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程硕士(GCT)语文-185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主要通过的手段是:(分数:2.00)A.调节存款利率B.调节贷款利率C.调节法定存款准备金D.调节法定存款准备金率2.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分数:2.00)A.曲突徙薪 心浮气躁 反覆无常 张驰适度B.暴戾恣睢 雨水充沛 出奇制胜 韶光荏苒C.波光粼粼 幅圆辽阔 遴选人才 不记其数D.精神焕散 铤而走险 舍生取义 一愁莫展3.下列说法符合达尔文进化理论的是:(分数:2.00)A.啄木鸟的舌是由于要钩取树洞里的虫,反复伸长而变
2、长的B.洞中生活的盲鼠是因长期不用眼睛而渐渐失去视觉C.蛇的四肢由于长期不用而退化D.狼和鹿能迅速奔跑,是因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分数:2.00)A.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民工的劳动,克扣民工工资,甚至殴打民工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B.一个民族可以用刀剑,或者用弓矢打败另一个民族;但是要征服一个民族的灵魂,绝非单凭刀枪剑矢就能做到的。C.虽然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不少交流、商务、购物上的便利,但是我们对网上信息的真实性和安全性越来越感到质疑。D.在对“建始人”古人类化石进行考证研究后,我国考古专家认为:“建始人”化石,对人类起源于非洲的学说是一个挑战。
3、5.下面各句中,语意明确、没有歧义的一句是:(分数:2.00)A.母亲终生勤俭朴素,任劳任怨,几十年间一直操持着十几个人的家务。B.树林终归是自然的儿子,不管春秋寒暑,它依旧有它的那一份天真与可爱。C.身体瘦弱的水生的祖父已经七十多岁了,但仍然要照料农田里的事。D.市政府于近日发布了关于严禁在市区养犬和捕杀野犬、狂犬的通告。6.对下面这段话使用的修辞手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她爱起人来像一团火那样热烈;恨起人来也像一团火,把人烧毁。然而,她的外形是沉静的,她像秋天傍晚的树叶轻轻落在你身旁。她觉得自己的夏天已经过去,生命的晚霞已经暗下来了。(分数:2.00)A.这段话运用了三个并列关系的复句,运用了
4、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B.第一个复句使用明喻,本体“她”喻词“像”喻体“火”。C.第二个复句中的后一个分句使用明喻,本体“她”喻词“像”喻体“树叶”。D.第三个复句中使用借喻的修辞方式,“夏天”代“青春”,“晚霞”代“剩下的岁月”。7.下面对古代文化常识解说有误的一项是:(分数:2.00)A.“熙宁”是北宋神宗皇帝的年号;“乾隆”则是清代康熙皇帝的年号。B.“贯”是穿连的意思,古人把一千个铜钿用绳子串起来,称为“一贯”。C.山海经、淮南子和搜神记等都是记载了大量中国神话的古代著作。D.“四六文”又称骈俪文,因其句式多以四、六句为主而得名。它大约产生于魏晋后,流行至清末。8.“一问三不知”中的“
5、三不知”最早指的是:(分数:2.00)A.天、地、人B.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C.爷爷、爸爸、哥哥D.儒、释、道三教9.下面对隋代诗人薛道衡的人日思归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分数:2.00)A.“人日”是农历正月初七,由此可见,“入春”实际指的是“进入正月”。B.从“离家已二年”可知,诗人是前年此时离开家的,如今已整整两年。C.“人归落雁后”表明思乡心切,恨不能插上翅膀飞回去的急切心情。D.“思发在花前”是说春花很快就要开放了,我却早早地萌生了思乡之念。10.关于行政许可实施程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分数:2.00)A.违反法定程序,作出行政许可
6、决定的,应当一律予以撤销B.国务院实施行政许可的程序,适用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C.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从事特定活动,依法需要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向行政机关提出申请D.行政机关受理或者不予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应当出具加盖本行政机关专用印章和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11.下列职务必须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公民担任的是;(分数:2.00)A.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B.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院长C.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D.自治区主席12.与“桃李春风一杯酒”组成对偶最恰当的一句是:(分数:2.00)A.树头花落未成荫B.万草千花一晌开C.江湖夜雨十年灯D.风光不与四时同13.“植物人”虽然完全处于昏迷状态,但
