单位构成,自然人不可能单独成为该罪的犯罪主体B.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只是处罚单位犯罪中的自然人,不处罚单位C.由于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的犯罪主体是被指定、确定的枪支制造企业,所以被指定、确定的枪支制造企业以外的企业生产枪支的,不构成犯罪D.在境外销售为境内生产的枪支,构成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6.下列关于胁从犯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胁从犯包括在身体受到外力强制、丧失意志自庙的情况下被迫参加共同犯罪的犯罪分子B.胁从犯包括在他人精神强制下被迫参加共同犯罪的犯罪分子C.胁从犯包括被他人诱骗参加共同犯罪的犯罪分子D.对于胁从犯

    4、,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7.战时缓刑的适用条件包括( )。(分数:2.00)A.适用的时间是国家宣布进入战争状态,部队受领作战任务或者遭敌突然袭击时,或者部队执行戒严任务或者处置突发性暴力事件时B.犯罪军人被判处 3年以下有期徒刑C.在战争条件下宣告缓刑没有现实危险D.犯罪军人不是累犯8.下列选项所列情形,不构成共同犯罪的是( )。(分数:2.00)A.甲指使未满 16周岁但已满 14周岁的刘某使用麻醉方法绑架某私营企业主 10岁的儿子,以勒索该私营企业主的钱财B.事先无通谋的两抢劫犯在抢劫过程中因单个人力量薄弱而互相配合抢劫C.甲在一隐蔽处向丙开枪,乙同时也向丙开了枪,据查

    5、,甲、乙并无通谋D.甲在境外购买了毒品,乙在境外购买了大量彩电,都想将各自的上述物品运往境内。二人共同雇请一艘走私船将这些物品运往境内9.沈某为抢劫财物将王某打倒在地,王某失去知觉。沈某的朋友冷某正好经过此地,冷某得知真相后应沈某的要求帮助脱去王某的外衣,使沈某顺利地将王某的钱包拿走。关于本案,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分数:2.00)A.冷某与沈某构成抢劫罪的共同犯罪B.沈某构成抢劫罪,冷某构成盗窃罪,属于共同犯罪C.沈某是共同犯罪中的主犯D.冷某是共同犯罪中的从犯10.下列有关危害公共安全罪客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所谓“公共安全”,就是指不特定人的生命、健康和重

    6、大公私财产安全B.所谓“公共安全”,就是指不特定的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C.危害公共安全罪客体的不特定性,是指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行为对象具有广泛性和不确定性D.危害公共安全罪客体的不特定性,是指危害公共安全罪中受犯罪实际侵害的目标是不特定的11.对下列犯罪可以行使“特殊防卫权”的有( )。(分数:2.00)A.故意杀人罪B.诬告陷害罪C.绑架罪D.投放危险物质罪12.下列犯罪中,法律明文规定“明知”是( )的构成要件。(分数:2.00)A.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B.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C.窝藏罪D.传播淫秽物品罪13.不作为犯罪的因果关系中( )。(分数:2.00)A.

    7、因果关系具有主观性B.因果关系以行为人具有实施某种行为的义务为条件C.没有履行特定的义务是危害结果发生的原因D.因果关系具有偶然性的特点14.下列行为中可构成侵犯著作权罪的有( )。(分数:2.00)A.以营利为目的,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B.以销售为目的,未经录音录像制作者许可,复制发行其制作的录音录像C.以营利为目的,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术作品D.以销售为目的,未经表演者许可,对其表演制作录音录像出版15.下列行为中可以构成合同诈骗罪的有( )。(分数:2.00)A.甲冒用某单位的名义,通过私刻单位公章的方式,与他人签订合同B.乙为取得对方当事人的信任,要求其好友王某为其出具一

    8、份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C.丙在签订合同后,携带对方当事人的预付款 10万元逃匿D.丁借用其他单位的公章和合同文本签订合同16.下列行为中,构成受贿罪的有( )。(分数:2.00)A.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利用原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的B.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自己的职务便利,索取他人财物,为请托人谋取正当利益C.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所处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收受请托人财物D.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通过该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或者利用该国家工作人员职权或者

