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程硕士(GCT)语文 49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选择题/B(总题数:15,分数:30.00)1.近代中国,下列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牺牲的先后顺序是: 关天培 聂士成 邓世昌 左宝贵(分数:2.00)A.B.C.D.2.正午太阳高度周年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分数:2.00)A.黄赤交角的存在B.地球自转的结果C.地球公转的结果D.地转偏向力的影响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全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我想:“董昆是什么样子呢?可像家乡的尚二叔?”B.他看到我在注意地看他,就冲着我一笑说:“不行春风,难得秋雨。同志你听到过这句谚语吗?”C.“哦,哦,”他看定
2、我,似乎十分高兴。“我也姓过一回唐的。”D.人们思考问题、说话、写文章,都要运用概念。我们经常说:“让我考虑考虑”,就是在头脑中运用概念对某种事物作出判断或进行推理。4.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句,下面四个句子中,哪一个能作为下句与它相对组成对偶句?(分数:2.00)A.柳絮池塘淡淡风B.榆荚临窗片片雪C.带点芙蕖点点雨D.丁香初绽悠悠云5.我国近年来实施了一些重大工程,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实施以上工程也说明了: 我国各地区资源分布不平衡 我国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国家的宏观调控必不可少 西部的资源优势能变为经济优势 从我国西部运到东部的“气”和“电”都比东部自产
3、的便宜(分数:2.00)A.B.C.D.6.从修辞角度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忽然在前方,或是晨曦出来的东方,或是晚霞跌落的西方,或是风沙滚滚的北方,或是热浪升腾的南方,跳出一片红光,似霞朵,似火焰,似红旗,似一个彩色的梦它就是红柳,沙漠上的灌木丛。(分数:2.00)A.上面一段话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了红柳生长的地点及属性。B.上面一段话用了排比、比拟的修辞方法,写出了红柳生长的地带及习性,C.上面一段话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既写出了红柳生长的环境,又突出了红柳的特点。D.上面一段话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既描绘了红柳的特点,又渲染了周围的气氛。7.下列语句没有
4、歧义的一项是:(分数:2.00)A.天色变暗,自行车还没有修好,修车的可急坏了。B.浙江省图书馆收藏有不少关于鲁迅的研究著作。C.说来好笑,躺在床上没多久,我就想起来了。D.学校领导对他的批评是有充分准备的。8.菟丝子将其不定根伸入到豆科植物的维管束内,吸收水分和养料。这两种植物的关系属于:(分数:2.00)A.共生B.寄生C.竞争D.捕食9.将鲁迅先生的作品进行分类,选出正确的答案: 祝福 社戏 伤逝 藤野先生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范爱农 故乡 孔乙己 自嘲 药 (11)惯于长夜(12)雪(分数:2.00)A.分为三类/(12)/(11)B.分为三类/(11)(12)C.分为三类/(12)/(
5、11)D.分为三类/(11)(12)10.教师提出课题和一定材料,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动,最后得出学习结果的方法即:(分数:2.00)A.研究探讨法B.发现学习法C.暗示教学法D.范例教学法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有些人对民间剪纸瞧不起,认为这只是下里巴人的玩意,没有艺术价值,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B.望着墙上挂着的这幅水墨画,大家对作者赞不绝口;“他画虾画得如此出神入化,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啊。”C.在美国一再对伊拉克发出战争威胁之后,几个邻近伊拉克的阿拉伯国家一时风声鹤唳,表现出强烈的反战情绪。D.在倡导素质教育的社会背