7、仍能呼吸和心跳,那么其中枢神经系统中仍保持正常功能的是:(分数:2.00)A.脑干和脊髓B.小脑和脊髓C.小脑和脑干D.只有脊髓1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祥林嫂、杨二嫂、水生嫂、大堰河都是我国现代文学作品中受侮辱、受欺凌的劳动妇女的形象。B.子夜被誉为“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主要人物吴荪甫是中国民族资本家的典型形象。C.朱自清是现代诗人、作家、民主战士。我们学过他的散文春、背影、荷塘月色、绿和威尼斯。D.七子之歌的作者闻一多是现代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红烛、死水。中学教材选入了他的最后的演讲。15.下列各个词语的反义词全都正
8、确的一组是:(分数:2.00)A.草率(认真) 出众(逊色) 必须(务必) 闭塞(通畅)B.鄙视(蔑视) 迂回(直接) 沉痛(欢乐) 粗疏(细密)C.解答(质疑) 热闹(冷清) 浓密(稀疏) 殷勤(怠慢)D.发掘(湮没) 抑制(投降) 开放(保守) 繁荣(衰亡)二、填空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6.在下面文字横线处,依次填入最恰当的标点符号。孔子办学校的时候,他的学生也不少_贤人七十,弟子三千_可谓盛矣_但是他的学生比起延安来就少得多,而且不喜欢什么生产运动。他的学生向他请教如何耕田,他就说_不知道;我不如农民_又问如何种菜,他又说_不知道,我不如种菜的_(分数:2.00)A.,“
9、 ”。! ;“”。 :“ ”。B.,“ ”,。:“ 。” :“ 。”C.:“ ,” ! “ ”。 “ ”。D.:“ 。” 。“ 。” “ 。”17.下列名言中,_与“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包含的哲理相同。(分数:2.00)A.城门失火,殃及池鱼B.月晕而风,础润而雨C.一着不慎,全盘皆输D.长堤溃蚁穴,君子慎其微18.从修辞方法的运用角度来看,填在下列横线上的话,最恰当的一项是:雨停了,月亮穿过云雾,把明亮的光辉洒在广场上,广场像用银子铺成似的。在有积水的洼地上,_,变成了透明的、奇异的、童话般的世界。(分数:2.00)A.映出了闪动的月亮的影子,好像天空和地上同时有无数个月亮,把这五月之夜的乡
10、村,映照得如同在水晶体中一样B.同时有无数个月亮,映照着如同水晶体一样的五月之夜的乡村,天空和地上到处闪动着月亮的影子C.同时有无数个月亮闪动着妩媚的影子,五月之夜的乡村,被映照得如同白昼一样D.映出了闪动的月亮的影子,天空和地上好像都在燃烧着焰火,五月之夜的乡村变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19._是中国近代杰出的铁路工程师。(分数:2.00)A.冯如B.龚振麟C.李善兰D.詹天佑20.甲骨文属于_文字。(分数:2.00)A.表意文字B.表音文字C.象形文字D.意音文字21.唐太宗从隋朝灭亡中吸取的最重要的教训是:(分数:2.00)A.皇帝必须任用贤臣B.必须善于纳谏C.必须轻徭薄赋D.认识到君与民的
11、关系是舟与水的关系22.下列诗歌中属于绝句的是_。(分数:2.00)A.陶渊明饮酒B.李白行路难C.王维山居秋暝D.杜牧泊秦淮23.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职务中,_连续任职可以超过两届。(分数:2.00)A.国家主席、副主席B.中央军委主席、副主席C.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D.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24.中国古代“三纲”伦理主要包括君臣、父子和_。(分数:2.00)A.天地B.兄弟C.姐妹D.夫妻25.依次填入下面空格中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个方面一起努力,共同配合,形成合力,常抓不懈。_,这中间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十分重视,是
12、起决定的作用的。_这又不仅仅是党和政府的事,_不仅仅是文化宣传单位的事,_是全社会的事,只有各级领导以及工厂、农村、学校、家庭、新闻、法律等各个方面各行各业都来重视,都来努力,_取得实效和长效。(分数:2.00)A.当然 然而 而且 而 以便B.然而 因为 而且 所以 才能C.固然 然而 更 而 以便D.当然 但 也 而 才能26.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在建设过程中,修建了 33 条铁路桥,以桥代基,这么做是主要为了_。(分数:2.00)A.尽量减少高原冻土对路基的危害,保证行驶安全B.为了方便高原上的大型野生动物通过C.减少铁路线经过地区的高低起伏带来的行驶安全问题D.为了减少施工
13、难度,节省建设成本27._是引起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分数:2.00)A.货币供应量大大少于流通需要的货币量B.货币供应量超过流通需要的货币量C.货币流通速度加快D.物价上涨,货币贬值28.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为了侦破“126”特大银行抢劫案,我公安人员_了大量目击者,从中发现了一些破案的线索。加人世贸组织后,由社会结构变革而产生的各种新社会组织,也将逐步改变现有的社会格局,_出新的社会形态。我们必须重视出口工作,在_国内市场新的增长点的同时,重视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数:2.00)A.查访 派生 培育B.查访 衍生 培植C.察访 衍生 培育D.察访 派生 培植29.