    9、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的17.剥夺政治权利的内容是( )。(分数:2.00)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继承权C.担任公司、企业、事业单位领导职务的权利D.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18.有关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及其计算,正确的说法是( )。(分数:2.00)A.判处管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与管制期限相等,同时起算B.判处有期徒刑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为 1年以上 5年以下,从有期徒刑执行完毕或者从假释之日起计算,主刑执行期间不享有政治权利C.判处拘役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剥夺政治权利的

    10、期限为 1年以上 3年以下,从拘役执行完毕之日起计算,主刑执行期间当然不享有政治权利D.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减为 1年以上 5年以下,该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应从减刑以后的有期徒刑执行完毕或者从假释之日起计算,在主刑执行期间,当然不享有政治权利19.关于行贿罪的正确说法是( )。(分数:2.00)A.行为人主观上具有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B.行为人被勒索而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是行贿C.行为人构成行贿罪,在被追诉前主动交代行贿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D.单位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人员财物的,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

    11、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也构成行贿罪20.关于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正确说法是( )。(分数:2.00)A.走私、贩卖、运输、制造的毒品数量以查证属实的计算,不以纯度折算B.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构成犯罪没有数量上的要求C.因犯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过刑又犯本罪的,从重处罚D.向未成年人出售毒品的,不应加重处罚21.下列犯罪属于结果犯的有( )。(分数:2.00)A.故意杀人罪B.盗窃罪C.劫持航空器罪D.分裂国家罪22.下列关于处置与犯罪有关的财物的说法正确的有( )。(分数:2.00)A.甲贩卖毒品海洛因 100克,对海洛因应当予以没收B.乙诈骗银行贷款 10万元,对诈骗所得的 10万元应

    12、当返还银行C.丙盗窃商店金首饰一个后丢失,应当对丙责令退赔D.丁使用自己的笔记本电脑侵入证券公司网络并修改信息从而增加自己账户的资金,对于丁的笔记本电脑应当予以没收23.关于危害行为的正确表述是( )。(分数:2.00)A.危害行为是一切犯罪的必备条件B.危害行为必须是表现人的犯罪心理态度的行为C.危害行为必须具有社会危害性D.在身体受到外力强制下形成的对社会造成损害的行为,也属于危害行为,只是因为行为人不具有罪过而不构成犯罪24.污染环境罪的犯罪对象包括( )。(分数:2.00)A.放射性的废物B.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C.有毒物质D.其他有害物质25.知悉国家秘密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境外组织

    13、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的,( )。(分数:2.00)A.以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一罪定罪处罚B.以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定罪处罚C.属于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和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的想象竞合犯D.既侵犯了国家保密制度,又危害到国家安全26.既可以随主刑附加适用,也可以独立适用的附加刑有( )。(分数:2.00)A.罚款B.没收财产C.驱逐出境D.剥夺政治权利27.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故意伤害罪可以判处死刑的情况是( )。(分数:2.00)A.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B.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的C.故意伤害致人精神失常的D.使用特别残忍的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多选题)-试

    14、卷 1答案解析(总分:5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刑法学(总题数:27,分数:54.00)1.刑法学本部分共 30小题,满分。(分数:2.00)_解析:2.多项选择题第 21-25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解析:3.刑法任务有哪些?( )(分数:2.00)A.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B.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 C.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D.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

    15、利进行 解析:解析:刑法第 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故应选 A、B、C、D。从考试的角度来看,该知识点只能以多项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从方便记忆的角度,结合刑法分则的各章不同类罪来记忆会相对简单一些,A 项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对应,B 项和侵犯财产权犯罪对应,C 项和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犯罪对应,D 项和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犯罪对应

    16、。4.下列情形不应当认定为立功的有( )。(分数:2.00)A.某甲通过体罚虐待同监室的王某,迫使王某说出曾经伙同他人实施抢劫,某甲遂向警察举报,经查证属实 B.某乙系某市禁毒支队的警察,在工作中通过特情得知张某将从昆明运输毒品至上海。某乙因受贿被立案调查,在此期间向办案民警讲述张某运输毒品一事,经查证属实 C.某丙的律师赵某在会见某丙的过程中,将其掌握的苏某强奸的线索告知某丙,某丙向警察举报苏某犯强奸罪,经查证属实 D.某丁因犯盗窃罪被逮捕,其弟弟为了帮助某丁减轻罪责,主动向公安人员举报蔡某曾挪用公款 10万元,经查证属实 解析:解析:立功首先必须是罪犯本人的行为。为使犯罪分子得到从轻处理,

