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程硕士(GCT)语文-试卷 96 及答案解析(总分:11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选择题(15 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分数:2.00)_2.下列成语中加点的字的字形、读音全对的一组是:(分数:2.00)A.长歌当(dng)哭 博闻强识(zh) 殒(yn)身不恤 忸(niu)怩作态B.脍(kui)炙人口 扪(mn)心自问 深恶(w)痛绝 余勇可贾(g)C.杀一儆(jng)百 锲(qi)而不舍 娇(jio)揉造作 挈(qi)妇将雏D.诲(hu)人不倦 剑拔驽(n)张 久而弥笃(d) 前倨(j)后恭3.下列各
2、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分数:2.00)A.品位 艺术品味 成功 计日程功B.付出 入不敷出 谋取 牟取暴利C.修养 休养生息 提名 金榜题名D.肤浅 认识浮浅 雀巢 鸠占鹊巢4.下列加点词语的释义,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则被这枷纽的我左侧右偏 纽:通“扭”,这里是“拧伤”的意思。 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 暄:这里指炎热。 淡烟暮霭相遮蔽 暮霭:傍晚的云气。 你听一声卖花,把读书声差 差:差错。 招花眼把绣针儿签瞎 签:刺。 女弟子则争个不求闻达 争:差。(分数:2.00)A.B.C.D.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刚刚打完这场比赛,队员们又赶下一个
3、赛场,有人趁乘车时间小憩一会儿,以休养生息。B.关于石达开的传说,有不少地方是混和着穷苦百姓的感情和希望,当年在乌江边走投无路的情形未必尽都被众人知道。C.有人说:“你就是家财万贯,如果得一场大病,转眼之间你的生活也会变得捉襟见肘。”D.听说老李被调走的消息后,人们议论纷纷,但有谁知道,老李到新单位报到的那天上午,新单位的领导、群众以经久不息的掌声欢迎他。6.分别比较下列句子,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 远处看,山顶上明显地有座宝塔。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顶上。 远处看,宝塔明显地坐落在山顶上。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 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他
4、们过去不但没有干过这些活,连见也没见过。 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这些活他们过去不但没有干过,连见也没见过。(分数:2.00)A.B.C.D.7.下列句子在修辞运用上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分数:2.00)A.华力电蚊香,默默无蚊的奉献。B.格力空调,创造良机。C.金利来皮鞋,足以自豪的名牌皮鞋。D.亚都矿泉水,让您口服心服。8.下列古诗句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分数:2.00)A.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仍伶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天境”、“海楼”写荆门一带的奇妙美景,是比喻写法。)B.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赋予“青天”以生命,直接同
5、他对话,是拟人写法。)C.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声名从此大,泪没一朝伸。 (“惊风雨”、“泣鬼神”赞扬李白诗才出众,是夸张写法。)D.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轻舟短棹”写泛舟游湖,景色迷人,是借代写法。)9.下列各句中,符合逻辑的一句是:(分数:2.00)A.给病人做手术,过去由医生个人决定,现在规定重大手术需经集体讨论决定,这就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B.李师傅是远近闻名的百事通,他会修理录音机、电视机、电冰箱、空调等多种家用电器。C.主要日用工业品,如棉布、服装、自行车、空调、书籍杂志、儿童玩具等的节日供应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很多。D.目前,有一种名叫“猕
6、猴酒”的新酒上市,据传说,早在汉朝,就有深山居民酿造过这种酒。10.表述有不当之处的一项是:(分数:2.00)A.我国古代授予官职称“拜”,贬官职称“左迁”,免去官职称“除”。B.“履至尊而制六合”(过秦论)中的“六合”指天地和东南西北四方,实指“天下”;“六合正相应”(孔雀东南飞)中的“六合”指两人出生年、月、日的干支都相合。C.我国古代山南、水北称阳,水南、山北称阴;每月初一称朔,十五称望,最后一天称晦。D.我国古代年龄称谓从小到大的顺序是:孩提、童龀、弱冠、而立、不惑、知命、花甲。11.某地发掘了一座古代墓葬,随葬文物有:丝织品 景德年间的瓷罐 唐三彩马 活字印刷的书 烟叶残渣 请推断这