6、景下,沿用了多年的中学教科书也纷纷改头换面,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广大中学生的手中。1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分数:2.00)A.力能扛鼎 垂手可得 俗不可奈 漠不关心B.食不厌精 突如奇来 混为一团 天花乱坠C.举止安详 方枘圆凿 飞黄腾达 火烧眉睫D.好景不长 毫无二致 捍然不顾 同仇敌忾13.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委、科技部于 2001 年 10 月 12 日在北京联合宣布,中国水稻(籼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和数据库已经完成,并将公布数据,供全球无偿共享。体现了:(分数:2.00)A.我国的政体B.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C.我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D.科学无国界
7、14.下列各项中,属于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的是:(分数:2.00)A.犯罪动机B.犯罪目的C.犯罪行为D.犯罪结果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分数:2.00)A.香菱学诗是红楼梦中的一个插曲,但联系香菱一生的遭遇,作者是颇具匠心地安排了这个插曲的。B.红楼梦的艺术成就是辉煌的、多方面的,不仅带有浓郁的传统风格和民族特色,而且能突破前人窠臼,具有鲜明的创新精神。C.宝玉对女孩子们一般是温存和顺的,但在初期也暴露出一些暴戾作风。D.作者真实细致地描写了造成悲剧发生和发展的复杂现实内容,揭示造成悲剧的全面而深刻的社会根源。二、B填空题/B(总题数:15,分数:30.00)16.由地壳运动引起的
8、地壳_、_称为地质构造,它是研究地壳运动 _和_的依据。(分数:2.00)A.拉伸 张裂 性质 方式B.变形 变位 性质 方式C.变形 变位 变化 发展D.拉伸 变位 变化 方式17.热带雨林是地球表面生物种类最丰富、结构最复杂的植物群落,现在因人们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遭受破坏,其面积大大下降,并造成气候异常,大量生物物种绝灭或濒危。为此,许多有识之士强烈呼吁保护热带雨林。这表明_。 坚持两点论不能讲重点论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具体的 正确的认识来自社会实践 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分数:2.00)A.B.C.D.1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他的迂渐渐的
9、改变起来,终于也敢和女性的同乡或朋友一同去走路了,_那距离,_至少总有三四尺的。这方法很不好,有时我在路上遇见他, _在相距三四尺前后或左右有一个年青漂亮的女人,我_会疑心就是他的朋友。_他和我一同走路的时候,_就走得近了,简直是扶住我, _怕我被汽车或电车撞死;我这面也为他近视而又要照顾别人担心,大家都仓皇的愁一路,所以倘不是万不得已,我是不大和他一同出去的,我实在看得他吃力,因而自己也吃力。(分数:2.00)A.虽然 也 如果 就 但 可 就B.虽然 也 如果 就 要是 可 因为C.但 却 只要 便 要是 可 因为D.但 却 只要 便 但 可 因为19.当今世界上所有的国家,不论其社会制度
10、和发展程度,都在进行经济调整和改革,制定新的国家发展战略,这是因为大家清醒地认识到:今后最终决定本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取决于_。(分数:2.00)A.经济力量的增强B.综合国力的增强C.军事力量的增强D.外交影响力的增强20.任何国家都有行使国家权力、执行国家职能的组织机构。从纵向上看,它包括_。(分数:2.00)A.从中央到地方的国家机关B.立法、行政、司法等国家机关C.立法、行政、司法、政党等国家机关D.立法、行政、司法、国家主席等国家机关21.杜甫七律咏怀古迹中咏明妃一诗里第三句是“一去紫台连朔漠”,第四句应为_。(分数:2.00)A.三边曙色动危旌B.千载琵琶作胡语C.独留青冢向黄昏D.
11、环佩空归月夜魂22.王实甫,_代著名杂剧作家,大都人。他所作杂剧共 14 种_是其代表作,也是元代杂剧创作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分数:2.00)A.明 牡丹亭B.元 西厢记C.清 窦娥冤D.唐 邯郸记23.“二战”后,欧洲军事法庭在德国的_对纳粹战犯进行审判,1946 年,_法庭开始对日本法西斯战犯进行审判。(分数:2.00)A.法兰克福 远东国际军事B.柏林 东亚国际军事C.海德堡 东亚国际军事D.纽伦堡 远东国际军事24.古人作诗常“化用”前人成句,“旧时王谢,堂前又燕过谁家?”一句“化用”了_朝_的诗句?(分数:2.00)A.唐 白居易B.唐 刘禹锅C.宋 欧阳修D.宋 王安石25.节度
