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考研类试卷】工程硕士(GCT)语文28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384384       资源大小:102.50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考研类试卷】工程硕士(GCT)语文28及答案解析.doc

    1、工程硕士(GCT)语文 28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选择题/B(总题数:15,分数:30.00)1.“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六艺经传”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六艺指的是:(分数:2.00)A.风、雅、颂、赋、比、兴B.诗、书、礼、乐、易、春秋C.礼、乐、射、御、书,数D.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2.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没有歧义的一句是:(分数:2.00)A.母亲终生勤俭朴素,任劳任怨,几十年间一直操持着十几个人的家务。B.会计未按经理的指示,将钱汇给对方,结果产生了误会。C.身体瘦弱的水生的祖父已经七十多岁了,但仍然要照料农田里的事。D.市政府于近日发

    2、布了关于严禁在市区养犬和捕杀野犬、狂犬的通告。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分数:2.00)A.由于我国人口结构中老龄人口的增长,老人生活、学习用品的需求也将不断增长。B.运动会开幕式后,上演了名为太阳冰雪亚细亚的大型文艺表演。C.镇政府大院张灯结彩,有八对青年男女在这里喜结良缘。这是该镇进行的第七批农村青年集体婚礼。D.这种将企业各方的权利义务用合同、章程等方式加以明确,对于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利无疑是一种保障。4.决定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公安机关除应当依法向被拘留人宣布并送达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书外,还应当及时通知被处罚人的:(分数:2.00)A.所在单位B.所在居(村)委会C.家属D.所在

    3、地振出所5.下面词语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组是:(分数:2.00)A.哗众取宠(博得群众的喜欢) 公正不阿(迎合,偏袒) 噩(可怕,凶恶)梦 坼(裂开)裂B.贻(遗留)笑大方 百无聊赖(凭借,依靠,寄托) 掣(拉住)肘 颀(高)长C.兴致风发(像风一样迅速,喻指奋发) 嶙峋(突兀,重叠)白骨 谛(仔细,认真)听 竦(向上耸)身D.挈妇将(将要)雏 惴惴(忧愁害怕的样子)不安 屈尊(尊贵的身份) 强聒(乱说话)6.有错别字的一项是:(分数:2.00)A.咳嗽 觉察 惆怅 自惭行秽B.攫取 纸锭 宽敞 苍白无力C.踌躇 徘徊 黯淡 匠心独运D.踉跄 暗淡 诱惑 老态龙钟7.中国历史上出现最早产生

    4、的法律是:(分数:2.00)A.原始社会法B.奴隶制法C.封建制法D.资本主义律8.下列各句中采用的修辞方法依次是: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这里的水比沧浪之水还好。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太阳啊,这个圆圆的魔术家。 那些新芽,条播的行列整齐,撒播的万头攒动,点播的傲然不群,带着笑,发着光。(分数:2.00)A.对比排比比喻排比比喻B.引用对比比喻排比拟人C.引用对比拟人比喻拟人D.排比拟人比喻排比拟人9.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是:(分数:2.00)A.大象B.蓝鲸C.河马D.犀牛10.甲持刀欲杀乙,乙与其搏斗,后反手将甲杀死。关于乙行为

    5、的性质,下列选项正确的是:(分数:2.00)A.乙的行为是故意杀人,应当负刑事责任B.乙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C.乙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D.乙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但造成他人死亡,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11.造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分数:2.00)A.地貌B.海陆分布C.纬度位置D.大气环流1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扛河。”一句说明:(分数:2.00)A.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B.意识转化为物质C.质变和量变是相互参透的D.量变在事物发展中不起作用13.对下列古诗中加线部分的赏析,不正确

    6、的一项是:(分数:2.00)A.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一一运用了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爱山的深厚情感。B.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既是比喻又是排比,以景物喻愁思,烘托出闲愁之多。C.螟虫喧暮色,默思坐西林。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多。 运用对比手法,以彻夜听雨反衬叶落之多。D.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运用夸张手法,赞美诗人诗才出众。14.下列句子,关联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文艺,那么这个任务就不能完成,或者不能迅速地圆满地完成。B.高寒缺氧的恶劣环境,单调枯燥的生活,非但没有难住他,却磨练出了他坚忍不拔的

