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程硕士(GCT)语文 11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选择题/B(总题数:15,分数:30.00)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注音有误的一项是_。(分数:2.00)A.日蚨(di) 璀(cu)璨 耷(d)拉 曲肱(gn 而枕B.娥(y)聚 圭(gu)泉 龟(qi)兹 按图索骥(j)C.靓(jn 妆 遭劲(jn 桃核(h) 踽(j)踽独行D.央浼(mi 浸(j 渍 工尺(ch) 氓(mn 之2.我国下列地区中,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效果最好的是_。(分数:2.00)A.海口B.重庆C.拉萨D.吐鲁番3.在反对国民党文化“围剿”的斗争中,鲁迅的杂文像“匕首”一样刺
2、向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下列著作中,_是鲁迅的杂文。(分数:2.00)A.为了忘却的纪念B.骆驼样子C.李有才板话D.暴风骤雨4.现代意义的美国宪法监督制度是通过_建立起来的。(分数:2.00)A.美国宪法的规定B.马伯里诉麦迪逊案件的判决C.华盛顿总统的宣告D.林肯总统的宣告5.“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一名句出自_的诗句。(分数:2.00)A.杜甫B.李白C.欧阳修D.苏轼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是_。(分数:2.00)A.中国寺庙建筑宏大精美,因势构筑巧思妙想,真可谓鬼斧神工,令人叹服B.如果对中国人民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之不理,一意孤行,必将自食其果C.本文五、六段之
3、间原先衔接得非常顺畅,修改者却在中间硬塞进去了两个所谓的过渡句,这样一来,反而给人以狗尾续貂之感D.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以风起云涌之势迅速地歼灭了盘踞在江南的国民党军队。7.下列各句运用了两种修辞手法的一项是_。(分数:2.00)A.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B.两个“洪常青”徐刚和孙杰、“南霸天”黄民暄及张剑、塔米拉等中芭主要演员,甘愿为她做扶“花”的“绿叶”C.有人批评散文家余秋雨的散文有“硬伤”,指责大画家陈逸飞的油画是“横笛竖吹”D.行者笑道:“老官儿,你估不出人来。我小自小,结实,却是吃了磨刀水的,秀气得很”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使
4、用正确的一项是_。(分数:2.00)A.不但他在诗词方面造诣很深,而且对书法、绘画也很有研究B.除非加强对抗性训练,中国足球才有可能走向世界,否则连亚洲都冲不出去C.这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对于我却有深刻的体会D.这些财迷心窍的家伙却置法律而不顾,向高压轴电铁塔伸出了罪恶之手9.“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出自_。(分数:2.00)A.资治通鉴B.与浩韧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C.史记项羽本纪D.苟于劝学10.关于公司总经理与中层管理人员之间的区别,存在着以下几种不同的说法。最为贴切的一种是_。(分数:2.00)A.总经理比中层管理人员更需要环境洞察力B.总经理比中层管理人员更需要拥有发言权C.
5、总经理比中层管理人员更需要掌握反映公司经营问题的信息D.总经理的行为比中层管理人员较少受约束1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_。(分数:2.00)A.篾视 每况愈下 作弊 尾大不调B.肄业 有持无恐 害躁 苦心孤诣C.坎坷 言谈诙谐 旷废 缠绵悱恻D.模仿 众口铄金 亵渎 故弄悬殊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_。(分数:2.00)A.他那家公司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几番拼死挣扎,还是没能坚持下去B.为彻底杜绝随地吐痰这种不良现象不再发生,有关部门加大了管理力度C.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 0.5 千克蜜,大约要采集 50 万朵的花粉D.由于人口过于集中造成了不少城市的供应