12、使的称号出现于_在位时;魏忠贤专权在位的皇帝是_。(分数:2.00)A.唐太宗 明神宗B.唐太宗 明英宗C.唐玄宗 明熹宗D.唐玄宗 明宪宗26.在自然界中,空气_,促使空气达到_,是大气中水汽凝结的主要方式。(分数:2.00)A.上升冷却 饱和B.下降冷却 不太饱和C.上升冷却 过饱和D.下降冷却 一般饱和27.根据我国证券法, _可以以自己的名义持有股票。(分数:2.00)A.证券交易所从业人员B.证券公司从业人员C.证券登记结算机构从业人员D.上市公司的基层职员28.下面的语句有几种标点法,哪一组是正确的? 他站起来问( )老师( )有条不紊( )的( )紊( )是什么意思?”(分数:2
13、.00)A.: “ , B.“ ,“ ” “ ”C.: “ D.“ , 29.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这位发言人_指出,美方对这次撞机事件必须承担全部责任,向中国人民作出交代,并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尽管这只是一次_,但民警与保安的迅速出击,表明本市第一个进入校园的电子保安报警系统已经成功地开通了。 用歪曲事实的历史教科书作为教材,必然_日本年轻一代对本国历史的认识偏离事实。(分数:2.00)A.庄重 演练 引导B.郑重 演示 引导C.庄重 演示 导致D.郑重 演练 导致30.和下面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梅尧臣的诗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常被后人引用,
14、借以说明_。(分数:2.00)A.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短长。B.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缺憾。C.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千秋。D.对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所爱。三、B阅读理解/B(总题数:4,分数:40.00)B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问题。/B物质结构研究的是:我们现实生活的物质世界,是如何由各自独特的微观粒子在不同层次上构成的;千差万别的物质性质是如何由它的微观结构所决定的。近代物质结构理论已经经历了三次大突破。从 18 世纪后半期开始,人们逐渐弄清了不同的物质是由不同的分子组成的,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围绕着它作高速旋转的核外电子和原子核组成。原子核虽然只有原子体积的十万亿分之一,但这种小小的原子核又是由
15、中子、质子组成。在 20 世纪 60 年代,高能物理实验又发现了许多与质子、中子有强相互作用的新粒子,这些新粒子以及中子、质子、介子等统称强子。高能物理实验表明,U强子也有结构/U,理论物理认为夸克是构成强子的下一层次粒子。理论物理学家把在夸克间传递强相互作用的粒子称为胶子。果然不出所料,这种胶子 1979 年被美籍华人、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发现,又一次证明了理论物理的正确。1979 年基于基础理论,美国物理学家格拉肖温伯格和巴基斯坦物理学家萨拉姆做出弱电中的三个中间玻色子 W-、W +、Z 0的预言,从而荣获诺贝尔物理奖。1983 年上半年在日内瓦的质子反质子对撞机上找到了它们,实验值与理论预
16、期值也高度符合。目前,物质结构理论正面临第四次突破。(分数:10.00)(1).开头部分加点的“它”所指代的是哪一项:(分数:2.00)A.各自独特的微观粒子B.千差万别的物质C.千差万别的物质性质D.微观粒子和物质性质(2).以下哪一项发现的成果不是近代物质结构理论的已经经历的三次大突破:(分数:2.00)A.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核外电子和原子核组成,原子核由中子、质子组成。B.强子也有结构,夸克是构成强子的下一层次粒子,在夸克间传递强相互作用的粒子为胶子。C.强子由新粒子以及中子、质子、介子组成。D.弱电中包含三个中间玻色子 W-、W +、Z 0。(3).“强子也有结构”
17、,强子结构是由:(分数:2.00)A.夸克构成B.夸克和胶子构成C.中子、质子构成D.介子构成(4).文中“果然不出所料”的“所料”系指:(分数:2.00)A.强子也有结构B.中子、质子、分子都称为强子C.理论物理学家料定在夸克间传递强相互作用的粒子是胶子D.这种胶子被丁肇中发现(5).下列叙述不符合本文原意的一项是:(分数:2.00)A.不同的物质是由不同的分子所组成,但分子不是粒子极限,分子的结构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又是由核外电子和原子核组成,原子核又是由中子、质子组成。B.原子的体积是原子核的十万亿倍。C.近代物质结构理论已经经历了三次大突破,强子也有结构是在第二次大突破中发现的。D.当