    17、犯罪分子的亲友直接向有关机关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提供侦破其他案件的重要线索,或者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的,不应当认定为犯罪分子的立功表现。所以,应当选 D项。立功是有利于社会的行为,犯罪分子立功应具有合法性和正当性,通过非法手段、非法途径获取的立功线索,以及他人违反法律规定向行为人提供立功线索的,都不能认定为犯罪分子有立功表现。故应当选 A项和 C项。至于 B项,某乙因原来具有的查禁犯罪等职务获取的线索,具有职务性和公务性,不是其个人掌握的线索,不能认定其具有立功表现。故应当选择 B项。5.下列关于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的说法错误的有( )。(分数:2.00)A.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只能由

    18、单位构成,自然人不可能单独成为该罪的犯罪主体B.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只是处罚单位犯罪中的自然人,不处罚单位 C.由于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的犯罪主体是被指定、确定的枪支制造企业,所以被指定、确定的枪支制造企业以外的企业生产枪支的,不构成犯罪 D.在境外销售为境内生产的枪支,构成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 解析:解析:根据刑法的规定,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实行双罚制,既处罚单位,又处罚单位犯罪直接责任人员。故应当选 B项。虽然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的犯罪主体是特定的,不是被指定、确定的枪支制造企业不构成该罪,但是其他企业生产枪支的,可以构成非法制造枪支罪,而不是不构成犯罪。故应当选 C项。根据刑法的规定,在

    19、境内销售为出口制造的枪支,构成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但是在境外销售为境内生产的枪支,则不可能构成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故应选 D项。6.下列关于胁从犯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胁从犯包括在身体受到外力强制、丧失意志自庙的情况下被迫参加共同犯罪的犯罪分子B.胁从犯包括在他人精神强制下被迫参加共同犯罪的犯罪分子 C.胁从犯包括被他人诱骗参加共同犯罪的犯罪分子D.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解析:解析:胁从犯是指被胁迫参加共同犯罪的犯罪分子。胁迫是指精神胁迫。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成立胁从犯必须要求行为人仍然存在意志自由,

    20、如果不存在任何意志自由,则行为人不构成犯罪。1979 年刑法中的胁从犯包括被人诱骗参加犯罪的情形,而 1997年的刑法则将被人诱骗的情形从胁从犯中删除。故选 B、D 项。7.战时缓刑的适用条件包括( )。(分数:2.00)A.适用的时间是国家宣布进入战争状态,部队受领作战任务或者遭敌突然袭击时,或者部队执行戒严任务或者处置突发性暴力事件时 B.犯罪军人被判处 3年以下有期徒刑 C.在战争条件下宣告缓刑没有现实危险 D.犯罪军人不是累犯解析:解析:根据我国刑法第 449条的规定,适用战时缓刑的条件是:(1)适用的时间必须是在战时。所谓战时,依据刑法第 451条的规定,是指国家宣布进入战争状态、部

    21、队受领作战任务或者遭敌突然袭击时。部队执行戒严任务或者处置突发性暴力事件时,以战时论。(2)适用的对象只能是被判处 3年以下有期徒刑(依立法精神应含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军人。(3)适用战时缓刑的基本根据,是在战争条件下宣告缓刑没有现实危险。(4)刑法修正案(八)规定,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这一内容同样适用于战时缓刑。所以,军人不是累犯不够全面,故应排除 D项。8.下列选项所列情形,不构成共同犯罪的是( )。(分数:2.00)A.甲指使未满 16周岁但已满 14周岁的刘某使用麻醉方法绑架某私营企业主 10岁的儿子,以勒索该私营企业主的钱财 B.事先无通谋的两抢劫犯在抢劫过程中因单个

    22、人力量薄弱而互相配合抢劫C.甲在一隐蔽处向丙开枪,乙同时也向丙开了枪,据查,甲、乙并无通谋 D.甲在境外购买了毒品,乙在境外购买了大量彩电,都想将各自的上述物品运往境内。二人共同雇请一艘走私船将这些物品运往境内 解析:解析:由于绑架罪的刑事责任年龄是 16周岁,所以甲与刘某不构成共同犯罪,甲按照间接正犯处理。B 项中,在犯罪的过程中形成了共同犯罪的故意,符合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成立共同犯罪。C 项中,由于甲、乙没有通谋,虽然犯罪内容相同,但是没有共同犯罪的故意,不成立共同犯罪,属于同时犯,应当分别追究其刑事责任。D 项中,甲的犯罪是走私毒品,乙的犯罪是走私普通货物、物品,两者犯罪的内容不同,所