6、、就业、住宅、水电等问题日益严重13.你正面临是否购买某种奖券的决策。你知道每张奖券的售价以及该期共发行奖券的总数、奖项和相应的奖金额。在这样的情况下,该决策的类型是_,加入_的信息以后就该决策将变成一个风险性决策。下列选项中的内容分别填入上述两横线处,最恰当的是_。(分数:2.00)A.确定性决策 各类奖项的数量B.风险性决策 不需要加其他信息C.不确定性决策 各类奖项的数量D.不确定性决策 可能购买该奖券的人数14.世界上经济发达、石油资源丰富但需要进口石油的国家是_。(分数:2.00)A.加拿大B.美国C.日本D.德国15.下边括号中对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_。(分数:2.00)A.景
7、(敬佩)慕不已 椎(拍打)心痛恨 平畴(田地)万里 怅(不如意)然若失B.永志(记)不忘 毛骨悚(害怕)然 夜阑(将尽)人静 心安理得(符合)C.缘悭(缺欠)一面 尔虞(欺骗)我诈 无动于衷(内心) 民不聊(依赖)生D.无人问津(渡口) 荒诞(荒唐)不经 波澜(大浪)壮阔 贻笑大方(不小气)二、B填空题/B(总题数:15,分数:30.00)16.我国许多城市(特别是沿海、沿湖流域)禁止使用含磷洗涤剂(其中磷以三磷酸钠形式存在),其主要原因是_。(分数:2.00)A.含磷洗涤剂有毒B.避免磷污染水体,引起藻类大量繁殖C.降低洗涤剂成本D.磷资源缺乏17.在 17 世纪至 18 世纪殖民争霸战争中
8、,印度成为英法争夺的焦点的原因是_。(分数:2.00)A.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B.是潜在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C.当地较落后,容易被控制D.属于东西方交通要道,易守难攻18.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共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分析正确的会议有_。 中共八大 七届二中全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 八届十一中全会(分数:2.00)A.B.C.D.19.“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民歌出自_。(分数:2.00)A.汉朝B.晋朝C.北朝D.南朝20.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国家的共同特征是_。(分数:2.00)A.改革前阶级矛盾相对缓和B.由封建制度走上资
9、本主义道路C.统治阶级热衷于侵略扩张D.改革后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21.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公司向其他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除国务院规定的投资公司和控股公司外,累计投资额不得超过_,在投资后,接受被投资公司以利润转增的资本、其增加额不计算在内。(分数:2.00)A.本公司资产的 50%B.本公司挣资产的 50%C.本公司实收资本的 50%D.本公司注册资本的 50%22.填入下段文字横线上最恰当的一句是_。 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_。(分数:2.00)A.虽然许多人
10、不知道他的姓名,但他的性格是伟大的,在我眼里和我心里B.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知道C.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知道,但在我眼里和心里,他的性格是伟大的D.他的性格是伟大的,在我眼里和心里,虽然许多人不知道他的姓名2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准确的一项是_。 人文是“化成天下”的学问,它包括_人的智慧,开发人的潜能,调动人的精神,激励人的意志,_人的行为,以及促进人的健康,_社会稳定,乃至发展社会经济、_人际关系等学问。(分数:2.00)A.启发 规范 维护 调整B.启迪 规范 维护 协调C.启迪 规定 维持 协调D.启发 规定 维持 调整24.我国