18、前由于 W-、W +、Z 0的预言的被发现,近代物质结构理论正经历第四次大突破。B阅读下文,完成下列问题。/B约言之,藏书的 当能铸冶治学的风气,影响学风, 学术思想的活跃,学术思想的活跃又进一步学风,并给著述提供津梁。战国时期学术的百家争鸣的出现,无疑与图书事业的发展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梁代萧绎出任荆州称帝江陵,招致饱学之士如林,使长江中游地方出现了一次学风高潮,成为全国性的文化中心。明末士大夫藏书已成风气,这把许多士人学子引向了读书治学,蔚然而兴学风。明清学风在江南大盛,而江南藏书号称最富,全国性的藏书胜所大约在燕京、金陵、姑苏、临安四地,而江南奄有三处。虞山人钱谦益降云楼藏书几可与内府相埒
19、(li 等同)。郑人范钦天一阁藏书为两浙第一。常熟人毛晋藏书达 84000 册之巨。清代藏书楼发展史一书说,“明清的藏书事业如火炬一样被传递着”,“使它成为此后三百年中推动学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力量”。藏书之所往往是人文荟萃之地。江南多藏书,故江南多才士,已为世所称道。前说南梁江陵曾为一个文化中心,有藏书十余万卷,文人学士多会于斯。公元 544 年西魏大军攻破江陵,十余万卷图书付之一炬,藏书毁灭殆尽,这个学术中心便不复存在,使斯地出现过好几百年的人文萧条。(分数:10.00)(1).这段文字中首句的空缺 (分数:2.00)A.学风的兴盛与藏书紧密相连B.学风的盛大与藏书多少相关C.藏书众多则学风兴
20、盛D.学风的兴衰与藏书紧密相关(2).文中处空缺的词语应是下列哪一项:(分数:2.00)A.兴旺 引导 强大B.兴盛 促进 引导C.兴衰 影响 消长D.多少 引导 促成(3).文中 (分数:2.00)A.庄子天下曰:“惠施多方,其书五车。”B.论语季氏曰:“不学诗无以言!”C.庄子养生主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D.论语学而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4).文中 (分数:2.00)A.掠夺民间之书达十万余册B.私人藏书十万余卷C.大肆搜夺文人之书D.王宫中藏书十万余卷(5).对文中“燕京、金陵、姑苏、临安”四地的现代地名,说法正确的是:(分数:2.00)A.南京 开封 扬州 杭州B.
21、西安 北京 苏州 扬州C.北京 南京 苏州 杭州D.开封 杭州 南京 苏州B阅读下文,完成下列问题。/B一个可以由此得生,也可以由此得死的时代是大时代。大时代总要产生巨人。鲁迅是巨人。他不是帝王,不是将军,他无须挥舞权杖。作为旧世界的逆子贰臣,唯以他的人格和思想,B召引了大群年青的奴隶/B。他把对于民族和人类的热爱理解得那么深沉,乃至他的目光,几乎只让人望见直逼现实的愤怒的火焰。数千年的僵尸政治,“东方文明”,专利,强暴,虚伪,保守和蒙昧,都是他攻击的目标。他教奴隶们如何反抗,如何“钻网”,如何进行韧性的战斗。他虽然注重实力的保存,却不惮牺牲自己,必要时照例地单身鏖战。在一生中,他呐喊过也彷徨
22、过,(1)甚至在横站着作战的晚年仍然背负着难耐的寂寞,U(2)但是从来耻于屈服和停顿。中国的思想文化界,没有一个人像他一样赢来众多的“私敌”,(3)没有一个像他一样招致密集的刀箭,(4)因此,也就没有一个像他一样获得更为辉煌的战绩。/U他所凭借的仅仅是一支“金不换”,便在看不见的但却是无比险恶的战场里,建树了超人一等的殊勋。在他身后,自然要出现大大小小的纪念会,石雕、铜像以及传记,可悲哀的是:当再度被赋予形体的时候,这个始终屹立于人间的猛士,却不止一次地经过有意无意的B铺垫与厚饰/B,成了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平凡的伟大才是真正的伟大。鲁迅是“人之子”,人所具有的他都具有。正因为他耳闻了愚妄的欢
23、呼和悲惨的呼号,目睹了淋漓的鲜血升腾的地火,深味了人间一切苦辛,在他的著作中,古老而艰深的象形文字,才会变得那么平易,那么新鲜,那么富于生命的活力。这样一个毕生以文字从事搏战的人,他的形象,其实早经文学本身表达无遗了。世间纪念物,丝毫也不能为他增添或减损些什么,无非是后人的一种感念而已。如果它所激发的,不是对真理的渴求,不是奔赴生活的勇气和变革现实的热情,而是B宗教式的膜拜/B,那么毋宁说:我们什么都不需要!历史人物之所以伟大,正在于我们可以因他而深刻地意识到自身的存在,在存在的方式的选择中间,我们根本不愿拒绝他的灵魂的参与。鲁迅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没有把黄金世界轻易预约给人类,却以燃烧般的生