    23、以不构成共同犯罪。所以,应当选 A、C、D 项。9.沈某为抢劫财物将王某打倒在地,王某失去知觉。沈某的朋友冷某正好经过此地,冷某得知真相后应沈某的要求帮助脱去王某的外衣,使沈某顺利地将王某的钱包拿走。关于本案,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分数:2.00)A.冷某与沈某构成抢劫罪的共同犯罪 B.沈某构成抢劫罪,冷某构成盗窃罪,属于共同犯罪C.沈某是共同犯罪中的主犯 D.冷某是共同犯罪中的从犯 解析:解析:共同犯罪既有事前有通谋的共同犯罪,也有事前没有通谋的共同犯罪。在犯罪的过程中,共同犯罪人也可以形成共同犯罪的故意。本题中,在沈某实施抢劫犯罪的过程中,沈某与冷某形成了共同抢劫的故意,冷某利用了沈某

    24、先前的暴力行为,故沈某与冷某构成抢劫罪的共同犯罪。在共同犯罪中,沈某起主要作用,是主犯;冷某起次要作用,是从犯。故选 A、C、D 项。10.下列有关危害公共安全罪客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所谓“公共安全”,就是指不特定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 B.所谓“公共安全”,就是指不特定的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C.危害公共安全罪客体的不特定性,是指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行为对象具有广泛性和不确定性D.危害公共安全罪客体的不特定性,是指危害公共安全罪中受犯罪实际侵害的目标是不特定的 解析:解析:刑法理论通说认为,公共安全就是指不特定的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

    25、产安全,即既要具有不特定性,也要具有多数性。这种不特定性是指行为人的行为对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的侵害的可能性,而不是实际侵害的特定性。故选 A、D 项。11.对下列犯罪可以行使“特殊防卫权”的有( )。(分数:2.00)A.故意杀人罪 B.诬告陷害罪C.绑架罪 D.投放危险物质罪解析:解析:根据刑法的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由于投放危险物质罪和诬告陷害罪不是暴力犯罪,所以不能行使特殊防卫权。故选 A、C 项。12.下列犯罪中,法律明文规定“明知”是( )的

    26、构成要件。(分数:2.00)A.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B.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C.窝藏罪 D.传播淫秽物品罪解析:解析:根据刑法的规定,窝藏、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是指明知是犯罪所得的赃物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或者代为销售的行为。刑法在规定这两个罪时非常明确地要求对犯罪的人或者赃物要“明知”。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以及传播淫秽物品罪则没有相应的要求。故选 B、C项。13.不作为犯罪的因果关系中( )。(分数:2.00)A.因果关系具有主观性B.因果关系以行为人具有实施

    27、某种行为的义务为条件 C.没有履行特定的义务是危害结果发生的原因 D.因果关系具有偶然性的特点解析:解析:不作为犯罪的因果关系和其他犯罪的因果关系不存在本质的区别,所以刑法中的因果关系具有的特征,不作为犯罪的因果关系也具有。而不作为犯罪的因果关系的特别之处在于不作为犯罪必须以特定的义务为前提,并且如果行为人履行该特定的义务,危害结果就不会发生。故选 B、C 项。14.下列行为中可构成侵犯著作权罪的有( )。(分数:2.00)A.以营利为目的,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 B.以销售为目的,未经录音录像制作者许可,复制发行其制作的录音录像C.以营利为目的,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术作品 D.以

    28、销售为目的,未经表演者许可,对其表演制作录音录像出版解析:解析:根据我国刑法第 217条的规定,侵犯著作权罪的主观方面必须以营利为目的,客观行为表现为:(1)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其文字作品、音乐、电影、电视、录像作品、计算机软件及其他作品的;(2)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的;(3)未经录音录像制作者许可,复制发行其制作的录音录像的;(4)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术作品的。故排除 B、D 项。15.下列行为中可以构成合同诈骗罪的有( )。(分数:2.00)A.甲冒用某单位的名义,通过私刻单位公章的方式,与他人签订合同 B.乙为取得对方当事人的信任,要求其好友王某为其出具一份虚假的产权