    7、性格。C.在白色恐怖弥漫的年代里,虽然环境怎样险恶,鲁迅先生一直把密信和文稿珍藏着。D.我爱悠久博大的中国,不仅爱她的美德,而且甚至也爱她的贫困和不幸。1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分数:2.00)A.吮吸(sh 悭吝(ji 缠绵悱恻(fB.切磋(qi) 殒命(y 设身处地(ch)C.破绽(zh 发酵(ji 揠苗助长(y)D.伺候(c) 拗断( 如法炮制(p二、B填空题/B(总题数:15,分数:30.00)1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作几次_的调查,才是了解情况最基本的方法。 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只要_观察,细心研究,是完全可

    8、以认识的。我国的手工艺品,如刺绣、牙雕、发刻等,都在_上显示出功夫。 他的作品写得很出色,尤其是这篇小说的结构十分_。 A细密 严密 精密 周密 B严密 细密 周密 精密 C精密 周密 严密 细密 D周密 精密 细密 严密(分数:2.00)填空项 1:_1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从信息角度看,真话和假话同样可以具有最大的信息量。_从社会角度看,_具有一定信息量而又切题的真话,_有可能获得最佳表达效果,具有一定信息量而又切题的假话,其表达效果等于零,这是人所皆知的常识,_是言语表达的最重要的原则之一。 A但是只有才也 B因为只要就也 C因为只有才却 D但是只要就

    9、却(分数:2.00)填空项 1:_1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中画线处的标点,恰当的一组是: “古人说_兼听则明,偏信则暗_全班四_五十人的意见,你最好都听一听 _搞清大多数人到底赞成什么_”李老师激动地说。A, 。,。 B:。,。 C,。,。 D: 。(分数:2.00)填空项 1:_19.从修辞效果看,下列横线上所填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自从地球印下人类的足迹以来,地球容颜逐渐由美变丑了。特别是迈人工业社会之后,人类在向大自然索取大量财富的同时,也排放大量废气、废水和废渣,污染着自己赖以生存的空气、水源和土壤,地球伤痕累累,公害却频频发生,_,人们感到生活在一个缺乏安全的环境中。 A“三废”

    10、的阴影像阴云在世界各地飘荡。 B“三废”的阴影像虎豹在世界各地肆虐。 C“三废”的阴影像强盗在世界各地横行。 D“三废”的阴影像幽灵在世界各地游荡。(分数:2.00)填空项 1:_20.下列六句话组合成一段文字,合理的顺序是: 我和柔石最初的相见我也忘记了在上海怎么来往起来不知是何时,在哪里总之,他那时住在景云里,离我的寓所不过四五家门面不知怎么一来,就来往起来了他仿佛说过,曾在北京听过我的讲义,那么,当在八九年之前了 A B C D(分数:2.00)填空项 1:_2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成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组是: 语文考试能得高分的学生大都思维敏捷,_,并且综合能力较强。 小王今天淋

    11、了雨,周身湿透了,_,应当赶快吃点防感冒的药。 只要你能_为我想一想,就会同情我的处境,不会这样指责我了。 A博闻强志毫发不爽 身临其境 B博闻强志 浑身颤抖 设身处地 C博大精深 毫发不爽 身临其境 D见多识广 浑身颤抖 设身处地(分数:2.00)填空项 1:_22.“我自横刀仰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_诗句。 A文天祥 B谭嗣同 C夏完淳 D丘逢甲(分数:2.00)填空项 1:_23.韩非子载:“上古之世民食瓜果蚌蛤,腥臊恶臭,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懂得“钻燧取火”的我国远古居相当于_人。 A元谋 B蓝田 C北京 D山顶洞(分数:2.00)填空项 1:_24.“写鬼写妖

    12、,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此联是对作品高度而又恰如其分的评价。 A罗贯中 B吴承恩 C吴敬梓 D蒲松龄(分数:2.00)填空项 1:_25.“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是鲁迅先生对_的评语。 A史记 B汉书 C后汉书 D资治通鉴(分数:2.00)填空项 1:_26.毛泽东的诗词是记载中国革命伟大历程的史诗。他的词“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泛指江西)一带不停留,便向潇湘(泛指湖南)直进”描述的是_。 A北伐军进军湖南 B八一南昌起义 C湘赣边秋收起义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分数:2.00)填空项 1:_27.史诗在古代文明中是一种主要的文学形式。是古代希腊不朽的文学作品,同

