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秋战国、秦汉(二)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34,分数:68.00)1.郭店楚简(分数:2.00)_2.四书五经(分数:2.00)_3.葵丘之盟(分数:2.00)_4.合纵连横(分数:2.00)_5.长平之战(分数:2.00)_6.徐州相王(分数:2.00)_7.礼崩乐坏(分数:2.00)_8.郑国渠(分数:2.00)_9.尚书(分数:2.00)_10.“胡服骑射”(分数:2.00)_11.王莽(分数:2.00)_12.谶纬之学(分数:2.00)_13.约法三章(分数:2.00)_14.灵渠(分数:2.00)_15.张家山汉简(分数:2.00
2、)_16.睡虎地秦简(分数:2.00)_17.巨鹿之战(分数:2.00)_18.晁错(分数:2.00)_19.桑弘羊(分数:2.00)_20.赵过(分数:2.00)_21.轮台诏(分数:2.00)_22.合市(分数:2.00)_23.五铢钱(分数:2.00)_24.尚书台(分数:2.00)_25.郡县制(分数:2.00)_26.布衣将相(分数:2.00)_27.“算缗”“告缗”(分数:2.00)_28.同姓王(分数:2.00)_29.中朝(分数:2.00)_30.汉宣帝(分数:2.00)_31.西域都护(分数:2.00)_32.吕氏春秋(分数:2.00)_33.四民月令(分数:2.00)_34
3、.巫蛊之祸(分数:2.00)_二、史料分析题(总题数:4,分数:8.00)35.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凡法术之难行也,不独万乘,千乘亦然。人主之左右不必智也,人主于人有所智而听之,因与左右论其言,是与愚人论智也;人主之左右不必贤也,人主于人有所贤而礼之,因与左右论其行,是与不肖论贤也。智者决策于愚人,贤士程行于不肖,则贤智之士羞而人主之论悖矣。人臣之欲得官者,其修士且以精洁固身,其智士且以治辩进业。其修士不能以货赂事人,恃其精洁而更不能以枉法为治,则修智之士不事左右、不听请谒矣。人主之左右,行非伯夷也,求索不得,货赂不至,则精辩之功息,而毁诬之言起矣。治辩之功制于近习,精洁之行决于毁誉,则
4、修智之吏废,则人主之明塞矣。不以功伐决智行,不以叁伍审罪过,而听左右近习之言,则无能之士在廷,而愚污之吏处官矣。”韩非子孤愤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述韩非子的思想。(分数:2.00)_36.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初税亩。初者何?始也。税亩者何?履亩而税也。初税亩何以书?讥。何讥尔?讥始履亩而税也。何讥乎始履亩而税?古者什一而藉。古者曷为什一而藉?什一者,天下之中正也。多乎什一,大桀小桀。寡乎什一,大貉小貉。什一者,天下之中正也,什一行而颂声作矣。”春秋公羊传请简述春秋时期鲁国初税亩制度的产生过程和在当时的社会影响。(分数:2.00)_37.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大夫曰:“家人有宝器,尚函匣而藏
5、之,况人主之山海乎?夫权利之处,必在深山穷泽之中,非豪民不能通其利。异时,盐铁未笼,布衣有朐邴,人君有吴王,皆盐铁初议也。吴王专山泽之饶,薄赋其民,赈赡穷乏,以成私威。私威积而逆节之心作。夫不蚤绝其源而忧其末,若决吕梁,沛然,其所伤必多矣。太公曰:一家害百家,百家害诸侯,诸侯害天下,王法禁之。今放民于权利,罢盐铁以资暴强,遂其贪心,众邪群聚,私门成党,则强御日以不制,而并兼之徒奸形成也。”盐铁论简述西汉时期的盐铁专卖。(分数:2.00)_38.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汉自孝武表章六经之后,师儒虽盛,而大义未明,故新莽居摄,颂德献符者遍于天下。光武帝有鉴于此,故尊崇节义,敦厉名实,所举用者莫非经
6、明行修之人,而风俗为之一变。至其未造,朝政昏浊,国事日非,而党锢之流、独行之辈,依仁蹈义,舍命不渝,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三代以下,风俗之美,无尚于东京者!故范晔之论,以为桓、灵之间,君道秕僻,朝纲日陵,国隙屡启,自中智以下,靡不审其崩离,而权强之臣息其窥盗之谋,豪俊之夫屈于鄙生之议。所以倾而未颓、决而未溃,皆仁人君子心力之为。可谓知言者矣。使后代之主循而弗革,即流风至今,亦何不可,而孟德既有冀州,崇奖跅弛之士。日知录卷十三两汉风俗及汉祖杖敛,武夫勃兴,宪令宽赊,文礼简阔,绪余四豪之烈,人怀陵上之心,轻死重气,怨惠必仇,令行私庭,权移匹庶,任侠之方,成其俗矣。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学,怀经协术,所在