24、命,成为千千万万追求者的精神的火光。真正的巨人活在时间的深度里。应当相信,历史终会把B最有分量的东西/B保留下来。(分数:10.00)(1).文中划线的句子,对其复句关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并列关系 递进关系 递进关系 因果关系B.递进关系 转折关系 并列关系 因果关系C.转折关系 递进关系 递进关系 递进关系D.递进关系 转折关系 并列关系 递进关系(2).对加粗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召引了大群年青的奴隶”是说鲁迅引导众多受奴役的青年人起来反抗旧世界。B.“铺垫和厚饰”是指鲁迅逝世后有人有意无意地抬高鲁迅,美化鲁迅。C.“宗教式的膜拜”是指像对宗
25、教领袖一样对鲁迅顶礼膜拜。D.“最有分量的东西”是指对真理的渴求、奔赴生活的勇气和变革现实的热情。(3).作者称鲁迅是“巨人”的原因,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分数:2.00)A.因为鲁迅是旧世界的叛逆者,是“逆子贰臣”。B.因为鲁迅具有不怕牺牲,从不屈服,从不停顿的斗争精神。C.因为鲁迅引导被压迫的青年起来斗争,并告诉他们如何进行斗争。D.因为鲁迅在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获得了辉煌的战绩。(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分数:2.00)A.世代受人敬仰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鲁迅是人不是神。B.一个可以使人为它而生、为它而死的时代是有志之士大有作为、创造辉煌的时代。C.鲁迅没有向人们
26、展示未来社会的图景,只是以革命热情鼓舞人们起来斗争。D.应该让鲁迅的思想和鲁迅的精神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起作用。(5).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挥舞权杖”的人可以成为巨人,不挥舞权杖的人也可以成为巨人。B.鲁迅的一生中有过许多私敌,受到众多私敌的猛烈攻击。C.鲁迅的伟大是客观存在的,那些纪念物,石雕、铜像等是毫无意义的。D.鲁迅在思想文化战线上的辉煌业绩是在长期的斗争中建立起来的。B阅读下文,完成下列问题。/BB山中避雨/B前天同了两女孩到西湖山中游玩,天忽下雨。我们 看见前面有一小庙,庙门口有三家村,其中一家是开小茶店而带卖香烛的。我们趋之如归。茶店虽
27、小,茶也要一角钱一壶。但在这时候,即使两角钱一壶我们也不嫌贵了。茶越冲越淡,雨越落越大。1最初因游山遇雨,觉得扫兴;2这时候山中阴雨的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牵引了我的感兴,3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4然而两个女孩子不解这种趣味,她们坐在这小茶店里躲雨,只是苦闷万状。U我无法把我所体验的境界为他们说明,也不愿使她们“大人化”而体验我所感的“兴味”。/U茶博士坐在门口拉胡琴。除雨声外,这是我们当时所闻的唯一的声音。拉的是梅花三弄,虽然音阶摸得不大正确,拍子还拉得不错,这好像是因为顾客稀少,他坐在门口拉这曲胡琴来代替收音机作广告的。可惜他拉了一会就罢,使我们所闻的只是嘈杂而冗长的雨声。为了安慰两个女
28、孩子,我就去向茶博士借胡琴。“你的胡琴借我弄弄好不好?”他很客气地把胡琴递给我。我借了胡琴回茶店,两个女孩很喜欢。“你会拉的?你会拉?”我就拉给你们看。手法虽生,音阶还摸得正。U(1)因为我小时候曾经请我家邻近的柴主人阿庆教过梅花三弄,又请对面弄里一个裁缝司务大汉教过胡琴上的工尺(注:表示音阶的符号)。/U阿庆的教法很特别。他只是拉梅花三弄给你听,却不教你工尺的曲谱。他拉得很熟。但他不知工尺。我对他的拉奏望洋兴叹,始终学他不来。后来知道大汉识字,就请教他,他把小工调、正工调的音阶位置写了一张给我,我的胡琴拉奏由此入门。现在所以能够摸出正确的音阶者,一半由于以前有拉小提琴的经验,一半仍是根基于大
29、汉的教授。在山中小茶店里的雨窗下,我用胡琴从容(因为快了要拉错)拉了种种西洋小曲,两女孩和着歌唱,好像是西湖上卖唱的,引得三家村里的人都来看。一个女孩唱的渔光曲,要我用胡琴去和她。我和着她拉,三家村里的青年们也齐唱起来,一时把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我曾经吃过七八年音乐教师饭,曾经用钢琴伴奏,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两部空黄包车拉过,被我们雇定了,我付了茶钱,还了胡琴,辞别三家村的青年们,坐上了车。油布遮盖我面前,看不见雨景。U(2)我回味刚才的经验,觉得胡琴这种乐器很有意思。钢琴笨重如棺材,小提琴要数百元一具。制造虽精,世间有几人能够享用呢?胡琴只要两三角钱一把,虽然音域没有小提琴之广,