    13、时也是一部西方最早的史书。 A荷马史诗 a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C一千零一夜 n伊利亚特(分数:2.00)填空项 1:_28.“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指的是_。 A时间的顺序性 B时间的不可逆性 C时间的相对性 D时间的间断性(分数:2.00)填空项 1:_29.亚非两洲都不具有_气候。 A热带雨林 B亚热带季风 C温带大陆性 D温带海洋性(分数:2.00)填空项 1:_30.在两个生态系统的交界处(草原和森林),有一过渡区,生活在这个过渡区中的动物的特点是 _。 A与两个邻近生态系统相比动物多样性较小 B与两个邻近生态系统相比动物多样性较大 C与两个邻近生态系统相比植物性动物较多 D与两个邻近生态

    14、系统相比动物和寄生动物较多(分数:2.00)填空项 1:_三、B阅读理解/B(总题数:5,分数:40.00)B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文后问题。/B现在许多人有大恐惧;我也有大恐惧。许多人所怕的,是“中国人”这名目要消灭;我所怕的,是中国人要从“世界人”中挤出。我以为“中国人”这名目,决不会消灭;只要人种还在,总是中国人。譬如埃及犹太人,无论他们还有“国粹”没有,现在总叫他埃及犹太人,未尝改了称呼。可见保存名目,全不比劳力费心。但是想在现今的世界上,协同生长,挣一地位,即须有相当的进步的智识,道德,品格,思想,才能够站得住脚:这事极须劳力费心。而“国粹”多的国民,尤为劳力费心,因为他的“粹”太多。粹

    15、太多,便太特别。太特别,便难于种种人协同生长,挣得地位。有人说:“我们要特别生长;不然,何以为中国人!”于是乎要从“世界人”中挤出。于是乎中国人失了_,却暂时仍要在这世界上住!_这便是我的大恐惧。(选自鲁迅热风随感录三十六,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杜,1981)(分数:8.00)(1).根据上下文,在文中横线处填人最合适的词语。(分数:2.00)A.自我B.地位C.国粹D.世界(2).此文的主旨是:(分数:2.00)A.认为“中国人”这名目不会被消灭B.恐惧中国人失掉自身C.倡导新的“世界”眼光D.如何从根本上保存国粹(3).根据这篇文章,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国粹”多

    16、并不妨碍融人现代世界。B.埃及犹太人无论是否还有“国粹”,其名称不变C.保存名目,全不必劳力费心D.太特别,便难于其他民族协同生长(4).根据作者原意,中国人要在现在世界挣得地位,最重要的是:(分数:2.00)A.小心保存国粹B.具有进步意识C.保持恐惧心理D.善于追求特别B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文后问题。/B何谓文化?向来狭义的解释,只指学术技艺而言,其为不当,自无待论。说得广的,又把一切人为的事都包括于文化之中,然则动物何以没有文化呢?须知文化正是人之所以异于他动物的。其异点安在呢?凡动物,多能对外界的刺激而起反应,亦多能与外界相调适。然其与外界相调适,大抵出于本能,其力量极有限,而且永远不过

    17、如此。人则不然。所以人所处的世界,与动物所处的世界,大不相同。人之所以能如此,(一)由其有特异的脑筋,能想出种种法子。(二)其手和足的作用分开,能制造种种工具,以遂行其计划。(三)又有语言以互相交通,而其扩大的即为文字。此人之所知,所能,可以传之于彼;前人之所知,所能,并可以传之于后。因而人的工作,不是个个从头做起的,乃是互相接续着做的。不像赛跑的人,从同一地点出发,却像驿站上的驿夫,一个个连接着,向目的地进行。其所走的路线自然长,而后人所达到的,自非前人所能知了。然则文化,是因人有特异的禀赋,良好的交通工具而成就的控制环境的共业。动物也有进化,但他的进化,除非改变其机体,以求与外界相适应,这

    18、是要靠遗传上变异淘汰等作用,才能达到目的的,自然非常迟慢。人则只须改变其所用的工具,和其对付事物的方法。我们身体的构造,绝无以异于野蛮人,而其控制环境的成绩却大不相同,即由其一为生物进化,一为文化进化之故。人类学上,证明白冰期以后,人的体质,无大变化。埃及的尸体解剖,亦证明其身体构造,与现今的人相同。可见人类的进化,全是文化进化。恒人每以文化状况,与民族能力,并为一谈,实在是一个重大的错误。遗传学家,论社会的进化,过于重视个体的先天能力,也不免为此等俗见所累。至于有意夸张种族能力的,那更不啻自承其所谓进化,将返于生物进化了。从理论上说,人的行为,也有许多来自机体,和动物无以异的,然亦无不披上文

