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硕士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真题北京师范大学 2011 年及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6,分数:30.00)1.鸿都门学 (分数:5.00)_2.中体西用 (分数:5.00)_3.最近发展区 (分数:5.00)_4.元认知策略 (分数:5.00)_5.苏格拉底法 (分数:5.00)_6.道尔顿制 (分数:5.00)_二、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40.00)7.试评“环境决定论”。 (分数:10.00)_8.简述在学校教育中怎样培养学生创造力。 (分数:10.00)_9.简述德育的疏导原则。 (分数:10.00)_10.简述教育为什么要“以人为本”。
2、 (分数:10.00)_三、论述题(总题数:4,分数:80.00)11.试分析论述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原则以及其对北大的改革。 (分数:20.00)_12.试分析论述教学原则中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分数:20.00)_13.试分析论述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的内涵。 (分数:20.00)_14.试分析论述杜威的教育思想。 (分数:20.00)_教育硕士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真题北京师范大学 2011 年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6,分数:30.00)1.鸿都门学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鸿都门学是东汉文学艺
3、术专门学校,建于灵帝光和元年(公元 178 年),因校址设于洛阳鸿都门而得名。学生由州、郡、三公举送,达千人。教学和研究的内容为尺牍、辞赋、字画,意在对抗太学中的经学。学生毕业后多封以高官厚禄。它打破了儒学独尊的教育传统,变革了教育内容。它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学艺术专门学校,创造性地形成了一种新的办学形式,成为中国古代专科学校之始,在教育史上有一定的进步意义。2.中体西用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中体西用是 19 世纪 60 年代以后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语,“中学”指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学说,“西学”指近代传入中国的自然科学和商务、教育、外贸
4、、万国公法等社会科学。中体西用的基本思想是传授经史之学,然后再学习西学中有用的东西,以补充中学的不足。中体西用认可西学,给封闭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一个缺口,使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由可能成为“现实”,为中国近代社会的变革注入了新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解体,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3.最近发展区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最近发展区是由维果茨基提出来的,他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学生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或他人的启发和帮助可以达到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
5、展区。他主张教学应当了解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和可能达到的水平,以确定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教学应当走在儿童现有发展水平的前面,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从而带动儿童的发展。4.元认知策略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元认知策略是一种学习策略,指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和控制的策略。元认知策略总是和认知策略共同起作用的,元认知策略监控指导认知策略的运用。它使学习者在学习时学会使用一些策略去评估自己的理解、预计学习时间、选择有效的计划来学习或解决问题。元认知策略可分为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三种。5.苏格拉底法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
6、:苏格拉底法是指教师教学的过程就像是助产婆把胎儿从母亲的肚里接生出来一样,即思想之接生过程,又称产婆术。产婆术把教学过程分成讽刺、助产、归纳、定义四个步骤。讽刺,教师以无知的面目出现,通过巧妙的连续提问,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原有观点的混乱和矛盾,承认自己的无知;助产,教师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或答案;归纳,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找到事物一般共性和本质;定义,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这是一种要求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互为激发,共同寻求正确答案的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判断和寻找正确答案。6.道尔顿制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道尔顿制
7、是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帕克赫斯特针对班级授课制的弊端创造的一种个别教学制度。其具体做法是:在学校里废除课堂教学,废除课程表和年级制,代之以“公约”或合同式的学习;将各教室改为各科作业室或实验室,按学科的性质陈列参考用书和实验仪器,供学生学习之用,各作业室配有一名教师负责指导学生;用“表格法”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既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又可以使学生管理简单化。道尔顿制的两个重要原则是自由与合作,强调给儿童以自由和师生合作。要注重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及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道尔顿制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但在实行中易形成放任自流。二、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40.00)7.试评“环境决定论”。