7、雾会,至有石渠分争之论,党同伐异之说,守文之徒,盛于时矣。至王莽专伪,终于篡国,忠义之流,耻见缨绋,遂乃荣华丘壑,甘足枯槁。虽中兴在运,汉德重开,而保身怀方,弥相慕袭,去就之节,重于时矣。逮桓、灵之间,主荒政缪,国命委于阉寺,士子羞与为伍,故匹夫抗愤,处士横议,遂乃激扬名声,互相题拂,品核公卿,裁量执政,嫜直之风,于斯行矣。夫上好则下必甚,矫枉故直必过,其理然矣。后汉书卷六十七党锢列传请对东汉的党锢之祸进行评价。(分数:2.00)_三、问答题(总题数:11,分数:24.00)39.简述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分数:2.00)_40.简述李悝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分数:4.00)_41.简述弭
8、兵之会的背景、过程和结果。(分数:2.00)_42.简述郡县制在秦及两汉的发展沿革。(分数:2.00)_43.简述秦始皇“弱关东以强关中”政策实施的手段及效果。(分数:2.00)_44.简述今文经学、古文经学以及它们之间的争论。(分数:2.00)_45.“文景之治”是怎样实现的?(分数:2.00)_46.谈谈你对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看法。(分数:2.00)_47.谈谈王莽的“托古改制”以及效果。(分数:2.00)_48.东汉光武帝是怎样加强中央集权的?(分数:2.00)_49.简述东汉早期为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分数:2.00)_春秋战国、秦汉(二)答案解析(总分:1
9、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34,分数:68.00)1.郭店楚简(分数:2.00)_正确答案:(郭店楚简,又称郭店楚墓竹简,是中国湖北省纪山镇郭店一号楚墓内的竹简,1993 年 10 月出土,是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原装书。郭店楚简共 804 枚,其中有字的竹简有 726 枚,字数有13000 余个,全部为先秦时期的儒家和道家典籍,共 18 篇。秦始皇在焚书坑儒中将大量先秦书籍焚毁,而郭店楚简则幸免于难,提供了很珍贵的历史资料。)解析:解析 近年来随着出土资料的增多,简牍研究相当热门,郭店楚简就是其中之一,郭店楚简中包含大量儒家典籍,尤其是对先秦历史的研究有着极
10、大的补充作用,受到国际汉学界的极大关注,考生需加强对研究热点的了解。2.四书五经(分数:2.00)_正确答案:(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解析:解析 四书五经是传统儒家经典,此题旨在考查四书五经的具体内容和地位上升的过程,考生需注意四书在南宋经过朱熹编纂后地位的抬升,此题也可能在选择题中出现。3.葵丘之盟(分数:2.00)_正确答案:(春秋时期的齐国是东方的大国,齐桓公在位时,任用管仲为相,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得国势日渐强盛,公元前 651 年,齐桓公在葵丘大会诸侯,参加会盟
11、的有鲁、宋、卫、郑、许、曹等国的国君,周天子也派了代表参加。会盟约定:成员国不计前嫌,言归于好,不乱筑河堤,不囤积粮食,不擅自封邑给卿大夫而不报告天子。葵丘之盟以后,齐桓公作为盟主,挟周天子以令诸侯,开创了春秋时期霸主的先河。)解析:解析 春秋时期,周天子的地位开始下降,王室衰微,所以开始在政治和经济上依附一些大的诸侯国,而诸侯国间相互兼并,大国争霸,都在图谋霸主地位,考生需熟知春秋时期相继称霸的国家。4.合纵连横(分数:2.00)_正确答案:(合纵连横简称纵横,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战国中期,齐、秦两国最为强大,东西对峙,互相争取盟国,以图击败对方。其他五国也不甘示弱
12、,与齐、秦两国时而对抗,时而联合。大国间冲突加剧,外交活动也更为频繁,出现了合纵和连横的斗争。合纵就是南北纵列的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强国,阻止齐、秦两国兼并弱国;连横就是秦或齐拉拢一些国家,共同进攻另外一些国家。)解析:解析 合纵连横是战国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谋略之学,考生需了解合纵连横的基本含义,更为重要的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张仪、苏秦等人,是经常考到的知识点。5.长平之战(分数:2.00)_正确答案:(长平之战始于公元前 260 年,源于秦赵两国对韩的上党地区之争,战争历时三年。战争初期,由于赵将廉颇运用避战坚守的策略,秦军进攻年余未果。随后,秦国运用反间计,除去赵将廉颇,取而代之的是只会纸上