    19、化的色采。如饮食男女之事,即其最显明之例。所以在理论上,虽不能将人类一切行为,都称为文化行为,在事实上,则人类一切行为,几无不与文化有关系。可见文化范围的广大。能了解文化,自然就能了解社会了。人类的行为,源于机体的,只是能力。其如何发挥此能力,则全因文化而定其形成。(选自吕思勉中国文化史绪论,中国通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北京安通学校提供)(分数:8.00)(1).本文的主旨在于:(分数:2.00)A.解释文化的范围和重要性B.强调人与动物的不同C.突出人类社会的文化进化D.证明遗传学家的错误(2).根据本文的意见,人区别于动物在于:(分数:2.00)A.动物不能适应和改变环境B.

    20、人类个体的先天能力很强C.人类有良好的交通工具D.文化的进化和承继使人类能力剧增(3).按照本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语言文字是人类的文化能力B.饮食男女之事与文化无关C.动物适应环境往往出于本能D.了解文化也就能了解社会(4).按照本文,种族论者的思想错误在于:(分数:2.00)A.不承认人能制造工具和制定计划B.不承认人具有控制环境的能力C.否认遗传上的变异淘汰等作用D.将种族的能力归因于生物进化B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文后问题。/BB铜奔马正名/B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东汉铜奔马是 1969年在甘肃武威出土的;据云当时被定名为“马踏飞燕”,也有学者引经据典,将其定名为“马超

    21、龙雀”。最后可能因为众说纷纭,无奈之下取名为“铜奔马”。“铜奔马”一名虽然简明扼要,但有马无燕,未惬人意。最近有人在光明日报上撰文,更考定此物应名“飞廉铜马”。其根据有二:一是后汉书董卓传中有“飞廉铜马之后”的记载;一是“三才图会里的飞廉图,便是一只飞鸟”。愚意此说更属不妥。首先,三才图会一书乃明朝嘉靖、万历间人所作,且四库提要认为其中采摭浩博,然间有冗杂虚构之病。其次,关于“飞廉”,注家多有出入。墨子耕柱云:“夏后启使飞廉折金于心川。”史记秦本纪云:“飞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以上两书显然认为飞廉是人。但是淮南子俶真训)高诱注:“飞廉,兽名,长毛有翼。”楚辞离骚王逸注:“飞廉,风伯也。

    22、”洪兴祖补注:“飞廉,神禽,能致风气。”可见飞廉到底是人是神,是兽是禽,古人也无定论。两汉之间神话颇多,汉代画像石中常有人骑神兽、驾神龙升天的景象,亦有骑马的形象,但神兽归神兽,马归马,在这些图案中各有其形。武威铜马是一件写实的作品,马足下的飞鸟亦然,所以很难将其与神话中的飞廉相提并论。至于后汉书董卓传所说,当是飞廉归飞廉,铜马归铜马,非指一物,故文后有“之属”一词。然而,武威铜马足下确有一鸟,其象征之意为人所关注。一提到马,人们很快想到奔腾如飞,而飞燕的速度同样也是无庸置疑的。历朝多有以燕喻良马之诗文,如南朝沈约诗有“紫燕光陆离”句;注:“紫燕,良马也。”梁朝简文帝诗云:“紫燕跃武,赤兔越空

    23、。”二句中赤兔指良马,紫燕亦指良马。李善注谢灵运诗云:“文命自代还,有良马九匹,一名飞燕骝。”在古代,武威铜马足下的飞燕无疑是用来比喻良马之神速,这种造型让人一看便知其意,所以铜马应直截了当取名为“紫燕骝”或“飞燕骝”,此名恰合古意,最为雅致贴切。(分数:8.00)(1).以下不属于作者为铜奔马正名的原因的一项是:(分数:2.00)A.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东汉铜奔马,其名称一直众说纷纭。B.“马踏飞燕”、“马超龙雀”二名跟铜奔马造型相合,但未被采用。C.“铜奔马”一名中虽然有奔马,但是没有飞燕,不能令人满意。D.“飞廉铜马”一名,比起“铜奔马”、“马踏飞燕”等更逊一筹。(2).以下不属于作者否定