8、(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环境决定论”认为环境在人发展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1)“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环境决定论认为人的身心发展的原因在于后天,人是环境的产物,控制了环境就可以控制人的行为,而否定发展的内部规律。环境决定论又可分为家庭环境决定论和环境教育决定论。前者强调家庭环境决定一个人的发展;后者强调环境教育决定一个人的发展,它们都把人看作环境和教育的消极产物。 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美国行为心理学家华生,他认为,5 岁前婴儿的人格可任我们的意志造成或毁灭,还称,给他一打健康的儿童,在一个由他支配的特殊环境中培养,即可以按照他的意愿训练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乞丐、强
9、盗。中国心理学家郭任远也认为,一切个体的成形都是环境的刺激使然,不是为遗传所预定。具有某种特殊反应性的生殖细胞在什么环境就会变成什么个体,就有什么行为。他说生物是这样,人类也是这样。个人之所以成为个人,完全是社会环境所造成,生在什么社会就会变成什么人。 (2)“环境决定论”的评价 积极影响 环境决定论关注儿童生长的环境条件、后天教养内容和教育方法在儿童成长与发展中的重要影响作用。在这一点上,与遗传决定论相比较,它发现了对儿童发展影响力更大的一项变量,有其合理性。 消极影响 环境决定论在肯定了儿童发展的可塑性的同时,也将儿童个体的发展过程牢牢地固定在失去自主性的被塑造地位上。环境决定论否定了人的
10、生物遗传素质在儿童发展中的基础作用,过分强调外部行为及其强化和反馈,忽视内部的心理过程,认为个人发展完全由环境决定是不对的。人们在受环境影响的同时也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人们所受的环境影响不是消极和被动的,而是人们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8.简述在学校教育中怎样培养学生创造力。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创造力是人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也是创造型人才的重要特征。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帮助学生形成创造意识 创造意识是指创造的愿望、意图等思想观念。创造意识是创造活动的起点和前提,离开了创造意识,一切创造活动都将无从谈起。对于创造者来说,
11、创造意识是一种最为可贵的品质,也是一种习惯。客观世界是在不断变化的,在我们的周围,实际上每天都有新情况、新问题出现,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抓住问题,有意识地进行创造活动,逐渐形成创造意识并养成创造的习惯。 (2)创造性思维的开发 创造性思维不仅包括发散思维、集中思维,也包括认知或非认知因素。创造思维的开发要做到以下几点: 扩展思维的视角 思维定势是形成创造性思维的最大障碍,教师要尽量多地增加学生头脑中的思维视角,引导学生学会从多种角度观察同一个问题。 提高想象能力 想象是指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经过改造、重组、联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活动。教师要多给学生创造想象的机会,提高学生想象能力。 把握直觉和
12、灵感 直觉是大脑的一种高级的理性感觉,灵感是以直觉为起点的,在肯定性直觉思维的基础上,经过量的积累导致的质的飞跃。这要求学生随时记下自己的直觉和灵感,以备不时之需。 (3)创造个性的培养 每个致力于创造的人,都有其个性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缺点,以便于扬长避短,在创造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品质。 树立坚定的信念 创造的本质特征就是不随俗、不模仿、不盲从、不迷信。如果模仿别人的创造成果,就不会有所前进。 坚持目标始终如一 一个成功的创造者在为达到预期目的的行动中,不能害怕任何失败和挫折,必须要努力克服各种障碍和困难,不达到既定目标誓不罢休。 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任何创造性活动都有
13、失败的可能,只有具有顽强的毅力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才有可能正确面对挫折和失败,克服种种难关,锲而不舍,上下求索,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 (4)创造机遇的把握 机遇是个人奋斗精神与社会环境条件的一种契合,也是对人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考验。要把握住机遇,首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机遇不是等来的,做好了准备还必须主动出击。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课堂上做起,把握机遇,为创造力的发展提供可能性的保证。9.简述德育的疏导原则。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1)德育疏导原则的含义 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也称循循善诱原则。 (2)
14、德育要遵循疏导原则的原因 青少年学生正处在道德认识迅猛发展时期。他们要求上进,但其社会经验有限,识别是非的能力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对他们进行正面教育,说服诱导,以提高其思想认识。 青少年学生单纯、热情、耿直,敢想敢说。对思想认识问题,如果企图用堵和压的办法解决,就会使矛盾激化,甚至造成对抗。应该注重疏导,使他们明白事理、自觉自控。 (3)德育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 讲明道理、疏通思想 对青少年进行德育,要注重摆事实、讲道理,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启发他们自觉认识问题,自觉履行道德规范。即使学生有了缺点、毛病,行为上出现了过失、错误,也要注重疏通思想,提高认识,启发自觉。 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15、青少年学生活泼爱动、精力旺盛。他们在课余生活中积极参加自己喜爱的活动。这是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的表现,是很自然的事。不可一味要求他们安安静静、循规蹈矩,要善于把学生的积极性和志趣引导到正确方向上来。 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青少年学生积极向上,但往往不能正确认识社会和人生问题。教师要给以启示,使他们放眼社会,从幼稚中醒悟,关心他人、祖国和世界,树立自己的理想。要坚持正面教育,对他们表现的积极性和微小的进步,都要注意肯定,批评与处分只能作为辅助的方法。10.简述教育为什么要“以人为本”。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以人为本”作为一个新的基本理念和价值取向,不仅应当成为指导