13、谈兵的赵括,为长平前线的最高军事统帅。而秦军则以战国时期著名的将领白起作为最高统帅,战争的走向发生了变化。此时由于秦国的外交策略得当,没有国家对赵国施以援手,秦军则在秦王的鼓励下,一鼓作气击溃赵军,最终赵国投降,赵军四十余万人被秦军坑杀,从此国力不振,秦国则走上了统一六国的道路。)解析:解析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具有战略意义的一场战争,不论是规模还是战争的谋划、计策的运用都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著名的战争之一,考生需要重点记忆的是长平之战奠定了秦统一全国的基础。6.徐州相王(分数:2.00)_正确答案:(公元前 342 年,魏又进攻韩国,韩也求救于齐。齐又以田忌、田婴为将,孙膑为军师,在马陵再次重
14、创魏军,魏国精锐尽失,秦国趁机向魏国发动进攻,占领了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河西之地。魏国迭遭惨败,元气丧尽,面对咄咄逼人的秦国,不得不对中原各国转取友好政策。山东诸国惧怕强秦东来,接受了魏国的善意,公元前 334 年,魏惠王、齐威王订立了同盟条约,史称“徐州相王”。)解析:7.礼崩乐坏(分数:2.00)_正确答案:(礼崩乐坏是对东周时期典章制度逐渐被废弃的一种形象描述。在春秋中后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在经济基础、上层建筑领域出现了与周礼要求不相融的局面,具体表现在势力强大的诸侯开始变王田为私田,变分封制为郡县制,政权不断下移,并纷纷制定自己的法律。这些都反映了奴隶社会正走向解体。主要表现有:经济
15、上井田制逐步解体,出现了土地所有制及相应的赋税制度,如鲁国的初税亩,齐国的相地而衰租等。政治上一些强大的诸侯开始建立直属于君王的郡县制,不再对土地进行分封。各分封诸侯间征战不已,周天子无力阻止。各诸侯、卿大夫僭用礼乐的现象十分普遍。)解析:解析 春秋以降,长期作为封建制度基础的分封制和宗法制遭到严重破坏,长子继承制度多不能施行,一些有权势的卿大夫在征战中势力壮大,出现了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卿大夫出的局面。8.郑国渠(分数:2.00)_正确答案:(公元前 246 年秦王采纳韩国人郑国的建议,并由郑国主持兴修大型灌溉渠,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 300 余里。郑国渠充分利用这一有利地形,在礼泉县
16、东北的谷口开始修干渠,使干渠沿北面山脚向东伸展,很自然地把干渠分布在灌溉区最高地带,不仅最大限度地控制灌溉面积,而且形成了全部自流灌溉系统,可灌田四万余顷。郑国渠的修建本来是其他诸侯国削弱秦的一项计策,但此后秦国的关中地区变为沃野,为秦的统一提供了物质上的保障。)解析:解析 郑国渠是先秦时期一项重要的水利工程,考生需注意先秦时期农业技术,尤其是水利灌溉、冶铁等技术的进步对农业发展带来的促进作用。9.尚书(分数:2.00)_正确答案:(原称书,到汉代改称尚书,意为上代之书。这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
17、有些篇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西汉初存 28 篇,因用汉代通行的文字隶书抄写,称今文尚书。另有相传在汉武帝时从孔子住宅壁中发现的古文尚书和东晋梅赜所献的伪古文尚书。现在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尚书,就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合编本。)解析:10.“胡服骑射”(分数:2.00)_正确答案:(赵国地处北边,经常与林胡、楼烦、东胡等北方游牧民族接触。胡人在军事服饰方面有一些特别的长处:穿窄袖短袄,生活起居和狩猎作战都比较方便;作战时用骑兵、弓箭,与中原的兵车、长矛相比,具有更大的灵活机动性。为了富国强兵,赵武灵王提出“着胡服”、“习骑射”的主张。赵武灵王号令全国着胡服,习骑射,并带头穿着胡服去会见群臣。在赵