7、座古墓的时间是;(分数:2.00)A.唐代B.北宋C.南宋D.明朝12.恩格斯说:“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革命。”上述引文:(分数:2.00)A.肯定了“光荣革命”的历史作用B.肯定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地位C.肯定了法国大革命对英国议会改革的积极影响D.肯定了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的方向13.古籍记载:大禹治水,左手拿着“准绳”,右手拿着“规矩”,“望山川之形,定高下之势,此数所由生也”。此传说说明:(分数:2.00)A.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的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在实践中人们创造新的生产工具D.实践比认识更重要14.人们的消费
8、活动,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其根本上是受:(分数:2.00)A.供养人口数量的制约B.家庭收入水平的制约C.消费观念和习惯的制约D.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15.根据下面表中提供的信息,分析我国耕地、人口、粮食三者的变化情况,回答问题: (分数:2.00)A.扩大种粮面积B.大批进口粮食C.提高单产以增加粮食总产量D.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16.太阳的巨大能量来源于:(分数:2.00)A.光球层的黑子B.色球层爆发形成的耀斑C.日冕层上的太阳风D.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二、填空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7.填空题(15 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分数:2.00)
9、_18.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在中国古代被称为“四书”,这种说法是由_朝的 _首次提出的?(分数:2.00)A.明 王阳明B.南宋 朱熹C.南宋 陆九渊D.北宋 张载19.“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中的“项庄”和“沛公”分别指:(分数:2.00)A.项羽 刘邦B.项庄 刘邦C.项羽 韩信D.范增 韩信20.指出下列句中破折号的意思: 在 1942 年,我们曾经把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这种民主的方法,具体化为一个公式,叫做“团结批评团结”。 好香的干菜,听到风声了么? 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 “小林我来了!”他大喊着。(分数:2.00)A.意义的递进 意义的转折 解释、说明 声音的延长
10、B.意义的转折 声音的延长 意义的递进 解释、说明C.意义的递进 声音的延长 解释、说明 意义的转折D.意义的转折 意义的转折 解释、说明 声音的延长21.填在横线上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贾宝玉是贾家子孙中唯一有希望可以 _家业的继承人。 在贾母面前,贾政连教训儿子的 _也被剥夺了。 贾氏家族子孙虽多,却都只知安富尊荣,尽情享乐,竟没有一个运筹 _的人。 王夫人请薛宝钗帮助探春理家,已经表现了对薛宝钗的 _期望。(分数:2.00)A.中兴 权力 谋划 急切B.振兴 权利 谋划 急迫C.振兴 权利 策划 急切D.中兴 权力 策划 急迫22.唐代诗人王勃写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首五言律诗,其中的名句有
11、“海内存知己,_。”(分数:2.00)A.八月萧关道B.归雁人胡天C.天涯若比邻D.江春人旧年23.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共五本二十一折,写的是书生张生和前相国女儿崔莺莺的爱情故事,故事的主要情节来源于唐代 _的传奇莺莺传(又名会真记)。(分数:2.00)A.李邕B.刘长卿C.元稹D.白居易24.选出下列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秀才、举人、贡士、进士依次是封建社会科举考试中 _ 、_ 、_ 、_ 的合格者。(分数:2.00)A.乡试 院试 会试 殿试B.乡试 会试 院试 殿试C.会试 乡试 院试 殿试D.院试 乡试 会试 殿试25.中俄双方正式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 _,1858 年,俄国强迫清
12、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_ 。(分数:2.00)A.伊犁条约 北京条约B.马关条约 望厦条约C.尼布楚条约 瑷珲条约D.天津条约 南京条约26.辛亥革命后,一些有识之士倡导发展实业,_ 和 _ 成为当时并存的两大社会潮流。(分数:2.00)A.白话文 科学B.白话文 新文学C.实业救国 民主共和D.科学 民主27.列宁说:“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确定为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 _。(分数:2.00)A.矛盾的观点B.实践的观点C.联系的观点D.发展的观点28.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分数:2.00)A.加强民主制度建设B.