16、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且应当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人们基本的行为准则。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因如下: (1)教育的根本主旨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是社会历史的能动的创造者。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要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满足大多数人的文化需要,让每个人都有公平的受教育机会,引导每个人成为社会的主人,自觉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功立业。 (2)教育功能需要通过培养人来实现 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时代,社会的要求和人的发展表现出一致性,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是社会
17、的需求,也是人的发展的根本要求。教育功能的取向呈现出以人为本的全面性,即通过人才的培养,全面发挥教育的社会功能,从而实现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的统一。 (3)人是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主体 教育对人的发展不论有多大作用,它都只是人的发展的外因,必须要经历过内因,即人的自我教育,才能转化为人的个性素质。教育必须尊重人在自我教育、自我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教育的艺术和教育的实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启发、培养、引导、激励和发挥人的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动性。 (4)教育发展具有负向功能 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但并非所有的教育都能发挥正向的促进作用。如现存教育由于某种异化而阻碍了学
18、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潜能的充分实现;过重的学业负担、现存学校的管理模式限制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创造性的培养等。针对已经出现的负向功能,克服教育负向功能的关键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学生看做教育的主体,把学生的需要当作第一需要,让教育做到切实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三、论述题(总题数:4,分数:80.00)11.试分析论述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原则以及其对北大的改革。 (分数:20.00)_正确答案:()解析:(1)“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原则 在办教育、发展学术上,蔡元培一贯主张思想自由,学术自由,各派主张可以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蔡元培办理北京大学的基本指导思想。 不分
19、学派,自由讲授 大学的宗旨是研究高深学问,但它不是研究某一家某一派的学问,更不是研究被某些人指定的学问。“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蔡元培明确声明,在学术上“遵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这是他办理北京大学的基本指导思想。如“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美术之理想派与写实派,计学之干涉论与放任论,伦理学之动机论与功利论,宇宙论之乐天观与厌世观”等等,都可以在大学里自由地研究和讲授。他认为,无论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者,虽彼此相反,而悉听其自由发展,蔡元培认为这是各国大学的共同准则,并认为只有这样,大学才能对学术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以“学诣为主
20、”的教师聘任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原则也体现在教师的聘任上。蔡元培以学诣为主,罗致各类学术人才,使北大教师队伍一时出现流派纷呈的局面。如在文科教师队伍中,既集中了许多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代表人物,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钱玄同、刘半农、沈尹默等,也有政治上保守而旧学深沉的学者,如黄侃、刘师培、黄节、辜鸿铭、崔适、陈汉章等。在政治倾向上,有的激进,有的保守,有的主张改良。在新派人物中,有马克思主义、三民主义、元政府主义、国家主义的不同代表。当时的北大,新潮与国故对垒,白话与文言相争,百家争鸣,盛极一时。 (2)对北大的改革 根据“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指导原则,蔡元培对北京大学进行了改革,
21、使北京大学成为了一个网罗众家的学府。其改革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抱定宗旨,改变校风 蔡元培认为大学应该成为“研究高尚学问之地”,因此,他改革北大的第一步是明确大学的宗旨,并为师生创造研究高深学问的条件和氛围。其主要措施如下: a改变学生的观念 蔡元培对学生提出三点要求: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砺德行,三曰敬爱师长。他将“抱定宗旨”置于首位,要求学生抱定为求学而来的宗旨。 b整顿教师队伍,延聘积学热心的教员 蔡元培在教师聘任上采取的是“学诣”第一的原则,不拘一格地聘用有真才实学的教师。 c发展研究所,广积图书,引导师生研究兴趣 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后,率先在国内大学中设立了各科研究所,并十分注
22、意丰富图书馆藏。 d砥砺德行,培养正当兴趣 在将北大导向注重学术研究的同时,蔡元培还努力在师生中提倡道德修养。 教授治校,民主管理 1912 年由蔡元培主持制定的大学令中,就已经确立了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的大学校务管理原则,但直到蔡元培任校长后才真正实行。他组织了由教授组成的全校最高的立法机构和权力机构评议会以及各门教授会。1919 年,评议会通过了学校组织内部章程,决定设立行政会议、教务会议以及教务处、总务处来对学校进行管理。管理体制的改革,体现了蔡元培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的思想,目的是把推动学校发展的责任交给教授,让真正懂得学术的人来管理学校。新的管理体制的建立,改变了京师大学堂遗留下来的封建