    24、“飞廉铜马”一名时所用证据的一项是:(分数:2.00)A.三才图会一书撰作时代太晚,且有冗杂虚构之病。B.飞廉是人还是神,是兽还是禽,古人的说法并不一致。C.两汉之间神话颇多,汉代画像石中就有人骑神兽、神龙的景象。D.后汉书董卓传“飞廉钢马之属”中,飞廉和铜马应是两物。(3).对原文最后一段中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从古到今的诗文中,有许多用燕子比喻良马奔腾如飞的例子。B.“二句中赤兔指良马”的“二句”指“紫燕光陆离”、“紫燕跃武”二句。C.铜奔马足下有一鸟,文中透露出这种造型的用意表明奔马速度快于飞燕。D.作者认为,“紫燕骝”、“飞燕骝”的名称符合古人原意,又切合

    25、铜奔马的造型。(4).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四库提要虽然比三才图会晚出,却是一部权威性的著作。B.高诱、王逸、洪兴祖三人都是我国古代学问渊博的注释家。C.在汉代画像石中,凡是有人骑马形象的图案,就不属于神话故事。D.在体会古人创意这一点上,“飞廉铜马”和“紫燕骝”两个命名是相似的。B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文后问题。/B机器人工程师总是从自然中寻找灵感。然而,在过去几年里,他们的研究重点开始改变了。科学家们不像先前那样为制造更好的机器人而研究动物,而是为更好地了解动物而研究机器动物。过去 10年里,自动装置技术的发展以及电脑部件的不断缩小,意味着小型自动装

    26、置可以具备日益强大的处理能力。机器动物与真的动物相比具有很多优点。在对它们的人造大脑实行操作时,你无需考虑道德难题或动物权益问题。而且,人们可以利用它们揭示支配很多动物行为的神经元。这种技术的原理相当简单。如果你得出了一种动物的某种行为可能由大脑的某个部分控制的理论,你就可以制造一个自动装置,设计它的电路来模仿这种大脑构造。然后你在实验室像对待真的动物一样,利用同种观察、测量和重复技术考察其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它的行为和真正的动物相同,你很可能会有所收获。人工动物学的作者之一欧文霍兰解释说:“如果这种理论对一个自动装置适用,你就可以确定你理论的某些部分是正确的。但如果它不适用,那么几乎肯定

    27、是你错了。”通常,证明理论的错误更加有用,因为这会揭示理论存在的问题并缩小研究人员寻找答案的范围。如果对机器动物的实验显示理论是正确的,这种理论可以反过来应用于生物学,为研究人员进行真动物实验提供有价值的起点。能够揭示是什么促成了动物行为的机器动物的一个例子是斯特林大学芭芭拉韦布博士的机器蟋蟀。在夏季繁殖期,雄性蟋蟀用歌声吸引雌性蟋蟀。尽管生物学家们进行了多年研究,却仍未找到蟋蟀控制这种行为的神经系统,但他们估计这大约需要 20个神经元。韦布采用了一种新方法。她制造了一个自动装置,线路设计与蟋蟀的一小部分神经系统相仿,试验它是否能像真的蟋蟀一样找到一个交配对象。韦布的机器蟋蟀证明,机器动物无需

    28、外形相似就可以像真的动物那样行动。它具备了雌性蟋蟀寻找爱侣所依据的全部基本特征。在韦布的实验中,机器蟋蟀能很容易地找到正确的路径,走向正在用歌声吸引它的雄蟋蟀。这令很多生物学家感到惊奇。这个装置表明,这种看似复杂的行为只需要 4个神经元就足够了。研究人员乐观地认为,仿生自动装置的前景令人鼓舞。芭芭拉韦布博士说:“机器动物还不能完全代替真的动物,但我确实认为将来它会大有用武之地。随着技术的不断改善,我们将能够制造更多这种复杂系统。”(分数:8.00)(1).第四段中加点的“这种理论”在文中具体所指的是:(分数:2.00)A.机器人工程师从自然中寻找的灵感。B.自动装置具备的日益强大的处理能力。C

    29、.一种动物的某种行为可能由大脑的某个部分控制的理论。D.利用同种观察、测量和重复技术考察其行为所获得的结论。(2).下列对“这种技术的原理相当简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电脑部件的不断缩小,有利于对机器动物的人造大脑实行操作。B.制造一种自动装置,设计它的电路模仿大脑构造来控制动物行为。C.像对真的动物一样,利用同种观察、测量和重复技术来考察机器动物的行为。D.机器蟋蟀找到正确路径,走向吸引它的雄蟋蟀,原估计需要 20个神经元,实际只需要 4个神经元就足够了。(3).根据原文,下列不属于机器动物优点的一项是:(分数:2.00)A.在对它们的人造大脑实行操作时,无需考虑道德