30、也尽够演奏寻常小曲。虽然音色不比小提琴优美,装配得法,其发音也还可听,这种乐器在我国民间很流行,剃头店里有它,裁缝店里有它,江北船上有它,三家村里有它。/U倘能多造几个简易而高尚的胡琴曲,使像渔光曲一般地流行于民间,其艺术陶冶的效果恐比学校的音乐课广大得多呢。我离去三家村时,村里的青年们都送我上车,表示惜别。我也觉得有些儿依依(曾经搪塞他们说“下星期再来!”其实恐怕我此生不会再到这三家村里去吃茶,拉胡琴了)。若没有胡琴的因缘,三家村里的青年对于我这种人有何惜别之情,而我又何能依依于这些萍水相逢的人呢?古语云“乐以教和”,我做了七八年音乐教师没有证实过这句话,不料这天在荒村中证实了。(丰子恺,一
31、九五三年秋日)(分数:10.00)(1).为第 1、2 自然段中的甲、乙处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分数:2.00)A.仓皇奔走 怨天尤人B.仓皇奔走 杞人忧天C.豕突狼奔 杞人忧天D.豕突狼奔 怨天尤人(2).第 2 自然段画线句子所表示的意思是:(分数:2.00)A.我不满她们的幼稚。B.我和她们之间有代沟。C.我不愿使他们“大人化”。D.我理解并尊重她们的真情实感。(3).对第 4、5 自然段中画线的两节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是插叙拜师学琴的经过,作为三家村避雨操琴内容的补充、扩展,从另一个角度表现主题。B.是避雨操琴的联想,是叙述中的议论,与文章最后的“乐以教和”相呼
32、应,点明了文章的主旨。C.是补叙拜师学琴的经过,意在交代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是记叙文六要素所要求的。D.这两段文字的共同点是,都写“音乐艺术早已在民间流传”。(4).第 5 自然段括号内,作者写自己曾经搪塞青年们说“下星期再来”,他当时说这句话的意图是:(分数:2.00)A.表示城里人的礼貌B.存心敷衍C.为了不伤害青年们的纯朴感情D.脱口而出,没有什么目的(5).第 2 自然段原文有一句“所谓山色空蒙雨亦奇,我于此体会了这种境界的好处。”应该插在哪面?(分数:2.00)A.1B.2C.3D.4工程硕士(GCT)语文 49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选择题/B(总
33、题数:15,分数:30.00)1.近代中国,下列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牺牲的先后顺序是: 关天培 聂士成 邓世昌 左宝贵(分数:2.00)A.B.C. D.解析:详解 本题考查历史知识。关天培在 1841 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牺牲,左宝贵在 1894 年 9 月 15日中日甲午战争中牺牲,邓世昌在 1894 年 9 月 17 日中日甲午海战中牺牲,聂士成在 1900 年八国联军入侵时牺牲。2.正午太阳高度周年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分数:2.00)A.黄赤交角的存在 B.地球自转的结果C.地球公转的结果D.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解析:详解 本题考查地理学知识。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变化,也导致了正
34、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地球自转影响的是一天中的太阳高度变化,地转偏向力对正午太阳高度没有影响,故答案是 A。分析:容易错选 C。地球公转周期是太阳高度周年变化的周期,但如果黄赤交角为零,地球上任何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都不会变化。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全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我想:“董昆是什么样子呢?可像家乡的尚二叔?”B.他看到我在注意地看他,就冲着我一笑说:“不行春风,难得秋雨。同志你听到过这句谚语吗?”C.“哦,哦,”他看定我,似乎十分高兴。“我也姓过一回唐的。”D.人们思考问题、说话、写文章,都要运用概念。我们经常说:“让我考虑考虑”,就是在头脑中运用概念对某种事物作出判断或进