14、在下面文字横线处,填入上下文衔接最好的一句话。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翩归来,不久,布谷鸟出来了。_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北雁南飞,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分数:2.00)A.炎热的夏季接着来了,植物在这里孕育果实。B.终于到了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C.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D.炎热的夏季终于来到了,植物开始孕育果实。30.甲亢病人情绪易激动,其原因是甲状腺激素能够:(分数:2.00)A.促进新陈代谢B.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C.促进生长发育D.压迫神经三、阅读理解(总题数:0,
15、分数:0.00)四、(一)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五题(总题数:5,分数:10.00)31.第二段中画线句子“颇合于我的喝茶的意思”指的是:(分数:2.00)A.时间长这一点上合于作者的饮茶之道。B.有自然的妙味。C.真正起到了止渴的作用。D.没有饭馆子的味道。32.联系全文,对中国茶道衰落的根本原因判断准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喝茶成了一种止渴的需求B.太洋场化C.中国太穷困了D.日本“茶道”的渗入33.下列各句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分数:2.00)A.开头引徐志摩讲吃茶,意在引出自己对中国茶道的看法,也含有对徐志摩崇洋媚外人格的批评。B.文章从饮茶历史讲起,说到人们吃茶的习
16、惯及各地不同的饮茶方法,写来如数家珍。C.作者由饮茶的环境谈及“茶食”,时与日本对比,含有对中国茶道衰落的感叹。D.中国本是有着千百年饮茶历史的国家,但饮茶却愈来愈变成一种止渴的需求,只有南方偏僻的山乡才可见到富有意味的饮茶方式。34.作者对葛辛的草堂随笔中的饮茶方法“殊不以为然”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他说的是红茶,不是作者认为“正宗”的绿茶B.喝的不是清茶C.不能在肚饥时食之D.中国饮茶也有乐趣与实益35.根据文意,对作者所讲求的“吃茶之道”内容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B.赏鉴其色与香与味C.用素雅的陶瓷茶具饮清泉绿茶D.中国人
17、上茶馆去,左一碗右一碗的喝了半天五、(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五题(总题数:5,分数:10.00)36.与张穆的评说观点相同的一项是:(分数:2.00)A.梅尧臣的观点B.杜甫的观点C.苏轼的观点D.贡禹的观点37.对韩干照夜白中缰绳含义的理解,最肤浅的一项是:(分数:2.00)A.对自由的束缚B.是斗争的对象C.是自由的障碍D.是画面的细节38.文章引用前汉书贡禹传的说法,对其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说明韩干画马重客观、重形似。B.说明韩干的画反映了当时“人至相食,厩马食粟”的社会现实。C.论证了韩干所画的马“肉中见骨”。D.揭示了当时的御马匹匹肥大的原因。39.对
18、杜甫丹青引的体裁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诗歌B.散文C.评论D.骈文40.下列对韩干画马的特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韩干画马旨在表现马具有人的灵性。B.韩干画马重客观,重形似,而不求神似。C.韩干画马贵在肉中见骨,自有雄厚姿。D.韩干画马含蓄地表现当时的社会现实。六、(三)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文后五题(总题数:5,分数:10.00)41.下列对“洋流”下的定义,最准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基于潮流波浪而产生周期性流动以外的、比较固定的水流叫洋流。B.由于潮流和波浪而产生周期性流动的,幅度宽窄、流速、大小强度均不同的固定水流叫洋流。C.洋流指的是几十年
19、甚至数百年的时间在全世界的海域中循环运动的水流。D.不属于由潮流和波浪而产生周期性流动的、地球规模的海水循环中比较固定的水流叫洋流。42.对第三段的主要意思解说得最准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说明温度、盐分、海水密度等多种因素是使海面凹凸不平的原因。B.说明由于海面凹凸不平,水往低处流,从而形成洋流流向。C.水流一般应从高处向低处流,但由于科里奥利力的作用而产生了相反的地衡流现象。D.说明水温、盐分对海水密度的影响,海水密度对水面的影响,进一步解释洋流的流向。43.不属于“表层洋流的发生”条件的一项是;(分数:2.00)A.有风力作用B.基于地球自转C.海水自身的摩擦力D.必须与风形成