11、政府行政管理机构的改革,尽管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也还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在以下所列举的四项困难中,你认为_是最难在短时间内真正有效地加以解决的。(分数:2.00)A.机构撤并B.人员分流C.职能转变D.角色转换25.下列可以担任公司董事的是_。(分数:2.00)A.某甲,35 岁,大学文化,市文化局副科长,精力充沛,愿意在公司兼职B.某乙,46 岁,为人忠诚,人生坎坷,顽强刚毅,不惜贷款为其身在农村患尿毒症的妻子治病,至今仍有 10 万元未还清C.某丙,50 岁,高小文化,灵活但不善与人合作,1985 年曾因倒卖粮票被判刑 3 年D.某丁,55 岁,原某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上个月被法院经审
12、理判决有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 2 年,缓刑2 年。某丁不服,申诉称其所受钱财是其劳动所得26.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_。 他_不决地伫立着,缓缓地环顾四周的房屋和院中的景物。 他们学习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决心统筹安排,因地制宜,_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 为了躲避敌人搜捕,他_成一个阔太太,打扮得珠光宝气。(分数:2.00)A.犹豫 逐步 化装B.迟疑 逐渐 化妆C.迟疑 逐渐 化装D.犹豫 逐步 化妆27.精致公司主要生产各种型号的汽油发动机和柴油机,产品研发任务主要由其内部的中心研究所承担。该所分为基本件室、缸体室、燃烧室、测试室、电气室、计划室和所长办公室等部门。下列
13、_项情况出现时,该所的部门设置方式和组织结构最有必要进行适当调整。(分数:2.00)A.中心研究所的职能发生重大的变化,增加了包括行业技术信息的搜集分析、市场动态分析、为产品售后服务提供技术支持等新职能B.所长的人选进行了更换,新所长精通管理,尤其是组织管理方面的技能C.企业准备压缩人员,中心研究所也准备转出去一部分富余人员D.企业主产品更换了商标28.“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出自_的诗句。(分数:2.00)A.欧阳修B.陶渊明C.李贺D.李清照29.对于国内外企业来说,奥运会是将自己的品牌和形象展现给全世界的最好机会,而借助奥运会徽亮出自己企业的品牌,则是为了_。(分数:2.00)A.提
14、高经济效益B.推动产品市场营销C.提高产品使用价值D.转变经济增长方式30.某民营企业一位姓姚的车间主任,手下有十几号工人,他对自己“独有”的领导方式感到颇为自豪。他对手下人常说的一句口头禅就是:“不好好干回家去,干好了月底多拿奖金。”可以认为,姚主任把他手下的工人都看作了是_。(分数:2.00)A.只有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的人B.只有生理需要和归属需要的人C.只有归属需要和安全需要的人D.只有安全需要和尊重需要的人三、B阅读理解/B(总题数:4,分数:40.00)B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列五道题。/B有人记下一条逸事,说,历史学家陈寅恪曾对人说过,他年轻时去见历史学家夏曾佑,那位老人对他说:“你
15、能读外国书,很好;我只能读中国书,都读完了,没得读了。”他当时很惊讶,以为那位学者老糊涂了。等到自己也老了时,他才觉得那话有点道理:中国古书不过是那几十种,是读得完的。中国古书浩如烟海,怎么读得完呢?谁敢夸这个海口?是说胡话还是打哑谜?文化不是杂乱无章而是有结构、有系统的。过去的书也应是有条理的,可以理出一个头绪的。两位老学者为什么说中国古书不过几十种,是读得完的呢?显然他们是看出了古书间的关系,发现了其中的头绪、结构、系统。只就书籍而言,总有些书是绝大部分的书的基础,离开了这些书,其他书就无所依附,因为书籍和文化一样总是累积起来的。因此,我想,有些不依附其他而为其他所依附的书应当是少不了的必
16、读书,或者说必备的知识基础。举例说,只读过红楼梦可以说是知道一点红楼梦,若只读“红学”著作,不论如何博大精深,说来头头是道,却没有读过红楼梦,那只能算是知道别人讲的红楼梦。读红楼梦也不能只读“脂批”,不看原文。所以红楼梦就是一切有关它的书的基础。如果这种看法还有点道理,我们就可以依此类推。若照这样来看中国古书,那就有头绪了。首先是所有写古书的人,或古代读书人,必须读那些不依附其他而为其他所依附的书,不然就不能读懂堆在那上面的无数古书,包括小说、戏曲。这样的书就是易诗书春秋礼记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U这十部书若不知道,唐朝的韩愈、宋朝的朱熹、明朝的五计仁(阳明)的书都无法读,连镜花缘红楼梦西厘记