23、衙门作风,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促进了学校的蓬勃发展。 学科与教学体制改革 关于学科和教学体制,他采取了如下措施:扩充文理,改变“轻学而重术”的思想;沟通文理,废科设系;改年级制为选科制(学分制)。 总之,“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主张反映了蔡元培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在当时具有冲破封建专制思想的作用,是积极进步的。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为灵魂的北大的改革不仅使北京大学自身面貌发生了改变,也是我国高等教育近代化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其影响已远远超出了教育领域。12.试分析论述教学原则中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分数:20.00)_正确答案:()解析:(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的含义
24、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以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教育。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是教学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反映了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受到教育目的的制约。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的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要求,体现了我国教学的根本方向和质量标准;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也是知识的思想性、教学的教育性规律的反映。知识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劳动成果,它本身既有科学性,又蕴含思想性,这就为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奠定了基础。 (2)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25、在教学中,教师要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教材,使选择和补充的教学内容都要切合时代的需要,反映学科的进步,力求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及其方法、过程都是科学、正确无误并且富有教益的。 发掘教材的思想性,注意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社会学科具有鲜明的政治思想性,如语文、历史、政治等都是提高学生思想修养,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的重要教材;自然学科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尤其是它所揭示的客观规律渗透着唯物思想与辩证法,是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重要知识基础。在教学中,如果能深入发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性,结合知识的传授,联系实际、有的放矢地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就能更加有力地感染学生。 要重视补充有价值的资料
26、、事例或录像 一般来说,教材的思想性寓于科学知识之中,大都十分内隐,自然科学尤其是这样。如果教师对教材马虎处置、照本宣科,不仅教材的思想性得不到彰显,学生的思想情趣受不到触动,而且科学性也将大大削弱。如果教师能深入领悟、吃透教材,根据教学需要补充一些有价值的资料,包括生动的故事与实例、经典的格言、动人的录像等,情况就会大不一样,这种做法将开启学生的心智,震撼学生的心灵,使他们获益匪浅。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修养 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主要靠教师来保障。列宁指出:“在任何学校里,最重要的是课程的思想政治方向。这个方向由什么来决定呢?完全只能由教学人员来决定。”所以,教师必须不断充实与
27、更新知识,提高理论水平和思想修养,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13.试分析论述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的内涵。 (分数:20.00)_正确答案:()解析: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作的测量、分析和评定。它以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学生,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教学设备、场地和时间等因素的有机组合的过程和结果为评价对象,是对教学活动的整体功能所作的评价。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根据学生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不同作用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其内涵包括: (1)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一般是在教育、教学或学习计划实施的前期阶段开展的评价,重在对学生已经形成的知识、能力、情感等发展状况做出合理的评
28、价,为计划的有效实施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源,以获取更好的效果。它一般通过以下手段获取相关信息: 查阅被评价者在此之前的有关成绩记录 人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学习的过程和内容也都有一定的连续性,对学生进行诊断性评价必然要详细了解其先前的相关成绩记录。评价者要注意对提供的记录作整体分析,而不应只看一个分数或一科成绩,也可以对形成的原因做出分析,从而提供充足的诊断信息。 摸底测验 如果评价者无法从以往的成绩记录中寻求到有价值的信息,可以准备一些有针对性的合适的测验,以便了解被评价者的发展状况。 必要的学习要素调查表 主要包括学习技能、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方面的调查。评价者可以采用问卷调查、小组座谈、个