35、行推理。解析:详解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A 第一个(?)号应改为(,)号;C 高兴后应为(:)号;D 我们经常说处(:)号应去掉;选 B。4.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句,下面四个句子中,哪一个能作为下句与它相对组成对偶句?(分数:2.00)A.柳絮池塘淡淡风 B.榆荚临窗片片雪C.带点芙蕖点点雨D.丁香初绽悠悠云解析:详解 本题考查古代诗词的对仗知识。“梨花”对“柳絮”,“院落”对“池塘”,“溶溶月”对“淡淡风”;B“临窗”与“院落”不对;C“带点”与“梨花”不对;D“初绽”与“ 院落”不对。5.我国近年来实施了一些重大工程,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实施以上工程也说明了:
36、 我国各地区资源分布不平衡 我国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国家的宏观调控必不可少 西部的资源优势能变为经济优势 从我国西部运到东部的“气”和“电”都比东部自产的便宜(分数:2.00)A.B.C. D.解析:详解 本题考查地理学知识。西部的资源优势不一定能变为经济优势,西部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因历史和地域差别,资源优势不一定能转化为经济优势:因为运输成本高,从西部运到东部的“气”和“电”不一定比东部自产的便宜。因此选 C。6.从修辞角度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忽然在前方,或是晨曦出来的东方,或是晚霞跌落的西方,或是风沙滚滚的北方,或是热浪升腾的南方,跳出一片红光,似霞朵,似火焰,似红旗,似一个彩色的
37、梦它就是红柳,沙漠上的灌木丛。(分数:2.00)A.上面一段话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了红柳生长的地点及属性。B.上面一段话用了排比、比拟的修辞方法,写出了红柳生长的地带及习性,C.上面一段话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既写出了红柳生长的环境,又突出了红柳的特点。D.上面一段话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既描绘了红柳的特点,又渲染了周围的气氛。 解析:详解 本题考查修辞知识。A“跳出一片红光”为拟人;B“似霞朵,似火焰,似红旗,似一个彩色的梦”为比喻;C 句子是整体描写红柳丛的印象和周围的气氛,不是描写具体的红柳的特点。7.下列语句没有歧义的一项是:(分数:2.00)A.天
38、色变暗,自行车还没有修好,修车的可急坏了。B.浙江省图书馆收藏有不少关于鲁迅的研究著作。 C.说来好笑,躺在床上没多久,我就想起来了。D.学校领导对他的批评是有充分准备的。解析:详解 本题考查歧义句的辨析。A“修车的”到底是指“修车师傅”还是指“自行车主人”;C“想起来”既可以理解为“想起床”,又可以理解为“想起了某件事”;D 介词“对”支配的直接对象如果是“他”,则批评者是“学校领导”,如果是“他的批评”,则批评者是“他”。8.菟丝子将其不定根伸入到豆科植物的维管束内,吸收水分和养料。这两种植物的关系属于:(分数:2.00)A.共生B.寄生 C.竞争D.捕食解析:详解 本题考查生物学知识。菟
39、丝子是大豆田里常见的一种杂草。它的叶退化成鳞片,不能制造有机养料,依靠其不定根(寄生根)从宿主体内吸收水分和养料,造成宿主长势渐弱。显然这两种植物是寄生关系。9.将鲁迅先生的作品进行分类,选出正确的答案: 祝福 社戏 伤逝 藤野先生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范爱农 故乡 孔乙己 自嘲 药 (11)惯于长夜(12)雪(分数:2.00)A.分为三类/(12)/(11) B.分为三类/(11)(12)C.分为三类/(12)/(11)D.分为三类/(11)(12)解析:详解 本题考查现代文学知识。A 项第一类是小说;第二类是散文;第三类是诗。10.教师提出课题和一定材料,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
40、括等一系列活动,最后得出学习结果的方法即:(分数:2.00)A.研究探讨法B.发现学习法 C.暗示教学法D.范例教学法解析:详解 本题考查教育学常识。发现学习法是由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JSBrunet)提出来的。他认为,发现是教育学生的主要手段,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最好方法是发现法。所谓发现法,就是教师向学生提出有关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搜集有关资料,通过积极思考,自己体会、发现概念和原理。可见题干的内容为发现学习法的内涵。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有些人对民间剪纸瞧不起,认为这只是下里巴人的玩意,没有艺术价值,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B.