13、加强法律制度建设C.加强民主政治教育,提高人民政治思想素质D.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29.某国有企业在改组为股份制企业时,职工老张购买了企业面值 3000 元股票,年底分红时,老张获得了3000 元股息。这 3000 元收入属于:(分数:2.00)A.劳动收入B.福利收入C.资金收入D.经营收入30.影响植物分布最重要的条件是_ ;自然带最明显的标志是_ 。(分数:2.00)A.河流 山体B.气候 植物C.气候 河流D.气候 山体31.新疆绿洲农业形成的主要因素是_ ,青藏高原农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影响这种分布的主要因素是_ 。(分数:2.00)A.气候 热量B.地形
14、 气候C.地形 热量D.气候 地形32.河水最主要的来源是_ ,对河流径流起调节作用的是_补给,稳定而可靠的补给来源是_。(分数:2.00)A.湖泊水 大气降水 地下水B.大气降水 地下水 湖泊水C.地下水 湖泊水 大气降水D.大气降水 湖泊水 地下水三、阅读理解题(总题数:6,分数:48.00)33.阅读理解题(20 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分数:8.00)_(甲)宋儒理学的代表人物中,如陆九渊的读书经验也有可取之处。陆象山语录有一则写道:“如今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接着,他又举出下面的一首诗: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
15、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这就是所谓“读书不求甚解”的意思。 本来说不求甚解也并非真的不要求把书读懂,而是主张对于难懂的地方先放它过去,不要死扣住不放。也许看完上下文之后,对于难懂的部分也就懂得了;如果仍然不懂,只好等日后再求解释。 这个意思对于我们现在的青年读者似乎特别有用。 (乙) 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 a 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戒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b 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
16、后贯通,了解大意。 c 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d (丙)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指房屋四壁)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意为安然自在)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分数:8.00)(1).文中“不必太滞”理解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读书要不求甚解B.读书要放过难懂的地方C.读书不应因小失大D.读书要死扣住不放(2).文中划线并标以序号的四个
17、句子,对其复句关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转折 假设 递进 因果B.转折 并列 因果 并列C.并列 并列 因果 并列D.并列 假设 递进 因果(3).文共有四句话,其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ab/cdB.a/bc/dC.a/bcdD.abc/d(4).从(丙)文我们得知陶渊明其号_的来历,而自传中所表现的情趣与其诗作 _、_颇为一致。(分数:2.00)A.五柳先生、归园田居、桃花源诗并记B.五柳先生、归去来兮辞、桃花源并记C.靖节先生、归园田居、饮酒诗其五D.五柳先生、读山海经、桃花源记创造宣言(节录) 陶行知 创造主未完成之工作,让我们接过来,继续创造。
18、宗教家创造出神来供自己崇拜。省事者把别人创造的现成之神拿来崇拜。恋爱无上主义者造出爱人来崇拜。美术家如罗丹,是一面造石像,一面崇拜自己的创造。 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真善美的活人,是我们的神,是我们的石像,是我们的爱人。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酌学生。说得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倘若创造出丑恶的活人,不但是所塑之像失败,亦是合作塑像者之失败。倘若活人之塑像是由于集体的创造,而不是个人的创造,那么这成功失败也是属于集体,而不是仅仅属于个人。在一个