20、四五度的角度44.下列不属于影响洋流运动方向的直接原因的一项是;(分数:2.00)A.海面凹凸不平B.地衡流C.海水的温度D.海水的蒸发45.与第一、二段所提供信息内容不相符合的一项是:(分数:2.00)A.洋流可分为表层流和深层流两种。B.表层流流速较快,而深层流则由于结构复杂而流速缓慢。C.表层流的发生及其流动方向离不开各种力的作用。D.科里奥利力是由地球自转而产生的,它影响洋流运动的方向。七、(四)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五题(总题数:5,分数:10.00)46.下列各项对文中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为:(分数:2.00)A.“清朝的灭亡给中国带来了一个真正的时代”是说清朝的灭亡使中国摆脱了封建
21、主义和殖民主义的统治,真正开始走上独立自主的道路。B.王国维的死让全国的“有心人”肃然起敬。C.作者引用陈寅恪先生的话,意在说明王国维先生不是为清朝尽忠而死,而只是死于“一种文化”。D.文中说王国维先生的死因“众说纷纭”,但从其遗嘱看,他之所以选择自尽,是因为“义无再辱”。47.对王国维先生死因的深层研究符合作者意思的一项是:(分数:2.00)A.社会震荡,世事忙乱。王国维无法再专心从事自己的研究,内心痛苦,所以自尽。B.作为清朝臣民,看到清朝的灭亡,他决心为清朝尽忠,所以,选择在皇家园林。自尽。C.随着清朝的灭亡,他所认同的中国传统文化衰落,内心痛苦之极。他的死,表面上是为清朝尽忠,实质是死
22、于一种文化。D.王国维说“义无再辱”是将自己和黄宗羲顾炎武等大学者的慷慨行迹对比,认为自己不像他们那样有骨气,似乎感到了羞辱,所以自杀。48.文中提到的红楼梦、桃花扇、长生殿的作者依次是;(分数:2.00)A.曹雪芹和高鹗、洪升、孔尚任B.洪升、曹雪芹和高鹗、孔尚任C.孔尚任、洪升、曹雪芹和高鹗D.曹雪芹和高鹗、孔尚任、洪升49.对文中“深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王国维死前非常苦恼,他分不清自己到底是该为文化而死,还是该为清廷而死。B.“一种文化”是包含了多种意义的广义概念,如正值衰落的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稳定的某种文化认同等。C.“在康熙手下,汉族高层知识分子的心理挣扎”
23、与“王国维的心理挣扎”本质并不一样,前者为反清复明,后者为忠于清廷。D.作者举古今图书集成,康熙字典、四库全书、红楼梦等例子,是为了说明这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50.第三段中画线的“两相混同”指的是:(分数:2.00)A.文化与清廷B.衣冠与举止C.生态与心态D.汉人与满人工程硕士(GCT)语文-185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主要通过的手段是:(分数:2.00)A.调节存款利率B.调节贷款利率C.调节法定存款准备金D.调节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解析:(法定存款准备金,是限制金融机构信贷扩张、
24、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可以通过货币乘数效应影响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故中央银行通过调节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来调节货币供应量,通常可以起到十分明显的效果。)2.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分数:2.00)A.曲突徙薪 心浮气躁 反覆无常 张驰适度B.暴戾恣睢 雨水充沛 出奇制胜 韶光荏苒 C.波光粼粼 幅圆辽阔 遴选人才 不记其数D.精神焕散 铤而走险 舍生取义 一愁莫展解析:(A 覆复,驰弛;C 圆员,记计;D 焕涣,愁筹。)3.下列说法符合达尔文进化理论
25、的是:(分数:2.00)A.啄木鸟的舌是由于要钩取树洞里的虫,反复伸长而变长的B.洞中生活的盲鼠是因长期不用眼睛而渐渐失去视觉C.蛇的四肢由于长期不用而退化D.狼和鹿能迅速奔跑,是因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解析:(ABC 三项是拉马克进化论中的用进废退学说。D 项符合达尔文进化理论,也就是自然选择学说。)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分数:2.00)A.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民工的劳动,克扣民工工资,甚至殴打民工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B.一个民族可以用刀剑,或者用弓矢打败另一个民族;但是要征服一个民族的灵魂,绝非单凭刀枪剑矢就能做到的。 C.虽然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不少交流、商务