17、牡丹亭里许多词句和用意也难以体会。/U这不是提倡复古、读经,为了扫荡封建残余非反对读经不可,但为了理解封建文化又非读经不可。以上是算总账,再下去,分类区别就比较容易了。举例来说,读史书,可先后齐读,至少要读史记资治通鉴,加上续资治通鉴文献通考。读文学书总要先读第一部总集文选。如不略读文选,就不知道唐以前文学从屈原的离骚起是怎么一回事,也就看不出以后的发展。中国的书不必每人每书全读,例如礼记中的有些篇目,史记中的表书,文献通考中的资料,就不是供人“读”的,可以“溜”览过去。这样算来,把这些书通看一遍,花不了多少时间,不用“皓首”即可“穷经”。依此类推,若想知道某一国的书本文化,例如印度、日本,也
18、可以先读其本国人历来受教育时的必读书。孩子们和青少年看得快,“正课”别压得太重,考试莫逼得太紧,给点“业余”时间,让他们多少了解一点中外一百年前的书本文化的大意并非难事。有这些作基础,和历史、哲学史、文学史之类的“简编”配合起来,就不是“空谈无根”、心中无把握了,也可以说是学到诸葛亮的“观其大略”的“法门”了。花费比“三冬”多一点的时间,也可以说是“文史足用”了。没有史和概论是不能入口韵,但光有史和概论而未见原书,那好像是看照片甚至漫画去想象本人了。本文开头那两位老前辈说的“书读完了”的意思大概也就是“本人”都认识了,其他不过是肖像画而已,多看少看无关大体了。(分数:10.00)(1).第二自
19、然段连用三个问句的作用是_。(分数:2.00)A.一是肯定老学者的话,二是引出论题B.一是否定老学者的话,二是提出疑问C.一是引起兴趣,二是概括全文D.一是引起兴趣,二是承上启下(2).第三自然段中“为其他所依附”的书是指上U /U,“依附其他”的书是指_。(分数:2.00)A.红楼梦 红学著作(或脂批)B.西游记 红楼梦C.水浒 红楼梦D.红楼梦 其他的著作(3).最后一段中,“照片与漫画”比喻_,“本人”比喻_。(分数:2.00)A.原著 史和概论B.史和概论 原著C.史和概论 曹雪芹D.原著 历史本身(4).全文的中心论点是_。(分数:2.00)A.书是读得完的B.读书首先要有计划有系统
20、C.读书首先要读必读的基础书D.读书首先要读原著(5).下面不属于“中国的书是可以读得完的”的原因的是_。(分数:2.00)A.书和文化一样,总是累积起来的,其中有头绪、结构和系统B.总有些书是绝大部分的书的基础,离开了这些书,其他书就无所依附,这些是必读书C.中国的书不必每人每书全读,且年轻人有足够的时间D.夏曾佑和陈寅恪都读完了中国的书B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列五道题。/B作家有三种死法。一曰自然的死,二曰痛苦的死,三曰快乐的死。自然的死属于心脏停止跳动,是一种普遍的死亡形式,没有特色,可以略而不议。快乐的死和痛苦的死不属于心脏停止跳动,是人还活着,作品已经或几乎是没有了!作家没有了作品,可
21、以看作是个人艺术生命的死亡、职业的停顿。其中有些人是因为年事已高,力不从心。这不是艺术的死亡,而是艺术的离休,他自己无可自责,社会也会尊重他在艺术上曾经做出的贡献。痛苦的死亡却不然,即当一个作家的体力和脑力还能胜任创作的时候,作品已经没有了,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各种苦难和折磨(包括自我折磨)所造成的。折磨毁了他的才华,苦难消沉了意志,作为人来说他还活着,作为作家来说却正在或已经死亡。这种死亡他自己感到很痛苦,别人看了心里也很难受。快乐的死亡却很快乐,不仅他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来也很快乐。昨天看见他大会上作报告,下面掌声如雷;今天又看见他参加宴会,为这为那地频频举杯。昨天看见他在高朋中大发议论,语惊
22、四座;今天又看见他在那些开不完的座谈会上重复昨天的意见。昨天看见他在北京的街头;今天又看见他飞到了广州只是看不到或很少看到他的作品发表在哪里。我不害怕自然的死亡,因为害怕也没用,人人不可避免。我也不太害怕痛苦的死亡,因为那时代已经过去。我最害怕的就是那快乐的死亡,毫无痛苦,十分热闹,甚至还有点轰轰烈烈。自己很难控制,即很难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因为我觉得喝酒不一定完全是坏事,少喝一点可以舒筋活血,据说对心血管也是有帮助的。作家不能当隐士,适当的社会活动和文学活动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对创作也是有帮助的。可是怎么才能不酗酒,不做酒鬼,这有益的定量究竟是多少呢?怕只怕三杯下肚,豪情大发,嘟嘟嘟,
23、来个瓶底朝天,而且一顿喝不上便情绪不高,颇有怨言,甚至会到处去找酒喝。呜呼,快乐地死去!(分数:10.00)(1).简要概括作者对三种死亡所持的态度_。(分数:2.00)A.对自然的死亡,不怕,因为不可避免;对痛苦的死亡,以前是无可奈何,现已不太害怕;对快乐的死亡,十分忧虑,非常蔑视B.对自然的死亡,害怕,因为可以避免;对痛苦的死亡,以前是无可奈何,现已不太害怕;对快乐的死亡,十分忧虑,非常蔑视C.对自然的死亡,不怕,因为不可避免;对痛苦的死亡,很害怕;对快乐的死亡,十分忧虑,非常蔑视D.对自然的死亡,不怕,因为不可避免;对痛苦的死亡,以前是无可奈何,现已不太害怕;对快乐的死亡,很喜欢(2).