29、别谈话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已经形成的行为习惯。必要时也可以采用智力测验量表来帮助诊断。 (2)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主要是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进行的,一般以学习内容的一个单元为评价点,采用及时的反馈和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正。与其他两种评价类型相比较,它测试的次数较频繁,概括的水平较低,重在实施过程中依据评价所获得的信息及时调整和改善教育、教学过程及学习过程,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对未达到要求的学生及时地发现问题并予以有步骤的矫正,对已经掌握的学生进行强化和鼓励,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掌握学习。形成性评价主要通过形成性测验来判断,同时也应辅之以日常作业和评价者的观察来共同完成。 一般而言,
30、经过形成性测验未能达到要求,即在测验中的准确率未达到 80%或 85%(可视教师规定的标准而定)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反馈和帮助,并在形成性测验后的三天左右进行平行性测验。同时对大多数学生(通常为 2/3 或者 2/3 以上的学生)答错的那些测试题目教师应进行必要的鉴别,可以认为或者题目有缺陷或者教学、教材中有特殊的难点,教师可以采用不同于原先的教学方式予以讲述。 (3)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主要是在教学和学习后进行的评价,是对教学和学习全过程的检验。它表示距离最终目标的程度,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区分,一般在学期中和学期末进行,次数较少。它的测验内容和范围都要高于前两种评价的要求,概括的水平也较高,
31、通过测验可以鼓励学生在学习竞争中更加努力,使学生获得更大的进步。终结性评价最关注的问题是测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即测验的信度和效度。 总之,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共存于教育教学过程中,并各有侧重地发挥各自不同的功能,而且这三类评价也互相提供信息和互为依据,对评价所做的划分只是相对的而非对立的。14.试分析论述杜威的教育思想。 (分数:20.00)_正确答案:()解析:杜威是 20 世纪美国著名教育家,其主要著作为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的教育思想是建立在机能心理学、实用主义哲学、社会进化论的基础上的。由此出发,他提出了教育的新界说。杜威的教育思想具体如下: (1)教育思想 论教育的本质
32、杜威对教育本质的认识不同于以往教育家的观点,是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a教育即生活。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教育不能脱离社会变革而存在。 b教育即生长。这一观点实质上是在提倡一种新的儿童发展观和教育观。 c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杜威指出,受教育过程实际上就是儿童不断地取得个人的直接经验,并且使经验不断改造的过程。 论教育的目的 a杜威所希求的是过程内的目的,这个目的就是“生长”。他要求教育要尊重儿童愿望和要求,使儿童从教育本身中、从生长过程中得到乐趣。 b杜威认为强调过程内的目的,不等于否定社会性的目的。杜威认为教育是社会进步及社会改革的基本方法,学校是社会进步
33、和改革的最基本和最有效的工具。 论课程与教材 a对传统课程的批判 第一,杜威认为传统教育的课程是由成人编写的、前人积累的、系统的间接经验构成,代表成年人的标准,不适合儿童的现有能力。 第二,杜威认为分门别类的学科把儿童的世界割裂了,使儿童对世界的认识失去应有的全面性而流于片面。第三,杜威认为旧课程和教材还有一个重要的弊端,就是社会精神的匮乏,他要求教材不能只从本身出发,而应与社会生活相联系。 b从做中学 第一,杜威以经验论为基础,要求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要求以活动性、经验性的主动作业来取代传统书本式教材的统治地位。 第二,杜威主张以“教材心理化”来使儿童在最终获取系统知识的同时,又能在学习过
34、程中顾及儿童的心理水平。 论思维与教学方法 a提倡反省思维 杜威从批判传统教育出发,提倡从做中学,在经验的情境中思维的方法,即反省思维。反省思维是指对某个经验情境中的问题进行反复地、严肃地、持续不断地思考,其功能在于求得一个新情境,以解决困难,排除疑虑,解答问题。 b提倡五步教学法 杜威将思维的五步法运动到教学方法上,指出了教学法的五个要素: 第一,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 第二,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 第三,占有知识资料,进行观察,分析这个问题; 第四,展开他所想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五,通过应用检验自己的观念是否有效。 c实验主义 杜威的思维方法是一种综合性的方法,涉及
35、到观察、分析、综合、想象、抽象、概括等多种能力的运用,还涉及间接经验的运用、假设的提出、假设的检验等方面,因此这种方法的运用过程更像是一种科学“实验”。 论道德教育 a力倡新个人主义 杜威认为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力倡新个人主义,认为新个人主义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而不是无情的竞争,重视理智的作用。 b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在实施道德教育方面,他主张在社会性的情境中实施道德教育,要求学校生活、教材和教法皆应渗透社会精神。 c将道德教育的原理分为社会方面和心理方面 道德教育应有社会性的情境、内容、目的,也必须建立在学生本能冲动和道德认识、道德情感的基础上。 (2)评价 影响 a
36、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教育思想,曾对美国以及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学校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 20 世纪前半个世纪的整个时期里几乎统治了整个教育舞台。 b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是世界性的,他一生访问过许多国家,如中国、日本、土耳其、墨西哥和苏联等,他的不少教育著作被译成多种文字广为流传。 c在杜威的影响下,美国的六三三学制、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大量介绍到中国来,一些大城市还建立了实验学校或“杜威学校”。教育家如陶行知,还吸取杜威教育理论中有益的东西,加以改造,并运用到教育实践中来。 局限性 杜威对教育抱有过高的期望,企图通过教育达到变革社会的目的,是典型的改良主义唯心史观。而且他对许多基本教育问题提供的解决方案不切实际,在教育实践的运用中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和预期的结果。杜威来华和他的教育著作在中国的广泛译述,控制了旧中国教育的实施,推进了世界新教育改革在中国的传播,但却阻滞了马列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发展。综上所述,虽然杜威的教育思想有其不完备之处,但是他提出的许多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直到今天仍然具有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