26、、购物上的便利,但是我们对网上信息的真实性和安全性越来越感到质疑。D.在对“建始人”古人类化石进行考证研究后,我国考古专家认为:“建始人”化石,对人类起源于非洲的学说是一个挑战。解析:“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的对象是“事件”,谓语与宾语不能一一搭配;C“商务”与“购物”是种属概念,不能并列,“感到质疑”动宾搭配不当;D“化石是挑战”逻辑不当。)5.下面各句中,语意明确、没有歧义的一句是:(分数:2.00)A.母亲终生勤俭朴素,任劳任怨,几十年间一直操持着十几个人的家务。B.树林终归是自然的儿子,不管春秋寒暑,它依旧有它的那一份天真与可爱。 C.身体瘦弱的水生的祖父已经七十多岁了,但仍然要照料农田
27、里的事。D.市政府于近日发布了关于严禁在市区养犬和捕杀野犬、狂犬的通告。解析:(A 项的“十几个人”是一家十几口人?还是十几个人各自的家?C 项“身体瘦弱”是“水生”还是“祖父”,不明确。D 项是“养犬和捕杀野犬、狂犬”都在“市区”禁止呢?还是只有“养犬”在“市区”禁止?)6.对下面这段话使用的修辞手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她爱起人来像一团火那样热烈;恨起人来也像一团火,把人烧毁。然而,她的外形是沉静的,她像秋天傍晚的树叶轻轻落在你身旁。她觉得自己的夏天已经过去,生命的晚霞已经暗下来了。(分数:2.00)A.这段话运用了三个并列关系的复句,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B.第一个复句使用明喻,本体
28、“她”喻词“像”喻体“火”。C.第二个复句中的后一个分句使用明喻,本体“她”喻词“像”喻体“树叶”。D.第三个复句中使用借喻的修辞方式,“夏天”代“青春”,“晚霞”代“剩下的岁月”。解析:(没有排比。)7.下面对古代文化常识解说有误的一项是:(分数:2.00)A.“熙宁”是北宋神宗皇帝的年号;“乾隆”则是清代康熙皇帝的年号。 B.“贯”是穿连的意思,古人把一千个铜钿用绳子串起来,称为“一贯”。C.山海经、淮南子和搜神记等都是记载了大量中国神话的古代著作。D.“四六文”又称骈俪文,因其句式多以四、六句为主而得名。它大约产生于魏晋后,流行至清末。解析:(“乾隆”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皇帝的年号。
29、)8.“一问三不知”中的“三不知”最早指的是:(分数:2.00)A.天、地、人B.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 C.爷爷、爸爸、哥哥D.儒、释、道三教解析:(“三不知”语出左传袁公二十七年中行文子的一段话:“吾乃今知所以亡。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意思是自始至终都不知道。)9.下面对隋代诗人薛道衡的人日思归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分数:2.00)A.“人日”是农历正月初七,由此可见,“入春”实际指的是“进入正月”。B.从“离家已二年”可知,诗人是前年此时离开家的,如今已整整两年。 C.“人归落雁后”表明思乡
30、心切,恨不能插上翅膀飞回去的急切心情。D.“思发在花前”是说春花很快就要开放了,我却早早地萌生了思乡之念。解析:(对诗句理解过实,按习惯说法,过了春节就算二年。)10.关于行政许可实施程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分数:2.00)A.违反法定程序,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应当一律予以撤销 B.国务院实施行政许可的程序,适用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C.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从事特定活动,依法需要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向行政机关提出申请D.行政机关受理或者不予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应当出具加盖本行政机关专用印章和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解析:(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违反法定程序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根据利害关系人的