19、集体当中,每一个活人之塑像,是这个人来一刀,那个人来一刀,有时是万刀齐发,倘使刀法不合于交响曲之节奏,那便处处是伤痕,而难以成为真善美之活塑像。 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能刀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万龙点睛。 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八大山人挥毫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平凡也无过于一块石头,到了米开朗琪罗的手里,可以成为不朽的塑像。 有人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单调无过于坐监牢,但是就在监牢中,产生了易经之卦辞,产生了正气歌。单调又无过于沙漠了,而雷赛市竟能在沙漠
20、中造成苏伊士运河,把地中海与红海贯通起来。 可见平凡单调,只是懒惰者之遁辞,既已不平凡不单调了,又何须乎创造。我们是要在平凡上造出不平凡;在单调上造出不单调。 有人说:年纪太小,不能创造,见着幼年研究生之名而哈哈大笑。但是当你把莫扎特、爱迪生及冲破父亲数学层层封锁之帕斯卡的幼年研究生活翻给他看,他又只好哑口无言了。 有人说: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可是鲁钝的曾参,传了孔子的道统;不识字的惠能传了黄梅的教义。惠能说:“下下人有上上智。”我们岂可以自暴自弃呢!可见,无能也是借口。 有人说: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但是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
21、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绝望是懦夫的幻想。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选出来的。这只是一半真理,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 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 创造之神,你回来听!只要你肯回来,我们愿意把一切我们的汗,我们的血,我们的心,我们的生命都献给你。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分数:8.00)(1).文中批评了几
22、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分数:2.00)A.4B.5C.6D.3(2).这篇创造宣言认为教育者的最大成功是什么?(分数:2.00)A.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B.师生合作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的活人。C.创造出真善美的活人D.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3).第四自然段中说“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能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万龙点睛”。这里所用的“刀法”比喻什么?(分数:2.00)A.创造理论和创造方法B.创造理论C.创造技术D.教育方法(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合于交响曲之节奏”,是说集体创造活人之塑像应遵循相互合作与协调原理。 作者引用歌德的话“
23、没有勇气,一切都完”,着重证明惟恐有大无畏精神才是创造取得成功的关键。 “走两步退一步”隐含着创造之路虽有曲折坎坷,但还是要不断前进的意思。 “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意指创造之神往往钟情于勤奋而勇于奉献的人。 本文的主旨可以概括为主要论述教育者需要探索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 作者善于用排比的手法来增强文章的气势、说理效果和感染力。(分数:2.00)A.B.C.D.太阳在亿万年的历史长河中忠于职守地为地球提供着热量,它的能源是什么?这是一个催人探索的问题。在相对论出现之前,人们解释说太阳内部物质燃烧而释放出能量。相对论诞生后,则解释为原子核的裂变产生出巨大的能量。这两种解释使 人类面临的选择都将是
24、痛苦的 。 然而,统一论发现,太阳是宇宙中大规模的统一场场级变化,使得在某一空间区域内产生了能量辐射现象。这可以用太阳灶来打比方,聚光镜把太阳能聚焦到某一点上,于是该焦点便产生了一个能量聚焦点。 太阳便是宇宙中一个巨大的能量聚焦点, 这个能量聚焦点来源于宇宙统一场场能的不断变化,使太阳所在的区域内不断发生能级跃迁,从而产生巨大的能量辐射现象。其微观辐射模型,正是核外电子能级跃迁的现象。一个电子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能量的吸收与释放是从整个原子系统上表现出来的。太阳能源的统一论观点使得在这一领域的宏观理论和微观理论也得到了完善的统一。 由此可见,太阳并不是悬挂在天空中的圆盘,而是宇宙运动中