    29、证明作担保 C.丙在签订合同后,携带对方当事人的预付款 10万元逃匿 D.丁借用其他单位的公章和合同文本签订合同解析:解析:刑法第 224条规定了几种合同诈骗行为方式:(1)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2)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3)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4)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5)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故选 A、B、C项。16.下列行为中,构成受贿罪的有( )。(分数:2.00)A.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利用原职权或者地位形

    30、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的B.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自己的职务便利,索取他人财物,为请托人谋取正当利益 C.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所处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收受请托人财物 D.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通过该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或者利用该国家工作人员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的解析:解析:B 项的行为属索贿,对于索贿的,不管是否为他人谋取利益,也不管谋取的利益是否正当,都一律按照受

    31、贿罪处理。故应当选择 B项。C 项的行为方式属于斡旋受贿,按照刑法的规定,应当按照受贿罪定罪处罚。故应当选择 C项。需要注意的是 A项和 D项。刑法修正案(七)为了更有效地打击贿赂犯罪,对贿赂犯罪作了一些补充规定,即将“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近亲属以及其他与其关系密切的人,利用该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原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实施斡旋受贿的行为也按照犯罪处理。由于该行为与国家工作人员的受贿有较大区别,司法解释将该行为的罪名确定为独立的“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故 A项中的行为不构成受贿罪。至于 D项,虽然刑法修正案(七)将“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该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也纳入到贿赂犯

    32、罪的主体范围内,但是作出了较为严格的限制,即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而 D项中因为谋取的是正当利益,故应当排除 D项。17.剥夺政治权利的内容是( )。(分数:2.00)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继承权C.担任公司、企业、事业单位领导职务的权利D.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 解析:解析: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剥夺政治权利的内容为: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3)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4)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需要注意的是“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中是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而不是

    33、所有的公司、企业和事业单位。继承权是私权利,而不是公权利,所以不是剥夺政治权利的内容。故选 A、D 项。18.有关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及其计算,正确的说法是( )。(分数:2.00)A.判处管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与管制期限相等,同时起算 B.判处有期徒刑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为 1年以上 5年以下,从有期徒刑执行完毕或者从假释之日起计算,主刑执行期间不享有政治权利 C.判处拘役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为 1年以上 3年以下,从拘役执行完毕之日起计算,主刑执行期间当然不享有政治权利D.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附加剥夺政治

    34、权利终身减为 1年以上 5年以下,该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应从减刑以后的有期徒刑执行完毕或者从假释之日起计算,在主刑执行期间,当然不享有政治权利解析:解析: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1)对被判处管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与管制期限相等,同时起算;(2)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为 1年以上 5年以下,从有期徒刑、拘役执行完毕或者从假释之日起计算,主刑执行期间不享有政治权利;(3)对被判处死刑或者无期徒刑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4)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附加的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减为 3年以上 10年以下

    35、,该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应从减刑以后的有期徒刑执行完毕或者从假释之日起计算,在主刑执行期间,当然不享有政治权利;(5)独立适用剥夺政治权利的,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是 1年以上 5年以下,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故选A、B 项。19.关于行贿罪的正确说法是( )。(分数:2.00)A.行为人主观上具有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 B.行为人被勒索而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是行贿 C.行为人构成行贿罪,在被追诉前主动交代行贿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D.单位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人员财物的,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也构成行贿罪解析:解析:单位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

    36、家人员财物的,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和单位一起构成单位行贿罪,而不是行贿罪。20.关于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正确说法是( )。(分数:2.00)A.走私、贩卖、运输、制造的毒品数量以查证属实的计算,不以纯度折算 B.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构成犯罪没有数量上的要求 C.因犯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过刑又犯本罪的,从重处罚 D.向未成年人出售毒品的,不应加重处罚解析:解析: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构成犯罪没有数量上的要求,而且毒品数量以查证属实的计算,不以纯度折算。故选 A、B 项。向未成年人出售毒品的,应当从重处罚。故排除D项。根据我国刑法第 356条