18、武灵王的亲自教习下,国民的生产能力和军事能力大大提高,在与北方民族及中原诸侯的抗争中起了很大的作用。)解析:解析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是我国古代军事史上的一次大变革,冲破守旧势力的阻挠,坚决实行向夷狄学习,表现了赵武灵王作为古代社会改革家的魄力和胆识。11.王莽(分数:2.00)_正确答案:(王莽字巨君,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之侄。幼年时生活俭朴,饱读诗书,结交贤士,声名远播。初始元年,王莽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安。他仿照周朝的制度推行新政。屡次改变币制,更改官制与官名,削夺刘氏贵族的权利,引发豪强的不满。由于他削王为侯,不断挑起对匈奴和东北、西南各族的战争。赋役繁重,刑政苛暴
19、。加之黄河改道,天灾肆虐,各地农民纷起反抗。)解析:解析 对王莽的理解,除了在简答中需要对其在位期间实行的政策重点掌握外,如果在名词解释中出现,考生应注意对其早期的崛起和最终的结果有一定的了解,属于细节性的考题。12.谶纬之学(分数:2.00)_正确答案:(谶纬之学是流行于中国两汉时期的一种学说。“谶”,即一种神秘的预言,假托神仙圣人预决吉凶,又分为符谶、图谶等;“纬”是相对于“经”而言的,以迷信方术、预言附会儒家经典。谶纬之学以阴阳五行学说和董仲舒“天人感应论”为依据,适应了当时封建统治者的需要,故流行一时,在东汉被称为内学,尊为“秘经”。)解析:13.约法三章(分数:2.00)_正确答案:
20、(公元前 206 年,刘邦进成阳后,本想住在豪华的王宫里,但他的心腹樊哙和张良告诫他别这样做,免得失掉人心。为了取得民心,刘邦把关中各县父老、豪杰召集起来,郑重地向他们宣布道:“秦朝的严刑苛法,把众位害苦了,应该全部废除。现在我和众位约定,不论是谁,都要遵守三条法律。这三条是:杀人者要处死,伤人者要抵罪,盗窃者也要判罪!”)解析:14.灵渠(分数:2.00)_正确答案:(秦始皇统一北方六国之后,又于公元前 211 年对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地区的百越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征服活动,改善和保证交通补给成了这场战争的成败关键。秦始皇命令史禄劈山凿渠。史禄通过精确计算终于在兴安开凿了灵渠,奇迹般地把长江
21、水系和珠江水系连接了起来,使援兵和补给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推动了战事的发展。)解析:解析 灵渠的开拓,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其意义在于使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得到了发展,对秦朝的统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考生需要注意灵渠修建的背景及其意义。15.张家山汉简(分数:2.00)_正确答案:(1983 年底到 1984 年初,在湖北江陵张家山发掘三座西汉初年古墓时,出土了一批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随葬品及大量竹简。经整理后发现其中凡五百多枚是汉律竹简,涉及广泛,与睡虎地秦简存在大量相似之处。其他简的内容还包括脉书算术书等。张家山汉简的内容涉及西汉早期的律令、司法诉讼、医学、导引、数学、军事理论等方面。)
22、解析:解析 由于汉代存世文献十分有限,所以汉简的出土对研究汉代历史有着极大的补充作用,甚至是颠覆性的,是近年来学术研究的热点之一,考生应对重要的出土文献有大致的了解,张家山汉简的主要贡献还是在研究西汉早期的律令制度层面上。16.睡虎地秦简(分数:2.00)_正确答案:(睡虎地秦简,又称睡虎地秦墓竹简,是指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墓中发现的大量竹简,这些竹简记录了很多秦朝时的法律制度,对研究秦朝法制具有极大价值。此外,睡虎地秦简对研究秦代管理少数民族官吏的职责规定、秦代兵制和秦代诉讼制度都具有很大的价值。)解析:解析 秦简的出土对研究秦代历史具有很大价值,尤其是对秦代法律制度多有记载的睡虎地秦简
23、,考生同样需要对其有大致的了解。17.巨鹿之战(分数:2.00)_正确答案:(秦二世二年,秦将章邯镇压陈胜、吴广起义之后,继败楚地反秦武装,杀项梁,破邯郸,反秦武装赵王歇及张耳退保巨鹿,被秦将王离率 20 万人围困。赵将陈余率军数万屯于巨鹿北,因兵少不敢往救。楚怀王派宋玉为上将军,项羽、范增为将,率主力 5 万救赵,同时派刘邦西进攻秦。项羽愤杀宋玉,被楚怀王任命为上将军。项羽率领全部楚军渡过河水,下令全军破釜沉舟,每人携带三日口粮,以示决一死战之心。巨鹿之战,全歼了秦军主力 30 万人。这对最后推翻暴秦统治起了决定性作用。)解析:解析 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战争中至关重要的一场战争,是起义军与秦军