    30、难题或动物权益问题。B.可以利用它们揭示支配很多动物行为的神经元。C.为研究人员进行真动物实验提供有价值的起点。D.无需外形相似就可以像真的动物那样行动。(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随着研究重点的改变,机器人工程师不再从自然中寻找灵感,而转入了对机器动物处理能力的研究。B.无论机器运行和真的动物的行为是否相同,都能为更好地了解动物提供有价值的东西。C.韦布的机器蟋蚌试验证明,机器动物对动物行为研究有重要贡献。D.虽然科学家们用机器动物完成了某些动物实验,但取代所有实验中的真动物尚需时日。B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BB沙尘暴/B人类总是依据自身的

    31、利益评价外部事物,将之分成优劣好坏,而大自然则另有一套行为规范与准则。现在人们闻之色变的沙尘暴,即由于强烈的风将大量沙尘卷起,造成空气混浊,能见度小于千米的风沙天气现象,其实古已有之。它本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的一项工程,并且在全球生态平衡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地质史上,风力对草原带的风化物质进行筛选分类:凡搬不动的粗大砾石,留在原地形成砾石戈壁滩;颗粒适中的粗砂和细砂被吹移到附近就地聚集成沙漠;颗粒微小的粉沙细土和微尘,则被强上升气流扬上天空,作中长距离的输送。我国黄土高原的黄土层就是沙尘经数百万年堆积而成的,华夏文明就是在这块沙尘累积的黄土地上诞生和发展起来的。澳大利亚的沙尘乘着

    32、南半球的西风掠过塔斯曼海,使新西兰火山岛上的土壤更为肥沃,因而被称作“澳大利亚出口的珍贵产品”。从非洲内陆吹向地中海的强风帮助古罗马人使用帆船从埃及运回小麦,但也将撒哈拉大沙漠的沙尘带到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沙尘暴固然使空气中的可吸人颗粒物增加,然而由于沙尘含有碱性,又可中和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减缓酸雨的发生。风是地球上空的传送带,它将大陆的沙尘吹向海洋,又将海洋的水汽吹向大陆。沙尘和水汽相遇,便能结合为云,最终化作降水。可见,沙尘不仅在土壤的分布和补充上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在全球的水循环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说,沙尘也是决定全球生态平衡的因子。然而,近百年来,沙尘暴却已成为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

    33、一大灾害。构成我国沙尘暴的物质材料,多来自干旱、半干旱的草原区。在人为活动的于预下,特别是由于森林大量砍伐,土地过度开垦,工厂盲目建设,排放不加控制,结果造成生态巨变:原来有沙漠的地方扩大了;没有沙漠的地方沙漠产生了:内陆河流程缩短,水量减少,沼泽地消失;河流两岸的绿色走廊枯萎死亡。这样,来自大西北的沙尘暴,一路上还源源获得裸地上新的沙尘源的补充,而且混入了工矿企业排放的有害成分和来自草原上牲畜粪便中的病菌病毒。总之,在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后,自然界的风蚀速度已远远大于土壤的生成速度,一连串的灾害也就由此产生。(分数:8.00)(1).下列对沙尘暴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沙

    34、尘暴是由于风将大量沙尘卷起,使空气混浊,能见度小于千米的风沙天气现象。B.沙尘暴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保持全球生态平衡的一项工程。C.从地质史上看,沙尘暴是风力对草原带的风化物质进行筛选分类的结果。D.沙尘暴是那些颗粒适中的粗砂和细砂被大风吹移到附近就地聚集成沙漠形成的。(2).下列对“沙尘也是决定全球生态平衡的因子”这句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分数:2.00)A.沙尘这种天气现象古已有之,它在地球生态平衡中起着一定的作用。B.沙尘逐渐积聚形成沙尘暴,在全球范围内起了保持生态平衡的作用。C.沙尘含有碱性,能使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得到平衡,从而减缓酸雨的发生。D.沙尘不仅在土壤的分布和

    35、补充上,而且在全球水循环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3).下列对沙尘暴灾害加剧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强上升气流把颗粒微小的粉沙细土和微尘扬上天空,作中长距离的输送。B.森林大量砍伐,土地过度开垦,工厂盲目建设,排放不加控制,造成生态巨变。C.沙尘暴中混入了工矿企业排放的有害成分和来自牲畜粪便中的病菌病毒。D.在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后,自然界的风蚀速度已远远大于土壤的生成速度。(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沙尘暴曾给新西兰、意大利、法国等国家带来好处,因而必将被人类所利用。B.风将大陆的沙尘吹向海洋,又将海洋的水汽吹向大陆,这将会使