31、请求或者依据职权,可以撤销行政许可。因此违反法定程序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并非一律撤销。)11.下列职务必须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公民担任的是;(分数:2.00)A.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B.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院长C.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D.自治区主席 解析:(根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有关规定,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应当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主任或副主任。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因此此题选 D。)12.与“桃李春风一杯酒”组成对偶最恰当的一句是:(分数:2.00)A.树头花落未成荫B.万草千花一晌开C.江湖夜雨十年灯 D
32、.风光不与四时同解析:(从词性上看“桃李”对“江湖”同是并列短语,“春风”对“夜雨”同时偏正短语,“一杯”对“十年”同位数量词,“酒”对“灯”同为名词。从平仄上看,上联为平仄平平仄仄仄,下联为平平仄仄平平平,“杯”在古代是人声,属于仄声,所以 C 项对仗工整。)13.“植物人”虽然完全处于昏迷状态,但仍能呼吸和心跳,那么其中枢神经系统中仍保持正常功能的是:(分数:2.00)A.脑干和脊髓 B.小脑和脊髓C.小脑和脑干D.只有脊髓解析:(脑干中有呼吸和心跳中枢,脊髓中有低级中枢。)1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祥林嫂、杨二嫂、水生嫂、大堰河都是我国现代文学作
33、品中受侮辱、受欺凌的劳动妇女的形象。 B.子夜被誉为“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主要人物吴荪甫是中国民族资本家的典型形象。C.朱自清是现代诗人、作家、民主战士。我们学过他的散文春、背影、荷塘月色、绿和威尼斯。D.七子之歌的作者闻一多是现代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红烛、死水。中学教材选入了他的最后的演讲。解析:(“杨二嫂”是鲁迅的小说故乡中的人物,这是个家道败落的小资产者形象;“水生嫂”是孙犁的小说荷花淀中的人物,这是个水乡抗日妇女的形象,都不是“受侮辱、受欺凌的劳动妇女的形象”。)15.下列各个词语的反义词全都正确的一组是:(分数:2.00)A.草率(认真) 出众(逊色)
34、 必须(务必) 闭塞(通畅)B.鄙视(蔑视) 迂回(直接) 沉痛(欢乐) 粗疏(细密)C.解答(质疑) 热闹(冷清) 浓密(稀疏) 殷勤(怠慢) D.发掘(湮没) 抑制(投降) 开放(保守) 繁荣(衰亡)解析:(A 项“必须”和“务必”是近义词,反义词应是“无须”或“毋须”,B 项“鄙视”和“蔑视”是近义词,反义词用“尊敬”或“敬重”;D 项“抑制”和“投降”不构成意义关系,“繁荣”的反义词是“衰败”或“萧条”。)二、填空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6.在下面文字横线处,依次填入最恰当的标点符号。孔子办学校的时候,他的学生也不少_贤人七十,弟子三千_可谓盛矣_但是他的学生比起延安来就
35、少得多,而且不喜欢什么生产运动。他的学生向他请教如何耕田,他就说_不知道;我不如农民_又问如何种菜,他又说_不知道,我不如种菜的_(分数:2.00)A.,“ ”。! ;“”。 :“ ”。B.,“ ”,。:“ 。” :“ 。” C.:“ ,” ! “ ”。 “ ”。D.:“ 。” 。“ 。” “ 。”解析:(第一空,从后面“可谓盛矣”可知,不是完全引用,不应加冒号;同样道理,第二空的点号应该在下引号外,据此可排除 CD。“他说”“他又说”是完全引用,句末点号应该在下引号内,排除 A 项。)17.下列名言中,_与“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包含的哲理相同。(分数:2.00)A.城门失火,殃及池鱼B.月晕
36、而风,础润而雨C.一着不慎,全盘皆输D.长堤溃蚁穴,君子慎其微 解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包含的是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哲理。D 项同样体现了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A 项强调的是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 项蕴藏着事物的现象表现事物的本质的哲理,C 项表明的是部分与整体的联系。)18.从修辞方法的运用角度来看,填在下列横线上的话,最恰当的一项是:雨停了,月亮穿过云雾,把明亮的光辉洒在广场上,广场像用银子铺成似的。在有积水的洼地上,_,变成了透明的、奇异的、童话般的世界。(分数:2.00)A.映出了闪动的月亮的影子,好像天空和地上同时有无数个月亮,把这五月之夜的乡村,映照得如同在水晶体中一样 B.同时
37、有无数个月亮,映照着如同水晶体一样的五月之夜的乡村,天空和地上到处闪动着月亮的影子C.同时有无数个月亮闪动着妩媚的影子,五月之夜的乡村,被映照得如同白昼一样D.映出了闪动的月亮的影子,天空和地上好像都在燃烧着焰火,五月之夜的乡村变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解析:(地上有“积水”,才能“映出了闪动的月亮的影子”,也才会出现“无数月亮”的现象,因有这“无数的月亮”,才能把乡村“映照得如同在水晶体中一样”。所以 A 项合乎逻辑事理。B 项“天空”中“到处闪动着月亮的影子”不合情理。C 项月光毕竟不是灯光,亮度有限,“被映照得如同白昼一样”不合事理。D 项月光不是阳光,不可能出现“燃放着焰火”的现象,月光为单