41、望着墙上挂着的这幅水墨画,大家对作者赞不绝口;“他画虾画得如此出神入化,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啊。” C.在美国一再对伊拉克发出战争威胁之后,几个邻近伊拉克的阿拉伯国家一时风声鹤唳,表现出强烈的反战情绪。D.在倡导素质教育的社会背景下,沿用了多年的中学教科书也纷纷改头换面,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广大中学生的手中。解析:详解 本题考查对成语的正确运用。A“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艺形式,不是“没有艺术价值”,用在这里不贴切;C“风声鹤唳”形容惊慌疑惧,与句中“表现出强烈的反战情绪”不合;D“改头换面”带贬义,明显与句意不合1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分数:2.00)A.力能扛鼎 垂手
42、可得 俗不可奈 漠不关心B.食不厌精 突如奇来 混为一团 天花乱坠C.举止安详 方枘圆凿 飞黄腾达 火烧眉睫 D.好景不长 毫无二致 捍然不顾 同仇敌忾解析:详解 本题考查错别字辨析。A“奈”应为“耐”;B“奇”应为“其”,“团”应为“谈”, D“捍”应为“悍”。13.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委、科技部于 2001 年 10 月 12 日在北京联合宣布,中国水稻(籼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和数据库已经完成,并将公布数据,供全球无偿共享。体现了:(分数:2.00)A.我国的政体B.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C.我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D.科学无国界解析:详解 本题考查政治常识。A、B 与政
43、体、国体没有关系;D 不能说明这样做的积极意义;选 C。14.下列各项中,属于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的是:(分数:2.00)A.犯罪动机B.犯罪目的C.犯罪行为 D.犯罪结果解析:详解 本题考查刑法知识。犯罪构成,又称为犯罪构成要件,实际上就是指刑法规定的犯罪成立的条件。根据犯罪构成要件在认定犯罪中的作用,可以将犯罪构成要件区分为具体构成要件、共同要件和选择要件。具体要件是指法律规定的认定某一具体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事实特征。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分数:2.00)A.香菱学诗是红楼梦中的一个插曲,但联系香菱一生的遭遇,作者是颇具匠心地安排了这个插曲的。B.红楼梦的艺术成就是辉煌的、多方面
44、的,不仅带有浓郁的传统风格和民族特色,而且能突破前人窠臼,具有鲜明的创新精神。C.宝玉对女孩子们一般是温存和顺的,但在初期也暴露出一些暴戾作风。 D.作者真实细致地描写了造成悲剧发生和发展的复杂现实内容,揭示造成悲剧的全面而深刻的社会根源。解析:详解 本题考查病名辨析。A 前后不一致;B 没有递进的意思,改为“既又”;D 去掉第一个“造成”。二、B填空题/B(总题数:15,分数:30.00)16.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_、_称为地质构造,它是研究地壳运动 _和_的依据。(分数:2.00)A.拉伸 张裂 性质 方式B.变形 变位 性质 方式 C.变形 变位 变化 发展D.拉伸 变位 变化 方式解析
45、:详解 本题考查地理知识。A 拉伸和张裂都是地壳变形的具体表现,没有变位,错,C 变化和发展意思也差不多,没有提到地壳运动的性质;D 拉伸只是地壳变形的具体现象之一,不是地壳变形的全部。选 B。17.热带雨林是地球表面生物种类最丰富、结构最复杂的植物群落,现在因人们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遭受破坏,其面积大大下降,并造成气候异常,大量生物物种绝灭或濒危。为此,许多有识之士强烈呼吁保护热带雨林。这表明_。 坚持两点论不能讲重点论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具体的 正确的认识来自社会实践 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分数:2.00)A.B. C.D.解析:详解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哲学中联系的观点、客观规
46、律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从题中可知,人们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破坏生态平衡,这种做法违背了普遍联系的观点,因而应选。人们以破坏热带雨林为代价,以获得暂时的经济利益,这种主观能动性违背了客观规律性,故亦应选。项由于不符合题于的规定性,所以不应该选。其中“有识之士的呼吁”可以看出是正确的认识,它来自实践。所以,项又应入选。故应选 B 项。1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他的迂渐渐的改变起来,终于也敢和女性的同乡或朋友一同去走路了,_那距离,_至少总有三四尺的。这方法很不好,有时我在路上遇见他, _在相距三四尺前后或左右有一个年青漂亮的女人,我_会疑心就是他的
47、朋友。_他和我一同走路的时候,_就走得近了,简直是扶住我, _怕我被汽车或电车撞死;我这面也为他近视而又要照顾别人担心,大家都仓皇的愁一路,所以倘不是万不得已,我是不大和他一同出去的,我实在看得他吃力,因而自己也吃力。(分数:2.00)A.虽然 也 如果 就 但 可 就B.虽然 也 如果 就 要是 可 因为C.但 却 只要 便 要是 可 因为D.但 却 只要 便 但 可 因为 解析:详解 本题考查关联词。第三空前后的句子是条件关系,应填“只要”,这样可以排除 A、B 两项;第五空的后面的句子不是假设关系,应填“但”,如此可以排除 C 项,应填 D 项。19.当今世界上所有的国家,不论其社会制度和发展程度,都在进行经济调整和改革,制定新的国家发展战略,这是因为大家清醒地认识到:今后最终决定本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取决于_。(分数:2.00)A.经济力量的增强B.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