25、的一个闪光点。它闪光也不是因其自身能发光,而是宇宙运动产生的能量辐射现象,所以我们毫无必要对地球产生菲薄之念, 因为地球自身就是拯救自己的真正的“太阳” 。(分数:8.00)(1).对第一段的结构或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全段共五句话,第一层应划在第句与第句之间。B.、两句从两方面回答了第句提出的问题。C.第句暗示研究太阳能源问题的重要性。D.第句是从、两句引申出来的,并引发了下文。(2).“人类面临的选择都将是痛苦的”,其中“痛苦”指的是:(分数:2.00)A.太阳的能源总有竭尽的时候。B.太阳能源问题得不到解决,将没有宇宙。C.“内部物质燃烧论”与“相对论”都意味着创
26、造。D.必须离开地球故乡,去寻找新的宇宙。(3).与“太阳便是宇宙中一个巨大的能量聚焦点”含义一致的是:(分数:2.00)A.太阳就是宇宙中吸收能量的“太阳灶”。B.太阳就是在宇宙“聚光镜”作用下吸收能量的。C.太阳的巨大的能量辐射现象是原子核裂变的结果。D.太阳是在宇宙统一场场能作用下产生的巨大的能量辐射现象。(4).“地球自身是拯救自己的真正的太阳”,这一说法的科学依据是:(分数:2.00)A.太阳的辐射现象是包括地球在内的宇宙系统运行的自然结果。B.整个宇宙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有地球在,就一定有太阳存在。C.地球运动是产生太阳辐射现象的必要条件,地球运动是永恒的。D.从某种意义上说,太阳的
27、部分在地球中延伸,地球决定了太阳。这两种人都凭主观,忽视客观实际事物的存在。或作讲演,则甲乙丙丁、一二三四的一大串;或作文章,则夸夸其谈的一大篇。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这就是我们队伍中若干同志的作风。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总之,这种反科学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的方法,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分数:8.00)(1).给加点的“是”字选择答案正确的一项是: 实事求是口是心非是古非今(分数:2.00)A
28、.对 正确 这 这个 认为正确B.规律 对 正确 认为正确C.认为正确 这 这个 对 正确D.这 这个 认为正确 对 正确(2).“这就是我们队伍中若干同志的作风”的“这”字指代的是:(分数:2.00)A.开头到“满天飞”B.“或作讲演”到“满天飞”C.“无实事”到“满天飞”D.“自以为是”到“满天飞”(3).“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一句的顺序为什么不可以随意调换?理由对的一项是:(分数:2.00)A.地位从大到小,调换不合逻辑B.范围从小到大,调换不合逻辑C.地位从小到大,调换不合逻辑D.范围从大到小,调换不合逻辑(4).对上文的层次划分及分析正确的一
29、项是:(分数:2.00)A.先总体概括主观主义的本质特征,再具体阐述主观主义的危害性,最后作总结。可分三层。B.先具体阐述主观主义的表现形式和本质特征,再阐述主观主义的危害性。可分二层。C.先总述主观主义的表现形式,再分析主观主义的危害性,最后总结性质。可分三层。D.先总结主观主义的本质特征,再分析主观主义的表现形式和危害性,最后作总结,可分三层。元曲和唐诗、宋词一样,同为我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的艺术高峰。 元曲包含两个部分:一是散曲,它是兴起于元代的一种新兴诗歌样式,主要包括小令和套曲;一是杂剧,即由散曲套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科介,专供舞台演出。 元代散曲与杂剧的产生与发展,有其多种复杂的
30、原因。 一方面,是由文学尤其是诗歌本身的内在发展规律所决定的,是文学传统继承与发展的结果。曲是由词演化而来的。词在发展初期,它饱含着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他们的愿望甚至隐情。但是,词发展到晚期,由于词作家远离社会现实,作品的内容日趋空泛,题材日趋狭隘,又由于作家一味堆砌词藻,走上了形式主义的绝路。1再者,金元时期,随着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各民族在政治、军事上的斗争,加强了经济、文化的交流。2辽灭金兴,金亡元起,北京成了北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北京地区流行的语言,逐渐与河南、河北、山西、山东地区的语言相融合,形成了新的语言体系,从而为金元诗歌的创作提供了新的语言材料。3同时由于新词汇不断