24、之间势关全局胜败的一场战争,从这以后秦军主力覆灭,自此秦朝开始了即将灭亡的进程。考生需要注意这场战争的重要意义和决定作用。18.晁错(分数:2.00)_正确答案:(汉代文景时期著名的政论家。他向汉文帝提出了削夺诸侯王、修改法令等主张,这都是当时急需解决的国家大事。在汉景帝即位之后,晁错升为内史,不久任御史大夫,成为举足轻重的国家重臣,很受汉景帝器重。他依旧主张削夺同姓诸侯王的封地,达到巩固中央集权的目的。汉景帝最终采纳了他的建议,并且要削夺吴王刘濞的封地。吴、楚等七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借口,一起发动了大规模的叛乱,这就是历史上的吴楚七国之乱。)解析:解析 晁错是西汉早期的重要人物,对文景之
25、治时期的多项政策产生过重要影响,许多建议得到皇帝的采纳,尤为重要的是他的削藩政策影响甚大,导致了“七国之乱”的发生。考生还需要注意他的削藩策也可能在名词解释中涉及。19.桑弘羊(分数:2.00)_正确答案:(西汉政治家。汉武帝时官至治粟都尉,领大司农。参与制订、推行盐、铁、酒官营专卖政策,设均输、平准官平抑物价,打击富商大贾势力,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他反对“和亲”,主张抗击匈奴。公元前 110 年,桑弘羊开始代理大农令,后来又正式升任大司农,主持全国的财政工作达 22 年之久。昭帝年幼即位,他任御史大夫,与霍光等共辅朝政。后因与霍光争权,被杀。)解析:解析 桑弘羊是汉武帝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尤其
26、在制定经济政策方面,对汉武帝的影响巨大,考生需要注意他提出的有关盐铁经营的政策,以及这种政策对汉代政治的影响,有可能在名词解释或简答题中出现。20.赵过(分数:2.00)_正确答案:(汉武帝时任搜粟都尉。发明推广代田法,即在地上开沟培垄,作物种在沟内,在苗长出以后,将垄上的土培到苗的根部,最后沟变成垄,垄变成沟。次年垄沟轮换。这种方法,既便于管理,又可恢复地力。此外赵过亦发明了耦犁和耧犁,有助于西汉农业的发展。)解析:解析 在汉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创新和发明,而赵过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考生除了对代表人物的关注外,更应注重对具体新技术和新农具的了解,这些都是细节题的考查对象。21.轮台
27、诏(分数:2.00)_正确答案:(汉武帝时,连年征战,耗费了巨额钱财,其他财政支出也相当惊人,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农民破产流亡乃至沦为奴婢的日益增多,农民起义相继发生。晚年的汉武帝,深感统治政策有改弦易辙的必要。公元前 89 年,他下诏“陈既往之悔”,罢轮台之戍。此后减少了边事,减轻徭赋,重视农业,命赵过推行代田法,改进农具和耕作技术,以发展生产。这些转变果然收到一定实效,社会逐步安定,封建秩序逐渐恢复。)解析:解析 轮台诏的颁布代表了汉武帝晚年政策的转向,是评价汉武帝,或者汉武帝时期政策的考点之一,是学术研究热点,考生需对此着重记忆。另外,对诏书的内容也应有一定的了解,有可能在材料分析题中出现
28、。22.合市(分数:2.00)_正确答案:(民族间由官方组织的定期的商业交换关系,叫做“合市”或“互市”。合市在西汉已出现。东汉时期,汉和匈奴之间,定期“合市”。每次合市,汉商以大量的铁器、丝织品和其他手工业品,交换匈奴的数以万计的牛马。汉和羌、乌桓、鲜卑以及西南各族之间,也定期合市。合市这一交换形式在促进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方面,起了重大的作用。汉族的小商贩还载负货物,深入到少数民族地区,以商品换取民族地区的土特产,进行民族间的物资交流。)解析:解析 合市是汉代同周边少数民族进行商业贸易交流的产物,促进了汉族同周边少数民族之间文化和经贸的发展,此外这种交流还扩大到同周边国家和西方国家间的交流,所以需要考生对此进行重点记忆,尤其是在经济史和交通史方面。23.五铢钱(分数:2.00)_正确答案:(中国古铜币。汉武帝元狩五年,“罢半两钱,行五铢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