38、色,不可能出现“五彩缤纷”的景象。)19._是中国近代杰出的铁路工程师。(分数:2.00)A.冯如B.龚振麟C.李善兰D.詹天佑 解析:(詹天佑是中国近代杰出的铁路工程师。1872 年,11 岁的詹天佑考取第一批官费幼童出洋预备班,在美国念完小学、中学后,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铁路工程,开始献身中国的铁路事业。1904 年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主持北京至张家口的铁路修筑工程。花钱少,质量好,完工快,并在修路过程中,建立起中国铁路近代化制度。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粉碎了外国人认为中国工程师不能修成此条铁路的谬论,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20.甲骨文属于_文字。(分数:2.
39、00)A.表意文字B.表音文字C.象形文字 D.意音文字解析:(“表意文字”、“表音文字”、“意音文字”是整体特征上对文字的分类,世界上的文字主要分“表意”、“表音”两大类,由于汉字具有既表意又表音的特点,所以又称汉字为“意音文字”。而“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这“六书”则是汉字独有的造字用字的方法与规律。“甲骨文”是我国早期文字的一种,应该从汉字造字法角度去分析判断,而不能用对整个文字体系分类的标准来评价,目前发现的四千多个甲骨文单字,虽不能说全是用象形的方法造出来的,但从笔划上大多带有简笔画的性质,从这个意义上说,也只有 C 项正确。)21.唐太宗从隋朝灭亡
40、中吸取的最重要的教训是:(分数:2.00)A.皇帝必须任用贤臣B.必须善于纳谏C.必须轻徭薄赋D.认识到君与民的关系是舟与水的关系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能力。四个选项都是唐太宗从隋亡中吸取的教训,但四项相比较最重要的是 D 项。)22.下列诗歌中属于绝句的是_。(分数:2.00)A.陶渊明饮酒B.李白行路难C.王维山居秋暝D.杜牧泊秦淮 解析:(陶渊明饮酒是古体诗;李白行路难是古风,也是古体诗,王维山居秋暝是五言律诗;只有杜牧泊秦淮是七言绝句。)23.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职务中,_连续任职可以超过两届。(分数:2.00)A.国家主席、副主席B.中央军委主席、副主席 C.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
41、务委员D.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解析:(我国宪法规定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的职务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副委员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因此此题选 B。)24.中国古代“三纲”伦理主要包括君臣、父子和_。(分数:2.00)A.天地B.兄弟C.姐妹D.夫妻 解析:(“三纲”是封建社会的一种道德规法,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白虎通三纲六纪:“三纲者,何谓也?君臣、父子、夫妇也。”)25.依次填入下面空格中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个方面一起努力,共同配合,
42、形成合力,常抓不懈。_,这中间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十分重视,是起决定的作用的。_这又不仅仅是党和政府的事,_不仅仅是文化宣传单位的事,_是全社会的事,只有各级领导以及工厂、农村、学校、家庭、新闻、法律等各个方面各行各业都来重视,都来努力,_取得实效和长效。(分数:2.00)A.当然 然而 而且 而 以便B.然而 因为 而且 所以 才能C.固然 然而 更 而 以便D.当然 但 也 而 才能 解析:(第一个空前后不是转折关系,所以不用“然而”,也不是承认一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所以也不能用“固然”。第二个空前承认“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的决定作用,后用“不仅仅”构成转折,所以用转折连词,“这”是单