    37、的规定,因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过刑,又犯本节规定之罪的,从重处罚。故选 C项。21.下列犯罪属于结果犯的有( )。(分数:2.00)A.故意杀人罪 B.盗窃罪 C.劫持航空器罪D.分裂国家罪解析:解析:不仅要求行为人实施完毕刑法分则规定的特定犯罪行为,而且要求犯罪行为实际造成法定的危害结果的犯罪形态就叫做结果犯。故意杀人罪既遂要求死亡的结果发生,盗窃罪的既遂要求获得财物。所以故意杀人罪与盗窃罪是结果犯。而劫持航空器罪与分裂国家罪是行为犯。故选 A、B 项。22.下列关于处置与犯罪有关的财物的说法正确的有( )。(分数:2.00)A.甲贩卖毒品海洛因 100克,对海洛因应当

    38、予以没收 B.乙诈骗银行贷款 10万元,对诈骗所得的 10万元应当返还银行 C.丙盗窃商店金首饰一个后丢失,应当对丙责令退赔 D.丁使用自己的笔记本电脑侵入证券公司网络并修改信息从而增加自己账户的资金,对于丁的笔记本电脑应当予以没收 解析:解析:刑法第 64条规定,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应当予以没收。没收的财物和罚金,一律上缴国库,不得挪用和自行处理。海洛因属于违禁品,应当予以没收。故选 A项。10 万元是受骗银行的合法财产,应当予以返还。故选 B项。由于丙盗窃的首饰已经丢失,只能是责令退赔,而不能

    39、予以追缴。因为根据有关司法解释,追缴犯罪所得的前提是犯罪物品仍然存在。故应当选 C项。丁使用的笔记本电脑是犯罪工具,应当予以没收。故应当选 D项。23.关于危害行为的正确表述是( )。(分数:2.00)A.危害行为是一切犯罪的必备条件 B.危害行为必须是表现人的犯罪心理态度的行为 C.危害行为必须具有社会危害性 D.在身体受到外力强制下形成的对社会造成损害的行为,也属于危害行为,只是因为行为人不具有罪过而不构成犯罪解析:解析:刑法理论中的危害行为与一般的行为不同,它是指表现人的犯罪心理态度,为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以下特征:(1)必须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有危害性的,为刑

    40、法所禁止的行为。(2)必须是表现人的犯罪心理态度的行为。在身体受到外力强制下形成的对社会造成损害的行为并不能表现行为人的心理态度,不是刑法理论中的危害行为。犯罪是行为,一切犯罪都必须以危害行为为基础,没有危害行为而只有思想的,是不可能构成犯罪的。故应当选 A、B、C 项。24.污染环境罪的犯罪对象包括( )。(分数:2.00)A.放射性的废物 B.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 C.有毒物质 D.其他有害物质 解析:解析:根据刑法修正案(八)的规定,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构成污染环境罪。故应当选择A、B、C、D 项

    41、。对于该罪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方面是刑法修正案(八)对该罪进行了修改,罪名也由原来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变成了污染环境罪;另一方面渤海溢油事故的发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也可能成为考试联系实践的一个可能点。25.知悉国家秘密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境外组织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的,( )。(分数:2.00)A.以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一罪定罪处罚 B.以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定罪处罚C.属于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和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的想象竞合犯 D.既侵犯了国家保密制度,又危害到国家安全 解析:解析:知悉国家秘密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境外组织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的,既符合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的构成要件

    42、,也符合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的构成要件,即一个行为触犯两个不同的罪名,成立想象竞合犯。而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为重罪,所以应当以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一罪定罪处罚。故选 A、C、D 项。26.既可以随主刑附加适用,也可以独立适用的附加刑有( )。(分数:2.00)A.罚款B.没收财产 C.驱逐出境 D.剥夺政治权利 解析:解析: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附加刑有四个: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和驱逐出境。罚款是行政处罚的一种,与罚金存在重大区别。故选 B、C、D 项。27.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故意伤害罪可以判处死刑的情况是( )。(分数:2.00)A.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 B.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的C.故意伤害致人精神失常的D.使用特别残忍的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 解析:解析: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故意伤害罪判处死刑有严格的限制条件,即只有在致人死亡的或者以特别残忍的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情况下,才可能判处死刑。故选 A、D 项。


    注意事项

    本文(【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多选题)-试卷1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towelfact22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