24、文章最后一段关于喝酒的描述和议论,运用了_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分数:2.00)A.类比(比喻)的手法,将参加社会活动类比(比喻)为喝酒,将过分热衷社会活动而不再创作类比(比喻)为酗酒 少喝有益健康(有益创作),多喝则无益,酗酒则造成“快乐的死亡”(没有作品发表)。通俗易懂,极富讽刺意味,起到生动形象的批评作用B.排比手法 通俗易懂,极富讽刺意味,起到生动形象的批评作用C.设问的手法 通俗易懂,极富讽刺意味,起到生动形象的批评作用D.夸张的手法 通俗易懂,极富讽刺意味,起到生动形象的批评作用(3).本文“快乐的死亡”是单对作家而言的吗?对其他的人有什么启迪作用?_(分数:2.00)A.“快
25、乐的死亡”是对作家而言,对其他的人没有启迪作用。B.“快乐的死亡”不单是对作家而言,对其他的人也有启迪作用。启迪我们不要热衷于表面的热热闹闹、轰轰烈烈,而要踏踏实实搞好本职工作,做出实际业绩。C.“快乐的死亡”不单是对作家而言,对其他的人也有启迪作用。启迪我们要每天都很快乐。D.“快乐的死亡”不单是对作家而言,对其他的人也有启迪作用。启迪我们要快乐地成长,丢掉任何烦恼。(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是_。(分数:2.00)A.这篇散文,一事一议,短小精悍。文章开门见山,提出作家三种死法,然后层层剥开,逐一论去,并重点剖析快乐的死亡,显得条理分明B.作者认为,作家没有了作品就是艺术生命的死
26、亡,“艺术的死亡”是可悲可叹的,而“艺术的离休”则是可贺可敬的。这是实事求是的看法C.第五段“陕乐的死亡却很快乐,不仅他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来也很快乐。”巧妙地运用了反语,极具讽刺意味,引入警醒,发人深思D.本文在语言应用上体现出一种质朴无华的文风,简练直白,干脆利落,富于变化。美中不足的是仅以作家为例,不免有一定的局限性(5).下列对作家的三种死法的描述,与原文一致的是_。(分数:2.00)A.自然的死、痛苦的死和快乐的死的共同点是都没有作品了B.快乐的死就是因为年事已高,力不从心,所以作品已经没有了,他自己无可自责,社会也会尊重他在艺术上曾经作出的贡献C.痛苦的死是作家体力和脑力还胜任创作
27、的时候,但于苦难和折磨,作品已经没有了D.快乐的死是在热闹中活着,但已不再或很少有作品发表了B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列五道题。/B几年前我在庐山旅行的时候,常常能在荒岭草径边看到房屋的废墟,断壁残垣显示出它们曾经是一座座精雅别墅的所在,而不是当地山民的房舍。不知是哪些富有的雅士诗兴突发,要在这儿离群索居,独享自然。然而,最终他们都没有久住,我想多半是因为无法消受荒山夜雨时可怖的氛围。去年我遇到一位美国教授,闲谈间竟也提到了夜雨。教授说,他也深深地迷恋着这种诗意,所以特意在城郊的山顶选了一间考究的白木房子,只要有夜雨袭来,他就立即驾车上山。他邀请我到他的白木房子里住几天,我至今未去,但完全能想象,
28、他对夜雨的领受与我的感悟大为逆反。苦旅的狼狈不见了,荒寂的恐怖不见了,只是在紧张生活的空闲,读一首诗,亲抚一下自然,一切都是那样的轻松和潇洒。在这里,我们显然遇上了一个美学上的麻烦。某种感人的震撼和深厚的诗意似乎注定要与艰难相伴随。当现代交通工具和营造手段使夜雨完全失去了苦涩味,其间的诗意也就走向浮薄。我至今还无法适应在中国传统的山水画中加上火车、汽车和高压电线,尽管我对这种文明毫无推拒之意。去一趟四川恨不得能买到当天的飞机票。但家中挂的却是一幅描尽山道奇险、步履维艰的“蜀山行旅图”。在灯光灿烂的现代都市街道上驾车遇雨,实在是谈不上多少诗意的,只有一次在一个海滨,天色已晚,瓢泼大雨就像把我们的
29、车掉进了大瀑布的中心,司机完全认不得路了,一路慌乱地在水帘和夜幕间转悠,事后倒觉得有了点诗意,原因也许正是碰到了自然所给予的艰难。在与自然周旋的漫漫长途中,有时自然的暴力会把人完全吞没,如地震,如海啸,如泥石流,人一时还很难从中提取出美。人至少要在有可能与自然对峙的时候才会酿造美。在这种对峙中,有时人明确无误地战胜了自然,例如汽车、电灯、柏油路的出现,产生了一种轻松愉悦的美:有时人与自然较量得十分吃力,两相憋劲,势均力敌,那就会产生峻厉、庄严、扣人心弦的悲剧美。由于这种美衬托了人类严峻的生存状态,考验了人类终极性的生命力,因此显得格外动人心魄。人类的生活方式可以日新月异,但这种终极性的体验却有