43、音节词,用“但”比“然而”更协调。第三个空与第二个空后的内容并列,所以用“也”,第四个空所呼应的是前边两个“不仅仅”,用“而”构成并列。最后一个空与前边的“只有”呼应,用“才能”。)26.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在建设过程中,修建了 33 条铁路桥,以桥代基,这么做是主要为了_。(分数:2.00)A.尽量减少高原冻土对路基的危害,保证行驶安全B.为了方便高原上的大型野生动物通过 C.减少铁路线经过地区的高低起伏带来的行驶安全问题D.为了减少施工难度,节省建设成本解析:(很多高原野生动物对高于地面的人工工程望而却步,这些铁路桥是为了便于珍贵野生大型动物的通过。)27._是引起通货膨胀的直
44、接原因。(分数:2.00)A.货币供应量大大少于流通需要的货币量B.货币供应量超过流通需要的货币量 C.货币流通速度加快D.物价上涨,货币贬值解析:(当货币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引起纸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叫做“通货膨胀”;相反,当货币供应量少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引起纸币升值,物价普遍下跌的现象,就是“通货紧缩”。)28.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为了侦破“126”特大银行抢劫案,我公安人员_了大量目击者,从中发现了一些破案的线索。加人世贸组织后,由社会结构变革而产生的各种新社会组织,也将逐步改变现有的社会格局,_出新的社会形态。我们必须重视出口工作,在_国内
45、市场新的增长点的同时,重视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数:2.00)A.查访 派生 培育B.查访 衍生 培植 C.察访 衍生 培育D.察访 派生 培植解析:(“查访”是指调查打听(案情等),“察访”是通过观察和访问进行调查,适用范围较宽,不限于案情。“派生”是从一个主要事物的发展中分化出来。“衍生”是演变,产生。“新的社会形态”不是从“社会格局”中分化出来的,而是新产生的,所以用“衍生”。“培育”是培养幼小的生物,使它发育成长。“培植”是栽种并细心管理(植物)或培养(人才),扶植(势力)使壮大。“国内市场新的增长点”不是生物,且需要“管理”,所以用“培植”。)29.在下面文字横线处,填入上下文
46、衔接最好的一句话。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翩归来,不久,布谷鸟出来了。_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北雁南飞,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分数:2.00)A.炎热的夏季接着来了,植物在这里孕育果实。B.终于到了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C.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D.炎热的夏季终于来到了,植物开始孕育果实。解析:(从整段文字来看,时序非常明显:“立春过后”“到了秋天”,中间应该加入的显然应该是“到了夏季”衔接才好。据此可排除 AD,“终于”往往指经过长久等待之后的结果,从整个文段来看,没有表
47、现苦苦等待夏季的意思,而是顺理成章,春天完了是夏天,夏天过去是秋天,所以选 C 比选 B 要好。)30.甲亢病人情绪易激动,其原因是甲状腺激素能够:(分数:2.00)A.促进新陈代谢B.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C.促进生长发育D.压迫神经解析:(ABC 三项都是甲状腺激素的功能,而甲亢病人情绪易激动是由于 B 项。)三、阅读理解(总题数:0,分数:0.00)四、(一)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五题(总题数:5,分数:10.00)31.第二段中画线句子“颇合于我的喝茶的意思”指的是:(分数:2.00)A.时间长这一点上合于作者的饮茶之道。 B.有自然的妙味。C.真正起到了止渴的作用。D.没有饭馆子
48、的味道。解析:(这从划线句子后的括号中的内容可知。)32.联系全文,对中国茶道衰落的根本原因判断准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喝茶成了一种止渴的需求B.太洋场化C.中国太穷困了 D.日本“茶道”的渗入解析:(从作者讲求的茶道内容和最后一段最阐述的情况可以推知。)33.下列各句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分数:2.00)A.开头引徐志摩讲吃茶,意在引出自己对中国茶道的看法,也含有对徐志摩崇洋媚外人格的批评。 B.文章从饮茶历史讲起,说到人们吃茶的习惯及各地不同的饮茶方法,写来如数家珍。C.作者由饮茶的环境谈及“茶食”,时与日本对比,含有对中国茶道衰落的感叹。D.中国本是有着千百年饮茶历史的国家,但饮茶却愈来愈变成一种止渴的需求,只有南方偏僻的山乡才可见到富有意味的饮茶方式。解析:(见解不同而已,并没有批评徐志摩崇洋媚外的意思。)34.作者对葛辛的草堂随笔中的饮茶方法“殊不以为然”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他说的