31、出现,双音、多音词日渐增多,而宋词的格律对变化着的语言,已成了一种严重的束缚。加上南北语言声调的差异,方言俗语的迥别,由北方首先产生元曲这样一种新诗体就成为一种势所必然。4 另一方面,最重要的原因是由元代的社会现实所决定。在蒙古贵族统一和统治中国的 90 年间,他们对汉族人民进行残酷剥削和压迫,实行民族歧视政策, 破坏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制度 ,科举考试废而不行 70 余年。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地位顺序是: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匠、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在这种特殊的社会形态下,知识分子中的一部分人依附蒙古贵族,追求荣华富贵;一部分不做元朝的官,苦闷彷徨,隐居民间,过着贫苦的生活,抗议民族压
32、迫,表现出对黑暗统治的不满和忧国忧民的思想。元代的特殊社会形态,也动摇了旧有的精神意识,传统的习惯和信仰,加上城市经济的发达,外来文化的影响,使文学从旧的思想和束缚中获得了解放与发展的新契机,被正统文学轻视的市民文学,以新的形式和精神,茁壮地发展起来,成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力量。 散曲分小令和套曲两种。 小令也叫“小叶儿”,是独立的只曲,每首只有一段,很像一首 单调 的词,也有点像句式参差不齐的小诗。如白朴的越调天净沙秋思:“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套曲(又叫散套或套数)是由两支以上宫调相同的只曲联缀而成的“组曲”。套曲少则两曲,多而二三十曲,没有定数
33、的限制,但必须一韵到底。套曲在体制上的灵活变化弥补了小令表情达意相对单调的不足。散曲和词都是长短句,词“调有定格”,曲有“正谱”。可是,散曲不像词那样严格要求“字有定数”,可以极尽长短句变化之能事,允许作者在正谱范围内加入“衬字”。所谓“衬字”就是在曲律规定必需的数字之外所增加的字。衬字不受格律的限制,即不讲平仄,不拘字数。它的作用,或者是补足语义,或者是加强声情,或者兼而有之。例如关汉卿的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内黄钟煞中一节“我却是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你子弟谁教钻入他锄不断砍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其中加点的字,便是衬字。若去掉这些衬字,这支曲子便黯然失色了。 散
34、曲的用韵和词的用韵也有所不同。曲用韵较密,几乎是句句用韵,而最大的特点是平韵、仄韵可以互押。不论小令还是套数,都是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即使篇幅较长的杂剧,一折也只能押一个韵部的字。而词则要求“韵有定声”。词中如用平韵,则全词皆平;若用仄韵,则全调皆仄;若用平仄二韵,则必须换韵。相对来说,散曲的用韵走的是一条自由之路。 散曲体裁在句子长短变化和押韵上的解放,使作者可以写得更加生动活泼,曲尽其妙,同时使音调节奏富于变化,浅唱高歌更为悦耳。所以说,散曲不仅为众多文人作者所热爱,也为广大群众乐于欣赏。(分数:8.00)(1).“于是,广大人民群众呼唤着新的文学样式的诞生。”一句是从第四自然段:中抽
35、出来的,它应还原在1234中的哪个位置?(分数:2.00)A.1B.2C.3D.4(2).作者认为,词这种文学样式走向衰微的原因有哪四条:(分数:2.00)A.作家脱离社会现实;作品内容空泛,题材狭窄; 作者一味堆砌词藻;词的格律不能适应变化的语言。B.作家脱离社会现实;作品内容空泛,题材狭窄; 作者一味堆砌词藻;走上了形式主义的绝路。C.作家脱离社会现实;作品内容空泛,题材狭窄; 北京地区语言的变化;词的格律不能适应变化的语言。D.作家脱离社会现实;作品内容空泛,题材狭窄; 作品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有距离;词的格律不能适应变化的语言。(3).这个“新契机”指的是:(分数:2.00)A.蒙古贵族的
36、统治破坏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制度。B.一部分知识分子对黑暗统治不满和忧国忧民。C.旧有的精神意识被动摇,传统的习惯和信仰,加上城市经济的发达,外来文化的影响。D.被正统文学轻视的市民文学茁壮地发展起来。(4).下面四种说法与本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分数:2.00)A.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艺术高峰。B.元曲的产生和发展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文学发展的规律,一是社会原因。C.元曲是在宋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宋词到晚期走进了死胡同。D.元曲是应运而生的新的文学样式,因而在艺术价值上高于宋词。工程硕士(GCT)语文-试卷 96 答案解析(总分:11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选择题(总