30、永久价值。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吧,历史上一切真正懂艺术的人总会着迷于这种美学状态,而希腊悲剧乃至种种原始艺术总是成为人类不衰的审美热点。过于整饬、圆熟的审美格局反射了人对自然的战胜状态和凌驾状态,可以让人产生一种方便感和舒坦感,却无法应对一种生命考验。因此,欧洲启蒙主义的大师们不赞成法国古典主义的大统一,不赞成把人类的社会生活和艺术生活都处理成凡尔赛宫园林一般的规整。他们呼唤危崖、怒海、莽林,呼唤与之相对应的生命状态。这便是他们心中的诗意,狄德罗甚至直接地说:人类生活越是精雅,文明就越缺少诗意。难道是他们在抵抗现代吗?不,他们是启蒙者,分明启蒙出一个活生生的现代。现代,本不是一种文质彬彬的搭建,而
31、是人类的原始创造力的发展。因此,再现代的人也愿意一再地在“蜀山行旅图”中把延绵千年的生命力重温一遍,愿意一再地品味苦涩的夜雨,然后踩着泥泞走向未来。(分数:10.00)(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准确的是_。(分数:2.00)A.开头通过对比作者与教授对夜雨诗意的不同体会,引出本文的题旨B.所谓“美学上的麻烦”指的是容易使人产生困惑的美学难题C.作者欣赏“蜀山行旅图”的诗意并不意味着对现代工具的推拒D.作者认为人们对方便和舒适的追求是与审美体验背道而驰的(2).文章从“富有的雅士”说起的原因是_。(分数:2.00)A.“富有的雅士”无法真正欣赏夜雨诗意,作者借此引出自己的话题B.“富有的雅士”
32、无法真正欣赏夜雨诗意,作者随便就从“富有的雅士”说起C.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D.“富有的雅士”是文章题目的基础,必须从这里说起(3).第四段中_是作者强调的“诗意”所产生的关键。 A艰难 B浮薄 巴奇险 D慌乱(分数:2.00)A.B.C.D.(4).文章倒数第二段,作者阐述了两种美,_。(分数:2.00)A.一种是轻松愉悦的美,一种是扣人心弦的悲剧美。B.一种是高尚的美,一种是扣人心弦的悲剧美。C.一种是大美,一种是小美。D.一种是简单的美,一种是复杂的美。(5).下列对文章第五段的描述中,完全正确的是_。(分数:2.00)A.人明确无误地战胜了自然,有时便会产生一种轻松愉悦的美B.人与自然较
33、量得十分吃力,两相憋劲,势均力敌,就可能产生峻厉、庄严、扣人心弦的悲剧美C.悲剧美衬托了人类严峻的生存状态,考验了人类终极性的生命力,具有永久的价值D.整饬、圆熟的审美格局让人产生方便感和舒坦感,却无法应对各种生命考验B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列五道题。/B窗外露台上正摊开一片阳光,我抬起头还可以看见屋瓦上的一段蓝天,好些日子没见到这样晴朗的天气了;早晨,我站在露台上昂头接受最初的阳光,我觉得我的身子一下子就变得十分轻快似的。我想起了那个意大利朋友的故事。路易居发布里在几年前病逝的时候,不过四十几岁。他是意大利的亡命者,也是独裁者墨索里尼的不能和解的敌人。他没想到他没有看见自由的意大利,在那样轻的
34、年纪,就永闭了眼睛。1927 年春天,在那个多雨的巴黎城里,某一个早上阳光照进了他的房间,他特别高兴地指着阳光说,这是一件了不起的可喜的事。我了解他的心情,他是南欧的人,是从阳光常照的意大利来的,见到在巴黎的春天里少见的日光,他又想起故乡的蓝天了。他为着自由舍弃了蓝天,他为着自由贡献了一生的精力,可是自由和蓝天这两样,他都没有能够再见。我也像发布里那样地热爱阳光,但有时我也酷爱阴雨。十几年来,不打伞在雨下走路,这样的事在我不知有过多少次。就是在 1927 年,当发布里抱怨缺少阳光的时候,我还时常冒着微雨,在黄昏、在夜晚走到国葬院前面卢梭像的脚下,向那个被称为“18 世纪世界的良心”的巨人吐露一
35、个年轻异邦人的痛苦的胸怀。我有一个应当说是不健全的性格。我常常吞下许多火种在肚里,我却还想保持心境的和平。有时火种在我的腹内燃烧起来,我受不了熬煎,我预感到一个可怕的爆发。为了浇熄这心火,我常常光着头走入雨湿的街道,让冰凉的雨洗我发烧的脸。水滴从头发间沿着我的脸颊流下来,雨点弄污了我的眼镜片。我的衣服渐渐地湿了。出现在我眼前的只是一片模糊的雨景,模糊白茫茫一片我无目的地在街上走来走去。转弯时我也不注意我走进了什么街,我的脑子在想别的事情,我的脚认识路。走过一条街,又走过一条马路,我不留心街上的人和物,但是我没有被车撞伤,也不曾跌倒在地上。我脸上眼睛看不见现实世界的时候,我的脚上却睁开了一双更亮
36、的眼睛。我常常走了一个钟点,又走回到自己住的地方。我回到家里,样子很狼狈,可是心里却爽快多了。仿佛心上积满的尘垢都给一阵大雨洗干净了似的。我知道俄国人有过“借酒淹愁”的习惯,我们的前辈也常说“借酒浇愁”,如今我却在“借雨洗愁”了。U我爱雨不是没有原因的。/U(分数:10.00)(1).作者笔下的发布里是_(分数:2.00)A.一个流亡法国的意大利革命者,他为着自由贡献了一生的精力(他为着自由舍弃了蓝天)B.一个无政府主义者C.一个勤劳的农民D.一个勇敢的工人(2).作者说:“我有一个应当说是不健全的性格。”其中“不健全的性格”指的是_。(分数:2.00)A.常常吞下许多火种在肚里却还想保持心境