    36、海平面逐渐升高。C.既然是人为因素加剧了沙尘暴的危害,人类也就完全有能力减少这种灾害的发生。D.大自然是不会犯错误的,因此人类应当顺应大自然,而不要企图去改变大自然。工程硕士(GCT)语文 28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选择题/B(总题数:15,分数:30.00)1.“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六艺经传”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六艺指的是:(分数:2.00)A.风、雅、颂、赋、比、兴B.诗、书、礼、乐、易、春秋C.礼、乐、射、御、书,数 D.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解析:解析 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课本)。经,指六经的原文。“传”,不同于史记

    37、中的列传、水浒传等的“传”义,它是特指阐释儒家经义的文字。2.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没有歧义的一句是:(分数:2.00)A.母亲终生勤俭朴素,任劳任怨,几十年间一直操持着十几个人的家务。B.会计未按经理的指示,将钱汇给对方,结果产生了误会。 C.身体瘦弱的水生的祖父已经七十多岁了,但仍然要照料农田里的事。D.市政府于近日发布了关于严禁在市区养犬和捕杀野犬、狂犬的通告。解析:解析 A 项“十几个人的家务”,既可理解为“照料十几个人的家务”,也可理解为“需要十几个人做的家务”。C 项“身体瘦弱”既可理解为是“水生”,也可认为是“祖父”。D 项“严禁”的对象既可理解为“在市区养犬”,也可理解为“在市区

    38、养犬和捕杀野犬、狂犬”。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分数:2.00)A.由于我国人口结构中老龄人口的增长,老人生活、学习用品的需求也将不断增长。 B.运动会开幕式后,上演了名为太阳冰雪亚细亚的大型文艺表演。C.镇政府大院张灯结彩,有八对青年男女在这里喜结良缘。这是该镇进行的第七批农村青年集体婚礼。D.这种将企业各方的权利义务用合同、章程等方式加以明确,对于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利无疑是一种保障。解析:解析 B 项中谓语动词“上演”与宾语“文艺表演”搭配不当,应改为“进行了文艺表演”。C项中也是词语搭配不当,不过与 B项不同的是,这里是修饰语“进行”与中心语“集体婚礼”搭配不当,“进行的集体婚

    39、礼”应改为“举行的集体婚礼”。D 项的毛病属于成分残缺,“这种将企业各方的权利义务用合同、章程等方式加以明确”一句之后应当加上中心语“的方式”、“的做法”之类词语,语意才能完整,表意不能明确,否则与前面的“这种”无法搭配,更无法充任后面一句话“是一种保障”的主语。4.决定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公安机关除应当依法向被拘留人宣布并送达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书外,还应当及时通知被处罚人的:(分数:2.00)A.所在单位B.所在居(村)委会C.家属 D.所在地振出所解析:解析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十七条规定,公安机关应当向被处罚人宣告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书,并当场交付被处罚人;无法当场向被处罚人宣告的,应当在二

    40、日内送达被处罚人。决定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应当及时通知被处罚人的家属。5.下面词语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组是:(分数:2.00)A.哗众取宠(博得群众的喜欢) 公正不阿(迎合,偏袒) 噩(可怕,凶恶)梦 坼(裂开)裂B.贻(遗留)笑大方 百无聊赖(凭借,依靠,寄托) 掣(拉住)肘 颀(高)长C.兴致风发(像风一样迅速,喻指奋发) 嶙峋(突兀,重叠)白骨 谛(仔细,认真)听 竦(向上耸)身D.挈妇将(将要)雏 惴惴(忧愁害怕的样子)不安 屈尊(尊贵的身份) 强聒(乱说话) 解析:解析 “将”是个多音多义词,D 项中的“将”应作扶持的意思。6.有错别字的一项是:(分数:2.00)A.咳嗽 觉察