37、题数:16,分数:32.00)1.选择题(15 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分数:2.00)_解析:2.下列成语中加点的字的字形、读音全对的一组是:(分数:2.00)A.长歌当(dng)哭 博闻强识(zh) 殒(yn)身不恤 忸(niu)怩作态B.脍(kui)炙人口 扪(mn)心自问 深恶(w)痛绝 余勇可贾(g) C.杀一儆(jng)百 锲(qi)而不舍 娇(jio)揉造作 挈(qi)妇将雏D.诲(hu)人不倦 剑拔驽(n)张 久而弥笃(d) 前倨(j)后恭解析:解析:A“当”dngdng,“忸”niuni;C“娇”jio“矫”jio;D“诲”huhu,“驽”n
38、“弩”n,“倨”jj)3.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分数:2.00)A.品位 艺术品味 成功 计日程功 B.付出 入不敷出 谋取 牟取暴利C.修养 休养生息 提名 金榜题名D.肤浅 认识浮浅 雀巢 鸠占鹊巢解析:解析:艺术品味应为艺术品位。)4.下列加点词语的释义,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则被这枷纽的我左侧右偏 纽:通“扭”,这里是“拧伤”的意思。 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 暄:这里指炎热。 淡烟暮霭相遮蔽 暮霭:傍晚的云气。 你听一声卖花,把读书声差 差:差错。 招花眼把绣针儿签瞎 签:刺。 女弟子则争个不求闻达 争:差。(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句中“纽”是“系
39、”的意思,为纽的本义;中“差”为“区别”的意思。)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刚刚打完这场比赛,队员们又赶下一个赛场,有人趁乘车时间小憩一会儿,以休养生息。 B.关于石达开的传说,有不少地方是混和着穷苦百姓的感情和希望,当年在乌江边走投无路的情形未必尽都被众人知道。C.有人说:“你就是家财万贯,如果得一场大病,转眼之间你的生活也会变得捉襟见肘。”D.听说老李被调走的消息后,人们议论纷纷,但有谁知道,老李到新单位报到的那天上午,新单位的领导、群众以经久不息的掌声欢迎他。解析:解析:休养:休息调养;生息:人口繁殖。指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
40、活,恢复元气。应改为“闭目养神”。)6.分别比较下列句子,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 远处看,山顶上明显地有座宝塔。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顶上。 远处看,宝塔明显地坐落在山顶上。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 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他们过去不但没有干过这些活,连见也没见过。 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这些活他们过去不但没有干过,连见也没见过。(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句中应突出“宝塔”,因此句上下文衔接较好;句中应突出“这些活”,后半句将“这些活”放前面,与前半句“等技术活”衔接较好。)7.下列句子在修辞运
41、用上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分数:2.00)A.华力电蚊香,默默无蚊的奉献。 B.格力空调,创造良机。C.金利来皮鞋,足以自豪的名牌皮鞋。D.亚都矿泉水,让您口服心服。解析:解析:A利用成语“默默无闻”的谐音,造“默默无蚊”,其他项无此修辞法。8.下列古诗句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分数:2.00)A.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仍伶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天境”、“海楼”写荆门一带的奇妙美景,是比喻写法。)B.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赋予“青天”以生命,直接同他对话,是拟人写法。)C.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声名从此大,泪没一朝伸。 (“惊风雨”、“泣鬼神”赞扬李白
42、诗才出众,是夸张写法。)D.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轻舟短棹”写泛舟游湖,景色迷人,是借代写法。) 解析:解析:“轻舟短棹”是实写,不是借代写法。)9.下列各句中,符合逻辑的一句是:(分数:2.00)A.给病人做手术,过去由医生个人决定,现在规定重大手术需经集体讨论决定,这就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B.李师傅是远近闻名的百事通,他会修理录音机、电视机、电冰箱、空调等多种家用电器。 C.主要日用工业品,如棉布、服装、自行车、空调、书籍杂志、儿童玩具等的节日供应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很多。D.目前,有一种名叫“猕猴酒”的新酒上市,据传说,早在汉朝,就有深山居民酿造过这