37、的和平;常常想借雨浇熄心火B.与世无争C.高傲D.脾气大,难相处(3).作者说:“我爱雨不是没有原因的。”分析作者爱雨的原因正确的一项是_。(分数:2.00)A.可以借雨浇愁(或“可以让雨浇熄心火”):可以让大雨洗净心上的尘垢 (或“可以净化心灵”)B.在雨中很凉爽C.在雨中很浪漫D.雨水可以帮助解闷(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是_。(分数:2.00)A.作者在第一段从自己窗外露台上的阳光,写到发布里房间里的阳光,表面是写早晨难得的阳光,实际是写自己对光明的热爱和追求,开门见山,含意深刻B.“我也像发布里那样地热爱阳光,但有时我也酷爱阴雨。”既写出了作者对阳光的热爱,又完成了从写阳光到
38、写雨的自然过渡C.作者写自己时常冒着微雨在卢梭像的脚下吐露痛苦的胸怀,这一细节描写真实而深刻地写出了作者自己反抗黑暗,追求光明的勇气和决心D.“我的脚上却睁开了一双更亮的眼睛。”这句话的深刻含意是:作者经过雨水的洗礼,思想更成熟了,认识更实际了,不会走错路,也不会迷失前进的方向(5).根据文章内容,下面不符合文章中对“我”的描述的是_。(分数:2.00)A.我心中装满对光明的渴望,决心反抗黑暗B.我的性格不健全,在黑暗中常常感到难耐的痛苦C.我借雨水洗礼自己的心灵D.尽管我有时很矛盾,但相信自己走的道路工程硕士(GCT)语文 11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选择
39、题/B(总题数:15,分数:30.00)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注音有误的一项是_。(分数:2.00)A.日蚨(di) 璀(cu)璨 耷(d)拉 曲肱(gn 而枕B.娥(y)聚 圭(gu)泉 龟(qi)兹 按图索骥(j)C.靓(jn 妆 遭劲(jn 桃核(h) 踽(j)踽独行D.央浼(mi 浸(j 渍 工尺(ch) 氓(mn 之 解析:解析 浼 mi2.我国下列地区中,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效果最好的是_。(分数:2.00)A.海口B.重庆C.拉萨 D.吐鲁番解析:解析 拉萨号称“日光城”。3.在反对国民党文化“围剿”的斗争中,鲁迅的杂文像“匕首”一样刺向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下列著作中,
40、_是鲁迅的杂文。(分数:2.00)A.为了忘却的纪念 B.骆驼样子C.李有才板话D.暴风骤雨解析:解析 为了忘却的纪念是鲁迅的杂文。4.现代意义的美国宪法监督制度是通过_建立起来的。(分数:2.00)A.美国宪法的规定B.马伯里诉麦迪逊案件的判决 C.华盛顿总统的宣告D.林肯总统的宣告解析:解析 关于宪法监督制度,美国宪法并未予以明文规定,而由联邦最高法院行使审查联邦法律和州的法律是否违宪的权利。联邦最高法院的司法审查权是通过判例,即 1803 年美国首席法官马歇尔通过对马伯里诉麦迪逊一案所作的判决确立起来的,该判例首先确立联邦法律违宪无效的先例,使美国形成了由最高法院行使宪法监督权的体制,并
41、为一些英美法系国家所仿效。故 B 为应选项。5.“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一名句出自_的诗句。(分数:2.00)A.杜甫 B.李白C.欧阳修D.苏轼解析:解析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一名句出自杜甫的诗句。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是_。(分数:2.00)A.中国寺庙建筑宏大精美,因势构筑巧思妙想,真可谓鬼斧神工,令人叹服 B.如果对中国人民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之不理,一意孤行,必将自食其果C.本文五、六段之间原先衔接得非常顺畅,修改者却在中间硬塞进去了两个所谓的过渡句,这样一来,反而给人以狗尾续貂之感D.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以风起云涌之势迅速地歼灭了盘踞在江南的国民党军队
42、。解析:解析 “置之不理”应为“置若罔闻”;“狗尾续貂”,是拿不好的东西接在好的东西的后面,不是中间;“风起云涌”,比喻事物迅速发展,声势浩大。此处仅指声势大。7.下列各句运用了两种修辞手法的一项是_。(分数:2.00)A.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B.两个“洪常青”徐刚和孙杰、“南霸天”黄民暄及张剑、塔米拉等中芭主要演员,甘愿为她做扶“花”的“绿叶” C.有人批评散文家余秋雨的散文有“硬伤”,指责大画家陈逸飞的油画是“横笛竖吹”D.行者笑道:“老官儿,你估不出人来。我小自小,结实,却是吃了磨刀水的,秀气得很”解析:解析 有两种修辞的只有 B。8