    41、惆怅 自惭行秽 B.攫取 纸锭 宽敞 苍白无力C.踌躇 徘徊 黯淡 匠心独运D.踉跄 暗淡 诱惑 老态龙钟解析:解析 A 项中“自惭行秽”应为“自惭形秽”。7.中国历史上出现最早产生的法律是:(分数:2.00)A.原始社会法B.奴隶制法 C.封建制法D.资本主义律解析:解析 奴隶制法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法,也是第一个剥削者类型的法,它是随着原始社会的瓦解,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8.下列各句中采用的修辞方法依次是: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这里的水比沧浪之水还好。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太阳啊,这个圆圆的魔术家。 那些新芽,条播

    42、的行列整齐,撒播的万头攒动,点播的傲然不群,带着笑,发着光。(分数:2.00)A.对比排比比喻排比比喻B.引用对比比喻排比拟人 C.引用对比拟人比喻拟人D.排比拟人比喻排比拟人解析:解析 中“比”的意思是同一方面在程度上(好)的比较,而不是正反两面的对比。是比喻中的暗喻。9.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是:(分数:2.00)A.大象B.蓝鲸 C.河马D.犀牛解析:解析 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是蓝鲸,有的身长 31米多,体积有 120多吨。蓝鲸的头非常大,舌头上能站 50个人。它的心脏和小汽车一样大。婴儿可以爬过它的动脉,刚生下的蓝鲸幼崽比一头成年象还要重。10.甲持刀欲杀乙,乙与其搏斗,后反手将甲杀死。

    43、关于乙行为的性质,下列选项正确的是:(分数:2.00)A.乙的行为是故意杀人,应当负刑事责任B.乙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C.乙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D.乙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但造成他人死亡,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解析:解析 根据修订后的新刑法典第 20条第 3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故选 C。11.造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分数:2.00)A.地貌 B.海陆分布C.纬度位置D.

    44、大气环流解析:解析 因为一山有四季,首先能排除纬度原因,因为一个山里纬度应该是相同的。所以 C是错的。另外山里都是陆地,没有和海的海陆差异(水和陆地的比热容不同造成的温度差异)所以 B可以排除掉;大气的环流影响基本是由于纬度的原因,所以 A可以排除掉。地貌在影响气候上主要表现就是在山里。因为山上由于海拔的原因,会造成例如日照、气温的不同,所以植物的反应也不同,就会出现这种现象。1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扛河。”一句说明:(分数:2.00)A.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 B.意识转化为物质C.质变和量变是相互参透的D.量变在事物发展中不起作用解析:解析 由“跬步”“小流”的积累到“千

    45、里”“江海”的巨变构成一个完整的变化过程。在这个完整的变化过程中,前者是准备,后者是结果,前者引起后者。这句名言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任何事物的运动变化,总是从微小的、不显著的变化开始,经过逐步的积累达到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在哲学上,我们把事物这种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叫做量变;把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叫做质变。13.对下列古诗中加线部分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一一运用了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爱山的深厚情感。B.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既是比喻又是排比,以景物喻愁思,烘托出闲愁之多。C.螟虫喧暮色

    46、,默思坐西林。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多。 运用对比手法,以彻夜听雨反衬叶落之多。D.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运用夸张手法,赞美诗人诗才出众。解析:解析 不是对比,也不能说是“彻夜听雨”,因为诗中只是表明一夜未眼。14.下列句子,关联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文艺,那么这个任务就不能完成,或者不能迅速地圆满地完成。 B.高寒缺氧的恶劣环境,单调枯燥的生活,非但没有难住他,却磨练出了他坚忍不拔的性格。C.在白色恐怖弥漫的年代里,虽然环境怎样险恶,鲁迅先生一直把密信和文稿珍藏着。D.我爱悠久博大的中国,不仅爱她的美德,而且甚至也爱她的贫困和不幸。解析:解析 B 是

    47、递进关系,应改为“非但而且”;C 是条件关系,“虽然”可改为“无论”;D的“而且”多余,应删去。1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分数:2.00)A.吮吸(sh 悭吝(ji 缠绵悱恻(fB.切磋(qi) 殒命(y 设身处地(ch)C.破绽(zh 发酵(ji 揠苗助长(y) D.伺候(c) 拗断( 如法炮制(p解析:解析 A 项“悭”读 qin;B 项“切”读 qi项“炮”读 po。二、B填空题/B(总题数:15,分数:30.00)1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作几次_的调查,才是了解情况最基本的方法。 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只要_观察,细心研究,是完全可以认识的。我国的手工艺品,如刺绣、牙雕、发刻等,都在_上显示出功夫。 他


    注意事项

    本文(【考研类试卷】工程硕士(GCT)语文28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progressking10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