43、种酒。解析:解析:A“集体讨论决定”仅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之一,从这一前提推出结论理由不够充足;C“书籍杂志”、“儿童玩具”不能包括在“主要日用工业品”之中; D 前说“新酒”,后面传说汉朝早有,前后矛盾,“据传说”前加上“其实说新也不新”。)10.表述有不当之处的一项是:(分数:2.00)A.我国古代授予官职称“拜”,贬官职称“左迁”,免去官职称“除”。 B.“履至尊而制六合”(过秦论)中的“六合”指天地和东南西北四方,实指“天下”;“六合正相应”(孔雀东南飞)中的“六合”指两人出生年、月、日的干支都相合。C.我国古代山南、水北称阳,水南、山北称阴;每月初一称朔,十五称望,最后一
44、天称晦。D.我国古代年龄称谓从小到大的顺序是:孩提、童龀、弱冠、而立、不惑、知命、花甲。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除”是授予官职。)11.某地发掘了一座古代墓葬,随葬文物有:丝织品 景德年间的瓷罐 唐三彩马 活字印刷的书 烟叶残渣 请推断这座古墓的时间是;(分数:2.00)A.唐代B.北宋C.南宋D.明朝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因是明代才引进种植,其他各项在明以前已经有了,所以答案是 D。)12.恩格斯说:“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革命。”上述引文:(分数:2.00)A.肯定了“光荣革命”的历史作用B.肯定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
45、地位 C.肯定了法国大革命对英国议会改革的积极影响D.肯定了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的方向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是十八世纪末,而在这个时候英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工业革命虽然是平静的,但是对人类的影响不亚于任何一次革命。)13.古籍记载:大禹治水,左手拿着“准绳”,右手拿着“规矩”,“望山川之形,定高下之势,此数所由生也”。此传说说明:(分数:2.00)A.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的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在实践中人们创造新的生产工具D.实践比认识更重要解析:解析:此题是考查对唯物论认识论的理解。注意最后一句“此数所由生也”,从何而生?当然是从实践中生,正
46、好说明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的。)14.人们的消费活动,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其根本上是受:(分数:2.00)A.供养人口数量的制约B.家庭收入水平的制约C.消费观念和习惯的制约D.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解析:解析:A、B、C 三项都是次要的因素,如果从根本上说,当然是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因此选D。)15.根据下面表中提供的信息,分析我国耕地、人口、粮食三者的变化情况,回答问题: (分数:2.00)A.扩大种粮面积B.大批进口粮食C.提高单产以增加粮食总产量D.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地理知识。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均耕地减少、粮食总产提高但人均粮食占有量增加不多的主要原因是人口的增加,因此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是提高人均粮食占有量最有效的办法。选D。)16.太阳的巨大能量来源于:(分数:2.00)A.光球层的黑子B.色球层爆发形成的耀斑C.日冕层上的太阳风D.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地理知识。A、B、C 三项都是太阳表层能量变化的现象,太阳能量的来源是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所以选 D。)二、填空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7.填空题(15 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分数:2.00)_解析:18.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在中国古代被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