4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_。(分数:2.00)A.不但他在诗词方面造诣很深,而且对书法、绘画也很有研究B.除非加强对抗性训练,中国足球才有可能走向世界,否则连亚洲都冲不出去 C.这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对于我却有深刻的体会D.这些财迷心窍的家伙却置法律而不顾,向高压轴电铁塔伸出了罪恶之手解析:解析 A 项“不但”放在主语“他”之后;C 项中“对于我”改为“我对它”;D 项的“而”改为“于”。9.“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出自_。(分数:2.00)A.资治通鉴B.与浩韧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C.史记项羽本纪 D.苟于劝学解析:解析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出自史记项羽本
44、纪。10.关于公司总经理与中层管理人员之间的区别,存在着以下几种不同的说法。最为贴切的一种是_。(分数:2.00)A.总经理比中层管理人员更需要环境洞察力 B.总经理比中层管理人员更需要拥有发言权C.总经理比中层管理人员更需要掌握反映公司经营问题的信息D.总经理的行为比中层管理人员较少受约束解析:解析 环境洞察力与概念技能密切相关,总经理作为高层管理者,当然比中层管理者更需要这种能力。答案为 A。1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_。(分数:2.00)A.篾视 每况愈下 作弊 尾大不调B.肄业 有持无恐 害躁 苦心孤诣C.坎坷 言谈诙谐 旷废 缠绵悱恻 D.模仿 众口铄金 亵渎 故弄悬殊
45、解析:解析 A 项中“篾”应为“蔑”,“调”应为“掉”;B 项中“持”应为“恃”,“躁”应为“臊”;D 项中“悬殊”应为“玄虚”。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_。(分数:2.00)A.他那家公司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几番拼死挣扎,还是没能坚持下去 B.为彻底杜绝随地吐痰这种不良现象不再发生,有关部门加大了管理力度C.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 0.5 千克蜜,大约要采集 50 万朵的花粉D.由于人口过于集中造成了不少城市的供应、就业、住宅、水电等问题日益严重解析:解析 B 句“彻底杜绝”与“不再发生”重复;C 句“50 万朵”中缺少中心语“花”; D 句中滥加“由于”而导致该词组的
46、主语残缺,另“造成了”中的“了”改为“的”。13.你正面临是否购买某种奖券的决策。你知道每张奖券的售价以及该期共发行奖券的总数、奖项和相应的奖金额。在这样的情况下,该决策的类型是_,加入_的信息以后就该决策将变成一个风险性决策。下列选项中的内容分别填入上述两横线处,最恰当的是_。(分数:2.00)A.确定性决策 各类奖项的数量B.风险性决策 不需要加其他信息C.不确定性决策 各类奖项的数量 D.不确定性决策 可能购买该奖券的人数解析:解析 当没有加入各类奖项的数量时,这是一个不确定性决策。在确定性决策中,其后果事件已知且必定发生;在风险性决策中,其后果事件及其发生概率已知;在不确定性决策中,其
47、后果事件及其发生概率等都不能预先知晓。按题中条件,增加信息前由于不能确定中奖概率,为不确定决策,因此,只有答案 A 和 B 排除。而增加购买奖券的人数这一信息仍不能计算出中奖概率,使决策变成风险性决策,答案D 也排除。增加各类奖项的数量信息,可以确定中奖的概率,使决策成为风险性决策,所以,正确答案为C。14.世界上经济发达、石油资源丰富但需要进口石油的国家是_。(分数:2.00)A.加拿大B.美国 C.日本D.德国解析:解析 四个选项中答案为美国。15.下边括号中对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_。(分数:2.00)A.景(敬佩)慕不已 椎(拍打)心痛恨 平畴(田地)万里 怅(不如意)然若失B.永志(记)不忘 毛骨悚(害怕)然 夜阑(将尽)人静 心安理得(符合)C.缘悭(缺欠)一面 尔虞(欺骗)我诈 无动于衷(内心) 民不聊(依赖)生D.无人问津(渡口) 荒诞(荒唐)不经 波澜(大浪)壮阔 贻笑大方(不小气) 解析:解析 “大方”指有见识的内行人。二、B填空题/B(总题数:15,分数:30.00)16.我国许多城市(特别是沿海、沿湖流域)禁止使用含磷洗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